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褶皱(1)
第四章 地质构造
基本概念
地表形态特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 地壳各部分质点运动的综合表现。这种由地球 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与变位的运 动,称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由于地壳 的长期运动,造成岩层的产状和岩层的弯曲、 断开或产生位移的变化,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一定范围内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三种类型。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
在水平面上,根据褶曲延伸长度及同一岩 层界限的长宽比分为三类: 1. 线形褶曲:长度和宽度之比大于10:1 2. 短轴褶曲:延伸不远即倾伏消失,长 宽比为10:1至3:1之间。 3. 近等轴褶曲:长宽比小于3:1,其枢纽、 轴面、轴迹无定向,平面呈近圆形,近等轴 背斜又叫穹窿,近等轴向斜又叫构造盆地。 图见书P84页.
褶曲要素
不对称背斜
翼部
转折端
翼部
160°∠25°
345°∠65°
核部
轴面
褶皱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由全型褶曲构成的褶皱山区,岩层强烈破碎,顺向坡岩体 极易沿层面或节理面产生滑动,发生顺层滑坡,破坏了周围 的村庄、道路,阻断河流。 在背斜、向斜的脊部,张性节理发育,加速了风化作用的进 行,造成岩体强度的降低,并最终发育成背斜谷、向斜谷或 背斜、向斜式冲沟,对公路、铁路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背、向斜的核部往往构造应力很大,在工程中一旦遇到,应 加强应力和变形测试,减少构造应力对工程的危害。 采矿巷道及地下隧道宜布置在背斜的核部,而尽量避免布置 在向斜的轴部。因为布置在背斜的核部的巷道或其它地下洞 室能有效利用顶板岩体的自然成拱作用,增加洞室的稳定性。 而布置在向斜的核部的巷道或其它地下洞室,一旦两帮岩石 下滑,造成顶部岩石冒落事故,洞室顶部将很难进行进一步 维护。
第4章 褶皱(上)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10°~80°,枢纽 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10° 80° 0°~10° 10° 5、平卧褶皱:轴面、枢纽0°~10° 平卧褶皱:轴面、枢纽0 10° 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10° 80° 6、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10°~80°,枢纽 10°~80°,但二者倾向、倾角均不一致 10° 80° 7、 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 斜卧褶皱: 致,轴面倾角10° 80°,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 致,轴面倾角10°~80°,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 角80°~90° 80° 90°
●直线状褶皱或曲线状褶皱 ●水平褶皱或倾斜褶皱
● 枢纽呈直线、倾伏状态 ● 枢纽呈直线、水平状态 返 回
第三节、 第三节、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
一、褶皱的位态分类 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 三、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 四、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
返 回
一、褶皱的位态分类(Rickard) 褶皱的位态分类(Rickard)
2、背斜与向斜 褶皱的两种基本类型: 褶皱的两种基本类型: 背斜: 背斜: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岩 层,凸向地层变新方向的弯曲的褶皱。 向斜: 向斜: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岩 层 , 凸向地层变老的方向弯曲的褶皱。
如果褶皱构造很复杂,地层发生了倒转,造成背 如果褶皱构造很复杂,地层发生了倒转, 形的核部是新地层,称为背形向斜 背形向斜; 形的核部是新地层,称为背形向斜; 向形的核部是老地层,称为向形背斜 向形背斜。 向形的核部是老地层,称为向形背斜。
返 回
二、褶皱形态的描述
1、正交剖面(横截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正交剖面( 截面) 2、褶皱在平面(地面)上的出露形态(平面轮廓) 褶皱在平面(地面)上的出露形态(平面轮廓) 3、枢纽的描述
第四章 褶皱 § 3 褶皱的分类级组合形式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褶皱位态分类简表
类 型 轴面倾角 80—90 80—90 80—90 10—80 10—80 10—80 0—10 枢纽倾伏角 0—10 10—80 80—90 0—10 10—80
10—80(侧伏角)
直立水平褶皱 直立倾伏褶皱 倾 竖 褶 皱 斜歪水平褶皱 斜歪倾伏褶皱 斜 卧 褶 皱 平 卧 褶 皱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一、褶皱的位态分类
里卡德(Rickard)在总结前人研究褶皱产状分类
的基础上, 根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
这三个变量, 绘制了一个三角网图, 对褶皱产状作三 维的定量研究。
轴面等倾角线:AB边与BC边等度数连线 枢纽等侧伏角线:AC边各度数与B点的连线 枢纽等倾伏角线:AC边与BC边等度数相连的曲
侏罗山式褶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侏罗山式褶皱在剖面上的形态
隔档隔槽式褶皱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四)复背斜和复向斜(阿尔卑斯式褶皱 )
1、基本特征:
(1)一系列线状褶皱平行排列,走向与构
造带的走向一致
(2)背斜、向斜相间连续排列,同等发育
(3)不同级别的褶皱组成复背斜或复向斜
地面上的 表现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平面图、图切剖面图上表示方法
贵州乌江电站某处小褶皱(自然剖面)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雁列式褶皱-平面表示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组合
(二)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1. 基本特征: (1)一系列线状褶皱平行排列,走向与 构造带的走向一致 (2)紧密的褶皱与开阔的褶皱相间排列 (3)沉积盖层沿刚性基底上软层滑脱形 成的薄皮褶皱 2. 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 (1)隔档式褶皱:背斜紧闭,向斜宽缓 的线状褶皱 (2)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背斜宽缓 的线状褶皱
褶 皱 构 造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第3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一)褶曲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第3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一)褶曲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褶曲的形态分类是描述和研究褶曲的基础,它不 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褶曲形成的力学背景,而且对 地质测量、找矿和地貌研究等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褶曲要素是褶曲形态分类的重要根据。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一)褶曲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水平褶曲
图 4-32
褶曲的纵剖面分类
a. 水平褶曲;b. 倾伏褶曲;c. 倾竖褶曲
(二)倾伏褶曲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 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 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第四章 褶皱构造1
平缓褶皱 开阔褶皱
闭合褶皱
同斜褶皱
紧闭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 形态描述
三、纵剖面上, 依据褶皱枢纽 的倾伏:
倾竖褶皱
水平褶皱: 水平褶皱:枢纽为 水平线, 水平线,在平面 上两翼地层平行 出露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水平面有连续过度转折端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六、褶皱岩层内部关系
平行褶皱 同心褶皱 相似褶皱 调和褶皱 不调和褶皱 层内褶皱和层内无根褶皱 卷曲褶皱和肠状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六、褶皱岩层内部关系
平行褶皱 同心褶皱 相似褶皱 调和褶皱 不调和褶皱 层内褶皱和层内无根褶皱 卷曲褶皱和肠状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直立褶皱: 直立褶皱:轴面直 立,两翼倾向相 反,倾角近于相 等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褶皱的描述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相似褶皱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顶厚褶皱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意义:精确测定褶皱几何形态,查明细节, 预测层内和层间褶皱样式的变化,帮助分 析褶皱成因机制。
本讲重点
褶皱要素 褶皱形态、产状 褶皱分类
思考、讨论题
简述褶皱的基本要素。 褶皱的描述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Richard分类方案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简述Ramsay提出的基于等倾角线的褶皱分 类方案及其意义?
第四章褶皱
(3)当两个强硬岩层之间夹有层理发育 的韧性岩层时:发生纵弯褶皱作用,则会在 层间滑动的力偶作用下,使薄层韧性岩层发 生层间小褶皱。 可以利用 翼部不对称层 间小褶皱判断 上下层面及背、 向斜位置。
2、弯流褶皱作用:岩层弯曲变形 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 层的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主要 特征是: (1)层内物质的流动方向,自翼部 流向转折端,致使转折端部位增厚, 翼部相对减薄,从而形成相似褶皱或 顶厚褶皱。
单层或彼此粘结很牢的一套岩层在纵弯褶 皱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岩层韧性较高:外凸侧会因拉伸而变薄, 内凹侧则因压缩而变厚。 脆性的岩层:在外凸侧常产生与层面正交、 呈扇状排列的楔形张节理或小型正断层,而在 内凹侧因压缩而产生逆断层。
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层理 在形成褶皱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岩层 的弯曲可以通过两种运动方式来完成,一是 弯滑褶皱作用,二是弯流褶皱作用。
一、褶皱形成的基本类型
(一)纵弯褶皱作用(buckle folding):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产生褶皱的作用, 称为纵弯褶皱作用。 单层弯曲应力、应变分布特点:在结构 均一的单层板状材料的侧面上画上几排小圆, 平板发生纵弯曲变形后小圆形态的变化反映 了褶皱内部应变情况。
P
外凸侧:
应力:σ3水平并⊥枢纽 σ1直立⊥层面 σ2平行枢纽 应变:垂直枢纽方向水平拉伸。 内凹侧: 应力:σ1 ⊥枢纽 σ3直立⊥层面 σ2平行枢纽 应变:垂直枢纽方向水平压缩。 中和面:无应变,随弯曲加剧中和面向 核部迁移。
枢纽 轴 迹
轴 迹
轴面
9.脊、脊线、脊面 和糟、槽线、槽面: 背斜的同一褶皱面上的 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连 线为脊线;向斜的同一 褶皱面上的最低点为槽, 它们的连线为槽线。若 干相邻褶皱面上的脊线 或槽线联成的面,分别 称为脊面和槽面。 10、脊迹和槽迹:脊面或槽面与地面或 任意平面的交线。
第四章-褶皱
2021/4/9
73
2021/4/9
74
2021/4/9
顶厚褶皱(北京西山)
75
Ⅲ型 I型
等斜线折射
2021/4/9
76
*同沉积褶皱和底劈构造
1)同沉积褶皱: 岩层在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1)挤压或垂向隆升:
a. 形态开阔,两翼 岩层上缓下陡;
b.岩层顶薄,两翼 厚;
c.顶粗,两翼细。
60
直立水平褶皱
2021/4/9
61
2021/4/9
直 立 倾 伏 褶 皱
62
倾竖褶皱
2021/4/9
63
斜歪水平褶皱(安徽泗县)
2021/4/9
64
斜歪倾伏褶皱
2021/4/9
65
斜卧褶皱
2021/4/9
66
2021/4/9 大型平卧褶皱(中巴公路盖孜检查站) 67
里卡德褶皱产状分类的特点:
2021/4/9
14
2021/4/9
15
轴面
轴迹
翼 核部
翼
5)轴 迹:褶皱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即露头面上褶皱岩层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
6)转折端:褶皱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的部分。
2021/4/9
16
7)褶轴是指与枢纽平行的
一条直线。该直线平行自身移动 的轨迹形成一个与褶皱层面完全 一致的面
向形-指褶皱面下凹式弯曲。(不考虑地层新老关系)
2021/4/9
10
2)背斜与向斜:
➢背斜:岩层变形向上弯曲, 其核心部位的岩层
时代较老, 两侧岩层的时代依次变新。
➢向斜:岩层变形向下弯曲, 其核心部位的岩层
Ch4-1 褶皱-要素、分类及组合形式
直立褶皱
同的方面和角度来观察和描述, 构
造地质学中多采用褶皱剖面和平面 的形态描述。
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1. 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 岩层产状, 褶皱可以描述为:
(1) 直立褶皱: 褶皱轴面直立或
近于直立, 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反, 倾角相等或近于相等。
4.2 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
(2)斜歪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 两
斜歪褶皱
翼岩层倾向相反, 但倾角不等, 一
翼稍陡, 另一翼稍缓。 (3)倒转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两翼
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岩层正
常, 另一翼岩层倒转。 (4)平卧褶皱: 褶皱轴面水平或近 于水平, 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岩 层倒转。
4.3 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
(一) 褶皱的产状类型:
C
里卡德(Rickard)在总
结前人研究褶皱产状分类的基 础上, 根据褶皱轴面倾角、枢
纽倾伏角和侧伏角这三个变量,
绘制了一个三角网图, 对褶皱 产状作三维的定量研究。三角 网图的AB边与BC边等度数相连 的线代表轴面等倾角线; AC边 各度数与B点的连线为枢纽在轴 面上的等侧伏角线; AC边与BC
相差较大, 或是褶皱变形特别强
烈的地区或变质岩地区比较容易 形成不协调褶皱
4.2 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
平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根据褶皱的某一岩层面在平面 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之比, 将褶皱描述为: 线状褶皱、短轴褶 皱、穹隆构造、构造盆地: 1. 线状褶皱: 褶皱的纵向和 横向长度之比为10:1, 这是一种狭 长形的褶皱。 2. 短轴褶皱: 褶皱的纵向和 横向长度之比在3:1-10:1之间。 3. 穹隆构造: 背斜构造的纵 向和横向长度之比小于3:1, 褶皱面 从中心向四周倾斜 4. 构造盆地: 向斜构造的纵向 和横向长度之比小于3:1, 褶皱面从 四周向中心倾斜。
第4章-工程地质-褶皱
§ 4~ 2 褶 皱
褶皱的野外识别
识别走向观察,是否有相同地 质年代的地层重复出现 比较两翼岩层倾向及倾角,定形态分 类名称 图示
§ 4~ 2 褶 皱 褶皱的野外识别 了解枢纽是否倾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
§ 4~ 2 褶 皱 褶皱形成年代 分析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来确定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侵入与沉积 接触
§ 4~ 2 褶 皱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1、3、5为背斜 2、4、6为向斜
褶皱构造基本形态:
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核部老,两翼新。 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新,两翼老。
§ 4~ 2 褶 皱 褶皱的要素 描述褶皱的空间状态,各组成部分称为褶 皱的要素 核部 翼部 枢纽 轴面
上覆地层 不整合面 下伏地层
§ 4~ 2 褶 皱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的核部——强烈变形部位 拉张裂隙 地下水 褶皱的翼部——顺层滑动
§ 4~ 2 褶 皱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谷德振理论——总结(不同构造受力 作用下形成的褶皱的工程地质特征)
1、复式流动褶皱 2、线性挤压紧闭褶皱 2 3、复式挤压褶皱 4、舒缓波状褶皱 5、断裂牵引褶皱 6、盖层被牵动引起的褶皱
岩层的产状
图示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任
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伸 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方
向。与走向线垂直。只有 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层面
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表示方法 :走向和倾向用方
位角表示(可只表示倾向),倾 角用度数。如SW2000, SE1100,
∠30°
露头线 岩层露头线特征 露头是暴露在地表的岩石 包括:天然露头、人工露头 露头观察发现岩层有水平状态、倾斜状态、 直立状态 露头线是指岩层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第四章 褶皱断裂
直 立 褶 曲
罗布泊
平卧褶曲
按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a)(a`)水平褶曲
(b)(b`)倾伏褶曲
仙人洞
庐 山
倾伏褶曲
◆按平面形态,褶曲可分为三类:
①短轴褶曲:其平面呈长圆状,长/宽 约 3/1 ~ 10/1 之间;
②线状褶曲
其平面呈长条状,长/宽一般>10/1 ;
B A B C BA B C B A
逆断层特征: 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形成。 逆
掩断层和辗掩断层常是规模很大的区域性断层,常形成飞来峰
和构造窗等构造。
冲断层(>45°) 按断层面倾角
逆掩断层(25°~45°)
辗掩断层(<25°)
平移断层特征:平移断层的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
层线比较平直,可进一步分为左旋平移断层,右旋平移断层.
震级愈大、震源深度愈浅、地表断裂带愈长。
(2)断距:以断层最大位移量表征。 震级越大、震源越浅、位移量越大。 最大位移量与错断长度成正比关系。 分支、次级断裂的断距随其与主断裂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安德烈斯断裂按蠕滑速率可分 九段:其中A段速率5mm/a,无 (3)错动速率:某一时段两盘相对位移速度的平均值。一般 震; B、C段无蠕滑,分别发生 M8.3大震,断距6.4m和M8.25 大于1mm/a即为较强活断层。 大震,断距10m。 特点:时空分布不均。
节理面闭合;
产状稳定,延伸远; 节理面平直光滑,常见擦痕;
一般发育较密,且等间距分布, 成对出现,呈两组共轭剪节理;
切割砾石或粗砂粒。
二、节理的观测与统计
1、观察点的选择(考虑因素) 1) 露头要好,最好能在三度空间观测,其露头面积一般不小于10m2,便
构造地质学第四章 褶皱
四、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
❖ (一)穹隆和构造盆地 ❖ (二)雁行褶皱 ❖ (三)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 (四)复背斜和复向斜
❖ (一)穹隆和构造盆地
❖ (二)雁行褶皱
为一系列呈平行斜列(雁行状)的短轴背斜 或向斜,可以由不同规模和级次的背斜或向 斜组成。
可能成因:受水平力偶作用引起。
❖ (三)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隔档式褶皱(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 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 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 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 可能成因:顺塑性层挤压滑脱变形的结果。
侏罗山式褶皱:盖层与基底
四 川 盆 地 东 部 隔 档 式 褶 皱
隔槽式褶皱—也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背、向斜相间 排列的褶皱组成,但其中背斜和向斜形态正好与 隔档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呈线 状排列,而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呈箱状
❖ 斜歪倾伏褶皱(Ⅵ)—轴面倾斜(倾角10-80°), 枢纽也倾伏(倾伏角10-80°),但二者倾向和 倾角均不一致;
❖ 斜卧褶皱(重斜褶皱)(Ⅶ)—轴面倾角和枢纽 倾伏角均为10-80°,而且两者倾向基本一致, 倾斜角也大致相等,即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 角为80-90°。
直 立 倾 伏 褶 皱
斜歪水平褶皱(安徽泗县)
一、褶皱的产状类型
❖ 1. 褶皱的位态分类(里卡德分类):
根据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两个产状要素,将褶皱 分为七类:
规定:水平为0o~10o;倾斜(伏)为10o~80o;直立为80o~ 90o
1.直立水平褶皱 3.倾竖褶皱 5.斜歪倾伏褶皱 7.斜卧褶皱
2.直立倾伏褶皱 4.斜歪水平褶皱 6.平卧褶皱
Ⅰ类:褶皱的等倾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 总是比外弧大,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根 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分为三个亚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乙
。
乙地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作用,若挖隧道则会 引起塌方事故,并且有利于地下水汇集,给施工带 来巨大困难。
第二节 山 地 的 形 成——褶皱山
课堂总结:
一、褶皱的形成与组成 挤压
水平岩层 波状弯曲
(褶曲) 背斜 褶皱 向斜
二、 背斜与向斜的比较(重点)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地貌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背斜山
A 6.乙处地形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地质构造相关题型总结: 一、地貌景观图(多考地质构造成因)
通过景观图→判断地貌类型→推出地质作用
二、岩层形态剖面图(多考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地貌)
1.看岩层是否连续:连续为褶皱,不连续且有明显位移为断层; 2.看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
三、岩层新老关系剖面图(多考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地貌)
背斜:中新老,两翼新; 向斜:中心新,两翼老。
四、等高线与地质剖面图(多考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先判断出地质构造,再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二者结合。
五、岩层埋藏深度剖面图(多考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地貌)
复原岩层形态,再加以判断。
返2
三、背斜和向斜的实践应用
探究活动2:
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
该选择向斜还是背斜?为什么?(提示:从工程
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1.背斜上拱岩层具有良好的
北
支撑作用(天然拱形),结
构稳定,不易塌陷;
2.背斜处地下水顺岩层渗流
到岩层两侧,不易积水,施
工较安全。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总结:
褶皱构造详解
A-纵弯褶皱的应变状态;B-韧性层的变化; C-脆性层的断裂变化;D-上部断裂下部褶皱变形
层状岩石受力发生弯曲,是通过两种物质运动方式来完成, 即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1)弯滑褶皱作用 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形成褶皱。纵弯褶皱作用 引起的弯滑褶皱作用有如下主要特点:
槽:向斜中同一岩层面 在横剖面上的最低点。相 应有槽线。
转折端:褶皱两翼相互 过渡的弯曲部分。背斜在 平面上的转折端也称为倾 伏端。
枢纽:褶皱的同一层面 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轴面(枢纽面):连接褶 皱各层的枢纽所构成的面。
轴迹:轴面与任何平面 (包括地面)的交线。
褶轴:与枢纽平行的一条直线,该直线平行自身移动的 轨迹构成一个与褶皱层面完全一致的面。圆柱状褶皱有褶 轴,而非圆柱状褶皱不存在褶轴。
褶皱的产状分类,褶皱的形态分类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褶皱分类的原则。 2、明确褶皱分类的依据、分类方案和具体分类标准。
褶皱的分类原则是:实用、简便、科学性,系统性, 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通常从横向上(垂直于褶皱的长轴方向),纵向上(平行 于褶皱的长轴方向)和平面上三个方向研究褶皱的形态 特征。
一、褶皱的产状分类 褶皱的产状在此指褶皱的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 1、从横向上根据褶皱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特点。
二、褶皱要素
为了研究和描述褶皱,须给予其 各个部分一定的名称,即褶皱要素。
核:出露在地表上的褶皱中心部 分的岩层。
翼:褶皱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 层。
翼间角:两翼之间的夹角。
顶:背斜中同一岩层面向上弯曲 的最高部位,常称为构造高点。
脊:背斜中同一岩层面在横剖面 上的最高点。同一岩层面在各个横 剖面上脊的连线称为脊线。同一背 斜中各个岩层面的脊线构成脊面。
第四章褶皱[资料]
第四章褶皱一、名词解释背斜向斜背形向形枢纽轴面轴迹槽线脊线倾伏角侧伏角等倾斜线同沉积褶皱底辟构造穹窿构造盆地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滑脱构造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作用弯流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虚脱构造二、判断题1.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2.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3.直立褶皱的两翼中有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4.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平面。
5.垂直褶皱枢纽所作的剖面称横剖面或称正交剖面。
()6.只要岩层在空间对称重复出现即可知是向斜或背斜。
()7.隔挡式褶皱中的背斜比较开阔、平缓。
()8.枢纽水平的褶皱即称为水平褶皱。
()9.隔挡式与隔槽式褶皱常常是由纵弯褶皱作用所形成的。
()10.横弯褶皱作用往往形成顶厚褶皱。
()11.褶皱的基本类型,向上隆起背斜,向下凹陷者为向斜。
()12.倾竖褶皱主要是根据岩层直立来确定。
()13.相似褶皱属于顶薄褶皱。
()14.地质图上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必是褶皱。
()三、填空1.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2.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_________的联线.4.在横剖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_______.7.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褶皱形成机制划分的褶皱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11.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____褶皱,是由于____褶皱作用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褶皱(fold)
概 念
1、什么是褶皱?
回
顾
(地质概念)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
生弯曲变形形成的构造-褶皱(fold) 它是由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面变成了 曲面而表现出来的 这种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生弯曲 变形的过程叫褶皱作用(Foling)。
2、褶皱的基本形式
枢纽也倾伏(倾伏角10-80°),但二者倾向和
倾角均不一致;
斜卧褶皱(重斜褶皱)(Ⅶ)—轴面倾角和枢纽
倾伏角均为10-80°,而且两者倾向基本一致, 倾斜角也大致相等,即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
角为80-90°。
直 立 倾 伏 褶 皱
斜歪水平褶皱(安徽泗县)
大型平卧褶皱(中巴公路盖孜检查站)
2.里卡德分类的优点:
是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
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背斜或复向斜的核部 收敛。
识别标志:区域性新老地层的分布
复向斜:中央次级褶皱核部地层,中间新两侧老。
复背斜:中央次级褶皱核部地层,中间老两侧新。
复 背 斜
第4章
褶皱
3.褶皱的类型及组合型式
1) 褶皱的产状类型 2) 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 3) 同沉积积褶皱和底辟构造 4) 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
Ⅰ类:褶皱的等倾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 率总是比外弧大,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 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分为三个亚类。
等倾斜线向内弧呈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 大,内弧曲率远比外弧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等倾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 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 大于外弧,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思考、讨论
1. 简述褶皱的基本要素,从哪几方面 描述? 2. 理卡德褶皱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将褶 皱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和意义? 3. 等倾斜线的概念及画法; 4. 兰赛姆的褶皱分类方案及其意义。
协调褶皱
不 协 调 褶 皱
Disharmonic Folds
盐
丘(不协调褶皱)
2、平面出露形态
1)线状褶皱:轴比>10:1
2)短轴褶皱:轴比3:1~10:1 3)穹窿(背斜)和构造盆地(向斜):<3:1
北天山山麓航片及构造图(短轴褶皱)
穹隆构造-长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褶皱面 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
的方向 2. 倾伏角:直线与水平面的交角(与其在水平面 投影线间的夹角) 表示方法:倾伏向∠倾伏角,如:120º ∠ 51º
θ
3.侧伏角:直线在倾斜平面上时,该线与
该平面走向线的锐夹角 4.侧伏向:锐夹角所在的走向线那一端的 方向 表示方法:侧伏角侧伏向,如:15°E
1)轴面产状的确定:
背斜
向斜
中性褶皱
3、背形与向形
褶皱岩层的新老层序不明,或者褶皱的变形面 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向上弯曲的褶皱面称 背形,向下弯曲的称向形
美 国 加 利 福 尼 亚 停 车 场
321 5 4 3 2 1
o
亮甲山冶里组层间小褶皱
Depth/10cm
0 0 40 80cm 图 例 页岩 砾屑灰岩
2) 褶皱对称性
3) 翼间角大小
4) 褶皱面弯曲形态
5) 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的相互关系
1)根据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
第三系砂岩中的直立褶皱(新疆库车河)
相斜 反歪 ,褶 倾皱 角 不轴 等面 。倾 斜 , 两 翼 倾 向
—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
隔槽式褶皱—也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背、向斜相间
排列的褶皱组成,但其中背斜和向斜形态正好与
隔档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呈线
状排列,而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呈箱状
可能成因:顺塑性层挤压滑脱变形的结果。
贵 州 正 安 一 带 隔 槽 式 褶 皱
(四)复背斜和复向斜—造山带中常见的褶皱 类型。
枢纽倾伏角为10-80°; 竖直褶皱(Ⅲ)—轴面和枢纽近于直立(倾角和倾伏 角均为80-90°) 斜歪褶皱(Ⅳ)—轴面倾斜(倾角10-80°),枢纽近 于水平(倾伏角0-10°)
平卧褶皱(Ⅴ)—轴面和枢纽近于水平(倾角和
倾伏角均为0-10°); 斜歪倾伏褶皱(Ⅵ)—轴面倾斜(倾角10-80°),
柳 0 观 峪 20m
E
山 羊 寨
∈z
2
∈x
2
19 190
o
∈m
1
o
25 265
o
∈m
56
o
o
69
o
45
o
o
1
∈x
2
325
o
185
35
o
图 例
绥中花岗岩
鲕粒灰岩
页岩
粉砂岩
柳观峪-山羊寨路线褶皱剖面图
第4章
主要内容:
褶皱(fold)
1. 褶皱和褶皱要素 2. 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 3. 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 4. 褶皱的形成机制 5. 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盐底辟构造―盐丘
四、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
(一)穹隆和构造盆地 (二)雁行褶皱 (三)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四)复背斜和复向斜
(一)穹隆和构造盆地
(二)雁行褶皱
为一系列呈平行斜列(雁行状)的短轴背斜
或向斜,可以由不同规模和级次的背斜或向 斜组成。 可能成因:受水平力偶作用引起。
两翼陡而转折端平直, 褶皱呈箱状,常具有 一对共轭轴面。 c.箱状褶皱
d. 扇状褶皱 两翼岩层均倒转,褶皱面成扇状弯曲
e. 挠曲
Step fold
缓倾斜岩层中 的一段突然变 陡,形成台阶 状弯曲。
5)根据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的相互关系:
协调褶皱(Harmonic
Folds) 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 的渐变过渡关系。 不协调褶皱(Disharmonic Folds) 各层弯曲形态各异,褶皱变化形式不具几 何规律
2)相似褶皱
a、各岩层弯
曲形态相似, 曲率基本不 变 b、两翼薄转 折端厚,但 平行轴面方 向视厚度相 近
2、兰姆赛的褶皱几何分类—依据褶皱岩层 等倾斜线型式及厚度变化分类。
等倾斜线: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
点的连线
兰姆赛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的等倾斜线 型式和厚度变化参数反映的相邻褶皱面的曲 率关系将褶皱分为三类五型:
3)根据翼间角的大小:
翼间角: 构成两翼 的同一褶 皱面的拐 点切线的 夹角,即 两翼间的 最小夹角
4)根据褶皱面(转折端)弯曲形态:
a. 圆状褶皱
褶皱面呈圆弧形弯曲
b. 尖棱状褶皱
两翼平直相交,转折端呈 尖角状,且两翼等长。
Kink fold
锡矿山, 薄层灰岩
膝折褶皱-转折端尖角状,两翼不等长
二、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1.小型褶皱:可在野外露头上直接测量。 2.大型褶皱:用间接测量结合赤平投影方 法求解方法。
补充知识(线状结构产状要素)
面状构造:走向、倾向、倾角(240º ∠
60º )
线状构造:倾伏向、倾伏角;
侧伏向、侧伏角
1.倾伏向:直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指
1)三维空间分类,反映了褶皱在三维空间的形状
和产状特征,避免二维空间分类的片面性。
2)里卡德三角网可以表示出所有可能存在的褶皱
产状类型,七个区域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该类褶皱 在自然界出现的机率大小及变化规律; 体现了地质研究的科学性,哲学性
3)可作为褶皱统计的图解,表达褶皱的特征分布。
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
(三)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隔档式褶皱(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
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 闭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 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 可能成因:顺塑性层挤压滑脱变形的结果。
侏罗山式褶皱:盖层与基底
四 川 盆 地 东 部 隔 档 式 褶 皱
1. 横截面(正交剖
面)的概念:
垂直于枢纽的截面
以下涉及褶皱的剖
面形态皆指在该截 面上。
2. 圆柱状褶皱和非圆柱状褶皱
圆柱状褶轴:褶皱面可由一条直线(褶轴)的
平动描绘。
通常把非圆柱状褶皱分割成若干段,按照圆柱状褶皱处理。
二、褶皱形态的描述
1、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1) 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
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倾斜线比两翼附 近略长,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 大于外弧,是平行褶皱向Ⅱ类相似褶皱过渡的形式
Ⅱ类 等倾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 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 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 等倾斜线向 外弧收敛,向内弧 散开呈到扇状,即 外弧曲率大于内弧, 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对称褶皱:两翼产状的平分面。
非对称褶皱:两个互不平行露头面上轴迹构
成的平面。
2)枢纽产状的确定:
直接测量
两翼岩层面的交线
赤平投影方法
b圆法 p圆法
三、褶皱的波长、波幅
1、波长:相间(同相位)拐点之间的距离 (W)。 2、波幅:包络面之间垂直距离的一半(A)。
P65: 包络面、拐面
穹隆构造就像是一顶帽子
构造盆地-长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皱 面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第4章
主要内容:
褶皱(fold)
1. 褶皱和褶皱要素 2. 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 3. 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 4. 褶皱的形成机制 5. 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