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26题,每题2分,共52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4.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6.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A.是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当时科举制推行结果C.是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D.是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学说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9.“父前行,子踵后。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过关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过关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过关试题一、选择题。

(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

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2.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回答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5.“……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

”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6.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7. (美)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篇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答案D解析古希腊的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它们反映的地理条件、经济形态和思想意识都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反映,故选D。

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否定以神为中心,联系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是强调人的价值,故D正确。

3.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A.孔子苏格拉底B.老子普罗塔哥拉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以稳定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

4.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答案D解析孔子的思想注重等级,强调社会等级尊卑秩序,即推崇君主,故选D。

A、B、C表述均属于二者的共同主张,不符合题干要求。

5.史学家雅各布·布克特认为,历某一重大事件具有“古代的复兴”“个人的完善”和“世俗化”三个突出特征。

这一重大事件是指()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符合题干要求的三个突出特征,故选B。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以下哪部作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史记》B. 《资治通鉴》C. 《左传》D. 《汉书》3.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中,进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诗词歌赋B. 经史子集C. 政治经济D. 军事战略4.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校5. 清朝末年,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_制度。

7.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_________。

8. 宋朝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形成了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商业区。

9.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实行了_________政策。

10. 清朝的_________皇帝在位期间,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2.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13.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B. 汉朝2. A. 《史记》3. B. 经史子集4. B. 朱棣5. A. 鸦片战争二、填空题6. 郡县制7. 诗仙8. 江南9. 重农抑商10. 康熙三、简答题1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考试科目、考试程序等。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

12. 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一次试图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运动,但最终因为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慈禧太后的干预而失败。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小麦、水稻、苹果、葡萄、黄瓜、豌豆、甘蔗等。

这一状况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物种交流B.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根本改变C.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D.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2.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食物物种交流,下列对图中物种传播方向判断正确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传播A.甲:橄榄B.乙:番茄C.丙:咖啡D.丁:茶叶3.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

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

”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

”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4.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D.水利工程的修建5.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②中国发布《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提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④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④6.秦朝时,设有不同级别的田官。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他所创立的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周时期的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嫡长子继承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

”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制定秦律称皇帝B.设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南越3.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

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

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

这则史事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4.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以下说法不符合唐太宗对外政策的是A.唐政府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C.唐太宗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D.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5.康熙帝相当重视与蒙古族的关系,以保证西北的安定统一。

针对清初蒙古族的不同态势,他采取的相应措施有①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北方②设立木兰围场,加强管理③实现多伦会盟,接受臣服④尊重喇嘛教,册封活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

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

”以上信息不能说明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课 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课    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课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1879年德国迈出了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主要是为了()A.实现日耳曼民族统一 B.防止法国东山再起C.共同对付俄国的威胁 D.抗衡英国的均势政策3.19世纪末,与奥匈帝国争夺巴尔干地区,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国家是()A.俄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4.一战前夕,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这是由于( )A.双方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冲突激烈 B.德国同奥匈帝国结盟针对英国C.英国放弃“光荣孤立”,同法俄结盟 D.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形成5.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A.英国签订《英法协约》 B.英国签订《英俄协约》C.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D.英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6.下列盟约或协定缔结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俄协约②法俄军事协约③《德奥同盟条约》④英法协约⑤《三国同盟条约》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①④C.③⑤②④① D.③②⑤④①7.19世纪末,科技进步成果运用到军事领域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战争更加残酷 B.使人们对战争望而却步,制约了战争的发生C.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 D.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波及的范围更大8.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反对拿破仑的斗争中形成的,1870年以后发展成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并在统治阶级的煽动下,成为一股潮流。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A.爱国主义 B.崇尚战争 C.维护国家主权 D.对外扩张9、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D、萨拉热窝事件10、一战中是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11、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计48分)1.(2024·驻马店高二校联考)《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相较于商朝( )A.不再尊崇上天鬼神B.重视加强中央集权C.更加重视民心向背D.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朝重视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统治,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鬼神但更重视百姓,反映了西周统治者重视民心向背,C项正确;周人“事鬼敬神”而非不再尊崇上天鬼神,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排除D项。

2.(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考)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

这些举措旨在( )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答案 D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措施,这都是为了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以争取在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故选D项;战国时期的变法所推行的赋税制度及有关军赋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为了富国强兵、保证其在兼并战争中的物资供应,A、B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诸侯国普遍推行赋税制度改革的措施与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无关,排除C项。

3.(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答案 D4.(2024·大理高二联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在高二历史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知识。

为了深化对该单元内容的理解和巩固知识,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回顾和巩固我们所学到的内容。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社会形态。

b) 自农奴制开始,农民地位大幅上升。

c) 士农工商四民地位相对稳定。

d)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绝对固化,没有阶级流动。

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特征之一?a)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b) 农业生产力低下。

c) 土地私有制是主要生产方式。

d) 商业发达,外贸繁荣。

3.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贫富差距悬殊。

b) 地方豪强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c)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d) 军队与地方豪强之间的矛盾。

二、判断题1. 古代中国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奴隶制度。

()2. 古代中国的乡试是选拔官吏的最高考试。

()3.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阶层处于最下层,权力最低。

()4.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导致社会流动性增强。

()三、简答题1. 解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是指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等级差距,以及基于等级差距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

该制度严格区分了皇族、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工商业者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地位和权力,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权益和责任。

2. 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状况如何?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

他们被视为负担国家财政的主要对象,需要向地主交纳重税。

农民多数生活贫苦,缺乏土地和生产工具,生活拮据。

同时,农民还承担着军役和苛捐杂税的压力,生活艰苦。

四、问答题1. 请简述农民起义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农民起义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起义反映了封建社会压迫和剥削的不可持续性,促进了社会革命的兴起。

起义领导者的主张和行动对后来的革命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B卷)-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B卷)-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加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到了春秋时期,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荒地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故排除A项;卿大夫的实力增强,说明分封体制逐步崩溃,故排除B项;卿大夫实力的增强,意味着诸侯国君权力遭到削弱,故排除C项。

2.“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

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外朝御史的权力逐渐被内廷的尚书所替代,尚书的地位提高,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排除A项;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与原始民主遗风无关,排除C项。

3.下表所示为宋朝州一级行政区划的建制说明。

表格内容反映了宋朝()军内地或边疆地区的重要关隘所在监官营手工业集中的地区,往往由相关中央部门直辖A.皇帝地位的下降B.地方分离的倾向C.中央集权的加强D.疆域范围的拓展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宋朝根据不同情况设立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不能体现皇帝地位的下降和地方的分离倾向,故排除A、B 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疆域范围的拓展,故排除D项。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社会分工的扩大C、经济结构的巨变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A、私有制B、雇佣关系C、商品经济D 、手工工场( )3、在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中,首先横越大西洋的是:A、达·伽马B、迪亚士C、哥伦布D、麦哲伦( )4、在欧洲的“价格革命”中,获得暴利的阶级是:A、封建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工商业资产阶级( )5、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早期殖民掠夺的财富没能在本国转化为资本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不发达B、荷、英等国的劫掠C、封建主的腐朽D、葡萄牙、西班牙的衰落( )6、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A、但丁B、彼特拉克C、拉斐尔D、薄伽丘( )7、近代天文学革命引起教会极端仇恨的根本原因是: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宣传了唯物主义世界观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D、在自然事物方面向教会权威提出挑战( ) 8、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免除封建地租B、取消什一税C、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D、反对出售免罪符( ) 9、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精神枷锁②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③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④使西欧国家王权加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尼德兰革命中南北方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南北方宗教信仰不同B、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C、南方贵族的背叛D、西班牙调整统治政策( )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苏格兰人民起义B、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C、查理一世讨伐国会,挑起内战D、议会以东南地区为根据地同国王对抗()12、1640-1649年,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人民群众的矛盾B、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平民的矛盾D、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平民的矛盾( ) 13、对“光荣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C、是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联合发动的政变D、它推翻的是查理二世的统治( )14、法国路易十四改革的背景,不包括:A、封建割据势力严重B、农奴制度盛行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社会较为动荡( )15、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是:A、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B、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C、发展实力,对外扩张D、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16、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是:A、重视科学技术B、保护关税C、拓展对外贸易D、重商主义( )17、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①进行海外贸易②开拓殖民地③海盗式掠夺④贩卖黑奴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8、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英国的掌权者是:A、詹姆士一世B、查理一世C、克伦威尔D、查理二世( )19、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A、16世纪末B、17世纪中期C、18世纪中期D、19世纪初( ) 20、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A、批判了旧制度,对社会提出了新设想的思想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1、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科学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D、文艺复兴的影响( )22、法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是:A、解决财政危机B、缓和与第三等级的矛盾C、通过增税法案D、改变陈旧的开会表决方式( ) 23、在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采取的反封建措施主要有:①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特权②宣布法国为共和国③发布了《人权宣言》④颁布了1791年宪法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会议,实质上是:A、北美人民自发的维护民主权利的大会B、各殖民地间的联合代表大会C、各殖民地反英斗争的统一领导机构D、北美人民发表自己政见的场所( )25、1777年法国还处于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但它却援助了美国独立战争,其主要原因是:A、同情殖民地反抗斗争B、有利于法国与英国的争夺C、法国资产阶级发挥了作用D、美法有共同的民族渊源( ) 26、下列有关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B、拉美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C、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影响D、西班牙、葡萄牙衰落( )27、墨西哥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A、杜桑·卢维尔杜尔B、玻利瓦尔C、圣马丁 D 、伊达尔哥( )28、对日本近代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B、禁止一切外国船只到日本进行贸易C、不禁止同中国贸易D、禁止日本人与海外交往( ) 29、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的不同之处是:A、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B、都摆脱了宗主国的殖民统治C、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D、都建立起独立的资主义强国( )30、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雾月政变”的相同点是:A、都是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B、都借助了外国的力量C、都建立了君主政体D、都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1、阅读下面材料:英国的贵族不是清一色的。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二历史第一单元试卷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莆田模拟)百集动画片《孔子》卡通主角形象在深圳亮相,该片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

片中孔子的台词不可能有( ) A.“克己复礼”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 D.“存天理,灭人欲”2.(2011·广州模拟)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3.(2011·潍坊模拟)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提倡积极入世B.追求个体解放C.维护平民利益D.倡导君主专制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6.(2011·绍兴模拟)“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7.(2011·合肥模拟)“兼相爱,交相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明生峭其法而严刑”。

上述言论体现了哪些学派的观点(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墨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选修2)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选修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具有了神圣的性质,但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答案:A2.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关于( )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B.君主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C.议会无权限制王权D.教会与国家的关系解析: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王权的合理性.答案:D3.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为克服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的严峻挑战,创立了“宇宙秩序论”基督教神学体系.这一体系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宗教权力至上B.“君权神圣”C.古希腊哲学D.教权高于王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运用古希腊哲学来论证神学的合理性,创立了“宇宙秩序论”基督教神学体系。

答案:C4.詹姆士一世专制理论的核心是( )A.“君权神圣"、王权至上B.“君权神授"、王权至上C.权力必须集中在国王的手中D.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至高无上解析:“君权神圣"是阿奎那的思想,詹姆士一世主张“君权神授"。

答案:B5.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说:“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这种统治思想实施的后果是()A.加强了对臣民的思想控制B.强化了天主教的独裁地位C.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D.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詹姆士一世的这句话体现的统治思想是“君权神授”,他无视议会的存在,实行专制统治,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的不满,使国王和议会的矛盾不断激化,后来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学年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2015.3.18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2.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A .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B .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C .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D .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3.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B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C .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D .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4.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A .意大利的倒戈B .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C .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 .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5.从国际格局来看,一战的重要影响是( )A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B .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C .美国开始独霸世界D .英国霸权地得到进一步加强6.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 .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B .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D .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7.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

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这番话的实质是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这表明( )A .战争改变了社会的结构B .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 .战争必然促进社会进步D .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 9.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

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1914年俄军攻势10.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

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1.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

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A .俄国和奥匈帝国B .英国和法国C .法国和俄国D .英国和德国 1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 .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B .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 .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13.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 )A .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B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C .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D .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14.一战中,西线转入阵地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 )A .俄军的夏季攻势B .马恩河战役C .凡尔登战役D .索姆河战役 1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而战的国家是( )A .奥地利B .匈牙利C .波斯尼亚D .塞尔维亚 16.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发现: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他们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德国 ⑤奥匈帝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17.美国参战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下列各项不是美国参战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是(A .先后派遣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B .参加索姆河战役C .协助英国海军开展对德反潜艇战D .增加对协约国的军火和物资供应 18.一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的打击④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加剧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9.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 )A.打击美国商船 B.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C.对美宣战 D.为日德兰海战作准备2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和争夺殖民地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21.“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2.一战期间,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和干预经济的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有( )①分配政府定单②控制原材料的供应③协调各种经济关系④垄断对外贸易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3.战争给法国带来沉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

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 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 D.法国武器落后2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各项中此的正确解读是( )①一战期间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造成人力短缺②一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③她们从事的工作很危险④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5.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政治影响是( )A.社会主义苏俄的建立 B.欧洲霸权发生严重动摇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D.战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害26.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以下哪几种观念( )①要求和平.反对战争②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④民族复仇主义兴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7.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28.1918年3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A.沙皇政府 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俄政府 D.苏联政府2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

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C.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D.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3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B. 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3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不具备改变世界统治秩序的能力B.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C.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D.反战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3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3.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34.20世纪初之所以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是()A.世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B.远程大炮.坦克.毒气等一些武器的研制C.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D.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5.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

”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索姆河战役D.库尔斯克战役36.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37.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

”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38.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