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主神明”论治儿童多动症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主神明”论治儿童多动症经验总结
作者:邵元欣王巨先王兴臣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7年第06期
【摘要】从中医古籍文献着手,对“心主神明”的基本框架、物质基础以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进行论述。

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并运用“心主神明”理论分析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分析探讨其内涵与外延。

虽然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多,但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验案1则,以期引起临床重视,利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心主神明;儿童多动症;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1-0078-02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及由此导致的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1]。

中医古籍中虽无“儿童多动症”的病名,但有类似该病临床表现的论述。

如《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灵枢·行针》谓:“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言语善疾,举足善高”。

《寿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

这些描述均与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类似。

不同学者对本病见解各异,中医证候及辨证分型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总地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

病机特点为阳动有余、阴静不足,临床表现为神飞扬不定,志存变无恒,情反复无常,性急躁不耐等,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原因涉及心、肝、肾、脾四脏[2]。

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笔者以心主神明作为切入点浅析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以期抛砖引玉,与同道中人共同探讨。

1“心主神明”溯源及内涵
“心主神明”首见于《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其指出心为主宰思想的器官,相由心生,思想与形态联系紧密。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论述了心的生理功能及意义,将“心主神明”归纳于五脏生理系统,论述了心在生命活动中的特殊意义,至此“心主神明”理论已趋于成熟。

心藏神,为智慧之源,而血为神之物质基础,血液充足,心神得养则神志清晰,反应灵活。

心藏脉,脉舍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神明之体虽藏于脑但神明之用出于心。

若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神志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等症。

心主血脉,气虚日久则营阴易亏,无以养心安神,则神不守舍而多动不宁。

《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云:“人之所生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

2“心主神明”与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反之则易引起疾病。

“阴亏阳躁”,神不宁、志无恒、情无常、性急躁,系由动静变化有所失制,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阴阳失调所致。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在本病发病中,脏腑功能失调,则是直接形成阴阳失衡,发为多动的原因。

心主神明且藏神,《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血脉充盈,生机旺盛,好动多问,智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完善[3],心阳能推动和鼓舞人的精神活动,加之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故小儿心气相对充盛有余。

然而心在液为汗,汗乃心血津液所化,小儿心气有余,易化热生火耗伤阴液,阴液无充可致心阴亏虚,而津伤耗气,气虚无力化津,加重阴伤,终将导致心之气阴两虚。

由此可见,小儿心常有余是有相对性的,看似有余其本为虚,实为心气有余,心火易亢,心阴不足,而出现心神不宁、多动不安等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灵枢·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怵惕思虑则伤神”,心与神关系甚密,心神得养则意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若小儿心气不足,心阴虚弱,神失所养,可出现神志不定、精神不专一、反应迟钝、健忘等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症状。

此外,心属火为阳脏,以动为患,而小儿阳常有余,心火易亢,易出现心阴不足、虚阳外浮、神无所归之儿童多动症。

综上所述,在治疗上要精于辨证,以补气养心,益气滋阴之法,使心气充足、心神得养,神明有所主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灵敏而不惑。

临床上运用地牡宁神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动症屡获良效。

3典型病案
张某,男,9岁。

2016年2月24日初诊。

注意力不集中3年,加重1年。

患儿自入学以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讲不专心且有小动作,课余活动缺乏耐心及配合。

于多地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给予心理治疗及利他林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近1年症状加重,时常吐弄舌头,偶有耸肩动作,盗汗,多动易惊,平素乏力,伴有心悸健忘,睡眠差。

舌淡苔薄,脉细弱。

中医诊断:多动症,心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心气,养心阴。

处方:地牡宁神口服液。

主要成分:熟地黄、枸杞子、龙骨(煅)、牡蛎(煅)、女贞子(酒制)、山茱萸(酒制)、五味子(酒制)、山药、知母、玄参、炙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10mL/次。

2016年3月18日复诊:诸症减,嘱咐继服地牡宁神口服液,定期复诊,追访至今明显好转。

按:患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吐弄舌头、耸肩动作皆是多动症的典型表现。

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神志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得濡养则反应迟钝、健忘。

心阴不足则盗汗心悸,阴虚火旺致心脾热盛则出现吐弄,且患者平素乏力,乃心气亏虚的表现。

舌淡、苔薄、脉细弱皆是心气阴两虚之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中医药角度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其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改善患儿全身状况等,备受患儿和家长关注[4]。

地牡宁神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心气阴亏虚所致的小儿神思涣散、多动乏力等病症。

方中以熟地为主药,以滋肾水、益真阴,肾水上济心阴,水火既济,互济互制;辅以酒萸肉、五味子(酒制)、枸杞子以宁心安神,固精强阴,山药培脾土以建中;佐以玄参、龙骨、酒女贞子、知母滋阴降火;以煅龙骨、煅牡蛎潜阳静心安神。


药合用共同起到滋阴潜阳,益心气养心阴,宁神益智的作用。

可促进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增强学习能力。

临床上在多动症、抽动症及癫痫等症的治疗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人的神志活动虽归属于五脏,但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5]。

故即便诸多学者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但由于心为君主之官,是整个机体的中枢和统领,“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均强调以心为主导的五脏整体观。

因此,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五脏,但究其根本还是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且从心主神观点的形成过程来看,此“心”含有“中心”之义,对人体而言即五脏之中心,而不单指实体脏器之心或藏象概念的心象系统[6]。

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灵枢·卫气篇》云:“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主导于心”。

均说明心为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动的发源地,因而心主神明与儿童多动症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红,俞建.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法则[J].中国临床康复,2005,7(9):28.
[2]许昭俊.小儿多动症的中医治疗[J].中医药学报,1989:6(52).
[3]万梓成,许尤佳.浅析小儿“心常有余”[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3): 217-218.
[4]王店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治疗综述[J].中医儿科杂志,2013,3(2):9.
[5]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
[6]刘霁,翟双庆.心主神的含义及启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4(31):225.
(收稿日期:2017-04-01编辑:穆丽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