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探究型实验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探索教案

科学实验探索教案

科学实验探索教案

一、引言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学生在实验课上依赖于老师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和实验探索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教案将介绍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实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索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图像,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可以选择一些近年来热门的科学话题,如太阳能发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2. 提出问题(10分钟)

老师提出一个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思考。例如,如何降低水的沸点?为什么铁可以磁化?这些问题应该有一定

的挑战性,同时也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解决。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合作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个小组可以提

出自己的实验设想,并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

指导和辅导,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5. 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可

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来呈现数据。

6. 实验总结(10分钟)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回答提出的科学问题,并讨论实

验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法。

7. 实验展示(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总结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科学展览等形式进行。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的基本特征;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装置与材料

1.平面;

2.弹簧器;

3.草图纸等。

三、实验步骤

1.在平面上划线,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2.将弹簧器中的弹簧拉伸至合适的长度;

3.将弹簧器放在划线处,将弹簧释放,使弹簧漂浮并采取平抛运动;

4.用草图纸等记录弹簧所在位置的变化,并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根据实验步骤所记录的数据,得出弹簧所在位置的变化情况;

2.将数据绘制成折线图,以时间为横轴,距离为纵轴;

3.分析折线图的趋势和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五、实验结论

1.平抛运动是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水平方向具有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自由落体运动的复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3.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不变,竖直速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变化。

六、实验扩展及拓展

1.尝试对不同起始速度和角度条件下的平抛运动进行研究;

2.探究平抛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关系,如斜抛运动。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避免弹簧伤人等情况发生;

2.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要准确和细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3.在实验前要对实验装置和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八、实验思考题

1.如果将实验中的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会对平抛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2.如果改变实验中的弹簧的弹性系数,会对平抛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3.如何确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出角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导学案

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学案)

炮台二中薛明月一、溶质成分猜想规律

酸、碱、盐之间反应表达式:A+B——C+水/气体/沉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2、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注明各反应的实验现象)

3、有明显现象的重要反应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探究一]

学生实验活动 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溶液中溶质成分

4、设计实验关键

[探究2] 向KCl 、NaOH 的混合溶液中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探究反应后的溶质情况

① 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验证

【拓展探究】

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Na2CO3 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NaOH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课堂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四 科学探究导学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四 科学探究导学案

《科学探究》

【考情剖析】

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考卷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察学生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研究的重要性,科学探究部分的比率明显上升。

1.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实验方案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2.科学探究题的三个基本类型: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如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探究、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和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等。

(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如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

(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如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探究、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探究和味精中食盐含量的探究。

【重难点例析】

重点1 对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进行探究,它测重于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填写实验报告、反思和评价的探究

例1.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2022年初中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彩导学案

2022年初中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彩导学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

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

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

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

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那么。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

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

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科学九年级《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导学案

初中化学科学九年级《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导学案

【习题训练】1、下列关于蜡烛性质的述说错误的是( )

A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 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 常温下,蜡烛呈固态

D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点燃

2、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 )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什么变化都没有 3、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 ”、“b ”或“c ”)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以下做法中不合适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 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⑴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现象如右图A ,这证明焰心 。 ⑵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外焰 内焰 焰心

a

b c

物理高中探究性实验教案

物理高中探究性实验教案

物理高中探究性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极间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直流电源

2. 电阻器

3. 示波器

4. 电压表

5. 电流表

6. 连接导线

7. 连接器

8. 毫米纸

实验步骤:

1. 将直流电源接通,调节电阻器使电流稳定。

2. 将示波器连接到电阻器的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连接到电阻器的两端。

3. 施加不同的电压,记录电极间的电压和电流值。

4. 利用毫米纸绘制电极间电压和电流的示波图。

5.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电极间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实验要点及问题:

1. 实验时需要注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 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整理数据,透彻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结论。

4.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解决,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预期结果:实验数据显示,电极间的电压随电流的增大呈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的基本规律。

实验评价及延伸: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学知识,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电学知识,并拓展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实验导学案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实验导学案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实验导学案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人体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2.学会用数学调查的方法进行生物探究。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43-4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这种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变异是存在的。

2.生物体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地产生各种变异。这些变异有的是是,有的是。如果是变化引起的,就是遗传的变异。

3.像把同品种花生种子种在肥沃和贫瘠的不同土壤里,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长出的花生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异仅是由导致的,没有的改变,因而

遗传给后代,属于。

4.像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这种差异,就是由于的改变而引起的,因而,遗传给后代,属于。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变异和变异。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

一、实验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人体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2.学会用数学调查的方法进行生物探究。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随机取样,取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每个品种的花生种子不少于30粒。

2.用圆规及直尺测量每粒花生种子长轴的长短,单位以毫米计算,数值四舍五入。

3.每5个人为一组,两人测量30粒大花生种子,两人测量30粒小花生种子。测量完成后,交换数值测量结果,并分别计算两个花生品种种子长度的平均值。

《走进科学课》导学案

《走进科学课》导学案

《走进科学课》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重点。

2. 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科学课的特点和目的。

2. 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探索自然规律,发现科学之美。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思考。

2. 教学内容展开:介绍科学课的重要性和意义,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实验环节:设计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并观察结果。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5. 总结归纳:总结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作业要求:

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2. 阅读相关科学教材,扩展知识面。

3. 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制定实验计划进行探索。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学生问题思考和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 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激情程度。

六、拓展延伸:

1. 可以邀请专业科学家或科普人士来学校讲座,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科学实验室实习,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这节《走进科学课》导学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愿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开启未来的无限可能!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共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篇一: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哪杯水热》导学案设计

年级: 三学科:科学课题:《哪杯水热》备课人:石麟小学科学组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有五部分:一是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二是初步认识温度计,三是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四是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并学会记录。

导学目标:

1、逐步学会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学会作记录。

2、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知道科学技术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

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能做好简单记录。学习重点:学会使用温度计。

学习准备:烧杯,冷热不同的水,温度计,导学案

学习过程:

导学活动一:认识温度计

1、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温度计有哪几部分,试着给你的小组同学

1

指一指、说一说。

2、你的认识对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找一找吧

提示:温度计是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构成。

3、我最棒,我给大家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4、我来评价

导学活动二:学习使用温度计

1、你认为怎样使用温度计,想一想

2、按自己的想法尝试测量一下桌上两杯水的温度吧。

3、你的做法对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检测一下吧。注意: (1) (2)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

(4)

度计液柱顶端相平。它的单位读作“摄氏度”写作“” 如图所示:

写作:11?读作:11摄氏度。 4、考考自己,测出桌上两杯水的温度。

5、我能行,我来展示:

6、我来评价(师生评价,纠错达到规范) shèshì

导学活动三:我能完成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化学实验》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化学实验》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化学实验》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简单的化学现象,引发幼儿对化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认识物质:水和食盐。

2.简单的化学反应:溶解食盐。

3.观察化学反应带来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玻璃杯、勺子、盐、水、实验说明。

2.幼儿准备:根据教师的指导,带上围裙和手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化学实验的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一些他们知道的化学现象。

2. 操作:教师将盐加入到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让幼儿观察盐的消失过程。

3. 观察: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盐的变化,是否还能看到盐,是否水中有盐的味道。

4. 总结: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引导幼儿思考现象背后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幼儿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六、教学效果评价

1.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操作。

2.幼儿能够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思考。

3.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展现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

七、延伸活动

1.幼儿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述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观察家庭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蒸发水的现象等,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观察。

3.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如清洁剂溶解污渍等,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简单的实验。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导学案

中考复习之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小资料】

苛化法是制造烧碱的化学法之一。用纯碱(碳酸钠)溶液和石灰为原料,使其发生苛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和碳酸钙沉淀(苛化泥)。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Ca(OH)2==2NaOH+CaCO 3↓ 。滤去碳酸钙沉淀等不溶物后,蒸发溶液而得液体烧碱或固体烧碱。苛化泥经洗涤后可用作水泥的原料等。生成的碳酸钙渣,经洗净、干燥、煅烧可以回收氧化钙(生石灰)和部分二氧化碳。 【学习任务一】

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某同学模拟上述实验,对Na 2CO 3和Ca(OH)2溶液反应后的滤液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滤液的可能成分有① NaOH ,② ,

③ ,

(2)成分探究:

取少量反应后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 2CO 3溶液,若有 产生,

则猜想②正确;

另取少量反应后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若有 产生

则猜想③正确;

证明猜想①正确的操作方法、现象、结论

【学习任务二】

探究二:某同学将制作松花蛋的原料生石灰、碳酸钠和食盐放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A 。对滤液A 的组成进行探究:

(1

)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初步推断滤液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3)该同学取反应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发现液体混浊,没有其他现象,

然后向该混浊液体中滴入无色酚酞,观察到液体变为红色,由此他推断滤液A 中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尝试科学探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尝试科学探究

1.4 尝试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习重点】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观察钟摆的摆动。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

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_____________有关.

摆动的快慢可能与_______________ _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器材:

探究步骤: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必须把影响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保持不变,然后探究研究对象与一个影响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注意: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5、分析与论证:

结论:

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_______,摆长越长,摆球摆动______;摆长越短,摆球摆动_____.归纳:摆动的快慢只与有关,与、_________无关.

6、评估:

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2.3《探究实验: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导学案.pdf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2.3《探究实验: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导学案.pdf

9.2.3《探究实验: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食物在口腔内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2.尝试进行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淀粉的实验。

【学习重难点】

消化概念的理解及科学表达。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探究实验。

1.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淀粉遇_______变_______;麦芽糖遇碘_______。

实验方案:试管1(2mL清水)/试管2(2mL唾液)+_______馒头碎屑→_______℃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_______。

实验结果:试管1内_______,试管2内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第9章第2节的内容以及七年级上册探究实验内容,填写如下知识点: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表达和交流。

⒉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方法:

设置实验: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一组是组;

控制变量(其他变量要保持);

增加次数,坚持的科学态度。

3.面粉的主要成分是,唾液是由分泌的,

内含酶,可以在中发挥消化作用,初步消化。

4.化学性消化主要依赖于的催化作用,其催化能力需要一定的适宜的

和pH。

答案:

一、碘液蓝不变蓝;等量 37 碘液;变蓝色不变蓝

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二、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2.对照对照;单一变量一致且适宜;重复实验实事求是

3.淀粉唾液腺唾液淀粉口腔淀粉

4.消化酶温度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在大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

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

些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一:生物学实验

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学习实验。学生们被要求

观察不同温度下细胞的反应。他们先制备了细胞溶液,然后将其分别

放置在高温、低温和常温的环境中。学生们记录下每种温度下细胞的

变化,并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

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原因,并让他们自己提出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和假设。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细胞的特性,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

实验设计的能力。

案例二:历史研究

在历史学课程中,教师布置了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深入

研究一个历史事件,并撰写一篇关于该事件的研究报告。学生们可以

自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他们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如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等。在整个研

究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最终,学生们完成了一份深入的研究报告,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

研究能力。

案例三:工程设计

在工程学课程中,学生们接受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挑战:设计一个

能够承受地震的建筑物。教师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并向学生展示了

一些成功的案例。然后,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始设计并制作他们的建

筑物模型。他们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强度、结构的稳定性和地震中的振

动等因素。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尝试和调整,以达到

更好的效果。最终,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解决

数学好玩《滴水实验》(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滴水实验》(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滴水实验》(导学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一步认识数学和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保证实验室环境安全,检查实验器材和仪器设备,确保完好无损。

•学生需要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相关知识,包括水的分子结构、密度、比重、表面张力、沸点、凝固点等。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作滴漏装置

制作滴漏装置可使用易拉罐、细铁丝、软管和夹子等材料:

•将易拉罐切成适当的长度,打上2个小孔,在其中一个小孔处插入细铁丝,制作出一个控制水滴流量的装置。

•将软管接到易拉罐另一侧的小孔处,插入另一个小铁丝,用夹子将软管固定在类似滴水管的支架上,使其能够垂直挂在实验台上。

第二步:准备实验器材和物料

•将实验室放置一块平行于地面的白色卡纸或者白纸,以便观察水滴的落点和变化过程。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用来接收滴下的水。

•使用一根小木棒或者细铁丝,轻轻地将易拉罐上的铁丝轻轻挑起,使水滴从易拉罐中滴出,观察水滴的变化规律。

第三步:观察水滴的变化规律

观察水滴在落下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水滴: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

•在空中逐渐减小;

•落到几乎相同位置后,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圆形的水迹。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发现,滴落的水滴无论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始至终的滴落时间都是相等的,这个时间被称为滴定时间。

三、实验总结

滴水实验是一种很有趣的实验,也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科学知识,加深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并启发学生对其他自然现象的探究和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分析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验(一)——探究型实验题(2课时)

热点一未知产物及物质性质的探究

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典例]审题指导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铁架台等夹持仪器略)探究

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

联想:乙醇的催化氧化。

(1)用2%的CuSO4溶液和10%的NaOH溶液配制Cu(OH)2悬浊液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制Cu(OH)2悬浊液与醛基的反应需要碱性条件。

(2)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若实验时小试管中的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a.取下小试管b.移去酒精灯

c.将导管从乳胶管中取下d.以上都可以①升高温度可加速乙醇的挥发。

②若液体倒吸入加热的反应管,可能会造成反应管炸裂,取下小试管已无济于事,因“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

(3)如图实验,观察到红色的Fe2O3全部变为黑色固体M,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取下小试管,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生成。为了检验M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M能被磁铁吸引;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②经检验溶液中有铁离子和亚铁离子,检验铁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的方法是

。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M中一定有+3价和+2价铁,不能确定是否有0价铁

b.M中一定有+3价和0价铁,无+2价铁

c.M中一定有+3价铁,0价和+2价铁至少有一种

d.M中一定有+3价、+2价和0价铁

破题关键

分析黑色固体(M)可能的成分,铁的氧化物Fe3O4、FeO和铁粉均为黑色,Fe3O4中既有+3价铁又有+2价铁,且具有磁性,Fe3+能溶解单质铁。

易错警示

已知溶液中有Fe3+,检验Fe2+不能用KSCN溶液。

(4)若M 的成分可表达为Fe x O y ,用CO 还原法定量测定其

化学组成。称取m gM 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实验装置和步骤

如下: ①组装仪器;②点燃酒精灯;③加入试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⑤检查气密性;⑥停止加热;⑦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⑧……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⑤④③②⑥⑦⑧ b .①⑤③④②⑥⑦⑧

c.①③⑤④②⑦⑥⑧d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若M 完全被还原后碱石灰增重n g ,则x y

为________(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

破题关键

Ⅰ.检查气密性属于实验的准备

阶段,应在加药品前进行。

Ⅱ.类比氢气还原氧化铜。

Ⅲ.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

产生的CO 2的质量,得关系式M

中n (O)=n (CO 2)。 例1.实验室中需要22.4L(标准状况)SO 2气体。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 计算后,取65.0g 锌粒与98%的浓H 2SO 4(ρ=1.84g·cm -3)110mL 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分子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 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②装置D 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F 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④U形管G的作用为________。

【重点知识强调深化】

1.物质检验的三原则

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2.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4(加碱)、CO2-3(加酸)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2-4、Fe2+的检验。

(3)显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Na+、K+的焰色反应。

3.根据气体性质特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可归纳为四类

(1)观察颜色

⎧红棕色为NO2

黄绿色为Cl2

无色气体,打开瓶塞,瓶口出现红棕色

为NO

(2)试纸检验:如Cl2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NH3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溶液检验:如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检验CO2、SO2。

(4)点燃法:如O2、H2、CH4的检验。

2.物质性质的探究

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对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例2.(2013·北京理综,28)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ⅰ.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

褪去

(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ⅰ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点二规律探究与变量控制

例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一: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1、2mol·L-1、18.4mol·L-1),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三份等体积的2mol·L-1

硫酸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

Cu、Fe、Mg 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大小:

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

率越大

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