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断桩的成因及防治
钻孔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材料质量控制
选用优质材料,保证材料性能符 合设计要求
严格控制材料进场检验,确保材 料质量合格
加强材料存放管理,防止材料受 潮、变质、损坏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 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合理设计钻孔灌注桩
桩长和桩径:根据 工程地质条件,合 理选择桩长和桩径, 确保桩的承载力和 稳定性。
桩位和间距:根据 工程地质条件,合 理选择桩位和间距, 确保桩的承载力和 稳定性。
岩层性质:岩层坚硬、易破 碎可能导致断桩
施工工艺因素
钻孔深度不足:导致桩端 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要求
钻孔偏斜:导致桩身倾斜, 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灌注混凝土不密实:导致 桩身出现蜂窝、孔洞等缺 陷
钢筋笼制作安装不当:导 致钢筋笼变形、下沉,影 响桩的承载能力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拔出过 早:导致桩身出现断桩、 夹泥等缺陷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深过 浅:导致桩身出现断桩、 夹泥等缺陷
材料质量问题
水泥质量不合格: 强度不足,易开裂
钢筋质量不合格: 锈蚀、断裂、变形
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强度不足,易开 裂
桩基施工工艺不当 :浇筑不密实,养 护不足
桩径过大或过小 桩长不合理 桩间距过小
设计不合理因素
桩端持力层选择不当 桩身配筋不合理 桩顶构造不合理
施工准备:准备补桩材料、设备、人员等,确保施工顺利进 行
补桩施工:按照补桩方案,进行补桩施工,确保补桩质量
质量检测:补桩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补桩满足设计 要求
补桩验收:补桩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补桩质量合格
桩底压浆
原理:通过高 压将水泥浆液 注入桩底,提 高桩底承载力
适用范围:断 桩、桩底沉渣、
添加标题
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灌注桩是在土层中形成的一种桩基,通过浇注混凝土对地下水位、土层坚固性和承载力等进行改善。
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断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对灌注桩断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1.灌注桩的设计参数不合理。
设计人员在进行桩基设计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地下土层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导致桩身和桩底部过于薄弱,在承受荷载时发生断裂现象。
2.施工质量不达标。
灌注桩施工时,可能存在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充分、围护桩筒方式不当等问题,导致桩体质量不达标,无法承受设计荷载。
3.土层力学性质异常。
地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是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基础,当地下土层存在异常情况,如软弱夹层、水位深、含砾土等,都可能导致灌注桩断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1.加强设计和勘察阶段。
在进行桩基设计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施工地的地质情况和土层力学性质,合理确定桩基的参数,并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振捣充分、围护桩筒方式正确等,保证桩体质量达标。
3.增加测试和监控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关的测试和监控手段,如静力荷载试验、应变测试等,及时发现桩基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合理选择加固措施。
当灌注桩断桩问题出现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桩的直径、采用钢套管加固等,提高桩的抗断能力。
5.及时处理异常土层。
当地下土层存在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灌浆加固、排水降水等,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综上所述,灌注桩断桩是一个常见但可以预防和治理的问题。
通过加强设计和勘察、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增加测试和监控手段、合理选择加固措施以及及时处理异常土层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灌注桩断桩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服务相关产业链提供了从设计勘察到施工监测等一系列的机会,缓解施工带来的危机感,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势头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 原因:混凝土断桩可能是由于钢筋数量或直径不足,混凝土质量不佳或未充分振捣等原因所致。
处理措施:应加强工程监控和验收,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浇筑和振捣工作。
遇到混凝土质量不佳或存在空鼓、砂眼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2. 原因:在钻孔施工中,如果发现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较复杂,钻孔深度较深,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容易出现混凝土断桩的情况。
处理措施: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技术方案设计,采用符合要求的钻具,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注质量,同时在桩身周围施加压力,避免混凝土断桩。
3. 原因: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或执行问题,导致混凝土断桩可能是由于振动少,钢筋排布不当,钢筋绑扎不严格或模板破损等原因。
处理措施: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和监督,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钢筋布局合理,避免模板破损等情况。
同时,及时发现并排除周围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 原因:当地基土壤受力不均匀、开挖深度超过预期或气候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断桩也可能发生。
处理措施: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技术方案设计,采用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法,注意环境应力影响,如采用试压、凿岩等技术措施。
保证混凝土在正确的温度下进行浇筑,避免出现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断桩的常见原因分析
断桩的常见原因分析断桩是指桩基在使用过程中断裂或折断的现象。
断桩是一种严重的质量问题,它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断桩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原因:1. 桩基设计参数选取不合理:包括桩径、桩长、桩身强度、钢筋配筋等参数的选取不合理,超过了桩基的承载能力,导致桩基断裂。
2. 桩名义强度计算不当:桩基承受环境荷载和结构荷载时,没有正确计算桩的名义强度,导致桩基断裂。
二、施工原因:1.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操作错误:例如,桩机的操作不规范,导致桩体承载能力超过了设计要求。
2. 桩基施工时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如桩身存在质量问题,比如有裂缝、孔洞、杂物等,影响了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问题:当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层、泥浆等特殊地质情况,施工难度加大,容易导致桩基断裂。
三、桩基荷载原因:1. 荷载超过设计要求:当桩基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荷载超过了设计要求时,会导致桩体的超强负荷而断裂。
2. 突发荷载:如地震、爆炸等突发荷载作用于桩体,导致桩基断裂。
四、桩基材料质量问题:1. 桩头质量问题:桩头在质量上出现问题,如钢筋质量不合格、质量差的焊接等,导致桩头断裂。
2. 混凝土强度问题:桩体的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如含砂、骨料不均匀等,导致桩体强度不足而断裂。
五、桩基使用环境问题:1. 环境腐蚀:桩基长期处于潮湿、酸碱腐蚀的环境中,细小的腐蚀作用会逐渐侵蚀桩体,导致桩基断裂。
2. 土壤湿度变化:土壤湿度的快速变化,会导致桩体发生膨胀和收缩,造成桩基的应力集中,容易引起桩基断裂。
在实际工程中,断桩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成为断桩的根本原因。
因此,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应该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措施来避免断桩现象的发生。
打桩断桩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打桩断桩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桩基是基础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而临时支撑和桩基在地下工程中会经常出现在一起。
当地下工程需要施工时,往往需要先行对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进行处理,如移位、修改或拆除等。
而为了便于施工,往往需要进行地下管线的临时支撑,而临时支撑所选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打桩。
然而,打桩施工中也会不时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打桩头断桩。
当打桩施工中出现打桩头断桩现象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地层硬度大:当施工地的地层硬度较大时,使用的打桩机械的能力可能无法克服地下桩基的阻力,造成打桩头断桩。
2. 桩头质量差:在打桩施工中,如果选择的桩头质量差,可能会导致桩头在受到较大阻力时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导致桩头断裂。
3. 打桩机械故障:打桩施工中使用的打桩机械遭遇故障时,往往会发生打桩头断桩的情况。
4. 桩头设计不合理:桩头的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断桩现象的发生。
比如,桩头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强度等方面都会对桩头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处理打桩头断桩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增加施工机械的施工能力:当地下地层较硬,导致桩头断桩时,可以考虑使用更大功率、更高效的打桩机械进行施工,以增加施工能力,解决打桩头断桩的问题。
2. 选择合适的桩头:施工前应仔细选择合适的桩头,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桩头类型,比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
如果桩头设计不合理,建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桩头的承载能力。
3. 检修和维护打桩机械:定期检修和维护打桩机械,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对于出现故障的打桩机械,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4. 监控施工过程:在打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对打桩过程中的冲击力、扭矩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桩头断桩。
总之,针对打桩头断桩问题,应充分了解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混凝土断桩是指在桩基工程中,桩身或者桩顶出现了裂缝或者折断等问题,导致整个桩基的承载力减少或者丧失。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很多,包括施工不规范、材料问题、设计错误等多种因素,下面将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介绍。
一、施工不规范1.施工中振动过度:在施工过程中,如过度使用振动器或振拍器等设备,就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骨架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桩身结构出现质量问题。
改进措施: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适量使用振动设备,避免振动时间过长或振动频次过高,同时要注意对于长桩或者桩径较小的桩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过度振动损伤。
2.混凝土配合比不适当: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会导致桩身内部的骨架结构不够牢固,从而在施工中或后期使用中易出现桩身破裂或者抗压、抗弯等指标下降的问题。
改进措施:在施工前,应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调配,避免出现偏差。
二、材料问题1.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会导致桩身在使用中出现折断或者脆裂等问题,进而导致桩基安全风险增大。
改进措施:在混凝土材料出厂前,应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强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在施工中,应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跟踪监测,并对于强度欠佳的混凝土桩及时进行更换或其他处理。
2.钢筋质量差:如果钢筋质量差,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桩的抗压、抗袭击等性能指标,也会导致验收不合格或者出现品质问题。
改进措施:在材料采购前,应对钢筋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钢筋质量可靠。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重钢筋的质量把控,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验收。
三、设计错误1.桩长计算不准确: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桩长计算不准确,就有可能导致桩身长度不足或过长,从而导致桩基承载力不符合要求。
改进措施:在进行桩基设计时,应该对于地质条件、土层性质等进行规范的测试和分析,确定合理的桩长,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2.孔洞处理不当: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果对于孔洞的处理不当,会导致混凝土桩与孔壁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导致桩身结构出现问题。
断桩的处理方案
断桩的处理方案1. 背景断桩是指在建筑施工和桥梁建设等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桩体在施工过程中断裂或破损的情况。
断桩不仅对工程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还给后续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断桩问题,成为了施工单位和相关专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2. 断桩的原因分析断桩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施工选择不合理:施工过程中选择了不适合的施工方法或工具,无法承受桩体的荷载导致断裂。
•材料质量不过关:采购到的桩体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如强度不达标等,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断裂现象。
•地质条件不确定:由于地质勘探不准确或工程规模扩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无法预料的地质条件,导致桩体断裂。
•设计缺陷: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如基础设计不合理、桩的类型选择错误等,都可能导致断桩问题。
3. 断桩的处理方案根据断桩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案来解决断桩问题:3.1 加强质量控制为了避免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断桩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获得符合标准要求的桩体材料;•在采购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的强度、成分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入库管理,避免因存放不当导致材料质量下降。
3.2 合理施工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具是避免断桩的关键。
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施工选择。
具体措施包括:•在前期工程规划阶段,充分了解地质勘探结果,准确评估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施工方法;•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可以考虑进行先导桩或者预应力固结等增强地基的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设备,确保能够承受桩体荷载;•对于关键位置的桩体,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3.3 加强设计和监理设计和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避免设计和监理方面的问题导致断桩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确保设计合理、完善,并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消除施工不合理要求;•设计方案中应包含完整的地质勘探结果和地层情况,以便施工单位进行合理的施工选择;•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施工行为,并记录下相应的处理措施。
施工中断桩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成本适中、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
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时受人、机、料、法、环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只要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起断桩。
一旦断桩对工程的工期影响较大,处理的费用较高。
因此下面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和在桩基施工中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
1 引起断桩的原因1.1 导管原因引起的断桩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口不慎挂住钢筋笼或在浇筑过程抽拔导管引起导管接头断裂,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引起断桩。
②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底埋入混凝土中,导管下端为封闭状态,导管上部四周要承受井孔内泥浆压力,另外,导管下端封闭,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内原有空气无法排出,因而要承受混凝土下落时引起的气压。
水压或气压过大,都可能将导管压扁或接头漏水、漏气,导致断桩。
因此,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拔试验。
③在灌注过程中,未能及时提管、拆管,导致导管埋深过深、摩擦力过大而拔不动或拔断导管。
因此,要求测量人员及时探测,控制最大埋深不大于6m。
1.2混凝土质量原因引起的断桩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要求为18cm~22cm,因此要求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明显离析,灌注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否则容易卡管,引起断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砂、石料的级配,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易和性。
1.3初灌混凝土量过少引起的断桩混凝土的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因为埋入深度过小,不能保证混凝土完全埋住导管,可能会使导管进泥或进水,灌注过程将不能继续。
因此,混凝土灌注前,应先计算初的灌量,使导管埋深不小于1m。
1.4 导管埋深过小引起的断桩①在灌注后期,混凝土表面的泥浆沉淀增厚,有时甚至有少量坍土,若导管埋深太小,特别在灌注过程中,在探测混凝土表面深度不准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管提漏、进水,造成夹层、断桩。
造成断桩的原因及断桩处理方法
造成断桩的原因及断桩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道路、桥梁、建筑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也就有了断桩这种常见的问题。
断桩是指在工程建设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钢筋混凝土柱子因受力过大、设计问题等导致柱子正常结构被破坏,成为一段短小的柱子,这就是所谓的断桩。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断桩呢?面对断桩,有哪些处理方法呢?一、造成断桩的原因1、设计原因设计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断桩问题的出现。
在混凝土柱子设计中未考虑柱子所处的地质情况、建筑结构等因素,或是过分追求美观、经济等标准,也可能导致断桩的出现。
2、施工原因施工是工程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如未按照柱子设计要求严格施工,施工质量不到位也会导致断桩的出现。
3、使用原因使用过程中,如超负荷使用,变形频繁、冲击性载荷的输入等会导致混凝土柱子内部发生破坏,从而发生断桩。
二、断桩处理方法1、重建柱子当混凝土柱子出现断桩现象时,可以考虑对柱子进行重建。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或是预制混凝土进行重建。
2、添加钢材当混凝土柱子没有完全断裂或者断裂情况不是很严重时,可以考虑在柱子的外围加钢筋或加助剂。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柱子的承重能力,并防止柱子的进一步断裂。
3、弥补设计缺陷如果是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断桩,我们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修复设计缺陷。
例如,重新选择材料、增加纵筋配筋量等方式来改善现有的设计缺陷,以避免混凝土柱子出现断桩的问题。
4、增加附加设施增加附加设施是断桩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如在柱子的附近安装支承、增加抵抗载荷的连接构件等可以有效增加柱子的承载能力,从而弥补断桩造成的损失。
总之,断桩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每一个细节,避免出现断桩的问题,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处理。
浅谈断桩的成因及防治
同时 也 就 种 下 了工 程 质 量 隐患 的种 子 。 当 然 , 里 面 还 有 一 这
个重要 的因素就 是一般施 工单位 只成本承包 给他们钻 孔这
一
道 T 序 . 砼 灌 注 质 量 与 其关 系不 是很 直 接 。 对
1 . 由于 施 工 现 场 管 理混 乱 ,管理 人 员 技术 业 务 能 力 差 , 4 并
作 . 因粗集料 不规 格 ( 但 导管 内径 为 2 c 最 大粒 径却有 6 0 m, — 7m 的卵石 , c 片状石料也较多 , 按事后质询现场施工人员答复 为边干边 检 )再灌 注时砼难 以下沉 , , 反复提 升导管 , 也无济 于事 , 当时再 无别 的良策 , 经现场监理 同意 , 决定提 升导管 ,
2 线建设工程 中就有钻孔 灌注桩 10 1 1 0 0多根 。 在此项工程建
设施 工 中 , 由于各 施工单位 技术或 管理上 的原 因 , 造成 断桩 事故屡屡发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断桩 ” 就是 钻孔灌注 桩成孔后 , 注水下砼 过程 中, 灌 由
于 坍 孔 或 其 它 原 因导 致 的 使 桩 不 能 完 全 灌 注 成 型 的质 量 事
和 规 范 , 结 合 自 己意 外 事 故 钻 孑 灌 注 桩 的 经 验 以及 近 两 年 并 L
宜优先选用卵石 . 如采用 碎石 , 宜适 当增加砼 砂率 ; 骨料最大 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 1 —/ 和钢筋最小净距 的 1 , / 18 6 / 同 4 时不应大 于 4 mm。 0 而这起事故却远远超过 i 亥规定允许 范围。 l 由于护筒埋设太 浅 , 内泥浆压力低 , - 3 孔 清孔 后灌 注桩 准
钻孔灌注桩断桩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断桩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成桩工序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是因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60%〜70%的质量问题发生在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断桩是一种常见且危险非常严重的事故。
所谓断桩是指灌注完成后的桩身某一截完全无连续性或出现蜂窝、局部加泥、局部砼不凝固等局部无连续性。
断桩将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影响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和某些工程的特殊性,往往要求断桩后在原桩位进行处理。
因此,分析研究断桩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预防与处理措施非常必要。
1 产生断桩的原因1. 清孔不彻底清孔不彻底,一是因孔底沉渣过厚,二是因泥浆比重过大、含砂量高。
孔底沉淀过厚,清孔系数m0值大大降低,桩尖处的极限承载力降低,将形成废桩;泥浆比重过大、含砂量高,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易造成钢筋笼外部无混凝土而形成局部断桩和产生夹层断桩。
同时随着灌注的进行,孔内的泥砂逐渐沉积在已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并随混凝土的上升而上升,造成混凝土顶面沉积泥砂过厚,灌注深度难以探测准确,易造成导管提漏形成断桩。
2. 灌注过程中坍孔和缩径灌注过程中的坍:一是由于清孔后泥浆比重不够及其泥浆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要求,使孔壁未能形成坚实的泥皮,孔壁坍塌、掉块;二是清孔后,河水、潮水上涨致使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后未能及时补水,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孔壁坍塌、掉块会造成断桩、夹层甚至埋管事故。
灌注过程中缩径往往是因为钻孔穿过地层中的膨胀土〔软弱土〕层长时间浸水后膨胀,造成孔径缩小,产生局部断桩或夹层断桩。
3. 导管进水及埋身不合理导管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主要设备,如果导管连接不直,接头处密封不可靠,漏气漏水,必然会使桩身存在气孔、缺陷、直至产生断桩。
初灌时,如果导管底口距离孔底过近,一旦混凝土淹没底口,就会使混凝土流动速度大大减缓,致使灌注困难;假设距离过大,会造成混凝土离析,严重影响桩底混凝土质量。
导管在混凝土内卖身过小,灌注时产生的超压力和冲击力会大大增加,往往会使导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泥皮、沉渣夹裹卷进混凝土内形成夹层;反之假设埋深过大,导管底口压力减小,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造成堵塞,甚至埋管事故。
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港口码头等工程领域。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断桩这一严重的质量问题,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1、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如地下溶洞、流沙层等,可能会导致桩孔坍塌,从而引起断桩。
2、施工工艺不当(1)清孔不彻底:如果孔底沉渣过厚,在灌注混凝土时,沉渣会混入混凝土中,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桩身的整体性,容易导致断桩。
(2)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会使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甚至出现初凝现象,从而导致灌注不畅,形成断桩。
(3)导管堵塞或拔出混凝土面:导管堵塞会导致混凝土无法顺利灌注;而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则会使混凝土混入泥浆,造成桩身质量缺陷,引发断桩。
3、混凝土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如水泥用量过少、水灰比过大等,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出现断桩。
(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会使混凝土的性能不稳定,影响桩身质量。
4、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如果钢筋笼上浮,会使钢筋笼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降低,从而影响桩身的承载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断桩。
二、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预防措施1、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预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钢护筒跟进等。
2、优化施工工艺(1)严格控制清孔质量:在清孔过程中,应多次测量孔底沉渣厚度,确保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合理安排灌注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灌注量,合理安排灌注速度,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灌注。
(3)加强导管的管理:在灌注前,应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试压,确保导管无堵塞和漏水现象;在灌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导管的埋深,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桥梁建设中也经常采用桩基础来支撑桥墩和桥面结构。
在桩基础桥梁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断桩等问题,给桥梁使用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威胁。
本文将就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施工质量不合格桩基础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施工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比如桩身不牢固、桩身质量存在缺陷等,就容易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桩。
而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施工单位技术不过关、材料质量不过关等。
2. 钢筋锈蚀桩基础桥梁中的钢筋如果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发生钢筋锈蚀现象,导致钢筋受力能力减弱,进而引起断桩问题。
3. 土质变化地下土质的变化也是导致桩基础桥梁断桩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地下土壤经常发生收缩膨胀变化,对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引发断桩问题。
4. 设计不合理有时候桥梁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比如桩的数量、规格、深度等方面的设计不合理,也容易导致桩基础出现断桩问题。
二、桩基础桥梁断桩的防治分析1. 提高施工质量为了防止桥梁出现断桩问题,首先要提高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桩基础的施工。
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选择有资质、有经验、有信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 加强防腐处理为了防止桩基础中的钢筋发生锈蚀,可以在桩身周围进行防腐处理。
比如在钢筋表面加涂防腐漆,或者在桩基础周围进行防锈涂层处理,有效延长桩身和钢筋的使用寿命,降低断桩的风险。
3. 加固土体对于土质变化频繁的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土体的措施,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比如采用灌浆、注浆、加固砂浆等方法,加强地下土体的稳定性,降低断桩风险。
4. 加强设计审查在桩基础桥梁的设计阶段,应该加强设计审查,确保桩基础的设计方案合理、安全。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还可以借助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地质勘察,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监测检测在桩基础桥梁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
断桩的形成和原因
一、断桩的形成和原因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不良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极容易发生断桩现象,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因此,找出失误原因,防微杜渐是施工人员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般而言,常见的断桩形式有以下四种:1、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软件充填。
原因是,由于导管下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
2、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
原因是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使混凝土水灰比增大。
3、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
原因是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
4、桩身出现空洞体。
原因是未采用“回顶”法灌注,而是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产生疏松、空洞现象。
二、断桩的预防对断桩的预防,笔者认为,是完全应该做得到的,而且,也是能够做得好的。
笔者提出以下的一些意见,供同仁参考。
桩孔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
一般是采用冲洗液冲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
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
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灌注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
特别要注意到基岩中的孔径扩展情况,避免首次灌注量不足。
首次混凝土灌注量要满足把导管下端埋设0 8米以上的要求。
首次灌注时,起始部分或第1—2斗投料需采用水泥砂浆,并尽量做到一次性灌入孔内。
灌注导管口径下限应控制在200毫米以上。
导管下端应尽量光滑。
其连接处要加放“O”形密封圈,防止冲洗液浸入。
导管使用前要进行清洗,除掉污垢与残渣。
导管下端距孔底宜为0 5米。
导管内水泥隔水塞应加放橡皮板,以增强隔水效果。
混凝土配合比应合理,应严格控制其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6—20厘米为宜)。
在改变水泥标号、品种及生产厂家时,必须先做好配合比试验,按配合比控制质量。
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止水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施工中断桩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成本适中、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
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时受人、机、料、法、环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只要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起断桩。
一旦断桩对工程的工期影响较大,处理的费用较高。
因此下面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和在桩基施工中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
1 引起断桩的原因1.1 导管原因引起的断桩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口不慎挂住钢筋笼或在浇筑过程抽拔导管引起导管接头断裂,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引起断桩。
②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底埋入混凝土中,导管下端为封闭状态,导管上部四周要承受井孔内泥浆压力,另外,导管下端封闭,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内原有空气无法排出,因而要承受混凝土下落时引起的气压。
水压或气压过大,都可能将导管压扁或接头漏水、漏气,导致断桩。
因此,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拔试验。
③在灌注过程中,未能及时提管、拆管,导致导管埋深过深、摩擦力过大而拔不动或拔断导管。
因此,要求测量人员及时探测,控制最大埋深不大于6m。
1.2混凝土质量原因引起的断桩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要求为18cm~22cm,因此要求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明显离析,灌注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否则容易卡管,引起断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砂、石料的级配,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易和性。
1.3初灌混凝土量过少引起的断桩混凝土的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因为埋入深度过小,不能保证混凝土完全埋住导管,可能会使导管进泥或进水,灌注过程将不能继续。
因此,混凝土灌注前,应先计算初的灌量,使导管埋深不小于1m。
1.4 导管埋深过小引起的断桩①在灌注后期,混凝土表面的泥浆沉淀增厚,有时甚至有少量坍土,若导管埋深太小,特别在灌注过程中,在探测混凝土表面深度不准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管提漏、进水,造成夹层、断桩。
速看~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速看~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形成断桩原因分析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
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断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
特别是钻孔灌。
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
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3)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人工配料(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校核)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
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
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4)坍塌。
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
这类现象在本工程的断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
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5)另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很重要。
桩身断裂及桩顶碎裂防治措施
桩身断裂及桩顶碎裂防治措施1、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1)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6)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7)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
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
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碎裂(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原因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
2)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3)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4)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断桩处理方案
断桩处理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断桩处理方案。
断桩是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桩体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击穿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对整体工程进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断桩的处理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断桩的常见原因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案,旨在为工程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引言断桩是指桩体在建筑工程中出现断裂或击穿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设计、施工或外力等原因导致的。
无论是在桥梁、房屋建筑、地下工程还是其他工程中,断桩都可能会发生,并对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二、断桩的常见原因1. 桩身强度不足:当桩身的强度不足以承受工程荷载时,桩体就容易发生断裂。
主要原因可能是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了不合适的材料。
2.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也是断桩的常见原因。
例如,施工时桩身没有得到正确的支撑,或者在桩身下沉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3. 地基不稳定:地基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桩体断裂。
地基沉降、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侵蚀等都可能使桩体受到不均匀的荷载作用,从而导致断裂。
4. 外力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外力的作用也会导致桩体断裂。
例如,地震、洪水或强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机械震动等都可能对桩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断桩处理方案1. 混凝土修复:如果断桩只是表面断裂,未对桩身的整体结构产生严重损害,可以考虑采用混凝土修复的方法来处理。
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对桩身进行清理和破碎处理,然后进行混凝土修补和加固。
2. 钢套管加固:钢套管加固是一种常见的断桩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桩身周围安装钢套管,增加桩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桩身损坏较严重或已断裂的情况。
3. 重新打桩:对于严重断桩的情况,重新打桩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具体操作包括将断桩部分清理干净,然后重新打入新的桩体。
重新打桩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要求,以保证新桩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桥梁桩基断桩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桥梁桩基断桩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桩基断桩成因众多,影响颇大。
因此,需对其成因施以细致分析,以便找出相应对策加以实际运用,从而能够减少断桩的出现。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现场经验,对桥梁桩基断桩的成因与对策展开探讨,旨在为同行同业者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与借鉴之处。
标签:桥梁桩基;断桩;成因;对策1、桥梁桩基断桩的成因1.1制度管理方面“制度不可无、规矩不可破”,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的前提,然而,部分施工单位因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或贯彻落实不到位,致使作业现场施工人员麻痹大意、管理人员存在侥幸,以至于为桩基施工埋下质量隐患。
1.2泥浆方面1.2.1泥浆过稀泥浆过稀不仅会致使排渣能力降低,使鉆孔所致的碎渣等杂物无法顺利排出,造成孔底沉渣堆积厚度超标,影响成桩质量。
而且,还会致使孔桩护壁效果变弱,易引发塌孔导致扩孔。
如若在砼浇筑作业过程中发生塌孔,那么还易导致断桩。
1.2.2泥浆过稠泥浆过稠则会导致泥浆粘性、凝塑性过高,影响浇筑作业时砼的流动性,易引发堵管、浮笼等情况。
如若在处理时操作不当,则极易致使泥浆等杂物被裹进桩身砼中,形成桩身夹泥,导致断桩。
另外,因泥浆过稠,孔深、沉渣厚度的测量难度加大,如若技术人员测量失误,则有可能导致浇筑作业中提管过高或拆管过多,致使导管埋深不足甚至是直接被拔出砼面,导致断桩。
1.3砼方面水下砼浇筑时,砼的各项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是影响成桩质量的直接要素。
例如,砼配制时的骨料粒径不达标、级配不合理等,极易致使施工中砼混合料出现离析、分层、和易性差,加大了堵管的发生率,致使只得拔管易造成断桩。
此外,即使堵管情况不严重,在进行导管疏通的过程中,也极易因导管提拔操作不当而将泥浆等杂质裹至砼内,从而导致桩身夹泥引发断桩。
1.4施工方面现场管控作为影响成桩质量的关键一环,若管理人员马虎大意、素质水平偏低、仅凭经验感觉指导施工,极易导致成桩质量出现问题。
1.4.1首盘砼方量不足因水下砼工艺所致,如若首盘砼方量不足,未使导管埋深达到规范要求,甚至出现导管悬空,将致使泥浆等杂物进至桩身砼内,导致断桩等质量缺陷。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桥梁断桩指的是桥梁支撑桩柱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现象。
它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包括土体的不稳定性、液化、基础结构设计不当、建筑质量等多种因素。
桥梁断桩会给交通运输、经济、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带来严重损失。
目前,桥梁断桩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现场。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1.断桩的原因桥梁断桩原因复杂,但主要原因如下:土体不稳定性:当土体不均匀、质地不良、地下水位过高、地震等原因导致土体不稳定时,会导致桥梁断桩。
液化:在地震后,液化现象容易出现,会导致土壤的持续沉降和变形,使桩柱的承载能力降低,导致桥梁断裂。
基础设计不当:基础设计不仅要贯穿土质、地形、地貌等因素,还要合理考虑地下水位、地下建筑、土壤的力学性质等因素。
如果基础设计不当,就会影响桥梁支撑的力学性能。
建筑质量:施工中如果出现松散、偏离规定、不合理接头等问题,将最终导致桥梁的断裂问题。
2.防治方案针对桥梁断桩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土体稳定性:在土体稳定性方面,可以采取加强地基的方法,比如加大桩的直径或者长度、采取振动或冲击压实等技术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防治液化:预测和预防液化问题,应该进行液化分析,对地震波的荷载和土壤的非线性特性等因素进行建模,预测液化概率、液化深度等参数。
然后设计地基抗液化方案,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基础设计方面:基础的设计应该经过充分的勘探,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产生一些隐患。
建筑质量:严格履行桥梁建设质量把关机制,加强对桥梁建设的监督和检验。
同时还可以采取技术手段,比如采用新型的连接材料、增加支撑物的避震能力等,来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总结:桥梁断桩问题对交通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桥梁建设质量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文章通过 对钻孔桩产 生断桩的原因进行 分析并提 出防治措施 ,为今后钻孔桩施
工, 保证 钻孔桩质量 , 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钻 孔桩 ; 桩 ; 因 ; 治 断 原 防
中图 分 类 号 :U4 31 4.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 1 6 080 — 07 0 0 0 8 3 ( 0 )2 0 4 — 2 2
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就 曾发生这样 的事例 , 中一根桩 在 其 灌注过程中拌 和机连 续发生故障耽 误时间 35 ,当重新开始灌 .h
注时 , 导管中的混凝土灌不下去 , 导管也拔不 出来 。 除拌和机出故 障外 , 电设施 出故障 , 供 吊车 、 拌和站 出故 障而又无 备用设备 , 都 有可能发生断桩事故 。现在施 工单位考虑工程成本 , 过分依赖现 有 机械设 备的能力 , 心存侥幸 省下备用设备 的占用 费 , 结果却花 了大价钱 , 延误 了工期 。 () 3 由于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 工序交接未按规范要求去做 , 并 且不按规范程序施工 , 导致断桩事故发生 。侯禹高速某一桥墩钻 孔 桩施 工过程 中 , 导管接头漏水 , 混凝土稀 释离 析 , 泥浆上 使 水 浮, 骨料 沉淀嵌挤 , 形成死节卡管 , 造成 断桩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 因是对导管的选 择及检测不符合规范造成的。 《 桥涵施 工技 术规范》 65 — 第 、. 3明确规定 : 2 水下 混凝土一般 用钢导 管灌注 , 导管 内径为 2 0mm 3 0m 视桩径大 小而定 。 0 ~ 5 m,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试验和接头桩位试验 , 严禁用压气试 压, 进行水密试验 的水 压不应小 于孔内水深 1 . 的压 力 , 3倍 也不 应小 于导 管壁和焊 缝可 能承受 灌注 混凝 土时最 大 内压力 P的 1 倍 . = c c R Hw _ 3 PRH —w . 冗: c 混凝土拌 和物 的密度 , 2 Nm, ; 以 4k / 计 Hc 导管 内混凝土柱最 大高度 m) 以导管全 长或预计 的最 : , 大高度计 ; R 井孔 内泥浆的密度 k / w: Nm ; H 井孔 内泥 浆 的深 度 。 w: () 4 由于其他原 因造成的 , 处理不及时造成断桩 : ①在灌注过 程 巾出现坍孔 , 处理不及时 ; ②混凝土拌和不均匀 , 以及运输过程 中产生离析 , 粗集料集 中造成导管堵塞 ; ③灌注时间持续过长 , 最 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 ,增大 了导管 内混凝土 下落 的阻力 , 混 凝土堵塞在导管 内; 导管埋人混凝 土过深 , 管内外混凝土 已 ④ 导 初凝 , 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增 大 , 以及 提导 管过猛将导管 拉断 ; ⑤钢筋笼上浮 , 护筒埋设太浅等。 侯 禹高速公路某桥钻孔桩施工过程 中,由于护筒埋设太浅 。 孔内泥浆压力低 。 清孔灌 注桩准备时间太长 , 在灌注混凝土时 , 孔 壁局部坍塌导管挤向一边 , 使导管法兰盘挂 到钢筋笼上或吊导管
1 断桩事 故发 生的原 因
() 1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 , 素质不 高造成 的, 主 要有 以下 3 种情况 : 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 已 够 , 导 管底 口距 孔 底 的 问距 过 大 , 但 混凝 土 下 落 后 不 能 埋 设 导 管 底 口, 以致 泥 水从 底 口进 入 ; 导 管 提 升 过 猛 或测 量 出错 , ② 导管 底 口超过混凝土面 , 口涌人泥水 ; 底 ③不按照规范要求采集材料 , 使 用 了超过规定 的材料 , 使砼在灌注过程 中发生卡管而导致混合料 无 法下 灌 , 造成 断 桩 。 在侯 禹高速公路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 中,某桥 一钻孔桩灌注 深度达到一半时 , 由于拌和设备发生故 障 , 经短 时间维修后恢复 工 作 , 因材 料 不 符 合 要 求 , 管 内径 为 2 材 料 最 大 粒 径 有 但 导 0c m, 6c ~ m且含有 片状 石料 , m 7c 再灌 注时砼难 以下沉 , 反复提 升导 管也无济于事 , 最后 只好提升导管 , 回填井孔 ,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 因 分析 为 材 料不 规 格 导 致 卡 管 事故 , 造成 此类 事 故 的原 因是 收 但 料人员责任心不强 , 使不合格材料进场导致 的。 《 公路 桥 梁施 工 技 术 规 范 》 6 .— 规 定 : 集 料 宜 选 用 第 . 3 2条 5 粗 卵石 , 如采用碎石宜适 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 。集料的最 大 粒 径 不应 大 于 导 管 内径 的 1 ~/ 钢 筋 最 小 间 矩 的 1 , / 1 6 8和 / 同 4 时 不 应 大 于 4c m。 () 2 由于砼拌和站及 灌注砼 设备事先检查不力 , 无备用发 电 机、 r 、 搅 拌 机 等 , 些施 工机 具 在 砼 灌 注 过 程 中 出 现 故 障或 吊车 砼 一 意外 , 从而导致 了停灌间隔时问过大 , 使已灌注砼初凝硬结 , 导管 中的 混凝 土 难 以 下 沉 且导 管 和 钢 筋 笼 架均 拔 不 出来 。 成 断 桩 事 造 故。 据不完全统计 , 这种情形 的断桩事故发生频率 比较多。 禹高 侯
近年来 , 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公路建设速度加快 , 建 设 规模稳步增长 , 高速公路 的里程逐年提 高 , 在高速公 路建设 而 中, 桥梁 基础大多为桩基 础。钻孔桩质量好 , 满足设计要求 , 对保 证公路工程的“ 百年大计 , 质量第一 ” 起到了主要作用 。但在工程 实施 过程 中, 由于施 工单位技术管理 、 设备管理 以及人员 素质 的 原 因, 时有 断 桩 事 故 发生 。断 桩 发 生 后 , 果 处 理 不 及 时 , 法 不 如 办 对, 将对整个 工程 带来 极不好的影响 , 首先施工单位经济 上受到 损 失 , 次 影 响 工 程 施 工工 期 。 其
维普资讯
科 之 学 友
Fn fi emes rd e a r i S n A t e occ u
28 2国 o ̄o o 月
浅 谈 断桩 的成 因及 防治
武 国平
( 山西省运城路桥有限责任公 司 ,山西 摘 运城 O4 O ) 4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