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复习提纲 粤教版 精品

合集下载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1)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1)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学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理解)。

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解)。

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15.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认识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提纲第一节认识氧气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2CO2Fe222石蜡+氧气四、探究实验1 木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2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六、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1)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做现象来描述.如:鉄在氧气中燃烧,描述成“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3.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应为“生成黑色固体”2)不能片面描述现象“烟”:固体小颗粒散播在空气中. 如:磷燃烧4.“烟”“雾”“气”的区别“雾”:小液滴散播在空气中.如: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大量白雾“气”:物质以气体状态存在.5.“火光”:一般指沸点高的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火焰”:指气体或沸点低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汽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燃烧产生火焰。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总复习提纲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总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绪言化学实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例:。

3:化学变化,又叫。

例:。

4:物质在性质叫化学性质5:物质在性质,如▁▁▁▁▁▁▁▁▁▁▁▁▁▁▁▁▁▁▁▁▁▁▁等,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一些现象,如:▁▁▁▁▁▁▁▁▁▁▁▁▁▁▁▁。

6: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像▁▁▁▁▁,▁▁▁▁▁,▁▁▁▁发明很早,我国人民在制造出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就会。

8:练习:(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2):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

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古代人民开始炼钢的历史时期是()A、战国晚期B、商代C、春秋晚期D、西汉(5):化学变化中常伴有、、、、- 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它们在化学实验中重要作用,是▁▁▁▁▁▁▁▁▁▁▁▁▁▁▁▁。

(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做出过巨大贡献,象▁▁▁▁▁▁▁▁、▁▁▁▁▁▁▁▁、▁▁▁▁▁▁等是世界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在商代就制造出了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会▁▁▁▁。

(7):试举例分析是否所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初中化学实验仪器介绍(看课本)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不能▁▁▁▁▁▁▁▁▁▁▁▁,不得▁▁▁▁▁▁▁▁▁▁▁。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期末全册总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期末全册总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期末全册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社会生活与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总结(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总结(新版)粤教版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1、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比空气略重),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 O2点燃CO2磷产生大量白烟4P + 5O2点燃 2P2O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 O2点燃 SO2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O2点燃2MgO 4Al + 3O2点燃 2Al2O3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3Fe+2O2点燃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氧气用途: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高空飞行、潜水、登山)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2、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MnO22H2O + O2↑2KMnO4△ 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A)、固液不加热型(B)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 、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内容说明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分析灭火原理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降温,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森林着火可将大火蔓延前方的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隔绝空气,降低温度燃烧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4P + 5O点燃2 2P O 2 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1. 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 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 ,可能原因是: a. 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 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 d 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 % 性质用途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略大,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0.03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度比空气中大无变化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粤教版初三化学分章复习知识点

粤教版初三化学分章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复习提纲1、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共同点:都是以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物理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4、化学变化:叫化学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是有这些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现象:镁条的燃烧:现象:。

7、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8、化学性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9、注意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如木材可以做成课桌与木材做成课桌,前者是后者是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与铁丝燃烧,前者是后者是10、实验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不能加热的: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能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1)试管: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的容器。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常用于加热液体、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发。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不用冲洗。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粤教版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氧气性质和用途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氧气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氧气性质和用途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反应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氧气性质和用途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溶解性、化学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氧气的制备方法: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分用:探讨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参与,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物体代谢中的关键作用。
6.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氧气与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反应,如氧气与金属的氧化反应,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活性。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氧气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氧气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然而,学生在证据推理、模型建构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素养还有待提高。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讲解(精品课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讲解(精品课件)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发光、放热、产生白烟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
燃烧反应的特征 可归纳为: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热
通常情况下:发光、发热,氧化反 应
ppt课件,可编辑
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 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ppt课件,可编辑
注意事项总结
•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 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 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便于气体排出。
•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ppt课件,可编辑
注意事项总结
•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氧气( ppt课件,可编辑
O2)氮气(N2)臭氧(O3
)
提出问题:如何书写化学式?
二、化学式书写方法
2、化合物 水 H2O 氯化钠 NaCl . 氧化镁 MgO 二氧化碳 CO2 .
ppt课件,可编辑
三、化学式的读法: 右到左读作“某化某”, 有的把右下角的数字也读出。 如:MgO读作氧化镁、
(1) 适用范围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的气体 (2) 优点 ①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②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ppt课件,可编辑
向上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 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 气体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ppt课件,可编辑
向下排空气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制取氧气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报告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实践性的建议,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氧气的发现历史、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等科普文章,以加深对氧气的了解。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视频,以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深入了解氧气的发现历史和性质,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2)学生可以观看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视频,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3)学生可以参观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了解制氧气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激发自己的科研兴趣。
(4)学生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5.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
6. 作业与评估材料:准备相关的作业和评估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行课堂评估。
7. 学习指导资料:准备学习指导资料,包括实验操作步骤、问题讨论题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3)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潜能。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上册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上册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上册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1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1.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有关第二章化学式及摩尔质量2.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化合价法和电子结构法计算化合物化学式2.2 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及应用第三章化学量的计算3.1 化学计量单位•物质的量(摩尔)、物质的质量(克)和分子数的概念•相关计算公式及应用3.2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计算•限量、化学计量比和剩余量的概念及应用第四章气体的基本性质和气体定律4.1 气体的基本性质•压强、温度和体积的概念及关系•绝对零度和标准状态的概念4.2 气体定律•博伊尔-马利亚定律、查理定律、盖伊-吕萨克定律的公式及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公式及应用第五章原子结构5.1 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光谱实验的原理及应用•汤姆逊和卢瑟福实验的原理和结果5.2 原子结构的组成•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及性质•原子结构的本质及相关模型第六章元素周期律6.1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基础•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联系•田纳西州实验的原理及结果6.2 元素周期律的组织与特征•周期表各行和各列元素的特点及规律•周期律和族律的关系第七章离子反应和化合价7.1 离子反应的概念•阳、阴离子的概念及性质•离子反应的类型及适用范围7.2 化合价的计算•化合价的概念和相关规则•应用化合价计算化学式和离子式第八章共价键和分子结构8.1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的性质及成因•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8.2 分子结构的形成和性质•共价分子物种类和性质•分子结构的构成方式及相关模型第九章离子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9.1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测定•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应用9.2 水溶液中的电离类型和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溶液中离子活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第十章一元几价酸是及其盐类10.1 一元几价酸及其盐类•酸碱理论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一元几价酸和其盐类的性质及应用10.2 酸碱滴定分析•酸、碱的体积比和计算方法•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方法及应用结束语初三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粤教版九班级上册化学提纲一、基本概念1、化学改变:生成了〔其它〕物质的改变2、物理改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改变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改变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改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洁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行再分二、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养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铜Cu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依据化学式推断元素化合价,依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推断元素化合价的根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依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 4P + 5O2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

检验装置气密性2。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稀有气体0。

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0.03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中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认识氧气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222Fe22MgO22CuO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四、探究实验1 木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2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六、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1)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做现象来描述.如:鉄在氧气中燃烧,描述成“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3.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应为“生成黑色固体”2)不能片面描述现象“烟”:固体小颗粒散播在空气中. 如:磷燃烧4.“烟”“雾”“气”的区别“雾”:小液滴散播在空气中.如: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大量白雾“气”:物质以气体状态存在.5.“火光”:一般指沸点高的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火焰”:指气体或沸点低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汽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燃烧产生火焰。

6.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一光,二热,三生成物(颜色,状态)”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第二节制取氧气一、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注意事项:●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的装置。

●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离:把导管移离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氧化铜、氧化铁等)●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不能使用棉花,否则会发生爆炸)。

三、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3、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4、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四、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

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⒈燃烧的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第四节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4.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5.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6.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① 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