《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注〕“周公得禾”二句: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姬旦,也是成王的叔父,成王初即位时,由周公当国),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

“汉武得鼎”二句: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

“叔孙胜狄”二句: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宣伯取名侨如。

雨麦: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这当是附会的传闻。

一说是播种麦子。

荐饥:谓连年灾歉。

语出《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

中考文言文《喜雨亭记》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喜雨亭记》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喜雨亭记》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喜雨亭记作者:苏轼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

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

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

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

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

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

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

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

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

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之:“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你们一定会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

’十天不下雨呢?又一定会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

’无麦无稻,年成就要饥荒,讼案增加而盗贼纷起,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幸喜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亭以雨名 志喜也译文全文翻译

亭以雨名 志喜也译文全文翻译

亭以雨名志喜也译文全文翻译这个亭子以雨命名,以纪念一个节日事件。

用途:使用。

“亭以雨名志喜也”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喜雨亭记》,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

《喜雨亭记》原文喜雨亭记北宋·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直到明年,我才开始治理官邸。

大殿北面的亭子,南面挖有水池,植树排水,作为休憩之所。

是年春,雨麦在岐山之阳,占年。

不下雨的时候,老百姓觉得是杞人忧天。

三月,毛毅下雨,但是甲子下雨。

人们认为这还不够。

丁卯大雨三天就停了。

官在朝庆,商在城唱,农在野待,忧者喜,病者好,吾亭适。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喜雨亭记》翻译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直到扶风二年才开始修建官邸。

我在正房北面建了一个亭子,南面挖了一个池塘,引了流水,种了树,作为休息的地方。

今年春天,岐山南部下了一场麦雨。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喜雨亭记〔宋〕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典故】1.“周公得禾”二句:周公,周成王得叔父姬旦。

相传周成王得弟弟唐叔得到了一株生长特殊得禾,认为是吉利得象征,就献给成王。

成王转送给在东土的周公,周公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嘉禾》,来纪念这件事。

这篇文章已失传。

2.“汉武得鼎”二句:汉武,即汉武帝。

据《史记孝武本纪》载,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得宝鼎于汾水上,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 年)。

3.“叔孙胜敌”二句:春秋时期鲁文公十一年冬,鄋(su ō )瞒族侵犯鲁国,文公命叔孙得臣率兵抗御,在咸地大败鄋瞒军队,俘获了鄋瞒得首领侨如。

叔孙得臣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就给他的儿子起名叫“侨如”.【背景】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建,位于陕西凤翔东湖之中。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翻译 喜雨亭记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 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 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 庆于庭, 商贾相与歌于市, 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乐, 病者以愈, 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 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 荐饥, 狱讼繁兴, 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 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 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 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 以名吾亭。

”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典故】 1.“周公得禾”二句:周公,周成王得叔父姬旦。

相传周成王得弟弟唐叔得 到了一株生长特殊得禾,认为是吉利得象征,就献给成王。

成王转送给在东土的 周公,周公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嘉禾》,来纪念这件事。

这篇文章已失传。

2.“汉武得鼎”二句:汉武,即汉武帝。

据《史记 孝武本纪》载,武帝元 狩七年夏六月,得宝鼎于汾水上,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公元前 116 年)。

3.“叔孙胜敌”二句:春秋时期鲁文公十一年冬,鄋( su ō )瞒族侵犯鲁 国,文公命叔孙得臣率兵抗御,在咸地大败鄋瞒军队,俘获了鄋瞒得首领侨如。

叔孙得臣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就给他的儿子起名叫“侨如”. 【背景】 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建,位于陕西凤翔东湖之中。

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对照翻译」《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

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

下面,为大家分享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

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

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

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喜雨亭记苏轼全文翻译

喜雨亭记苏轼全文翻译

喜雨亭记苏轼全文翻译【最新版】目录1.喜雨亭记的作者及背景2.喜雨亭记的翻译及意义3.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4.文章主题及思想内涵正文《喜雨亭记》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描绘了作者在喜雨亭中观雨的情景,并通过对雨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民生、政治的关切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融合,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全文翻译如下:喜雨亭,乃吾友张梦得之所建也。

梦得嗜茶,而喜雨亭附近有泉,可供汲水煮茶。

然梦得非仅为茶而建此亭,盖因他喜雨故也。

予观夫雨之成亭,有喜而有忧。

雨之喜,在于润物细无声,滋养万物,使得大地回春。

雨之忧,在于久雨成灾,损害庄稼,影响民生。

今夫雨,乃天之造化,非人之所能为。

然而,人之治水,可以防患于未然。

梦得建喜雨亭,观雨而思治水,可谓明智之举。

治水者,必爱民如子,仁义为本。

梦得为政一方,关心民生,致力于水利建设。

其爱民之心,可嘉之至。

然水患非一日之功,治水亦非一时之计。

梦得虽有治水之志,而水患犹存。

此非梦得之过,乃天时地利人和未至也。

予闻喜雨亭之名,感慨万千。

夫喜雨者,非独梦得也,吾亦喜之。

喜雨者,喜其润物,喜其去污,喜其泽被万方。

然吾又思之,喜雨者亦应忧雨。

何哉?喜其来,忧其过。

盖因雨之过,或成灾,或败物。

故喜雨者,应有忧患意识,以防不测。

观雨于喜雨亭,可以喻为人生。

人生亦有喜有忧,有成功有失败。

然而,无论喜忧成败,皆为人生之经历。

吾辈当以坦荡之心,面对人生,笑对风雨。

如梦得之喜雨亭,虽忧雨而志于治水,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喜雨亭记》通过描绘观雨的情景,抒发了苏轼对民生、政治的关切和感悟。

《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一、《喜雨亭记》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二、《喜雨亭记》原文翻译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译文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译文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译文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⑥,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⑧不雨⑧,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⑨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⑩于野,忧者以⑾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⑿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⒀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⒁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⒃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东坡集》)译文[1]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喜雨亭记苏轼[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那么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那么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那么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那么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得。

①志:纪念。

②扶风:即凤翔府。

③忭〔biàn〕:快乐,喜欢。

④荐饥:连续饥荒。

⑤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

⑥伊:语助词,无意。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其示不忘一也一:一致 B.始治官舍治:修筑C.以属客而告之属:叮嘱 D.而盗贼滋炽滋:增多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以为休息之所引以为流觞曲水 B.既而弥月不雨既而儿醒C.官吏相与庆于庭夫人之相与 D.又从而歌之吾从而师之8.以下能表达苏轼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3分)①古者有喜,那么以名物,示不忘也②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④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⑥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喜雨亭记苏轼全文翻译

喜雨亭记苏轼全文翻译

喜雨亭记苏轼全文翻译
(最新版)
目录
1.喜雨亭记的作者及背景
2.喜雨亭记的内容概述
3.喜雨亭记的文学价值
4.喜雨亭记的翻译及注解
正文
《喜雨亭记》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喜雨亭中看到的雨中景色,表达了自己对雨水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雨中世界的
美丽画卷,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的散文、诗词及书画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文坛泰斗”。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艺术瑰宝。

《喜雨亭记》的内容概述如下:文章开篇便描绘了喜雨亭的景象,接着叙述了作者在亭中看到的雨中景色。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雨水润泽大地的景象,以及雨水带给人们的喜悦。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还将雨水与民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这篇散文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中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其次,它将自然景象与民生联系起来,使文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最后,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才华。

《喜雨亭记》的翻译及注解如下:
喜雨亭记:记述在喜雨亭中看到的雨中景色。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雨中景色: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雨水润泽大地的景象、雨水带给人们的喜悦。

民生:丰收的期盼、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古诗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翻译赏析

古诗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翻译赏析

古诗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翻译赏析“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出自文言文《喜雨亭记》,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翻译】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orG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喜雨亭记》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二、《喜雨亭记》原文翻译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原文:喜雨亭记宋代: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喜雨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喜雨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喜雨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喜雨亭记》这篇散文紧扣“喜雨亭”三个字来写,或分写,或合写,或引古代史实来烘托,或用主客问答来渲染,思路开阔,传达出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喜雨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喜雨亭记宋代: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喜雨亭记》赏析

《喜雨亭记》赏析

《喜雨亭记》赏析【原文】喜雨亭记作者:苏轼亭以雨名,志[1]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2];汉武得鼎,以名其年[3];叔孙胜狄,以名其子[4]。

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5],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6],其占为有年[7]。

既而弥月不雨[8],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9]。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10],忧者以喜[11],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12],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13],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14],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15]。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16],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注释】[1]志:记,后来写作“志”。

[2]周公得禾,以名其书:传说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到一种特别的禾。

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

于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

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

《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

(《尚书·周书·微子之命》)[3]汉武得鼎: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五月,得宝鼎于汾水,于是改元为元鼎元年。

《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4]叔孙胜狄,以名其子: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御敌,打败了鄋瞒,并击杀其国君侨如,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以表其功。

喜雨亭记原文赏析

喜雨亭记原文赏析

喜雨亭记原文赏析喜雨亭记原文赏析喜亭记(苏轼)◇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①。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④:“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⑤。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⑥。

吾以名吾亭。

”◇注释①“周公得禾”二句:周成王时,唐叔得“异禾”以献成王,成王则将它转赠给叔父周公。

周公为此作《嘉禾》篇,原文已佚。

“汉武得鼎”二句:《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中得宝鼎于汾水上,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叔孙胜敌”二句:《左传》文公十一年载,狄人侵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追之,击败狄军,获狄人首领侨如,叔孙得臣因此给儿子起名叫“侨如”,以示纪念。

②雨(yù)麦于岐山之阳:谓在岐山以南天上落下麦子。

雨,作动词,谓如雨下。

有年:丰年。

③忭(biàn):欢欣。

④属(zhǔ)客:劝酒。

⑤荐饥:连年不熟或麦禾皆不熟。

此指麦禾不熟。

重至曰“荐”。

⑥造物:古时以万物为天所生成,故称天为造物。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赏析原文:喜雨亭记宋代: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赏析:令人觉得奇怪的是,用散文的形式写作喜雨的,在文学史上却并不多见。

因此,苏轼的这篇散文《喜雨亭记》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前人未写而自己写了这一题材,对文学史有所贡献尚不足为奇。

一旦后人接手写作,超越了前人的作品,那么前者就只能有一点文学史的价值而谈不到什么艺术的永恒价值了。

苏轼的《喜雨亭记》却不是这样,因为它自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许多令人品味的地方。

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得后来的作家裹足不前,心甘情愿地让苏轼一枝独秀了吧。

文章开始即点明了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一共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作铺垫,说明古人有了喜事,常常受用这件喜事来命名,以纪念喜事,或者也有预示将来喜事连连的意思。

经典文言文《喜雨亭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经典文言文《喜雨亭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经典文言文《喜雨亭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宋〕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陽,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明年,第二年
7、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8、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9、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10、忭(Biàn),高兴,喜欢。
文章开始即点明了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一共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作铺垫,说明古人有了喜事,常常受用这件喜事来命名,以纪念喜事,或者也有预示将来喜事连连的意思。这三件事都很有趣。因为它们与国家的政治都有关系,其中并多少含有天人的关系。第一件事,相传周成王的同母弟堂叔得一异禾,献给了成王。成王将禾转送了周公。周公于是作了《嘉禾》一篇。第二件事,汉武帝于公元前116年5月,在汾水上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第三件事,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抗敌,获胜,并俘获了国君侨如,于是特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最后这件事,对今人来说,几乎困惑不解了。为什么将敌人的名称用作自己儿子的名字?这是颇为值得研究的事情。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为要以雨志亭所作的铺垫,有了这一铺垫,再说事和雨就有记述的道理了。这就像逻辑学中大前提、小前提的三段论一样,有了大前提,后面的话即好说许多,也容易让人接受。
既以名⒃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东坡集》)
【注释】
1、志,纪念。
2、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于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尚书·周书·微子之命》)
这场大雨产生的欢快气氛是可观的:“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这是一幅万民同乐官民同欢的喜庆图,较之欧阳修的太守和民的欢乐,真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欧阳修的乐并没有落到实处,架空,浮廓,是在造文、造情,而苏轼这里却是在如实地写作了。我们仿佛也同苏轼一起融入了喜雨的场景之中。唯其如此,苏轼为新落成的亭子命名“喜雨”才是顺理成章之事,才真正具有意义。
为什么古代关中富甲天下,而近代却默默无闻,特别是唐以后人文凋敝。是不是我们的人种退化了,我近来翻阅(唐代移民史),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在唐末到宋初的移民浪潮中,关中地区首当其冲,人口大量向东迁移,先经洛阳,然后到苏州扬州等运河地区。大家熟知的大文学家范仲淹,祖籍陕西彬县,但却是苏州人。但我们从其文学作品中仍能感受到其陕人后裔的豪迈文风,范仲淹后来也多年在陕从官,报效桑梓。其实在唐末吴县(今天的苏州地区)已有1/3的北方移民。其实不管是从西周之镐京到东周之洛邑;还是西汉之长安到东汉之洛阳;从隋炀帝迁都洛阳到武则天时期42年居住洛阳,关中地区到洛阳的人口迁移一直是单向的,并又有一次向东南方向迁居。还有明代昆山人顾炎武,曾在华山滞留多年,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佳句。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初仕凤翔府签书判官,也就是我的家乡陕西凤翔,凤翔是唐王朝的西京,曾经是晚唐人才和贵族的聚居地。苏东坡初仕凤翔府签书判官三年,可以说对他的人生价值关影响至重,正是由于家乡的纯朴民风,和周秦文化发祥故里文化的熏陶,对其文风产生影响。如果说一个人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初恋,那苏东坡同样也忘不了在凤翔的美好时光,以致后来被贬黄州时,碰到当年的凤翔游侠少年陈季常,两人还忆起当年在凤翔北山纵马驰骋的场景;还有当年在凤翔之任上修的“引凤池”(凤翔东湖),居然后来在杭州西湖和广东惠州西湖二次克隆成功。那篇著名的《喜雨亭记》更是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大同思想。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⑿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⒀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⒁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11、以,介词,因,省略了宾语。
12、属(zhǔ),注,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13、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14、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15、造物,造物主。
16、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17、治,修建。
名:命名。(名作动)
苏轼到风翔府任职的第二年,建官舍,行政事,凿池引流,美化环境,但不巧的是当地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旱情显现,灾情就会是必然的结果了。大早望云霓,百姓的忧愁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里,恰好显示了苏轼笔墨的巧妙。我们知道,苏轼在写《后赤壁赋》的时候,曾经说到自己孤独闲寂,正好有两个朋友来了;霜露既降、明月诱人,想酒而樽空,贤妻正好献上了珍藏多时的美酒;没有下酒之物,正好客人笑哈哈地拿出了出水时鲜。一切就是那么巧,又那么惬人心意。这里也同样如此。百姓们盼望下雨,望眼欲穿,结果是“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这种句子,轻淡、简单,但不寡味,很像甲骨卜辞中的语言,但甲骨卜辞中是占问、预测,这里则是如实提供了,所以这种句子读来是令人心醉的。够不够?“百姓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按,乙卯是四月初二日,甲子是四月十一日,丁卯是四月十四日。半月之内连降了三场雨,前两次不足,第三次一连下了三天。下得透,下得足,下得实在。要说好雨,喜雨,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好雨,喜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令人有细小入微不够大气的感觉。这里我们要注意“民以为未足”一句的作用,这一抑、一落,然后产生后面的三日大雨,效果才能够显示出来。没有这么一句,当然也可以成立,但是读起来就平软的多了。
写到这里,苏轼开始笔歌墨舞了,但是也曲尽其妙。“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你看,他还是落在亭上,层层递进,把天降喜雨的大功劳像画饼一样,在太守、天子、造物和太空面前虚晃一二,并忙里偷闲找出了一句,让这些人都一一默然,谦虚地拒绝这一荣耀,多漂亮的话,各路诸侯都奉到了,然后再实实在在地放到主题上去。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以喜雨来为亭子命名吧。一虚一实,一推一进,总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作者紧扣一个“雨”字.一个“喜”字。在不到五百字的文章中,“雨”字出现了十五次,有两次作动词使用,“喜”、“乐”共出现六次。通篇都贯穿着为雨而喜的喜气洋洋的气氛。
中国古代,自孟子开始,创天子、官员要有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的思想。写这种作品的人很多,但真正写得好的不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其一,苏轼的此篇文章则表现得更好,好就好在落实、不空。
予至扶风之明年⑥,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⑧不雨⑧,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⑨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⑩于野,忧者以⑾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赏析】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用散文的形式写作喜雨的,在文学史上却并不多见。因此,苏轼的这篇散文《喜雨亭记》就显得十分突出了。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前人未写而自己写了这一题材,对文学史有所贡献尚不足为奇。一旦后人接手写作,超越了前人的作品,那么前者就只能有一点文学史的价值而谈不到什么艺术的永恒价值了。苏轼的《喜雨亭记》却不是这样,因为它自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许多令人品味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得后来的作家裹足不前,心甘情愿地让苏轼一枝独秀了吧。
这篇文章在用词上也有值得注意之处。一、排比句多。比如第一段,作者为了说明古人有喜事则名物以示不忘,举了三个例子,三个例子就是三个排比句,借助这种句法,使读者在文意方面有一种说理透彻,充实满足的感觉。第二段写大雨之后,百姓的欢乐场面以及第四段的“雨珠”“雨玉”说,也同样用的是排比形式。在人们喜之不尽,手舞足蹈之时,文字上必须有所变化,一味的松散不可能有文字的整饬条理来得惹眼引人。二、结尾的用韵。《喜雨亭记》的结尾很有意思,它既照应了开头,又给人许多的联想,值得我们注意。苏轼的哲学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在他的诗文中,经常出现对大自然发问的句子,以表达他的人生观和他旷达乐天的情怀。这次大雨之后,感谢谁为好?这里他展开的想象,是从太守到天子,从天子到上天,从上天到造物,其中“玉”、“粟”押韵,“日”“力”押韵,“功“空”押韵,“冥”“名”押韵,读之有循环不尽,均成系统的感觉,神完气足,优雅俊美,然而是虚笔,真正目的则是要归之其小小的亭宇,这样也就把造物、上天、天子、太守、百姓、借助“喜”之“雨”用一个亭子联系了起来,有歌唱的味道,所唱者依然是喜雨,一篇文章的主题所在。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喜雨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