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森20世纪70年代小说中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探析

合集下载

从莫里森《宠儿》看黑人自我成长

从莫里森《宠儿》看黑人自我成长

从莫里森《宠儿》看黑人的自我成长摘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长篇小说中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在这部小说里,莫里森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一位生活在奴隶制度下的黑人妇女进行了详细的描绘——黑暗的压迫使得母亲做出了弑婴的行为,小说用艺术形式再现了人性的光芒。

本文以《宠儿》为例,通过分析奴隶制下黑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奴隶制给黑人造成的心灵创伤来阐述黑人的成长过程,并分别从黑人身体自我成长、黑人社会自我成长和黑人心理自我成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促进读者对“黑人自我成长”这一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黑人自我成长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托尼·莫里森作为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对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秀拉》、《最蓝的眼睛》、《宠儿》曾多次获得多项大奖,其中《宠儿》更是以苦涩的诗意和紧张的悬念、如诗般的文字画面以及对黑人生活的真实描写,先后获得了种族关系图书奖、普利策奖和美国图书评论奖。

尽管莫里森顺利地读完了大学,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很严重,而作为一名黑人作家的莫里森对这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编著黑人历史、讲述黑人文学就成了她毕生的事业。

《宠儿》作为黑人对奴隶制度的控诉,在这个诉说过程中,黑人忘掉了过去,在心灵创伤的愈合过程中实现了身体、社会和心理的自我成长。

莫里森在《宠儿》这部作品的叙事中采用多视角、空间错位、时序颠倒、语境变换、虚实相生和历史与神话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黑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重新构建。

一《宠儿》概况尽管《宠儿》是以小说的形式发表,但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却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莫里森作为一位黑人女作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古典文学以及小说的研究使得她曾担任过出版社的编辑,在一天上班的早上,她在简报上看到一则关于黑人妇女的报道,报道上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避免重复奴隶的悲剧亲手结束了孩子的生命。

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对简妮·克罗福德的成长之路简析

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对简妮·克罗福德的成长之路简析
第1 2卷
第 5期
黄 河科 技 大 学 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T IY
2 1 年 9 月 00
Sp2 0 e . 01
V0 _ 2 No 5 I1 .

文 学 艺术研 究 ・
黑 人 女 性 的 自我 成 长 之 路
里 , 只不 过是 一 个 “ 偶 ” 是 他 的 “ 饰 品” 简妮 玩 , 装 及
“ 所有物 ” 根 本不让 简妮 有 自己的声 音 , , 比如他 当选
收 稿 日期 :0 0— 6—1 2 迫 者 , 女 根本 没 有权 力
去伸 张 自己的意志 。在简妮 的前两 次婚姻 中, 被严 她
格置 于传 统定义下 的男女关 系之 中。在罗 根 眼里 , 简
妮不 过 是 一 头 “ 骡子 ” 他 占有 她 就 像 主 子 占有 “ , 骡 子” 一般 , 不 在乎 简 妮 发 自内心 的 表达 ; 乔 的眼 从 在
对女 l遭受 虐待这一 事实甚 为惶 恐 , 望能够 得 到保 生 渴
护 。这也是 促使 她逼 迫 简妮 嫁给 罗 根 ・ 利 克— — 凯

个拥 有六十 亩地 的 老男 人 的主 要原 因。简妮 的奶
奶顺从 于种 族主义和 父权体 系 , 传递 给简妮 的也 只 她 是她 曾经遭 受 的苦难 。这 是 以男 性压 迫 简妮 为 代价
左拉 ・ 尼尔 ・ 赫斯 顿 作 为哈莱 姆 文艺 复兴 时期

成长 过程 。

位 重要 作家 , 生前 毁誉 不 一 , 到 2 直 O世 纪 7 0年代

种族主义 和男权主 义的压迫使 简妮处 于失语

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105文学评论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苏虹蕾作为一名黑人作家,莫里森凭借对黑人文化传统的感情,以及敏锐的感知力和命中的笔调,再现了黑人在美国这一社会大熔炉中所遭受到的压迫、坎坷的命运,尤其是对美国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提高了作品的主题高度,且实现了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目前学界对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压迫与反抗、传承与团结、创伤美学三个方面,来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美国黑人作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第一位荣获诺奖殊荣的黑人作家。

莫里森凭借自身对黑人文化传统的感情以及敏锐的感知力,再现了黑人在美国社会大熔炉中坎坷的命运。

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种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族群的未来殚精竭虑,使其成为当代美国非裔文坛中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之一。

在整个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作家对于黑人形象的书写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黑人形象从最初扁平化、类型化的负面形象,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正面、积极的形象,可以说,黑人的形象日渐丰满。

这一变化固然与政治密不可分,但是黑人文学的异军突起也是黑人形象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莫里森的作品,如《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等,赢得了各个国家的众多读者的青睐,其魅力就在于小说中刻画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本文从压迫与反抗、传承与团结、创伤美学三个方面来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一、压迫与反抗莫里森在作品中所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除了真实地再现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之外,还对黑人女性进行了历史上、心理上的解读,探索了生活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黑人遭受的悲惨际遇,揭示了黑人女性所承受的创伤,传达了美国黑人女性的心声。

首先,在莫里森的小说中,塑造了这样一群饱性别受歧视与蓄奴制压迫的黑人女性形象。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AbstractToni Morrison is the only Afro-American woman writer who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nd her works are well-known for vivid images,copious emotions and profound thoughts. Her works are always presented on behalf of the black women and full of tragedies. A general theme goes through all her fictions: the tragic life of the black peopl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white culture and the black culture.In Beloved, Morrison tells people a story about a black slave woman who has a tragic life but never gives up her faith in self-growth. Through the different growing experiences of three generations, the fiction reveals the humble position of the black women and their difficult process of growth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racism and sexism. On the one hand Morrison shows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black women from adistinct point of view, and demonstrates their pains and suffering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tragic story of Beloved, Morrison also shows people the great strength and self-growth of the black women. Although the growing process is full of difficulties, the black women,through the efforts of generations, finally build themselves up, and bravely face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Key WordsBlack women;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 tragedy; strength; growth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其小说以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而著名,她的作品总是代表着黑人女性并充满了悲剧色彩。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困境——以《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为例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困境——以《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为例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困境——以《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为例吴绍辉【摘要】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5)006【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秀拉》;女性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黑人社区;父权制【作者】吴绍辉【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托妮·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始终把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作为创作的主题,对他们的历史和生存状况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全方位的展示。

同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体验,深入到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向世人展示她们鲜为人知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囹圄。

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和《秀拉》(Sula,1973)都以黑人女孩为故事的主角,讲述了她们坎坷的成长历程。

笔者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解读这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成长困境”,并进一步分析莫里森对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的成长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与发展所做的探讨。

成长引路人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

在观察这些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过程中,青少年领悟到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逐渐确立自己的角色意识和生活方向”,[1]125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黑人女孩,要想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认识和构建自我身份,更需要成长引路人指点迷津。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_宠儿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_宠儿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第24卷第6期2011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6November ,2011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王婷,石云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要: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关键词:《宠儿》;后殖民女性主义;黑人女性;身份建构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04(2011)06-0083-05收稿日期:2010-10-1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D750013)作者简介:王婷(1986—),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Identity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ale Representation of Selfhood———A Study of BEL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Wang Ting ,Shi Yunlo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Toni Morrison ’s Beloved is studied h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By discussing the miserable fate of black females under sexism and racism ,analyzing their marginalized state-living without identity or human rights ,and exploring Morrison ’s thoughts on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ales ,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writer ’s idea that black females could be rid of the double oppression from racism and sexism only when their history would be rewritten ,their self-awareness aroused ,their selfhood returned and their self-identity recon-structed.Key words :BELOVED ;Post-colonial Feminism ;black female ;identity construction一、引言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 )在当今美国文坛享有威誉,“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惟一黑人女性得主,为20世纪美国文学树起了又一座丰碑”[1]。

黑人群体的斗争

黑人群体的斗争

黑人群体的斗争摘要:本文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分析了二十世纪初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集体心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通过对比讲述了秀拉给黑人们所带来的思想变化以及黑人争取自身权利的心理历程。

关键词:黑人;集体意识;本我;超我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被视为美国黑人作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描述了底层黑人的困苦的生活。

秀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然而这个人物形象没有贯穿到整个小说各个章节,其他的人物如夏德拉克、奈尔、夏娃占据了小说的很大部分。

他们的形象生动、富有个性又互相关联。

莫瑞森不是简单的要描写一个黑人小女孩,秀拉的成长历程,而是在讲述黑人群体的生活中的心酸和斗争。

一“底层”黑人的生活和他们的群体心理黑人们努力的工作,想从白人农场主要一块底层肥沃的田地。

而在所有的努力之后,白人农场主玩了个文字游戏,结果黑人只得到了一块叫“底层”的土地。

“底层”是小山上的一块贫瘠的土地,在那里的黑人的的生活也正如“底层”其义,是社会底层的生活。

他们被白人随意的戏耍着。

夏德拉克从战争中回来,“他想对恐惧做一番安排从而便于控制它……他突然灵机一动,设想如果把一年中的一天花在这上面,大家就都能在这一天想着死亡,而一年的剩下的时间就会安全和自由了,就这样,他创立了全国自杀节。

”〔1〕然而创建了这个节日后,夏德拉克依然不能掌控他的生活,黑人的命运走掌握在白人的手中。

在美国,黑人是低等阶级,他们被白人歧视。

而他们在白人占主体的社会中,接受着白人的观念其中一些黑人也认同着自己比白人低劣的观念。

对于黑人来讲,那些不平等是很自然的事情。

佛洛依德的书中提到这种群体心理的特征“勒邦认为,在群体中,个体的特定习性被淹没了,相应地,他们的个性也消失了。

种族潜意识显现出来,异质的东西被淹没在同质的东西中……事实是,对一种情感状态的信号的知觉,在知觉它们的那些人中自动的累计而唤起同样的情感。

能同时观察到具有同样情感的人越多,则这种自动的强迫就增长的越强烈。

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

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

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英美文学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前言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主要是在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中逐渐发展生成,这种文学主义打破了美国黑人女性无法参与文学及文学创作的传统,为美国女性文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以黑人女性作家和黑人女性意识为文学的根本,将黑人女性作为文学的主要内容,对黑人女性的发展进行展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文学发展观念及文学发展视角,已经成为世界文学文化中的瑰宝。

1.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 1.1文学诞生之自我画像17世纪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是将非洲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当前的女性状况为蓝本,对非洲女性被贩卖、被奴役的状况进行“复述”。

这种“复述”只具有初步的文学主义灵魂,但整体上较为空洞,不能真正称得上是文学作品。

该时期的初级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是通过歌谣、圣歌等对黑人群体的内心状况进行剖析,达到对黑人群体的鼓舞和安抚。

18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口头文学逐渐向书面文学转变,逐渐形成基本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体系。

该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是以诗歌和女奴的自述体小说为基础,对女奴的形象和地位进行纠正。

该时期的代表作为露西·特力的《监狱斗争》。

《监狱斗争》主要描述了印第安人对白人居住地袭击的场面,这部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的新纪元,成为最早收录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诗歌作品。

割裂的文本,多元的意义——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割裂的文本,多元的意义——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割裂的文本,多元的意义——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最蓝的眼睛》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瑞森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970年。

这部托尼・莫瑞森的处女作一经出版就获得了众多好评。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分别通过“秋”“冬”“春”“夏”四个章节为我们介绍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以黑人居民为主的小镇上发生的事。

文章以丑陋、落魄的黑人布里德洛夫一家和家庭融洽但却同样贫穷的麦克迪尔一家的故事为主要内容,以渴望得到“最蓝眼睛”的黑人女孩佩科拉的遭遇为主线,向我们揭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黑人的社会遭遇和生存境况。

一、小说的叙述视角在《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视角有两种,它们分别是“第一人称叙述”和“全知叙述”。

(一)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主人公的叙述,一般来说都是回顾性的叙述,在这一类型中潜存两种不同的叙事眼光:一是叙述者“我”从现在的角度追忆往事的眼光,二是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

里蒙・凯南将这两种眼光区分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

这两种眼光在文本中往往交叉使用,在告知读者事情发展的同时,告诉读者追忆时的“我”对于事情的理解和评价,这些理解和评价往往会给予读者引导,帮助读者做出评价。

文章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是麦克迪尔家的小女儿克劳迪娅。

克劳迪亚主要讲述的是她九岁时候的故事,九岁那年她家住进了两个人:亨利・华盛顿和佩科拉。

通过克劳迪娅的叙述我们知道亨利・华盛顿是租借她家的屋子,他时常以“善良”面目出现,他带到克劳迪娅家里,他试图猥亵克劳迪娅的姐姐弗里达,最后他被赶了出去。

在这种眼光中存在着“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两个讲述者。

小说中通过叙述自我的陈述,使我们得知了故事背后的故事,人像背后的人性,这些故事和人性虽然都是建立在叙述自我的自我印象之上,但是叙述自我的黑人身份、事件经历者身份给予了事件和人物、背景和心理描写极大的真实和可感,有助于作者感情倾向的表达、价值判断的确立,有助于读者文本阅读的深入和对于文本,文本中人物、环境、事件,文本对于那个时代黑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不能自己的生存状况的理解和共鸣。

试论_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_中的黑人女性成长之旅

试论_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_中的黑人女性成长之旅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11借鉴与比较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著名小说《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寻找自我的经历。

珍妮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旅途中逐渐成长、发展的。

“旅行”作为黑人文学的重要主题,是美国黑人的集体经历,象征着自我发现和追求。

关键词:黑人女性自我发现旅途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佐拉·尼尔·赫斯顿(Z 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

直至20世纪70年代,赫斯顿才被学术界重新发现,形成研究的浪潮。

她作品中表达的女性主义意识,运用的黑人民俗文化和黑人方言土语,对包括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托尼·莫里森(T oni M orrison)在内的众多黑人作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诺顿美国黑人文学选集》(1997)中,赫斯顿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被视为美国黑人文学、妇女文学和20世纪文学的经典。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T 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1937)是赫斯顿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作品探索了以主人公珍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成长、自我觉醒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珍妮寻找自我的进程是在不断迁徙,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旅途”中完成的。

事实上,“旅行”在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这并不只是一种巧合。

苏珊·威利斯(Susan Willis)在《黑人女性作家:采用批判性视角》一文中指出:“黑人女作家小说中的旅行不只是易于连接情节的组织工具。

空间旅行的概念与揭示个人的成长历史和跟过去有关的意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理空间的旅行有更深远的寓意,意味着逐渐认识她自己是谁的过程———她并非只是个体,而是集合了美国黑人集体经历的对象。

”因此,旅行并不仅是从一地到另一地有形的迁徙,更象征着黑人女性的精神成长。

从替罪羊到野玫瑰——看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成长

从替罪羊到野玫瑰——看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成长

阵 愤 怒 的 打 骂 , 恐 无 助 的 她 滑 倒 在 洒 满 果 浆 的 惊
地 上 并 挨 了 几 个 耳 光 。随 后 波 莉 将 吓 哭 了 的 白 人 小 主 人 搂 在 怀 里 轻 声 安 慰 , 自 己 的 女 儿 像 垃 圾 把

长 大 后 的 克 劳 迪 娅 感 伤 的 回 忆 道 “ 弃 之 物 我 们 废 倾 倒 给 她 , 她 吸 收 ; 好 之 物 原 先 属 于 她 , 却 由 美 她 给 了 我 们 。所 有 认 识 她 的 人 通 过 与 她 相 比 感 到 完 整 ” 。 佩 科 拉 的 丑 陋 使 社 区 里 的 其 他 黑 人 感 到 了
影 星 的发 型 和 服 饰 , 往 白人 中产 阶级 的家 庭 。 向
怜 悯 。 他 们 认 为 佩 科 拉 的 孩 子 “ 是 死 了 就 是 她 要
的 运 气 , 定 会 是 世 界 上 最 丑 的 孩 子 ” 。 对 于 这 一 个可怜 的女孩 , 们 既不给 予宽 容也不 施与 救助 , 他 此 时 的黑 人 社 区 已经 分 裂 异 变 而 丧 失 了 它 家 园 的
在 白 人雇 主 家 的 帮 佣 生 活 使 她 发 现 电 影 中 的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 将 所 有 的 温 情 都 给 予 了 那 个 整 洁 漂 她 亮 的世 界 , 给 自 己 丈 夫 和 女 儿 的 只 有 厌 恶 和 冷 留 漠 。 当佩 科 拉 不 小 心 打 翻 了 盛 馅 饼 的 盘 子 , 滚 被 烫 的果 浆 烫 到 时 , 到 的 不 是 母 亲 的 安 慰 而 是 一 得
天 真 的 认 为 如 果 她 拥 有 了像 白人 女 孩 那 样 的 蓝 眼

湮 灭 在 蓝 色 眼 睛里 的替 罪羊

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

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
映 了黑人 女 性 的生 活现 状 , 探 讨 了奴 隶 制 、 文 化及 父权 社 会 对 黑 人 女 性 造 成 的 伤 害 。
关键 词 : 莫 里 森 黑 . k . - k - 性
奴 隶制
美国黑人女性遭受 种族 、 文化 、 父 权 等 的 压 迫 和歧 视 , 承 载 着 来 自历史 、 奴 隶 制 及 文 化 的压 迫 , 并 且 这 些 遭 受 通 过 家 族 成 员 或族 群 文 化 的 代 代 传递 和 继 承 ,破 坏 了美 国黑 人 女 性 的 自我 意识 , 造 成 了 她 们 身 份 困惑 和失 语 的状 态 。若 要 从 家庭 、 文化 、 历 史 给 她 们 造 成 的心 理 创 伤 中 复原 , 她 们 则 必 须 摆 脱 过 去. 走 出创 伤 。 联 系种 族 问题 就 会 联 系 到 莫 里 森 小说 中 的精 神 创伤和种族迫害 , 并 且 认 为这 样 的情 绪 导 致缄 默 无 语 的 效 果 。 莫 里 森 共 出版 了 十 部 小 说 ,这 些 小 说 从 不 同侧 面反 映 了黑 人 女性的生活现状 , 体 现 了男 权 社 会 、 奴 隶 社 会 和 种 族 歧 视 对 黑 人 女 性 造 成 的 身 心 的 伤 害 ,这 些 伤 害 并 没 有 随 着 奴 隶 制 的废 除而 消 除 . 在 她们 心 理 和 精 神 上 留 下 烙 印 , 同 时 在 成 长 环 境 中 侵蚀 着 一 代 又 一 代 的黑 人 女 性 命 运 。 在这 种情 形 下 莫 里 森 在 作 品 中再 现 了黑 人 女 性 忘 记 创 伤 历 史 , 寻 求 了解 脱 、 宣 泄 的 途 径。 莫 里森 的作 品 以独 特 的写 作 风 格 和 浓 郁 的黑 人 文 化 底 蕴 , 在 思 想 上 和美 学 上 都 达 到 美 国黑 人 文 学 的巅 峰 , 因此 “ 莫 里 森 已经 不 容 置 疑 的成 为她 自己 时代 或任 何 其 他 时 代 一 位 杰 出 的 美 国小 说 家 ” ( Ma r g a r e t 1 9 8 7: 5 0) 。 运用诗画语言表达人物情感 , 分 析 文 本 中黑 人 音 乐 、 意 识 流 、现 代 主 义 的写 作 模 式 和 色 彩 的运 用 与创 伤 主题 表 达 的 关 系, 更多地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 。 可谓 是 在 莫 里 森 研 究 上 独 辟 蹊径 : 探讨 奴隶制 、 文化及父权 社会对黑 人女性造 成的伤害 , 分 析 莫里 森 的作 品《 宠儿》 中 奴 隶 制 导 致 的 母 女 关 系 创 伤 。母 爱是 人类 生活 中最 崇 高 最 无 私 的 情 感 .但 是 一 切 财 产 归 奴 隶 主所 有 的奴 隶 制 下 . 连最基本的母爱都变得畸形 。 在 母 女 关 系 中形 成 一 道 鸿 沟 , 导致女 儿无法理解无 奈的 、 扭 曲 的母 爱 , 形 成对 母 亲 固执 的恨 。塞 丝 为 了保 护 女 儿 不 再 沦 为 奴 隶 不 惜 亲 手杀 害她 ,但 这 一 事 件 在 母 亲 和 女 儿 的 心 理 都 造 成 沉 痛 的创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2012.07翁珲珲在白人统治的社会中,黑人一直作为边缘人群存在。

长久以来,社会都被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控制。

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认为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作为黑人女性,她们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她们是生存在白人(种族)和黑人男性(性别)的双重重压之下。

女性主义者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她们要求挣脱白人价值观的桎梏,要求摆脱男权主义对女性身心的压迫,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了黑人女性主义乃至女性主义的觉醒之路。

一.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认同莫里森曾说过:“世上每个人都可以对她们(黑人女性)发号施令。

”黑人妇女在西方白人社会中,甚至全世界都处于最低下的地位,她们对没有权利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妇女在家庭中是配角,而父亲在家庭中是主角,这就决定了妇女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经济上依赖男人,从而人格属于从属地位。

伯纳德·W·贝尔这样评论莫里森笔下的人物:“由于他们作为黑人男女生活,在一个靠经济、性别和种族神话来严格规定其人性的环境里,所以显得古怪、有缺陷,但他们仍锲而不舍地努力要去对付或战胜通往自尊、自由和完整的道路上的障碍。

”(伯纳德·W·贝尔,2000)所以,在发现了自己“既不是白人也不是男人”时,长期处于白人种族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之下的黑人女性,内心的彷徨转而成为挑战传统的动力,她们要脱离传统的束缚找回自己。

黑人妇女开始探求自我的内心世界,试图找出生存的价值,这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黑人妇女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维护自己作为女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二.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女性寻找自我个性的过程是长期而痛苦的,她们面临艰难的取舍,即怎样能既保持传统美德又获得自我价值的承认,怎样在白人种族主义主导的声音下、在黑人男性传统话语的遮蔽中突显黑人女性话语。

托妮_莫里森早期作品中黑人女性的成长轨迹

托妮_莫里森早期作品中黑人女性的成长轨迹

种族与性别,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中最突出的两个热点。

她以女性的视角和黑人的视野,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尤其在她的早期作品中,莫里森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黑人女性成长的画卷。

从《最蓝的眼睛》(1970)里迷失自我的少女佩科拉,到《秀拉》(1973)中追求自我的青年女性秀拉到《所罗门之歌》(1977)中发现自我的成年女性彼拉多,莫里森比较完整地向读者展现了黑人女性从迷失———反抗———走向成熟的轨迹。

1.佩科拉———自我迷失的标本《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

小说主要讲述了黑人少女佩科拉・布里德洛夫从11岁秋天到12岁夏天一年内的遭遇。

相貌平平的佩科拉生活在父母的冷漠、老师的鄙视、同学的嘲弄和邻居的歧视中。

她隐约感到这一切不幸都源自于自己的深色皮肤。

虽然同为黑人,但人家显然都比较喜欢肤色较浅的女孩子。

于是佩科拉渴望拥有一双白人女孩的蓝眼睛。

她觉得,只有这样,她才能拥有幸福,人们才不会觉得她这个黑人小女孩丑陋,父母才不会无视她的存在。

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太多的差距,母亲波琳宁愿去爱抚白人雇主那个金发白肤的小女孩,却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不屑一顾;父亲乔利更是强奸了她,使她怀孕并生下一个死婴。

幼稚的希望被丑陋的现实所毁灭,最终使佩克拉走向疯狂。

在幻觉中,她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无比美丽的“最蓝的眼睛”,并终日与它喁喁私语。

佩科拉的悲剧在于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同,从而被迫自我放逐,走向了幻想中的自恋。

一般来说,家庭应当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庇护所,然而,佩科拉的家庭却成为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莫里森在小说的后序中写到的那样,佩克拉的悲剧在很大的程度上源自于一个残缺的家庭。

她的父来乔利由于失业和酗酒,使他根本就承担不了父亲的角色。

“对怎样抚育孩子一无所知,……他甚至不能理解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4](P160)而她的母亲波琳,沉迷于好莱坞式的虚幻世界,宁愿把一切爱心倾注在整理白人雇主的房子和照顾白人小女孩身上,因为她认为这一切才是美的,而自己的丈夫和亲生骨肉,实在是丑陋得不堪一爱。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孟凡茹 , 内蒙古包头医学 院外国语学系教师 。
受它 , 思考颜色和 等待死亡 , 她对 自己一无所 知。获得 自由
后 , 意识 到 , 果想获得 自由, 们应该 知道 自己的价值 , 她 如 她 并 学会 爱 自己 。所 以 , 在树 林 中 , 呼 吁她 的 同胞 爱 自己 。 她
中图分类 号 :16 4 I0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6 0 2 1 )9—0 7 0 17 8 1 ( 0 0 0 0 5— 2
人隔离。在餐厅 , 还有一些 白人 区和黑人 区 ; 在火车上 , 白 有 人和黑人 不同的车厢 。 在过去 , 黑人被告知 , 之所 以他们是黑人 , 因为他们 的 是 血液是黑色 , 因此 , 许多黑人妇女 都想嫁给 白人 , 希望通过这 种方式 , 黑色在她们 的体 内消失 。随 着女权运 动 的兴 起 , 使

《 L 于 18 宠3 ) 97由莫里森创作并 赢得 18 9 8年普利策 奖。
《 L 故事来 自一个 真实事 件 :80年 , 宠J) 15 玛格 丽特 加纳 , 一
名肯塔基逃亡奴隶 的女人 , 宁愿选择 自己和她 的孩子死亡 也 不愿被送 回去做奴隶。但她只杀死 1人 , 其余则被 抓回或者 卖掉。听到这个故 事后 , 莫里森 深受感 动 , 并决 定将 它写下 来。经 过 1 的孕 育和 3年 的写作 , 0年 她终 于完 成 了这 个伟 大的工作。它的发表 , 动 了整 个美 国文 坛和文 化界 , 震 被认
苦经历。另一方 面, 通过《 宠儿》 的悲剧 故事, 莫里森向人 们展 示 了黑人 妇女的 力量 与 自我成 长。尽 管成 长的过程
充 满荆 棘 , 通过 一代 又 一代 的努 力 , 但 黑人 女 性 最终 成 长起 来 , 开始 勇敢 地 面对 现 在 和 未 来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黑人女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黑人女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黑人女性摘要:《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是一部描述生活在美国19世纪70年代的“前黑奴”小说。

本论文拟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奴隶制度带给黑人女性巨大的精神创伤,并对三位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行分析,以揭示黑人女性实现自我的艰难和痛苦。

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精神创伤;觉醒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2一、引言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里一颗闪亮的明星。

她出生在南方奴隶州与北方自由州交界地—洛雷恩镇,从小祖父就给她讲述奴隶制度下的各种暴行,这对莫里森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在影响。

长大后,她的生活、教育、以及工作经历都有助于培养她作为美国人以及作为黑人的双重意识,为此她的创作常常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屈辱和压抑的命运。

《宠儿》是莫里森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该作品采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回顾奴隶制,将主人公们无数零碎和分散记忆穿成一段悲苦沉重的历史,表现黑人女性努力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辛历程。

该作品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文化和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和感受,它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女黑奴塞丝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为了不使自己的女儿重新沦为奴隶,她毅然扼杀了自己的幼女。

18年后,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

这部作品深刻揭露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带给黑人女性极重的心灵创伤,这些伤害阻碍了她们寻求个人价值和个人身份的确认。

二、奴隶制度带给黑人女性的精神创伤在奴隶制度下的美国南部,第一代和第二代黑人被杀害、致残、被抓获、被烧死、被投进牢房、被鞭打、被驱赶、被奸污,他们承受着极其悲惨的遭遇。

奴隶的命运正如萨格斯所说: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一座房子不是从地板到房梁都塞满了黑人死鬼的悲伤(莫里森,132)。

在《宠儿》中,莫里森塑造三个寻找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萨格斯、塞丝以及丹芙。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作者:高倩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8期内容摘要:托尼莫里森作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黑人女性的生存权力也被随之赋予新的诠释。

黑人女性的历史在美国文学和历史记录中几乎是一种被删除并零记录的存在。

而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女性的存在进行了书写,让世人看到历史书写中被忽视的另一面。

本文通过新历史主义诠释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存在的书写和改写。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黑人女性书写历史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之前,黑人文学,主要是指由黑人男性作家创作并主要以黑人男性为读者的文学作品。

这种状况随着被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的繁荣而改变,尤以其中一些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最突出。

托尼莫里森,以其非凡的叙述能力和创造力,发掘,书写了被遗忘忽视的黑人妇女的历史。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只是一种叙述,由于它无法追查所以人们只能猜测和想象所谓历史的真相。

历史是不客观的,因为它是由人叙述记载的,是人们选择认为它是或不是真实的。

它的编写或改写,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以满足保持阶级社会“按性别,种族和阶级”决定的权利分配结构。

因此,历史是一种意识形态。

作家创作文学,正如史学家描述历史,无意或有意中描写并改写历史,其过程中渗透着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

新历史主义使人们的注意力从伟大事件转向一些平凡的事件,重视在历史中出现的那些微妙平凡的巧合,使人们听到被压迫者久被湮没的声音。

托尼莫里森在作品中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个长期沉默,被遗忘在黑暗中的黑人妇女的历史。

在她的作品《宠儿》中,“六十多万”的数字,揭示了黑人奴隶贸易的血腥罪恶,数以百万计的黑人丧生,并给更多的黑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尤其当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长期生活在美国奴隶制度的残酷压迫中时。

由白人政府所进行并操纵的历史记录不会提供他们的祖先犯下的罪恶,莫里森却通过《宠儿》对海上运送奴隶的悲惨场景进行了魔幻般的描述,同时通过细节的描写又加强了历史的真实感,还原那段被刻意掩盖和遗忘的历史。

从替罪羊到野玫瑰——看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成长

从替罪羊到野玫瑰——看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成长

从替罪羊到野玫瑰——看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成长
章洁帆
【期刊名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1(31)5
【摘要】作为耗妮·英里森早期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和《秀拉》表现出创作视角和技巧上的连贯性:同样着眼于黑人女性的体验,并把对这一体验的描写从孩童时代推进至成年.从怯懦自卑的佩科拉到坚毅果敢的秀拉,从无助的替罪羊到带刺的野玫瑰,本文将深入剖析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从痛苦祈求到挣扎觉醒的成长历程.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章洁帆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浙江3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J], 李良春
2.传统的桎梏与传统的悲剧色彩——解读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传统 [J], 翁珲珲
3.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r看黑人女性的成长 [J], 于杰
4.融入现代性之路——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秀拉的现代性解读 [J], 于波
5.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精神生态危机 [J], 李喜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派 拉 特 三位 不 同 个性 的黑 人 女 性 形 象 , 由佩 科 拉 式 的 自我 否 定 到 秀拉 式 的 自我 抗 争 , 到 派拉 特 式 的 自我 认 同 , 别代 表 了 再 分
美 国黑人 女性 对 于本 民族 文 化 的 不 同认 识 , 示 了黑 人 文化 理性 发 展 的过 程 , 显 示 了黑人 女 性 不 断成 长 的历 程 。 揭 也
纸上 的玛 丽 ・ ,学校 里 老师 和 同学对 白人 女孩 的 珍
权 的两极 文化 冲突 下 ,她 们 生活在 美 国主流文 化之 外, 被迫 处于社 会 的边沿 , 次经 历 了从 自我迷 失到 依
个体抗 争再 到 自我认 同的黑人 女性 曲折而 又艰 辛 的 成长历 程 , 定程 度地 揭示 了上世 纪 7 一 0年代 美 国黑
人女性 的成 长历 程 。

喜爱 , 人妇 女看 白人 女孩 的 眼神 , 黑 触摸 她们 时 的温 柔 ,这 都让 佩科 拉 觉得 白人 女孩 的外貌 就是 高贵 和 幸福 的象征 , 眼 睛具有 神奇 的作 用 。 果 自己能 有 蓝 如

双漂 亮 的蓝 眼睛 , 父母 可 能就 不会 相互 打骂 , 里 家
Jn 2 0 u . 01
莫瑞 森 2 O世 纪 7 O年 代 小 说 中黑 人 女 性成 长 历 程 探 析
马 海 英
( 阳职业 技术 学 院 外 语 系 , 南 濮 阳 4 7 0 ) 濮 河 5 0 0
摘 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 ・ 莫瑞森在 2 世 纪 7 0 0年代创作的三部 小说 中, 分别塑造 了少女佩科拉 、 青年女性 秀拉 和 中年女
取笑 是 由于外 表 的丑 陋 ,从镜 子 中望见 自己黝黑 的
了她的处女作 《 最蓝的眼睛》 T e l sE e , (h u t y ) 奠定 B e 了她 在美 国文学 史上 的地 位 。随后 又发 表 了《 秀拉 》 (ua 17 ) 《 Sl,93 和 所罗 门之 歌》 Sno o m n 17 ) (ogf l o, 97 So 两部 小说 。 在这三 部作 品 中 , 莫瑞 森给 读者 分别 塑造
就 会相 安无 事 ; 同学老 师也 会 向她投 来赞 许 的 目光 , 所 有黑 人社 区 的人们 也不 再嫌 弃她 。 但是 , 一个 白 在 人 文化 价值 观 占统 治地位 的社会 里 ,黑人 女 孩对美 好 生活 的幻 想最 终被 丑 陋 的现实 击得 粉碎 。惨 遭生 父奸 污 后 , 科拉 早产 了一 个死 婴 , 佩 被众 人唾 弃 , 从 而 变得 精神错 乱 , 志不 清 , 当然地 认 为 自己 已经 神 想
了年 仅 1 1岁 的少女 佩科 拉 、2 0岁 出头 的青 年 女性 秀拉 , 以及 中年女性 派拉 特 , 她们 生活 在美 国的社会 底层 , 既是 黑人 又是 女性 , 在黑 白不 平等 、 男女 不均
皮肤及普通的五官时 , 佩科拉便盲 目地否定 自己, 厌 恶 自己的身体存 在 , 盼望丑 陋身 体 的消失 , 以便让 美 丽 的蓝色 大 眼睛取 代 。她 一直 渴望 能拥 有一 双世 界 上最 蓝 的眼 睛 ,因为她 从 周 围的人 对 白人女 孩 的关 爱态 度 中看到 了白人女 性 的美具 有 一种 力量 ,可 以 获得爱 与 尊重 : 奶杯 上 的雪莉 ・ 布尔 的头像 , 牛 坦 糖
拥有 了一双最 蓝 的眼 睛 , 日 日与 它私 语 , 并 完全 沉浸

少女佩科 拉—— 自我迷 失的 典型
《 蓝 的眼 睛》 最 的切 入点 是美 国主 流文化 下 的审
美 观 。 期 以来 , 国白人 在政 治经 济 文化等 方 面都 长 美
处 于绝 对 的优势 地位 ,黑 人一类 的少数 族裔 则遭 受 到严重 的种 族歧 视 。 白人 主流 文化 推崇 的审 美价 值
观 是基 于 自人 的体 貌特 征 , 白皮 肤 、 头 发 、 眼 将 金 蓝
睛的女 性形 象设 定为社 会 审美标 准 。而 黑人 则一 直 被视 为 丑陋 而遭受 歧视 和 否定 ,这 种审美 价值 观 带
给黑 人 女性 的是 自我否 定 和 自我 迷 失 的精 神 伤痛 。
小说 以丰富生 动 的语言 描述 了一个 黑 人小 女孩 内心
黑人 小女孩 佩科 拉从 小 生活在 父母 的忽视 、同
佩科 拉 的 自我 迷失 既 源于 耳濡 目染 的 白人文 化 价值 观 , 与深受 其 害的母 亲 、 又 人格 分裂 的父 亲联 系
紧密 。 佩科 拉生 活 的黑人 社 区里 , 人 的本 民族文 化 黑
学 的嘲笑 和成年 人 的冷漠 之 中 , 为 自己被 人鄙 视 、 认
在 自己虚构 的世 界里 。这 双蓝 眼 睛不但 没 有让 她看
清周 围的世界 , 反 , 再 也不 能准 确地看 世界 了 , 相 她 在 他 人 的 眼 中 ,佩 科 拉 变得 越 发 渺 小 和 微 不 足 道
了。
的恐惧 与孤独 ,展 现 了她对 一双 蓝 眼睛从 渴望 到幻 想直 至最 后 自我 迷失 的悲 剧过 程 。
关键词 : 妮 ・ 瑞森; 托 莫 黑人 女 性 ; 科 拉 ; 佩 秀拉 ; 拉 特 派
中图 分 类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1 12 1 }3— 0 9— 3 17 —9 6 (00 0 0 7 0
美 国 黑人 女作 家 托 妮 ・ 莫瑞 森 于 17 9 0年 发表
第 2 卷 第 3期 3
21 0 0年 6月
濮 阳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P y n o a in la d T c n c lC l g o r a u a g V c t a n e h ia ol e o o e
Vo . No 3 I 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