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寓言两则》习题1、基础过关1.看拼音,写词语。
sūxǐng shī dù mì qiè( ) ( ) ( )guān xi jiāo nèn shì yí ( ) ( ) ( ) shì yìng zhǎn shì xū yào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饰()辛()栓()柿()幸()全()伟()忘()怒()违()妄()努()2、综合训练1.我会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2)出自历史故事:(3)出自神话故事:2.选一选。
(1)下列词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改正方法 B周密安排C提高效率 D发扬传统(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
A壮阔的场面 B喧闹的大河C丰富的景观 D精美的水彩画(3)下列词语中与“接受”一词搭配不当的是()。
A教训 B批评 C情况 D任务(4)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合适的是()。
A惊恐地望着 B不住地埋怨C粗糙地叙述 D细细地研读3、拓展应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兰花小记我家附近生长着一片片茂盛的马兰花。
孩提时代,当我牧羊羔和牛犊,在草滩上戏耍之时,常常被马兰花绊倒。
而漂亮的小羊羔和小花牛犊又经常藏身在马兰花丛里,使得人无难以找到它们。
这可恶的马兰花。
一气之下,我常常是连拔带拽,全然不顾额吉的责备。
7岁那年,我告别故乡,开始了我的校园生活。
放寒假了,在回家的路—上。
我忽然发观了久违的马兰花。
它们已经枯黄,随风摇曳,仿佛在说:你好吗?朋友!此时,我内心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开始喜爱马兰花。
在家的日子里,天气突变,积雪没膝,羊群不但没有避风之处,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
这时,牲畜就以这些枯黄的马兰花为食物度过了大雪之后的日日夜夜。
多亏了马兰花,这些牲畜才得了救呵!于是,我对马兰花更充满了深深的爱慕。
马兰花,植根在盐碱地、沙土里,不仅耐干早,适宜牲畜食用,同时也是防风固沙的一种植物。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资料羊(精品)
羊羊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
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
毛色主要是白色。
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
羊又称为绵羊或白羊。
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
原为北半球山地的产物,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体形较胖,身体丰满,体毛绵密。
头短。
雄兽有螺旋状的大角,雌兽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
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
”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
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
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
”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
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
《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
”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五新星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标雕塑。
《说文解字》说:“羊,祥也。
”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
甚至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
在动物学上,还把“羊膜动物”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划分标准。
而且有许多汉字、成语都与羊相关。
比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
再如“美”字,《说文解字》曰:“美,甘也。
从羊,从大。
”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
”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
还有,“羞”字,本是“进献”。
《说文解字》诠释:“羞,进献也。
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
”是说进献羊,所以从羊。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寓言两则》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4.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2.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三、导学问题1.“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2.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3.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4.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5.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7.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8.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四、参考资料1.视频:南辕北辙、买椟还珠(优酷网)2.图片:赶马车、古代马车、骏马、等候主人、马车、欧式贵族马车、两匹马(百度)3.资料:(1)《南辕北辙》教学反思《南辕北辙》是大家都相当熟悉的课文,再次备这课,我思考最多的是:像这么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的,学生又早就知道的寓言,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让学生理解寓意呢?能不能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寓言学习一般方法呢?我想对此进行尝试,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教给学生寓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寓意。
于是,我在课的开始就强调了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体特点明确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一般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很快阅读。
寓言“南辕北辙”,分析人物行为的与众不同,分析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有说清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寓意。
接着,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第二则寓言,自己总结寓意,关联系生活进行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个寓言故事。
(2)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难点:学会生字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个寓言故事。
(2)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产生兴趣。
2. 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教师总结故事的寓意,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5)学生背诵故事。
3. 学习第二个寓言故事:(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教师总结故事的寓意,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5)学生背诵故事。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两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所学寓言故事的小练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故事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和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
4. 寓意联系评估: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资料《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精品)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南辕北辙》是大家都相当熟悉的课文,再次备这课,我思考最多的是:像这么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的,学生又早就知道的寓言,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让学生理解寓意呢?能不能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寓言学习一般方法呢?我想对此进行尝试,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教给学生寓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寓意。
于是,我在课的开始就强调了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体特点明确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一般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很快阅读。
寓言“南辕北辙”,分析人物行为的与众不同,分析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有说清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寓意。
接着,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第二则寓言,自己总结寓意,关联系生活进行反思。
但试教后,感觉得整节课有些仓促,有些干瘪,不够丰满。
于是,又重新备了这课,用两课时时间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南辕北辙》时化更多的时间,把古文的阅读展示出来,通过古文的阅读更好地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然后引导学生意味深长地复述故事。
最后,小结寓言学习的一般目标与方法。
在备完课后,我又思考:第一种方法真的不可取吗?为什么会有干瘪的感觉?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不需要进行太多的语言感悟,不需要进行感情朗读也能实现,能不能在第一课题只引导学会自己概括寓意,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意味深长地复述故事,同时补充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的阅读。
也就是说,两则寓言一层一层地上,就如有两个鸡蛋,我先把两个鸡蛋的蛋清吃了,再吃两个蛋黄,而不是一个一个吃。
学生读完课文后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
没想到学生并不需要教师按部就班的引导,自己通过读书不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对话,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更能自己通过读书、感悟明白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并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到生活中。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⑴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①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
②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
)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
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
来?第二次丢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决定改正过 来,怎样把他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加以点拨)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四、拓展活动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幺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 亡羊补牢 的意思。理解 亡 丢失。 牢 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
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 ,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 开火车 的方式读生字。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什幺?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
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要把种田人的焦急 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活动。
2.理解“奚落”、“傲慢”、“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2.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俩各有长短。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陶罐、铁罐图片)回顾一下国王御厨里的这两个罐子是怎样相处的。
3. (课件)出示两组词:奚落傲慢轻蔑恼怒谦虚朴素二、新课学习1. 我们继续学习(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请再读。
外在上看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易碎、坚硬)2.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两个场景,1-9自然段是在国王的御厨里,10-17自然段是在荒凉的场地上。
(课件)3.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景。
4.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声音洪亮地朗读第一自然段?(2)读完后,你们知道了什么?(3)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你知道了有哪些词语的意思和“奚落”接近呢?(拿出卡片“奚落”),读一读。
生答(嘲笑、数落、讽刺)(4)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奚落”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 学习2-9自然段。
6. 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生读找,并划有词句)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评)他没出傲慢的语气。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7 寓言两则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7 寓言两则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分别是《狐假虎威》《鹬蚌相争》两则寓言。
教学时先通过看动画片导入把优化、美化、和谐化带进语文课堂各环节,接着读一读演一演文本;以“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重点部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启发学生领悟寓言寓意。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认读文中“狐、威、茂、狸、兽、违、抗、撒、顿、肉”10 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狐、假,虎、威、茂、寻、狸、扑、疑、猴、猪、鹿、害、肉、吵”15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寓意是什么。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2.头饰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看动画片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曾学过哪些寓言。
2.(展示课件第三屏)看动画片《狐假虎威》,谈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
老师不知道大家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
因此请大家看屏幕和上面的生字、词语打招呼吧!1.(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带拼音齐读生字词。
2.(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去掉拼音男生读生字词。
3.(展示课件第五屏)女生读单个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学习指南:自读——再读——从字、词、句、标点、感悟、体会等方面标划圈点自己的新发现——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畅所欲言,大胆汇报。
(展示课件第六屏)2. 快速自读一次课文。
3. 再读课文,把自己的发现标记出来和同桌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教学设计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8.教学评价,全面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利用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掩耳盗铃》的故事,注意讲解生字、新词,如“掩、盗、铃”等,确保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各小组针对讨论内容进行分享,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两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强调诚实、团结等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寓言故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将寓言故事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记忆两则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能够运用幼儿读物中的寓言故事,进行简单的情节分析和道德思考。
教学重点:1.理解并记忆两则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通过教师引导和示范,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进行简单的情节分析和道德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教材上的两则寓言故事:《小乌鸦和小鸟》、《螃蟹和醉虾》3.学生绘本:《寓言故事精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
2.教师出示一副乌鸦照镜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今天的课程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想起上节课讲到的寓言故事的特点:故事中动物可以说话、有来自不同的寓意等。
二、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出示第一则寓言故事《小乌鸦和小鸟》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猜测。
2.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跟读。
3.教师提问:①故事中的小乌鸦为什么翘起尾巴?②小鸟拿到西瓜籽之后怎么对待小乌鸦?③小乌鸦和小鸟最后是怎样的心情?4.教师总结寓意:人们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欺负。
5.教师出示第二则寓言故事《螃蟹和醉虾》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呈现故事情节的猜测。
6.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跟读。
7.教师提问:①为什么螃蟹觉得醉虾傻?②螃蟹和醉虾后来发生了什么?③醉虾最后变得聪明了吗?8.教师总结寓意:人们不应该嘲笑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三、情节分析与道德思考(15分钟)1.教师出示学生绘本《寓言故事精选》,让学生对两则寓言故事进行情节分析,将故事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②故事中有哪些情节?它们发生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的?③这两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教师选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分析和思考。
四、巩固和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寓言故事创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教学设计鲁教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全三课时)【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三年级教案寓言两则
三年级教案寓言两则三年级教案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质疑。
⑴ 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⑵ 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⑶ 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道理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 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 交流板书:巴望理解:“巴望”什么意思?⑶ 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⑷ 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神态:“焦急”(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⑸ 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⑵ 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交流板书:拔高。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入题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二、题意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
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⑵“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⑵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
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资料寓言简介(精品)
寓言简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寓言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
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
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所以说寓言来源于民间。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古代有一个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边,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达目的地吗?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新课学习
1. 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辕:车杠。
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2. 师: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3.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
(生自由朗读课文。
)
4. 认读生词
师: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
南辕北辙季梁遇到行驶楚国不解应该
奔驰虽然旅费诚恳驾车固执己见
5.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
(要去楚国的人和季梁。
)
6. 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7. 质疑:
(1)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
(2)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4)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5)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固执己见)
(7)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8. 师:大家看,这是我们数学课上学习的方位坐标,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楚国在南面,马车本应往南,他却往北走,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他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与付出的行动背道而驰。
(1)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2)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9. 练习朗读四次对话。
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
10. 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
11.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12. 这个人虽然马快,车夫好,盘缠也多,但是他方向错了,再好的条件也
只能使他离楚国越来越远,而且他还不听别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国
的。
13. 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
的劝告。
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
意的劝告。
三、结论总结
主人公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这则寓言告
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
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 按原文填空。
他的马(),赶车的本领(),盘缠带得(),走得
(),就()楚国。
2. 我会写。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六、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马快
车夫好背道而驰
盘缠多
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