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重点知识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重点知识填空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 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南北朝 (1)六朝即____________ 时,出现了“草市” 宋 (2)____________ 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 和时间上的限制
(3)明清时出现的____________ 和汉口等 商帮 商业城镇 的兴起,时商业繁荣的表现,促进 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了____________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 宋的成就即可) (1)陶瓷过渡时期:____________ 代中期到 商 东汉 ____________ 晚期。 青瓷 (3)瓷器:a、唐代____________ ——九秋风露 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 彩绘 首创____________ 工艺。c、清朝: 粉彩瓷器 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 ____________ 峰——雍正时期。后来又创制了酷似油画的瓷器 珐琅瓷 ____________ 。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夏商周 ____________ 时期青铜器铸造冶炼为主。 春秋 ____________ 时铁器出现,汉代冶铁开始使用 煤炭 东汉 ____________ 做燃料,____________ 时供风 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水排 了____________ 。
影响:“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 阻碍__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滋长;而且使中国长期 与世隔绝 ,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先进科学技术 可能性,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 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 ____________ 战国 时期的商鞅变法 ____________。 维护统治 目的:______________ 。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
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 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
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
C项。
解析 答案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
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
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

压制商人势力,
同 期,贯穿
响农业生

以维护封建统治
点 于整个封
产,甚至

建社会
危及政权
场进行严 格的监管 和控制, 对商人地 位和势力
发展有利,对 农业文明的成 就有一定影响; 后期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和
统治
进行压制 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然
起到了一定的
经济的自给自
自卫作用,但
足特点所决定
重点阐释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 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 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 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经济文明历程考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经济文明历程考点归纳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 a)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a a)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

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比较繁荣。

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要点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二要点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1、变化: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注意: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一次重要革命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着耕犁的完善2、原因:生产力发展,特点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技术提高二、土地制度的演进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特点:土地国有集体耕作春秋战国:生产力进步,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各国税制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3、封建社会战国:通过各国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北魏:均田制(前提:国家占有大量土地)至唐后期终结(原因:土地兼并)明代:鱼鳞图册(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三、小农经济1、形成原因:铁犁牛耕技术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特点: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注重精耕细作3、地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独立)——夏商西周(官府垄断)——春秋战国(三种形态出现)2、三种形态:官营(政府经营、水平最高、不面向市场)、民营与家庭手工业二、表现1、冶金业冶铜:商周时代繁荣(多作祭祀之用:宗法制的影响)冶铁:西周出现——战国推广(铁农具)——东汉水排(水力鼓风冶铁)魏晋(灌钢法提高质量)2、制瓷业:商代(原始瓷器)——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青花瓷(元代)——彩瓷(明代)——珐琅彩(清代)影响:唐代开始输出;明清大量外售(根据欧洲订单烧制);欧洲生产瓷器3、丝织业:战国时产量大、质量高;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外销;明清达到鼎盛(苏杭的民营丝织业兴盛,出现花耧机《天工开物》记载)三、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2、明清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4、长期领先世界5、重心不断南移(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三课古代中国商业一、商业兴起1、先秦:商周: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特点—官府控制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2、秦汉:原因: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丝绸之路开通表现:①大城市成为商业中心;②“市”出现,官吏管理,有时间(按时开市、闭市)空间(坊市分开)限制;③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3、隋唐: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大运河的开通表现:商业城市繁荣(长、洛、扬、益);市繁荣(长安两市,西市“胡风”流行)对外贸易(广州设市舶使);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二、宋元时期的繁荣1、两宋:原因: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表现:城市中繁华的商业街区;商业品种增加;出现不同类型集市;出现纸币“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边境贸易与中外贸易发达。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 单元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 单元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 单元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 单元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6. 单元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7. 单元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8. 单元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此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还有多个课时的内容,包括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演变、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

具体目录以实际教材为准。

建议到相关书店或网络平台了解该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的详细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是经济方面的历史,第一单元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历史。

中国古代的经济大致由农业、手工业、商业组成,其中农业(通常等同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现象有利有弊,要根据不同时期来判断(贯彻“中庸”的思想,过之则不及)。

第一单元要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主要的就是不同时期经济史上的成就,因为非常难背,所以基本的考试都会由此入手(比如你们的期中考)。

按照唯物史观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因此经济生活与政治,文化都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

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因为铁犁牛耕的普及,使得个人劳作成为可能,所以逐渐取代了以前的集体劳作,由此出现了小农经营。

经济上的变革又促使社会和政策的改变,因为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

在秦国,经济上的变化也导致当权者改变对经济的政策,商鞅变法里就提出来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成为后世奉行的准则,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影响,最终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告诉我们应该变革,没有一成不变之法也没有永远的真理。

一.农业1.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果,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取得的。

2.耕作方式的演化(包含有耕作工具)①早期:刀耕火种和锄耕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是工具,牛耕为动力,二者的出现带来生产力领域的革命,直接导致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营产生。

③两汉时期:西汉赵过推行耦犁;西汉中期出现犁壁(犁的一个部分);东汉时期出现一牛挽犁。

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加完备的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耕种技术停留在铁犁牛耕的状态。

3.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利于防涝抗旱,提高作物产量。

②西汉:代田法,赵过提出推行,同样可以保苗抗旱,增加产量。

4.播种工具①西汉赵过推行播种工具耧车。

高中历史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章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文化交流的机制与平台建设 文化交流的领域与内容拓展 文化交流的成果与影响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外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与经验 文化融合对:于推动文明进步的意义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5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 成与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与影响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市场开拓的过程与特点 世界市场开拓的影响与意义 世界市场开拓的原因与条件
第19章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理论与治疗方法
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与诊断方法 中药的种类与应用方法 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特点与效果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成就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前景展望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与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与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与价值

高中历史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清单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战国时期的堰、汉朝的渠、渠和渠等。

曹魏时,经改制的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明清时出现。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以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相结合;自给自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直到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地位。

2.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

两汉的和炒钢技术;东汉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制出。

北朝烧制出。

至唐朝,形成两大制瓷系统。

明清:、彩瓷、 (清朝)。

江西的景德镇是。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前:(1)以上设;(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分开;(3)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北宋后:(1)宋朝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4)城郊和乡村的“”普遍。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1)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

(2)商帮:明清出现叫“商帮”。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和。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公元前年,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

战国时期,秦国的,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2.理解“重农抑商”(1)含义: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

国家鼓励的农业生产,限制。

(2)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积极:保护了和: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明清政府实行禁阻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表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方法、技
术与制度
农作物水利灌溉
基本
模式原始
农业
石刀、石斧、石

刀耕火种(经常迁
徙)
水稻、粟
集体
劳动商周
耒耜和少量青铜
农具
“耜耕”或“石器锄
耕”、懂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沤肥和治
虫等(走向定居)
粟、稻、黍、
稷、麦、桑、
麻等
春秋
战国
铁农具,牛耕(开
始使用和逐渐推
广阶段)
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
个体

动、
小农
经济两汉
耦犁、犁壁,耧
车(改进和普及
阶段)
代田法、一年一熟引进棉花
漕渠、白
渠、龙首
渠魏晋
南北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
方耕耙技术、进行轮
作和绿肥种植
翻车隋唐
曲辕犁(完善阶
段)
普遍育秧移栽筒车两宋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
两熟和一年三熟
引进占城稻高转筒车明清
引进玉米和
甘薯等
风力水车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基本特点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要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
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国是世界农业
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A.井田制瓦解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C.周王室的统治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下列各项工具中,用于提高冶铁质量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4.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B.灌钢法C.水排D.铸钢法6.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A.唐代苏州的风俗B.元代的海外贸易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8.“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上述场景和右图《纸币铜版拓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同时出现于()A.春秋B.唐代C.北宋D.明代10.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工商业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11.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唐朝时期在广州设立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柜坊B.市舶使C.瓦肆D.邸店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最早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3.以下是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马克思说:“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据史料一,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 原因。 【点拨】表现由画线关键信息“柜坊和飞钱相继问 世”“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归纳。原因结合画 线信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分析。
提示:表现: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了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 则推山右(指山西)。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素养透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体现了明 显的政治性和时代性,体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对外贸 易的影响,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唯物史观)
【互动探究】 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 史料一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商 品流通。……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 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货币种类丰富。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流通制 度。
5.商业是农业、手工业的重要补充。商业与农业、 手工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 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
【本课导图】 古代中国的商业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核心归纳】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 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 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 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 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接高考真题】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
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 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5.明清时期——继续繁荣: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进 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_长__途__贩__运__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 大。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 力最强的是晋商和_徽__商__。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2)史料二反映了明朝商业发展的新变化是什么? 【点拨】由史料关键信息“富室之称雄者”“徽 州”“山西”归纳。
提示: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实 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
【史论】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影响其发展的因 素 1.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商业繁荣。(2)秦汉到隋唐 之前,艰难发展。(3)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4)两宋 时期,空前繁荣。(5)元朝,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繁荣。 (6)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出现“商帮”。
2.影响因素: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政府的政策、社 会局势;重农抑商传统思想影响。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对外贸易也得到 发展。
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史料】 史料一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 长安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点拨】观察图一、图二中“市”的变化及图二“夜 市”等从时空角度提炼城市的变化。
提示:由图一中有东市、西市到图二中出现不固定的商 业区,说明了北宋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由图二 中出现了晓市、夜市,可以看出北宋商业没有时间限制; 由图二中的鱼市可以判断北宋出现了专门市场。
史料二 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2)据史料二说明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点拨】由史料关键信息“商业继续繁荣”“以工商 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归纳。
【解析】选C。材料叙述了发生在唐代中期的一种社会 现象,设问是“据此可知,唐中期”应该回答这一现象 出现的原因。饮茶习惯的变化与国家统一与否无关,故 A不符合题意;饮茶只是饮食习惯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 同,故B不正确;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地位上升,与 之有关的饮食等习俗影响力上升,北方逐渐接受,故选C。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D不正确。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 的繁华城市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 点分布区域由北向南转移,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 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 阶段: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 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 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辅相成。
【创新设计】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重要海上通道。它一般是从下列哪个地
区出发 ( )
A.天津沿海港口
B.重庆沿海港口
C.广东沿海港口
D.山东沿海港口
【解析】选C。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 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 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 上大通道,据此可知C最符合题意。
【热点聚焦】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
至15日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出席会议。高峰 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 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 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链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及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探寻课本之源】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
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南方经 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 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人教版必修2课本第14页
【源点拓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历由北向南转移 的过程,宋代以后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南移和文化教 育中心的南移,对古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创设新 情境,运用新材料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是高考的考点之 一。
【素养透视】从宏观角度认识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尤其 是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具有明显的时代 特色和地域特点。(时空观念) 【易错提醒】唐代出现的飞钱类似于今天的汇票,但不 是纸币,宋代的交子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图解识记】“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概念阐释】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 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 发生改变。 2.“草市”: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 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_丝__绸__之__路__,中外贸 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_广__州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由政府设立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 十个国家进行贸易,_海__外__贸__易__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 重要财源。 (4)元朝:_泉__州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 界第一大港。 (5)清朝:统治者实行海禁和“_闭__关__锁__国__”政策,只开 _广__州__一处对外通商,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提示: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 弱。
【史论】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 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 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 地位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时期
宋朝以前
宋朝
政策
严格控制
放松控制
(1)县治以上的城市, (1)城市中_坊__和__市__的
商业 地点
在特定位置设_市__,用 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 易;(2)四周有围墙,
界限被打破;(2)城 郊和乡村的“草市” 更加普遍;(3)全国出
与民居严格分开
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时期
宋朝以前
宋朝
政府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 交易活动不再受
2.特点: (1)官府控制:在官府控制下进行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 济效益。 (2)朝贡贸易:其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 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助学助记】 【思维点拨】 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 措资金。 2.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 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 面被打破,_商__人__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以来——艰难发展: (1)原因: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特点: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发展比较艰难,总 体水平不高。
3.隋唐时期——发展: (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 业服务的_柜__坊__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时期——繁荣: (1)原因: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_交__子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_大__都__成 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管理 行严格管理
_官__府__的直接监管
经营 时间
按时开市、闭市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