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乳状液与泡沫

合集下载

第八章乳状液与泡沫

第八章乳状液与泡沫

二、乳状液的签别
W/O、O/W乳状液在外观上无多大区别,可采用几种 简单的方法加以区别
1、稀释法 乳状液可为其外相液体所稀释。
2、染色法 将极微量的油溶性染料加到乳状液中,若 是整个乳状液都带有染料的颜色是W/O乳状液,如只有液 滴带色,是O/W乳状液.
3、电导法 以水为外相的乳状液(O/W)有较好的导 电性,而W/O型乳状液的导电性则很差。
电荷来源有:电离、吸附、液球和介质间的摩擦
3、提高界面膜的强度
由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膜的研究表明,乳化剂中 含有脂肪醇、脂肪酸或酯肪胺等极性有机物时,不仅使 界面膜强度大大提高,且界面粘度增加,对界面张力的 降低也远低于纯活性剂体系。
4、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处于界面时,起到稳定作用
a. 固 /油 油 /水 固 /水 固体完全处于水中
同样道理:乳化过程中容器壁对水或油的润湿性也会 影响到乳状液的类型,亲水性强的容器得O/W乳状液,亲 油性强的容器得W/O乳状液。
有人用煤油、变压器油、石油为油相,用蒸馏水、 0.1mol/L的油酸钠,0.1%的磺酸钠和2%的水溶液为水 相,在玻璃和塑料容器内进行实验。
表8-1 溶器性质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b. 固 /水 油 /水 固 /油 固体完全处于油中 c. 油 /水固 /油 固 /水固体完全处于油水界面
或三个界面中没有一个大于另两者之和
§8-4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一、相体积与乳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液类型
由立体几何计算,最紧密堆积的液珠体积只能是总体 积的74.02%,若分散相体积大于74.02%时,乳状液会破坏 变型。
五、润湿性与乳状液的类型
用固体粉末作乳化剂等,只有润湿固体的液体大部分 存在于外相中,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即润湿固体粉末 较多的一相构成外相。。

表面活性剂第四章乳状液与泡沫

表面活性剂第四章乳状液与泡沫

02
表面活性剂能够稳定乳状液和泡沫,防止其破裂和聚结,从而
提高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分散性和润湿性
03
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固体颗粒的分散性和液体表面的润湿性,
有利于制备稳定的乳状液和泡沫。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聚集形成胶束,这些胶 束能够将油、水和固体颗粒包裹其中,从而稳定 乳状液。
03 防止液滴合并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液 滴合并,保持乳状液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在泡沫中的作用
降低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水界面张力,使气体更容易分散在水中, 形成稳定的泡沫。
稳定性定义
01
泡沫稳定性是指泡沫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和外观
的特性。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02 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液相
的粘度、气体的溶解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
提高稳定性方法
03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调整溶液的物理性质,
可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泡沫的破灭
破灭机制
泡沫的破灭可以由多种机制引起, 如重力、气体溶解度变化、液膜 破裂等。
乳状液类型
总结词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类型,乳状液可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两种类型。
详细描述
水包油型(O/W)乳状液是指水作为分散介质,油作为分散相的乳状液。这种类型的 乳状液通常外观呈透明或略带乳白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等领域。油包水 型(W/O)乳状液则相反,油作为分散介质,水作为分散相,外观通常呈蓝黑色或暗
褐色,这种类型的乳状液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涂料、油墨等领域。

乳状液(emulsion)

乳状液(emulsion)

——界面张力差理论 一个界面膜必有两个面,故有两个σ。σ较 大的相易成为分散相。因这样可减少该面的面积,结果是在高σ这 边的液体就成了内相(分散相) ——乳状液制备工艺 例,玻璃类亲水性容器中乳化易形成O/W 型,塑料类亲油性容器中,易形成W/O型 ——相体积理论 量较多者易为分散相。界限:0.7402
(2)乳化炸药的主要组分 )
——无机盐的水溶液 热溶解于水形成 作为分散相,提供氧化剂,一般由硝酸铵加
——碳质燃料 作为分散介质,提供还原剂。粘度合适的石油产品 均可选作碳质燃料。选择原则:既要形成稳定的W/O乳状液,又要 使乳化系统在确定的温度下变得稠厚,不能流动:柴油、重油、机 油、凡士林、复合蜡等。多与乳化剂一起溶解后,再与氧化剂乳化 2012-5-2 13
关于答疑与考试
2012-5-2
14
请弹技02级全体同学 请弹技 级全体同学 接受江棂和白晨艳的衷心祝愿
祝大家 身体好,学习好,素质高 今后能为祖国的强盛,为自己美好的前 程努力工作
2012-5-2
2004年6月16日全部结束
15
2012-5-2 8
●电破乳 常用于W/O型乳状液的破乳:高压电场中,极 性乳化剂分子转向而降低界面膜的强度。同时,水滴极化后相互吸 引排成一串。当电压升至一定强度(一般在2000V/cm以上)时,小 液滴瞬间聚结成大水滴而破乳 ●表面活性剂破乳 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破乳方法。选择 能强烈吸附于油—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如异戊醇,顶走原来的 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形成新膜,但新膜的强度比原乳化剂形成的 膜降低很多,因而容易失去稳定性而破乳。这种表面活性剂叫破乳 剂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离心法、超声波法等。实际是多种方法 并用。如原油破乳,加热、电场和添加破乳剂三者同时进行

第八章_乳状液与泡沫

第八章_乳状液与泡沫

c. 油/水
固/油 固/水 固体完全处于油水界面
或三个界面中没有一个大于另两者之和
§8-4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一、相体积与乳状液液类型
由立体几何计算,最紧密堆积的液珠体积只能是总体 积的74.02%,若分散相体积大于74.02%时,乳状液会破坏 变型。 水<26%时,只能形成W/O 乳状液 水>74%时,只能形成O/W 乳状液 水26~74%时,则可能形成O/W或W/O乳状液 在多数情况下,液球大小不一,甚至内相是多面体结 构,则相体积和类型的关系不符合上述规律。
第八章 乳状液与泡沫
1
§8-1 乳状液
一、定义
乳状液:是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
形成的体系。 分散的液球一般大于0.1μm,其稳定性因为表活剂或固体粉末的
存在而大大增强。通常将乳状液中以液珠形式存在一相称为内相(分
散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相称外相(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乳状液总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以W表示。另一相是与水不 相溶的有机液体,简称为“油”相,以O表示。外相为水,内相为油 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乳状液,用“O/W”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 的乳状液称为油包水乳状液,用“W/O”表示。
§8-8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分层-变型-破乳
一、变型的影响
1、乳化剂类型的变更 按楔子理论,乳化剂的构型是决定乳状液类型的重要因 素,如果某一乳化剂从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就会导 致乳状液的变型。例如,用钠皂稳定的乳状液是O/W型的, 加入足够量的二价正离子(如Ca2+、Mg2+等)或三价正离子 (或Al3+)能使乳状液变成W/O型。这是因为有下列化学反 应发生: 2Na·皂+Mg2+ → Mg·皂+2Na+ 2、相体积的影响 从相体积与乳状液的类型关系已知,乳状液的内相体积 占总体积的74%以下的体系是稳定的,如果再不断加入内相 液体,其体积超过74%,内相有可能将转变为外相,乳状液 就发生变型。

物理化学第十章 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第十章 胶体化学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 沉的过程,称为沉降。沉降与扩散为一对矛盾 的两个方面
沉降 扩散 分散相分布
真溶液
粗分散系统 胶体系统 平衡


均相
沉于底部 形成浓度梯度
贝林(Perrin)导出沉降平衡时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分布:
o c2 Mg ln 1 ( h2 h1 ) c1 RT
胶核 可滑动面
胶粒
{[AgI]m nI-(n-x)K+}x- xK+ 胶团结构
K+
K+
I-
K+
(AgI)m
I-
I-
K+
特点:
1) 胶核:首先吸附过量的成核离子,然后吸附反离子; 2) 胶团整体为电中性
I-
§10.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Derjaguin&Landau(1941)
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溶胶粒子间的作用力:
Verwey &Overbeek(1948) van der Waals 吸引力:EA -1/x2
势 能 ER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E
EA 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
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max
0 x 第二最小值 EA 第一最小值
势 能 ER 电解质浓度: c1 < c2 < c3 ,
0EAc3源自c2c1E电解质浓度,ER,E,
溶胶稳定性。在 c3 以后, 引力势能占绝对优势,分散 相粒子一旦相碰,即可聚合。
41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规律:
(i)反离子的价数起主要作用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化工专业20xx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化工专业20xx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化工专业20xx学习心得黑龙江省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表面化学学习心得通过职称教育表面化学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这种收获远远大于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的总和。

因为工作后更加知道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个时候能够有职称培训这样的机会,确实很难得,也很有益。

本学期的专业课是表面化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的表面化学的本质。

通过更深入的学习,以往我的很多疑惑,问题都得到解决。

还有的不是能马上解决的,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这些,可能就是将来科研的点滴素材!这些,可能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基础!以下就是我学习表面化学的一些收获体会:第一章与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表面层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习了这两章后使我对表面化学有了初步的概念。

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化工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等的材质问题,以前只知道我们的工艺要求的最低材质要求,却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去选型。

现在通过硬度、脆性、残余应力、吸附、扩散等的学习,知道了材料材质的选择还有这么多知识需要掌握。

化工材料不但要选择足够的硬度,还要考虑到脆度,防止过硬使材料断裂,这种需求就使得材料加工过程中充分了解上面五种表面化学性质,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涂层的学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种概念。

涂层的抗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而化工中对腐蚀的要求又远远高于普通生活中的需要。

表面层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还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疲劳强度就是材料、零件和结构件对疲劳破坏的抗力。

在规定的循环应力幅值和大量重复次数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交变应力。

疲劳破坏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在机械零件失效中大约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而且疲劳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所以疲劳破坏经常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对于轴、齿轮、轴承、叶片、弹簧等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要选择疲劳强度较好的材料来制造。

【界面化学-课件】第11讲 乳状液和泡沫

【界面化学-课件】第11讲  乳状液和泡沫
液珠大于入射光的波长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液珠 大于 0.1m,乳状液呈不透明的白色,这是乳状液通常所具 有的外观。
液珠稍小于入射波长时,光的散射作用变得显著,体系 呈半透明状。
当液珠比入射光的波长小得多时,光可以完全透过,此 时为透明溶液,上述情况发生于液珠小于0.l m时,即所谓 的“微乳状液”中,其性质已不同于一般的乳状液。
h是一常数,代表乳化剂的水化作用对液珠有效体积的增 量,对所有的乳状液h约为1.3。
一、乳状液的一般介绍
但实际上h 与乳化剂的化学性质、浓度和连续相
乳状液
分类
水包油型乳状液 ——水为连续相,油分散在其中,如牛奶。 (O/W)
油包水型乳状液 ——油为连续相,水分散在其中,如含水原油。 (W/O)
多重乳状液 ——分散相的液滴中包含有连续相液体的细小液珠。
多重乳状液
一、乳状液的一般介绍
多重乳状液
水包油包水型 ——油分散在水相中, (W/O/W) 而油滴中又有小水珠。
其中,——乳状液粘度; 0——外相粘度; ——内相体积分数。
一、乳状液的一般介绍
局限 对于大多数用离子型乳化剂形成液态吸附膜的乳状 液,即使内相体积分数很低,上式的应用也有限制,因 为此时乳状液的分散相不能看做刚性球体。 若考虑到液珠形变和内相粘度的影响,对上式修正
修正 后,可得到下式:
式中i 为乳状液内相粘度,该式适合于r(相对粘度) 在1~6之间, 最高到0.16的体系。
根据分布曲线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可以衡量乳状液稳定性的大小。 乳状液颗粒大小的分布与油、水相的性质,乳化剂的性质和含量, 乳化的方式,以及进行乳化的温度有关。近代的仪器已能直接测量液殊 的大小,并自动给出分布曲线,根据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知乳状液的稳 定程度。

冰淇淋的结构──乳状液与泡沫

冰淇淋的结构──乳状液与泡沫
专 家述 评

冷枚
,
与 速 冻食 品 工 业
995(
液 具 有较 高 能 量 添 加 一 些
冰 淇 淋 的 结 构 中 还 存 在冰 晶
,
表 面 活性 剂 分 子 可 以 降 低
,
这 是 因 为 水 从溶 液 中结 冰
,

在 糖溶
的 构 结 淇 淋 冰
界面 能

液 例 如 冰 淇 淋 中 溶 液 的初 始 冰 点

,
加 到冰 淇
淋中的 乳化剂 实 际上 起到 降 低脂 肪乳 状 液稳 定性 的 作 用
,
以致 不
能 用 勺 取 用 分 子 量 越 低 分 子 降低 冰 点 能 力越 大
,
因为 这 些 乳 化 剂 在 脂 肪
,
因此含有单糖如果
表 面 替 代 蛋 白质 当冰 淇 淋 浆 料 在 冷 冻桶 内进 行 充 气 搅
.
冰淇
球 外 面 连 续 相 由非 常 浓 的 非 冷 冻
糖 溶液 组 成
19 x 1O12
, 。
分散相颗粒 大小 为
O /W


食 品乳 状 液 如 牛 奶 稀 奶 油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冰 淇 淋 中的脂肪 与 发 泡 稀 奶 油
中 的脂 肪 具 有 相 同 的 结 构
, 。
冰淇 淋 的典 型 组 成 含有
, , , ,
由 于 部 分 聚 集 的脂 肪 球 结构 稳 定 了
空气泡 如 果搅打 太剧 烈 脂 肪 将开 始 搅 乳 形 成奶 油 颗 粒 如 果 冰 淇 淋
, 。 。 ,
0

2013M-07胶体与界面化学-乳状液和泡沫

2013M-07胶体与界面化学-乳状液和泡沫

高。故O/W型乳状液中的油珠多数是带负电的,而
W/O型乳状液中的水珠则往往带正电。反离子形成
扩散双电层,热力学电势及较厚的双电层使乳状液
稳定。
22
乳状液的制备
转相乳化法
(1)将乳化剂先溶于油中加热,在剧烈搅拌下慢慢加入温
水,加入的水开始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在油中,是W/O型乳状
液,再继续加水,随着水的增加,乳状液变稠,最后转相变
理 向分散相,截面积大的一头留在
论 分散介质中。
2011
11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乳化剂分子构型
一价碱金属皂类,形状是:

亲水端为大头,作为乳化剂时,

容易形成O/W型乳状液。
二价碱金属皂类,极性基团 为:
亲水端为小头,作为乳化剂, 容易形成W/O型乳状液
油 水
例外:一价银肥皂,作为乳化剂形成W/O型乳状液12
27
乳状液的转型与破坏
乳状液的破坏
1.加热破乳
升温加速乳状液液珠的布朗运动使絮凝速率加快, 同时使界面粘度迅速降低,使聚结速率加快,有利于 膜的破裂。
2.高压电破乳
高压电场的破乳较复杂不能只看作扩散双电层
的破坏,在电场下液珠质点可排成一行,呈珍珠项
链式,当电压升到某一值时,聚结过程在瞬间完成。
2011
因为反应物分散成小液滴后,在每个液滴中反 应物数量较少,产生热量也少,并且乳状液对象界 面面积大,散热快,容易控制温度。
高分子化学中常使用乳液聚合反应,以制得较 高质量的反应物。
31
乳状液的应用
沥青乳状液
沥青的黏度很大,不便于在室温下直
接用于铺路面。若用阳离子型乳化剂将其
制成O/W型乳状液,则表观黏度大大降低,

2013M_07胶体与界面化学_乳状液和泡沫

2013M_07胶体与界面化学_乳状液和泡沫
33
目前研制出的品种很多,有用于露天矿的露天型 乳化炸药,用于中硬岩石爆破的岩石型乳化炸药 和用于煤矿井下的许用型乳化炸药,还有用于光 面爆破的小直径低爆速的乳化炸药。
乳化炸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爆破工作中,
在有水和潮湿的爆破场合更显示其优越性。
34
各组分作用
①氧化剂,提供有效氧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主要
2.相体积的影响
乳状液的内相体积占总体积26%以下的体系是 稳定的,如果不断加入内相液体,其体积超过 74.02%,内相有可能转变为外相,乳状液就发生转 型。
25
乳状液的转型与破坏
乳状液转型
3. 温度的影响
有些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 剂的乳状液,当温度升高时乳化剂分子的亲 水性变差,亲油性增强。在某一温度时,由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稳定的O/W型乳状液将
因为反应物分散成小液滴后,在每个液滴中反
应物数量较少,产生热量也少,并且乳状液对象界
面面积大,散热快,容易控制温度。
高分子化学中常使用乳液聚合反应,以制得较
高质量的反应物。
31
乳状液的应用
沥青乳状液
沥青的黏度很大,不便于在室温下直
接用于铺路面。若用阳离子型乳化剂将其
制成O/W型乳状液,则表观黏度大大降低,
以及液珠与介质之间的摩擦,其主要来源是液珠表
面上吸附了电离的乳化剂离子。 在乳状液中,水的介电常数远比常见的其它液体 高。故O/W型乳状液中的油珠多数是带负电的,而 W/O型乳状液中的水珠则往往带正电。反离子形成 扩散双电层,热力学电势及较厚的双电层使乳状液 稳定。
22
乳状液的制备
转相乳化法
(1)将乳化剂先溶于油中加热,在剧烈搅拌下慢慢加入温 水,加入的水开始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在油中,是W/O型乳状 液,再继续加水,随着水的增加,乳状液变稠,最后转相变 成O/W型乳状液。 (2)将乳化剂直接加于水中,在剧烈搅拌下将油加入,可 直接得到O/W型乳状液,若欲制得W/O型,则可继续加油直 到发生变型。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一、判断题: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4、亲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应比憎液胶体强。

()5、在外加直流电场中,AgI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6、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

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7、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8、胶束溶液是高度分散的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填空题:1、溶胶(憎液胶体)的主要特征是:⎽⎽⎽⎽⎽⎽⎽⎽⎽⎽⎽⎽⎽⎽⎽⎽⎽⎽⎽⎽⎽⎽⎽⎽⎽⎽⎽⎽⎽⎽⎽⎽⎽⎽⎽,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的主要特征是⎽⎽⎽⎽⎽⎽⎽⎽⎽⎽⎽⎽⎽⎽⎽⎽⎽⎽⎽⎽⎽⎽⎽⎽⎽⎽⎽⎽⎽⎽⎽⎽⎽⎽。

2、氢氧化铁溶胶显红色。

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当把直流电源的两极插入该溶胶时,在⎽⎽⎽⎽⎽⎽⎽⎽⎽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这是⎽⎽⎽⎽⎽⎽⎽⎽⎽现象的结果。

3、ζ电势在量值上⎽⎽⎽⎽⎽⎽⎽⎽⎽⎽⎽⎽于热力学电势ϕ0 当外加电解质浓度增加时,ζ电势在量值上变⎽⎽⎽⎽⎽⎽⎽⎽⎽⎽⎽。

(填“大”,“小”或“相等”)4、一定量的高聚物加入溶胶中可使溶胶聚沉,其聚沉作用主要是(i)⎽⎽⎽⎽⎽⎽⎽⎽⎽⎽⎽⎽⎽⎽⎽(ii)⎽⎽⎽⎽⎽⎽⎽⎽⎽⎽⎽⎽⎽⎽⎽⎽⎽(iii)⎽⎽⎽⎽⎽⎽⎽⎽⎽⎽⎽⎽⎽。

5、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胶体粒子带电符号相⎽⎽⎽⎽⎽的离子。

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聚沉值越⎽⎽⎽⎽⎽⎽⎽⎽⎽⎽⎽离子价数相同时,对于正离子,离子半径越小,聚沉值越⎽⎽⎽⎽⎽⎽⎽⎽⎽⎽⎽,负离子的情形,与正离子相⎽⎽⎽⎽⎽⎽⎽。

(填“同”或“反” “小”或“大”)6、泡沫是以⎽⎽⎽⎽⎽⎽⎽⎽⎽⎽⎽为分散相的分散系统。

7、可作为乳状液的稳定剂的物质有⎽⎽⎽⎽⎽⎽⎽⎽⎽⎽⎽⎽⎽、⎽⎽⎽⎽⎽⎽⎽⎽⎽⎽⎽⎽和⎽⎽⎽⎽⎽⎽⎽⎽⎽⎽⎽⎽⎽⎽⎽。

第十章 乳状液与泡沫及其他分散体系

第十章 乳状液与泡沫及其他分散体系
• 两气泡间压力差为
p
4 4 1 1 4 R1 R 2 R1 R 2
• 若两气泡交汇处液膜的曲率半径为R,则 4 1 1 p 4 R R1 R 2
1 1 1 R R1 R 2
R1
R
图10—15 两气泡交汇示意图
0 (1 2.5Φ)
• 适于Φ <0.02的乳状液,对分散相浓度较大的乳状液,Becher和Sherman 给出如下公式:
0 (1 aΦ bΦ2 cΦ3 )
• 由于乳状液的内相不是硬球结构,于是Jaylos给出如下修正公式:
p 2.5 0 [1 2.5Φ ] p 1
二、微小乳状液
• 微小乳状液有两种制备方法: • 1.复配表面活性剂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高级醇。 • 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高级醇(碳原子数12~18)按1: 1~1:3摩尔比混合并溶于水,在高于高级醇熔点温度 下强烈搅动30~60min后将油加入体系中去,从而形成O /W型微小乳状液。 • 2.亲水型与亲油型表面活性剂组成复配表面活性剂。 • 将两类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油相中,然后 将水逐滴加到体系中去,并稍加搅拌。 • 加水之前体系为油相中的表面活性剂逆胶团;水的加入 即为逆胶团加溶水过程。 • 此法的关键是控制配方和乳化温度,否则形成不均匀的 热力学不稳定的一般乳状液。
• 若在上述体系中再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便形成混合膜
γ T = γ (ow) a π G
• 而弯曲混合膜的表面压等于油与水两侧表面压的代数和,亦等于 混合膜的表面张力,即
π = π 0 + π w = γ (ow) a
• 2.微乳状液的性质
• 微乳状液是介乎于乳状液和胶团溶液之间的热力学上相当稳定的 分散体系,或者说它是在性质上有相当大差别的乳状液和胶团溶

乳状液和泡沫

乳状液和泡沫
表面活性剂旳起泡作用
第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4.2.1 泡沫液膜旳特点
B部分为两个气 泡旳交界处,界面是 平坦旳,A是三个气 泡旳交界处,界面时 弯曲旳。
三个气泡旳液膜分界面旳示意图
由拉普拉斯公式可知,B处旳压力比A 处高,所以B部分液体总是向A部分流动, 使液膜不断变薄,最终可能造成破裂。
将乳化剂比喻为两头大小不等旳楔子, 若要楔子排列旳紧密且稳定,截面积小旳 一头总是指向分散相,截面积大旳一头留 在分散介质中,此即为楔子理论。
例外:一价银肥皂,作为乳化剂形成W/O型乳状液
第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4.1.2.2乳化剂分子构型
一价碱金属皂类,形 状是:


亲水端为大头, 作为乳化剂时,轻易形
第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4.1.6.2 农药乳剂 将杀虫药,灭菌剂制成O/W型乳剂使 用,不但药物用量少,而且能均匀地在植 物叶上铺展,提升杀虫、灭菌效率
4.1.6.3 沥青乳状液 沥青旳黏度很大,不便于在室温下直 接用于铺路面。若用阳离子型乳化剂将其 制成O/W型乳状液,则表观黏度大大降低, 并改善了对砂石旳润湿性。
第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3.液滴双电层旳排斥作用
乳状液旳液珠上所带电荷旳起源有: 电离、吸附以及液珠与介质之间旳摩擦, 其主要起源是液珠表面上吸附了电离旳 乳化剂离子。
在乳状液中,水旳介电常数远比常见旳 其他液体高。故O/W型乳状液中旳油珠多数 是带负电旳,而W/O型乳状液中旳水珠则往 往带正电。反离子形成扩散双电层,热力学 电势及较厚旳双电层使乳状液稳定。


第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4.1.2.4聚结速度
1957年Davies提出了一种有关乳状液 类型旳定量理论:

第5章 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乳状液和泡沫

第5章  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乳状液和泡沫
滴,形成图(a)与(b)中左半边所示的情形。
乳化剂吸附在液滴的界面上,以后发展成何种 乳状液,则取决于两类液滴的聚结速度:
(1)如果水滴的聚结速度远大于油滴的,则形成O/W型乳状液; (2)如果油滴的聚结速度远大于水滴的,则形成W/O型乳状液; (3)如果二者的聚结速度相近,则相体积大者构成外相。
HLB值越高,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越强; HLB值越低,表面活性剂亲油性越强。 一般而言,HLB<8,大都是W/O型乳状液的乳化剂。HLB>10, 则为O/W型乳状液的乳化剂。
第五章 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第一节 乳化作用及乳状液的类型
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在一定条件下使不相混溶的两种液体形成有一 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乳状液(emulsion):被分散的液体(分散相)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于另一连 续的液体介质(分散介质)中,这种一种液体以小液珠形式分散于与其不相 混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所构成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一般分散相的直径大于 100 nm,是一种粗粒分散系统。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相体积说

如果分散相均为大小一致的,根据液珠不变型的
体 球型立体几何计算,任何大小的球形最紧密堆积的液 积 理 珠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74.02%。

1910年,Ostward根据立体几何的观点提出
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02%时,O/W型、W/O型 两种乳状液都有形成的可能性。
例如:煤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是35-40mN/m,加入适量 表面活性剂后,可以降低到1mN/m,甚至10-3mN/m以下。 这时,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就容易得多。
2) 界面膜的性质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 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导电法
O/W的导电性比W/O的要好。但使用离子型乳化剂 是,即使是W/O型乳状液,或水相体积分数很大的 W/O型乳状液,其导电性也颇为可观。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状液特点:
多相系,相界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1、表面张力的影响。

三、乳状液的破坏

乳状液的完全破坏叫破乳。
破乳的机理: 1.絮凝:此过程中,连续相在液滴与界面间排泄出来, 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但各液珠皆仍然存在,这 些团常常是可逆的。在液滴与界面之间“接触”面 的周界上的界面最薄。 2.聚结:此过程中,膜发生破裂,各个团合成一个大 滴,导致液滴数目的减少和乳状液的完全破坏。此 过程是不可逆的。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①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②选择适合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3、界面电荷的影响―乳状液稳定的电理论。 4、外相粘度的影响。 5、固体乳化剂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

选择乳化剂的一般原则:
①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在形 成的乳化液外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②在油―水界面上,能够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界 面膜。 ③能够适当增大外相的粘度,减小液滴的聚结速度。 ④水溶性乳化剂和油溶性乳化剂混合使用,具有较 好的乳化效果。 ⑤应该满足乳化体系的特殊要求。 ⑥应该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乳化效果, 并且乳化工艺简单。
乳状液的应用:
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生理现象中 有着广泛应用。





1. 控制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的,这会使温度急剧 升高,促进副反应的发生。如果将反应物制作成乳状液, 不仅可以利用其界面大、接触充分的特点提高反应效率, 而且大界面有利于散热,从而可以提高产率。 2. 农药乳剂 将杀虫药等制作成乳状液,可以使之均匀 地铺展在植物上,用量少且效率高。如顺式氯氰菊酯微 乳液就在农药上有了较好的运用。 3. 纺织工业 天然纤维与人造短纤维在纺前要用油剂处 理从而增强纤维的机械强度、减少摩擦和增加抗静电性 能等。 4. 乳化食品 乳化食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日 常喝的牛奶、豆浆等都是天然的乳化食品,人造的有人 造奶油等等。 5. 制革工业 在皮革的加工上,我们常常要“上油”。 这里的“油”,便是乳状液。将它涂在表面上,可以提 高皮革的牢固度、柔软性和拉伸性能。

乳状液(详细分析:乳状液)共7张PPT

乳状液(详细分析:乳状液)共7张PPT
F-O表示乳化剂膜和油的界面张力 §9 - 9 乳状液
• “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
亲水基是“大头液”, O / W
憎水基是“大头”, W/O
如K, Na等碱金属皂类 00-8-1 一价的银肥皂例外.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皂
类.
3
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3)形成扩散双电层
若 F-O > F-W , 则形成O/W型乳化剂
一价碱金属皂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油
若F-W > F-O , 则形成W/O型乳化剂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00-8-1
<

2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乳状液的稳定性
§9 - 9 乳状液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积常大小不等. 当它吸附在乳状液内
§9 - 9 乳状液
乳化剂负离子定向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反离 子则呈扩散状分布, 形成扩散双电层, 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电势 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乳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 厚度, 特别是膜的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的界面层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如同一个个楔子
密集地钉在圆球上. 这种构型使得分散相液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斯函
(§数49)界- 最9面乳膜低状的液稳,定而作用且界面膜更牢固.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 产生大量新的液-液界面, 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大. 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三种润湿情况 当粒子易被油润湿时, 粒子大部分处于油中, W / O乳状液, 如炭黑, 石墨粉等. 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的保护作用. (左) >90 , 颗粒不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油中; 如牛奶, 含水石油, 炼油厂的废水, 乳化农药等.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9 - 9 乳状液 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五、微乳状液
通常所说的乳状液颗粒大小常在0.1~50um之间,在普 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测到。从外观看,一般都是乳白色、不 透明的体系,故称为“宏乳状液”(macroemulsion),简 称乳状液。 微乳状液(microemulsion):分散相粒子很小,常在 0.01~0.20um之间,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活性剂等四 个组分以适当的比例自发形成的透明或透明的稳定体系,称
力学电势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一般O/W型乳化液中油滴常带负电;反之,在W/O型乳化 液中水滴带正电。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乳化过程也是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厚度, 特别是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乳化剂与乳化稳定性
(5)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二、乳化剂与乳化稳定性
乳化剂膜称为界面相(F), 它与其两边的油和水的界面 张力分别以γF-O 及γF-W 表示, 界面总是朝着界面张力大的一方 弯曲以使该界面面积较小。 若γF-O > γF-W , 则形成O/W型乳化剂, 一价碱金属皂类易 溶于水难溶于油, 属于此类; 若γF-W > γF-O , 则形成W/O型乳化剂,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 于油难溶于水, 属于此类。
二、凝胶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点的性质是柔性还是刚性的,以及形成凝胶
结构时质点间联结的结构强度,将凝胶分为弹性凝胶和非弹
性凝胶两大类。 (1)弹性凝胶 的凝胶。 它具有弹性。如橡胶、琼脂和明胶等。另一特性是分散 介质的脱除和吸收具有可逆性。故弹性凝胶又称为可逆凝胶 (reversible gel )。干凝胶对溶剂的吸收有选择性。 通常由柔性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所形成
表面活性剂, 某些固体也能起乳化作用。
将乳状液破坏,使油水分离的过程,称为破乳。
一、概 述
乳状液的类型
(1)油/水型(O/W )
水中。
即水包油型, 微小油滴分散在
(2)水/油型(W/O )
油中。
即油包水型, 微小水滴分散在
还有复乳型,如微小水滴分散在油中,再分散在水中 W/O/W,有其特殊用途,但并不见。
二、凝胶的分类
(2)非弹性凝胶 又称刚性凝胶,由刚性分散颗粒相互
联成网状结构的凝胶。
这些刚性分散颗粒多为无机物质颗粒, 如 SiO2
,
TiO2
,
Al2O3 和V2O5等。在吸收或脱除溶剂后刚性凝胶的骨架基本不 变,故体积无明显变化。刚性凝胶脱溶剂成为干凝胶后,一般 不能再吸收溶剂重新变为凝胶,是不可逆的,故又称为不可逆
﹤0.05um
透明
二、乳化剂与乳化稳定性
乳化剂( emulsifying agent): 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
须加入的第三组分。 乳化剂的作用在于使机械分散所得的液滴不相互聚结。 常用的乳化剂有:蛋白质、树脂、磷脂等天然产物;各 种表面活性剂;固体粉末等。 乳化剂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合成表面活性剂; (2)高聚物乳化剂; (3)天然产物; (4)固体粉状。
粉末乳化剂和通常的表面活性剂一样,只有当它们处在内 外两相界面上时才能起到乳化剂的作用。
固体粉末处在油相、水相还是两相界面上,取决于粉末的
亲水亲油性。
油 (左) >90, 颗粒不能被水 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油中; (中) = 90,颗粒的亲水亲 油性均等; (右) < 90, 颗粒能被水润 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还有两种乳状液存在,而破乳是使两种液体完全分离。
四、乳状液的破坏
破乳, 但这时仍未
完全失去原来各自的独立性; ② 聚结 分离。 在乳状液的内相浓度较稀时以絮凝为主,浓度较高时则 以聚沉为主。 在团中各液滴相互合并成大液滴,最后聚沉
四、乳状液的破坏




•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三种润湿情况
二、乳化剂与乳化稳定性
根据空间效应, 为使固体微粒在分散相的周围排列成紧密 的固体膜, 固体粒子的大部分应当处在分散介质中, 这样粒子 在油-水界面上的不同润湿情况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固体粉末乳化作用示意图 O/W 型 W/O 型
二、乳化剂与乳化稳定性
一、凝胶的定义
二、凝胶的分类 三、凝胶的形成 四、凝胶的性质
一、凝胶的定义
凝胶(gel)是固-液或固-气所形成的一种分散系统,其 中分散相粒子相互连接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填充于其间。 一定浓度的溶胶或高分子化合物的真溶液在放臵过程中自
动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gelation)。
凝胶中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都为连续相—凝胶的主要特征。 凝胶有一定几何外形,呈半固体状态,无流动性,因而有 固体所具有的某些力学性质,同时又具有液体的某些性质。
一、概 述
乳状液(emulsion)定义: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统,它是 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液 体中所构成的。 通常将形成乳状液时被分散的相称为内相,而作为分散 介质的相称为外相。内相是不连续的,外相是连续的。 乳状液中分散相粒子的大小约在0.1~10um,属于粗分散
系统。但由于它具有多相和易聚结的不稳定性等特点,故也
一、概 述
鉴别乳状液的类型的方法
(1)稀释法
乳状液能为其外相液体所稀释。取少量
乳状液滴入水中或油中, 若乳状液能在水中稀释即为O/W型; 在油中稀释则为W/O型。 (2)染色法 在乳状液中加入少许油溶性或水溶性的
染料, 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内相还是外相被染色。 (3)电导法 W/O强。 未加离子型乳化剂时, O/W型导电性比
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如牛奶, 含水石油, 炼油厂的废水, 乳化农药等。
一、概 述
乳化与破乳 乳状液形成时通常其中一处液体是水或水溶液,另一种 是与水不相互混溶的有机液体,一般统称为“油”。 凡由水和“油”混合生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 油水互不相溶, 只有加入乳化剂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乳 状液, 乳化剂的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多为
第10章 乳状液与泡沫 Emulsions and foams
第10章 乳状液与泡沫
§10-1 乳状液
§10-2 泡沫 §10-3 凝胶 §10-4 粉尘
Emulsion
Foam Gel Dust
§10-1 乳状液
一、概述(定义、分类等) 二、乳化剂与乳化稳定性 三、乳化剂与乳状液的类型 四、乳状液的破坏 五、微乳状液
四、乳状液的破坏
乳状液的破坏表示乳状液不稳定。乳状液的不稳定性,
表现为分层、变型和破乳。 (1)分层 往往是破乳的前导,轻轻的油滴上浮但并
不改变分散度。如牛奶的分层现象。 (2)变型 是指乳状液由O/W型变为W/O型(或反
之)。影响变型的因素:改变乳化剂、变更两相的体积比、
改变温度以及电解质的影响等。 (3)破乳 将油和水分离的过程。与分层不同,分层
之为微乳状液,简称微乳液。
微乳状液类型:O/W、W/O与双连续相结构。
§10-2 泡沫
泡沫: 气体分散在液体或固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
许多大小不等, 形状各异的小气泡堆积在一起, 气泡之间的隔 膜各处厚薄不一, 气泡的线度一般在100nm以上, 肉眼可见。
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①稀泡沫为接近球形的气泡被相
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均匀混合而成的乳状液,其类 型取决于以下两点:
(1)两相的相对体积
相体积越大的液体,则越有可能成为分散介质,但也 不一定都是分散介质。 (2)乳化剂的特性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乳化剂的亲水与亲油性质。
碱金属皂有利于形成O/W乳状液,这是因为它们较为 亲水;而重金属皂则相反。
班克罗夫(Bancroft)规则:乳化剂较易溶入的那个 相就易于成为分散介质。
一、概 述
乳状液的外观与液珠大小的关系 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内相液珠,由于 它们对光的吸收、散射、反射等性质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
外观。
表10-1 乳状液的外观与液珠大小的关系
液珠大小 大滴 ﹥1um 1~0.1um 0.1~0.05um 外观 可分辨出有两相存在 乳白色乳状液 蓝白色乳状液 灰色半透明
的电阻率很大,工业上常用高压交流电破乳。
四、乳状液的破坏
④ 加热法 升温一方面可以增加乳化剂的溶解度,从
而降低它在界面上的吸附量,消弱保护膜;另一方面,升温 可以降低外相的黏度,从而有利于增加液滴相碰的机会,所
以升温有利于破乳。
⑤ 机械法 包括离心分离、泡沫分离、蒸馏和过滤等。
通常先将乳状液加热再以离心分离或过滤。 总之,破乳的方法多种多样,究竟采用哪种方法,需根 据乳状液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许多情况下常联合使用几种
但在发酵、精馏、造纸、印染及污水处理等工艺过程
中, 泡沫的出现将会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这类工艺
操作中, 必须设法防止泡沫的出现或破坏泡沫的存在。 消泡剂的作用在于对抗各种促进泡沫稳定的因素。一 般来说,消泡剂优先于发泡剂被吸附在界面上,但不具备 稳定泡沫的能力,它们可能借快速吸附而生效。
补充:§10-3 凝胶
凝胶(irreversible gel)。
刚性凝胶对溶剂的吸收一般无选择性,只要能润湿凝胶骨 架的液体都能被吸收。
三、凝胶的形成
从固体(干胶)或溶液出发都可能制得凝胶。
(1)分散法
干胶吸收亲和性液体后体积膨胀而形成凝
胶。许多大分子物质都具有这个特点。 (2)凝聚法 相连而成凝胶。 但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 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②析出的质点既不沉 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 续的网状结构。 使溶液或溶胶在适当条件下,使分散颗粒
§10-2 泡沫
要得到比较稳定的液体泡沫须加入起泡剂, 它们在气-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