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知识点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点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点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备受关注的一次考试。
为了帮助考生能够更好地备考,我将在下面对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1.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功能、教育的规律等。
2.教育思想和学说:包括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国外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等。
3.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的发展和形成等。
4.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与记忆、产生学习困难时的处理方法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和重要法规的内容等。
2.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教育法律法规的违法和侵权等。
3.教育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等。
三、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1.语文:主要包括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等。
2.数学:主要包括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等。
3.外语:主要包括外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语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等。
4.物理、化学、生物: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等。
5.历史、地理、政治: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历史、地理、政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等。
四、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1.教育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的分类等。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
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分类等。
4.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1.教育评价:主要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的类型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总结。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等。
5、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体现在教育具有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要点整理归纳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要点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与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
在教育学考试中,教育学通常是必考科目之一。
本文将对教育学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教育实践的科学。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和科学性。
二、教育学的学派和理论教育学有多种学派和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对学习过程中外部刺激和反应的研究;认知主义强调对学习过程中人类知识和思维活动的研究;人本主义强调对学习者个体的尊重和关注;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目的性、系统性、影响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的目标实现途径包括教育引导、创设情境、教学法和评价方法。
四、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发展的理论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几个方面。
学生发展的实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等方法。
五、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等。
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评价等。
六、教育法律与道德教育法律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生权益保护、学校管理的法规等。
教育法律与道德的实践包括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和教育法律的执行,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七、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氛围的营造和学校管理的转变等。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学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九、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主要包括基本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的知识点,供参考。
1.基本教育学基本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基本教育的规律、原理、方法和实践问题。
主要包括基本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组织形式、质量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的学科。
主要包括教学原理、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各个方面的心理发展规律,例如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例如注意力、记忆、思维、动机等。
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了解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现状,为教学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
主要包括教育组织理论、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管理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组织理论研究教育组织的构成、运作和管理规律,例如教育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决策过程等。
教育管理方法研究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计划、组织、领导、监督、评价等。
教育管理原则研究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例如目标导向、科学决策、公平公正等。
总体来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基本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
教师应根据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类专业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
教育学类专业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教育学类专业资格证考试是教育从业者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教师、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研究人员,都需要通过这一考试来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类专业资格证考试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中。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育方法。
2.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从业者必须熟悉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政策,包括教育法、教育法规、教育管理条例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如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3.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考试评价、教学评价、学校评价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教育评价与测量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如教育考试制度、学业水平测试等。
4.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管理中。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中的教育投入和产出指标,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是教育学类专业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
6.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是教育学中的新兴领域,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中的教育软件、教育硬件、教育网络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A类名词解释、简答题总结
1.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论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2.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1 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2 独立性与信赖性的矛盾3 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的冲突4 自我探索中的迷惑5 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3.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1 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3 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感问题4 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5 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4.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与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重要性: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 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 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3召开家长会4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法:1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2 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3 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4 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5 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5.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物质生产发展有关,社会物质生产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社会动力a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b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首先适应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需求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a 教育实现是劳动力和生产力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学A类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课程: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是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4.隐性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5.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换言之,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儿童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
7.必修课: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
8.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9.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0.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他安排它们教学法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1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024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
2024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想要成为小学教师的考生必须通过的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在备考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制度与政策1、我国的教育制度及其组成部分2、国家的教育政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义务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实施原则二、学生与学习1、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2、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3、学习的分类与方法4、学生评估与评价方法三、课程与教学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方法3、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分类及其优缺点4、课堂教学环节与技巧四、德育与班主任工作1、德育的目标与原则2、德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3、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4、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方法五、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2、教育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与承担方式4、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与程序六、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与发展趋势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类型与使用方法3、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4、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七、组织与管理1、学校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2、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学校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维护策略4、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与方法八、安全隐患防范与学生心理健康1、学校安全隐患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2、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3、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策略4、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处理方法九、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1、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其构成要素2、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途径3、教师职业规划的内容与实施方法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翼能够帮助大伙儿!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要紧思想有:“别揠苗助长”、“别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办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学生的“普通进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要紧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学办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小孩》,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日子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通了儒家思想。
(敏试教育)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别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同意环境妨碍别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进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经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知识点
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一、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与生产劳动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之中。
第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分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教育的发展: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远古教育的原始性的具体表现:1、非独立性;2、贫乏性;3、无阶级性;古代教育的标志:使用青铜器、铁器手工工具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的主要表现:(简答)第一个方面,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第二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第三个方面,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第四个方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古代教育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阶段,初等教育得到普及与发展,中等教育转向现代教育,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出现了一些现代大学。
工业技术的变革影响教育形态及教育趋势的变化。
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的演变过程。
57年:培养德、智、体几方面发展的,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 国家教育事业的管理体制- 学校和教师的法律责任2.《义务教育法》- 公民的义务教育- 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保障- 家庭和社会的义务教育责任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保障- 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和使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的基本权益和权责-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的培训和发展5.《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 学位授予的资格和权利6.《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违规行为处罚条例》- 考试违规行为的分类和情形- 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理和处罚7.教育部关于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政策文件和文件解读- 《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学习与评价的改革决定》-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二、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心理学- 传统教育学理论(启蒙教育、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现代教育学理论(构建主义、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个体差异等)2.教育学思想与教育学派-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德儒、实用主义、进化主义、精英主义等)3.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教育学的指导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德育为先等)4.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教育研究的操作过程(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5.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管理-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等)-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管理周期、评价指标、改进措施等)三、课程与教学知识点1.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的定义和类型(强化课程、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 教学理论的含义和分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2.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分层评价、参与评价、综合评价等)3.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 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育等)- 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育软件、教育设备、教育资金等)4.教育技能与能力- 教师教育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技能、组织管理、沟通能力等)- 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四、教育管理与教育领导知识点1.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研管理等)- 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任务(计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评估等)2.学校领导与组织- 学校领导者的职责和能力(领导风格、组织管理、决策能力等)- 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内容(人事机构、教学组织、管理流程等)3.学校发展与改革- 学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等)- 学校改革的目标和策略(内涵发展、外延发展、改革创新等)4.教育法规与政策-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程序、法律效力等)-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策宣传、政策落地等)五、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知识点1.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的定义与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等)- 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方法(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教育评估的基本原理- 教育评估的定义和分类(形成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等)- 教育评估的原则与方法(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综合评估等)3.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的关系- 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的定义和界限(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等)- 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的联系与区别(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应用效果等)六、教育信息化知识点1.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和特点(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等)-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与意义(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等)2.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教育硬件设备等)- 教育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网络安全、资源管理等)3.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混合学习、远程教育等)- 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数字教材、教育软件、开放教育资源等)4.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管理与评估- 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管理系统、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方法与指标(教学效果评估、资源利用评估等)以上即为____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完美排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绪论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填空选择)教育学的发展,大题可以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著作为《论语》。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3)关于教育目的,孔子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
4)关于教育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
6)关于道德修养,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
7)教师观,他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
2.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时孙摩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4)长善救失的原则;5)启发诱导的原则。
3. 苏格拉底(无著作)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思想:“产婆术”教学法,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无著作)提出了灵魂说,他把人的灵魂分三部分,植物的(生理方面)灵魂、动物的(感觉与欲望方面)灵魂、理性的(认识与思维)灵魂。
教师资格证复习---A类教育学简答题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35.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 35.答P109: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 (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 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 • 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 (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 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 (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 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 •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 方面。
• 26.答: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 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 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其次,教 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 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第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最后,还应当指出, 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 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32.筒述家庭教育的黼。
• 32.答P184:家庭教育的特点。 •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 (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 (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 (”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 33.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的需要。同时,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学 生不断获取学业成就,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 极性。 (四)建立教室常规;教室常规—方面有利于学 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对学生 的违纪行为有预防的作用。
• 26.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点,教师应如何进行 教育?
• 27.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
• 27.答:(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2)疏导愿 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 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 和连贯性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中国教师资格认定的基础性评价方式,是考核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准。
考试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能力等多个领域,考试知识点繁多而广泛。
为了帮助考生更有效地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本文对常见的考试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原则和规律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分类、功能等内容。
2. 教育学理论考生需要熟悉不同的教育学理论,如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教育学等,理解各种理论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3. 教育学名词解释掌握教育学常用名词的含义和概念,比如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学习动机、课程设计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基本概念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心理学的定义、分类、研究对象等,建立对心理学知识的整体认识。
2. 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理解这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3. 心理学应用掌握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课堂管理、学生心理辅导、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
2. 课堂管理了解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则,包括班级管理、学生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保持等内容。
3. 评价与反思学会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和手段,掌握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技巧,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
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能力等知识点的梳理,考生可以更系统地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和分数。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愿大家都能在教育领域取得成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的一项重要证书,具备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
无论是考试还是教育理论,都需要教师们对教师资格证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知识点。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核心科目之一,主要考查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在教育学知识点中,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的目标等。
2.教育学的理论:包括教育主张理论、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3.教育学的方法:教育科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方法等。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主要考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在心理学知识点中,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等。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等。
3.心理发展理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等。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方法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中,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学校管理法规:包括学校章程、校规校纪、教职工管理等。
3.教育行政法规:包括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职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等。
四、教育论文写作教育论文写作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考查教师们的学术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教育论文写作知识点中,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写作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
2.论文写作方法:包括查阅文献、制定论文大纲、展开论证等。
3.论文写作技巧:包括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思维严密、数据分析准确等。
五、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查教师们的研究方法和能力。
教育学A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A章节知识点梳理注意:1.本部分知识点梳理主要涉及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单选题知识点见教材勾画和补充部分。
2.粗体字加下划线为名词解释。
绪论1、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
①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是存在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感知、可人事的事物。
②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的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当教育问题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进行回答、解释我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学的开端。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2、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1)深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模拟练习(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3、情境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目标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应(教育的功能结果)一、教育的定义:(一)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质的规定性:1.一种社会现象2.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3.培养人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教育系统:1.成分上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2.层次上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师:活动的主体,社会的代表)、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其积极的活动是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育影响(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吧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一、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与生产劳动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之中。
第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分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教育的发展: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远古教育的原始性的具体表现:1、非独立性;2、贫乏性;3、无阶级性;古代教育的标志:使用青铜器、铁器手工工具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的主要表现:(简答)第一个方面,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第二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第三个方面,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第四个方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古代教育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阶段,初等教育得到普及与发展,中等教育转向现代教育,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出现了一些现代大学。
工业技术的变革影响教育形态及教育趋势的变化。
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的演变过程。
57年:培养德、智、体几方面发展的,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8年:进一步规定,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的教育目的;82年;进入《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教育目的:(概念)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第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教育目的又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即所谓“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焦点是人应该为哪个而受教育。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社会总体设想;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目标——>若干单元目标(依教育目标制定)。
教育目标体系:(层次分明)第一层次教育目的;第二层次教育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第四层次单元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1、认知领域;2、能力领域;3、情意领域第三节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在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促进个体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3、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决定性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身心发展的动力。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特点:(个体发展的特点)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短的发展过程。
阶段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不平衡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个体差异性:指值得是学生个体间在发展速度、水平和个性心理倾向上的不同。
个体发展的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注意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会化;人的道德性表现:1、关心别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为别人着想;2、对道德问题作出判断;3、行动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个体发展功能:1、教育起决定性作用;2、通过适应个性发展规律适应发发展;3、两个发展(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五大关系)1、与人口;2、与社会物质生产;3、与社会政治;4、与社会文化;5、与社会科学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简答记忆)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要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三个手段)1、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2、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3、政治对教育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
/4、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影响起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文化的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2、教育对文化的普及;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想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应用上技术化的要求。
第四节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应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了解自己概念: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第一节塑造自己——情感养成与智能储备一、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1、理解学生;2、与学生和谐相处;(效教学取决与有效交往)3、积极的自我意识;4、教育的期待(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教师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1、教育预见能力2、教育传导能力(核心:语言能力体势:非正式语言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1)对学生;(2)对自己;(3)对情境第二节进入教师角色——教师行为规范与模式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最重要)二、教师的“领导者”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四、教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五、教师的“青少年的朋友”的角色;六、教师的“父母”的角色;七、教师的“榜样”的角色;八、教师的“被攻击的对象”的角色;九、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十、学校管理者的角色;第三节适应特殊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二、强烈的示范性;(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青少年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模仿;表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
)三、独特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有法,但无定法;表现在教育机智上)马卡连柯指出:“一般地说,教育学是最辨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
四、显效的长期性;五、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概念:教育对象——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是教育活动的反应者,又是成果的体现者。
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属性;从教育阶段性上认识学生特性;从合作形式上认识师生之间的关联。
第一节学生是怎样的人——学生的本质属性(六条,第六条最重要)一、学生是人(一)、是一个能动体;(二)、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三)、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选择)(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体)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二)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简答)1、生存;2、受教育;3、受尊重;4、安全第二节学生都有那些不同——学生的多中特征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初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初中处于“激变期”(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情绪感情未成年人的犯罪高峰年龄期是12——15岁。
二、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节学生是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师生关系表现:1、工作;2、人际;3、组织;4、心理;5、非正式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占重要的位置;变化: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三种成为:认知;情感;行为;师生间的组织关系,教师总是施教者,学生总是受教者,教师总是领导者,学生在总是被领导者;教师控制学生;作为心理关系的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方面,其作用:1、调节教师自身行为;2、调节学生行为;二、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的人格态型:1、父母(P)态:往往具有权威感、优越感;2、成人(A)态:客观、理性3、儿童(C)态:服从、任人摆布;教师的人际知觉:(概念)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简答:你心目中的师生关系怎样?P162第四章瞭望教育环境第一节好的学校能出更多的好学生——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一、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建筑、学校的设备、图书资料的使用率一个学校社会气氛,即校风。
二、微观环境饿影响(多选)1、同伴影响;2、花盆效应;3、教师的期待效应;第二节首席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本章重点)四个方面:功能、特点、影响、条件一、家庭教育的功能首先,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次,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再次,家庭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向方面起重要作用。
最后,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第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第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第三,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频度高;第四,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第五,教育者读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三、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1、期望值;2、非智力因素;3、家庭氛围;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第三节校外之校——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一、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一)服务功能;(二)教育功能;(三)宣传功能;(四)经济功能;(五)协调功能;第四节新的教育机制——家庭、社会、学校间的结合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1、时空;2、方向;3、互补;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单选)(一)互相访问必不可少的手段;(二)通讯联系(三)召开家长会:主要方式之一;(四)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五)举办家长学校;第五章课程结构概念: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