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合集下载

高三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高三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 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 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 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 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 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 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 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 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描摹诗歌图景;
剖析作者思想。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 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 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 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步骤三)。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 关诗句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意 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象的作 用或效果。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从 军 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案】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 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 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 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 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 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 感情。作者塑造事物形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通过提炼所写 事物形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 属性,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 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 状好像贵族仕宦头上下垂的冠缨(帽带)。 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 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 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力量凭借 自身能力就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 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例一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 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 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 捧出新词字字冰。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例2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 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 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 象。

古诗鉴赏4-诗歌的形象

古诗鉴赏4-诗歌的形象

2014山东
14.阅读下 面两首宋诗,回答 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 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 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 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 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 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 酒器。
(2)诗中“陈居士” 的形象特点是什 么?请结合两首诗 加以分析。(4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 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 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 感慨。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 “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 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 别。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 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 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 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 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与意境
⑵同一内涵,不同意象
如:愁——水、月、芭蕉、梧桐等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广东卷)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的?(2分)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 萤、孤灯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思乡 寒蛩 蟋蟀 尺素 音信、书信 高洁
2.内涵的丰富性
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
如:柳①杨柳岸晓风残月(离愁别恨)
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 东。(倔强的弱者形象) ③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朴实无华的 君子形象)
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 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古诗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意象与意境
学习目标: 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诗歌 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 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 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诗歌的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主题

诗歌的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主题

2007年广东试题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1)清秋,暮日,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非原题) 孤独、苦闷、悲愁的心情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却被弃置不用,以致 灰尘积满了战袍,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幽澄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2分);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分);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1分)。
例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1.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 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 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 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形象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鉴赏诗歌的形象中的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我们这里分为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两类来解读。

景物形象偏重于写景的诗歌,侧重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景象,写景,往往借景抒情;物象,写物,常常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异同: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异:1、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一、什么是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事物形象,或者说物象,是作者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这些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它们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或托物言志。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三、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3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3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忧国忧民 的形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 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 “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钟情田园 的形象 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了 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 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题模式 诗歌描写了一个××(特征)的××(身份)形象。诗句用了 ××手法写出了××(或翻译重点诗句)。作者通过××形象表 达××感情。
“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 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 ,运用上面 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论 点进行分析论证。 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 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 “步骤二”和 “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要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抓住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 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在 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 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 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2.抓住注解,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背景 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 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 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栏目 导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完整版)古诗中形象,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完整版)古诗中形象,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古诗中形象,意境和意象的区别一形象和意象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

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

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一是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江雪》中渔翁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

自然形象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就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形象。

意象分为传统意象和非传统意象.传统意象就是寄托着特定情感的形象,较常见的传统意象有松、竹、梅、兰、菊、杨柳、鸿雁、子规、蝉、羌笛、芦管、霜月、浮云、东篱等。

传统意象积累了深厚的象征意蕴,在鉴赏中如果挖掘出这些象征意蕴就不难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非传统意象是一些形象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诗歌中表达一定的情感.例如曹植的《七步诗》中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豆萁和豆子这两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比喻意,所以它们属于非传统意象;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用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弹琵琶这三个美好形象衬托战事的悲壮,这三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寓意,所以它们也属于非传统意象。

形象,无论是个体形象还是整体形象都是有特点的,而形象的特点又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或意象群分析出来的.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水、白发青丝、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等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特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意象描绘出了山村风景这一整体形象的清新、恬静、纯朴。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古诗 常见 意象
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分析和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 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 统一。“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 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 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 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 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 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 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 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象 ( 意 象 )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 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 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 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3)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 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 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 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代王维《观 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 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
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 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 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白色恐怖。
例 1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014诗词鉴赏之形象篇(教师版)

2014诗词鉴赏之形象篇(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一、概念介绍1、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意象与意境。

2、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科普文章中的“月亮”是“物象”,只有将月亮写入具体诗作中被多样表现才能成为意象。

3、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就如同砖瓦和整座楼房的关系一样。

一首诗往往出现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共同构成一定的意境。

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

板块一鉴赏景物形象一、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

二、技巧点拨: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模式是怎样的?1.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景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2.提问变体:这首诗选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答题步骤:①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③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分析诗歌传达出的情感。

三、高考试题精练:(2012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括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 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小松
杜荀鹤
小结 • 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1、诗歌中的物象是什么? (抓题目) 2、物象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语句,关注表现手法) 3、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 (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情志。或抒发某种 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训练2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三、鉴赏物象
训练1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这一形象的寓意
答案:诗中塑造了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但坚强 不屈,壮志凌云的形象。 “小松”寓意着诗人不甘埋没、不屈不挠(或顽强向上) 的品质,并对时人目光短浅、埋没英才的批评。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 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 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 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小结:诗人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简要 分析
答案: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追求清高,但 无人理解、孤独寂寞的形象。
训练4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注:作者自幼家贫,苦读成才,但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 遂归隐。
问题:诗中刻画了梅花哪些形象特征?寄托诗人 什么情感?
答案:诗中刻画了梅花耐寒、高洁、报春的 形象特点。 并寄托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孤芳自赏(对才华自信)的情感。
结 束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 训练2(12年安徽卷) •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 [宋]杨万里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 的一 首 •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 •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 二字的妙处(4分) •
【注释】 青年杜甫在洛阳时作。
(1)作者在诗中刻画了马的哪些特征? (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1)作者刻画了一匹大宛名马瘦骨突出、两 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形象。 (2)抒发了对胡马的喜爱赞美,寄托了自
训练3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 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训练6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 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 “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 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 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 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胡令能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 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 灵)。
训练5.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训练3(12年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 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
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训练4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题:分析三、四句体现的意境。
训练2
完整答案: 本诗描写了野、天、树、江、月、人等事物;日暮时刻, 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 要低;夜晚,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 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创设(渲染、营造)了旷远、清 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12年高考湖南卷)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pìtī )泉:泉水名
鉴赏诗歌意境的步骤小结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 第二步:描述想象的画面
第三步:概括营造的意境
第四步: 体悟诗中的感情
表述形式:
本诗描写了……等事物,描述画面, 创设(渲染、营造)了……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的感情。
训练3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形象
临清二中 齐保良
目标
• 一、鉴赏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 2、意境 3、物象 二、鉴赏诗歌形象方法步骤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训练1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题: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边塞(诗) (2)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 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 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 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 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向,通过喜悦、暖冷、声色 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