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和设计
砌体工程10个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
砌体工程10个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本文是基于砌体工程实例,总结常见的10个质量问题,分析质量通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工程朋友们参考借鉴。
Q1卫生间素砼浇筑前未进行凿毛和用水清理润湿,浇筑过程中未使用振动棒振捣密实。
防治措施:1、报监理检查,合格后封模;2、浇筑过程中采用小型振动棒振捣密实。
Q2部分拉接筋下料尺寸未计算准确,导致伸入墙体长度不足;植筋长度达不到设计规定且不能满足抗拔要求。
防治措施:1、根据墙体长度确定不同墙肢的拉接筋种类;2、孔钻设标尺,保证钻孔深度。
Q3部分墙垛植筋位置出现偏移,部分伸入填充墙体的拉结筋端头未做180度弯钩。
防治措施:1、统一钢筋种类;2、根据门垛尺寸确定钢筋植筋位置。
Q4墙垛钢筋绑扎采用一级钢筋代换搭接时未按要求做135度弯钩,部分伸入墙垛的拉结筋端头也未做135度弯钩。
统一钢筋种类及弯勾形式。
Q5墙体砌筑上下砖错缝,灰缝控制普遍较差且不均匀一致,竖缝出现挤接密缝。
防治措施:1、加强砖砌体几何尺寸;2、提高砖工技能水平,明确砌筑方法。
Q6相邻门洞交叉处过梁安装采用预制,搁置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类似部位采用现浇过梁。
Q7构造柱喇叭口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不到位,且不密实,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防治措施:改变喇叭口模板制作方式,采用小型振动棒振捣密实。
Q8部分墙体位置植筋长度未经仔细计算伸出墙体;二次构件浇筑时用杂物进行封堵。
防治措施:1、调整拉接筋长度;2、加强工人素质教育,采取必要经济处罚措施。
Q9实心配砖几何尺寸极不规范。
1、外观尺寸超标严重应清退出场;2、更换供货厂家。
Q10大量配砖墙体部位已严重泛碱。
防治措施:1、重新选用配砖,合格后用于工程实体;2、采用水洗、打磨等措施处理。
砌体工程常见的问题
一、砌体结构破坏而导致房屋、构筑物倒塌构强度不足和失稳破坏而导致房屋、构筑物倒塌的工程事故,占各类房屋倒塌事故的比例较大。
安全度的不足,往往是造成砖石砌体破坏的首要原因。
由于砌体材料的均质性较差,而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单位或个人轻视、忽视砌体结构的必要强度和稳定性的复核验算,仅凭一般构造要求和经验,或简单套抄其他相似工程的设计图纸资料,来确定砌体的截面尺寸和砖、石、砂浆等材料的强度等级。
这样的设计往往导致砌体结构,特别是砌体中部分砖柱、尺寸较小的窗间墙、大梁屋架支承处的局部强度和稳定性先天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没有把好砌体所用砖、石、水泥、砂等材料质量关,是发生砌体质量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例如砖块质量较差,强度等级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工程还随意使用旧房拆除下来的杂砖,亦难以达到基本质量要求。
至于砂浆用料及配合比的控制,往往缺少严格管理,任凭操作工人在高标号砂浆中随意多加石灰膏;使用拌后搁置时间过长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砌前砖块浇水不透或干砖砌筑,铺灰过长等均会导致砂浆强度不足和饱满度不够,直接影响砌体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在我国寒冷地区,砌体冬期施工往往采用冻结法,在砌体解决前没有采取必要的结构卸荷和稳定措施,也极易产生砌体结构变形过大失控倒塌事故。
要防止砌体结构破坏而导致房屋结构的倒塌,首先在于设计质量的把关,特别应重视砌体结构设计中的校对、审核。
砌体材料大多数是一些传统材料,但供应商提供的实物质量,有时与其提供的合格证明不符,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进场后的材料进行复试检验。
对砌体质量的验收不能满足于完工后的外观检查,应认真按规范要求,在砌筑过程中对砖的含水率、砂浆稠度、组砌方法及砂浆饱满度等进行监督检查。
合理配备操作人员,减少砌体临时接槎的数量;合理确定工期,控制砌体砌筑速度;避免雨天施工等,都是防止砌体结构强度不足和稳定不够的重要措施。
二、砌体结构裂缝砖石结构砌体裂缝是砖混结构房屋中,量大面广的一种质量通病。
砌体维修整改方案
砌体维修整改方案概述砌体结构是建筑物常见的结构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开裂、脱落、渗水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也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维修整改。
本文将详细介绍砌体维修整改方案,包括了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维修整改方案等内容,以帮助建筑工程师对砌体结构进行有效维修整改。
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问题1:开裂砌体结构经常会出现开裂现象,这些开裂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结构设计问题:砌体结构的设计问题会导致结构出现过度负荷或防水层破裂等问题,从而导致砌体结构开裂。
•风化:砌体造型的美观性往往导致表面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砌体表面失去了原来的平衡,容易导致不整齐的开裂。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砌体结构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砌体结构的开裂。
问题2:脱落砌体结构的脱落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水力冲击:在强烈气旋、风暴或强降雨条件下,水流冲撞砌体结构,从而导致砌体破裂或脱落。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如盐害、霉菌等,会降低砌体结构的强度,从而导致砌体结构的脱落。
问题3:渗水砌体结构的渗水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砌体结构粘结不良:粘结不良导致砌体结构中的缝隙增加,从而导致水流的渗透。
•砖、砌体的变形:变形会导致砖、砌体之间的空隙增加,从而导致水的渗透。
维修整改方案方案1:开裂修复1.结构设计问题:检查建筑物的原设计,了解结构中设计问题的存在。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从结构上进行增强,增加必要的结构耐力,减轻砌体结构的负荷。
2.风化问题:使用抗风化砖块进行建造,避免使用过分复杂的造型,避免表面相互干扰。
3.温度变化问题:在设计砌体结构时,应预留砌体结构收缩或膨胀的空间,避免温度变化导致的破坏。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使用填充材料进行补救,避免进一步膨胀或收缩。
方案2:脱落修复1.水力冲击问题: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防护措施,避免大水流的冲击。
对于出现了脱落现象的砖块或砌体,需要将其进行替换,增加建筑物结构的牢固性。
砌体工程施工通病
砌体工程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砌体结构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砌体工程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给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了砌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1. 砌体强度不足砌体强度是影响砌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砌体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砖块质量不达标、砌筑方法不规范等。
2. 砂浆饱满度不足砂浆饱满度是影响砌体结构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
砂浆饱满度不足的原因有:砂浆搅拌不均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砌筑速度过快等。
3. 砌体裂缝砌体裂缝是砌体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墙体裂缝、梁柱结合处裂缝、门窗框周边裂缝等。
裂缝的产生原因包括:砌体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
4. 组砌方法不规范组砌方法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砌体排列不整齐、砖块湿润度不符合要求、施工缝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砌体结构受力不均匀,降低砌体工程的稳定性。
5. 锚固筋不合格锚固筋是保证砌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构件。
锚固筋不合格主要表现在:锚固筋长度不足、锚固筋直径不符合要求、锚固位置不正确等。
6. 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未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设计方案、施工设备不完善等。
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防治措施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砖块和砂浆,确保原材料质量。
同时,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和检测,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予以淘汰。
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3. 优化砌筑工艺采用先进的砌筑工艺,如机械搅拌砂浆、机械砌筑等,提高砌筑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确保砌体结构的稳定性。
4. 控制砂浆饱满度通过调整砂浆配合比、加强砂浆搅拌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确保砂浆饱满度符合要求。
砌体工程注意事项(常见通病和防治措施)
砌体工程注意事项(常见通病和防治措施)1、组砌方式通病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层皮”,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规范规定: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6.2.6:砌体组砌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原因分析1)搁底排砖不正确;2)由于混水墙,忽视组砌方式;3)没有按照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防治措施1)控制好摆砖搁底,在保证砖砌灰缝8~10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2)对混水墙的砌筑,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意识教育,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3)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半头砖;4)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
第一层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砌筑前将墙体按照层高画出排版图;5)砖墙横竖向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2、灰缝控制通病现象:砖缝砂浆不饱满(且未勾缝)。
规范规定: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1)竖向灰缝不应出现瞎缝、透明缝和假缝;2)砌体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原因分析1)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2)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3)用干砖上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
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改进砌筑方法;并推广“三一砌筑法”;3)严禁用于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白天在0℃以上)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4)控制蒸压加气块的规格尺寸,援用干粉粘结剂作砌体粘合,并采用1MM厚镀锌铁板制成的L型专用角铁,用射钉及膨胀螺栓使填充墙与柱、墙顶梁、构造柱拉结,将灰缝控制在2-3mm。
标准做法采用薄层砂浆砌筑法(薄层砂浆砌筑法是指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2mm-4mm。
砌体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砌体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摘要:对在施工图审查中砌体结构中常见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图纸审查、砌体、常见问题、分析、建议一、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超层、超高1.1 如某设计院送审的某6度区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采用普通砖砌体,地上7层,地下1层,地下室层高2.4m,地上每层层高2.80m,室内外高差0.90m。
地下室每个开间内设有宽600,高300的窗洞。
屋面设坡顶作为阁楼层。
阁楼层处建筑地面标高为19.60m,从标高19.60m处外纵墙高1.20m的地方起坡,坡顶最高处2.40m。
1.2 建议将地下室窗洞取消,室内外高差改为0.65m,则结构为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结构总层数为7层。
坡顶外纵墙高度由1.20m改为1.10m,则结构总高度为0.65+19.60+1.1+(2.4-1.2)/2=21.95m,满足不大于22.0m的要求。
上述仅是一个工程的实例,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2010版的《抗震规范》,已将6度区采用普通砌体砌筑的砌体结构由8层降为7层,目的是为了防止砌体结构在大震时突然倒塌,保证裂而不倒。
因此,结构设计时应严格执行《抗震规范》对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及层数的限制要求。
二、局部墙垛不满足要求2.1 送审的施工图中经常发现,不少局部墙垛不满足《抗震规范》第7.1.6条要求。
设计人员往往将局部墙垛,如仅剩500墙垛,统统设计为墙厚x500的构造柱,目的是提高局部墙垛的强度和刚度。
2.2 分析混凝土与砌体是不同的材质,当地震来临时,混凝土构造柱的刚度远远大于砌体的刚度,失去了构造柱的作用,形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墙体,使同一轴线上既有砌体墙又有钢筋混凝土墙,受力极其不均匀,对抗震更不利。
因此,出于地震作用的同步考虑,不能将局部小墙垛全部改为构造柱。
三、漏设构造柱3.1 在楼梯间斜梯段上下端,横墙凸出部位与第二道纵墙交接处,单面走廊的内纵墙与横墙交接处,往往漏设构造柱。
3.2不少设计人员认为,自己设计的楼梯为折板式楼梯,在斜梯段上下端的处未设楼梯梁,因此可以不设构造柱。
砌体结构缺陷的类型
砌体结构缺陷的类型砌体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由砖块或石块通过砂浆粘合而成。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砌体结构可能出现各种缺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砌体结构缺陷类型,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裂缝裂缝是砌体结构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它们可以出现在砖块之间、砂浆接缝处或墙体表面。
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如砂浆的配合比例不正确、砂浆涂抹不均匀等。
2. 温度和湿度变化:砌体结构容易受到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结构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 地基沉降:如果地基不稳定或不均匀沉降,会导致砌体结构出现裂缝。
解决裂缝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砂浆的配合比例正确、涂抹均匀,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2. 控制温度和湿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如使用湿帘降温、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等。
3. 加固地基:如果发现地基不稳定或不均匀沉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加固、地基加宽等。
二、空鼓声空鼓声是指砌体结构中砖块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不足,导致砌体结构内部出现空洞声音。
空鼓声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 砂浆配合比例不正确:如果砂浆的配合比例不正确,粘结力就会下降,容易出现空鼓声。
2. 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如砂浆涂抹不均匀、砖块未按规定压实等。
解决空鼓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砂浆的配合比例正确、涂抹均匀,按规定压实砖块。
2. 加强检测和修复: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测和修复出现空鼓声的部位,可以采用重新涂抹砂浆、重新压实砖块等方法。
三、砂浆脱落砂浆脱落是指砌体结构中砂浆从砖块表面脱落或开裂。
砂浆脱落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 砂浆质量不过关:如砂浆中的沙子含有杂质、砂浆的黏结力不足等。
2. 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如砂浆涂抹不均匀、涂抹过薄等。
解决砂浆脱落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提高砂浆质量:确保砂浆中的沙子干净无杂质,砂浆的黏结力足够强。
砌体工程常见问题
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防水要求,如 未设置防水层或防水层设计不合理等。
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如砖缝不饱满、灰缝不均匀等,导致砌 体结构存在缺陷,引发渗漏水问题。
材料问题
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砖、砂浆等材料, 或者材料之间的粘结不牢固,导致渗 漏水现象的发生。
防水措施与改进建议
防水措施
在砌体工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如设置防水层、使用防水材料等,以确保建筑物的防水性能 。
• 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未充分考虑砌体材料的特性 及受力情况,导致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
01
02
03
回弹法
通过回弹仪检用超声波在砌体中的传 播速度判断其密实度和强 度。
取样法
在砌体中钻取芯样进行抗 压强度试验,直接获取强 度数据。
加固措施与实例
外包钢加固法
02
变形过大
砌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可能导致结构失稳 。
03
承载能力下降
砌体强度不足会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建筑物存在安 全隐患。
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
材料质量差
砖、砂浆等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导致砌体强度低。
施工质量差
砌筑过程中未按规范施工,如砂 浆饱满度不足、灰缝厚度不均匀 等。
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
04
砌体渗漏水问题
渗漏水现象描述及危害
渗漏水现象描述
砌体工程中出现渗漏水问题,通常表现为墙体、地面或天花板等部位出现潮湿、 渗水或水珠滴落等现象。
危害
砌体渗漏水会导致墙体开裂、剥落,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 潮湿环境容易引发霉菌滋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渗漏水原因分析
设计缺陷
施工问题
砌体和抹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砌体留槎是指墙体转角处或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的斜槎或直槎。接槎是指两段墙体之间衔接的部位。留槎和接槎不 符合要求的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技术水平低等。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确保留槎和 接槎符合规范要求。
通病三:灰缝砂浆不饱满
总结词
灰缝砂浆不饱满会影响砌体结构的防水性和耐久性,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是预防砌体和抹灰质 量通病的必要手段。
在砌体和抹灰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 检验体系。通过定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可以及时发 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质 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修复,以确保最 终的砌体和抹灰质量符合要求。
1. 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确保抹 灰时按照要求进行找平、收光等
操作;
2. 提高测量准确性,使用精确 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3. 加强自检和互检力度,及时 发现并处理问题。
通病三: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
总结词
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原因是 施工操作不当或测量误差过大。
详细描述
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会导致墙面外观不符合要求,影 响整体美观度。主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不当或测量误差过大。 例如,施工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切割或固定,导致线 角、缝隙不直或偏差过大。
THANKS
感谢观看
通病三: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
防治措施:为防止线角、缝隙 不直,偏差过大,应采取以下 措施
1. 加强施工操作控制,确保施 工时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切割 、固定等操作;
2. 提高测量准确性,使用精确 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通病三:线角、缝隙不直,偏差过大
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最新)
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最新)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众所周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
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
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一、砌体强度不足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2、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二、砌体错位,变形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2、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4、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三、局部损伤或倒塌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四、砌体裂缝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
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1、温度变形(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
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2)、温度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大。
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墙中部。
(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
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而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向裂缝。
砌体结构工程砌体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砌体结构工程砌体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砌体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用于搭建建筑物的外墙、隔墙和内墙等部位。
而在砌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砌体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砌体砌筑不牢固的问题在砌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砌筑不牢固。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基底处理不当、砂浆黏结力不够、砖块质量差等。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法:1. 基底处理: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基底进行充分的处理。
首先,要确保基底平整、干燥和清洁,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其次,可以使用适当的粘结剂或灌浆料来加强基底的黏结力,增加砌体与基底之间的粘合强度。
2. 砂浆配比:要保证砂浆的黏结力和强度,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砂浆的配比。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砂浆的搅拌均匀,避免出现颗粒不均匀、沉淀物过多的情况。
3. 砖块质量:砌体工程中所使用的砖块需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保证。
在选用砖块时,要注意检查砖块的表面平整度、尺寸一致性和抗压强度等指标,避免使用质量差的砖块。
二、砌体墙体开裂的问题砌体墙体开裂是砌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开裂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基底变形、墙体质量不均匀等因素有关。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控制温度变化: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时,要尽可能避免墙体中的温度差异过大。
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如覆盖遮阳板、喷水冷却等,以减少墙体内外的温度差异。
2. 基底处理:墙体开裂可能与基底的变形有关。
因此,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之前,应对基底进行充分的处理,确保其平整度、稳定性和强度满足要求。
3. 控制墙体质量:墙体质量均匀性是避免开裂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注意选择高质量的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墙体的厚度、抗压强度和垂直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砌体结构设计的常见三大问题
砌体结构设计的常见三大问题
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1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
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
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
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
原因是原设计各层挑梁均按承受本层楼盖及其墙体的荷载进行计算。
但实际结构中,悬挑梁上部墙体均为整体砌筑,且下部墙体均兼上层挑梁的底摸,这样挑梁上部的墙体及楼盖的荷载实际上是由上往下传递。
上述挑梁的设计计算与实际工程中受力及传力路线不符是导致底层挑梁承载力不足并出现受力裂缝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变计算简图及受力路线,要么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
1.2砌体结构布置方式及抗震分析
(1)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一般房屋为矩形平面,其横向刚度远小于纵向刚。
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和设计
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和设计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与设计新疆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多层砌体房屋建筑以剪切变形为主,纵横墙布置应基本均匀、对称以体现规则性原则;结构的基本周期一般在0.3S以内,结构的初裂水平侧移约为1/4000,大震时的破坏主要依靠抗震构造措施来抗御。
1 一般规定及结构布置1.1一般规定1.1.1 砌体结构的材料指烧结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类的实心砖、标准的混凝土小型砌块,其他如:非蒸压粉煤灰混凝土标砖、多孔砖、蒸压类的空心或多孔砖在地震区不能采用。
1.1.2 横墙很少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如:全为教室的教学楼或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
1.1.3 关于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埋深较多或形成扩大半地下室底盘,对半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有利,抗震验算可不计作一层。
不论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时均应当作一层并应满足墙体承载要求。
凡有质量就有地震作用,楼层集中了各层的主要质量,不论房屋高度如何变化,有多少楼盖也就有多少个计算质点,一个质点只考虑一个自由度,这是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基本前提。
1.1.4 坡屋面的最低处高度≤1.5m时,可与顶板合并成一层计算;当阁楼层面积≤1/2顶层楼面积、最低处高度≤1.8m时,阁楼层可不作一层计算,高度不计入总高度之内。
将其作为局部突出构件(荷载并放大)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抗规5.2.4条),除轻钢、木屋盖外,放大亦可将阁楼层当作普通楼层输入验算做比较(面积比≤0.714时PMCAD程序判定为屋顶间,自动放大地震作用)。
1.1.5 横墙错位:现浇楼盖≤500mm,预制板≤300mm以内可以认为是连续的横墙。
1.1.6 计算房屋宽度:单面悬挑走廊、局部突出楼梯间不计入。
1.1.7 转角窗:转角窗的设置使砌体墙的连续性和封闭性中断,地震作用不能传递;鉴于低层房屋其震害与平面规则性的差异不明显,8度区≤3层,6、7度区≤4层时,在采取加强措施后可设置转角窗。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因此,在工程竣工前,进行施工质量验收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验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砌体墙面平整度问题在进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经常会遇到砌体墙面平整度不达标的情况。
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度和墙面的装饰效果。
究其原因,可能是施工过程中未正确操作导致。
解决方法:对于砌体墙面平整度不达标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修复:1. 通过调整砂浆的用量和粘结面积,进行刮抹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墙面平整度要求。
2. 如已竣工,可进行整体墙面磨平修复,再进行墙面的表面装饰。
二、砌体结构墙体裂缝问题墙体裂缝是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墙体的抗震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解决方法:针对砌体结构墙体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在施工前,进行墙体材料的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规定标准,并与施工方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2.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温湿度,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砌体墙体造成影响,以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三、砌体砖与砂浆之间的粘接强度问题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经常会出现砌体砖与砂浆之间粘接强度不够的问题。
这会导致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下降。
解决方法:针对砌体砖与砂浆之间的粘接强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对砌体砖和砂浆的配比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砌体砖与砂浆之间的粘接强度达到要求。
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砌体砖和砂浆的拌合、摆放和揭模操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规定标准。
四、砌体墙体保温隔热性能问题随着人们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问题的关注,砌体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成为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然而,有时会发现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差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差一、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差的原因1. 施工操作不规范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但是一些施工人员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施工操作不规范,例如砌筑砌体时未按照预定位置摆放砖块、未注意砌缝的平整度等。
2. 材料质量不合格砌体结构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砖块、砂浆等,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会影响到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例如,砂浆强度不达标、砖块存在裂缝等。
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就会影响到砌体结构的质量。
例如,无经验的砌筑工人员不懂得正确的砌筑方法,砌墙时不能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等。
4. 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包括人员的安排、进度的控制、材料的供应等,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人员配备不足、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导致施工质量差。
5. 设计不合理砌体结构工程的设计如果不合理,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例如,砌墙过高或者过宽,不存在准确的承重情况分析等。
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差的解决方案1. 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让他们对砌体结构施工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做到规范操作,提高砌筑质量。
2.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工程所使用的砖块、砂浆等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3. 强化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做到材料供应及时充足,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4. 加强设计审核对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其合理性,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5. 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对砌体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质量。
总之,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差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砌体工程施工的问题
砌体工程施工的问题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设计图纸审查问题砌体工程的施工应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因此在施工前需要仔细审查设计图纸,确保施工方案和要求清晰明确。
同时,对于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或疑虑,应及时与设计师沟通,以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纰漏。
2. 施工材料准备问题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前,需要充分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材料,包括砖块、石块、混凝土块、沙子、水泥等。
施工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问题砌体工程的施工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因此在施工前需要招聘具有相关经验的施工人员,并准备好适用的机械设备,如砌筑机、搅拌机等。
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备和资质。
二、砌体墙体施工问题1. 砌筑规格和尺寸问题在进行砌体墙体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正确选择砌筑材料,并按照规格和尺寸要求进行砌筑。
砌筑规格和尺寸的选择应与设计图纸一致,保证墙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 砌筑工艺和砌筑方法问题砌筑工艺和砌筑方法是砌体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砌体墙体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砌筑工艺和砌筑方法进行操作,确保墙体的稳固性和垂直度。
注意砌筑过程中的接缝处理、砂浆配比和压实等细节。
3. 砌筑质量监控问题砌体墙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
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时,应定期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砌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砌体结构施工问题1. 砌体墙体与结构连接问题在进行砌体结构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砌体墙体与结构的连接处。
连接处的设计和砌筑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砌筑结构荷载问题砌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荷载测试。
在进行荷载测试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3. 砌体结构验收问题砌体结构完工后,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过程中应注意砌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等方面,确保砌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砌体结构工程砌体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砌体结构工程砌体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砌体结构工程是指以砖、石等材料搭建起的建筑结构工程,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领域。
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砌体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砌体砖块的质量问题在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砖块的质量问题,例如砖块有翘曲、断裂、粘土含杂质等现象。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砌体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选择砖块供应商,确保砖块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在砌体施工前对砖块进行验收,排除质量问题的砖块。
3. 混合不同类型的砖块,分散质量问题的风险。
二、砂浆施工不规范问题砂浆是砌体工程中重要的连接材料,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配比不准确、行业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砂浆质量不稳定,影响砌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砂浆的配比,确保砂浆质量稳定。
2. 培训工人熟练砂浆施工技能,确保行业操作规范。
3. 对砂浆进行现场试验,确保砂浆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墙体垂直度问题墙体垂直度是砌体工程施工中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常见的墙体垂直度问题包括墙体倾斜、不平整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水平仪等专业工具进行墙体垂直度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预埋安装梁、柱等构件时,参考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墙体的垂直度。
3. 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四、砌筑缝隙处理不当问题砌体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对砖块之间的缝隙进行处理,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隔音性能等。
然而,处理不当的缝隙会导致墙体裂缝、渗水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适当的砂浆材料,确保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2. 控制砌筑缝隙的宽度,避免过大或过小。
3. 使用专用工具对砌筑缝隙进行修整,确保平整度和一致性。
浅谈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一)
浅谈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一)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众所周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
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
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一、砌体强度不足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2、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二、砌体错位,变形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2、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4、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三、局部损伤或倒塌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四、砌体裂缝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
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1、温度变形(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
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2)、温度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大。
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墙中部。
(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
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而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向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与设计新疆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多层砌体房屋建筑以剪切变形为主,纵横墙布置应基本均匀、对称以体现规则性原则;结构的基本周期一般在0.3S以内,结构的初裂水平侧移约为1/4000,大震时的破坏主要依靠抗震构造措施来抗御。
1 一般规定及结构布置1.1一般规定1.1.1 砌体结构的材料指烧结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类的实心砖、标准的混凝土小型砌块,其他如:非蒸压粉煤灰混凝土标砖、多孔砖、蒸压类的空心或多孔砖在地震区不能采用。
1.1.2 横墙很少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如:全为教室的教学楼或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
1.1.3 关于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埋深较多或形成扩大半地下室底盘,对半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有利,抗震验算可不计作一层。
不论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时均应当作一层并应满足墙体承载要求。
凡有质量就有地震作用,楼层集中了各层的主要质量,不论房屋高度如何变化,有多少楼盖也就有多少个计算质点,一个质点只考虑一个自由度,这是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基本前提。
1.1.4 坡屋面的最低处高度≤1.5m时,可与顶板合并成一层计算;当阁楼层面积≤1/2顶层楼面积、最低处高度≤1.8m时,阁楼层可不作一层计算,高度不计入总高度之内。
将其作为局部突出构件(荷载并放大)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抗规5.2.4条),除轻钢、木屋盖外,放大亦可将阁楼层当作普通楼层输入验算做比较(面积比≤0.714时PMCAD程序判定为屋顶间,自动放大地震作用)。
1.1.5 横墙错位:现浇楼盖≤500mm,预制板≤300mm以内可以认为是连续的横墙。
1.1.6 计算房屋宽度:单面悬挑走廊、局部突出楼梯间不计入。
1.1.7 转角窗:转角窗的设置使砌体墙的连续性和封闭性中断,地震作用不能传递;鉴于低层房屋其震害与平面规则性的差异不明显,8度区≤3层,6、7度区≤4层时,在采取加强措施后可设置转角窗。
1.1.8 现浇板沿外墙(含内墙楼梯间)楼板支座宽度内设置2ф12的加强筋。
1.1.9 房屋错层:现浇楼板高度大于750mm预制楼板大于600时,宜设缝。
复式结构房屋原则上应按楼板标高作为集中质点计算层数。
1.1.10 局部地下室不宜采用,地基土质较好时(稍密砂砾地基土、中密砂土),若不便分开,两者基底差不宜过大且按1:2放坡。
1.2多层砌体1.2.1 砌体结构房屋原则上不能设局部内框架(结构动力特性不同,不同材料的结构处于同一结构单元内的变形、刚度不一致,地震时易造成连接部位的破坏)。
仅限于在门厅部位设置一、二层的梁柱结构,可不认为是“内框架”,但在构造上应予以重视,尽量不使其承载过大,加强门厅侧边墙体的布置及两者连接处的节点构造。
1.2.2 纵横墙在结构平面布置中不能分别对齐时应采取措施。
1.横墙不对齐:一般一个五开间的住宅结构单元内,有3~4道对齐贯通的横墙即可满足要求;现浇板两段墙体相对错位约500mm、予制板为300mm左右时可认为连续贯通,但应于两墙段间的楼板内增设暗梁;2.纵墙不对齐:除两道外墙外,一般内纵墙1~2道,设计时允许将纵墙均匀分段对齐,且尽量使各段纵墙长度大致相近。
1.2.3 抗震设计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楼梯间)剪力墙的结构体系,施工图审查要点3.7.1条(6)款,允许按国标97G329(五)的相关部分采用,此在03G329(五)中已被删除,则无标准依据。
主要问题是:(1)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协同工作的问题没有解决(破坏不同步);(2)两者刚度差别较大,结构不均匀造成平面刚度、侧移刚度突变。
(3)试验研究少、无震害经验,目前不应用于地震区。
(4)《PMCAD》软件提供了上述组合结构地震剪力分配的近似方法(弹塑性模量比),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尚在延续采用此类结构体系。
1.2.4 多层砌体提高抗剪强度的途径:1.增加墙厚,外墙减少至240厚,墙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应视设防烈度及工程具体情况选择;2.提高砌体强度等级,选用高强度砖和砂浆(≥MU15 M15);3.配水平钢筋(ρ=0.07%~0.17%)提高抗剪强度30%,一般可在240墙中配2ф6~2ф8;4.增设构造柱,其截面应限制(规范7.2.8条);5.采用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不能应用于砖砌体房屋的局部墙段)。
1.2.5 多层砌体住宅单体长度应当控制在55m以内,超过时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1.2.6横墙较少的房屋按《抗规》7.3.14条规定,采取措施弥补可不降低层数和高度的要求,工程设计中其类型已不仅限于住宅楼。
“横墙很少”的房屋抗震能力更差,若采取了措施,横墙布置达到了横墙较少的条件时可按横墙较少来对待,也可少降一层和适当降低高度。
1.3底部框架—抗震墙1.3.1 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能完全对齐时,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抗震墙之内允许1/3可不对齐,同时不对齐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二道(规范规定“基本对齐”的原则是:大部分上部承重墙应落在框架梁或墙上)。
1.3.2 当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时,应在过渡层设置托墙次梁,承托各层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效应,可采取下列措施:1.对次梁两端支座应当加强;2.地震作用采用1.25~1.50增大系数,以考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影响。
3对过渡层支承在次梁上的墙体段配置水平钢筋,增强刚度减少裂缝。
1.3.3 底框—抗震墙房屋是上下层材料不同、上下层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亦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
因此,抗震等级取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高限值,6、7、8度框架和抗震墙分别取三、二、一级。
1.2.4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以减少基础变形。
2 结构分析与计算要点2.0.1 墙高H计算值的规定1.底层外墙,首层顶板底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管沟底;2.底层内墙按楼层高度计算(或从楼板底算到管沟底);3.中间楼层按层高计算;4.顶层坡顶层高算到山墙1/2高度;5.单层空旷房屋:外墙高度自大梁底(或屋架端支点)算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或外墙管沟底),计算稳定时自板底算起。
2.0.2 多层砌体、底框-抗震墙房屋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6度时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2.0.3 受水平力最大的墙段不一定是受竖向力最大的墙段。
按抗规7.2.2条只选择从属地震荷载面积较大(地震作用楼面荷载对墙体单向传力,静力作用现浇板则双向传递);竖向应力较小,即承担垂直荷载较小的墙段(轴压力越小,相对抗剪强度越低)。
2.0.4 “抗规”第7.2.5条2款未明确是否必须考虑梁与上部墙体组合作用按组合构件设计;条文说明指出可采用折减荷载的方法。
PMCAD 软件提供3种方法设计墙梁,承托四层以上时,采用部分荷载法中的四墙五板法(取Q2=0.8)及调整M、N系数等计算参数的规范算法均可,承托四层以下时选择全部荷载法。
2.0.5 水平配筋在墙体的尽端应有锚固,有构造柱时按受拉筋的锚固长度设置(约l a=30d),无构造柱端的水平筋可弯折成直勾,以利钢筋在墙段中抗剪作用的发挥。
3 抗震构造要求及措施3.1 多层砖房构造柱构造柱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但其作用不是代替墙体抗剪,也不是用于解决超高、超层的构造手段。
构造柱截面过大将影响砌体墙的特性,刚度小的构造柱才能使墙段破裂的约束增强;构造柱从概念上不应理解为柱。
3.1.1构造柱不要单独作基础,构造柱是墙体的一部分,它不是承重柱,因此也不单独承担竖向荷载,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或伸至管沟底。
3.1.2 特殊部位的构造柱设置设置构造柱目的是要约束墙体,不是增强剪力;局部墙垛尺寸限值是结构布置和构造上的要求,不是计算强度应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不以计算通过与否来判断。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规定:1.承重窗间墙:墙体截面不得小于800×240mm2,构造柱不得大于300×240mm2。
对墙体截面适当放松,构造柱限制较严。
2.尽端至门窗洞边应大于1/4层高且不小于800mm,构造柱截面任一方向不大于300 mm;3转角墙构造柱宜采用单向或双向240×300 mm2,且配筋应加强。
3.1.3洞口两侧构造柱设置1洞口超过2.1m且高度超过层高的2/3以上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2轴线距洞口边的墙段长度不大于800mm时,大洞口两侧可不再设构造柱,但轴线处的构造柱应加强;3对少横墙的外纵墙可在每开间部位的纵墙上设置构造柱,或仅在洞口两侧设置,则不需加强。
3.1.4 单面走廊的构造柱设置1 封闭走廊:有拉梁的部位应当设置构造柱;2开敞外廊:外廊侧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不采用砖柱(底层房屋除外),并有拉梁与纵墙相接;3 悬挑外廊的构造柱设置同外墙,但应满足高宽比要求。
3.1.5楼梯间墙体的构造柱设置楼梯间周围的内外纵横墙交接处(含阴角部位)均应有构造柱,一般阴角部位(如局部墙段的两端)可以不设。
3.1.6顶层设置大会议室时,下层构造柱通到顶层楼面后,顶层外墙垛的构造柱应作为受力排架柱来考虑,截面配筋按计算确定并应考虑顶层大梁对柱产生嵌固弯矩的不利影响,并在支座处加大支承长度或采取有效拉结措施。
3.2 底层框架-抗震墙3.2.1加强过渡层过渡层是材料和刚度变化的交接处,应采取构造加强措施。
1.板厚≥120mm现浇楼板,增设边缘加强钢筋不少于2ф12;2.构造柱不小于240×240mm2;纵筋6~8度分别不少于4ф14、4ф16、6ф16,锚固长度宜用45d,框架梁上垂直锚固长度不应少于20d,并需局部加强梁配筋;3.砌筑在次梁上的墙体应设置水平筋(0.1%左右)两端与构造柱相连;4.横墙构造柱间距<2H,纵墙构造柱每开间设置且不超过3.9m。
3.2.2托墙梁宽不应小于300mm,梁高不小于1/10跨度,当梁端附近有洞口时(L o/3内,≦0.15 L o且端部尺寸>hb),梁高取1/6~1/8跨度,托墙梁主筋按受拉锚固在柱内;支座上部的纵筋按框支梁要求锚固。
3.2.3 抗震墙降低侧向刚度,可开设结构洞:洞口范围仅设置ф6@250构造筋,混凝土整浇;设置竖向缝:用10~20mm聚苯板垂直嵌缝,水平钢筋可连续。
3.3住宅楼屋面板3.3.1多层住宅楼面板、屋面板宜采用现浇板。
3.3.2现浇楼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厨、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单向板≥L/30(短向跨度)。
3.3.3阳角处和跨度≥3.9m的楼板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部位间距不宜大于100mm,跨度≥3.9m楼板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
3.3.4 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配筋范围不小于板跨的1/3,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直径不少于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