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活力校园我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活力校园我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活力校园我设计班级:小学四年级科目:信息技术主题:活力校园我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设计并展示一个能够提升校园生活质量的小型信息技术项目。
教学重点:1. 学习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或每个学生一台电脑。
2. PPT或黑板。
3. 学生活动的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 (5分钟):老师可在黑板或PPT上展示校园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校园生活的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介绍 (10分钟):老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如电子课表、电子图书馆、智能门禁系统等。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他们认为可以改进校园生活的信息技术应用。
小组讨论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点,并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并为创新点确定目标和优势。
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点。
个人设计 (15分钟):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独立设计一个能够提升校园生活质量的小型信息技术项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图书馆、食堂、卫生间等,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且实用的项目。
项目展示 (20分钟):学生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信息技术项目。
每个学生应包括项目的名称、功能、目标用户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意见,促进互动交流。
反思和总结 (10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设计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什么?2. 这个项目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3. 该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4. 在设计和展示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5. 你的设计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际情况?教师评价和反馈 (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设计的项目和答辩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从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也已经几年了,在这期间,我觉得自己无论是教学、还是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所转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巨大变化,推动着信息技术课的“瞬息万变”。
下面就谈一下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同时目标设计突出了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素材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3.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4.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表现的机会。
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
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文字的录入、文章的编辑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为了使他们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我便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家乡”的小作文,于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要领,而且学会了编辑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滔滔不绝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丧失。
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
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
浅谈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尝试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小学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意义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培养他们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为适应以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了三点尝试。
第一,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就会大大提高。
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产生动机的主观因素。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因此,在探索改革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要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既要注重基础内容课程的设置,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关概念及知识、大致工作流程;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程序设计等,这些都是计算机课程中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将一些社会上较新的科技成果向学生作介绍并进行分析,如开设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程等。
下面以我们学校开设的动画制作教学为例:我们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先演示动画,不对学生有任何要求,学生看到精彩的动画,兴趣和好奇心大大加强。
教师在讲授时从如何制作直到如何演示,一一作了说明,再做一遍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都专心致志的听讲,在练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的制作,在练习的过程中,邻桌之间相互讨论,及时交流经验和心得。
这样在练习的同时学生便学会了动画的制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的学生还可以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很好的作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游戏为媒介的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所以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我采用了以学习软件游戏为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Excel表格制作时,我会让学生们使用一个名为“Excel小怪兽”的应用软件来进行练习。
这款软件有着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Excel表格的操作方法。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PPT制作时,我会让学生们分组,每组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一个完整的PPT演示。
学生们需要根据具体主题,选择合适的背景、字体、图片等素材,并学习PPT文本、图片、动画等元素的添加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PPT制作的流程,提高其PPT制作技能。
三、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需要通过案例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时,我会准备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字处理的应用。
学生们会在案例文件中学习文本字体、大小、粗体、斜体等格式,以及插入图片、制作表格和插入链接等操作,从而快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是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技能。
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践性。
因此,设计一些富有实践性的活动,将是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为什么需要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通过听讲和课本知识的学习很难真正掌握技能。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活动设计原则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活动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 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多样性:实践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既可以是个人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问题导向:实践活动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设计示例1. 制作电子相册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制作自己的电子相册,收集和整理自己的照片,并添加文字和音乐等元素,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图像处理能力和创意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2. 设计网页学生可以学习基本的网页设计知识,利用网页编辑软件设计自己的个人网页。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成果等内容,同时学习网页的布局、配色和排版等技巧。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3. 编程控制机器人学生可以学习基本的编程知识,并利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进行各种动作。
他们可以设计机器人的行走路线、舞蹈动作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这个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活动设计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活动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
这种活动旨在让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
那么,如何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活动呢?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平台的选择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活动需要为小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的选取将直接决定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可以用来开设自主课堂活动的平台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chool Online”、“智慧校园”等平台。
这些平台都有课程库、在线学习环节、学习评价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需求,也可以向学生家长方便地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
但要注意,平台选择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孩子的年龄、学习水平等因素,否则可能会造成反效果。
二、活动的类型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活动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分别设置不同的活动类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活动”是其中比较常见和有效果的一种。
在这种类型的活动中,老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变成了引导者和服务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老师的引导,探究、实践和反思,发展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品质,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内容上,可以让小学生体验一些有趣的工具和技巧,比如“Scratch编程”、“Tinkercad三维建模”、“数学绘图编程”等,“反编程”、“数字故事创作”、“科技主题展示”等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适量的知识,并且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在形式上,可以采用群体讨论、教师引导、团队合作、自主实践等形式。
这样的丰富性不仅令活动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也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性,促进小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将游戏融入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用Scratch编程设计一场小型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代码与游戏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记忆。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等方式自主学习、自发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以实践为主在信息技术课上,不要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让他们手动操作计算机、编写程序、制作小报、做网页、拍摄短片等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以资源丰富为基础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寻找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源。
例如,视频、图片、动画、教学电子书等等,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时事、技术难题等问题。
五、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以外,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还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慢步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组织化教学等等。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
结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技巧。
除了以上方法,还应该贯彻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和艺术、文化环境等其他学科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科技的文化内涵及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课堂教学设计1.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学习。
在教授电子表格使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建一个简单的表格,然后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来营造学习氛围。
在教授网页设计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网页,并且可以在班级内展示给同学们看。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 辅助工具提升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授图形处理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图形编辑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处理的过程,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1. 使用儿童编程教具近年来,儿童编程教育成为了热门的教育课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儿童编程教具来进行教学。
可以使用一些图形化编程工具,让学生通过拖拽积木模块的方式编写程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制作电子课件在教授PPT制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小型的电子课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PPT技巧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插入图片、编辑文本等操作来完成课件制作,并且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3. 电脑维修小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维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电脑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校园我设计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校园我设计教案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数字时代中的适应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我设计了一份名为“小学信息技术活力校园”的教案,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校园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引入与导入、知识与能力的讲解、实践与运用。
在引入与导入部分,我计划利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引起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将使用一个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一些问题,如如何在虚拟环境中创建一个小水族馆。
这个游戏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知识与能力的讲解部分。
在这个部分,我会对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并讲解如何使用电脑和互联网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幻灯片制作软件。
通过这些讲解,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之后的实践与运用打下基础。
最后是实践与运用部分,这是整个教案的重点和核心。
我计划将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具有实际问题的场景,如学校图书馆的书目管理、学生社团的活动策划、班级成绩统计等。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真正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我还计划设计一些评估方式。
例如,我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小型的网页来展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我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所解决的问题和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这些评估,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建立合适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教室中,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布置整洁、宽敞的教室,让学生有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同时,可以安排合理的座位和设备,保证学生的学习舒适度,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
其次,通过尝试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尝试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比如编程控制小车穿越障碍物,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等。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部分,然后把各自的成果整合在一起。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帮助,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重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进行编程、制作媒体等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小作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们尝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一些灵感和启发。
一、以生活为载体,增强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我们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学习电脑操作时,我们会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电子产品,让他们发现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
在学习网络知识时,我们会让学生了解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作用是什么等,通过这些与生活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是喜欢动手的,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可能比较枯燥,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实践。
在学习软件使用时,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
在学习Word处理时,我们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用到的文档编辑任务,让他们亲自动手去编写、修改文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Word的使用。
在学习电脑基础知识时,我们也会尝试让学生自己组装电脑,了解电脑的组成结构和原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电脑是如何工作的。
三、个性化辅助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每个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是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有的学生可能是初学者。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尝试了个性化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会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组,让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会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尝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实践性教学,利用互动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入编程教育,探索网络教学模式。
通过这些方法的尝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文章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重视教师培训与技术支持的重要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尝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性教学、互动课堂、编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效果、发展趋势、教师培训、技术支持。
1. 引言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尝试更是备受关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在数字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互动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引入编程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的效果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重视教师培训与技术支持将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 正文2.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教学视频、教育游戏、动画等资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全面的感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信息技术教学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教师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来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项目,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设计一个小游戏等。
通过项目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通过一些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术相关的小游戏或者编程游戏来进行教学。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如音频、视频、动画等。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如利用动画演示计算机原理,或者通过音频视频展示网络通信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四、可视化教学可视化教学是利用各种图形、图表等可视化手段来进行教学,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并解释教学内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方式来讲解计算机基本原理、编程逻辑等内容,如通过图表展示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利用交互式图形展示编程逻辑等。
通过可视化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通常会以讲解知识点和操作软件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则以笔记和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内容。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妨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启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Excel表格记录班级同学的身高?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将不再是 passively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小型网页,包括网页布局、文本排版、图片插入等内容。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来让学生进行实践。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的游戏程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游戏设计和编程。
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情境教学法以上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实践。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 华安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华安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华安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华安【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出发,结合自己所做的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设计的实践,重点阐述了几次设计尝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生本;个体先学;活力课堂;小学信息技术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小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这样的角度下,我们更要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而是要让学生提高利用工具来改善学习生活的能力!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过程设计上,我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国家在社会伦理和家庭结构上,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可以理解为自上而下的传统伦理教育观),以继续延伸发展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观察的习惯、收集运用信息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积极参与交流的习惯、联系实际的习惯。
二、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1.步入学校的第一堂课对于自己的第一堂课,现在回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记得很清楚的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底下一双双清澈的双眼,我忘记了对孩子们自我介绍,甚至头脑里不断会出现短暂性的空白。
也多亏于自己备课以及课堂准备充分,对照着教案,一步一步的,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
自己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接下来便是授课,在这里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任务,由学生完成或是演示,而自己做的就是补充演示或是巡回个别指导,紧接着的一个环节就是由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作品,自己巩固练习,最后,在课快结束时,我在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问题的讲解并对课文做一个小结。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与新朋友见面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说说新朋友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大家面对的是什么(实验室),小朋友们都认识电脑吗→电脑能帮我们做什么?1、学生自由发言(可行的话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电脑上演示操作)2、教师补充说明,有的也可以演示,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尝试内容摘要: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环境中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思维清晰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
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游戏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
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尝试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接着列举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案例,探讨了其对教学的影响。
提出了如何有效应用尝试教学法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尝试教学法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质量、实践案例、影响、应用、重要性、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尝试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等问题。
尝试教学法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将更加普及和深入。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人才。
2. 正文2.1 尝试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尝试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尝试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通过实践和实验来主动探索和理解知识,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
尝试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们需要运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尝试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来促进学习。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编写程序或使用应用软件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仅能够掌握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尝试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进行调研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尝试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技术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实践来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还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彼此交流、共享经验,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结论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尝试教学法,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呢?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往往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互动性较强、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转信息技术。
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图、文混合的互动讲解,或者设计一些休闲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二、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实际操作。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例如,设计一些生活场景,如购物付款、电话订餐、图文制作等,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来深入学习相关技能。
三、多角度呈现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还很弱,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文结合、比喻类比、动画短片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提供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料,如PPT、教学视频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四、利用案例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学生往往只学会了固定的操作流程,却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让学生根据具体场景自主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实践推动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生动有趣、务实实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中积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华安【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出发,结合自己所做的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设计的实践,重点阐述了几次设计尝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生本;个体先学;活力课堂;小学信息技术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小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这样的角度下,我们更要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而是要让学生提高利用工具来改善学习生活的能力!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过程设计上,我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国家在社会伦理和家庭结构上,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可以理解为自上而下的传统伦理教育观),以继续延伸发展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观察的习惯、收集运用信息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积极参与交流的习惯、联系实际的习惯。
二、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1.步入学校的第一堂课对于自己的第一堂课,现在回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记得很清楚的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底下一双双清澈的双眼,我忘记了对孩子们自我介绍,甚至头脑里不断会出现短暂性的空白。
也多亏于自己备课以及课堂准备充分,对照着教案,一步一步的,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
自己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接下来便是授课,在这里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任务,由学生完成或是演示,而自己做的就是补充演示或是巡回个别指导,紧接着的一个环节就是由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作品,自己巩固练习,最后,在课快结束时,我在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问题的讲解并对课文做一个小结。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与新朋友见面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说说新朋友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大家面对的是什么(实验室),小朋友们都认识电脑吗→电脑能帮我们做什么?1、学生自由发言(可行的话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电脑上演示操作)2、教师补充说明,有的也可以演示,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第二环节:认识新朋友教师提问:电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竟然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电脑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呢?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电脑,说说电脑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也可以,不过最后加以正确术语引导)教师拿出或指出相应的设备,介绍其名称并简单介绍其功用。
2、看谁识的快;教师任意指出设备,学生报出名称。
(方式:a.学生站起枪答;b.开小火车回答。
)教师提问:大家现在都认识了电脑,那小朋友们还知道电脑还有哪些小伙伴吗?他们和电脑一起又能帮我们做什么呢?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自问自答:方法:让一学生提出电脑的一位朋友,让其他的同学来回答,他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
(教师一旁点拔,补充)……在第一堂课之后,自己便是依照这样的课堂过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细致的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感悟)。
通过组织的培训和自己的求教,不断地学习一些课堂管理的实用策略,比如:①同一个问题,三次由学生提出之后,自己就在班级里作统一的讲解;②当自己的课讲完了,让孩子们动手巩固练习时,和学生约定好,3分钟之内不得向老师提出问题(特殊情况例外,比如死机等);③教师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在讲台下就要笑脸迎向学生,把心放宽,耐心指导;④重视板书(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有当堂课的板书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写一写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或是技能步骤。
比如:三年级的孩子们第一课刚刚接触电脑,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三堂课上,还是把正确开关机的步骤写在黑板上,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一个良好的电脑学习习惯的开端,诸如此类策略等等。
2. 接触生本教育思想理念之后接触了一段时间的生本学习,我便针对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尝试进行新的设计。
如下:a.首先,让孩子们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看课文;b.接着,便让学生看教学视频(考虑到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可操作性”);c.看完视频之后,提出任务,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回个别指导;d.在课堂的最后,自己讲解、演示学生不会的和较容易疏忽的地方。
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邮件传祝福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应用激趣1.请学生认真看课文(2到3分钟);2.谈话,“老师给大家的邮箱里发送了邮件,同学们登陆自己的邮箱看看,有没有收到老师给大家的信件”。
协作学习,登陆邮箱,引出查看电子邮件的内容;3.请学生观看教学指导视频;第二环节:看信1. 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打开自己的邮箱,演示如何看信(不控制学生的电脑,同时也可把主题的正确合理书写配合讲一讲),等同于“教师作品”。
2. 请孩子们自己尝试动手练习,鼓励协作;3. 查看系统管理员给学生的信。
(‘欢迎使用邮箱’,强化接收信件)第三环节:写信1.教师以提问方式提示写信的要素:收信人:……(正确的邮箱地址,三部分写完整,邮箱的ID号、邮箱的标识、邮局的名称)主题:……(主题很重要,相当于作文的标题,也可以是自己的名字,方便看信)内容:……(信件的内容,可以拓展引开,如信纸、表情,拓展应用提高)2.请孩子们自己尝试动手练习,鼓励协作;3.先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
看看能不能收到自己写的信。
4.在成功的基础上给老师写封信,告诉老师学会了电子邮件的收发,并对主题和内容作出规定。
5.同桌之间相互写信,相互传送祝福。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扮演小老师,发挥学生说的能力)第四环节:退出邮局要告诉学生,在公共场合上网发邮件后,一定要及时退出,以免邮箱被盗,并作课堂小结。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尝试通过教学视频,结合书本,小组共同协作学习的方式,做一个前置性学习,本质上是为了体现“大体验,小知识”,发挥学生上课之前自己的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不要用老师的想法一步一步尝试帮助学生,更不要用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一点去套用,而应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动脑筋,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严谨的思维,要始终相信吗人类是向前发展的,那自然学生一定比老师行),逐渐养成这样一个上课习惯,最后把课堂上前置性学习的时间缩短,由原来的20分左右(开展实验,本身自己不熟练,学生也不熟练),回到5-8分左右,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并提交相对完整的作品(验证他们的想,他们所看到的)。
生本教育的思想理念,简单的说来(自身的理解),便是:“静待花开,花期一到,自然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我们站在小苗边上,看着那些自己就会长大的小苗”;“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到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它长跟,我们不能钻进到树林中来干预和代替它的生长,我们的恶培育,最基本的是施肥和浇水”;“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位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位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成长处”;“走入其中,只见阳光闪耀,树影婆娑,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流连忘返”……3.思考活力课堂的过程设计在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们便展开了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四环节三课型”先学后教活力课堂的实验设计。
“四环节”指的是个体先学、群体互学、老师帮学、独练互评;“三课型”指的是先学课、互动课、评研课。
我们学校自己的活力课堂只是在结合了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后,开展的自身生本教育研究的客观实践。
活力课堂个体先学的过程设计如下:a.先请学生带着问题(比较浅层次,主要来源于课本)看课文,时间在2~3分钟左右,看完之后不着急让学生解答问题;b.继而在提出思考问题(在上一问基础上难度提高,针对教学视频,可以找到方法),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间在5~7分钟左右),看完之后,应做到问题基本解决;c.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师作品1”展示,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操作,鼓励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作品,同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拓展提高“教师作品2”,也可以预习下一节课文;d.在课堂最后的5分钟时间,教师作一个统一的讲解和小结。
在这里,感觉最大的困难来源于个体先学问题的设计。
要做到,第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要有针对性,能围绕贯穿于一整堂课的核心,就困难了。
而且在另外一个方面,依据这两点,问题设计的不好,就要及时的做出调整。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动物联谊会中,我事先设计的问题是“同学们,运用金山画王,画出今天的作品,难道就是简简单单的放入一下背景贴纸和小动物贴纸吗?请大家在做的过程中带着这个问题思考一下”。
后来,发现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理解“整体布局”观念有点儿困难,自己就在课堂上放着教师的两幅对比作品,让学生自己体会,效果就好多了。
同时,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于巡回个别指导,关注最大的两个方面是:1.不要去打断学生看课文,看教学视频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被打断了,也便是中断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一方面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断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练习,另一方面,自己也于心不忍,干脆把手放的更开,让学生自己动手。
2.个别的单独辅导,尽量照顾到更多的学生,自己心里老是琢磨,能多一个是一个吧,遗漏了一个学生,总是会有一种遗憾的心情。
4.完善个体先学的过程设计应该说以上几种设计,给了学生很多的空白和空间,但自己感觉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大部分的学生能参与和投入进来,表现突出的是三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在观看教学视频的投入劲,让我感动,学生会去模仿视频中“小博士”和“机灵豆”的话语和动作,同时存在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的现象。
思考这个问题良久,也看了一些书籍,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我找到了灵感。
是的,少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最大的问题集中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最大的放开。
于是,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参照一个学期学生的文件夹评价的结果),我在班级里成立小组(4-5人一组),派选小组长,让一组一组学生参照教学视频自己来上课,并让小组长分工好,做到人人都要讲(四块内容:学一学、练一练、知识拓展、教学资源),人人都要练(在教师机上),其他的小组认真听,认真看,对上课的小组如有意见和建议,提出并得到大家认同的,给予个人和小组的奖励(奖励机制)。
个体先学过程设计如下:a.先带着简单的问题,给学生2-3分钟时间看课文;b.问题进一步深化,并请小组到教师机上演示播放教学视频(主要是根据“小博士”给予的操作练习),并给出相应解说(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c.给出作品,让全体学生自己模仿操作练习(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4.在课堂最后2-3分钟时间里,教师针对实际情况,统一讲解存在的问题,并做小结。
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指挥窗口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先请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2-3分钟(桌面窗口界面的基本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