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精选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
2019/11/18
8
例
1、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是( C )。
A、所有生产要素 B、当期各种资源的总和
C、当期的生产成果 D、当期生产的物质产品
2、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 )。
4159
总储蓄
890
减: 固定资产折旧 589
净储蓄
301
合计
4748 合 计
4748
2019/11/18
22
例题
已知某地区有关住户统计资料如下:(1)购买 消费品支出100万元;(2)文化生活服务支出30万 元 ;(3)支付保姆工资18万元 ;(4)购买住宅支出 50万元;(5)支付房租8万元;(6)购买金银首饰15 万元。
2019/11/18
20
(续)
最终消费支出区分为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
居民消费支出包括:
1)耐用消费品支出; 2)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3)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居民购房或建房、贵重
物品不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 租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
2019/11/18
5
收入形成帐户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劳动报酬
2583 总增加值
4778
生产税净额
601 减:固定资产折旧 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 1594 净增加值
4189
减:固定资产折旧
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1005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3、居民消费支出的核算算方法
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方法称为直接核算法,是按照消费实际流量, 把用于居民个人直接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加总来计算消费支 出。另一种方法称为间接推算法,是利用分配核算资料依据收支 平衡关系来推算消费支出。根据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扣除相当 于储蓄的非金融投资和金融净投资,其差额即为消费支出。
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不是交换性 的,而是转移性收支。收入再分配核算就是要通过帐户反映整个收入再分配 的过程和结果。
1、转移概念 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
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做为对等物回报之行为,因 此,它是"单方面"的交易。 2、资本转移及经常转移 它是以资产所有权被转让造成交易方资产量增减为前提的转移活动,一般不会直 接影响接受者和出让者的当期消费水平。 经常转移又称现期转移,它是与资本转移相对应的,影响交易双方的当期收入水 平和消费水平,但不会使交易者的资产量发生变化。 3、转移的形式 无论经常转移还是资本转移,都有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两种形式,前一种是货币 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转移,后一种是货物、服务及非金融资产的转移。 收入再分配中的各项转移仅指经常转移。
公共消费则是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由全社会 共享的消费。只有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 构才有最终消费。收入使用帐户分为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和可支 配收入使用部门综合帐户(教材第116页表4-7)。 居民消费支出全称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是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 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从消费对象的性质看,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1)耐用消费品支出;2)非耐用消费品 支出;3)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居民购买住房或建房用材 料所花支出不应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租 支出。 依照消费目的,居民消费支出可分为以下八类:1)食品、饮料、烟草 类;2)服装和鞋类;3)租金总额、燃料、动力;4)家具、陈设品、 家庭设备和管理;5)医疗和保健费用;6)运输和通讯;7)娱乐、 教育和文化服务;8)杂项用品和服务。
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

自给性的家务劳动
野生—动植—物J生.理长 查德.希克斯
股票价格上涨 生产者为自己生产中间产品
最大可能的消费价值
资产负债存量不变
股票价格上涨
2.
1.
让红渡利了使用权而没有改变所有权。
23.. 只外发国生直了接资投产资租的赁活再动投,资而收不益是资产买卖活动。
34.. 只投包资括收某入些特定类型资产:金融资产(如存款和证券)和
5. 自地然租资源(如土地和矿藏),不包括生产资产。
你分到的蛋糕!
——初始收入分配
❖ 初始收入分营配业盈:余立劳足动者于报 收生入产税接受财产者收核算各部门在核 算期内获得的生产酬性收入净。额 入
❖ 实物社会转移主要是消费 支出以实物的形式由政府 部门向住户部门转移
❖ 政府消费支出中一部分由 全社会共同享受的货物或 者服务属于公共服务,如 立法,司法,行政,国防 和治安;另一部分是提供 给特定住户享受的货物或 者服务,就是实物社会转 移,如实物社会福利保障 和救济。
最终消 实物转 实际消
费
住户部门 0
-
-
社会救济 福利
-
+
可支配收 入
不确定
< 不确定
吃蛋糕
❖ 收入使用核算
当期可支配收入实际用于消费支出以及
教育,医疗,体
把消费后节余收入作为储蓄 育和娱乐以
❖ 收入=消费+储蓄
及文化服务 等
❖ 可支配收•入实=物最社终会消转费移+储蓄
可❖最支调终配消整收费后入可支配收入=实调际实整最际后最终可终支消消配费费收+入储蓄 ❖ 储蓄,一个平衡项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二)收入形成帐户核算 1、收入形成帐户核算的内容
收入形成核算是从原始收入创造者的角度进行的
核算,核算的对象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 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
初始流量: 总增加值=净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
核算方法: 总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 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
收入形成帐户
收入使用阶段:与收入再分 配帐户衔接的反映各部门可支配 收入(最终消费和总储蓄)去向 的收入使用帐户。
3、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总量指标 (1)国民收入(NI):反映一国经济总 体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 总量。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 净额就是国民净收入。 (2)原始收入:反映各机构部门在初次 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 (3)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反 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 后的最终收入总量
收入形成部门综合账户
使用
来源
合 居 政 金 非金 民 府 融 融企
计 部 部 机 业部 门 门 构门
非金 金 融企 融
政居 府民
合
业部 机 门构
部部 门门
计
2583 190 688 -5 -12 5 589 160 83
1005 660 -23
增加值总额 118 1587 雇员报酬 -12 14 生产税净额 12 334 固定资产折旧 88 280 营业盈余或
2、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
收入分配自各部门的增加值开始。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要对生产的 参与者分配收入,包括劳动报酬、生 产税、财产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 门的原始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 的原始收入,相关内容编制成:
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PPT

收入再分配中的各项转移仅指经常转移。经常转移包 括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基金等)、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0 社会福利
0
可支配收入
650 其他经常转移
0
合计
950 合 计
950
注:1、原始收入中已包括生产税和生产补贴;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内容:
收入形成核算—通过收入形成帐户(P103)体现。 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主体是 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初始流量为 增加值,核算结果为总(净)营业盈余/混合总 (净)收入。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P105)体现。在收入形成分配基础上将财产收 入纳入考虑。初始流量为总(净)营业盈余/混 合总(净)收入,核算结果为原始总(净)收入。
A、生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财产性收入 D、投资收入
3、财产收入是一种( C )。
A、分配性收入 B、投资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转移收入
返回
14.10.2020
9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理论(P108)
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将转移性收支纳 入考虑。一方的转移收入是别方的转移支出。
2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概念
收入分配:分配内容—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 主体—社会各方面;分配阶段—收入初次分配 (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和收入再分配(结 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 入)。 收入使用:即消费。 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剩余部分为储蓄。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一、单项选择1、收入分配核算与收入使用核算的起点分别是()。
2、下列哪一项属于生产领域之外的分配?()3、下列哪一项既是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同时又是连接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桥梁和纽带?()4、当产出按基本价格估价时,需要在所有常住单位的总增加值之和的基础上,再加上所有的()才等于国内生产总值.A产品税净额B进口税减进口补贴C生产税净额D其他生产税净额5、下面公式中,错误的是()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支付国外的原始收入B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C最终消费支出=住户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D实际最终消费=住户实际最终消费+政府实际最终消费+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6、按照转移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以将转移分为()两类。
A经常转移和非经常转移B资本转移和非资本转移C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D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7、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分别记录在()的有关账户中。
A收入再分配核算,积累核算B积累核算,收入再分配核算C收入使用核算,积累核算D收入再分配核算,收入使用核算8、下列不属于所得税的是()A资本收益税B彩票收入税C人头税D公司所得税9、以支付社会缴款为前提获得的社会福利是()A救济金B助学金C 困难补助D失业津贴10、根据SNA的假定,全部消费支出都作为个人消费处理的是()和住户部门A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B 政府C金融机构D非金融企业11、参与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是机构部门,而生产核算既可以按机构部门进行,也可以按产业部门进行,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基层单位只具有()A生产决策权B收入分配决定权C生产资料使用权D财务核算决策权12、SNA在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中设置了两个前后相互联系的基本帐户:一个是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一个是()A收入二次分配帐户B其他原始收入分配子帐户C收入形成帐户D其他原始收入分配帐户13、SNA在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中设置了两个前后相互联系的基本帐户:一个是收入形成帐户,一个是()。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 (一)收入分配的概念。 • 收入分配是指以当期生产成果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所形成的所 有收支活动。通常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总价值 (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 总增加值表示)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之间进行的第一次分配以及要 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收支转移产生的二次分配,前 者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后者称为收入再分配。
做为业主投资报酬的收入,可理解为准红利;
• (6)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是针对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企业的财 产收入虚拟流量,它末形成当期外商实际财产收入,但仍视为已分配 给外国投资者,又由外商再投资到企业中。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 计算各机构部门的收入形成、原始总收入等统计指标,编制收入形成账 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以此反映生产成果在初次分配过程中的数量表 现及其构成。
方的实际收入,引起一部分收入额在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居民之 间进行再分配。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 收入再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再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计算 各机构部门的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以及可支配收入等统计指标, 编制收入再分配账户,以此反映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各机构部门可 以实际支配使用收入的数量表现及其构成。
• (3)设立社会保证基金。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赡养,对生 活困难的劳动者及其家属的救济,以及举办各种社会集体福利事业的 费用,要通过再分配,设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
• (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为了应付各种突然事故和自然灾害,要通过 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第四章 收入分配及使用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4章收入分配及使用核算本章内容第一节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第二节收入再分配核算第三节收入使用核算第四节收入分配和消费核算应用分析第一节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一、初次分配含义二、初次分配涉及到的流量三、初次分配核算的层次及相应的帐户四、初次分配核算的结果指标⏹一、初次分配含义:是按照要素所有者对生产的贡献程度和参与程度,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
⏹二、初次分配涉及到的流量:有四种:劳动报酬、财产收入、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含折旧)。
返回本章首有两个层次:❑首先把生产的收入转化成分配的收入,即原始收入。
❑再把原始收入分配给生产的参与者。
三、初次分配核算的层次:称为收入形成核算,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称为原始收入核算,由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反映1、收入形成核算收入形成核算记录三种流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各部门做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收入形成核算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2、原始收入分配核算原始收入分配核算记录两部分流量:一部分是各部门做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劳动报酬、生产税等;另一部分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支流量。
四、初次分配核算的结果指标各个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整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1)初次分配收入:A、原始收入:由于各单位介入生产过程或拥有生产所需的资产而产生的收入,如劳动报酬、生产税、盈余、财产收入等。
B、初次分配收入:各部门在初次分配结束后所获得的所有的生产性收入。
公式: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原始收入-各部门原始支出初次分配收入有总额和净额之分,两者相差C1由于各部门收入流量的特点不同,其初次分配在构成上也有差别(2)国民总收入A、含义:国内各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即为国民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减C1国民总收入( GNI ),也称国民生产总值(GNP)B、国民总收入计算第一种方法:由定义根据账户数据计算第二种方法:由GDP调整得到国民总收入(GNI)=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第二节收入再分配核算一、收入再分配的含义二、收入再分配涉及到的流量三、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一、收入再分配的含义: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个原始收入获得者之间所进行的非交易性收支,即转移收支。
第四章 收入分配及使用核算

以购买者为主体计算 以消费者为主体计算
两者在总量上相同,但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分配比 例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以最终消费支出为基准。
2、按消费主体不同分: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1)居民消费: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 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中国将个人消费可按用途划分为8大类: 衣、食、住、医疗、通讯、教育及文化服务、 杂项用品和服务。
(2)收入使用结构分析:
年份 使用结构分 析是分析消 费率和储蓄 率的比重及 其变化趋势 1978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最终消费率% 62.1 57.5 61.1 59.8 58.6 55.5 53 52.1 51.0 36.0 储蓄率% 37.5 42.5 38.5 40.2 ……
2、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结构是指各种不同内容的消费在消费整体 中所占的比重。
包括消费的主体结构、用途结构等等。
分析消费总量中居民消费 和政府消费各占的比重。 分析居民消费支出在吃穿 住用行等方面所占的比重
第4章 完
返回本章首
三、初次分配核算的层次:
有两个层次:
称为收入形成核算, 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
首先把生产的收入转化成分配的收入,即 原始收入。 再把原始收入分配给生产的参与者。
称为原始收入核算,由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反映
1、收入形成核算
收入形成核算记录三种流量:
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 各部门做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核算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
三、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 可支配收入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4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学习目标1. 了解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2. 掌握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内容及其账户的编制方法;3. 掌握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内容及其账户的编制方法;4. 理解收入使用核算的基本理论;5. 理解消费核算的基本理论。
生产,收入、分配与使用,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循环过程。
收入分配是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承前启后。
因而,收入分配核算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之一,涉及多个账户,核算内容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本章主要阐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可支配收入和使用核算的原理,以及相应账户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一)收入分配的概念。
收入分配是指以当期生产成果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所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
通常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总价值(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总增加值表示)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之间进行的第一次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收支转移产生的二次分配,前者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后者称为收入再分配。
(二)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在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的分配。
收入初次分配体现了生产者对社会生产总成果的贡献份额,收入初次分配与生产活动有关。
收入初次分配是在社会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收入分配,反映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基本利益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收入按直接还是间接参与生产活动,可分为收入形成和财产收入两种形式。
基于增加值核算的初次分配收入,称为收入形成,是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者要素收入。
基于资本利得、财产收益核算的初次分配收入,称为财产收入,反映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资本要素收入。
收入形成和财产收入都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都是收入初次分配的内容,其总和称为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收入形成即增加值的分配,主要表现为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增加值形成额。
此外,还包括生产者要素之间的收支流量:1. 劳动者报酬流量。
朱明zhubob国民经济核算4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新

第五节 资金流量表
一、表的种类
二、表的结构 三、反映的平衡关系
第六节
应用分析
一、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
1.部门结构P86 计算各部门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反映 各部门对收入占有的情况
2.分配渠道的结构分析 计算各项目占部门增加值的比重
二、收入使用结构分析
计算消费率 P88 三、消费结构分析 计算恩格尔系数 P89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初次分配核算 ◎再分配核算 ◎收入使用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 ◎核算的应用分析
► 生产形成收入, ►收入经过分配然后进入使用, ►分配的收入没有用的部分就形成储蓄。 (说明:收入是生产的成果,即增加值,分 配是对增加值的分配)
关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造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 贡献直接进行的分配(参与者是劳动者、 资本所有者和政府)。 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各部门的初次 分配收入。
收入再分配帐户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200 所得税 100 社会福利 70
来 源
初次分配总收入
1520 经常转移收入 0
30 可支配总收入 1320 合计 1520
社会缴款
合 计 1520
第四节
收入使用核算
一、收入使用核算和消费 P79 1.收入使用核算概念 中心内容:最终消费 消费核算就是要从量上反映消费的状况。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总营业盈余 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
合 计
总增加值 固定资本消耗净增加值
合
计
不同机构部门收入形成帐户具有不同 的特点:
概括为结构不同,即:P71
◆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例不同, ◆在分配项目上(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流程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流程1. 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流程,并通过列点的方式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执行过程。
2.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概述•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是指对收入的来源、分配和使用进行核算,确保收入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度。
•主要包括收入的监测、核实、分配、使用、监督和报告等环节。
3.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流程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收入的监测和核实•监测收入的来源和金额。
•核实收入的合法性,包括检查票据、合同等相关文件。
•对收入的分类,以便后续的分配和使用。
3.2 收入的分配•根据相关规定,对收入进行分配,确保公平合理。
•分配的依据可以是不同部门、项目或个人的工作贡献、业绩等。
•在分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财产权益,防止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
3.3 收入的使用•根据分配结果,对收入进行使用。
•使用范围可以包括日常运营、人力资源、设备采购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
3.4 收入的监督和报告•建立监督机制,对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
•监督的方式可以包括核查票据、抽查账目、举报制度等。
•定期进行收入的报告,确保透明度和公开。
4.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违规违纪行为。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操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提高核算水平和专业素质。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核算效率和质量。
5. 结论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是保证收入合法性和透明度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监测、核实、分配、使用、监督和报告等步骤,可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需要注意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一、概念及流量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1、定义:增加值在生产领域内的直接分配。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财产收入
雇员因提供劳动 而应获的报酬
生产税减去 生产补贴
个体经营者的劳 动报酬+营业盈余
第四章
二、收入形成帐户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支配收入
第四章
第四节 收入使用核算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消费
1.实物当期生活过程中对货物与服务 (消费物)的使用。 2、价值当期收入运用于当期生活目的 的支出。
1.以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强调负担;
最终消费支出
2.体现主动消费。
实际最终消费
1.以获得为标准,强调受益; 2.体现被动消费。
SNA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核算原则
基本 问题
收入分 配的对 象 分配 主体 改道原则
按不同于实际的途径记录所发生的交易
收入分 配的核 算原则
分解交易 的原则 合并与取 净值原则
视为单一的交易分解为多个不同的交易
合并原则:剔除内部的交易流量
取净值原则:使用与来源的冲销。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四、实物社会转移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对个别住户提供的实物性转移。 (二)种类 1、实物社会福利 2、个人非市场货物或服务的转移:保健与教育。 (三)调整后可支配收入(adjusted disposable income) 1、政府部门
合计
1230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反映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在实际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 平衡关系: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实际最终消费+总储蓄
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住户) 使用 来源 实际最终消费 1230 个人实际消费 1230 公共实际消费 总储蓄 215 固定资本消耗() 23 净储蓄 192 合计 1445 调整后总收入 1434 固定资本消耗() 23 调整后净收入 1411 养老金权益变化 11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本 章 重 点 难 点
核算的基本问题;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使用核算; 有关应用分析。 实物社会转移的处理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的意义; 虚拟消费支出核算。
第四章
概念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收入分配:收支活动 收入使用: 消费支出 理论:V+M NDP 实践:C1+V+M GDP 初次分配:分配主体=生产主体 再分配分配:主体>生产主体
SNA
(1)目的:反映增加值的分配过程及分配结果。 (2)平衡关系
总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
非金融公司部门 使用 来源 雇员报酬 986 总增加值 1331 生产税净额 53 C1 () 157 总营业盈余 292 净增加值 1174 C1() 157 净营业盈余 135 合计 1331 合计 1331
2.投资行为“资本帐户” 1.当期收入或消费物的转移。 2.分配行为“收入再分配帐户” 1.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转移 2.经常转移收入再分配帐户 资本转移资本帐户 1.货物、服务及非金融资产的转移 2.经常转移:虚拟一笔现金经常转 移,再作购物处理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定义:各消费主体当期实际获取的消费物的总价值。 =个人消费支出+用于住户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 2、公共实际消费 “社会公众”。
=公共消费支出–用于住户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 1.个人实际消费=个人消费支出+实物社会转移; 公共实际消费=公共消费支出–实物社会转移。 2.住户:实际消费>消费支出; 政府:实际消费<消费支出。 3.储蓄 > 0 资产增加、负债减少; 储蓄 < 0 资产减少、负债增加
合计
1445
第四章
最终消费支出及其核算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一)个人消费支出(individu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1、定义:常住住户为获取消费物而花费的支出额。
2、支出方式 (1)实际购买支出:实际购买行为所导致的支出。 (2)虚拟购买支出:并未发生的购买行为。 (二)公共消费支出(communit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政府和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物的价值。 公共消费支出的分类
合计
来源 总营业盈余 C1() 净营业盈余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财产收入 388 合计
292 157 135 — — 96 388
非金融企 业部门
第四章
第三节 收入分配核算
一、收入再分配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定义
分配手段
收入再分配账
户
再度发生的收 入分配活动
安全与防务、公共卫生 费支出 用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消 法律和秩序维护 环境保护、研究与开发 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 费支出 用于住户个人的公共消 保健社会保险与福利
第四章
实际最终消费
1、个人实际消费“住户个人”。
第四章
(一)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三、原始收入与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1、目的:反映原始收入的形成及结果。 2、平衡关系:总营业盈余+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原始总收入
使用 财产收入 134 原始总收入 254 C1 () 157 原始净收入 97
SNA
(一)实物社会转移(social transfers in kind):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1)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支出)=317 – 184=
133<可支配收入。 2、住户部门
1、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收入)=1219+2Hale Waihona Puke 5=1434>可经常转移
转 移 形 式
现金转移
实物转移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三、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1、定义:在资产负债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期可用于消费的最大 数额。 2、数量关系
特点:(1)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2)可用于消费的最大数额。
(1)部门可支配收入
=增加值+(初次、再)分配性收入– (初次、再)分配性支出 =原始收入+再分配性收入– 再分配性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储蓄 从收入形成看 从收入使用看
转移 “转移 收支流量”
使用 经常转移支出 可支配总收入 C1() 可支配净收入 合计
来源 原始总收入 C1() 原始净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
第四章
转 资本转移 移 目 的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SNA
二、转移(transfers)及其内容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SNA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反映可支配收入在消费支出 与储蓄之间的分配。 平衡关系: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总储蓄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住户)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 1015 个人消费支出 1015 公共消费支出 总储蓄 215 固定资本消耗() 23 净储蓄 192 合计 1230 可支配总收入 1219 固定资本消耗() 23 可支配净收入 1196 养老金权益变化 11
实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