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传统文化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5. 家乡的文化传承: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特色产业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家乡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风光: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家乡的特色产业:邀请当地特色产业的从业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4. 家乡的环境保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美食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地方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地方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如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地方历史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历史和传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讲述地方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方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地方历史和传说的人物和事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名称、位置、规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的名称、位置和规模。
2. 学校的教学楼、操场、教室等场所的功能。
3. 学校的校训、校风和特色活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学校的相关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的了解和感受。
3. 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设施和环境。
第二章:了解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
3. 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色美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相关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3. 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品尝特色美食。
第三章:探索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特征。
3.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自然现象。
3. 讨论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章:了解我们的国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信息、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关心国家发展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国家的基本信息和国旗、国歌等象征。
2. 国家的地理特点和行政区划。
3. 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国家的相关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的了解和感受。
3. 观察国家的地理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第五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信息和地理位置。
2. 地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地方知识和技能,如认识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家乡的文化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地方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学校周边环境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周边设施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2. 第二课时:了解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4. 第四课时:家乡的发展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第五课时:地方保护意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方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和家乡的文化特色。
2. 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家乡的相关信息。
3. 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方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调查、访问等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教材2. 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3. 教学场地:教室、学校周边环境等4. 合作伙伴:家长、社区、地方保护组织等5. 网络资源:相关的地方知识网站、论坛等六、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认识学校周边环境第一课时:观察学校周边环境,介绍学校地理位置和周边设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2
附表7:贵阳市20 12 ~20 13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学校:实验小学任课教师:李干香任教班级:二年级任教学科:地方课程(环境教育)2013年3月1日一、上学期成绩统计成绩班级项目二(3)平均分96及格率100优分率100低分率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主要教学内容1、人口、资源与环境2、地球上的水3、垃圾4、白色污染5、空气与人的关系6、汽车尾气7、城市的固体废弃物8、保护我们的家园9、“游动”的蒙古包—人与自然的和谐10、我的环境我爱护11、家庭节约用水12、“煮鸡蛋”的思考—节约13、保护珍稀动物14、一次婚礼—节约从每个细节开始15、给动物让路16、一张纸的“旅行”—资源再利用教学目标及要求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难点及措施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掌握的基本知识较少,虽有一些学生方法和良好的习惯,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开动脑筋,学生兴趣不浓。
三、教学进度计划与实施周次教学内容起止页数作业布置作文(实验)次数实施情况备注次数题数1 人口、资源与环境好2 地球上的水好3 垃圾好4 白色污染好5 空气与人的关系好6 汽车尾气好7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好8 保护我们的家园好9 “游动”的蒙古包—人与自然的和谐好10 我的环境我爱护好11 家庭节约用水好12 “煮鸡蛋”的思考—节约好13 保护珍稀动物好14 一次婚礼—节约从每个细节开始好15 给动物让路好16 一张纸的“旅行”—资源再利用好18 期末考试四、培“优”助“困”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二年级数地方课程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授课人:肖传胜2012年8月31日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以全面基础教育会议,和《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为指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质的稳定和提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为动力,高举新得和改革与教学质量旗帜,立足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养成教育为主,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卫生,安全等教育。
二,主要内容:(以礼仪教育为主要的内容)1,遵守纪律礼仪2,回答问题的礼仪3,会使用设施用品4,少先队员的礼仪5,站姿6,坐姿7,走姿8,讲究卫生9,保护环境10,爱护公物11,放学路上讲礼议12,文明用语讲礼议13,远离伤害14,我们都是小公民1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16,交通法观要遵守三,方法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组织活动小组,小组长加强本组同学日常的行为,组织学生比一比。
3,积极配合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予以通报。
4,搞好学生期末的评价工作,做到全面评定。
二年级校本课程数学计划授课人:肖传胜2012年8月31日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课标,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九项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这些知识交叉安排,形成整体,并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密联系,同时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力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学生现状分析预测本班有31人。
其中女生17人。
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上学期检侧情况看,整体上学生基础差,通过本期的教学活动,力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差生和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让他们想学习,会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算理。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乘法口决,熟练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增进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实施原则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
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
四、课时安排。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2. 第五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历史人物、传统文化、著名景点)3. 第六章:家乡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美食)4. 第七章: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责任)5. 第八章:家乡的名人故事(名人简介、成就贡献、启示感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俗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所在的地区,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讲解: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3)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互相交流。
(4)总结:强调家乡的美丽与独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第五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导入: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讲解:讲解家乡的历史人物、传统文化、著名景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4)总结:强调家乡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 第六章:家乡的风俗习惯(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讲解:讲解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美食。
(3)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俗习惯,如模拟过节日、制作传统美食等。
(4)总结:强调家乡风俗习惯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七章: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增进对家乡的认知和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家乡的文化、民俗1.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1.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乡。
1.5.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
讲解家乡的文化、民俗,可以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
1.5.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家乡话题进行研究。
1.5.4 分享环节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1.5.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特点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第二章:我们的家乡美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分享美食。
2.2 教学重点家乡的特色美食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4 教学准备食材、工具等教学材料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食。
2.5.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讲解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2.5.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色美食进行制作。
2.5.4 分享环节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美食。
2.5.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美食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美食的知识,并尝试制作。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 教学重点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环保知识和实践3.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3.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校园环境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介绍校园的基本布局,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操场等。
2. 介绍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和动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箱、节水装置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社区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区生活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
2. 介绍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超市、医院、公园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社区内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箱、公共自行车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社区环境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
2. 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名人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情况。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调查结果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展示活动,如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美食等。
第四章:我们的国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家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介绍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情况。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在二年级的地方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文化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并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2. 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家乡地理特点通过教学课件、地图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基本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2. 家乡历史文化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观看家乡文化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3. 家乡名胜古迹通过地方考察、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图片展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家乡民俗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庙会、民间舞蹈、民歌演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
同时,通过教学课件、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民俗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讲故事法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4. 制作展示法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制作展示家乡文化的作品,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县区等。
2. 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传统节日等。
3. 风土人情: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和风土人情的介绍。
3. 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
2. 讲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感是否有所提高。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3. 收集学生的情景模拟活动表现,评价他们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体验和表达。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2. 第3-4周: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第5-6周:阐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4. 第7-8周:进行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活动。
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2)
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一、引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地方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还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理念设计地方课程活动时,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为本: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乐趣。
地方性特色: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设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跨学科整合:将地方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置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主题内容: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生态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参观当地的工厂、企业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区服务与责任: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实施步骤为了确保课程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步骤:前期准备: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准备必要的教学材料和设备。
组织实施:按照活动计划,有序组织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收获,同时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改进建议。
五、评价体系为了全面评估课程活动的效果,我们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实践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实践成果,如制作的手工艺品、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地图等。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地方课程教课计划一、指导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拥有鲜亮的地方性、灵巧多样性和适用性 . 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 . 经过乡土教材的实践和探究,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忱;在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质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评性思想和创新思想.二、学生基本状况解析二年级共有学生 33名,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如何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上课能踊跃举手回答以下问题,同学之间能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团结 . 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好,犯错的学生有个其余是知识的掌握较差,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粗心,有些学生此刻还是不会小组合作,注意力不会合,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今后的教课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等 .三、教课目标(参照每课时的目标)1、依照课程标准,掌握学习目标.在正确掌握各个内容模块的要求基础上,拟定合适本校、本班学生实质的学习目标 . 标准的“话题”或“引子”,不用将其作为识记的“知识”,更不用要求“掌握”,要把课程内容的学习视作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成效.活动中要成发散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认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 地方课程的内容看似多而杂,要求较高,但很多内容都是学平生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或是经过其余信息渠道已有所认识的.所以,组织教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要素服务于活动 .3、发挥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对地方课程事实拥有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师资、活动场所、自然环境、、社区文化生活设备、、各种公益活动、网络资源等,依据学校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生实质对地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发挥教师的专业专长,突出地方特点 .四、教课要点、难点 :本课程依照少年小孩的认知规律,培育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质量,逐渐形成踊跃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停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不停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五、教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 本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开朗,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吻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课中要培育学生优异的道德.2.要尊敬学生的主动性 . 教课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点,旨在倡议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表现教课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并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感情体验 .5.侧重谈论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朗读法、点拨法、谈论法等.七、教课时间安排:依据现行教课计划的规定,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质及实践活动的需要作出灵巧的调整,倡议地方课程与内容相关度很大的学科整合,提升活动效率 . 本课程二年级每周学习时间为2课时 .。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终稿]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终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二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地方文化知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2. 家乡的历史名人;3. 家乡的特色美食;4. 家乡的传统节日;5. 家乡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名人、特色美食、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地方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名人、特色美食、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家乡的某个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家乡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地方文化的特点。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美食;4. 第四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5. 第五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名人、特色美食、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图片;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的宣传片或纪录片;3. 纸质资料:家乡的简介、地方文化知识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新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名人、特色美食、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地方文化知识;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文化,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家乡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地方文化的特点;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家乡。
2013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13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
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
通过乡土教材的实践和探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4名,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
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好,出错的学生有个别的是知识的掌握较差,大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小组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三、教材分析《人自然社会》二年级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体育与保健、法制教育、文史与人物、国防教育”等7个模块的内容。
各个模块的课题安排大体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告别小依赖》、《本领从哪里来》、《让朋友喜欢我》、《我从哪里来》;公民道德教育:《文明小观众》、《说话要算话》、《好习惯的养成》;法制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校园里的红灯》、《人类的好朋友》、《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文史与人物:《江南神童骆宾王》、《少年周恩来》、《王羲之和王献之》、《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安全教育:《窗户和阳台》、《乘车不忘安全》、《在人多的地方》;《野外安全知多少》、《安全使用煤气》、《小物品大麻烦》、《吃的安全》;体育与保健:《运动与比赛》、《擦伤、割破后怎么办》、;国防教育:《我爱人民解放军》;《我心中的英雄》。
二年级地方课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教育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地方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级概况本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
学生来自周边各个村寨,在个性、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班干部5人,无品德特殊学生。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对地方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四、工作措施1. 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以地方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深入挖掘地方资源,搜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2)课堂实施: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3. 教学评价(1)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定期开展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4. 家校合作(1)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地方课程学习情况,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
(2)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感受家乡的魅力,增强家庭凝聚力。
五、工作计划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第1-4周):进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
2. 第二阶段(第5-8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第三阶段(第9-12周):加强教学评价,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策略。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学会分享和品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八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家乡的美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分享品尝经验。
3. 分析民间艺术: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美食和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自然风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第九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计划
学
目
标
教
学
措
施
1、情感与家价值观
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
学会了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
初步认识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
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视频、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要转变教师即是知识权威的错误观念,让乡土课程的教学能得到各层面的支援,如家长、老前辈,专家学能完成,它必须结合社区、家庭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我们采用“问问别人”方式,让学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况,上课时又相互介绍,相互补充,以达到家庭、社区资源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金星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
地方科计划
执教人:
学
情
分
析
孩子们学习了一年半的地方课程知识,对安全有了了解。上学期孩子了解了安全教育这个学期主要是环境教育和爱国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
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
通过乡土教材的实践和探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4名,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
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好,出错的学生有个别的是知识的掌握较差,大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小组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三、教材分析
《人自然社会》二年级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体育与保健、法制教育、文史与人物、国防教育”等7个模块的内容。
各个模块的课题安排大体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告别小依赖》、《本领从哪里来》、《让朋友喜欢我》、《我从哪里来》;
公民道德教育:《文明小观众》、《说话要算话》、《好习惯的养成》;
法制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校园里的红灯》、《人类的好朋友》、《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文史与人物:《江南神童骆宾王》、《少年周恩来》、《王羲之和王献之》、《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
安全教育:《窗户和阳台》、《乘车不忘安全》、《在人多的地方》;《野外安全知多少》、《安全使用煤气》、《小物品大麻烦》、《吃的安全》;
体育与保健:《运动与比赛》、《擦伤、割破后怎么办》、;
国防教育:《我爱人民解放军》;《我心中的英雄》。
此外,还编有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
四、教学目标(参照每课时的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学习目标。
在准确把握各个内容模块的要求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话题”或“引子”,不必将其作为识记的“知识”,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课程内容的学习视作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
活动中要成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方课程的内容看似多而杂,要求较高,但许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触及的,或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已有所了解的。
因此,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服务于活动。
3、发挥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对地方课程事实具有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师资、活动场所、自然环境、社区文化生活设施、各种公益活动、网络资源等,根据学校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地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突出地方特色。
五、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六、活动时间安排
根据现行教学计划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建议每一活动内容为1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及实践活动的需要作出灵活的调整,提倡地方课程与内容相关度很大的学科整合,提高活动效率。
本课程二年级每周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七、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