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高校,课堂教学,其他论文文档]析“破窗”理论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破窗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破窗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破窗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夏集镇中心小学陈启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

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

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

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完好的东西没有人去破坏,而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到更在的破坏。

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去把它变成更大的“窟窿”。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

“破窗”的出现,助长了人们的四种心理:一是“颓丧心理”,坏了的东西没人修,公家的东西没人管,很多人对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随之而降低。

二是“弃旧心理”,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

三是“从众心理”,律是大家的律,法是大家的法,别人能够走,我就可以走,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

四是“投机心理”,“投机”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投机者占到“便宜”的时候。

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

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

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

如果对于这样的“破窗”啥时出,啥时修,出一扇,修一扇,我们就可把一切苗头性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知道“破窗理论”,懂得它的原理,而且要能在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力求使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

孩子犹如一辆汽车,他身上有着道德的、心灵的、人格的、学习的等等的窗户。

“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

“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

“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何为“破窗理论”“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说的是一个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把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放在一个街区;另一个汽车摘掉牌照,打开顶棚,也放在街区。

结果显示过了一星期后,完好无损的汽车,依然完好;而那个打开顶棚的没有牌照的汽车却不翼而飞!后来紧接着心理学家又把那个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一快玻璃,惊奇发现不过几个小时,就被偷走了!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且繁荣。

“破窗理论”对生活的启示“破窗理论”衍生的事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刚扫干净的大街,因为有了第一口痰,便随即有了第二口痰,有了其他的垃圾;安静的学校图书馆,因为有了一小部分人的窃窃私语,不一会儿说话声便越来越大;美丽的风景名胜区,因为有人刻了一个“到此一游”,几个月后便成为了信手涂鸦的“乐园”。

不良细节及小事对人有明显的暗示效果,其对事件的结果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恶性影响。

一扇“破窗”,对一个社会来说微不足道。

几乎每天发生的那些小事,比如上班违反纪律、吵架相骂、欺负弱小等,都像一扇完整的窗户被无端破坏了,给社会留下一个小小的伤口。

然而,很多时候这种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最终都可能像毒瘤一样危害整个社会。

对此,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们早已洞察到了。

《韩非子·喻老》中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在临终前于其遗诏中嘱咐继位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

《后汉书·丁鸿传》上说:“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丁鸿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该在事故开始萌芽也即是影响还小的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

“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

“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顶棚打开。

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衍。

“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某校召开家长会,为了扮靓校园,在校门迎门处摆放了几十盆鲜花。

鲜花拼成图案,给人无尽美感。

家长会后,鲜花少了一盆,而且是众多花中的最醒目的那盆,鲜花图案顿失色彩。

第二天,在原来少的那盆花的旁边又少了一盆。

精明的管理人员没有声张,又买来两盆与原来少的那两盆一样的鲜花,摆放在缺口处。

鲜花图案完整依然。

自此,没再少一盆花。

管理人员的做法其实是借鉴了“破窗理论”,及时地保持鲜花图案的完整性,避免了学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

应该说他弥补的不仅仅是两盆花,而是学生心灵的缺憾。

某班班主任是位年轻的老师,很有管理热情。

开学伊始,班级地面整洁,自习课安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不久,班级各方面都出现滑坡现象。

怎么回事呢?私下调查一下学生,他说,有一次他值日的时候发现教室里有点脏,前一天的值日生没有值日。

他想别人没有值日班主任没有批评他们,他不值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教室里也不是太脏……我们的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是不是该学习学习“破窗理论”?其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习借鉴“破窗理论”。

整洁的校园出现第一片废纸时,有人及时去拾起;明亮的窗玻璃出现污尘时,有人及时去擦试;精致的黑板报出现第一次涂抹时,有人及时去修正;高涨的学习热情消减时,有人及时去激励;纯洁的心灵遭受伤害时,有人及时去呵护……蚂蚁咬开的第一处缝隙毁坏了千里长堤,而发现缝隙不及时去弥补,必将毁掉长堤。

谈“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谈“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谈“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破窗理论”的内涵是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亡羊补牢”。

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破窗理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破窗理论班级管理应用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

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中,一旦发现“破窗现象”,要及时“维修”,否则将会暗示和纵容、引诱更多的学生去模仿、去破坏。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人格行为和习惯;形成不良的班风和学风。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利用“破窗理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和谐文明的班集体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一、养成教育是基础班级管理中,首先要从养成教育抓起。

养成教育要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教育。

“破窗效应”与学校管理

“破窗效应”与学校管理

“破窗效应”与学校管理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把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另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他用锤子把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

以该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由此可见: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有一所上千人的乡镇中学,学校里有一口古井,前两年,(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5页)校园围墙建设好后,再也没有校外居民到里面去取水,校园里也极少有陌生人进出。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老人说井水清洁,要进去取水,学校的门卫便同意了。

一个月后,到校园里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既有附近的居民,也有镇上的餐厅老板,沉静的校园渐渐变得喧嚣,个别人甚至为了取水顺序发生争执……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干净整洁的围墙上,如果出现一点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

一个相对宽阔的空地,如果出现了一个摊贩,一定会接二连三的出现许多摊点,直至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

对于违反单位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这些,都是“破窗效应”的具体表现。

事情的恶化当然还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

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

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不知不觉中,校园中的打闹、围墙上的涂鸦、地板上的垃圾越来越多,我们离优雅、文明、秩序却渐行渐远。

试论“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试论“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试论“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全面畅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困难。

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班级就成为当务之急。

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最初的涵义是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这个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这一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同样适用。

作为初中班主任,我将”破窗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颇有收获。

现将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列举如下,以供商榷。

一、细致管理,防微杜渐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要真正管理好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中出现的“第一次”。

如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大扫除……如果每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能精细设计,严格管理,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反之,若对“第一次”的管理不到位、不严密,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也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破窗效应”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说,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使得班级的凳子少一个螺丝、缺一块板,如果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再比如说,学生脚下有一张纸,没有人去及时拾起,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废纸,甚至某个地方垃圾成堆……针对类似的小事情,班主任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精细化管理,防微杜渐。

一所学校,有校纪校规;一个班,也有班纪班规。

作为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形成共同意愿,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惩罚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样就会使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防止产生“破窗效应”。

学校管理中的“破窗理论”

学校管理中的“破窗理论”
论坛 管 平 理台
学校管理 中的“ 破窗理 论 ”
◎/ 克 明 陈
“ 窗理 论 ” 为 , 果 有 人 打 破 了 一扇 窗户 破 认 如 玻 璃 。 这 扇 窗 户 又 得 不 到 及 时 的 维 修 , 人 就 而 别
关爱学生 , 引领发展
学 困 生在 每 个 学 校 都客 观 存 在 着 , 的 老 师 有
感 、 严 感 和成 就 感 。 么 , 师维 护 自身 与学 校 尊 那 教 形 象应 该做 到 哪 些 呢 ? 一 是 教 师 要做 到 为 人 师
会获得一种不 自觉的提 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 ,
不 能 随 手 乱丢 纸 屑 果皮 。 同时 , 学 生 参 与校 园 让 环 境 的建 设 保 护 中 , 能 掌 握 劳动 的本 领 , 能 既 又 体 会 到 劳 动 的快 乐 ;既能 感 受 到 劳动 的艰 辛 , 又 能 培 养学 生 热 爱 劳动 的 品 质 ; 能 认 识到 劳动 的 既
且 有着 不 可 替代 的育 人功 能 。 良好 的教 风 、 风 、 校 学风 让 学生 如 沐 春风 , 化墙 、 化 窗 、 文 文 文化 苑任 学 生 徜 徉其 中 , 移 默 化地 影 响 着 学 生 。公 安 县 潜 斑 竹 档 初级 中学 的校 歌 《 竹 啊 , 竹 》 仅 让 学 斑 斑 不 生 了 解斑 竹 的文 化 内 涵 , 能 培 养 学 生 “ 志 苦 还 大 心 、 耕 不辍 、 躬 尽 瘁 、 而后 已 ” 勤 鞠 死 的斑 竹 精 神 。 加 强校 园绿 化 建设 , 让每 一 棵 绿 树 都 启 示 学 生 珍 爱 自然 ,让 每 一朵 鲜 花 都 感 染 学 生 向善 向 美 , 物于无声之中 , 润 育德 于 生 态校 园 。 加 强 管 理 , 重维 护 , 注 永葆 生 态 校 园生 机 与 活 力。 当学 生 置 身于 一 个 自然和 谐 、优 雅 整洁 的 环境 中 时 , 就

破窗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美国著名犯罪学家凯琳在一项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建筑物的玻璃窗,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修复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细节对人们心理作用的暗示和行为结果的影响,它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因为任何一种已发生的不良现象都会带给广大师生一种不良的信息,如果学校管理者不能及时处理这种不良现象,让信息放大,就会导致这种现象不断漫延,无限扩展,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应用好“破窗理论”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环境的营造如果当你置身于刚刚打扫过的校园时,面对眼前清洁的地面你不想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破坏它的干净。

假如一场大风过后,校园一片狼藉,满地的纸片树叶,此时你可能会认为手中的一个小烟头根本不会造成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校园环境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它是校容校貌、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包括显性的、硬性的物质环境,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软性的精神环境。

作为学校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指导和教育师生讲卫生,包括个人卫生、集体卫生、环境卫生,通过各班包干区卫生的检查和评比活动让全体师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并能做好卫生的保持工作。

其次要根据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规划好、布置好校园配套建设和绿化工作,力争让学生从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块黑板、每一扇橱窗中受到向善向美的感染。

二、不良现象的防范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无小事,在师生的教育工作中,要学会敏锐地发觉细微之处,善于处理不良小事,防止第一扇“破窗”的出现。

细化管理内容。

要避免“破窗”行为的产生,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有人管,不留管理的空洞,让精细管理的意识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转化。

如果挤出的是草末,这是加工;如果吃的是奶挤出是草,这是可怕的转化。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转化,既能不能把新理念、新思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理念、思路,并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用于我们的工作之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这种功能,把其他领域的一些成型的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

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心理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

有一天她注意到有一个窗户的玻璃被打破了。

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的发现:那扇破窗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扇破玻璃窗子……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感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得到某些暗示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这就是凯琳的著名的“破窗理论”。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她认为外在恶劣的环境是导致错误或者犯罪的一个诱因。

在班级的管理中同样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一个班级开始乱的时候,会越来越乱,即使换了班主任后,还是乱。

原因时换汤不换药。

班主任是汤,管理方法是药。

换汤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换药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根据凯琳的“破窗理论”,在教学的管理中,首先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育人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用品的管理。

在布置教室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运用。

因为色彩与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在黑板的上方,一般都挂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者“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等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这些文字应该以黄色调为主,黄色是暖色调能够兴奋人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好不要用红色,这样会使学生太兴奋了,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从“破窗理论”引发高校管理思考

从“破窗理论”引发高校管理思考

从“破窗理论”引发高校管理思考以“破窗理论”为切入点阐述其运用高校管理中的几点启示,为高校管理中的制度建设提供基础和依据。

标签:“破窗理论”;高校管理;思考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771 “破窗理论”的产生“破窗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根据心理学家菲利普·詹巴斗根据相关实验而得出的一种心理暗示产生的某种效应的理论。

该实验准确的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变化,也就是如果某件事物出现破损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就会造成更多的人破坏该事物,久而久之给以一种无序的感觉,从而滋生各种不文明或者犯罪的行为。

2 “破窗理论”揭示的规律“破窗理论”开始应用于犯罪心理学,但是“破窗理论”基于对人性心理变化的充分分析使得其能够适应于任何领域:环境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对于出现的不良环境我们必须要及时进行改正,并且对“第一块破损的窗户进行及时修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物的完整。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在任何组织或者制度规范下,一旦制度被破坏,那么其影响力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第一个破坏制度的人所起到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要防微杜渐。

联想到我们高校的管理工作,对于工作,讲究门面工程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教职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

高校对违法学校规定的行为没有做好严肃处理,进而引起其他教职工的注重,从而导致该行为成为经常性发生的事件。

例如高校教师出勤问题,由于某位教师的出勤问题没有得到高校的严肃处理,结果导致教职工认为迟到等行为不严重,进而形成迟到、早退的现象。

对一项工作的要求朝令夕改,反复无标准的修改,让下属教职工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做事能拖就拖反成为大家的共识,因为大家都会觉得前面做事情的都是无用功。

学风、考风、师风的严抓真的就是一阵风,刮过就算,让学生和老师都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产生怀疑,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教学管理环境,一旦受到破坏要及时进行“修补”,否则将会暗示和纵容更多的人去破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无序的教学管理。

最新 “破窗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精品

最新 “破窗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精品

“破窗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一、启示“破窗理论”1969年,美国心家菲利普·辛巴杜开展了一项实验:首先,他找来两辆汽车,每一个细节都完全一模一样,将其中一辆汽车,停在加州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将另一辆汽车,停在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街区。

结果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仅一天时间,布朗克斯的汽车就被人偷走了;而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帕罗阿尔托的汽车还在原地,完好如初,而这时,辛巴杜把汽车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经过几个小时后,这辆汽车就被偷走了。

犯罪家凯琳通过这个实验,多次论证,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1]: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而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人们也称之为“破窗效应”。

通过“破窗理论”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很容易受周边环境和人的行为影响和暗示,如果那些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不良环境没有及时改变,就会影响周围人的心理和行为。

“破窗效应”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破窗,分析破窗现象,从而修复破窗并达到预防破窗出现的目的,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帮助高职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破窗”现象二、1.学习方面。

新生看到第一个迟到的学生没有被批评,迟到现象就会越来越多,直至出现随意进出教室和旷课的现象;只要有学生上课或晚自习不带课本,“裸课”(不带书、不带笔记本、不带笔)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课堂上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而老师没收稿日期:2016-12-12作者简介:卢军锋,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7)22-0015-02有及时制止,上课随意玩手机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会上课接听电话;抓到考试作弊的学生没有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的风气就会形成,并会不断遗传下去。

如何克服教育教学中的“破窗效应”

如何克服教育教学中的“破窗效应”

如何克服教育教学中的“破窗效应”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及时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这就是破窗效应的由来。

实际上,“破窗效应”被运用到教育领域是近年来的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意义。

小到学校的卫生管理:洁净的地面是不允许有一张纸片的,有一张纸片存在就是“车窗”被砸碎,规则被破坏,有了一张就会有两张、三张……因此当第一张纸片出现时应立即清除,并严惩抛撒者,否则,地面很快就会脏乱不堪。

大到学校的纪律管理:学校的课堂上或者自习课上,一旦有个别同学睡觉、闲聊、喧哗、看小说、玩手机......老师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杜绝,渐渐地,就会有更多的同学纷纷效仿,用不了多久,整个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因此,学校、班级一旦制定了某项纪律约定或管理规则,就要严格执行,不允许任何“破窗”现象出现,否则纪律或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它会暗示其它人,管理规则是可以破坏的,且破坏后是没有任何后果的,那么我就可以视规则为虚无。

现实中,很多学校都能拿出一大堆规章制度,而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在执行中出现了“破窗”现象。

一位年轻的教师坦言:刚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学校布置什么任务都能够及时认真完成,而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后来渐渐发现学校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老师也没有怎样,所谓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也只是说说而已。

自己对布置的工作也渐渐应付、敷衍起来,再后来就是能拖则拖,能免则免,拖拉多了就仅仅是“习惯”的问题了......因此,管理规则一旦制定,就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一旦发现破坏者,就要立即严惩,防止“破窗”行为扩大化。

反之,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早早地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那么人们就会带上有色眼镜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因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他再破一些也无妨,所谓“墙倒众人推”,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破窗理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为: 如果 有人 打坏 了某 个 建筑 上 的一 块玻 璃 , 没 又
多年办 学 积 聚 的设 备 、 术 、 案 、 化财 富 , 技 档 文 一旦 发 生安 全事故 , 给 学校 带 来 无 法估 量 的损 失 , 将 实 验室 的安 全运行 是 高 校 教学 科 研 任 务顺 利 完成 的 重 要前 提 。但 是 , 验室 中潜 伏 着许 多 危 险 因素 , 实 稍有 疏 忽 , 易 出 现安 全 事故 。实验 室 安 全 管理 , 极 将影 响学 生一 生 的行 为 规 范 , 实验 室 的 布局 , 从 设 备 的维修 保养 , 险 化学 品 的存 放 , 危 实验 人 员 的安 全 防护 , 仪器 设 备 的使 用 , 验 室 “ 废 ” 实 三 的处 理 , 到 实验 室 的管 理模 式 、 章 制 度 等许 多 方 面 , 规 都在
维普资讯
◎ 27 第 期 0年 4 0
L B R TR I C A O A O YS E E CN
27 8 出 0年 月 版 0
破窗理论’ ’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仇 念 文 刘 传 宝
( 山东农 业大 学教务 处 山东泰 安

2 11 7பைடு நூலகம்0 8)
要: 实验室是 高校 知识创新 、 技术创新、 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 , 负着培 养 高级 专门人 才、 高 担 提 学生 实践能力、 创新 能力、 实施 素质教 育的重要任 务; 实验 室 中积 聚 了学校 多年 的办 学设
备、 技术档案 , 一旦发 生安全 事故 , 将给学校 带来无法估量 的损 失, 实验 室的安全运行是 高 校教 学科研任 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 。本 文介 绍 了“ 窗理 论” 破 的产 生、 义以及该理论 含 给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启示 , 阐述 了高校 实验 室安全管理的 重要 意义 , 学校 加强 实验 室安 全

“破窗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破窗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破窗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摘要】本文从“破窗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挑战。

首先介绍了破窗理论的概念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意义,随后分析了破窗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接着提出了针对破窗现象的管理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破窗理论的实际效果。

还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破窗现象,并得出破窗理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最后展望了破窗理论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指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局限性。

通过对破窗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探讨,有助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破窗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挑战、策略、案例分析、破窗现象、启示、未来应用、局限性1. 引言1.1 破窗理论概述破窗理论,又称为“破窗效应”或“破窗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凯琳斯基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犯罪行为和社区治安问题,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领域。

破窗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环境中的破窗和废墟会引发更严重的破坏和犯罪行为的扩散。

换言之,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破窗或者废墟没有及时清理,会给人一种放任和无序的信号,从而造成更多的破坏和犯罪行为。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破窗理论的思想同样适用。

如果管理者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不加以制止,那么其他学生可能会觉得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类似的违规行为。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劣行为滚雪球”效应,导致整体管理水平下降,校风不正。

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破窗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时处理学生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管理秩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

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破窗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破窗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破窗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破窗理论是一种犯罪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环境中的破窗、废墟和脏乱的街道会吸引更多的破坏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因为人们会觉得这是一个无序和不受控制的环境,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可以运用破窗理论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一旦出现了破窗、废墟和脏乱的迹象,就应该立即予以修复和清理,以防止更多的破坏行为的发生。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和不文明现象,比如打架斗殴、言语冲突、教室内乱丢垃圾等,要通过教育、批评、处罚等手段及时纠正,不能让这些不良现象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破窗理论还告诉我们,注重环境的整洁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重视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和秩序维护工作,保持校园的整洁和秩序,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破窗理论还告诉我们,当发生了一些破坏现象时,不仅要及时予以修复和清理,还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行为,避免再次犯错。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不仅要惩罚错误行为,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破窗理论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它告诉我们要重视环境的整洁和秩序,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行为,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和谐、文明、秩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学校教育的浸润下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破窗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反思

“破窗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反思

“破窗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反思摘要:课堂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破窗”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本文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破窗”为突破口,剖析了“破窗理论”的诱发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破窗”的措施。

关键词:破窗理论;教学管理;学生1“破窗理论”的含义谈起破窗理论,必须提及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偷车实验”。

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社区,并摘掉车牌,打开顶棚。

结果停在杂乱社区顶棚打开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他将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车就被偷走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认为:如果对不良现象放任不管、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会有更多的人被同化,甚至变本加厉。

2“破窗理论”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体现高职院校的在读学生普遍学科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有许许多多积累起来的不良学习习惯。

“破窗效应”在高职院校课堂中普遍存在。

课前:上课铃响后,如果有一个学生迟到(旷课)且老师视而不见,则以后这位老师的课堂上迟到(旷课)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只要有学生上课不带课本,“裸课”(不带书、不带笔记本、不带笔)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打破更多的“窗户”。

课中:每个班总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刚开始这种“破窗”只是少数,但如果老师对这种行为置若罔闻,不加以干预或惩戒,学生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是被允许的,从而导致更多学生效仿。

课后:每当布置作业后,交上来的作业一旦出现抄袭现象,如果老师没有立刻指出问题,并予以纠正,那么渐渐地,上交上来的作业就可能只有那么几个版本,也就是说,全班可能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在认真地做,而其余绝大部分学生则是在抄袭。

[浅谈,系统,理论,其他论文文档]浅谈系统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浅谈,系统,理论,其他论文文档]浅谈系统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浅谈系统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论文关键词】系统理论高校教学管理指导作用【论文摘要】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从教学管理系统的特征、高校教学系统化管理所坚持的原则等方面探讨了系统思想、理论及其方法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是整个社会现代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本身是一个从相对落后状态,经过系列改革和建设,最终达到先进状态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系统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系统性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要求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高校教学管理就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它既是所在学校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又包含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以及教学评估与反馈系统等众多子系统,还包括教学管理思想、教学管理制度和体制、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干部、教学条件等若干要素,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集合体。

因此,我们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从系统论角度来认识和处理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管理运行的规律,对教学管理系统包含的所有子系统及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并根据学校整体环境的变化和各种教学管理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以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系统特征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整体功能往往大于所组成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以及教学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教师、学生等若干要素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功能,但它们有机构成教学管理系统后,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最终完成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个目标,它所产生的力和作的功,远比各要素单独作用大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破窗”理论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破窗”理论中的“破窗”现象,任课教师要及时地修复这些漏洞,制定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打碎玻璃”的行为及时处理,从而实现从源头、体制和根本上预防、遏制并修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破窗”。

论文关键词:“破窗”理论;课堂教学;规章制度;学风建设
高考扩招后,高校的教学质量出现较多问题,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破窗理论中的“破窗”现象,任课教师虽然精心准备了课堂教学内容,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教学设计以外的情况,如课堂上学生睡觉、聊天等。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任课教师设计得好,还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破窗理论”的含义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这一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和诱导性,纵容别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这和防微杜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理论的根源在于要掌握“源头”,控制“第一”,即第一块“被打破的玻璃”要及时得到修复,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要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玻璃”会接二连三地被打破,事态会越来越难被控制。

由此不难发现,不良的风气、不好的行为,一旦有人开了头,若不加控制,任其蔓延,则会诱发多数人的有意行为的发生,最终呈现出最大化的倾向,使管理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

将这一理论和启示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破窗”现象
1.规章制度的“破窗”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保证高校各部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工作和学习秩序提供了保障。

但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中,总会有些人想方设法钻管理制度的空子或漏洞,如旷课、考试作弊等。

任课老师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制止这种行为,其他学生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加入“破窗”行列。

如果任课教师执行不力,再好的课程管理规章或校纪也将会重蹈“破窗”的覆辙。

2.管理学生实践中的“破窗”
(1)不适应大学课堂教学。

大学生入学后,在很多方面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尤其
是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生上课睡觉、课堂上吃早餐、抄袭作业、不按时交作业、学习上提不起精神。

学生由于入学后不适应高校生活或专业不对口等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