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课题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授课人地点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涵义。

3.掌握n、M、m,N、N A之间的简单换算。

4.通过类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M,n,N A等物理量的涵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5.体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6.体会从生活中找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认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微观结合的思想。

难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宏观/微观物理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关键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概念多而抽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词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如物质的质量、数量等会产生冲突。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者有意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穿插进行,随学随练,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活动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环节一,新课导入【师】老师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请同学们出谋划策。

一天,马先生带着100桶硬币,捐赠给银行。

聪明的同学们,如果你是银行工作人员,该如何将这笔“巨款”准确高效的存入银行呢?【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

【师】约莫半分钟后,请2~3名同学给出解决方案。

【师】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引出今天课程的主要任务——如何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肉眼看不见、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环节二:新课讲授【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向生活找寻答案。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数目庞大的个体时,该如何准确计数?2min想一想,如果,你去超市购买60只鸡蛋,是一只一只的数方便,还是把鸡蛋“打包”起来,一堆一堆的数方便呢?【生】将小个体打包起来,数集合方便。

【师】我们常常见到“1打,1箱,1盒……”这类的计量方式。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4.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准确度、解答过程的清晰度以及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应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兴趣不足,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深入理解摩尔的概念和性质。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摩尔的性质:摩尔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之一,它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单位,不能被增大或减小。
4.摩尔的应用:摩尔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质量、体积等。通过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参数。
5.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量(n)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关系,即m=n×M。其中,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摩尔表示。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学教学资源库等。
3.信息化资源:化学教学视频、PPT课件、在线实验模拟软件、相关学术文章等。
4.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小组讨论、课堂讲授、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附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附说课教案)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

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由来
教学方法
A.23 B.23g C.23mol D.23g/mol
8、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
A.2.2g CO2B.3.6g H2O C.3.2g O2D.49g H2SO4
9、计算题
1.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1)11gCO2
(2)56g CO
(3)250g BaCl2
10、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3)1 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
学生看表格,并从中理解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
学生学习理解
学生活动
让学生对物质的量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仙桃八中化学组——沈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会类比启发,逻辑推理等科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概念的建构。

三、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景、诱思探究、逻辑推理、活动建构、类比启发、练习巩固,合作探究。

学法:思考交流、主动参与、讨论分析、乐于探究、自主阅读、归纳总结、自我建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自主探究】:如何得出10kg米所含的米粒数?(假定每粒米的质量均相等)【学生总结】:方法1、一粒一粒数。

方法2、先数出一两米有多少粒,然后再换算成10kg中有多少粒。

【教师引导】:第二种方法更科学,更实用。

【投影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计量方式引入集合体的概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简单熟悉的问题:微小物件表示方法——引入集合体的概念。

为建构微观粒子集合体做好铺垫。

(二)、活动建构,分析概念活动1、展示一杯水,引导学生讨论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同时投影展示“一滴水中水分子数目”的有关资料。

学生活动:想到了采用“集合体”的观点,把大量的水分子看成一个集合体,数起来就会方便。

活动2、引导学生讨论该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点燃C + O2 ==== CO2从宏观质量角度:每12克碳和每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从微观粒子角度:每一个碳原子和每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教师引导:在实验室可以称取12g碳和32g氧气反应,却无法称取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而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因此,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肯定存在着联系。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有关"物质的量" 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摩尔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教案内容:内容1:知识讲解一、摩尔:1、什么是摩尔?首先复习初中有关分子、原子以及物质结构的一些知识。

分子、原子————质量小,难称量;常见物质————质量大,可称量。

所以,需要一座桥梁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2、阿佛加德罗常数:(板书)通过微粒和物质的关系,介绍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知识。

阿佛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3、摩尔的定义:(板书)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例:1摩尔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1摩尔水分子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1摩尔氢离子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

练习:1、5摩尔水中共有多少个水分子?2、3.01×1023个水分子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4、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板书)介绍1摩尔物质的质量恰好等于它的分子量(或原子量)。

例:1摩尔H2的质量为2克;1摩尔Fe的质量为56克;1摩尔Na+的质量为23克。

(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练习]:计算1摩尔下列物质的质量:(1)氦,镁,氯,磷原子;(2)硝酸,硝酸铵。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它象一座桥梁,将微粒和物质联系在了一起。

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板书)1、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板书)公式:物质的质量(克)———————— ===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克/摩)2、摩尔质量与分子量、原子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比较摩尔质量与分子量、原子量的数值、单位等方面来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有关计算:例:90克水相当于多少摩尔?解:水的分子量为18,则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尔。

90g———— == 5 mol18g/mol答:90克水相当于5摩尔。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单位。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学生自主学习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01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02n 表示。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061_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07N A 。

(2)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粒子数(N )之间的关系□08n =NN A摩尔质量 1.2.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05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06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1.“1 mol 大米粒”这种说法是否合适? 提示:不合适,物质的量只能用来表示微观粒子。

2.“1 mol 氧”的表示法正确吗? 提示:否,没有指明是氧原子还是氧分子。

3.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该微粒的质量的说法对吗?提示:不对,摩尔质量与1 mol该微粒的质量仅仅在数值上相等,两者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其单位不同。

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四化”(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不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

例:1 mol大米、1 mol铁元素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

而1 mol氢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不是微观粒子名称。

物质的量de 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de 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之前已经具有微粒、集合体、相对原子质量等对物质的量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前知识。

在进行新课之前,适当的回顾可是为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引入的意义、含义和应用奠定基础。

教师必须注意的是,本节概念少而简单,但比较分散,联系不是很紧密,许多学生不能自觉的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的是如何在概念系统的呈现过程中将分散的概念联系起来,淡化概念的表征意义,突出其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工具性作用和科学方法论上的意义。

另外,如何将枯燥的纯概念性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丰富概念背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

(3)通过对1mol物质质量的研究,让学生得出摩尔质量的概念,建立起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

(4)概况出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是“物质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得出哲学思想并应用于教学,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化学学习中的乐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回顾】「教师」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不仅存在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世界,还存在一个很庞大的微观世界。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

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ppt课件概念动画实验视频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提出问题(一)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微观粒子数 11 1物质质量12g 32g 44g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二)提出问题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环节二:方法探究(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三篇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三篇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三篇《物质的量》化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利用和巩固概念,提升化学计算能力。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活利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

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教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

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1.物质的量【教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教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很多个体的汇编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例如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

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述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2. 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2. 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摩尔的概念的理解;2.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内容:1. 学生是否知道物质的量是什么?它与质量有什么区别?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选择一个铁块询问学生其质量,并询问如果有两个和四个相同大小的铁块是否质量相同?为什么?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质,含有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个数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数量就是物质的量。

三、引入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摩尔定义: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指含有6.022×10^23个实体的物质。

2. 介绍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转换关系:1摩尔的物质中就含有6.022×10^23个实体。

根据这个转换关系,可以通过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四、讲解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氧气分子(O2)的摩尔质量。

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氧气分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 2=32g/mol。

2. 讲解计算化学式摩尔质量的方法:根据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摩尔质量相加得到。

3. 强调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五、展示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摩尔的定义对于化学反应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化学式前的数字)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2.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3. 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只有满足了适当的摩尔比,才能顺利发生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3.能够根据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比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

4.能够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摩尔的理解。

2.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的实际应用。

2.根据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比计算物质的量。

四、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认知。

2.解释演示法: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3.课堂讨论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的化学实体的数目,用摩尔(mol)来表示。

1mol的物质中,含有6.022x10^23个粒子,又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constant),记作N。

2.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1mol该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mol。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以C-12的原子质量为12为标准,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u。

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分子中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得。

例: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 + 35.5 = 58.5 g/mol练习:计算H2O、CO2、CH4的摩尔质量。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电视上的《化学大王》等节目,介绍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并给出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场景。

例如:化学反应中,需要知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才能控制反应条件,产生预期的化学反应。

第二步:解释演示。

通过示例说明物质的量和摩尔计算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为了制备100g纯石灰石,需要多少摩尔的CaCO3?解答:先计算CaCO3的摩尔质量,C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C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CaCO3的摩尔质量 = 40 + 12 + 3(16) = 100g/mol根据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CaCO3的物质的量,即100g的CaCO3,有多少摩尔。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必修第一册(1)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必修第一册(1)

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

能说出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含义。

2.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建立摩尔质量、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题目的解答模型。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等粒子之间的反应,如何把微观的水分子的量和宏观的水的量联系起来,完成下列知识点我相信你就会知道:1.物质的量七个基本物理量: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K)、电流(A)、发光强度(cd)、物质的量(mol)(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基本物理量。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人为规定的一个数值,用以联系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个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类似一打指“12”,一双指“2”提醒: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这里的粒子是指同种“粒子”,如1 mol N2中的氮分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 mol N2中的氮原子数就不能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知识点二摩尔质量我们在用铁单质做化学实验时,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查铁原子从而确定它的物质的量,我们只能通过测量铁的质量来确定它的物质的量,那么如何把质量和物质的量联系在一起?提醒: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该微粒的质量,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二者的意义不同.微判断(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1 mol氧气中约含有6。

02×1023个原子.( )(4)1 mol任何粒子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是具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表示为“n”,它与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

实际上“物质的量”概念系统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节点”,它是连接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另外物质的量概念体系的存在完善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视角,拓展了学生认识科学的视野,帮助学生能够科学认识难以观察感受的微观世界,让他们可以从物质的量的视角来解析化学反应,并可以将宏观、微观与化学符号真正联系在一起。

【教材地位】“物质的量”概念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概念,并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而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通过学习物质的量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层面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几个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质量、速度等,也已经初步认识了微观世界,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物质的量”表示的是一个集合体,而集合体这一概念,学生也通过前期的数学学习掌握。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个别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存在认知偏差;(2)高一阶段仍然有学生化学式书写不规范。

这些概念基础都是学生学习“物质的量”这节内容所具有的前知识,它们对学生学习“物质的量”这一节内容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2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提问:你能数出5.6g铁中所含铁原子的个数吗?
引出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并介绍国际七个基本单位。

教师继续提问:在生活照,我们会说一袋大米,我今天吃了两碗饭,一盒回形针,较小的物体以集合体来计量,类比到微观粒子,也以集合体来计量,得出物质的量的定义。

【环节二: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合:n。

3.单位:摩尔(mol),简称摩。

4.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团等)。

强调:物质的量只用来计量微观粒子,若用于宏观,没有太大的意义。

例如:1mol稻谷,平均分给10亿人,可吃8千万年。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是错误请说明理由。

(1)1 mol 苹果(2)3 mol O (3)1 mol氧
(4)5mol e (5)1.5 mol OH (6)1mol钠元素
(7)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8)物质的量可以写成“物质的质量”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物质的量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

(2)“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观引发认知冲突,引出物质的量。

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运用类比的方法建立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陷入了一种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力求挖深讲透,学生总想全盘“接收”,被动记忆,“享受”现成结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经过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地来建构并获取新的知识。

故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设问题情景“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础概念,是联系初中高中知识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后续课程学习中经常出现且逐步加深的一个核心概念。

所以,理解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概念显得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精神、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了解物质的量、摩尔、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涵义。

b、理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方法:
a、经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经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
a、这过“摩尔”这一概念建立过程的简单分析。

使学生树立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
神。

b、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物质的量”概念在高中化学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也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易于和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混淆起来,故把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
以主体探究式教学为主,经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在由浅入深层层逼进的类比设问中,将问题引向深入,逐渐形成对“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中介的一种物理量的概念认识,然后经过分析讲解,抽象概括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概念,在此理解基础上通过规范性书写练习,例题分析,模仿提高形成能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难点的突破上是通过构建思维“模型”类比推理,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对于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这些重点内容是通过抽象,讲授,附以规范性书写练习,例题分析,模仿等环节来达到初步掌握并能简单加以应用。

四、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化学的相关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通过课前预习及相关信息收集学会自主学习;经过创设问题情景、分析类比,鼓励学生积极思辩,学习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原理“模型”中建立新概念的方法,最后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完整理解,并经过练习形成能力。

五、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诱发探究
A:先让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预习,信息收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不断加深,纠正自己的理解,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方法
B:通过PPT阅读创设问题的根源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物质微观微粒(数量)联系物质的宏观质量
2、引导探究、形成概念、找出规律
①从日常生活中1令纸=500张,总结出计量的基本原理:
用小集体去度量大集体;
②再用类比法引出微观微粒的计量有类似的特征;
③从而将问题深入到计量标准的选择,经过H2O Al相关微粒个数的计算找到6.02 ×1023个这样一个具有双关联作用的特征数据,进而经过讲解分析逐步形成物质的量、摩尔、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3、总结、交流、协作提高
①回顾概念的内含;
②讨论概念间关系、其核心是什么;
③规范化练习;
④例题分析;
⑤模仿练习提高。

⑥小组学习
“科学视野”中气体摩尔体积及影响因素?
最后总结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联系质量,体积,微粒个数的关联式,从而体现物质的量的中心桥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