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第一篇:《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前预习自主探究】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请同学们阅读本第4页虚框,思考: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本第4—页,思考:哲学的智慧是不是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2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慧?3是否说参加实践活动是获取哲学智慧的唯一途径?4本第页“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小结: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们。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请同学们阅读本第6页,思考: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的学问。
哲学就是或。
马克思说,哲学是。
2真正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综合一、二两部分,得出结论:。
【基础自测】选择题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
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
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
生活处处有哲学集体备课教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哲学,培养他们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的视角看待生活,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为生活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生活中的哲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举例分析,了解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如生死、道德、自由等。
3. 哲学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如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等。
4.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哲学问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方法思考问题。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讲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哲学问题,以及哲学的思考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哲学问题。
4.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哲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处处有哲学》2. 案例库:收集各类生活中的哲学案例3. 网络资源:哲学相关网站、论坛、文章等4. 视听资料:哲学讲座、纪录片等5. 实践场地:学校、社区等七、教学环境:2. 网络:保证网络畅通,方便查找和分享资源3. 实践场地:提供安全的实践环境,便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八、教学时间:1. 课堂授课: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2. 课后实践:每课时预留15分钟,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九、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综合素质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生活中的新现象和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新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新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哲学智慧,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方法,从而能够用哲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生活中的哲学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哲学的智慧。
3. 哲学思维方法:介绍哲学的基本思考方法,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4.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道德判断、价值选择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哲学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哲学的智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哲学论文:评估学生的哲学论文,考察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沟通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哲学的知识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主体环节:分别从道德、伦理、政治、美学等角度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关于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用于课堂导入。
2. 案例素材:整理与生活相关的哲学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哲学论文模板:提供一份哲学论文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论文写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哲学是人类思考生命、存在和价值的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将哲学融入日常生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
2.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如自由意志、人生意义、道德选择等。
3.哲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哲学对人生、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观察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哲学意义,并形成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4.个人写作: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反思,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和观点。
5.资源探索: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哲学的相关内容,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引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探讨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如自由意志、人生意义、道德选择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结论。
–教师引导并提问,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扩大讨论。
3.观察实践:(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其中的哲学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对于哲学意义的理解。
4.个人写作:(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个人写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哲学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_《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2.感悟哲学能开启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2.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例子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哲学并不遥远,哲学就在身边,并且我们的生活需要智慧,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功能或作用】。
四、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找回童年的记忆,听一听小蜗牛和妈妈的故事。
生: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
设问: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生1:答略。
生2:答略。
师总结: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境遇,小蜗牛和妈妈有两种不同的态度,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
有的人可以笑对人生、应对自如;有的人则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而哲学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可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才有价值,怎样的生活才能获得幸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哲学幸福之旅。
多媒体展示板书:开启哲学幸福之旅一、哲学从何而来师:老师最近是家里忙,工作也忙,很长时间没有打理我的农场了,农场里到处是杂草,请同学们帮老师出谋划策,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呢?生讨论:四个小组的同学经过积极讨论后,争相发言。
第一组:学生回答略。
第二组:学生回答略。
第三组:学生回答略。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原创:李霞政治学科是高中政治教学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第一课。
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开始,是非常重要一节课。
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特点有较清晰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是本课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开始。
感受哲学是本课基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人生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
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
为此我做了这样教学设计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
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
通过学生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人、种田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脚步去思考与追问。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
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
播放视频:《星球大小尺度》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
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人。
设置情景:用庄子《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思考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
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过程。
我设计了对一朵花追问,引出哲学探讨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关系。
经历了这样一个奇妙思想之旅,同学们能真切感受到哲学思考特点、感受到哲学是从哪来。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精选5篇)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精选5篇)《生活处处有哲学》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情景导析合作探究五、【课文导语】:【教授新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导入人和动物不同。
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
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问题;什么是哲学?你在身边那些事例中发现过哲学道理?学生例举身边事例,畅谈所包含的哲理形成初步概念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
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生活处处有哲学集体备课教案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集体备课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概念,认识到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用哲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生活、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2.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3. 生活中的哲学思考:如何用哲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用哲学的眼光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哲学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哲学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哲学的重要性。
3. 分析生活中的哲学案例,让学生体会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活中哲学问题的看法。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2. 推荐一本与生活哲学相关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的主要观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哲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活中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教学资源:1. 哲学相关书籍和文章。
2. 生活哲学案例素材。
十、板书设计:1. 哲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3. 生活中的哲学思考。
六、教学难点:1. 哲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哲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收集相关的哲学文章和案例。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 设计好板书内容和教案。
八、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哲学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哲学的了解。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材分析】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课是本书的开头,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学理化,教条化的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倾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学之一主线,首先从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入手,引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接着运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争鸣和探讨,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哲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较好实现了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教学难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假如你有580亿美元,并将退休,你打算怎么安排这笔钱?生1: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生2:留给子女。
生3:捐给社会一部分,自己消费一部分,再留给子女一部分。
……师:同学们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都体现了消费的计划性,很好!确实,个人消费是个人的私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消费观和财富观。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1.了解什么是哲学;2.探索生活中的哲学思考;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哲学–定义:哲学是对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学科;–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2.生活中的哲学思考–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的关系;–生活中哲学思考的例子;–生活中的困惑和哲学的帮助。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哲学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哲学是什么。
–提示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2.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哲学的定义和起源,让学生初步了解哲学的范畴和重要性。
–分析哲学思考的特点和目的,培养学生对哲学思维的兴趣。
3.生活中的哲学思考(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哲学思考。
–提供几个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成功?等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哲学思考和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分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个关于生活的哲学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5.总结和反思(10分钟)–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思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何意义?我们如何运用哲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四、教学资源•PPT: 《生活处处有哲学》•生活中的哲学思考案例五、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作文,论述你对生活中的哲学思考的理解和体会。
2.收集和整理更多的生活中的哲学思考案例。
六、评估方法•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学生对哲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的作业表现。
七、拓展延伸•探索更深入的哲学思考,如伦理学、形而上学等;•阅读相关的哲学著作,如柏拉图、尼采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哲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探索生活中的哲学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1. 引言生活是一个充满哲学思考的过程,处处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反思的机会。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遇到何种情况,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哲学教训,并运用这些教训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并通过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反思和分析。
2. 生活中的选择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
有时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有时又因为迟疑而错失良机。
哲学教导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理性地做出选择。
例如,我们在购物时面临着要不要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物品的决策。
哲学教导我们要思考这个物品是否真的符合我们的需求,是否只是一时的冲动。
通过哲学的反思,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更加理性地对待购物。
3. 生活中的困惑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困惑。
有时我们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前进的道路。
这时候,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例如,在职业选择方面,我们常常面临着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追求金钱和稳定的工作的困扰。
哲学教导我们要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从中找到答案。
通过哲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摆脱困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4. 生活中的挑战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有时我们面临着失败的风险,有时我们需要克服困难。
哲学教导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同时从失败中学习。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时,哲学教导我们要坚持努力,持之以恒。
通过哲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不畏困难,取得更好的成果。
5. 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相处。
哲学教导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哲学教导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观点。
通过哲学的反思,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误解。
6. 总结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情境的哲学反思,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和教训。
生活处处都是我们的教室,我们应该保持思考的习惯,积极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高中《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高中《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哲学是什么以及和生活的关系;2. 探索生活中的哲学思考,并理解其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富有哲学思考的问题开始课程,例如:为什么人们要追求幸福?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随后,教师与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并导向人们追求幸福的原因,引发对生活哲学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哲学的定义,以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释生活中处处都有哲学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哲学思想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例如:为什么人们会去旅行?为什么人们要好好学习?为什么人们会在困难时期相互帮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哲学思考。
随后,各小组展示并集思广益,形成全班共同的答案。
4. 哲学思考实践(15分钟)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将要参与一项实践活动,要求他们使用哲学思考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活动可以是学生们身边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与他们分享哲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哲学思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短文作业,要求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经历为例,应用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哲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将哲学思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步一步成长为哲学思想者——落实《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教学策略
一步一步成长为哲学思想者——落实《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教学策略。
第一步:从生活入手“生活处处有哲学”,这是我们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
我们希望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能够感知到哲学思想的存在。
因此,我们教学的第一步便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
例如,我们会运用一些互动教学,比如说放上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能够抓住他们的兴趣,使得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第二步:打开哲学思维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发散思考的,而哲学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会给学生展示一些案例或是哲学故事,并引导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打开他们的哲学思维。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着“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和思考。
而这些体验和思考,将会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哲学思想。
第三步:理性判断和应用哲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理性判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哲学论文、文章和资料,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哲学思想的理论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并通过一些应用的例子来实践和巩固这些观点。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和情境演练,让学生巩固这些哲学思想,并在生活中得以更好地应用。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每个学生逐步成长为哲学思想者,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学会运用理性判断分析和应用哲学思想。
这不仅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更加符合我们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生活的需要。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原创:李霞政治学科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
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的特点有较清晰的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的开始。
感受哲学是本课的基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
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
为此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
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的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
通过学生的的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的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与追问。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的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
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
播放视频:《星球大小的尺度》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的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
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
设置情景:用庄子的《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的思考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的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
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
我设计了对一朵花的追问,引出哲学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设计尧禾中学元秀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类对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智和智慧的眼光认识世界、社会和发展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搜集材料。
学生预习教材,搜集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了解哲学。
课堂互动讨论,合作探究走进生活体验践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使学生到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更好的艺术,他可以知道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时践的追问和思考,教学难点:哲学的内涵。
它是一门让人类生活更好的艺术。
教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归纳整理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体现哲学的例子(1)排球、篮球比赛中的攻与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2)漫画“发票多填点”——违背实事求是(3)给猪看病——你的脉为什么摸不着?——形而上学(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蛋——违背规律办事(5)下雨的好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①“煲烫下盐”——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②“拔苗助长”——不尊重事物的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③“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从发④“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7)联系学生的必修3考试,发表自己对“排名”的看法——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
……”——辩证看问题的表现。
总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过渡)既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举例:学生用水擦黑板,是从上往下擦,还是从下往上擦,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先擦了下面的黑板,当再擦上面的时候,擦黑板时的脏水可能就会流到下面已经擦干净的黑板上,结果就造成了重复劳动,所以从上往下擦更具有科学性。
《生活处处有哲学》说课稿
《生活处处有哲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因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哲学的启蒙课,是学习哲学的入门框题,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框题的结构和教学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指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思考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和学生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觉大部分学生对哲学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因此,为了破除学生对哲学学习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设计依据】: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设计依据】: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哲学的高二学生来说,正确认识哲学对人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下面我将从学生的知识经验,特点风格两个角度对学情进行分析:1、学生的知识经验: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客观世界在童年时代都有一定的看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本框题相关的哲学问题。
2、学生的特点风格:高二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敏捷,但是有时候考虑问题缺少理性,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哲学问题的同时,必须要选取积极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引导,避免产生错误观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在综合探究课中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处处有哲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实践新课标的今天,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可见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综合探究课正是这一核心任务的具体实践。
一、探究设计思路综合探究课是本次课改新增设的内容,它的设立体现了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理念。
综合探究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采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拓展本单元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参与实践的能力。
由于它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切身体会来获得的,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体验情感,形成态度,体现价值观。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为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学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后,对哲学与我们生活是什么关系?学习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模糊认识,影响着学生对哲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为此课堂教学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并把探究课题确定为:生活处处有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原创:李霞政治学科
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
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的特点有较清晰的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的开始。
感受哲学是本课的基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
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
为此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
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
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的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
通过学生的的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的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与追问。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的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
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
播放视频:《星球大小的尺度》
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的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
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
设置情景:用庄子的《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的思考
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的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
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
我设计了对一朵花的追问,引出哲学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经历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思想之旅,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哲学思考的特点、
感受到哲学是从哪来的。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我觉得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弄不好会流于表现和形式。
让学生觉得哲学很简单,或者哲学太深奥,又或者哲学太玄不可思议。
经过上述的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的追问与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突破难点。
2、探究哲学的作用。
哲学到哪去的问题
体验了哲学思考的玄妙,但有人会问我整天思考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也是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由哲学故事引入,因故事中有哲学家给学生的测试问题,所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故事的完成中,展现学生的思考,共同体验哲学智慧,并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文化生活》知识,体会哲学智慧的作用。
②设计生活中人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又是社会中大家热议的问题:“刘翔该不该退役的事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人生哲学。
从而感受生活中人人都在有意无意的运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
③最后从每个学生自身来看哲学的作用,——与霍金比一比谁更幸福。
看霍金的人生观对他的作用。
经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学生感受到哲学在指导人生中的作用和意义。
3、最后谈到哲学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时,我与其他老师们产生了分歧。
作为公开课,我觉得哲学的作用讲到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就完成了这节课的要求,再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逻辑上显得有点累赘,而其他老师建议我还是要讲。
那么如何处理才能不显得臃肿,又无画蛇添足之嫌呢?这让我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因而就有了“对学生的寄语”这样的设计,其内容虽在本课知识目标之外,但大家会觉得又是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又在情理之中了。
准备一堂公开课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觉得确实很辛苦,不过有付出真的是有收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以前觉得很好的教学设计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确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如何用哲学方法教哲学?对于哲学教学我有很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不能把哲学当成是一种知识来向学生传授,而要注重让学生形成哲学思维,展开哲学思考,所以我的课的方向设定为老师与学生们一起体会、感悟哲学,共同探究世界的奥秘。
同学们很喜欢我的课,我自己也有点儿沾沾自喜。
可通过这节公开课的的思考和打磨,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思路。
本课的内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反思。
既然这样,我们后面的哲学教学与学习是不是可以遵循这样的基本思路进行?那就是与同学们共同在实践中寻找,在追问与反思中感悟。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在追问和反思中思考,从而经历哲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哲学教学与学习的特点呢?
其次,生要学会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老师的教学也是一样。
以前这部分内容一般都要用将近两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上好这次公开课,对以前的备课我做了大规模的裁减。
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
备课时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补充了大量的内容。
总觉得这个也要讲,那个也要谈,或者这个材料有意思,那个也不错,都舍不得丢。
好为人师,大概是每个老师的通病吧!所以平时上哲学课时把课备得很臃肿,显得很华丽,课上的也挺热闹,学生觉得有意思,老师也自以为得意。
现在想来实际上是华而不实。
教学过程成了只要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想讲的就都带进课堂。
而没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所以老师备课时要做加法更要做好减法!
再次,从善如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备好课后,我把课件和自己的设计给几位同事看,他们给了我不少帮助,从错别字的纠正、到教具的使用,从细节处理到材料的取舍都给了我很多建议。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只要你愿意倾听,总会听到对你有帮助的真知灼见。
即使对方的能力、经验不如你,或者并不懂得你的专业。
平时我总是会给别人提出些建议,从教很多年了,变得有点自以为是。
经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学会利用身边丰富的资源。
最后,在备课过程中时常会有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对于海量的信息如何取舍,如何恰如其分的使用身边的资源,这取决于自己的专业功底。
给学生讲哲学,老师自己对哲学的认知与理解,对哲学问题的感悟与思考水平成为对教学效果最大的制约因素。
老师自己是不是常常对自己及人类实践成果进行反思与追问?是不是努力吸取人类哲学思考的成果?老师不一定要成为哲学家,但一定要成为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人,要不断补充能量,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否则很容易在课堂上堆砌材料,而不能很好地利用它们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让学生成为善于思考,有能力思考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哲学观点,刻板的掌握答题模式。
老师自己首先要成为善于思考有哲学思维能力的人。
另外,老师自己的为人处事和人生态度也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要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不断修身养性,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学无止境,活到老要学到老。
作为老师尤其要这样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