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流派

合集下载

特质流派

特质流派
重要贡献 关于特质的分类 关于特质的研究方法 机能自主性 自我统一体
(一)关于特质的分类
特质的概念 《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 》: 特质是指个体内在的系统和倾向, 这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 方式知觉情境,并对各种极不相 同的情境作出相同的反应。
(一)关于特质的分类
共同特质
指某种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 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一)人格的16种根源特质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 持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 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 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 实验性(Q1)、独立性(Q2) 自律性(Q3)、紧张性(Q4)
(二)关于特质的分类
体质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有些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称 为体质特质,如因素A(乐群性)。
环境形成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有些特质是环境决定的,称为 环境形成特质,如因素Q1(实验性)。
一个根源特质不可能既归因于遗传,又归因于环境, 而是非此即彼,只受一个方面的影响。16种根源特 质有些是由遗传决定的,有些是文化决定的。
求新性 富于想像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随和性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尽责性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
多数研究都表明,在大五人格因素中, 尽责性是工作绩效的最佳预测指标。
人格也许能够说明工作绩效变异的一个 重要部分,但它只是影响个体工作表现 的诸多重要变量之一,仅仅根据测验分 数就作出录用和晋升的决定也是不明智 和不公平的。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1、交响音画《大海》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

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个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逐步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

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这个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

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

这部作品不但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这就是德彪西! 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第一段音乐主题
思考:
长笛 单簧管
主题旋律是由哪些乐器演的?
第二段音乐主题
对比聆听两段主题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德彪西用模糊的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 声音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在音乐语言上突 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根据你的理解挑选描绘印象派的词语。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聆听
两段音乐哪首更适合为下图配乐? 理由是什么?
印象派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末20世初,以法国作 曲家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 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在音乐语言上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 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浪漫 象征 缥缈 理性 音画 严谨 内心 意象
拓展探究
聆听音乐,关注乐曲的音乐要素 用绘画或文字记录对大海的印象。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向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决不能把音 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
1862—— 1918
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家、指挥家、音乐评论 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 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并在那里进行了长达12 年的专业学习。
代表作:交响素描《大 海》、钢琴小品《月光》 《水中倒影》、管弦乐 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等。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波浪的嬉戏 风与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 记述了从黎明到中午大海的千变万化。

德彪西《月光》

德彪西《月光》
前者线条清晰明了,有质感。后者模糊、朦胧,细碎。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细碎的笔触表现画家的视觉印 象。这一时期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 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边欣赏钢琴曲
的文字介绍。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边阅读书本146页
师: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 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音乐家们在乐队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用每一 种乐器提供的各不相同的色彩,用指挥棒描绘出了一曲曲绚丽缤纷的乐章。而色彩、线条、
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
基本元素……比如我们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春节序曲》 ---色彩?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法)

就是德彪西,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总结:(这一环节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作品抽象朦胧的特点,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所以在本课中我联系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启 发,利用音乐和美术的一些关联,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 品的美感,感受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 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我想艺术的形式应该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
三、活动设计
1.同学们,今天呢,我们要去经历一次旅行。有人去旅游过吗?那我们今天到底去哪儿
旅行呢?就在这里。开玩笑,房间里也可以旅行吗?当然!只要你们静下心来,跟着我走, 就会体验到很美很美的风景。首先,请同学们在地上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轻轻地躺下。闭 上眼睛,一直闭到我让你们睁开的时候为止。深深地吸气——呼气——。很好!我们的第 一段旅程开始了……【引入梦境】想象着:一片蓝蓝的天空,天空里,漂浮着朵朵软绵绵的 白云。白云下,是一片宽阔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海 面上有一艘洁白的轮船,这,就是我们的船……听……【依次播放海鸥声、风声、海浪声、 儿童笑声或私语声、闪电声、怪异声、魔棒声、海鸥声、小段舒缓乐;时间间隔临场把握】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六种人格流派分析自己的人格讲解学习

六种人格流派分析自己的人格讲解学习

六种人格流派分析自己的人格系类:姓名:学号:班级:科目:我对六大人格流派认知这学期,我与同学一起选修了《人格心理学》这门课,起初,我们抱着玩的心态去上这么课,以为就是打酱油,但当我开始上这么课后,我发现我的想发错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开始对人格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门课也充满了趣味,让我流连其中,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皮毛,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最感兴趣的是人格心理学的六个流派。

下面及是六个流派,和我对这些流派的认知。

一、精神分析流派1)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我个人能够将自己进行分析的比较好的应该说是防御机制。

2)压抑在我理解为主动性的自我控制,这种控制为通常针对我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撒谎。

坦白的讲,我不是一个绝对诚实的人,至少我认为我悠闲的走在一条路上突然有人问我在做什么,我不会浪费这难得的清闲而去跟一个不感兴趣人瞎扯太多。

另一方面,我认为压抑也是自我、本我、超我的互相交手的方式。

自我对于意识的控制也许就是压抑着本我,当这种压抑处于绝对状态的时候我想就是超我状态的存在。

3)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小时候吃不到什么好东西,理论上讲应该是我在口唇期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从小我养成的吃东西快的习惯。

有好吃的时候就会狼吞虎咽。

在初中的时候家中变故,我的生活环境缺少了来自大人们的关心,于是我变得沉默寡言,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并且对于朋友的态度特别敏感,对于别人的失信通常会非常在意。

二、特质流派4)特质流派的特征是喜欢将人格分为各个特质维度,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都属于中心特质。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课外阅读】一个人的流派──从《荷花淀》到“荷花淀派”

【课外阅读】一个人的流派──从《荷花淀》到“荷花淀派”

【课外阅读】一个人的流派──从《荷花淀》到“荷花淀派”在现当代作家中,孙犁无疑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

近年,关于孙犁的研究,往往过于强调其与主流叙事的疏离,甚至将之看做革命队伍中的“多余人”。

这自然是对长期以来基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对孙犁作简单化认知的一种反拨。

有所洞见的同时,亦存在明显偏颇。

我们不能无视孙犁始终将其所经历的革命岁月视为“美的极致”,而“作家”与“战士”双重身份的叠加,让他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抗战的宏大叙事。

事实上,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孙犁的言说活动远不止于文学创作,其更主要的精力用在战时宣传品的写作上。

今天,阅读孙犁那些写于炮火硝烟中热辣宣传文字,其内容和话语方式,无不彰显主流话语的品格,彰显一个文化战士的职守。

然而,在我看来,1944年从冀中来到延安,之于孙犁是一个巨大转折。

次年,《荷花淀》的发表让他一举成名。

几十年来,对于这部最能代表孙犁创作个性与成就的短篇小说,人们大多只是作为一种已然事实接受下来,所谓“研究”往往处于鉴赏层面,大量文章无非反复重复诸如人情美、语言美、诗化等滥调。

而我要追问的是,孙犁何以在1945年的延安创作出《荷花淀》?《荷花淀》在解放区引起巨大反响并非偶然。

在延安,抗战救亡对于活跃其间的作家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极为强势的“文化移入”。

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解放区文学那种与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结合的宣传色彩,诸如粗粝、直白、口号化等外在表征。

出于配合政治宣传的需要,以及战争环境的压迫,大多数作家无法从容琢磨创作技巧,《荷花淀》某种意义上给解放区文学带来一种异质性因素。

而孙犁此后的创作,迥异于当时主导性文学潮流的独特性,就在于,他对战争独特的看取角度、想象方式,以及对“怎么写”的看重。

来到延安,孙犁不得不面临一次自我调适。

而在满足时代诉求的前提下,寻找宏大叙事与个人艺术旨趣之间的契合点,并朴素遵守文学创作的游戏规则这一点上,他显然比已然树为解放区文学“发展方向”的赵树理,更具有“文的自觉”。

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Abraham Maslow需要层次论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

越是高级需要,越能体现人类的特征和人的价值。

在有些人身上存在着层次颠倒的现象。

自我实现论自我实现者的特征:1、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充分地知觉现实;2、对自己、他人及大自然表现出比较大的宽容;承认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4、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5、对工作、事业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6、具有较高的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7、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8、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9、周期性的神秘的高峰体验;10、喜欢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但仅和为数不多的人产生深厚的个人友谊;11、具有民主性;12、具有强烈的审美观;13、有十分完善的毫无恶意的幽默感;14、具有创造性;15、抵制适应社会现存文化,因为他们受内心世界指导;在一些社会习惯上他们反对常规。

高峰体验论“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峰体验的两种类型普通型高峰体验是指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满足需要、愿望时产生的极端愉快的情绪。

自我实现型的高峰体验是指健康型或超越型自我实现者拥有的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愉悦心境。

高峰体验的特点:1、产生的突然性;2、程度的强烈性;3、感受的完美性;4、保持的短暂性;5、存在的普遍性。

Carl Rogers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价值条件(conditions of worth),即个体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须满足的条件。

自我协调(self congruence):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中没有互相冲突的经验。

真诚一致(congruence)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心(empathy)一、现象场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个主观世界仅他们自己知晓,并决定着人的行为。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了 解的, 而当把这 3印象主义音 乐的风格特征
作为 背景 音乐 , 并插 入法 国具有代 表 性 的美丽 建 筑 的图片 头 发 的少 女 》, 分析 这 首 作 品是西 方音 乐 还是 东方音 乐 ?
“ 印象主 义” 起初 也作为贬 义词用于 音乐 。 8 7 , 17年 德 钟 , 新 安静 , 清 动人心 弦 。 学生 凭借 联 想 , 佛看 到初 春 让 仿
2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 品分析
作 为印象 派音 乐 的创始 人 , 彪 西的创 作 特点与浪 漫 德
美, 带有朦胧的色彩来揭示图画带给人们的印象。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创 作 原 则 与 风 格 是 严 谨 、 规 整 ,
主义 有着 直接 的传承 关 系 , 把创 作 寄 托 于梦 幻 世 界 , 这 与 之 相 比 , 印象 主义 音 乐 并 不是 通 过 音 乐来 直 接描 绘 实 而 正是浪 漫主义音 乐的一大特点 。 种朦 胧 的音 乐感 觉, 这 要让 际 生 活 中 的 图画 , 而是 更 多地 描 写 那 些 图画 给人 们 的感 学生 自主地 在音 乐 中进 行深 刻 地 体会 。 表 性 的音 乐 《 代 大 觉 或 印 象 ,渲 染 出一 种 神 秘朦 胧 、若 隐若 现 的气 氛 和 色 海》, 首作 品比较 长 , 这 而且 学生不容 易体 会其 中音 乐所 要 调 。印 象主 义 带 有 一种 完 全抽 象 的、 超越 现 实 的 色彩 , 表达 的含义 , 因此可 以在欣 赏作 品之前讲述一个 简短 的故事 是 音 乐进入 现代 主 义的 开端 。
西 ” ,从 课 题 上 来 看 ,就 给 人 较 为 浓 厚 的 单 一 感 ,但 的神 秘, 浩大 的声 响令人心旷神怡 , 以忘记 。 难 是 又有 着 特 殊 气 息 的蔓 延 。这 种 音 乐 盛 行 的时 间 不是 很 开始 一个 具有 根本 意义 的转 变 。 古典 乐 派 的 乐 圣 贝多 芬 的 《 月光 》同德 彪 西 的 《 月 是 贝 多芬月光 的最 大 特 点 的话 , 么 “ ”便 是 德彪 西 月 那 动 长 ,却是 音 乐 发展 史 上 一个 重 要 的 阶段 ,从 此 音 乐艺 术 光 》作 比较 , 律 、 奏 、 彩 都有 所 不 同 。 旋 节 色 如果 说 “ ” 静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幅素描的结构完全不同于奏鸣曲式,它由两个基本段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

前一段基本上在bD大调,用不明显起伏的自由音型发展,以展示海的无边无际的广阔景象;后一段基本上是B大调,在其发展中具有豪放、强烈的色调,整个乐曲记述了从黎明到正午的光的繁复变化。

乐曲开始时,在两个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是引子的开始:pp的力度下这个动机在《夜曲》的“海妖”中,曾作为一种呼唤出现过,而在这里,它几乎贯穿全曲,且是随后一个重要主题音调的先声。

此外,在引子中,在B音上组成的五声音阶音调,也在第一和第三幅素描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那色彩变化万千的两幅素描之中,也是依赖这个动机来保持其内在的统一和联系的。

引子的基本主题紧接在这个切分动机之后出现,这是带弱音器的小号和英国管齐奏的乐句,由弦乐器声部类似多利安四声和弦的下行音型引入,并以低音弦乐器奏出海的“隆隆”响声相伴。

这里,似乎是b小调的调性,但因没有三音、导音而显得比较不稳定;还有,主题同它的伴奏构成的两个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与旋律进行中明显的四度与五度的不同层次,都创造出一种特别精致的色彩效果。

海,自古以来就是数不清的黎明之母,现在,她正在神秘的寂静中缓慢的喘息、蠕动,夜幕渐渐消失,新的一天又来临了:乐曲的第一段有乐队的上行乐句引入,仿佛冉冉上升的太阳映出一瞬淡淡的光辉,万物苏醒,天全亮了——木管乐器的乐句舒展开来,立即由法国号加以接应,海的波浪也在骚动,它拍溅着浪花在弦乐器上向高处推进;这主题主要在不同的管乐器中传递,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以及插入的一些新动机的交替呈现,就像海本身那样变幻无常:音乐的第二段同样由一个逐渐清淡的乐句引入。

现在,速度和节奏动力都转而趋向强烈,且带有颂歌的气质;基本主题现由十六把大提琴分成四个声部奏出,然后再转由管乐器反复传递,但弦乐器悦耳的音色及其特别持续的音响,依然丰富并刷新这位印象派作曲家的调色板。

六大人格理论

六大人格理论

六大人格理论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一、精神层次该理论就是阐述人得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得意识层次里发生与进行、不同得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得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得心理活动有些就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得,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得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得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得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徳与本人得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得无法被觉察得思想、观念或痛苦得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 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得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1] 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则就是前意识, 如同冰山与水而起伏接触得地方,需要通过某些特定得事件或行为才能被唤醒、二、人格结构弗洛伊徳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就是指原始得自己,包含生存所需得基本欲望、冲动与生命力。

本我就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徳、外在得行为规范,它唯一得要求就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得目标乃就是求得个体得舒适,生存及繁殖,它就是无意识得, 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徳文原意即就是指“自己”,就是自己可意识到得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得部分,自我得机能就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得就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就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得部分,它就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徳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得价值观念而形成,苴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朿自己得行为,超我得特点就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就是非现实得,超我大部分也就是无意识得,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得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得就是“道徳原则"、三、性本能弗洛伊徳认为人得精神活动得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就是推动个体行为得内在动力。

德彪西

德彪西

印象主义,是当时一个画派 的名称。在一批青年画家1874年 举行的一次画展中,有一幅题为 《日出印象》的作品,这个流派 因以得名。印象主义者的画强调 物体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印象以 及在这一瞬间物体周围的色彩光 线变化。他们在作品中,用多变 的线条和模糊的色调取代了传统 绘画中所要求的清晰的轮廓和明 确的色彩关系。
1885年以后,德彪西 认识了象征派诗人马拉美。 马拉美家中常常聚集着许 多年轻的艺术家,尤其是 诗人和画家。他们每星期 二都在一起热烈地探讨艺 术问题,思想非常活跃。 德彪西乐此不疲,每会必 到。
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 国际博览会上,德彪西接触 到了亚洲地区的东方民间音 乐。这些音乐不曾受过西方 音乐的影响,它们有着完全 不同的文化背景,出自完全 不同的文化土壤。德彪西十 分喜爱这些来自远方异国的 音乐文化,从中受到十分深 刻的启发。
20世纪的音乐舞台, 是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 开帷幕的。克洛德·阿希 尔·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 日生在巴黎近郊。父亲是 店员,还参加过巴黎公社 武装起义。父母都与音乐 无缘,他们更希望儿子长 大以后能够成为海军军官。
德彪西7岁时,显示出对音 乐的浓厚兴趣,深得钢琴家弗勒 维尔夫人喜爱。弗勒维尔夫人免 费教他学习钢琴,直到德彪西11 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还为他 负担了大部分学费。在音乐学院 上学时,德彪西虽然刻苦用功, 许多功课都不错,还得过奖,但 他自己却深不满足。他觉得音乐 学院的教学过分保守拘古,与他 内心的创新要求相去甚远。
1880与1881年间的暑假中,德 彪西应梅克夫人邀请在她家的三重 奏团中演奏钢琴,同时担任她孩子 们的音乐教师。旅居俄国使德彪西 有机会接触到了一大批格调新颖的 俄罗斯作品,穆索尔斯基的大胆探 索尤其令他折服。他在俄罗斯作曲 家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柴科夫斯基在给梅克夫的人信中说: ‚德彪西的面容和他的手,使人想 起少年时代的‘钢琴之王’——安 东·鲁宾斯坦。愿上帝赐福于他, 使他能够像钢琴之王那样,一生幸 运。‛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

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

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于19世纪末在美国开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2、意动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特的容心理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特的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特的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观点: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展阐述。

布伦塔诺把意动根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成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根底上形成的。

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开展。

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

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

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开展。

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历,主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省法分析意识的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局部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评论: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在他们的示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开展。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

所以极为狭隘。

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开展。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1、詹姆士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1、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华生于1913年发表的论文《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诞生的标志。

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

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1958年9月25日逝世。

一个人的流派_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_教学设计

音画融溶,绘声绘色----选自人音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11单元第21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作品欣赏设计意图: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艺术门类。

它们教育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创设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审美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音中有画,画中有音,这些都说明音乐与美术有着一种必要的内在联系。

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让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体验、感受、参与、探究、对比、讨论等学习方式,让他们了解世界优秀音乐作品和多元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本课旨在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音乐中想像画面、从绘画中体会音乐,通过对欧洲印象派几个绘画与音乐作品的介绍、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分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意境。

教学内容: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音乐作品欣赏。

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分析:印象主义音乐是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单元(第11单元,第21节)是一个独立的“印象主义-----德彪西”单元,专门介绍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及其作品《大海》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等,主要以《大海》为重点欣赏曲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

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

本课欣赏的是《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拓展与探究第一题,意在启发学生聆听《大海》音乐时,想象大海的“情景”,从感性上接触、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

个人教学设计

个人教学设计

个人教学设计个人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小学写事作文教案。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

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

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1.出示要求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

他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还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我要写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点是,选择的一个事例是。

3.大组交流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①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②用一件事来写;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提供情景,打开思路1.播放录像这是我们班去年秋游中的几个画面。

(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①这次秋游中发生了几件事?②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2.交流归纳①秋游中__同学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体现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一)教学目标
①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②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③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交响音画《大海》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3月,初演于1905年10月。

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大海》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②《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

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悠闲的感觉。

③《风和海的对话》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漂浮着的雷声。

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彩。

它清澈可见的深处是那样的神秘,它浩大的声响,令人难忘它的威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
充分利用视听、影像、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把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过程设计等整合在一起,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可操作性;达到强化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理解、感受、体验的作用,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目的。

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的资料(流派的产生、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作曲家德彪西等),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

师:收集相关的影像、视频、视听、图片等资料,CAI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1课时)
1.《大海》主题音乐片断
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断,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断,并出示思考题:
①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
②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

(课件一)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3.作者简介
(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

(记录学生发言情况)
(2)教师归纳。

视听作者介绍。

(课件二)
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4.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课件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

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

他们采取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5.作品赏析
(1)分段赏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①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详。

②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题:
③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④结束部:在这一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

(2)展示思考题:
①这些片断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②通过听赏音乐片断,请你说说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③根据你的听觉感受,请说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根据讨论分析归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课件四)
(4)完整的欣赏作品:(课件五)
音乐对于德彪西就像绘画对于莫奈(印象派画家)、诗歌对于魏尔伦(象征主义诗人)一样,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

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彪西海的世界。

①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②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6.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

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

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
像天空,像海洋。

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

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六)教学反思
德彪西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

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

而类似《大海》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

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

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

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

这份教案的设计正是从这里切入的。

在教学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在这里,用德彪西的音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作比较。

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

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

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聆听。

仅《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

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作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大海》,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