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临习兰亭序
临写兰亭序注意什么事项
临写兰亭序注意什么事项临写兰亭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理解兰亭序的背景和意义兰亭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赋文,其灵感来自于他举办的一次酒宴。
在临写兰亭序之前,我们应该熟悉该篇赋文的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把握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2. 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临写兰亭序时,我们应该对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进行一番研究,以便在书写时能够尽量还原他的笔法和气势。
3. 掌握正确的临写方法临写兰亭序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临习技巧。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墨汁和毛笔,以保证字迹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要注重用笔的骨法和结构,以展现出兰亭序的雄浑和优美。
最后,要注重用笔的力度和节奏,以体现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抓住兰亭序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兰亭序所表达的主题是王羲之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在临写兰亭序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两个方面,注重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5. 注意保持专注和耐心临写兰亭序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工作,因为它要求我们在一张纸上准确地复制出原作的字迹和气势。
因此,在临写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放松对每一个笔画的把握和处理。
6. 墨色的运用和调配临写兰亭序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墨色的使用和调配。
通过灵活运用墨汁的浓稀和水的湿度,以及毛笔的用力和倾角,可以更好地还原出兰亭序的笔法和意境。
7. 保持笔画的稳定和连贯在临写兰亭序时,要保持笔画的稳定和连贯,以免出现断层或抖动的情况。
可以通过练习和反复临写来提高笔法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8. 不拘泥于字形的准确度临写兰亭序时,我们不要过于拘泥于字形的准确度,而应该注重表达思想和意境。
可以适当地调整字形和笔画的大小和形状,以更好地还原出兰亭序的风格和气势。
总之,临写兰亭序需要我们对其背景和意义有深入的了解,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掌握正确的临写方法,并注重把握主题和核心思想。
图解《兰亭序》简介及其临习要点 - 【初学者园地】 - 书艺公社交流论坛 中国书法之门
图解《兰亭序》简介及其临习要点- 【初学者园地】- 书艺公社交流论坛中国书法之门...图解《兰亭序》简介及其临习要点[这个贴子最后由汉唐书道在2004/12/25 04:23pm 第1 次编辑]《兰亭序》简介及其临习要点《兰亭序》是王羲之在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于浙江山阴兰亭举行的一次文人名士雅集上而书写的诗集序言草稿,相传真迹经过曲折流转而最终落入唐太宗李世民手中。
唐太宗收得《兰亭序》后,曾命弘文馆冯承素等人用双钩填墨法摹写了许多副本,分赠诸皇子及大臣。
而真迹则随李世民之死殉葬昭陵,不复存世。
因此留传至今的各种《兰亭序》书迹都是出自当时的拓书人之手或擅长书法的近臣如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临摹本。
本册范字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冯承素双钩摹本,世称“神龙兰亭”,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行书。
因其笔画之间连带较少,结字又较规整而近于楷书,故又有“行楷”之说。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件杰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权威性和独特魅力几乎令后世所有学书者为之倾倒。
《兰亭序》笔画灵动多姿,笔法丰富多样,线条变化微妙细腻,结体亦庄亦趣,神采放逸,优美精致。
下面简述临写《兰亭序》的要点,希望对学习这一经典杰作有所帮助。
一、由于《兰亭序》笔画精致入微,笔法变化和表现力极为丰富,初学者较难入门,所以在临写之前应具备一定的楷书书写基础,对笔画书写技巧和书法线条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及表现能力。
二、首先应以单个字为观察和练习对象,对构成单字的基本笔画的形态、意趣、运行轨迹、取势等熟记于胸,然后进行单字临写。
只有单字临写过关了,才有可能在整体临写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开始就整行甚至整篇地“抄写”是不会有益的。
在临写不同的单字时还要对形态相似、相互关联的笔画进行比较,寻找相同之处和细微差别,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百字过关”的目的。
此外,《兰亭序》由于字径较小,根据各人的喜好和习惯,可以用较小的毛笔原大临写,亦可以将单字放大写成3—10厘米或者更大。
王羲之《兰亭序》临习心得
王羲之《兰亭序》临习心得王羲之(321-375),字逸少,琅对(今山东临沂)人,史称“王右军”。
其传世之作《兰亭序》堪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这天,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卓等42位名士集会于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之兰亭,饮酒赋诗,挥毫泼墨,尽兴之时王羲之为所作诗集作序,留下了这篇不朽名作。
兰亭雅集是书法家、文学家、社会名流聚集的一次盛会。
正是在这种优美的自然山水Z屮,与社会名流的欢快畅饮,王羲之心情大好,在微醉状态下尽情挥洒,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完美境界。
此幅作品笔画跳跃、流畅劲健,结体对侧、富于变化,章法自然、顾盼相生,成为千古绝唱,就连王羲之醒来后也认为“不可复得” o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在文艺界一些美学家提岀了得意忘彖、声无哀乐、传神写照、澄怀味象、气韵生动等美学命题。
美学家宗白华曾这样评价:“晋人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 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这世界,使触着的一切呈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
”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如此,观察这幅作品行云流水间自可感觉其屮的节奏,仿佛听见奇妙的音乐从字里行间流溢出来,全身心都得到审美快感。
而它所流露出的“魏晋风度”则是临摹的最高难度。
自学书以来,我已临《兰亭序》几十遍,虽有所感悟,但认识上仍有欠缺之处。
为了全面理解王书,我在临摹《兰亭序》前,将其与王羲之所作手札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较大的不同:《兰亭序》书写认真,无论章法、结字还是用笔皆遵循法度,严谨工整,或许是在正式场合下所书的缘故;而手札则更为随意自然,尽情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我认为临习《兰亭序》,首先要了解晋代文化大背景,了解王羲Z的书学思想及当时书写时的心态和感受,达到与王羲之“神交”。
魏晋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玄学代替儒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它表现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皆信玄学, 服食丹药,以此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王羲之也不例外。
而魏晋时期的书法一般只在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服食丹药后,心情放松, 他们又视书法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活动,正是这种“无意于佳”的状态使得他们书法“乃佳”。
《兰亭集序》课件
二、巩固自测
1.给下列字注音。
(1)癸丑 guǐ
(2)会稽 kuài jī .
(3)修禊 xì
(4)激湍 tuān .
(5)流觞 shāng
(6)管弦 xián .
(7)形骸 hái
(8)嗟悼 dào .
(9)虚诞 dàn
(10)彭殇 shāng .
(11)游目骋怀 chěng (13)若合一契 qì
.
⑰化 自然。
.
⑱期 ⑲契
至,及。
.
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以凭验。
.
⑳临 面对。
.
○21 喻 ○22 固 ○23 一 ○24 齐 ○25 妄作 ○26 列叙 ○27 致 ○28 览
明白。 本来。 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虚妄之谈。 一个一个记下。 意态,情趣。 阅读。
.
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舍,即取舍,爱好。
⑦趣舍万殊 趣,同“取”。万殊,千差万别。
.
⑧静躁
静与动。
.
⑨暂
短暂,一时。
.
⑩所之
(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之,求得。
.
⑪情随事迁 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
⑫系
附着。
.
⑬向
过去、以前。
.
⑭陈迹 旧迹。
.
⑮以
因。
.
⑯兴 发生、引起。
.
⑲极
穷尽。
.
⑳信
实在。
.
2.翻译下面语句。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是王羲之手所写的一篇名篇,以其楷书书法的传世之名而享誉千古。
许多书法家为了学习兰亭序的书法技巧,都会临摹兰亭序的字帖。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首先,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认真观看原字帖。
可以通过放大原字帖,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以及线条的粗细和曲度。
同时,可以体会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兰亭序的含义。
其次,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注重练习基本笔画和笔画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描摹原字帖时,逐渐掌握笔画的规律和书写的技巧。
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写练习,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和稳定性。
最后,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保持耐心和专注。
书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坚持,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艺。
总的来说,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是提高自己书法技艺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认真观察原字帖、注重基本笔画的练习,以及保持耐心和专注,可以逐渐掌握兰亭序书法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达到潜心修习、孜孜以求的境界。
王羲之《兰亭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临习
王羲之《兰亭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临
习
王羲之《兰亭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临
习
或:上松下紧,字的下部成一水平线,行笔比较平静。
因:涂改后而成的字,本来是个“外”字,改成“因”,用笔极粗。
寄:上中下结构,上下比较均等,点画平和,没有很突出的亮点。
创作过程中,通篇每个字都要求变化是不可能的,总有相当一部分字比较平实。
所:字形较扁,点画的起伏比较大,相对前面几个字,提按变化增加,结体也略微左倾。
托:结构端正,行笔俏丽,左右的穿插处理得不露声色。
浪:整体写得比较放纵,行笔以方笔为主,颇见挺拔。
点画舒展,尤其是捺画的拉长。
放:点画粗放,打破了前面的正局,末笔捺画由于对着原稿右列的“抱”字,所以收而不放。
形:结构端正,重心稳定,用笔收敛,三撇的形态同中有异,临习时应该充分表现。
骸:左长右短,底部齐平,左紧右疏,行笔酣畅,沉着,几处粗重的笔画与极细的牵丝形成对比。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6篇-最新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6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
教师补充: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语文教案)小学生兰亭集序的教案
学校生兰亭集序的教案“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说明性文字。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成文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争辩阐发。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一起来看看学校生兰亭集序的教案!欢送查阅!兰亭集序的教案1【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说明性文字。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成文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争辩阐发。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
2、: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yí),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到达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3、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国力日衰,当时统治严酷,相互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们大多不求进取,往往崇尚老庄,认为生即死,死即生,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躲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早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4、“魏晋风度〞:作为魏晋时期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抱负。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的风流自赏。
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
魏晋时代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贵重。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行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二、课前检查与验收1、文学常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有用文体。
同“跋〞是一类。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
王羲之兰亭序朗读和讲解
王羲之兰亭序朗读和讲解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书法作品被誉
为“书圣”。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兰亭序》。
这篇文章
是王羲之用行书书写。
在今天,读一遍《兰亭序》的确不难,但如果要真正把王羲之的艺术
境界理解清楚,则需要很多的功夫和思考。
以下为王羲之兰亭序朗读
和讲解的步骤:
第一步:品读王羲之的诗文背景
《兰亭序》起于春秋之际,至东晋时,有王羲之之兄王珣,辟命省籍,为治书御史,汉首有名,遭遇官场图强意见、贪婪攫取钱物、各种刁
难等等,最终“五十馀年,颜骨未寒,而血犹温也”,于是兄长之养
心质素,成为他文章的灵魂。
第二步:如何进行朗读
朗读《兰亭序》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遵循王羲之的体格,又要有一种韩
愈的慷慨激昂的感觉,同时还要发挥出书法家的激情和浑厚的风格特点。
第三步:领悟《兰亭序》的深意
《兰亭序》中描述的不仅是王羲之当时的境遇和心境,还在于传达出
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这其中的感悟和意义对
于我们今天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同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第四步:以书法加深对《兰亭序》的理解
尝试把王羲之的书法进行模仿,并夹杂着自己的情感和灵感,这样可
以看到王羲之的那种艺术上的超越性,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书法表现上
的个性和独特性。
总之,朗读和领悟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
我们持续投入精力和情感,才能够真正体悟到其中的心境和艺术魅力。
王羲之行书特点
《行书技法大字帖:兰亭序》以原帖中范字为编写基础。
王羲之行书具有潇洒流畅、优美俊逸的无穷魅力。
其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其势贯通,或笔断意连,或提按顿挫,生动自然。
《兰亭序》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是后人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第10课《兰亭集序》课件
传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地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了。)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此后传世的“兰亭”是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密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与之有关的散文《兰亭集序》。
问题: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静)
放浪形骸之外(躁)
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之痛
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
山水,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它常常带着特有的灵性定格在文人的心中。在山水之间,他们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总之,都是心灵的真情坦露,都是缘于对自然之美的炽烈的热爱。
1、知人论世,具体分析。2、分析结构,品味语言。3、品山水之情谊。4、立个性之情操。
ɡuǐ
kuài jī
xì
tuān
shānɡ
chěnɡ
hái
qì
jiē dào shānɡ来自听课文读音,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这部分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环境:
目的:
活动:
感慨:
《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
《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作者张庆涛行书,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是楷书的简化、快写形式。
它与楷书同始于汉代,成熟、兴盛于晋代。
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晋代的行书大家。
他的行书《兰亭集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的基本笔画与楷书相同,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
由八种基本笔画派生出来的其他各种笔画,也与楷书同出一辙。
行书的字体结构,大多数保持了楷书方形的形体特征,但是,它的书写方法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注意观察下图中的“为”字,体会从篆书到行书各种书体笔画的变革:行书比楷书的书写速度明显加快,它淡化了起笔、收笔的提按动作,把一部分笔画的藏锋变露锋,把方折变圆转;并且简化了一些笔画符号,使钩画去钩,使捺画变点画等;还出现了两画或多画牵丝连带和连笔的书写方法。
这些变化,使得行书书写起来更加简捷随意,更加自然,更有情趣,更能彰显个性。
牵丝连带,是在书写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上一笔画或上一个字,过渡到下一笔画或下一个字时,出现的连带两个笔画或两个字之间的丝状线条。
牵丝,不可刻意为之,而是书写过程中无意的自然流露,有时,它会细如发丝。
连笔,是指行书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用一笔书写完成的简化方法, 借此省略起笔、收笔动作,来提高行书的书写速度。
笔画符号的简化,是相对楷书而言,把两个或多个笔画用一种笔画替代完成的简化形式。
单画也有简化现象,体现在:捺画以长点替代;竖钩以竖替代等。
行书的书写方法,打破了楷书固定的书写要领模式,变成了随意生发、随势而就的不定式书写方法。
但是,它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依照楷书笔画的书写要领变通而来。
因此,必须要参照楷书的用笔方法来写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笔法破解1.点画(十二种)点画,是指汉字中不同方向的点状笔画。
点画,在行书中千变万化,形体各异。
其用笔要领虽来源于楷书,但却打破了楷书原有的法度。
随着行笔速度的加快,导致有些点画出现了带有牵丝和钩的形体特征。
兰亭集序
活 用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映带左右
形作名:贤士 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 名作动:围绕 使动:使……流动
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使……舒展;使……开畅
足以极视听之娱 副作动;穷尽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修禊事也 2、 死生亦大矣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4、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 3、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4、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句) 5、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
(三)省略句
1、(众人或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省主语) 2、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宾语“清流 急湍”) 3、映带(于或于其)左右/列坐(于)其次 / 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
名句默写
1、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 ,列坐其次。 3、及其所之既倦, , !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后之视今, ,悲夫!
感 受 游 龙 惊 鸿
亭兰
兰
亭
王 羲 之
集 序
出绍兴市区,沿着 山阴路(古之“山 阴 道”)向西南而行, 经13公里之路程,来 到兰渚山下,一个如 今占地面积30715平 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 就展现在面前了。相 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 曾在此种过兰草,汉 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 而生。
练习: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 的语句 A、说诗的产生:( “一觞一咏” ) B、说诗集的由来:( )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说编集的意义:( “后之览者,亦 )
将有感于斯文”
2、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 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写景 )
兰亭序临摹教学设计模板
兰亭序临摹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的《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展示了王羲之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才华。
通过对兰亭序的临摹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提高学生的字画观察能力和书法技巧。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兰亭序的临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简介兰亭序: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兰亭序的背景、作者以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教师可以使用文字说明、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兰亭序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2. 字形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仔细观察兰亭序的字形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笔画顺序和用笔技巧,帮助他们掌握兰亭序的书法要点。
3. 字体临摹:教师给予学生兰亭序的临摹材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字的临摹。
教师可以提供笔画顺序的演示,鼓励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兰亭序的整体风格和笔法。
4. 个别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他们在临摹过程中的错误,并提供技巧和建议。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展现个人风格。
5. 作品展示和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临摹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
通过相互欣赏和交流,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兰亭序的临摹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讨论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个别指导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4. 合作学习法: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观察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临摹情况和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作品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临摹作品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书法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书法临摹兰亭序
书法临摹兰亭序
临摹兰亭序是书法学习者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一种传承方式。
临摹分为对临和背临两种方式。
对临是直接对照原帖进行书写,而背临是在对原帖有一定熟悉程度后,不看原帖进行书写。
临摹兰亭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习原帖的笔画特点:仔细观察原帖中每个字的笔画、笔势、笔锋等,理解其书写方法和技巧。
2. 掌握原帖的结构特点:观察原帖中字的结构,分析其平衡、呼应、疏密等关系,从而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3. 学习原帖的章法布局:观察原帖的行、列布局,理解其空间分布和节奏感,掌握章法布局的技巧。
4. 注意用笔和墨法: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等变化,以及墨法的浓淡、枯湿等变化,力求还原原帖的书写效果。
5. 勤加练习:临摹兰亭序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只有不断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6. 参加书法比赛或活动:通过参加书法比赛或活动,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之,临摹兰亭序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学习者耐心、细心地观察和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笔法、章法和气韵都堪称一流。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临摹兰亭集序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习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摹兰亭集序的方法。
一、准备工具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毛笔、宣纸或毛边纸、砚台、墨汁、毛毡等。
这些工具的选择对于临摹的效果非常重要。
二、选择版本
兰亭集序有很多版本,建议选择刻本或墨迹本进行临摹。
其中,冯承素的摹本和褚遂良的刻本都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版本。
三、观察原作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仔细观察原作,了解其笔法、结构和气韵等特点。
对于兰亭集序这样的经典之作,更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
四、练习基本笔法
兰亭集序的笔法非常独特,需要先练习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在掌握基本笔画之后,可以逐渐学习兰亭集序中的特殊笔画和结构。
五、分步骤临摹
兰亭集序的篇幅较长,建议分步骤进行临摹。
可以先从简单的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笔画的流畅和气韵的贯通。
六、比较原作与临作
在临摹过程中,要经常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要注意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七、注重实践与反思
临摹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掌握兰亭集序的精髓。
王羲之书法教程
王羲之书法教程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前言行书差不多与草书同时产生,早期的行书,是草行掺杂,行书发展为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史称小王“创非草非真的新体”,就是指的行书。
如传世二王墨迹、摹本,以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称“行楷”,近草者称“行草”。
行书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可变性很大,如用诗歌比拟,则楷书是律诗,草书是古风,行书就是绝句了。
有人主张行书不必学,有楷书和草书的根底,自然就能写好行书。
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曼舞”。
行书的点画上有游丝牵引,所以在结体上对楷书来说,行书是“加法”,是在布白上求“散乱之白”,从点画结体、字形等方面,都要求有参差变化。
所以《兰亭序》中二十几个“之”字,都各不相同。
我们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来详细讲解行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行书推荐碑帖: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群玉堂述书帖》、《虹县诗》、《研山铭》、《多景楼诗》、《大行皇后挽词》。
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概述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目录1、王羲之与兰亭序2、《兰亭序》(神龙本)墨迹3、《兰亭序》基本点画图解4、《兰亭序》用笔及结构图解5、《兰亭序》中同字异形氏,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其宝重《兰亭》过于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羲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凡三召之,恩赐甚厚,方便善诱,才确称历经丧乱,坠失不知,竟靳固不出,后经左仆射房玄龄奏举监察御使萧翼以智赚取兰亭,辩才惊悸成疾,岁余乃卒。
太宗喜获兰亭,宝爱有加,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数本,并命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字各临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以为永宝,贞观十二年,帝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谓高宗日:“吾欲将所得兰亭去”,遂将兰亭真迹殉葬於昭陵。
不同书法的临摹要点
不同书法的临摹要点
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叫做临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不同书法的临摹要点,一起来看看!
小楷
1、临习《宣示表》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态、古雅朴茂的点画和清和简远的气韵等艺术特点,用笔轻落轻收,结体横向取势。
关键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匀、宽绰有余”的总体特点。
2、小楷总体属于帖学,如能参以汉魏笔意体势及敦煌写经之率意,会增加蕴藉隽永之笔致。
3、小楷的用笔尤以能见锋颖为高妙,这就要求处理好“清”与“腴”的矛盾统一。
“清”是指墨无散漫而锋颖秀发;“腴”是指笔姿含蓄而字势丰妍。
亦清亦腴,则骨血温润,醇雅冲和,可入古人堂奥。
欲小字有大气象,必重墨气,既要笔致沉重,又要点画分明,写出新意。
4、要做到“小字当如大字”,除要写得疏朗停匀、宽绰有余外,还要象高二适先生说的小字要多墨气,要笔迹使转分明,如见毫发,要四面八方俱着墨力。
5、小楷与大楷迥异,大楷先从点画要求入手,小楷则以结字为首要。
小楷以其小,每笔的走向、笔画与笔画之间距,有的间不容发,要求每笔都具姿态确非易事。
若要笔画多变化,运腕为紧要。
高二适先生曰;“小楷亦纯乎运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
”故临习时应致力提高运腕功力,使起伏顿挫分明,极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小字与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视为放大或缩小。
大字本身易于恣肆纵放,若过分或曰一味纵放,则会流于轻率松散,而无深刻沉着之趣,故大字宜放中有敛;小字本身收敛,若一味收敛则形拘笔滞,也会失于轻糜,故小字宜敛中有放。
由此可知二者有质的不同,写时应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临习兰亭序一、临习《兰亭序》要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基础,以集王字《圣教序》为阶梯很多书法爱好者只知《兰亭序》“天下第一”的美名,又从书论中读到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的古训,就偏面认为:既然这样,那就一开始选择具有书法最高境界的“神龙本”《兰亭序》作为入门字帖。
结果写了好多年,距离依然很大,甚至连门径都未找到;有的还形成了习气,失去了书法作品应有的神采。
实际上,《兰亭序》虽以行书之面出现,而很多字其实是行楷,例如“永和九年”四字即是,对书写者的技法要求很高,要临好《兰亭序》必须具有扎实的楷书基础。
但是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只有小楷《黄庭经》,没有留下中楷与大楷。
今传《黄庭经》已非东晋原迹,而是几经翻刻的拓本,其点画的起承之迹因年久而漫漶不清,风采大失,不足为习楷之范本,特别是对于书写中楷大小的《兰亭序》,《黄庭经》没有借鉴意义。
钟繇书的《宣示表》等“三表”王羲之曾用心学过,甚至有人认为《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本,但风格属质朴一类,与《兰亭序》的妍美不符。
最接近《兰亭序》笔法要求的是智永《真书千字文》。
生活在陈隋间的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收藏有家传至宝《兰亭序》和其他王羲之手迹,一生恪守祖法,曾登楼临书四十年,发誓“书不成,不下楼”,积年书写《千字文》,得八百本,分送江东诸寺,名声大振,求书者纷至沓来,门庭若市,遂有“铁门槛”之说。
今传智永墨迹本《真书千字文》,技法精熟,点画的起承转折不激不厉,笔法丰富,书写速度比唐楷略快,特别是下笔用侧锋,行笔时转中锋,锋芒毕露,结体茂密,灵动活泼,非常符合《兰亭序》的技法要求,后人评价智永书法继承乃祖遗风,“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难喻之”。
由于智永技法精到,运笔娴熟,风格酷似王羲之,以至于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智永伪作①。
在这里作者无意讨论《兰亭序》的真伪问题,但翻开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其风貌确系王字嫡传。
《兰亭序》里不少字和点画能在《千字文》里找到影子,如:“亦”、“籣”、“年”、“右”、“内”、“因”、“听”、“群”、“取”、“流”、“之”、“不”、“映”、“为”、“万”、“坐”、“在”、“信”、“此”、“行”、“虚”、“是”、“清”、“兴”、“感”、“和”、“集”、“永”、“领”等,这些字只要稍一加速就变成了《兰亭序》里的行书,其渊源关系十分清晰;《真书千字文》中很多偏旁与《兰亭序》里不少字也很类似,如“亻”、“氵”、“訁”、“辶”、“忄”等。
此外,一些特殊点画,例如《兰亭序》里的“欣”、第十五行最后一个“不”字的反捺等,运笔方法与智永相同。
第十四行“殊”字的“蟹爪钩”,在《真书千字文》中很多,如“李”、“羽”、“翔”、“间”、“寸”、“时”等均是,这一点画常被忽视。
如果一简化,“难度系数”就大大降低,其神采也不一样了。
至于其他点画的运笔方法两者完全一致。
《真书千字文》结体茂密,神韵浑然,字字堪称经典楷则。
写好智永《真书千字文》不仅可以学到《兰亭序》里的运笔方法,而且借此掌握楷书的结构特征。
以此为基础再写行书,可以做到运笔轻松,结构紧凑,变化丰富。
《圣教序》全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高僧怀仁花了二十五年时间完成的集字作品。
由于是集字,尽管怀仁对章法、气韵十分讲究,但仍“下真迹一等”。
又因是刻本,即使最好的刻工也难以将墨迹本中全部细微之处表现出来,因此与墨迹本比总是简单一些,特别是《兰亭序》里的起承之笔和细如发丝的游丝,刻本只能简化。
有鉴于此,《圣教序》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训练众多的行书单字,字字独立,多达2000余字。
二是可以训练王字行书的经典结体和运笔过程。
特别是结体,怀仁集字时,只要《兰亭序》里有的字,基本上被采纳,如“文”、“将”、“以”、“无”、“是”、“品”、“天”、“地”、“其”、“阴”、“然”、“者”、“有”、“哉”、“仰”、“可”、“虽”、“不”、“或”、“形”、“在”、“崇”、“知”、“群”、“领”、“怀”、“之”、“能”、“虚”、“幽”、“况”等字,完全出自《兰亭序》。
三是由于《圣教序》是刻本,简化了原来的笔画,便于初学者入门。
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晚年在上海创办书法篆刻研究会,曾竭力倡导学习“二王”,向年轻人推荐《圣教序》,白蕉、潘伯鹰、马公愚、邓散木等海派大师都很重视临习《圣教序》,可以说,建国以后学习“二王”书法的至今没有超过上述海派大师,这里就有《圣教序》的功劳。
二、《兰亭序》临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智永楷书和《圣教序》行书的基础,就具备了临习《兰亭序》运笔和结构的条件,但是楷书的变化毕竟没有草书来得丰富,所以如果不注意观察,临习《兰亭序》很可能落入平淡无奇的状态中,这是很多初学者常常出现的问题。
要克服这一点,就得仔细读帖,领会《兰亭序》妙臻自然的丰富变化,特别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工具:毛笔须用狼毫或兼毫,不宜用羊毫,宜用中锋,不宜用长锋和短锋,也不宜用秃笔。
临写《兰亭序》的毛笔要求很高,锋毫即使稍秃即不能使用,只要看一看“茂”字的游丝就可知道,所以才有“笔冢”之说;王羲之当年用的是“鼠须笔”,今天可以优质狼毫代替;宣纸宜半生半熟,如果有条件在宣纸上打上黄蜡,则书写效果更好。
王羲之当年用的是“蚕茧纸”,“蚕茧纸”和古代的硬黄纸,其效果类似现在的半生半熟纸,打上黄蜡就更接近。
渗透性太强的生宣和表面摩擦力较大的纸不适宜临写《兰亭序》。
(二)疏密:笔者常在一些工艺美术商店里看到多种《兰亭序》的制品,其中有不少把总共28行原文一行行刻在均匀的竹片上,或一条条红木、金属制品上。
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把原来疏密有致的行距全部平均了,致使原作风韵大失。
《兰亭序》是手稿,信手写来,疏密变化自然,体现了“疏处可跑马,密处不容针”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在临写时要严格遵守。
《兰亭序》的疏密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距的大小,第一至第四行较疏,第四、五、六三行较密。
第十六、十七行较疏,第十八至第二十一行较密,第二十六行至二十七行较疏,最后两行较密。
这样疏密不等的行距如果用一样大小的竹片或金属片制作,感觉就平了。
二是每行中的疏密变化,这一变化十分微妙,必须与前后左右相呼应,一般来说须顾及到左右各两行,即在五行的局部中形成疏密变化。
如:第一行“癸丑”、“初会”的密与其他字的疏,第六行“有崇山峻岭”、“有清流激”的密与第三行的疏,第六行前半行的密与后半行的疏,第九行“观宇”、“之大俯”的密与“宇宙之、“品类之盛”的疏,第十八行“之间”、“为陈迹”的密与“以”字的疏等,没有一行的字距是平均的。
三是体现在单字的疏密上,有上密下疏的,如第三行“集”、第十八行“为”、第十五行“然”,也有上疏下密的、左密右疏的等。
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左右结构的字故意拉开距离、中间留白的,“计白当黑”,如第五行“以”,第六行“列”、“虽”、“竹”,第十二行“抱”,第十九行“能”、“化”等。
《兰亭序》里疏密和粗细的变化是造成作品层次丰富、纵横跌宕效果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变化,作品就会变得平淡无奇。
(三)粗细:一位对《兰亭序》研究、临习了几十年的书法家说:如果把《兰亭序》手稿放在桌上观察,会发现它像晴朗夏夜天空的繁星,点画粗的字如明亮的星星,离地球较近,点画细的字若隐若现,就像离地球很远的星。
印证了孙过庭《书谱》所言:“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
这种层次错落的效果就是疏密对比和粗细变化形成的。
很多作者在临习《兰亭序》时都没有注意粗细的变化,就连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由平衡主编的《书法大成》,那些海派大家的临作也多不注意。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粗细变化在王羲之所有“传本墨迹”中都十分明显,是王字的重要特征。
《兰亭序》中的粗细变化既巧妙又丰富,形成强烈反差,作品的空灵感和疏朗感由此而生。
如:第一行“在”、“丑”的粗与“癸”字的细,“初”字的粗和“会”字的细,第三行“少”、“咸”的粗与“长”的细,第四行“有清”的粗与“流激”的细,第九行“类”“盛”的粗和“之”的细,第十行“是”、“极”的粗和“以”字的细,第十三行“因”、“浪”、“骸”的粗与“之”的细,至于修改后造成的“因”、“痛”、“向之”、“长”、“文”等粗笔字,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兰亭序》中粗细变化之巧妙,还体现在同一字中上下左右粗细的变化,如“初”、“视”、“贤”、“竹”、“听”、“能”、“后”等;还有一个字中局部点画的粗细变化,如:第一行“之”,第二行“群”,第四行“又”,第十行“足”,第十一行“也”,第十二行“室”,第十四行“欣”,第十八行“犹”,第二十二行“尝”、“悼”,第二十八行“将”等,变化之多不胜枚举,临习时一定要细心观察。
(四)正侧:董其昌云:“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反正,此赵吴兴之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
虽然用此话来评价赵孟钣惺模悦项作书过于平整却是事实。
《兰亭序》构字生动,正侧变化奇妙,米芾行书主要吸取了《兰亭序》中的奇侧之美,使作品纵宕多姿,很吸引人的眼球。
我市著名书法家沈伟先生在分析书法创作中应正侧并用时,曾以人拍照为例:每个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奇侧的字是类似于生动活泼的侧面照;正面的字类似于端庄严肃的证件照。
《兰亭序》多侧锋落笔,字多奇侧,所谓“漂若浮云,矫若惊龙”。
例如:第一行“暮春”、“初会”,第六行“列坐”、“虽无丝竹”,第九行“大俯”,第十行“骋怀”,第十二行“一室之内”,第十四行“当其欣”,第十五行“遇暂得”,第十八行“不”,第十九行“以”、“现”、“化”,第二十行“古”,第二十一行“揽”、“感”,第二十二行“临文嗟悼”,第二十四行“彭觞为妄作”,第二十七行、二十八行的几乎所有字都奇侧,特别是“兴”字的竖画,飘逸秀美而又不失雄强之气,王羲之后再无第二人有如此构字。
(五)节奏:书法的节奏美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美妙的音乐必有高音和低音,把高低音有机地串联在一起,音乐才会动听。
凡音乐都有开始,有高潮,有结束,书法作品亦然。
《兰亭序》的节奏需要临习者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
例如:第十四行从“趋舍万殊”开始,笔画逐渐加粗,到“当”字形成高潮,之后逐渐减弱,至第十五行“们”字起又开始回升,到“暂”字到达高峰,后又减弱,到“快然”形成新的高峰,之后第十六、十七行都较平,但到“向之”两字突然来一高峰,打破了连续两行的平整。
又如最后一行,从“者”字起笔画逐渐加重,到粗笔“文”字犹如一个响亮的高音使全曲戛然而止。
类似上述例举的书法节奏贯穿《兰亭序》全篇,这种节奏感是集字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圣教序》中虽然有不少粗笔字,如《心经》中的“耳”,“乃”,“死”等字,如一个个亮点,但缺乏过渡,显得太突然,有“做作”之嫌。
其实,只要仔细品读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这种音乐般的节奏每行都有,最典型的是《行帖》,从“足下”开始,无论是点画还是字形都逐渐加粗、加大,到“”字形成高潮,然后减弱,第二行又重复了这一过程,只是节奏感没有第一行那样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