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合集下载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9、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提分卷(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提分卷(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提分卷(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2、学校文化是一种()文化。

A.制度B.物质C.精神D.组织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的属性。

A.实践B.现实C.社会D.自然6、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劳动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团队活动D.班主任工作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的管理方式是()。

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10、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1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

A.实验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演示法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学生B.班级C.知识D.课程13、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任务B.教育目的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14、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属于()。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
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教育的对象(人)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其更好的适应眼前和未来的生活。

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目的(如以个人发展为目的的“生命教育”)和外在目的(如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公民教育”)的双重属性。

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利益出发选择或提出不同的教育目的,进而在观念上或实践中去构建符合各自理想的教育形态。

所以,教育目的本身体现着不同主体的不同价值取向。

教育史上,争议最大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的目的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公民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苟子、柏拉图、康德以及近现代的很多教育社会学家。

马克思吸收了以往任何时代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的观点,从而为我们确立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前提,科学的解决了教育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矛盾和难题:“人•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概念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概念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
育目的的概念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老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不管学生有多大个别差异,如体质强弱不同、成绩好坏有别、兴趣爱好不一,学校都必须努力使他们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

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6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
7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
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9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15.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16.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17.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18.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9.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
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4)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4)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4)1、“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A.赞可夫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3、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5、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形式B.教学原则C.教学策略D.教学手段6、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7、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A.教育B.文化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8、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9、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A.布置课外作业B.讲授新教材C.检查复习D.巩固新教材10、()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11、()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1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13、以下不属于课程目标的依据的是()。

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1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1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八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16、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5.()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6.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茨基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6.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7.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8.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1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11.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14.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1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前制度化教育B.义务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A.传递和深化文化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C.构成文化本体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3.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学生发展评定B.管理水平评价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E.课程和教材评价4.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5.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3.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4.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5.《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___”.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_________.7.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_____.8.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________.9.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___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10.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_________、《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_________、网络联系等.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班级管理2.非指导性教学法3.师生关系4.智育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3.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六、论述题(第1题9分.第2题12分,共21分)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2.A【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3.C【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4.B【解析】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5.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6.B【解析】略.7.A【解析】教师的工作必须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实现,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8.D【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9.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10.B【解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1.C【解析】一份教案最关键的是教学进程.12.D【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14.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15.C【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二、多项选择题1.ADE【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2.AC【解析】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3.ABCDE【解析】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4.CD【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5.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三、填空题1.裴斯泰洛齐2.科学的体制化3.进行个性教育4.主体5.全体学生6.进程7.心理特征8.难易程度9.政治教育10.书信联系、电话联系四、名词解释1.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2.非指导性教学法: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为基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2.【答案要点】(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3.【答案要点】(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4.【答案要点】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2.【答案要点】该观点是错误的.(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填空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填空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填空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中学)填空题必考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 、_社会教育_ 和 _学校教育_。

3.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4.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5.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6.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六艺。

7.《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四书。

8.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1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一、选择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XXX。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政治制度。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相互衔接。

5、XXX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

这种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欣赏教学法。

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XXX。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品德评价。

二、填空11、德国教育家XXX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12、XXX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1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14、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

15、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6、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7、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8.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了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20.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有统一的规定。

21.错误。

因为(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的教育由政治决定,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3.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r()的属性。

A.实践B.现实C.社会D.自然6.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方法改革B.观念改革C.课程改革D.内容改革B.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9.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A.根本目的B.主要任务C.基本任务D.辅助目的10.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11.课的类型是指根据()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任务12.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13.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D.赞柯夫1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15.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目的是一种引导和推动人们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和改造社会的精神性动力。

目的为实践指明方向,使实践带有自觉性;实践将目的付诸实现,使目的具有客观现实性。

目的与实践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具体的目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起点,并体现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

因此,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

因此,共同的目的一但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就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们愿意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努力。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

因此,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确定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4.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上。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提分卷及答案(6)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提分卷及答案(6)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提分卷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1、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一般迁移2、(),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3、人们通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可用()道理来解释。

A.强化理论B.归因理论C.动机理论D.迁移理论4、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

据此,他提出了()。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D.教育万能论5、“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儿童发展的()。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决定论D.进化论1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这体现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连贯性原则D.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14、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B.1897C.1789D.179815、“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二、辨析题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修养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需要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最新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最新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最新试题及答案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中学)最新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l分。

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 )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提分卷(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提分卷(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提分卷(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2、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是()。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5、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

A.交流B.沟通C.激励D.控制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10、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B.环境C.遗传素质D.教育11、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菲尔D.班杜拉12、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13、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在经过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

功能:规范、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个教育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概括。

内容: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

特征:全局性、变动性、现实性、阶段性。

当前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联系区别:联系:在对教育社会系的规定上具有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教育目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方针还有怎么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原则。

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

教育目的理论:个人本体论、社会本体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是生活论、教育适应生活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1全面发展课程价值观;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设计;3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4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5民主化和多样化的课程管理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2)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6、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9、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10、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1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1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1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如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教育目的具有主观的性质,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理想的新人的形象。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它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又紧密结合在一起。

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等。

在漫长的教育实践历史进程中,人们从各自的理想出发,赋予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以不同的内涵。

如柏拉图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在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上,他们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心目中理想的人能读、能写、能唱、能弹奏乐器,会说四至五种语言,会写诗作文,勇敢,知礼,健壮,活泼,爱作什么就作什么;而启蒙运动的先锋卢梭心目中的理想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人,他身心协调和谐,既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他心地仁慈,乐于为善,感觉敏锐,理性发达,爱美,既富于情感,又富于理智,还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本领。

我国近代梁启超主张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利分利、毅力、义务思想、尚武。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