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和设计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建筑业高速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与设计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操做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本文指出了对于一些难题的对策各见解,希望能对结构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处理措施;构造

—、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高层建筑基础有效埋置深度

工程主楼是高层,裙房是多层,用沉降缝断开,使主楼在沉降缝一侧没有可靠的侧限。高层规范规定、基础有效埋深应从可靠侧限地面算起,而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可靠的侧限”这一因素。如主楼高度约160m,采用桩基,设二层地下室,基底深为12m。裙楼下部建一层地下室,基底深5m,主、裙楼之间用沉降缝分开,如此以室外地面算起主楼基础埋深能达到要求,但裙房地下室底板算起主楼基础的有效埋深则是不足的。

2、桩基

选型的不合理或是对桩基施工可行性、成桩质量可靠性、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考虑不够。如某教学搂为3-4层框架结构,柱间距为5.0m×6.0-8.0m,设计是采用φ1000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约为40m,显然是浪费。

3、单桩承载力取值和计算依据

成桩工艺不一样,地基面对不同桩型支承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按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单桩竖向的承载力时,面对不同桩型,各种土层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只提供了计算打入式预制桩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参数,因而采用钻孔灌注桩,并直接引用报告中的设计参数,导致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出现误差。值得注意的是,桩基设计时上部未固结或欠固结土层在固结沉降过程中会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带来的影响。验算桩身承载力,要考虑工艺系数ψc。或桩身压曲影响;对抗拔桩,仅计算桩身承载力是不够的,要进行桩身抗裂的验算。如有地下室,要按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要扣除地下室深度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桩端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要对软弱下卧层承载力与桩基沉降验算;有的工程桩端下的硬持力层厚度过薄,达不到《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的不能小于4d(d为桩径)的标准。

砌砖常见质量问题

砌砖常见质量问题

砌砖常见质量问题

想要做好砖砌工程的结构质量和外观效果,就要杜绝砌体结构构件差以及墙体砌筑不规范的问题,下面总结4方面常见质量问题,供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1、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主要原因搁底排砖不正确,没有按照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2、灰缝砂浆不饱满,且未勾缝,主要原因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

3、墙体顶部砌筑不符合要求,灰缝不密实,主要原因标高控制不到位,施工没有立皮数杆,灰缝不均匀。

4、外墙砖砌体渗漏现象,主要原因为灰缝不饱满,有透光缝,抹灰层开裂形成渗水通道。

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砌体结构设计所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1.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个别设计人员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提高使用面积,把二层以上的位置横墙及外层挑墙挪至悬挑梁上,每一层都出现可挑梁,这会导致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出现裂缝,此类挑梁的设计和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十分普遍。

因为是原设计各层挑梁都依附于承受此层楼盖与其墙体的负载予以计算。不过实际结构,悬挑梁上端墙体大多是整体砌筑,同时下端墙体兼负这上层挑梁的底模,挑梁上端的墙体与楼盖的负载实际上是从上至下予以传递的。以上挑梁的设计计算和实际施工受力与传力路径不一致是造成底层挑梁缺乏承载力出现裂缝的核心因素,我们可以调整计算简图与受力途径予以处理,同时还要注意施工时的顺序。

2.砌体结构构架形式与抗震问题

横墙承重的结构:常规建筑基本都是以矩形平面为主,此类建筑横向强度要低于纵向强度,所以有足够数量的横墙可以深化结构抗震能力。因为震害对墙体造成的破坏均为剪切伤,所以,为了深化横墙的抗震强度,一定要深化其抗剪能力。我们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等级,提高横墙上的轴压力。所以,要尽可能使横墙成为承重与隔断相结合的墙体。

在房间面积大时,设有沿进深方向的梁支承于纵墙顶部,使纵墙也负担荷载。楼板依附于纵向搁置,所以构建了横墙承重体系,这样通常能够达到抗震需要,而且纵墙也由于轴压力的而加强了抗剪强度。

楼层平面强度的问题及对策

很多设计在没有基本的结构布置相关措施时,择取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這样会造成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建模上是成立的,不过在明确楼板变形性上却无法做到精准。作为计算的先决条件都不能“准确”,就不可能期待其结果会“正确”。据此予以结构设计必然存在着结构不稳定因素。为了让程序的计算结果可以客观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我们在设计时要尽可能把楼层设计为刚性楼面。首先要在建筑设计方案环节避免择取楼面有变形的平面。而且还要从结构布置与配筋构造上予以保证,针对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优异的建筑设计,若其平面不能匹配于刚性楼板的需求,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举措,尽可能达到刚性楼板的基本需求。

砌体工程常见的问题

砌体工程常见的问题

一、砌体结构破坏而导致房屋、构筑物倒塌

构强度不足和失稳破坏而导致房屋、构筑物倒塌的工程事故,占各类房屋倒塌事故的比例较大。

安全度的不足,往往是造成砖石砌体破坏的首要原因。由于砌体材料的均质性较差,而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单位或个人轻视、忽视砌体结构的必要强度和稳定性的复核验算,仅凭一般构造要求和经验,或简单套抄其他相似工程的设计图纸资料,来确定砌体的截面尺寸和砖、石、砂浆等材料的强度等级。这样的设计往往导致砌体结构,特别是砌体中部分砖柱、尺寸较小的窗间墙、大梁屋架支承处的局部强度和稳定性先天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没有把好砌体所用砖、石、水泥、砂等材料质量关,是发生砌体质量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例如砖块质量较差,强度等级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工程还随意使用旧房拆除下来的杂砖,亦难以达到基本质量要求。至于砂浆用料及配合比的控制,往往缺少严格管理,任凭操作工人在高标号砂浆中随意多加石灰膏;使用拌后搁置时间过长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砌前砖块浇水不透或干砖砌筑,铺灰过长等均会导致砂浆强度不足和饱满度不够,直接影响砌体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在我国寒冷地区,砌体冬期施工往往采用冻结法,在砌体解决前没有采取必要的结构卸荷和稳定措施,也极易产生砌体结构变形过大失控倒塌事故。

要防止砌体结构破坏而导致房屋结构的倒塌,首先在于设计质量的把关,特别应重视砌体结构设计中的校对、审核。

砌体材料大多数是一些传统材料,但供应商提供的实物质量,有时与其提供的合格证明不符,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进场后的材料进行复试检验。对砌体质量的验收不能满足于完工后的外观检查,应认真按规范要求,在砌筑过程中对砖的含水率、砂浆稠度、组砌方法及砂浆饱满度等进行监督检查。

砌体结构中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

砌体结构中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

砌体结构中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砌体结构作为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其强度和稳定性是关乎建筑物

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牢固性和长期稳定性,必须充

分了解砌体结构中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砌体结构中的强度问题

砌体结构的强度是指其承受外力的能力。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

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砌体结构的强度:

1. 材料的选择:选择优质的砌块和胶结材料,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

度和稳定性。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有效地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强度。

2. 接缝的处理:砌体结构中的接缝是承受外力的主要部分,因此必

须进行合理的处理。采用适当的砌缝形式和砌缝材料,保证接缝的牢

固性和密实性。

3. 粘结剂的使用:粘结剂在砌体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砌

体的强度。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式

和比例进行粘结,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

4. 结构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强度。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合适的砌体厚度、布置

方式和加强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二、砌体结构中的稳定性问题

砌体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倾覆或坍塌的能力。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的设计:合理的基础设计是确保砌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前提。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尺寸,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结构的抗侧稳定性:考虑到砌体结构中的侧向力,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增强结构的抗侧稳定性。例如,在结构的侧面设置加强墙、加强柱或设置抗侧支撑等。

砌体工程常见的15个通病标准总结!

砌体工程常见的15个通病标准总结!

砌体工程常见的15个通病标准总结!

本文总结了砌体工程常见的15个质量通病,基于相应标准规范规定,分析原因给出防治措施,辅以标准做法示例,总结全面细致,对大家在砌筑工程的施工或管理中帮助很大。

1过梁

通病现象

过梁搁置长度小于250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7.2.4: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5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中南标建筑图集:过梁支承长度:伸入有承重墙体的门窗洞口边300mm。

原因分析

交底不清,检查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集中浇制过梁时,下部须在平整的硬地坪上或铺设夹板,采用平板(或小型手提式)振动机振实;

2. 过梁选用长度应为洞口宽加500,过梁两边应各搁入墙内250;厚度不小于洞口净宽的1/10,大于1200的门洞过梁应配置箍筋,具体规格按《12ZG313》选用;

3. 过梁顶与结构底标高之差小于过梁高度时,宜与结构梁一起现浇,现浇过梁底标高宜应考虑地面装饰厚度;

4. 当门窗洞与柱、墙边距离小于300时,应在柱墙植过梁钢筋,过梁改为现浇,浇筑前应将柱、墙面打成槽齿状。

标准做法

2门窗框预制块

通病现象

门窗框两侧未设置混凝土预制块或实心砖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门窗框固定中距500mm,边距200mm,如混凝土构件则改用射钉Φ3.7*42固定。

原因分析

交底不清,检查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门洞口用C20混凝土预制块,每边不少于3块,用水泥砂浆与砌体粘结。窗洞口用C20混凝土预制块每边不少于2块,垂直间距不大于500mm,用水泥砂浆与砌体粘结;

砌体工程注意事项(常见通病和防治措施)

砌体工程注意事项(常见通病和防治措施)

砌体工程注意事项(常见通病和防治措施)

1、组砌方式

通病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层皮”,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规范规定: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6.2.6:砌体组砌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原因分析

1)搁底排砖不正确;

2)由于混水墙,忽视组砌方式;

3)没有按照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防治措施

1)控制好摆砖搁底,在保证砖砌灰缝8~10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对混水墙的砌筑,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意识教育,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

3)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半头砖;

4)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层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砌筑前将墙体按照层高画出排版图;

5)砖墙横竖向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2、灰缝控制

通病现象:砖缝砂浆不饱满(且未勾缝)。

规范规定: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1)竖向灰缝不应出现瞎缝、透明缝和假缝;

2)砌体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原因分析

1)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

2)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3)用干砖上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并推广“三一砌筑法”;

砌体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3 . 2改进措施 技
《 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疑问解答》 第8 . 9 条规 定 : 当平 面规则
1 问题 一 : 砖砌体 的抗 剪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度
1 . 1 现 象 分 析
的多层砌体房屋错层超过梁高 ( 一般指楼板高差在 5 0 0 a r m以
蒸 压灰砂砖 及蒸 压粉煤灰 砖未考 虑其 抗剪强度 不同于粘
安 徽
建 筑
2 0 1 3年第 5期( 总1 9 3 期)
砌体 结构房屋结构设计 中常见 问题 分析及 改进措施
Pr o b l e m An a l y s i s i n P h y s i c a l De s i g n o f Ma s o n r y Bu i l d i n g St r u c t u r e a n d i t s Co r r e c t i v e Me a s u r e
土砖砌体 , 仍按普通砖砌体设计。
1 . 2改进 措 施
2 0 0 8版 《 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 ( 以下简称 《 抗震规范 》 ) 第
7 . 1 . 1 条注 1 规定 : 采 用其他烧 结砖 、 蒸压砖 的砌体 房屋 , 当砌 体抗剪强度不低 于粘 土砖砌体 时 , 可按粘土砖房 的相应规 定执 行; 注 2规定 : 抗震设 防烈度 为 6 、 7度时 , 采用蒸压灰砂砖 和蒸 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房屋 , 当砌体 的抗剪强度不低 于粘土砖 砌体 的7 0 %时 , 房屋 的层数应 比粘土砖房屋减 少一层 , 高度应减 少

砌体结构在设计中常见问题解析

砌体结构在设计中常见问题解析

虑到楼梯 的梯 板等具有斜 撑 的受力状态 , 对结 构 的整 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 响 , 宜在结 构计算 中予 以适 当考 虑… 1。20 08版 P P K M软件提供 了梯板按斜梁建模 输入
分的操作与 P C D主菜 单 1 MA 基本 相 同。在使 用 Q m 模块建模时 ,08 P P 20 版 K M软件提供 了构造柱选 项 , 这
4 结语
[ ] 杨丽君 , . 3 等 深基坑 工程 中常见的 问题 及处 理对策 [ ] 西部 J.
探 矿 工 程 ,03 ()5 —5 . 20 ,8 :8 9
[ ] 周红波 , . 4 等 软土 地铁盾 构法 隧道工 程风 险识别 与应对 [ ] J. 现代 隧道技 术 , 0 ,3 2 :0—1 . 2 6 4 ( )1 4 O [ ] 王婧婷 , . 5 等 模糊数 学在风 险变量 估计 问题 中的应用 [ ] 基 J.

凯等 : 砌体结构在设计中常见 问题解析
8 1
砌 体 结 构 在 设 计 中 常 见 问题 解 析

( . 龙 江 省 建 筑 设计 研 究 院 . 哈 尔 滨 1黑
凯 王 ,

1 09 50 0)
1 0 0 ; 2 哈 尔 滨 工 业大 学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 哈 尔 滨 508 .
和尽量控制施 工 的扰 动是 应对 施 工 过程 中 防汛墙 体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建筑砌体工程是当前我国建筑物主体结构构建中的重要处理手段,该施工技术在当前同样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为了有效确保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兼顾美观性以及节能效益,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当前建筑砌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把关控制。本文首先介绍了现阶段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又探讨了整改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質量;问题;整改措施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砌体工程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整体稳定性,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砌体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基于当下建筑砌体工程施工面临的更高质量要求而言,往往需要重点加大各方面常见质量问题的研究,在明确质量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匹配的整改措施,以更好提升整个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维系后续良好的应用状况。

1、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砌体材料质量问题

在建筑砌体工程施工建设中,整体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施工材料上,因为砌体所用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进而也就很容易影响到最终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由此带来的性能威胁因素不容忽视。比如当前砌块以及砖是比较常用的砌体工程施工材料,尤其是伴随着砌块的创新优化,其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发挥出了理想作用,但是如果选用不当,或者是砌块自身存在质量缺陷,必然也会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此外,如果建筑砌体工程中所用砂浆材料质量不佳,稠度不符合相关要求,同样也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施工应用效果,不仅仅影响到砂浆填充饱满度,还会导致其粘结性能受到干扰,进而同样也会对于整体施工性能产生影响,无法形成较为理想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工程砌体结构方案

工程砌体结构方案

工程砌体结构方案

一、项目背景

砌体结构是目前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优点是资材易获得且价格低廉,方便施工,而且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对抗震性能的要求。因此,本文以砌体结构作为设计对象,根据

工程需要,对工程砌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方案。

二、建筑设计要求

1. 结构设计要求

2. 抗震设计要求

3. 建筑物使用要求

4. 施工要求

三、结构体系选择

在工程砌体结构的设计中,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结构体系的选择关系到整个

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因此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一般来说,常

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支结构、框筒结构、框支筒结构等,其中框架结构较为简单,适用于一般建筑;框支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建筑;框筒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等。根据建筑设

计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可选用框架结构为主体,辅以

部分框筒结构,在地震区应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核心筒结构,以满足抗震要求。

四、砌体材料选择

工程砌体结构中砌体材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砌体材料主要有普通砖、空心砖、轻质砖等,选择合适的砌体材料对于工程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

影响。普通砖价格便宜,但抗压强度相对较低,不适合承受大荷载;空心砖由于内部空心,抗压强度较弱,承载能力有限,适合作为建筑内墙使用;轻质砖密度小、热传导性能好,

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但需要高强度砌体材料配合使用。

因此,对于工程砌体结构来说,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砌体材料。一般建议使用砖混结构,外墙采用轻质砖,内墙采用空心砖,墙体上部采用普通砖,

砌体工程常见问题

砌体工程常见问题
• 案例分析:某工程采用加筋砌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多 处裂缝。经分析,裂缝主要为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采取表 面封闭法和压力灌浆法进行处理后,裂缝得到了有效控制, 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砌体强度不足问题
02
强度不足表现及危害
01
砌体开裂
由于强度不足,砌体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影响 结构安全性。
加强养护措施
对砌体进行充分养护,避免过早脱模、过早 加载等行为。
D
治理方法与案例分析
• 表面封闭法:对于宽度较小、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可采 用表面封闭法进行处理,如涂抹环氧树脂等。
• 压力灌浆法:对于宽度较大、较深的裂缝,可采用压力灌浆 法进行处理,将浆液注入裂缝内部,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 拆除重砌法:对于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应拆除重砌, 确保结构安全。
受力裂缝
由于荷载作用、地震等 外力因素导致砌体结构 开裂。
预防措施与建议
A
控制材料质量
选用符合标准的砌块、砂浆等材料,控制其含 水率、强度等指标。
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砌体砌 筑质量。
B
C
采取构造措施
设置伸缩缝、沉降缝等构造措施,减小温度 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对砌体的影响。
在砌体外部粘贴钢板或型钢,提高承 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砌体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砌体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砌体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对在施工图审查中砌体结构中常见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图纸审查、砌体、常见问题、分析、建议

一、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超层、超高

1.1 如某设计院送审的某6度区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采用普通砖砌体,地上7层,地下1层,地下室层高

2.4m,地上每层层高2.80m,室内外高差0.90m。地下室每个开间内设有宽600,高300的窗洞。屋面设坡顶作为阁楼层。阁楼层处建筑地面标高为19.60m,从标高19.60m处外纵墙高1.20m的地方起坡,坡顶最高处2.40m。

1.2 建议

将地下室窗洞取消,室内外高差改为0.65m,则结构为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结构总层数为7层。坡顶外纵墙高度由1.20m改为1.10m,则结构总高度为0.65+19.60+1.1+(2.4-1.2)/2=21.95m,满足不大于22.0m的要求。

上述仅是一个工程的实例,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2010版的《抗震规范》,已将6度区采用普通砌体砌筑的砌体结构由8层降为7层,目的是为了防止砌体结构在大震时突然倒塌,保证裂而不倒。因此,结构设计时应严格执行《抗震规范》对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及层数的限制要求。

二、局部墙垛不满足要求

2.1 送审的施工图中经常发现,不少局部墙垛不满足《抗震规范》第7.1.6条要求。设计人员往往将局部墙垛,如仅剩500墙垛,统统设计为墙厚x500的构造柱,目的是提高局部墙垛的强度和刚度。

2.2 分析混凝土与砌体是不同的材质,当地震来临时,混凝土构造柱的刚度远远大于砌体的刚度,失去了构造柱的作用,形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墙体,使同一轴线上既有砌体墙又有钢筋混凝土墙,受力极其不均匀,对抗震更不利。因此,出于地震作用的同步考虑,不能将局部小墙垛全部改为构造柱。

砌体和抹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砌体和抹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抹灰层空鼓、开裂会导致墙面出现鼓包、裂缝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抹灰层 脱落。主要原因是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存在空隙,或者抹灰层自身强度不足。此外 ,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抹灰层空鼓、开裂。
通病一:抹灰层空鼓、开裂
防治措施:为防止抹 灰层空鼓、开裂,应 采取以下措施
2.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选用符合要求的砂 浆、水泥等材料;
砌体和抹灰常见质量 通病及防治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砌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抹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砌体和抹灰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建议 • 砌体和抹灰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建议
01
砌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 治措施
通病一:砂浆强度不足
总结词
砂浆强度不足是砌体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 引发安全事故。
通病三: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
防治措施:为防止线角、缝隙 不直,偏差过大,应采取以下 措施
1. 加强施工操作控制,确保施 工时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切割 、固定等操作;
2. 提高测量准确性,使用精确 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通病三: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
3.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 心;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灰缝砂浆不饱满的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砂浆配合比不当等。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 ,加强搅拌和运输存储管理,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 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最新)

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最新)

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最新)

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众所周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

一、砌体强度不足

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

2、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二、砌体错位,变形

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

2、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4、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三、局部损伤或倒塌

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四、砌体裂缝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

1、温度变形

(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

规范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关系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结构设计规范的实施细则,确保结构设计意图的实现。
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关系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一部分,与其他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规范共 同构成完整的施工质量验收体系。
03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 点
抗震性能不足
要点一
总结词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包括 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和材料强度低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不足表现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 生破坏或倒塌。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未进行合理的抗震计算 和分析、抗震构造措施不足等会导致抗震性能不足;施工 质量差如砂浆强度不达标、砖块连接不牢固等会降低结构 的抗震性能;材料强度低如砂浆和砖块强度不符合要求等 也会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
监督检查
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 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04
加强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 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
握规范要求。
严格执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规范要求,不得擅自更改或降
低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与设计

新疆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多层砌体房屋建筑以剪切变形为主,纵横墙布置应基本均匀、对称以体现规则性原则;结构的基本周期一般在0.3S以内,结构的初裂水平侧移约为1/4000,大震时的破坏主要依靠抗震构造措施来抗御。

1 一般规定及结构布置

1.1一般规定

1.1.1 砌体结构的材料指烧结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类的实心砖、标准的混凝土小型砌块,其他如:非蒸压粉煤灰混凝土标砖、多孔砖、蒸压类的空心或多孔砖在地震区不能采用。

1.1.2 横墙很少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如:全为教室的教学楼或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

1.1.3 关于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埋深较多或形成扩大半地下室底盘,对半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有利,抗震验算可不计作一层。

不论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时均应当作一层并应满足墙体承载要求。凡有质量就有地震作用,楼层集中了各层的主要质量,不论房屋高度如何变化,有多少楼盖也就有多少个计算质点,一个质点只考虑一个自由度,这是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基本前提。

1.1.4 坡屋面的最低处高度≤1.5m时,可与顶板合并成一层计算;当阁楼层面积≤1/2顶层楼面积、最低处高度≤1.8m时,阁楼层可不作一层计算,高度不计入总高度之内。将其作为局部突出构件(荷载并放大)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抗规5.

2.4条),除轻钢、木屋盖外,放大

亦可将阁楼层当作普通楼层输入验算做比较(面积比≤0.714时PMCAD程序判定为屋顶间,自动放大地震作用)。

1.1.5 横墙错位:现浇楼盖≤500mm,预制板≤300mm以内可以认为是连续的横墙。

1.1.6 计算房屋宽度:单面悬挑走廊、局部突出楼梯间不计入。

1.1.7 转角窗:转角窗的设置使砌体墙的连续性和封闭性中断,地震作用不能传递;鉴于低层房屋其震害与平面规则性的差异不明显,8度区≤3层,6、7度区≤4层时,在采取加强措施后可设置转角窗。1.1.8 现浇板沿外墙(含内墙楼梯间)楼板支座宽度内设置2ф12的加强筋。

1.1.9 房屋错层:现浇楼板高度大于750mm预制楼板大于600时,宜设缝。复式结构房屋原则上应按楼板标高作为集中质点计算层数。1.1.10 局部地下室不宜采用,地基土质较好时(稍密砂砾地基土、中密砂土),若不便分开,两者基底差不宜过大且按1:2放坡。

1.2多层砌体

1.2.1 砌体结构房屋原则上不能设局部内框架(结构动力特性不同,不同材料的结构处于同一结构单元内的变形、刚度不一致,地震时易造成连接部位的破坏)。仅限于在门厅部位设置一、二层的梁柱结构,可不认为是“内框架”,但在构造上应予以重视,尽量不使其承载过大,加强门厅侧边墙体的布置及两者连接处的节点构造。

1.2.2 纵横墙在结构平面布置中不能分别对齐时应采取措施。

1.横墙不对齐:一般一个五开间的住宅结构单元内,有3~4道对

齐贯通的横墙即可满足要求;现浇板两段墙体相对错位约500mm、予制板为300mm左右时可认为连续贯通,但应于两墙段间的楼板内增设暗梁;

2.纵墙不对齐:除两道外墙外,一般内纵墙1~2道,设计时允许将纵墙均匀分段对齐,且尽量使各段纵墙长度大致相近。

1.2.3 抗震设计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楼梯间)剪力墙的结构体系,施工图审查要点3.7.1条(6)款,允许按国标97G329(五)的相关部分采用,此在03G329(五)中已被删除,则无标准依据。主要问题是:(1)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协同工作的问题没有解决(破坏不同步);(2)两者刚度差别较大,结构不均匀造成平面刚度、侧移刚度突变。(3)试验研究少、无震害经验,目前不应用于地震区。

(4)《PMCAD》软件提供了上述组合结构地震剪力分配的近似方法(弹塑性模量比),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尚在延续采用此类结构体系。

1.2.4 多层砌体提高抗剪强度的途径:

1.增加墙厚,外墙减少至240厚,墙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应视设防烈度及工程具体情况选择;

2.提高砌体强度等级,选用高强度砖和砂浆(≥MU15 M15);

3.配水平钢筋(ρ=0.07%~0.17%)提高抗剪强度30%,一般可在240墙中配2ф6~2ф8;

4.增设构造柱,其截面应限制(规范7.2.8条);

5.采用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不能应用于砖砌体房屋的局部墙段)。

1.2.5 多层砌体住宅单体长度应当控制在55m以内,超过时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1.2.6横墙较少的房屋按《抗规》7.3.14条规定,采取措施弥补可不降低层数和高度的要求,工程设计中其类型已不仅限于住宅楼。“横墙很少”的房屋抗震能力更差,若采取了措施,横墙布置达到了横墙较少的条件时可按横墙较少来对待,也可少降一层和适当降低高度。

1.3底部框架—抗震墙

1.3.1 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能完全对齐时,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抗震墙之内允许1/3可不对齐,同时不对齐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二道(规范规定“基本对齐”的原则是:大部分上部承重墙应落在框架梁或墙上)。

1.3.2 当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时,应在过渡层设置托墙次梁,承托各层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效应,可采取下列措施:

1.对次梁两端支座应当加强;

2.地震作用采用1.25~1.50增大系数,以考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影响。

3对过渡层支承在次梁上的墙体段配置水平钢筋,增强刚度减少裂缝。

1.3.3 底框—抗震墙房屋是上下层材料不同、上下层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亦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因此,抗震等级取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高限值,6、7、8度框架和抗震墙分别取三、二、一级。

1.2.4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以减少基础变形。

2 结构分析与计算要点

2.0.1 墙高H计算值的规定

1.底层外墙,首层顶板底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管沟底;

2.底层内墙按楼层高度计算(或从楼板底算到管沟底);

3.中间楼层按层高计算;

4.顶层坡顶层高算到山墙1/2高度;

5.单层空旷房屋:外墙高度自大梁底(或屋架端支点)算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外墙管沟底),计算稳定时自板底算起。

2.0.2 多层砌体、底框-抗震墙房屋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6度时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2.0.3 受水平力最大的墙段不一定是受竖向力最大的墙段。按抗规7.2.2条只选择从属地震荷载面积较大(地震作用楼面荷载对墙体单向传力,静力作用现浇板则双向传递);竖向应力较小,即承担垂直荷载较小的墙段(轴压力越小,相对抗剪强度越低)。

2.0.4 “抗规”第7.2.5条2款未明确是否必须考虑梁与上部墙体组合作用按组合构件设计;条文说明指出可采用折减荷载的方法。PMCAD 软件提供3种方法设计墙梁,承托四层以上时,采用部分荷载法中的四墙五板法(取Q2=0.8)及调整M、N系数等计算参数的规范算法均可,承托四层以下时选择全部荷载法。

2.0.5 水平配筋在墙体的尽端应有锚固,有构造柱时按受拉筋的锚固长度设置(约l a=30d),无构造柱端的水平筋可弯折成直勾,以利钢筋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