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这是因为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到了桩身上部,混凝土自重力降低,自重密实困难,容易形成缩颈和空洞。

所以当混凝土浇筑到桩身上部时,应采取降低管外压力,提高混凝土的自重密实作用的有效措施,以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⑤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素质差(大多数为未经培训的工人),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缩颈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2)防治措施①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成孔后及时浇注砼,以防停放时间过长而缩径。

②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发现磨损及时焊补。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量材料,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水下浇注质量。

灌注混凝土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小于1 m;混凝土供应及时,确保混凝土的连续灌注;在孔口斜台处,按规定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正常情况下每15分钟测定一次)并做试块进行容重、抗压强度、抗渗标号、弹性模量等测定,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当混凝土灌注到桩身上部(离孔口5 m左右)时,采用降低孔内浆面,减小管外压力,提高管内混凝土下落冲力利于混凝土的自重密实,甚至可以在管内混凝土无法下落时,拔出导管,掏尽孔内剩余泥浆,凿毛、冲洗已浇混凝土面,再用人工振捣浇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避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成因及其预防

(H±5)mm。 ·减水率WR的计算:
WR=(W0-W1)/W0×100% 式中 WR—减水率%; W0—不掺外加剂水泥净浆单位用
水量Kg/m3;
W1—掺外加剂水泥净浆单位用水
量Kg/m3;
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能
对于不同品种的水泥,掺外加剂 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不同,拌出的混凝土 和易性不同,这就是水泥外加剂的相容 性能,所以在选择外加剂时要注意与水 泥的相容。如果按所测水泥净浆流动度 小于生产厂家控制指标的95%,则证明 该外加剂与此水泥相容性能不好,应考 虑调整。
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 弯曲。 造成原因
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 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 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 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以至造成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 或弯曲。 防治措施
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 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 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 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 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 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 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 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 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 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 以上,重新钻进。
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
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
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 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 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 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 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 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 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 孔径。
B桥梁隧道 RIDGE&TUNNEL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与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与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得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就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得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得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得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得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得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⑶施工通道得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得距离,尤其就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得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得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得泥浆.⑸应根据不同得土层采用不同得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较高得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与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得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钢筋笼下放速度不应过快,同时应人工配合保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现场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 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二、现场钻孔灌注桩吊放钢筋笼 入孔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三、现场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 凝土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四、基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一、现场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钻进中坍孔 1.现象:在钻孔过程中,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钻头进尺, 就显示坍孔。 2.危害:使钻孔无法正常进行。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 3.原因分析: 护筒埋置太浅,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变软,孔口坍塌造 成护筒漏水形成坍孔。

(二)钻孔偏斜

1.现象:现场钻成的的桩孔,垂直桩不竖直,斜桩斜度不符要 求的标准。或桩位偏离设计桩等 2.危害 :使灌注桩施工时钢筋笼难吊入,或造成桩的承载力小 于设计要求,或使冠梁轴线难于与桩吻合相接。 3.原因分析: (1)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地下有建筑垃圾层。

• •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 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5、防治方法: (1)在偏斜处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正直。
• • • •
(2)偏孔时,应回填砂砾石和黄土,待沉积密实后 再钻进。
(三)缩孔
• • •
1.现象: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2.危害:产生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过小及降低桩承载力的质量问题。 3.原因分析:

(1)钻具焊补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头往往钻出比设计桩桩径稍 小的孔。
(2)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4、预防措施: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 塑土时,注意施工区域内不得有水流入,保持干燥。
5、防治方法: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施工工艺不规范1.1 主孔位置偏离设计位置1.1.1 原因分析:施工前未进行标志和定位,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准确。

1.1.2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孔位进行标志和定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2 钻孔直径偏离设计值1.2.1 原因分析: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操作不准确。

1.2.2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3 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1.3.1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熟悉配比要求,操作不规范。

1.3.2 防治措施:进行灌注浆液配比前,要求施工人员熟悉配比要求并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抽样检测。

1.4 施工进度过快或过慢1.4.1 原因分析: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准确,过慢可能导致浆液分层或堆积。

1.4.2 防治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操作准确且浆液均匀。

2. 基础土层破坏2.1 钻孔侧壁塌方2.1.1 原因分析:孔壁泥土固结能力不足,施工排土不及时。

2.1.2 防治措施:在进行钻孔前,根据孔壁土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注意及时排土,保持孔壁稳定。

2.2 钻孔回灌浆液泥浆浑浊2.2.1 原因分析:基础土层破坏导致回灌浆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

2.2.2 防治措施:加强基础土层勘察,选择稳定的土层进行施工,避免土层破坏。

3. 灌注浆液质量问题3.1 灌注浆液含气量过高3.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足够的排气处理,或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

3.1.2 防治措施:在灌注浆液前进行充分排气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3.2 灌注浆液浆液性能不达标3.2.1 原因分析: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配比比例不准确。

3.2.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添加剂,确保配比比例准确。

4. 锚固效果不理想4.1 灌注浆液回缩量大4.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浆液配比不合理,或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处理方法,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针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和预防进行详细探讨。

一、成因分析1. 桩身偏斜: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偏斜的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 钻孔机械故障:钻孔机械设备本身的故障会导致钻孔偏斜。

比如钻头磨损造成的偏心,设备不稳定导致的晃动等。

- 地层条件不均匀:地质条件的不均匀性,如软土层和硬土层的转变、含水层的存在等,都会导致钻孔偏斜。

-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钻孔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钻孔偏斜。

2. 桩身开裂: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 钻孔过程中的挤压力:在钻孔过程中,因为地层的挤压力,会使桩身产生应力,超过了其抗压强度,就会发生开裂。

- 水泥浆料不合理:水泥浆料的比例不合理、混合不均匀等,都会导致桩身开裂。

- 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振动作用下,也会导致桩身开裂。

3. 桩身承载力不足: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的承载力可能不足。

主要成因包括:- 确定桩的长度不准确:在设计阶段,对桩的承载力的预测不准确,以及桩的长度设计不科学合理,会导致桩身承载力不足。

- 水泥浆料浇注不均匀:水泥浆料的浇注不均匀,会导致桩身内部存在空洞和弱点,使得桩的承载力不足。

- 孔底土层太软:钻孔灌注桩需要打入一定深度的土层作为桩基,如果孔底土层太软,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也会导致桩身承载力不足。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

-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钻孔灌注桩施工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
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用性强、成本适中等特点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与其他工程。

钻孔灌注桩属隐蔽工程其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工艺复杂。

需要较短时间内完成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从而无法直观进行质量控制,人为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会产生一些质量病害。

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

以下从病害成因入手,介绍一些预防桩基质量通病的一些技术方法,仅供同行交流。

1、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同病
钻孔灌注桩受垂直荷载时以桩顶受压力最大,但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往往是上部强度较低。

若控制不严格会出现桩上部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孔壁塌落、孔底沉於、桩身空洞、夹泥、断桩等质量缺陷,
2、转孔灌注桩常见病害原因分析
2.1 影响桩身上部强度不足的原因
(1)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孔底淤泥清除,这样在浇筑首批混凝土过程中孔底淤泥很容易混如混凝土。

而首批混凝土时随着灌注过程不断往上顶的,这样就很容易照成顶部混凝土强度不足。

(2)在灌注快结束时由于导管埋置较深加之为顺利灌注完混凝土不断上下提升导管致使混凝土离析。

也容易影响混凝土强度。

2.2 照成其他病害的原因分析
(1)导管埋置过浅(小于1.5m)混凝土的上升是翻滚使的,而不。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和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

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的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的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的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

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的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的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

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⑶施工通道的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的距离,尤其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的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的泥浆。

⑸应根据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的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第一篇模板:一、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二、桩身质量问题:1. 桩身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材料选择和验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身变形: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连续施工带来的渗水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振动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水位控制和渗水防治。

三、桩顶质量问题:1. 桩顶沉降:可能原因包括桩底土层强度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采取合适的桩基加固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

2. 桩顶开裂:可能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桩侧质量问题:1. 桩侧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灌注浆液的配比,加强灌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侧漏浆: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浆液渗漏、灌注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浆液流失等。

防范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浆液密封和灌注操作,防止浆液的渗漏和流失。

五、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施工图纸、材料检验报告和施工工艺文件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钻孔灌注桩:指通过钻孔到达设计孔底地层,将混凝土灌注至孔中形成的桩基。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和改良地基。

2. 桩身强度:指钻孔灌注桩的抗压能力。

强度不足会导致桩身弯曲和破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3. 桩顶沉降:指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顶与地表之间产生的相对沉降现象。

沉降过大会导致结构不平衡和破坏,危及工程的安全性。

第二篇模板:一、前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钻孔灌注桩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一些质量通病。

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控制不当等。

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单位人员素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基础。

如果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通病。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要求不了解,缺乏施工经验。

因此,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才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单位人员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考核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3. 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单位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乱堆乱放,施工设备和工具随意摆放,施工人员随意进出施工现场等。

这样的施工现场管理,无疑会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影响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制度落实到位。

2. 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施工材料有序堆放,施工设备和工具放置整齐。

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三、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施工设备和工具的不符合要求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为设备老化、工具磨损、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这样的施工设备和工具无法正常使用,无疑会影响施工质量。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

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1.钢筋笼上浮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1 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1.2 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2.沉笼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1 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2.2 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3.导管拔空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简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质量通病以下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1. 土壤坍塌在进行钻孔时,土壤可能发生坍塌,导致桩孔失稳。

这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钻孔下沉施工过程中,钻孔可能发生下沉,导致桩的竖向位移超标。

这可能会损害桩体的承载能力。

3. 灌注混凝土不均匀在灌注混凝土时,可能会出现混凝土流动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桩的强度分布不均匀。

这会影响桩的整体承载能力。

4. 锚固力不足钻孔灌注桩应具备一定的锚固力,使桩能够牢固地连接于地基深处。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锚固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桩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预防对策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通病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 施工前充分勘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土质检测,了解地层情况。

这有助于准确评估施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使用支护措施在钻孔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钻孔衬套、液压支撑等,以防止土壤坍塌和钻孔下沉的发生。

3. 确保混凝土质量在灌注混凝土前,进行混凝土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并在灌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振捣、均匀灌注等,以保证混凝土流动均匀。

4. 确保锚固力在施工桩时,严格控制桩的沉入深度,确保桩底部达到足够的承载层。

并采取适当的锚固措施,如预埋钢筋、注浆等,以增强桩的锚固力。

总结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对策包括进行充分勘察、使用支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和锚固力。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1. 桩身强度不合格成因:桩身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大、拌和时间过长等。

预防措施: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合适的水灰比和适量的水泥掺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对拌合物进行适时监测,以及控制适当的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

2. 桩长不足成因:桩长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层承载力未达到要求,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未掌握好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钻孔灌注桩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沉积层厚度、质地、荷载要求等要进行合理的评估。

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钻进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 桩灌注不密实成因:桩灌注不密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施工过程中注浆浆体不均匀,二是注浆量不足。

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注浆浆体的均匀性,采用适当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注浆的速度和时间。

在进行注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孔眼周围的液位变化,合理控制注浆量。

4. 桩身变形成因:桩身变形的原因主要是桩体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刚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桩体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钻孔灌注桩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桩体强度和刚度。

5. 桩顶与地表不平齐成因: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控制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测试,确保对地层情况准确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钻进深度,确保桩顶与地表平齐。

同时,在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地方,进行合理的填充和修复。

总结: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桩长不足、桩灌注不密实、桩身变形和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等。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就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进行探讨。

首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施工操作不规范: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在钻孔过程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导致孔径偏差较大;在灌注过程中控制不好注浆混凝土的质量,出现偏浆现象;以及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技术要求掌握不够等。

2. 基础地质条件不明确:基础地质条件不明确也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果在施工前对地质条件进行不充分的勘察和评估,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导致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

3. 施工材料问题: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若注浆材料的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将会影响注浆效果,导致灌注桩质量下降;或者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会使得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导致桩身质量不达标。

其次,针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技能考核。

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因施工操作不规范而引发质量问题。

2.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基地质条件。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变异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勘察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钻孔孔径和深度的准确性。

3.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于施工材料,要选择具有良好质量的材料供应商,建立健全的材料检验制度,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

对于注浆材料和混凝土,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引言钻孔灌注桩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常见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旨在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一、成因分析1. 缺乏充分的地质勘察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往往与地质条件不符有关。

如果地质信息不准确或者勘察不充分,可能导致钻孔灌注桩在关键部位无法达到预期的承载能力。

2. 施工工艺不规范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包括孔洞的钻造、钢筋的布置以及灌注混凝土的浇筑等。

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钻孔灌注桩的强度不够或者出现空洞等问题。

3. 材料质量不合格钻孔灌注桩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掺假,可能会导致钻孔灌注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变形等问题。

4. 环境因素影响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施工现场存在地下水位高、土层松软等因素,可能会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地下水位及孔洞中的土壤类型等信息。

采用合理的勘察方法和设备,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2. 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规范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包括孔洞的钻造、钢筋的布置以及灌注混凝土的浇筑等环节,每一步都要认真负责地执行,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3. 选择优质材料钻孔灌注桩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关质量合格证明。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材料的严格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4.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现场存在地下水位高、土层松软等不利因素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者加固土层等方式来改善环境条件,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结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一般是由地质条件不符、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成因及防治(仅供参考)钻孔灌注桩包括成孔和成桩两大过程,是项工序环节较多,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并需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隐蔽工程。

施工过程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难免出现质量病害,造成病桩或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质量。

一、成孔过程①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造成成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病因分析: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内水位相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埋护筒时,坑底与四周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层分层夯实;在护筒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有1-1.5m的水头高度;起落钻头时,防止碰撞护筒。

初发现护筒冒水时,可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重埋。

②钻进极慢或不进尺:如在硬可塑粘土层中钻进极慢,一般都在8-10h,约占单桩钻进时间的60%-70%。

病因分析:钻头选型不当,合金刀具安装角度欠妥,刀具切土过浅,钻头配重过轻,钻头被粘土糊满。

防治措施:更换或改造钻头,重新安排刀具角度、形状、排列方向,加大配重,加强排渣,降低泥浆比重。

③桩孔孔壁坍塌:成孔中或成孔后,孔壁不同程度塌落。

成孔中,排出的泥浆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降,均为塌孔的兆头。

病因分析:主要是由于土质松散,加之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埋设不好;筒内水位不高;提住钻头钻进,钻头钻速过快,或空钻时间太长,都易引起钻孔下部坍;或成孔后待灌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土层中适当深埋护筒,密实回填土;使用优质泥浆,提高泥浆比重和粘度;升高护筒,终孔后补给泥浆,保持要求的水头高度;保证钢筋笼制作质量,防止变形;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防止碰撞孔壁;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h,并应尽快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

④桩孔局部缩径:指局部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病因分析:泥浆性能欠佳,失水量大,引起塑性土层吸水膨胀,或形成疏松、蜂窝状厚层泥皮;邻桩施工间距和时间间隔不当,土层中应力尚未消散,新孔孔壁软土流变;钻头直径磨损过大。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失水量;当设计桩距<4米时,应跳隔1-2根桩施工;或新桩孔尽可能在邻桩成桩36h后开钻;选用双导正环保径的笼状钻头;用轻泥浆和足尺寸钻头扫孔;扫通清孔后忙灌注混凝土。

⑤桩孔偏移倾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病因分析:钻机安装不平,或钻台下有虚土产生下均匀沉陷: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磨损,部件松动,护筒埋设偏斜,钻杆弯曲,主动钻杆倾斜,遇旧基础或大弧石等地下障碍物.土层软硬不均或基岩倾斜。

防治措施:钻机安装周正、水平、稳固,天车前缘切点、转盘中心和护筒中心三点成一线,护筒不偏斜,钻杆不弯曲,主动钻杆保持垂直.增添导向架,控制提引水龙头,尽可能采用钻铤加压,清除地下障碍物;如在硬塑粘土层中发生偏斜时,用砂、粘土混合物回填至偏斜处以上1-2m,待密实后用平底合金钻头轻压慢转纠斜,在基岩面发生倾斜时。

可投入20-40mm粒径碎石,略高于偏斜处,冲击密实后用平底合金钻头、牙轮滚刀钻头或平底钢粒钻头纠斜。

⑥孔底沉渣过多:孔底沉淤、残留泥砂过厚,或孔壁泥土塌落在孔底,使沉渣超标。

原因分析:泥浆过稀.清孔未净;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臵换;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或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或沉渣厚度测量的孔底标高不统一。

防治措施: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臵换,钢筋笼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用平底钻头时,沉渣厚度从钻头底部所达到的孔底平面算起;用底部带圆锥的笼头钻头时,沉渣厚度对钻头下端圆锥体高度的中点标高算起。

或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40-50cm,初灌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3m的要求,利用隔水塞和混凝土冲刷残留沉渣。

二、成桩过程①导管堵塞: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不能下落,影响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病因分析:初灌时隔水塞堵管;粗骨料粒径过大:混凝土坍落度不合要求,和易性、流动性差;拌合不均匀.产生离析;导管连接部位和焊缝不密封,发生漏水,管内形成水塞,当管内混凝上不满而含有空气时,混凝土整斗倾入导管,导致管内形成高压气塞,或气塞挤破管节间密封垫继而导致导管漏水;机械发生故障,导管内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下落阻力。

防治措施:隔水塞直径应与导管内径匹配,能从管内顺利排出.隔水胶垫应安装在隔水塞的顶面,先灌入0.2-0.3m3水泥砂浆,后灌入混凝土,防止骨料卡阻水塞;选用粒径小于25mm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18-22cm;混凝土拌合均匀.搅拌机拌合时间大于90s,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焊缝的密封性,导管应在大于0.5-0.77Mpa下试压时间大于15min而下泄漏,以免在导管内形成水塞:在浇灌过程中,混凝土宜徐徐倒入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确保机械运转正常,必须有备用搅拌机,必要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采用长杆冲捣,强力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端安装震动器等方法迫使隔水塞或混凝土下落。

如上述方法处理无效,应立即提出导管进行清理,视孔内混凝土情况臵新浇灌或接桩处理。

②钢筋笼上浮或下沉:指钢筋笼的位臵高于或低于设计位臵的现象。

上浮较大时,降低了桩体抗水平剪切能力;下沉过多,给土建施工带来麻烦和损失。

病因分析:钢筋笼放臵初始位臵过高或过低;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臵深度过大(6m以上)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浮;导管掩埋过长,提升时易摇晃,难以对准笼的中心,易发生挂笼现象;导管提升过猛,混凝土下沉太快,瞬时反冲力使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制作质量不佳,或吊装不当而变形;或桩孔倾斜,钢筋笼随之而变形,增加了混凝土上升阻力;笼底钢筋向内弯折沟挂导管;钢筋笼与孔口固定不牢,在自重及受压时将铁丝拉长而下沉;或钢筋笼自重较轻,被混凝土顶起。

防治措施:钢筋笼放臵初始位臵准确无误,并与孔口固定牢固;为防止铁丝拉长下沉或顶住上升力,可采用吊筋加套管等方法顶住钢筋笼上口;加快浇灌速度,缩短浇灌时间,或添加缓凝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上陷近笼底时,控制导管埋深1.5-2m,尽量减少串插导管,改用转动导管密实混凝土;每浇灌一斗混凝土,检查一次埋深,勤测深,勤拆管,直到钢筋笼埋牢后.恢复正常埋臵深度;钢筋笼制作平直不变形,主筋底端可适当向外弯折,并增加封底箍筋:导管对中桩孔,导管接头处套装锥形活动护罩或加密焊接防护斜筋;导管正常埋臵深度一般控制在2-4m,最大不超过而6m,便于转动移位;钢筋笼上升时,停止浇灌混凝土检查埋管深度,拆除部分导管,保持埋管l.5-2m,导管钩挂钢筋笼时,要下降导管.转动移位脱钩后上提。

③串桩:指灌注的混凝土跑到另一桩孔内的现象.串桩不仅增加待灌桩孔内沉渣厚度.且不易消除,增加成孔难度,还大量增加混凝上用量,造成浪费并影响施工进度,孔斜过大不仅降低了桩的承载力,在受力后桩身还可能被剪断。

病因分析:开挖旧基础钢筋混凝土土梁或石板时,造成桩位在浅部连通;遇抽水渗井时,由于渗井被大量淤泥质杂物充填,周围土质松散,致使一定范围桩位连通,孔距过小,土层软弱、松散,在混凝土冲力作用下,通过侧向挤压使混凝土侵入到相邻桩孔中;孔斜过大或塌孔严重未及时处理,使深部桩位相连。

防治措施:若桩体上部连通,当灌注至连通部位,先排开返出的泥水,同时在连通部位加保护圈,以防泥水及混凝土进入另一桩孔内,而引起塌孔或增加孔内沉渣量,向渗井中下水泥套管,边钻进边下套管,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成桩质量。

④桩长与设计不符:指桩长大于或小于设计桩长的现象。

桩长过大,需破碎,影响后续土建工作,桩长过小,需开挖补桩,既降低桩体强度,又影响施工进度。

病因分析:计算的设计标高有误,监测混凝土面深度不准;最后一次混凝土灌注量不合理。

防治措施:当同一场地有几种不同桩长时,应分别计算它的设计标高并画出桩位设计标高示意图,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护壁上测量高程作控制深度的标尺,灌注前应准确丈量钻孔深度和孔底沉渣厚度,灌注过程中,要随时测量钻孔内的混疑土面标高,记录导管长度和已灌注的混凝土数量.校核混凝土面高度是否同计算的高度相符,当混凝土灌注到设计的桩顶标高以下约1m时.要计算还需灌注的混凝土数量并应将导管内的混凝土量估计在内。

⑤桩顶段混凝土质量差:指桩顶上部混凝土疏松、夹泥、断裂等质量问题.上部桩身由于缺乏压力,与桩周土接触应力低,而受荷载时桩身上部荷载应力最大,因此桩身破坏最易在上部发生。

病因分析:没有勤测混疑土面.预加的灌注混凝土高度不足,上部压力小,混凝土密度低;导管内混凝土高度减少,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混凝土升顶困难,甚至与泥浆、浮浆接触掺混,造成夹泥、疏松、离析;导管缩短,重量减轻,导管上下串插困难,或串插程度不够;护筒起拔过猛,或起拔护筒不垂直,使护筒粘带未初凝的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而掺入泥浆,形成夹泥或断裂面。

防治措施:勤测混凝土面.并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5%,且不小于2m,以保证设计标高以下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孔口加水稀释渣浆,冲出部分稠浆,减小泥浆比重;导管重量减轻时,可以改为人工左右转动导管加压串插密实混凝土,护筒吊绳要周正,起拔护筒要稳、慢,混凝土疏松、夹泥、断裂、可采用压浆补强或补桩。

⑥断桩: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充填的间断桩。

影响了桩身的整体性,降低了桩体强度和承载力,以致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病因分析:坍落度损失大的配方和浇灌过程不连续是造成断桩的重要原因;灌注过程中发生埋管、卡管及其他一些情况都将造成断桩。

埋管:导管在混凝土中掩埋过长,钢筋笼变形,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内阻力增长,导管被卡死在混凝土内,法兰盘顶住钢筋笼下端,由于孔斜大,笼与孔壁壁摩阻力过大,加上笼内已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导管无法提升。

卡管: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有大粒径的卵石、漂砾;混凝土出拌合机时间或运输路程过长,巳产生离析或局部初凝现象而直接用于灌注;导管密封不良,局部漏水。

其他情况:导管下端距孔底过远,初灌混凝土量不足,导管未被混凝土掩埋,监测失误,导管提升过高.露出混凝土面;混凝土配比失误,耐压强度不足;沉渣厚度过大.桩身受力后沉降量增大,导管提升过猛,孔壁土受冲击脱落,猛放时进入混凝土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