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
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成功改制,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也存在改制无疾而终,反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现象。
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因哽废食,还是坚持到底?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处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夹击的窘境。
虽然当前国有企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运转相对较为平稳,但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基础薄弱,包袱沉重等因素的影响,潜藏着融资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弱,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尽早采取举措,超前动作,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活化机制,企业前进的道路将越来越窄,生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化解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适时提出了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大上就明确提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是顺应形势,应对挑战的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也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矛盾,“国”字当头,大锅饭难砸、铁交椅难挪,这是不争的事实,职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劳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效益流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企将不企”。
这决非危言耸听,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问题与对策[摘要]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过程中的主业公司治理结构、辅业改制方向和富余人员的经济补偿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分流安置;经济补偿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发掘新的市场机会,但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高层管理人员对本行业业务领域缺乏经验,盲目扩张,降低了集团整体盈利水平。
那么,有计划地放弃与主业联系不很紧密、不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缺乏一定成长潜力的业务和资产、收缩业务战线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但在这一过程中,主业公司治理结构、辅业改制方向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及补偿问题不容忽视。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最终目标是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主业轻装上阵,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看出,很多国有企业是由原国有独资公司改制而成,国有股占控股地位,股东大会基本由国有股股东控制,强烈体现着政府的意愿。
董事长由国有股股东任命,董事会成员也基本上由国有股股东提出候选人担任,缺乏独立董事。
总经理由董事会提名产生,由于部分监事也由大股东推荐,监事会无债权人代表,少量职工代表又得服从公司经理层的领导,监事会也往往形同虚设。
结果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最终成为倾向于共同的利益群体,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会”成员关系密切,缺乏相互制约作用。
究其原因是由于股权单一造成的。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在于:通过多途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取代国有股的控股地位。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将现在一个国有股东改制为由各级或各级政府组成的国有多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二是债权转股权;三是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四是在企业并购、技改、搬迁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五是与建立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实行高管人员持股;六是通过境内外上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七是通过中外合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八是通过法人相互持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主辅分离工作情况汇报
主辅分离工作情况汇报一、引言主辅分离工作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将主要业务和辅助业务进行分离处理,并将主要业务放在首要位置进行考量和重点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主辅分离,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和资源开展企业核心业务,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目前,我公司也在进行主辅分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本次汇报将对我公司主辅分离工作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主辅分离工作的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主辅分离工作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将主要业务和辅助业务进行分离,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主辅分离工作的目标和意义1. 目标:通过主辅分离,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主要业务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意义:主辅分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和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和业务水平。
四、主辅分离工作的实施情况1. 主要业务的确定: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XXX。
这一业务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实现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主辅分离工作中,我们将这一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2. 辅助业务的分离:在确定了主要业务后,我们对公司的辅助业务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将其进行了分离处理。
通过对辅助业务的分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配资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主要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 内外部资源整合:在进行主辅分离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借助外部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而在内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如何处理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如何处理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出现一股强化集团控制力、突出主业、压缩管理链条的改革潮流,通过主辅分离、内部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强,以应对国际国内竞争。
然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将涉及到企业与职工的各种利益冲突,不同的企业也会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不同而存在着各种特殊情况。
因此,在制订职工安置方案时应该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从而保证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
一、国企改制职工安置理论基础一般说来,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的理论基础有三方面,分别是:职工锁定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职工锁定理论在国企工作多年的职工一般都面临市场支配权后置的问题,企业对职工具有锁定效应,当一个职工为特定的企业工作若干年以后,其技能可能已经针对这一特定企业、特定部门、特定岗位专门化了,而且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对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因而职工也很难从心理上接受改革。
同时,他们在该企业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在其他企业的工作效率。
而一旦离开现在的企业,很可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因此在业务重组、组织结构调整时,根据岗位需要,公平竞争,尽量吸收原企业职工。
2、社会人假设理论职工不只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他们工作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不能单纯从物质条件着眼安置职工,还要从社会伦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架构,不能只从金钱角度考虑,更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理解、支持、参与企业改制。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由低级向上发展到高级,是呈阶梯状上升,在低层次需求获得相对满足以后,才能发展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需求。
当高层次需求发展后低层次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降低而已。
因此国企实施改制过程中,不能只用经济的手段来刺激职工的积极性,当经济手段达到一定程度,对职工的刺激性就会减弱。
关于企业主辅分离面临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政府及 相关 企业为此 下 了很 大功夫 .但 收效并不理想 。
“ 治 风 险 .客 观 上 给 社 会 稳 定 带 政 来 了潜 在 的风险 。
4
.
7.容 易导 致 国有 资产 流 失 。被剥 离 的辅业一般 都属 于竞争 性行业 .按照
企业主辅分 离面 I 临问题 的 成 因分析
分离 以后实行属地化管理 .涉及的内退职
主 辅分 离 、辅业 改 制 ” 的办 法 精 干
划 的方 法并 不 科 学 .行 政 色 彩较
5 .容易产生遗留 问题 。辅业与主业 主 业 ,从 资 源 配 置 规 律 来 讲 .其 硬
2 地 方 政府 不 乐意 接 收 。辅业 改 工工资收入 、离退休 职工和工伤职工等特 浓 .不 利 于 资 源 按 照 市 场 需 求 合理 流 制后 .其 离 退 休 人 员 管理 、 安全 生 产 殊人群各项福利待遇以及子女就业等方面 动 和 优 化 配 置 。
关 系 职 工 身份 变 化 等 深 层 次 问题 .使 走 的 思 想 意 识 强 烈 。 同 时 . 大 集 团 难 以实现 资产价值 的最 大化 .也 就难 以 实 际操 作难 度加大 。近年来 .尽 管各级 的 老 板 也 求 稳 怕 乱 不 愿 意 冒 实现应有 的市场效益 。
型 企 业 改 革 ,进 行 了产 业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都要 属地化 管理 。而且相 对主业 来说 .
党 中央 、 国 务 院 为 进 一 步 深 化 国 有 大 中 被剥 离的辅 业多 与主业关 系不大 人 员
较 多 效益一 般或是 效益 较差 。因此 .
整 。原 国家经 贸委等八部 委联合 下发 了 地方政 府把 其当作经 济包 袱和额 外增加
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问题及对策
阁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问题及对策
经 济 论 坛
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 的问题 及对策
谢 伟华 ( 成 阳纺 织机械 厂社 区服 务 中心 陕 西成 阳 7 1 2 0 0 0)
【 摘
要 】 本 文针对 国有企 业实施 主辅分 离 存在 的问题 , 探 讨 了出 路及 对策。指 出 要提 高管理者的水平 , 把 力量放在 搞活辅业上 , 要 解
力, 有 干劲 , 与员工同舟共济 , 把企业从 困难中解救出来 。 2 、 把 力量放在搞 活辅 业上 何发展办 法不多 。还有 的抱着 “ 大树底 下好乘凉 ”的心态 , 靠着 国企 母体 这棵大 树不松 手 , 有 困难、 有 问题 , 不能 自行解 决, 不能积 极主动 对 企业而 言 , 在 辅业 部 门分离 后, 要 把管理 权 同时分 离 出去 , 在 奔市 场 , 而是寻主业 , 靠母体来 解决 , 守摊意识重 , 没有创 新精神 。 主辅 分离后要 做到 “ 三放 ” 。一是 在管理 上大胆放权 。在技 改、 改革 2 、 存在 “ 不 怕 淘 汰 ” 思 想 改制 、 生产经营 、 人事管理 等方面 尽量减 少 “ 规定动 作 ” , 让 辅业部 门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一、主要问题1. 体制性问题国有企业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管理层级和冗余的官僚机构,决策不够灵活,效率低下。
这种体制导致了过于谨慎、保守的经营策略,缺乏市场竞争力。
2. 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直接管理和控制,员工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这使得员工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创新能力也受到限制。
3. 缺乏竞争机制国有企业通常拥有垄断地位或特许经营权,这限制了市场竞争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同样也导致了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不佳、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4. 资源配置问题在国有企业中,资源配置往往是由政府决策而非市场自动调节。
这样容易出现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情况。
5. 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腐败行为、违法违纪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形象和经营效益。
二、解决措施1. 改革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减少管理层级,降低官僚化。
强化独立董事、监事会和市场导向的管理机构,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将绩效与工资挂钩,引入股权激励等措施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在选拔管理人才时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市场经验。
3. 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国有企业在有竞争力的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引入更多民营资本,促进市场竞争。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刺激国有企业提高效益,并推动自主创新。
4. 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健全的投资审批制度和退出机制,避免过度集中资源导致的浪费和低效。
5. 强化监管和内部管理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避免经营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等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三、总结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交织所致,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来解决。
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加强监管和内部管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
文章来源:/Content-3836.htm免费发布法律咨询请点击/tiwen.htm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各中央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监管机构、劳动保障厅(局)、国土资源厅(局):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根据《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以下简称859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结合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资产处置问题(一)根据《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268号)的规定,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经国资监管机构及相关部门确定列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范围企业的资产处置,按照859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
对于改制企业国有净资产按规定进行各项支付和预留的剩余部分,采取向改制企业的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具体交易方式可由所出资企业或其主管部门(单位)决定。
具备条件的辅业企业,应尽可能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
(二)根据《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的有关规定,中央企业所属辅业改制企业可用国有净资产进行支付和预留的有关费用如下:1.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退休人员和改制企业职工支付和预留的费用。
主要包括辅业单位改制时因参加医疗保险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的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符合省级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由企业为退休人员支付的统筹项目外养老金,以及未列入改制企业负债的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等。
2.内部退养职工有关费用。
主要包括预留的生活费、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与改制分流的难点及对策
为本、 学规 划、 范操作 , 科 规 制定切  ̄ -行 的方案 。 .r - 具有十 分重要 的意 义。
关键词 : 主辅 分 离; 改制分流 ; 资产处置 ; 辅业所有 制形 态 ; 劳动 关 系
中图分类号 :9 C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 6 ( 09)3 0 6— 3 10 — 10 2 0 0 - 0 3 0 参股 企业 ( 以商 贸类企 业居 多 )包括 企业 办社 会 的学校 、 , 医
国有企业是 国 民经济 的主导力量 , 随着我 国经 济体制 改
革 的不 断深 入 , 国有 企业面 临的体 制环境 和市场环境 都发 生 了深刻 变化 , 给国有企业带来前所 未有 的严峻挑 战 。特 别 这 是人 世之后 ,国有 企业原有 的许 多 国家保护 性政 策逐 渐 消 失, 必须 与外资企 业 、 非公 有制企 业在 同等条 件下 参与 市场 竞争 , 对 国有企 业构 成强大 的竞争压 力 。 这 国有企 业在计 划 经济时代 留下的结构不合理 、 承担社会 职能 、 效率低 下 、 冗员 过 多等制约企业 发展 的弊端 日渐显 现。 了发挥 国有 经济 的 为 主导作用 , 须深 化 国有 企业改革 , 必 解决 制约 国有企 业发 展
的深层 次矛盾 , 高 国有 企业 的核心竞 争力 , 大做 优企 业 提 做 主业 。而党中央 、 国务 院提 出的鼓 励有条 件的 国有 大 中型企 业实施 主辅分离 、 辅业改制政策 对国有企业 来说是 一次历 史 机遇, 有利 于加快企 业发展 , 进企业 资产结 构 、 织结 构 、 促 组 人员结构 的优化 , 实现企业壮大 主业 、 开搞活辅 业 、 进 对 放 促
体类企 业 和企业办社会 部 门 , 所从事 的业务 大都依 托主体 企 业 的优 势 , 自 先天缺乏 市场竞 争力 。而 非 国有 投资 实体 其 身 追求 的是最大 投资效益 或者具有 投资潜力 , 这两 者存在差异 性。 将分离辅 业 的资产 出售和 转让 , 即便分两 步走 , 国有控 先 股, 然后 使其 最终 改制 为非 国有控 股形 式 , 在理 论 上还 算 这
国企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难点及对策
产般纵横Industrial0bservation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鼓励有条件业类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以商身竞争能力较弱,房地产的有偿作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贸类企业居多),包括企业办社会的价,作为辅业分离的成本,这可能会辅业改制政策对国有企业来说是一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都建给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带来一定难度。
次历史机遇,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立在国家无偿划拨的工业用地上,其次,那些需要分离的辅业,主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人员如果对这些非主业类的单位实施主体企业提供的有形资产对其今后的结构的优化,对实现企业精干壮大辅分离改制分流,那么用地就会涉经营固然重要,但在对外经营上这主业、放开搞活辅业、促进国有企业及法律问题,这些单位一旦剥离母些辅业单位很大程度上依靠主体企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体,其用地性质不属于工业类用地,业的名义进行,如若分离,品牌优势然而,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应变更用地性质。
按我国现有法律一旦消失,这些企业是否能在市场分流是一项法律和政策性很强的工规定,用地性质应当明确,其用地应竞争中得以生存,被分离企业对这作,不仅涉及企业的资产处置、职工当有偿使用,需依法办理出让手续。
个问题一般都十分关注,顾虑也较的劳动关系、辅业的改制问题、改制而事实上,国有企业出资设立的以重。
方案及报批程序问题,而且,还涉及贸易类为主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企业的稳定及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
业,包括企业办社会的学校、医院、(=)形态改制托儿所、幼儿园,其本身的经济效益主辅分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辅一、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难点一般均较差,需要母体输血,如果在业从主体真正脱离,变过去的国有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主辅分离改制分流中因土地变性而单一投资为非国有投资参与的多元次的矛盾是历史形成的,要解决这有偿使用,这样不仅增加分离改制化投资主体,使分离辅业真正成为些矛盾就会遇到许多政策法律上的单位的改制成本,抑制这些单位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调查与思考
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调查与思考主辅分离——辅业从国有企业分离出来,并改制为民营企业。
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也是一场关系到千百万企业和职工前途命运的改革。
“分不分得好、改不改得好、活不活得好”是分离改制主管单位、辅业企业及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前往全国首批主辅分离工作的试点——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下简称“一公司”),对其三家改制分离企业的分离改制过程和改制后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分得好辅业分不分得了、分不分得好,要看分离改制企业职工对分离改制方案赞不赞成、举不举手,这也是分离改制企业主管单位最为关心和最为头痛的问题。
1、职工在想什么。
国资委于2004年上半年批准了一公司职工医院、机修厂和缆索厂为分离企业,一公司也成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辅分离工作的试点单位。
他们成立了改制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挂帅,两名公司领导分管,企业发展部和工会策划操作,人事、财务、宣传、组织、党办、行办等部门全力配合,集中一段时间,全力以赴搞改制。
经过三个月的宣传动员,开了十多次大会小会,并把改制宣传提纲,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等文件发到了每个改制单位职工的手中。
然而在职工医院、缆索厂、机械厂的职工大会上,职工连续两次否决了改制方案。
一公司领导面对着职工两次否决,深刻地认识到职工对改制方案的“举手”,是慎重、严肃的,已不同于往日的随大流。
他们总结出职工在对分离改制方案举手表决时考虑的6个主要问题:一是改制后企业有没有市场,企业能不能生存发展?自己能否“活”下去,能否“活得好”?二是主体企业能否兑现“扶上马送一程”的承诺?三是改制后的经理有没有能力,是否公正、公平?四是对几十年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存有难以割舍之情,对自己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并具有名牌效应的“大桥局”难舍难分。
五是打算用“举不举手”与主管单位讨价还价,以争得更大的利益。
六是考虑企业改制后的权利再分配。
2、领导要做什么。
一公司领导针对职工想法做出了回答。
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
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同时提出,新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是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主辅分离。
国家已经明确,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这将进一步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的进程。
我就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的原因、依据、具体运作及注意的问题论述如下。
一、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入,也是国有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过程,作为这一改革的重要实现形式,就是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重组。
有关资料显示,从国务院明确由国资委监管的189家中央企业的情况看,无论是从资产规模、经营状况、行业分布以及覆盖领域上差异都是很大的。
这些企业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其改组、改制和改革的情况也不尽一致,其中相当一部分面临进一步改组的问题。
从企业的性质来分析,相当一部分并非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而且其资源配置也不合理,有的还构成明显的竞争关系。
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出发,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现实意义来看,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势在必行。
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政策就是总结吸取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开辟新的渠道和途径。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较,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竞争的需要,强势企业开始寻找优势组合,进行企业间新的分工和整合。
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中存在的困难及措施建议
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中存在的困难及措施建议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是指在国有粮食企业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分离,政治不再对企业经营产生直接的干预和影响,以实现企业的市场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实际推行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首先,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政府干预的难题。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对企业的掌控较为集中,政府干预表现出强烈的行政化倾向。
因此,在推行政经分离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难以真正放弃对企业的干预,而企业主体对自主经营的能力和决策权受到一定的约束。
其次,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中存在的困难是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受政府干预和垄断局面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很大的困难。
政府的插手导致企业管理不够灵活,并且缺乏市场化的思维方式。
此外,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的规模较大,往往面临着政策性的负担,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再次,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中的困难还表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上。
传统的国有粮食企业往往以党委政府的形式存在,企业决策的权力并不完全属于企业管理层,而是要听从上级部门的安排。
这种结构导致了企业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中无法独立行动,使得企业决策和运营效率受到限制。
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政经分离的顺利进行。
首先,政府应该树立市场导向的观念,遵循市场规律,真正放弃对企业的干预。
政府应该通过政策的引导,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其次,国有粮食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应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培养核心竞争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市场份额。
第三,国有粮食企业应该改革治理结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管理层应该具备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此外,还应该推进政经分离的法律体系建设,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为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如何处理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如何处理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出现一股强化集团控制力、突出主业、压缩管理链条的改革潮流,通过主辅分离、内部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强,以应对国际国内竞争。
然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将涉及到企业与职工的各种利益冲突,不同的企业也会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不同而存在着各种特殊情况。
因此,在制订职工安置方案时应该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从而保证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
一、国企改制职工安置理论基础一般说来,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的理论基础有三方面,分别是:职工锁定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职工锁定理论在国企工作多年的职工一般都面临市场支配权后置的问题,企业对职工具有锁定效应,当一个职工为特定的企业工作若干年以后,其技能可能已经针对这一特定企业、特定部门、特定岗位专门化了,而且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对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因而职工也很难从心理上接受改革。
同时,他们在该企业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在其他企业的工作效率。
而一旦离开现在的企业,很可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因此在业务重组、组织结构调整时,根据岗位需要,公平竞争,尽量吸收原企业职工。
2、社会人假设理论职工不只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他们工作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不能单纯从物质条件着眼安置职工,还要从社会伦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架构,不能只从金钱角度考虑,更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理解、支持、参与企业改制。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由低级向上发展到高级,是呈阶梯状上升,在低层次需求获得相对满足以后,才能发展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需求。
当高层次需求发展后低层次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降低而已。
因此国企实施改制过程中,不能只用经济的手段来刺激职工的积极性,当经济手段达到一定程度,对职工的刺激性就会减弱。
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分析及建议
滨湖市企业主辅业务分离方案的有关问题滨湖市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两次启动二、三产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全市累计分离企业521家,新增营业收入54.6亿元,新增地方税收4.3亿元。
今年是第三次启动该项工作。
一、滨政字【2014】35号文件规定的主要优惠政策:1、分离过程中资产转让所发生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税收,由受益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2、分离企业新增加的财政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第一年按100%、后两年按50%给予补助。
3、分离后设立的服务企业,比原来增加的税收负担,由受益财政3年内全额给予补助。
4、分离过程中和分离后所发生的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3年内给予免除;上缴省以上部分由受益财政3年内给予全额补助。
不能免除的费用,由市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并给予分离母体法人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分离后设立的服务业企业或单位所发生的注册费、开办费、中介费等费用,能免收的免收;确实不能免收的,由受益财政核实后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3万元。
6、分离后的服务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7、支持第三方建设经营企业职工公寓,其上缴的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地方实际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8、成立新公司,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公司股权、采矿权、探矿权、林权均可作为企业出资。
9、允许将现有住所登记为多个分离业务新设企业的经营场所。
10、新设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时,对不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实行先照后证政策。
11、新设立的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时,免收工本费等所有费用。
12、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可暂不办理土地变更手续。
二、集团公司可以考虑主辅分离的项目1、文件规定的工业企业分离项目:物流业务(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专业配套服务和中介服务(建筑安装、设备维护、采购营销、售后服务等)、科技研发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研发、设计检测、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后勤保证服务(租赁、维修、餐饮、绿化、医疗卫生、物业管理、幼儿教育等)。
发改委发展企业主辅分离意见
发改委发展企业主辅分离意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发展企业主与主营业务分离的意见》,这份文件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制度又将迎来一次重大改革。
所谓企业主与主营业务分离,指的是将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分离开来,也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别交到不同的人手中。
这一做法在国外已经普及,而在中国,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事实上,一些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权力过于集中、内部腐败、财务不透明等,都与企业主和主营业务过于紧密相关。
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改革?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改革是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企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而企业主和主营业务相互交织的情况使得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失去了灵活性和效率,拖累了企业的发展。
其次,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变得复杂多样化,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之一,改革企业制度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国际经济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改革能够促进中国市场化进程。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市场化程度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如果企业主与主营业务分离,将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提高国际间投资竞争力。
那么,怎样推进企业主与主营业务分离呢?发改委提出了具体的方案:第一,建立透明度更高的企业治理结构。
在股权组织方面,建议实行“招募新内部员工进入董事会,割让部分内部控制股权予前员工或专业股权管理机构”等措施。
这样有助于降低企业内部腐败的风险,提高公司的治理透明度。
第二,建立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和监督机构。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进行全面的审计工作,监督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外部监督机构,加强企业治理的独立性和规范性。
第三,优化资本市场的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鼓励公司员工参与股权管理并与公司利益同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防范信息泄露,保护投资人权益。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现状及其矛盾分析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现状及其矛盾分析摘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事关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再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措施。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过程中,会出现各方面矛盾问题,从实践操作和财务管理的角度,以改制效率和规范转让为准绳,来寻找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从而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为了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也必须安置好富余人员,需要各方面的充分共识和通力合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主辅分离; 矛盾分析国有企业改制中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可以使国有企业盘活资产,精于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性目标。
1.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现状分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另外还自办了大量的学校、医院和后勤服务单位。
在上个世纪80 年代的改革中,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企发展模式是计划经济下的“大而全、小而全”,这种模式在国企中得到普遍实施。
不可否认,这些辅业在帮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真正地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时,如何在有限的政策时间内,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业精干以及国有产权的有序退出,是当今国企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国企改革已走过的历程看,“主辅分离”应该不算新提法。
最早就有“剥离辅(副)业”一说,具体改制实践中,“剥离”的事一直在做。
再从字义理解,由“剥”改成“分”,意思也相近。
但此时“分离”的背景以及目标企业己有很大的不同。
从国企改革的现有进程说起。
就面上看,各地国企改制的实际进度很不平衡。
快的如浙江等少数省区,地方国企的改制已接近尾声,留下的尾巴主要有两类,一为块头大又效益尚不错的;二为重组兼并难、安置困难大的,地方上还想着再拖一拖,看看上头能否给点“特殊政策”。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2篇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2)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2)精选2篇(一)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1. 目标设定:首先需要明确辅业改制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主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是为了降低风险和整合资源。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确定改制的方向和决策。
2. 制定改制策略:根据目标,制定合适的改制策略。
可以考虑分离辅业,将其进行独立运营或剥离出去;也可以考虑与其他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或兼并等方式。
3. 评估辅业价值:对辅业进行评估,了解其价值和潜力。
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了解辅业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4. 制定改制计划:制定详细的改制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调配、人员安排等。
确保改制过程顺利进行,并尽量减少对主业的干扰。
5. 沟通与协调:进行改制工作时,需要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和客户等。
解释改制的原因和影响,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6. 关注人员安置:改制过程中,要关注将被分离的辅业的员工的安置和福利问题。
应提供合适的补偿和转岗安排,避免对员工的影响。
7. 监督与评估:改制完成后,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改制的效果符合预期。
及时调整和改进,以保证改制的最终成功。
总之,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需要谨慎思考和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制定策略和计划,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调。
只有在充分了解和顾及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才能推进改制工作并取得成功。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2)精选2篇(二)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首先需要明确辅业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和作用。
辅业一般是指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但非核心的业务活动,其发展往往会影响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
因此,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和聚焦性,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谢伟华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3期
【摘要】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出路及对策。
指出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把力量放在搞活辅业上,要解决一个“管”的问题,要在“活”字上做文章。
【关键词】国企改革;主辅分离;进入市场;存在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是个逐渐推进的过程,在没有对人员进行身份转换前,许多企业其实都不同程度进行了部分主辅分离实践,但从运行情况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促使着我们积极地不断探索,探寻解决的办法。
一、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近几年国企实施主辅分离,或者部分实行主辅分离,形式主要有,对辅业部门有些实行独立承包,自负盈亏;有些实行化小核算单位,自己养活自己;有些实行股份制,成立公司,变成经营实体。
尽管机制不同,运作模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人事权、资产权还在企业,这就必然要受到企业的牵制,要么分离后没有“断奶”;要么“断奶”后没有脱钩,每年必须给企业按一定比例上交利润。
在这样一种变革时期和体制下,对于刚刚分离出来的辅业部门,自然会存在许多问题。
1、存在“脐带相依”思想
有些辅业部门分离后,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大,经营者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内部问题处理和工作理顺协调上,难以脱身向外发展。
有些改制后难于适应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所适存,依旧保持过去的管理办法和运行规律以及工作节奏,存在“三不”现象:一是对改革信心不足;二是对搞活决心不大;三是对自身如何发展办法不多。
还有的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态,靠着国企母体这棵大树不松手,有困难、有问题,不能自行解决,不能积极主动奔市场,而是寻主业,靠母体来解决,守摊意识重,没有创新精神。
2、存在“不怕淘汰”思想
改制后,不少辅业部门“涛声依旧”,只是换了招牌,仍按部就班操作,生意来了,“前怕老虎后怕狼”,不紧不急,仍用过去的办法待之,一请示,二汇报,三等待,统统推到母体企业那里,求决策、等定夺,自己怕出问题,怕担风险,觉得有大企业撑着,如此才保险,出问题可不管,可不负主要责任。
加之有些主辅分离名义上分,实际却没有分,利益依旧在“一个锅里搅着”,使得有些辅业不怕“饿着”,效益差时有大企业扛着支着,出现“日子难过年年过”的心态,即就亏的很多,也会寻找各种理由搪塞,得过且过,相安无事。
3、存在“不敢冒富”思想
企业主辅分离后,有些辅业部门改制成立分公司、子公司,走向市场,获得了成功,但效益好时有“高处不胜寒”的心态。
因为用人权、资产权还在原大企业,自己的“小企业”仍每年要按比例向大企业上交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保,不少剥离后效益好点的辅业实体怕“露富”,怕利润交多了来年加码,怕大企业紧绳索,尽量低调处理,影响整体大步推进。
有些即就是效益很好,也会藏着瞒着,装穷摆出种种困难,以此求得平稳。
在这种情况下,辅业部门要想突飞猛进,面临的困难首先在内部,在思想上,这样就会丧失机遇,丧失发展的机会,显然这于原企业和辅业部门都是不利的。
二、国企进行主辅分离的出路及对策
主辅分离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其原因和因素尽管很多,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部分干部和群众思想上有一个“怕”字作怪,也就是“怕”改革。
反映在实际工作上主要存在“国企情结”,主管部门怕丢却了管理阵地;辅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怕丢位子;分离后辅业部门的职工怕丢身份,从而影响到主辅分离的进一步进行。
面对改革,企业应树立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寻找出路,推动企业主辅分离顺利进行。
1、提高管理者的水平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其内部人才亦形成了一定的分布特点,相对主业来讲,辅业部门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要走向市场,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
首先是解决认识问题,要使每个管理者从过去经营模式中走出来,要有危机感,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进而增强市场意识,特别是竞争意识,立足实际,把工作做好。
二是解决感情问题,辅业部门主要管理者要想辅业部门所想、急辅业部门所急的思想和积极奉献的精神,不亦步亦趋,不闭关自守,不墨守陈规,要有一心想企业,一心搞活企业的勇气和劲头。
不可有混日子的思想,更不可有“能守住摊子就守,守不住就逃就跳槽”的念头,要满腔热情投身于企业改革中去,顺应改革,干好自己的工作。
三是解决能力问题。
改制后辅业部门特别是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把重点放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大力丰富市场经验,从大处着手,从小处努力,坚持创新,多走新路,锐意进取,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推进辅业健康发展。
四是解决作风问题,工作不可松懈,有了问题不推诿,更不可遇事患得患失,一意寻找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应以企业和职工利益为重,扎实工作,乐于吃苦,特别在企业处于困难时,要有信心,有责任,有毅力,有干劲,与员工同舟共济,把企业从困难中解救出来。
2、把力量放在搞活辅业上
对企业而言,在辅业部门分离后,要把管理权同时分离出去,在主辅分离后要做到“三放”。
一是在管理上大胆放权。
在技改、改革改制、生产经营、人事管理等方面尽量减少“规定动作”,让辅业部门剥离后多一些“自选”动作。
只要有利于资产增值,有利于辅业部门搞活的一些管理和经营办法都可以试试。
二是在市场营销上充分放手。
辅业部门分离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成立股份公司,借鉴股份制企业管理办法。
企业应允许其独立经营,直接面对市场发展自己。
在一些管理上尽量放开经营权,财权相对独立,以此求得辅业部门轻装上阵奔市场。
三是在政策上尽量放宽。
改制后万事开头难,有些辅业部门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些改制后,原先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辅业部门既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又要想方设法搞活,面临阻力和困难不少,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辅业部门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多给一些“优惠政策”,使辅业部门分离后能尽快适应改革,减少徘徊,走向搞活,健康发展。
3、解决一个“管”的问题
辅业部门分离后普遍存在“三难”问题。
一是在改革上整体突破难;二是改革后的机制到位难;三是一段努力后经营见效难。
原因在于遗留问题突出,适应机制一时不到位。
特别是人的问题、产权问题无法一时解决,这就提到怎样管的问题。
时下大部分企业对分离的辅业管理方式,形象地说表现为一种“马与缰绳”的关系,即改制后,辅业部门就像是马,其缰绳还在企业手里,也就是说企业仍抓住其各项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搞的好的辅业部门无非是缰绳稍微长了点,管理空间相对宽松了点而已。
这样的管理是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也使辅业部门难于真正分离,健康发展。
我们常说管理管理,无非一个是“管”,一个是“理”,前者是权力问题,后者是制度问题,即:管理=管+理=管好·管住+理清·理顺。
结合当前企业改革中主辅分离情况及实际出现的问题,企业对辅业部门应该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其一,对辅业部门,企业最好只管一人,即改制后辅业部门责任人,实行二级、三级法人制度,让其直接面对市场寻求发展。
可实行责任人工资由原企业发放,分职务津贴和效益工资两块,按任务指标完成比例给予,其他辅业部门人员工资由其内部自行定夺,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设档进行。
其二,企业对辅业部门只管上交任务完成情况,每月只考核这一块。
可以做到“三不管”。
不管辅业部门工资发放高低和多少;不管辅业部门人员定额;不管辅业部门改制后其内部机制形式。
这样做有利于改制后各辅业部门管人用人统一,好操作、易搞活。
4、在“活”字上做文章
改制后辅业部门要积极解决自身的遗留问题,寻优势,避劣势,打造强势。
特别要注意用好“三股力”。
一是用好“内力”。
即调整自身力量,汇集体之智,造发展之势,加大改革改制力度,在内部可实行一人一策,一企一策,一年一策;也可实行工资协商、工资谈判、岗薪制、年薪制或职工持股会,实行产权改革。
二是巧借“外力”。
对分离后面临的问题、遗留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辅业部门要与企业一起多探讨,多调查研究,寻找问题的原因,及时“号脉”,共同推进。
也可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寻找项目、技术、产品,发展自己。
三是营造“合力”。
辅业部门分离后,可以与外部相关企业联营,也可与强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通过内外力量有机整合,促进自身发展,重点放在市场上,建好机制,不断创新,以此求得高效,求得长足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实施主辅分离,主与辅的“脐带关系”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国企人员多、负担重、机制不活等现实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改革改制形成负效应,面对现实,要求我们在实施主辅分离中要切实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