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总结5篇
中考化学知识总结5篇第1篇示例:中考化学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 元素: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基本物质。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1.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分子排列有序。
2. 液体:具有一定形状而没有一定体积,分子间距中等,分子排列不太有序。
3.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排列无序。
三、化学方程式1.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
2. 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3. 反应条件:进行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4.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四、常见元素1. 氧气:O₂,化学式为O₂。
2. 氮气:N₂,化学式为N₂。
3. 氢气:H₂,化学式为H₂。
4. 碳:C,化学式为C。
5. 金:Au,化学式为Au。
五、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3.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还原剂。
5.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
六、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1. 酸:具有酸性物质,能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
2. 碱:具有碱性物质,能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
3. 盐:具有晶体形态,具有电解性和溶解性。
4. 氧化物:氧化剂氧化还原剂。
七、常见化学实验1. 铁与硫的加热反应:Fe + S → FeS。
2. 氢氧化钠与氯化氢的中和反应:NaOH + HCl → NaCl +H₂O。
3. 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4. 碳酸氢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NaHCO₃ + HCl → NaCl + H₂O + CO₂。
八、化学常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在一起。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实体,根据其化学性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概念。
二、物质的分类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而成的物质。
3.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离子是由带电的原子团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排列成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有周期性表述和周期律定律。
四、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的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包括线性分子、角线型分子、平面四边形分子等。
3. 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极性分子包括偏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五、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包括定性方程和定量方程。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的类型。
六、化学计算1.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化学计算主要包括物质的摩尔、摩尔质量、质量分数、摩尔分数等概念。
2. 摩尔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反应物的摩尔比与生成物的摩尔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
3. 反应物的限量和过量在化学反应中,限量反应物决定了生成物的产量,过量反应物不会完全参与反应,生成物的产量受限于限量反应物。
七、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定律1. 气体的基本性质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受热影响等特点。
中考化学总复习总结知识点汇总(最全篇)
化学知识点(最全篇)(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中考化学复习要点归纳总结
中考化学复习要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等来探索自然界的基础科学。
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于中考考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中考化学复习的要点归纳总结。
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位于核外轨道上。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能级,族数表示原子化合价。
3.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例如:2Na+Cl2→2NaCl。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例如:2H2O→2H2+O2-位移反应:一个元素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元素和化合物。
例如:Zn+2HCl→ZnCl2+H2-双替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例如:AgNO3+NaCl→AgCl+NaNO3-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NaOH→NaCl+H2O。
4.物质的氧化与还原-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氧元素。
-还原:指物质得到电子或失去氧元素。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包括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6.酸、碱、盐-酸:呈酸性溶液,酸中含有H+离子。
例如:盐酸(HCl)。
-碱:呈碱性溶液,碱中含有OH-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NaOH)。
-盐:由酸和碱中相应的离子结合而成。
例如:氯化钠(NaCl)。
7.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初三化学考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外轨道运动。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原子量表示元素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目。
3. 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 横向排列的周期数代表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
-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分隔。
2. 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
- 置换反应是一种物质取代另一种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原子的电子转移。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度。
- 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三、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指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固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按性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燃烧产物为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腐蚀性。
- 盐的性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多数可溶于水。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能力。
- 常见溶解性规律: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固体不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进行分离。
- 结晶: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分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混合物的分类机械混合物、溶液、气体混合物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 化学式和化合价(1)离子式(2)共价键(3)化合价5.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2)摩尔、摩尔质量6.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固态的结构和性质(1)晶体的结构(2)晶体的性质2. 液态的结构和性质(1)液体的结构(2)液体的性质3. 气态的结构和性质(1)气体的结构(2)气体的性质4. 物质的比较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置换反应(4)沉淀反应2. 化学反应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2)浓度的影响(3)催化剂的影响(4)表面积的影响3. 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1)工业生产(2)生活中的应用四、离子溶液和电解质1. 离子溶液(1)导电性(2)电解质2. 电解质(1)电解质的分类(2)电解质的应用3. 离子溶液的实际应用(1)电镀(2)电解制氢氧化钠五、酸碱性及其应用1. 酸、碱及盐(1)酸的性质(2)碱的性质(3)盐的性质2. pH值(1)pH值的意义(2)pH值的计算3. 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2)酸碱中和的应用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六、化学中的能量1.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3)能量的守恒2. 燃烧和热化学能(1)燃烧的过程(2)燃烧的产物(3)燃烧所释放的热能3.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1)化学能的转化(2)化学能的利用七、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导热性(3)延展性和韧性2. 金属的化合物(1)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氧化3. 金属的提取和利用(1)冶炼(2)金属材料的使用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非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绝缘性2. 非金属的化合物(1)非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的氧化3. 非金属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九、生活中的化学1. 化学清洁用品(1)肥皂(2)洗涤剂2.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1)食盐(2)食品添加剂3. 农田中的化学物质(1)化肥(2)农药4. 化学燃料(1)煤(2)石油五、化学实验1. 化学试剂和仪器(1)化学试剂(2)化学仪器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2)实验的操作(3)实验的整理3. 安全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的安全(2)试剂的安全(3)实验的安全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离子溶液和电解质、酸碱性及其应用、化学中的能量、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生活中的化学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归纳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归纳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知识点广泛且深入,中考化学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化学中考知识点的总归纳:一、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如H代表氢,O代表氧。
-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如2H2 + O2 → 2H2O。
三、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如A + B → AB。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如AB → A + B。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A + BC → B + AC。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 AD + CB。
五、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六、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未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七、酸碱盐与pH值-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7为酸性,pH>7为碱性,pH=7为中性。
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促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燃烧、腐蚀等)。
二、分子、原子与离子1.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原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3.反应物:进行反应的物质。
4.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四、溶液与溶剂1.溶液: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体系。
2.溶剂:将其他物质溶解的物质。
3.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五、酸、碱与盐1.酸:能产生H+离子(质子)的物质。
2.碱:能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3.盐:酸和碱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六、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酸碱指示剂:用于判断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的物质。
七、金属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光泽、延展性、韧性等。
2.金属的活动性:与非金属反应活泼程度的大小。
八、火药与炸药1.火药: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2.炸药:炸药是一种能迅速放出巨大能量的物质。
九、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十、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
十一、化学实验室安全2.使用实验室常见设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化学实验中的个人防护措施:穿戴实验服、戴手套、护目镜等。
以上是中考化学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中考化学的备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还需要通过做一些选择题和解题技巧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化学成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溶液、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化合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其中,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特定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各种物质保持其自身的性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一种新的物质的产生,其本质是原有物质的分子、离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但其分子、离子结构没有改变。
二、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结构。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其中,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以固态存在;非金属元素的导电、导热性差,大多数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性能将元素分类。
根据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三、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的物质。
1.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元素及其化学结构决定的。
2.分子和离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两大类。
差别在于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而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金属形成的。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进、反应物分子式或离子式所写成的反应式。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保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相等,即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精华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创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群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群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璀璨)、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讲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普通步骤: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别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15篇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1(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
(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2.区分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和分解),根据反应做出类型的判断。
4.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识记元素符号,熟练书写常用的26种元素符号和名称。
(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Mn Fe Cu Zn Br Ag I Ba W Hg)。
(2)各元素符号的意义。
5.化合价和化学式:(1)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根据物质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4)应用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物质的组成和构成:(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原子的构成,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性质和类别(NaMgOClNeHe)(4)识记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存在的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知道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金属和非金属).(5)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水,二氧化碳,氧气为分析对象).7.物质的分类:(1)识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2)识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金属和非金属),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8.溶液溶解度:(1)识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相互联系。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3)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9篇)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9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之最(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氢钙Ca(HCO3 )2磷酸二氢钠NaH2 PO4磷酸二氢钾H2 PO4硫酸氢钠NaHSO4硫酸氢钾HSO4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8、其他盐高锰酸钾MnO4锰酸钾2MnO4氯酸钾ClO3硫化钠Na2 S碘酸钾 IO3亚硝酸钠NaNO2硫化钾2 S二、化学方程式和计算1、计算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①化学式写正确②方程式要配平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步骤:⑴解、设⑵化学方程式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⑷列比例⑸答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质量比等于2ClO3 2Cl + 3O2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245 149 96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有水生成有CO2生成(各写两个)化合反应 2H2 +O2 2H2O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其他反应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2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化学总复习知识总汇(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氨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气和氧气,这个百分数可理解为100L空气中,含氮气78L,氧气21L(1)空气的发现(2)空气的污染有害物质大致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其中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这些气体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及汽车形成的烟雾等。
(3)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室用红磷在一密闭容器里燃烧,生成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P2O5),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降低,通过进入到容器里的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二:氮气的性质及其用途(1)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熔点-209.8℃,沸点-195.8℃,密度1.250g/L,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
(2)氮气的用途:①氮气是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②由于氮气的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它做为常用的保护气,在氮气中焊接金属,可以防止金属氧化;灯泡充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食用包装里充氮气可以防止腐烂;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知识点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等几种气体。
(1)稀有气体的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惰性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 O MgO Fe2 O3 CuO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 H2和He ⑵ CO、N2和Si ⑶ O2、S和 S2- ⑷ OH-和 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构成原子分子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阳离子:Na+ Mg2+ Al3+、H+ NH4+、Fe2+ Fe3+ Ca2+阴离子:O2-、OH-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23.化学式的写法:①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5价。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2+1Ca +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背诵化合价口诀:+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 )-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 、CO3 )-2价,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
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2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2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Al (9) Mg (12) Ca (20) Na (23) Fe (28) Zn () K(39)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
常用的还原剂有H 2 、CO 、C 等, 具有还原性。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