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进入四年级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的内容覆盖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如下主题: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2.分解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4.运用米、升、斤、元的简单计价5.用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6.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半点、刻钟和个别分钟的时间7.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8.能简单地进行数表上面的数字填空和排列三、教学重点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的进一步巩固;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4.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不带进位的数到1000内的加减法;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建议和习题解答方法。

3.鼓励学生边做题边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更好的相互补充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练习册;2.教科书;3.黑板和粉笔。

七、教学时间共计两节课。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组织小组合作的行为,检查其协调性和学习效果。

2.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辅导。

3.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在每次课堂开始时检查作业情况。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一、前言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是儿童数学学习阶段中关键的一年。

本教案旨在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数学知识点回顾1. 十以内的数的认识通过数块、数带或大小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认识0-100以内的数,并进行准确、迅速的比较。

教师可采用字典的方式,将十以内的数字呈现出来,让学生快速掌握。

2. 超大数的认识与读法超过十万的数,可以通过分节记数、逗点记数等方式进行认识和读法。

通过生活实例等案例,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3. 算术运算三年级是加减法的学习阶段,主要精力放在加减法的基础理解和能力培养上。

3.1 加法基础加法、进位加法、加数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取消律等是加法的基础知识点。

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抽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并掌握加法知识点。

3.2 减法基础减法、借位减法、减数交换律、减法结合律和取消律等是减法的基础知识点。

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抽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并掌握减法知识点。

4. 空间与几何空间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一环,建议教师通过实物、生活案例等方式进行教学。

4.1 画图作图通过简单形状的绘制、图形分析、对称轴的确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和几何意识。

4.2 方向与位置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课外图像等学生容易接触到位置与方向的基本知识点,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5. 分数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食物、水果、面包等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应提倡学生将分数化为简介的分数。

6. 时间、长度和重量时间、长度和重量知识点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实用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倡学生始终记得“时间上的比较是比较分秒,长度上的比较是比较千米和米,质量上的比较是比较千克和克”。

三、总结通过此教案的梳理和总结,我们期望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数字及算术运算等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本册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研究:研究新词汇,扩大词汇量。

3. 句子研究:研究语法知识,提高句子构造能力。

4.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 主题思维:通过总复,帮助学生掌握每个单元的主题思维。

2. 词汇记忆: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并掌握新学的词汇。

3. 句子构造:通过复,提高学生的句子构造能力,使其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连词组织句子。

4. 阅读理解:通过练阅读理解题,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复并巩固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1. 教学内容:- 复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复每个单元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

- 练阅读理解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方式,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知识。

- 学生练:布置课后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方式如下: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3. 测验评价:布置相关测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提供研究课文和练题。

2. 课件和练册: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和学生练。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10单元 混合运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10单元 混合运算

单元备课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一、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600÷10+120)×5的运算顺序是()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2.136+25×30÷10的运算顺序是()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240-40÷5×9 480÷60+55×2 65+560÷7×8=200÷5×9 =8+110 =65+560÷56=360 =118 =65+10( ) ( ) =75 ( )三、算一算。

58+37×40÷8 248÷8-5×6四、解决问题。

光明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有学生44人。

四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学生42人。

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少多少人?光明小学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一、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1.350÷〔7×(45-40)〕2.〔180-(24+36)〕÷30二、算一算,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165-65÷5)×6 〔96-(24+42)〕÷10三、想一想,将下面的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1)26-14=12 (2)47+49 = 9612 ×8= 96 240-96=144672÷96=7 144÷24=6综合算式:综合算式:四、智慧升级。

填一填,列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五、我来解决。

学校开展捐书活动,捐书情况如下表:年级一二三四本数25本比一年级多7本是二年级的2倍75本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书多少本?达标检测题一、填一填。

1.32×(85-25)÷20,第一步算()里的,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2.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计划
课时
安排
3课时。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1.分数的认识,笔算法则及运算顺序。
2.复习平移、旋转及对称和有关面积的知识。
3.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回顾与整理,列出本学期额学习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练习,巩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在练习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

情分Leabharlann 析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所学内容已经基本掌握,缺乏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如果单调乏味为复习而复习,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应尽可能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通过对本学期知识进行全面整理复习,掌握有关数的认识,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计划




总复习的内容包括本册所学的所有内容,通过总复习,旨在把散落的知识点串“线”连“片”,形成一个网络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复习的内容主要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用、常见的量、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计。在复习每一部分内容时,教材都先安排了回顾与交流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内容,唤起对旧知的回忆,然后在巩固与应用中安排适量的习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混合运算1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混合运算1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学习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提示1、要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排特点开展教学。

教材中安排了三道例题都是以简单的购物问题为题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我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已经很熟悉了,他们对例题的意思理解应该很透彻,对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直接让学生先列出分步式计算,然后马上就由分布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

如果在列完综合算式后,教师再次借助题目数量关系的教学,从数量关系中来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会更清晰地理解综合算式的算理。

2.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理解水平。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恰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3.强化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提高运算技巧。

在教学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时,注意按题意读题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星期六,四(一)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1、梳理信息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继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解决教学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面积计算器、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家的菜地是长方形,小华家的花坛是正方形,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面积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课题
图形与几何
内容
教材98页
课型
总复习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3、1m有多长?
你能用你手里的直尺拼出一米吗?(5把20厘米的尺子拼接出1米长的米尺)
4、测量时需要注意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段,另一端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如果不是0刻度线,需要用大尺度减小尺度。
5、对长度的估计方法:
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比如铅笔的长度等等,还有就是在数学好玩中我们学的“身体上的秘密”,可以利用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去估算,比如老师的一拃长大约18cm。
3、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4、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5、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三、基础练习
1、98页第2题
2、103页第1-3题
四、本课小结
必做:复习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选做:测量家里床、沙发等物品的长度和高度。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打开数学书目录,想一想哪些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
生: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和第六单元《测量》。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六单元《测量》。
生1:认识了厘米和米
生2:我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还会用字母来表示。
米的字母表示是m,厘米是cm
1、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拇指手指盖的长度约1cm,老师小拇指的纸盖长度约1cm(每个人都会存在不同,让孩子分别测量),注意是大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总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内容,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学习。

教材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重点:1.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2.整理和分析数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比较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异同。

3.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4.对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的巩固。

5.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理解近似数。

5.估计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点课时安排共5课时。

复习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第1(1)题及第116-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2,12,14,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并熟练计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设计在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以帮助学生巩固、回顾所学知识,并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针对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课程安排,我设计了一份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点复习、策略指导和学习体会分享。

在知识点复习方面,我列出了具体的重点和难点,安排了相应的复习任务。

在策略指导方面,我将重点介绍如何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

在学习体会分享方面,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在语文学习上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知识点复习1.文字的认读和书写(1)认读生字、生词,分析词义(2)认读不规则字形(3)熟悉各种字体的书写2.词语的理解和应用(1)理解词语与其他词语的关系,如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形近词等(2)学习词语的用法和搭配3.语法知识的运用(1)掌握基本的句式和语法规则,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2)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4.阅读和阅读理解能力(1)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如诗歌、散文、小说等(2)学习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主旨(3)练习各类题型,如填空、选择、解析等5.写作技巧和练习(1)学习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2)练习各种写作形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三、策略指导1.阅读技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预读、扫读、细读等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内容表达、语言组织、段落结构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学习体会分享在学习体会分享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交流和讨论,在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的同时,也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经验。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独家原创】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独家原创】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特别说明: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算24点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期末复习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数课时总数学讲目标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重、难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学手记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48元裤子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

(指名板演)48元裤子?元上衣(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可能回答: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

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 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共享资源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2、汇集资源: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二、提出问题,编计算题让学生根据“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

三、系统整理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①计算法则②易错地方③验算四、组织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五、小医生治病(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第二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一、重建知识结构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②怎样整理?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2、感受大小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的第四课时,是数学二下册第十单元的总复习内容。

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十单元所学内容,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基础,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解读。

2.难点:概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教材与练习册
3.小黑板与粉笔
4.讲台与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率计算(30分钟)
1.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练习相关概率计算题目。

二、复习统计图表解读(30分钟)
1.复习各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意义。

2.练习统计图表相关题目。

三、综合练习(30分钟)
1.针对第十单元的综合练习题目,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重点难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巩固和复习第十单元的内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11页,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知识的回顾和整理的全过程,掌握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整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利用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2008年我国举行了一场体育盛事,你们知道吗?你们了解哪些奥运信息?师: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体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学校举行了运动会。

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境图,配有运动员进行曲。

)师:同学们,为了不重复、不漏掉信息,我们在观察情境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师:按什么顺序呢?生:一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校运动场为素材引入,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探索活动中。

】2.合作整理,建构体系。

师:刚才通过观察情境图,同学们想到了这学期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回顾整理。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采用的形式为文字、画图、列表等。

)生: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统计等。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本学期的内容,最后形成一棵知识树。

).教师小结:(指着板贴)像这样把知识整理成一棵大树的形状,我们叫它知识树。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熟记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2.了解和掌握一些实验的方法和过程3.培养探究和实验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难点:实验的方法和过程三、教学过程1.复习学期所学的知识点通过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追问和梳理。

从物质和物体、人体健康、球类等三个方面展开思维训练和知识掌握。

帮助学生巩固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2.探究实验通过参观科技馆、看一些科学实验相关的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探究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意识。

3.创新探究引导学生开展或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比如,通过饮食营养实验来了解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通过小球运动实验来了解力学知识等。

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4.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意识。

四、教学手段1.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2.课堂互动、问答等3.实验箱、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笔记2.实验记录3.期末测试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在科教学中更加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同时,也通过课堂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改进,使科学教学更加精益求精。

三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省一等奖】

三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省一等奖】

① 31 ②41 ③61 ④81 伸出手指表示你的选择。

说说你的想法。

第一关我们复习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你们表现非常棒,恭喜你们顺利通关。

四、第二关: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1.出示:12根小棒,小红拿出它的1/4,小军拿出它的2/3。

两人各拿出多少根小红拿了几根 为什么用除法小结:在二年级我们就学习了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的个数就用12÷4,分数和除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小军拿了几根12÷3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乘22.出示:12根小棒,小红拿出它的1/4,小军拿出剩下的2/3。

两人各拿出多少根如果题目变一变,两人各拿出多少根3.比较这两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条件相同,结果不变;条件变了,结果也变了。

4.通关钥匙把下面方格的1/3涂上黄色,1/8 涂上绿色,3/8涂上红色。

独立完成,拍照交流预设1:边想边分边涂的 预设错误:1/8和3/8用剩下的格子平均分的预设2:先算再涂比较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第二关我们复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你们表现非常棒,恭喜你们顺利通关。

五、第三关: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法1.出示:先把分数墙填完整,再根据分数墙比较分数的大小。

独立完成,拍照交流你能从分数墙上找到这两个分数比一比吗比一比:分母相同时哪个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呢如果我们把每排都涂上一份,比一比你还能发现什么2.在分数墙中能直观比较不同几分之一的大小,利用分数墙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呢小结:现在我们来观察这4个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通关钥匙:快速抢答1厘米= 分米 分米=( )厘米 1分钟= 小时 5分钟= 小时 1小时的 是( )分 小时=( )分 7时= 天 5个月= 年 58 38 310 37 47 1— = 19 49 = ( )( ) 710 ( )( ) ( )( )12 34 ( )( ) ( )( )第三关我们复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法你们表现非常棒,连创三关,恭喜你们顺利通关,掌声送给自己吧!六、总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吧!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个部分:位置与方向、计算、统计、时间的认识:年月日,几何知识: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时要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面积、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在全面学习和掌握了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形成整体认识,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知识内容的全面复习巩固和提高,训练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对本册所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整体认识。

2、使学生通过习题训练,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扩展思维。

3、在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查漏补缺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在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复习措施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重点复习,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困难,作好详细记录,采用面批的方式及时辅导困难生。

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内容重点复习。

结合复习试卷,采取精讲精练的方式,做到复习扎实又轻松愉快。

课时安排:(7课时)1、位置与方向2、计算3、统计4、年、月、日5、面积6、小数的初步认识7、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一课(第112页总复习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名词的意义。

理解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2、加深学生对方位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方位观念。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八个方位名词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整理知识内容师:位置与方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了解的问题,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小组交流,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学生整理出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八个方位(位置与方向是相对的)、根据一个方位能说出其它7个方向、说出某个物体周围的方位、描述路线。

板书:先标出北方,让学生标出东、南、西,按照相对性标出,再标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习题讲解投影出示第112页的示意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2、了解社区示意图上的总体布局,在小组中互相议一议。

(1)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分别在小清家的什么方向?(2)从小清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到其他场所又该怎样走呢?(3)你还能提出那些与位置方向有关的问题?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议一议,并相互交流,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准确的使用方位词,相对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方向位置不一样。

4、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

三、引导学生质疑,总结归纳1、教师组织学生先把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或与位置方向有关的现象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共同讨论研究,共同解答。

2、教师归纳强调。

位置与方向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时刻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理解和掌握八个方位名词的意义和相对性,正确判断和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学会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判断位置与方向。

四、练习1、设计1:游乐园在红领巾湖的东北面,假山在红领巾湖的西南面。

美术展厅在科技展厅的西面。

请你将美术展厅、小剧场、手工展厅、亭子、大门、科技展厅设计在合适北里。

(7分))面,在熊猫)面①狮山②鹿园③飞禽馆④大象馆⑤虎园⑥熊猫馆⑦猴山3、根据下面几位同学说的话,把他们各自的准确位置画下来。

甲:我家在学校的正北方。

乙:我家在甲家的西南方。

丙:我家在乙家的东方,学校的西方。

丁:我家在甲家的东北方。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的米字图(略)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课(第112-113页第2-4题,练习二十五第1-4题)教学目标:1、归纳回顾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念能力。

3、培养估算能力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第112页总复习第2题。

这道题是复习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和估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要求平均每月用电量,应该怎样想?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分别列出除法算式,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估一估,交流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再让学生独立算出准确的结果,在小组中检查,然后比较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

(教师指名板书估算和计算)2、第112页总复习第3题。

这道题是复习回顾因数是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小组比赛,算得又对又快的检查组员的。

选择两题说计算方法。

3、第112页总复习第4题。

这是一道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先读题,理解题意。

要知道饲养员每天准备的食物够不够,必须求出动物园29只企鹅每天要吃多少千克的食物。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二、回顾整理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那么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本领呢?阅读教材回顾。

小组整理。

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210÷7=30 4800÷8=600 500÷5=100估算除法:71÷8≈9 359÷6≈60 323÷4≈80笔算除法:52÷2 238÷6 309÷3 832÷4除法的验算: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80×10=800 12×200=2400 40×80=3200估算乘法:18×22≈400 23×32≈690 48×31≈1500笔算乘法:24×12 19×19利用例题,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回顾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技巧。

三、练习巩固(1)练习二十五第1题。

先互相说一说。

可以先运用估算的方法逐一试一试判断括号里应填几。

因为19≈20,30×20=600,再逐一用31×19,32×19去试算,可以判断括号里应填31.(2)练习二十五第2题。

这道题是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给小燕子找家。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估一估,连一连。

再相互交流方法和经验。

(3)练习二十五第3、4题。

这两道题都是运用计算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先要让学生读题,弄清意思,想一想解答的方法,再列出算式算一算。

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互相说一说解答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423÷6 59×21 269÷9 52×42 89×21 530÷6(5)笔算:27×15 648÷8 832÷8板书设计: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210÷7=30 4800÷8=600 500÷5=100估算除法:71÷8≈9 359÷6≈60 323÷4≈80笔算除法:52÷2 238÷6 309÷3 832÷4除法的验算: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80×10=800 12×200=2400 40×80=3200估算乘法:18×22≈400 23×32≈690 48×31≈1500笔算乘法:24×12 19×19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三课(第113页第5题,练习二十五第5题)教学目标:1、回顾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统计知识的意义。

2、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通过对统计图上数据的分析和平均数的分析,能够提出一些问题和解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第113页总复习第5题。

(1)观察统计图。

在小组中说一说:统计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横栏和纵栏中分别表示什么?条形图表示的是什么?你从统计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指名说一说。

(2)通过观察1994-2003年出现沙尘天气的天数变化情况,你有什么感想?(3)请各小组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介绍不同的方法:如移多补少。

二、回顾整理教师:在本册的统计单元中我们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知识呢?组织学生翻阅教材,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相互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在充分回顾统计单元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根据整理情况板书: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多少分析根据数据变化分析平均数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总和除以份数的方法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习题讲解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观察统计表,了解数据,再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要求条形画直、画准确,先画出条形轮廓,再涂色。

标好数据,整体效果简明美观。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说一说。

(3)这个城市7年中,平均每年消费粮食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四、课堂小结统计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求出平均数,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了解到很多的信息,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板书设计: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多少分析根据数据变化分析平均数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总和除以份数的方法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四课(第114页第6题,练习二十五第6、7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了解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24时计时法,会计算经过时间。

2、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

使学生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以及进率,掌握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第114页总复习第6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共同解决填空题。

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想法。

二、回顾整理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了24时计时法,那么通过对这些的认识和了解,你又掌握了哪些本领呢?(1)组织学生翻教材,熟悉教材上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内容,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