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点4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教案 岳麓版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河北张家口期末)西周的教化体系中,执行教化任务的有“师”和“儒”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官吏。
春秋时期,官师分别,“师”“儒”流入民间,处于政体基层的“乡校”有的成为民间私塾。
这种改变( )A.与察举制的推行亲密相关B.推动了完备教化体系的形成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2024湖南怀化二模)孔子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主见“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由此可知( )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D.儒法都主见王权独尊3.(2024云南昆明“三诊一模”)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
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君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
这主要是因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C.灾异说明缺乏权威性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4.(2024广东湛江一模)汉代,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起先,谥号以复谥为主,且第一个字都用“孝”字。
如汉惠帝谥号孝惠皇帝、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等。
这可以用来说明( )A.“独尊儒术”已经成为定势B.儒学渐渐实现了世俗化C.汉代道德政治渐趋形成D.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5.(2024山西二模)宋代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沟通的主要阵地,自由论辩的氛围空前深厚。
书院的大量出现( )A.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C.说明宋代官学发展严峻滞后D.推动了宋代理性精神的发展6.(2024湖南衡阳一模)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
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更是风行于世。
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提升pptx课件岳麓版
03 中外关联·用比较的观点看待历史
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人文主义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
原因
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
国需要人才
异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 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
目的
者服务
体力量的发展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
隋唐 宋元
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出现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
药物学巨著《千金方》, 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唐诗代表了
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 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
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
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 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
传播到世界各地
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艺
术的最高成就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和文艺
单元整合提升
01 框图概览·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
【认读导引】 两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 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 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的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中国 古代的四大发明,文学成就和书法、绘画艺术。
02 纵向梳理·用发展的观点认知历史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创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不受
立和发展时
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
重视
期
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哲思明理——宋明理学[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宋明理学1.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了儒学体系。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某某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
“三教并行〞表达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
2.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建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X代表人物基本主X程朱理学“二程〞(北宋)朱熹(南宋) 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那么:“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核心主X: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王守仁(明中期)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思想的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同时又把孔孟儒学向高深广的方向发展。
高即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是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是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X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1 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生那么一时生,皆完此理。
——《某某程氏遗书》史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
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统考)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B[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与“唐代初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质检)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B[根据题干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到“私欲膨胀”,也未提到“公心”,故C、D两项错误。
]3.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谥曰:文”;淳祐元年(1241年)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做法( ) 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A[根据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2015·某某月考)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玄学的出现反映了( )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的信息分析,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答案] B2.(2015·某某摸底)X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是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错误;B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故B错误;C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本性的关系,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错误;从D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正确。
[答案] D3.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X“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解析]本题考查三位理学家思想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三人只是论述掌握“理”的方法,B、C、D项与三者均不符;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5·某某摸底)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衡,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
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孝义名校模拟卷一,2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可知这一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而非一致性,故A项错误;周鲁文化代表着西周时期“礼乐”文化,晋秦先后称霸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齐国率先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这些文化都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B 项正确;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春秋战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不是国家政治分裂,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 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 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 项正确。
3.(2018河南安阳二模,25)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反映了民本思想有浓厚的历史渊源,故A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崇拜,故B 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故C 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解析版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纵向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1.(2018·江苏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A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
]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
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对点训练]2.(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限时
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统考)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B[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与“唐代初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质检)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B[根据题干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到“私欲膨胀”,也未提到“公心”,故C、D两项错误。
]3.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谥曰:文”;淳祐元年(1241年)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做法( ) 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A[根据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汉代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汉代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百家争鸣的背景——士阶层的兴起孔子“仁”的思想孟子对无道君主的批判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强调“礼”的作用孟子的天人观法家思想适应社会现实墨家与儒家相比注重实利道家顺应自然、逍遥自得的理念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东汉时期外儒内法礼主刑辅儒学对*运行机制的影响汉代以来儒学的功利化综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一、选择题1(·广东清远调研)《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D 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D项符合题意2(·安徽安庆模拟)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解析:D 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 项正确3(·山东日照二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解析:D 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 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4(·山东潍坊摸底)《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解析:D 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5(·河南重点高中联考)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解析:C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的是理学A项错误材料中孟子的思想没有反映出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B项错误孟子指出天与人的内心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这就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在比照方式D项错误6萧公权《中国*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解析:C 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流传时间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这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不一致B项错误;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产生于不同的诸侯国且代表人数较多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符合时代需求C项正确;商朝旧贵族被封宋地而非楚地D 项错误7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 ) A区别等级名分 B维护血缘关系C讲求实际功利 D强调重义轻利解析:C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孟子对墨子的批判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8(·陕西汉中模拟)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B智者乐水仁者乐山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解析:C 材料所述中国园林的特点体现的是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万物皆备于我”强调“我”也就是人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强调的是人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的理念故C项正确;“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9(·中原名校联盟)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强调制度与秩序 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重视道德与人伦 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解析:B 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汉代儒学的特点不属于孔孟儒学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两者之间的共性孔孟儒学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宋代儒学主张回归《论语》《孟子》等原典回归孔孟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0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B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11(·河北保定月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形成和贵族*解体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解析:B “道统”是指儒家传道系统材料“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说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当时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官僚*的影响故B项正确;官僚*形成和贵族*解体是在秦代当时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夏商周是贵族*不是官僚*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2(·山西临汾摸底)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既非贵族*也非军人*又非商人*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即士人*”“士人*”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儒学功利化 B儒学思辨化 C儒学理论化 D儒学宗教化解析:A 士人是指知识分子联系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士人*”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士人*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儒学思辨化、理论化是到了宋明理学阶段的现象故B、C两项错误;儒学始终未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经济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第二小问从*、经济角度分析第(2)问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和经济大变动:*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破坏(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4(·山东济南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甲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乙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丙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甲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材料乙中“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材料丙中“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可得出一个主题:孔子的道德观;依据材料甲中“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材料乙中“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材料丙中“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可得出另一个主题:孔子的法律观在历史评价中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地论述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的道德观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成为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的道德观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
鸭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第35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学案岳麓版
第35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2)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科举考试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思想(1)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二明末清初思想家1.共同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
(2)倡导“经世致用”。
(3)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2.具体特点(1)王夫之:建立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经世致用。
3.历史影响(1)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启蒙和启迪。
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观点: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之际成为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致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构图解史】李贽的思想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
【易错辨析】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1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所属的流派。
答案法家。
2.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为行使皇权提供依据的主要是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答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判断该思想家属于宋明理学的哪种流派?答案陆王心学。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答案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岳麓版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thank you!
项目
中国
西方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
经济
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长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 提供了保障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
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
文化
放了人们思想,推动科技的发展
分重视
对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
统的儒
“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
儒
顾炎武、
家思想
家思想
王夫之
四大农
一本应
书:《氾胜
古代中 用数学 两本天文历法著
之书》《齐
三大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伤
国 著作: 作:《石氏星表》
民要术》
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的科技 《九章 《授时历》
《农书》
算术》
《农政全
书》
一个趋
古代中 势:逐 两个原因:商品
政策 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
市场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 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 取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 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产 生的进步思潮,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
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考点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是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天体测量(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兴起的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守旧、陈腐不化;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学术上: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3.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三、三大进步思想家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等设想。
3.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经世致用”。
[微点拨] 经世致用的内涵“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要求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明清之际新儒学产生的背景包括:政治上,专制统治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
2.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5.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7.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主题一李贽的进步思想1.图片探史——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图一李贽图二贞节牌坊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探究李贽对图二现象的态度是什么?他“离经叛道”的主要表现何在?答案态度:严厉批判,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表现: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重点讲解——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1)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主题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1.图片证史——顾炎武的思想论从史出史料阐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张,顾炎武提出的这一思想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和民族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成为数百年来中华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2.史料探史——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史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史料二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顾炎武史料三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探究据上述三则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
答案(1)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
(2)顾炎武继承先秦儒家关注民生的思想,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3)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先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归纳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色(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高考题组1.(2015·福建高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 C解析材料强调教化百姓的关键在于“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即只有富足百姓,才可以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教化百姓,弘扬道德,故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培养人才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
2.(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 C解析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依然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选C项。
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故A、B、D三项均正确。
模拟题组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意在于(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C.重塑孔子权威D.反对儒家思想答案 B解析材料信息并非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反对思想教条,故A项错误;据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和“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知作者反对思想教条,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重塑孔子权威,故C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反对儒家思想,而是反对思想教条,故D项错误。
4.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
“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答案 C解析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是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背景,但与“游谈无根”无关,故A项错误;黄宗羲、顾炎武等士人面对变局,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并非“无所适从”,故B项错误;“游谈无根”是指理学家们空谈性理,脱离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儒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故D项错误。
5.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 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答案 B解析黄宗羲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说明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萌芽,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纲常礼教并没有全面崩溃,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此时尚未出现,故D项错误。
考点训练1.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答案 A解析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时期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地位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2.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 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答案 C解析该学者认为统治者用道德礼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用政治法律权威来禁止人们的行动自由,使人们的个性无法发展。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推崇儒家道德礼教,故A 项错误;王阳明也推崇儒家道德礼教,故B项错误;李贽反对儒家正统思想,主张个性发展,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仍然维护儒家道德礼教,故D项错误。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答案 A解析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是因为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央机构的主张,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否定,故D 项错误。
4.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 C解析黄宗羲思想受西方的自然科学影响,与启蒙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没有跳出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法治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项正确;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在近代,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5.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答案 D解析A项君有礼,臣尽忠,就是君臣大义,强调君主的重要;B项只有国君才能领导人民,做臣下的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强调君主的重要;C项君主是制定法令的,臣子是执行法令管理老百姓的,强调君主的重要,A、B、C项观点相近,故排除;出来做官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君主,是为了老百姓,而不是为了一姓,否定君主专制,与A、B、C项观点不同,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