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之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应用文稿)

2017届高考之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应用文稿)

人物 作品形象 抒情主人公
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名未遂
基调 感奋
感伤
辨别诗歌形象
景物形象 景象描写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 了春夜雨景,并以拟 人化的手法,写出了 夜雨的神奇,喜悦之 情跃然纸上。
辨别诗歌形象
事物形象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本诗着重描写的是 木芙蓉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物象);是闲 适之士的豪迈与大 度的形象的化身 (象征的身份)。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 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 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 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中人 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 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辨别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作品描绘的形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大
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 头卧剥莲蓬。
作品 形象
老小五口之家,低小的 茅草房屋紧靠着清澈照 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 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 白发的老夫妻,亲热地 坐在一起,一边喝酒, 一边聊天。大儿子在溪 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 家编织鸡笼,小儿子顽 皮地躺在溪边剥吃莲蓬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考什么?
一、了解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4.本诗的某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 人虽然心怀天下,但是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自出 游,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吟诵《离骚》, 表现出了屈原一般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 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 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
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 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 抒写了……之情。
探讨:如何分析古诗的人物形象?
1.看标题,看注解,初步揣摩形象; 方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法
3.借助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指
4.抓住描写,分析形象;

如: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特别是 细节描写
5.结合典故,分析形象
• 【方法指引·答题步骤】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身份)。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 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
• 第二课时:方法的运用
• 古典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并总结做题心得
•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①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①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问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诗人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诗人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诗人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诗人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答案解析】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例2】(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最新届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课件ppt

最新届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课件ppt

鉴赏指导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 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中 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 景物等。
4、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 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典型意义。 5、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6、归纳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例1
雉带箭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 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 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 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 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 五色离披马前堕。
诗歌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踌躇满志、技术精 湛的将军形象。 “盘马弯弓”,将 军骑马盘旋不进,这是一副踌躇满 志的神态。“弓满劲箭”描写将军 引弓劲射的一刹那,表现将军射技 不凡;野雉“冲人决起”在空中挣 扎,军吏围观“贺”声一片,侧面 表现出将军射技精湛。总之,一个 得意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

形 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景 语
象 B、作品中其他人物。

诗 歌 形 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物 诗人借以表达主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 形 观感情的载体 物象)-------诗歌中浸染

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人物 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读懂诗歌+人物、事物形象鉴赏(高考真题)

读懂诗歌+人物、事物形象鉴赏(高考真题)

小结:读懂一首诗的方法(《创新》P152)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 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 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 (一)基本特点 1.情景结合 2.中间两联对仗
野菊
诗题:野菊(生长在野外的菊花)— 物——情?托物言志?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作者:课本未出现过,注释也未有,可以 暂时放下。但前面的“宋”也应考虑是否 与时代背景有关。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 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 “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还得有正确的术语和答题思路去表达,所以积累也很重要!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高考设题方式一是鉴赏人物形象,二是鉴赏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手法,第二个方面 放在“表达技巧”章节讲解。
诗歌
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合:对花态度(冷笑)的描摹,实则是诗 人态度的流露。
读出作者的留白:“当糗粮”“作重 阳”“无人”“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 光”,这些不同的用语其实作者都在强调 野菊之外的另一种行为——一般菊花的做 法。而这两者明显构成对比关系。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 的题目。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 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 “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2017年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资料

2017年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资料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诗中塑造了______ __形象(总体特点+身
份)。________(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
写了
(概括形象的意义)之情。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古代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形象
景 写景诗中的景物形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其一))
形 物 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 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或他人形象。
周瑜(他人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自我形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高考复习之
鉴赏人物形象
二、典例再现(如何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提问方式:简析人物形象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 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修改版最终版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修改版最终版

答: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百无聊赖、胸 怀故国的诗人形象。(步骤一) “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明了 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只能借“数”流萤以遣 闷,更显其寂寞无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 上飘动着的若明若暗的灯火,更添凄凉孤寂。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心中旧君故国之思,国破家亡、 飘泊无依的无限伤感。(步骤三)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 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抱膝”、“伴”“想”,再联想当时作者客 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冬至之夜客居 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落点特点:概括塑造了怎样的 形象(身份、性格) (2)步骤二,析例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 (3)步骤三,明作用:指出塑造形象有什 么意义(作者的情感、品性、理想、追求等)
牛刀小试
学以致用
训练1: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宋末诗人,是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志士, 宋亡不仕。
训练2: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 样的自我形象?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答: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但面对现 实处境而无可奈何,向往归隐的地方官吏形 象。(步骤一)第五句既说明了自己的多病 羸弱,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 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们疾苦的惭 愧之情。(步骤二)其表现出诗人作为官员 进退两难、有志无力的矛盾。(步骤三)

2017届高考之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应用文稿)

2017届高考之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应用文稿)

辨别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作品描绘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作品 万径人踪灭。 形象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 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 渔翁的形象,就是折射自己, 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 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 了春夜雨景,并以拟 人化的手法,写出了 夜雨的神奇,喜悦之 情跃然纸上。
辨别诗歌形象
事物形象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本诗着重描写的是 木芙蓉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物象);是闲 适之士的豪迈与大 度的形象的化身 (象征的身份)。
答题范式: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如何规范作答?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创新设计》之“先做后讲”P98
3.(2012·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 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解析:“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意 思是: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 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 “山月”这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 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 和哀伤。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思妇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解析】14.BE【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6鉴赏诗歌的形象(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6鉴赏诗歌的形象(解析版)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热点题型一人物形象例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一类是陈居士喜欢饮酒,一类是陈居士喜欢写诗。

第三步,概括形象特征。

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

从陈居士喜欢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

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提分秘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的作者”。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高考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典型例题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典型例题

典例一:(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典例二:(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典例三:(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注][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⑴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⑵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2010福建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 答问题(2011四川卷 )
访隐者
阅读下最面爱的东宋山诗晴,后然雪后①回答问题
居三山时所写。 2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心在天山”。
抓人物神态: “泪空流” 抓人物外貌: “鬓先秋” 抓人物动作:“觅封侯”、“戍梁州”
例题引路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 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绝绿句向》东中。的客一子首光。阴诗卷里,杏花
答鸪13钱问天重(继题庆2酬章0。阅卷曾1孝)读2宰湖峙阅下西北①读面畿卷下这(送)j面ī首)(县邹这诗唐,明首,三府)词完年游贾,成马灵岛然后不武后面肥的。题目(问20。(成题2108。218(~江3.请 49辽苏分题简宁卷消 北 子 ( 【 ,)。[要卷)注息 栅 , 选 即宋分)阅】雨 儒 纶 自 大阅]析读《 天声 先 巾 圆梦竹读温这下陈 经中 只 鹤 洪江轩下庭首面与,。固氅智南诗面筠诗这义姓西穷试和兴这(y中首集叶庵。春尚首ú诗n词校,禅忽风。宋) 人,笺名伯忆。诗诗的然德还轻中》,形后;多舟“)完象回智病寻禅。答老,二伯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 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2017高三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2017高三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4、2012年(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 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 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例 1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 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 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 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 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 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 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指出意义(情感)
典型例题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 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05年全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物 形 象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
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
(偏重叙事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景 物 形 象 事 物 形 象
诗人借以表达主 观感情的载体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 物象)-------诗歌中浸染 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概括特点
分析依据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 洒脱放达的高人隐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 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 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 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17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
一、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 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 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二、形象的特点:
指出意义(情感)
例5 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步骤1)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栈中度节而思念家人 的形象. (步骤2)一二句写冬至佳节,诗人远在邯郸的客店 里,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三四 句落笔对方,推想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 会 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步骤3)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例2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2)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 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 (机灵)。
六、人






如何规范作答?
四、分析形象的技巧
答 案 一 般 有 三 部 分 构 成 ︓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
(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
(或作者的情感)。
例4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 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 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 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 今衰等。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
1.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 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 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 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 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 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 的真情实感。
方法点拨:
鉴赏指导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 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中 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
景物等。
4、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 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典型意义。 5、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6、归纳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分 类 别 ︐ 明 特 征 ︒
二、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 ,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 (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注解)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例3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 形象。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这 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 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 寻觅怅望,自我排遣。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 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 和思想感情。 (偏重咏物的诗歌)
2017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一、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的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类型及特点
一、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五、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六、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七、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八、爱恨情长、感时伤别的形象 九、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 形象 十、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十一、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十二、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形象
人 物 形 象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 (偏重抒情的诗歌) 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 我形象的塑造。 如李清照《声声慢》 杜甫《月夜》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 如《江雪》《孔雀东南飞》《琵琶行》 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 《木兰辞》《氓》 的性格、志气、情感 或思想观念。 在叙事诗中,诗人是 (偏重叙事的诗歌)
例1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 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 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 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 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 五色离披马前堕。
雉带箭
诗歌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踌躇满志、技术精
湛的将军形象。 “盘马弯弓”,将 军骑马盘旋不进,这是一副踌躇满 志的神态。“弓满劲箭”描写将军 引弓劲射的一刹那,表现将军射技 不凡;野雉“冲人决起”在空中挣 扎,军吏围观“贺”声一片,侧面 表现出将军射技精湛。总之,一个 得意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 图景。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 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 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 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 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 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 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 奴娇.赤壁怀古〉。
2、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 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 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 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 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 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 的形象。
1、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2、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4.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 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 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 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 二三其德”。
拓展练习
完成资料第八页2013年重庆卷和 2012年湖北卷练习
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 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 比喻突出性格。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 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孔雀东南飞》中 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 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 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 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 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 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 的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