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

合集下载

汇总应届毕业生背景调查

汇总应届毕业生背景调查

应届毕业生背景调查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观念调查06国本一,二,三班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同时,现代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生存义务,这项义务履行的前提是就业。

就业把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了起来,今天的就业既是个人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眼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美国、欧洲各国纷纷裁员,预计明年全世界有2000万个岗位流失。

虽然我国的企业未出现裁员情况,但对610多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个好工作的难度无疑在增大。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给高校毕业生打造的就业择业环境及高校毕业生认清自己、改变择业观念成了就业的关键。

自2008年11月开始,各种招聘会相继登场,而大型社会综合招聘会尤其引人注目。

2008年12月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首日入场人数竟达1.7万之多,招聘会的举办地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大门竟被两次挤坏。

其场面之火爆壮观显而易见。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

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实践课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观念调查(二)实践时间:2009-1-10至2009-2-1(三)服务队名称:大学生就业形式与观念调查小分队(四)实践地点: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省经贸学校、河南省中医学院等(五)实践对象:大学生、郑州市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部分用人单位(六)实践目的:客观地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4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任务4 试题及答案一、小论文题Qoo分)以"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100分)以"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QOO分)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100分)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100分)以"货币可兑换"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100分)说明:学习完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小论文。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

从预算意识问题方面来理解全面预算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经营计划,未来某一时期一般指一个会计期间,可以是月、季或年度,简单地说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计划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体现出来。

全面预算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把预算的手段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围绕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对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资源配置进行预测、控制和管理。

但就是这个全面预算的定义,到目前,有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行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

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

1目录一、就业理论 (4)(一)内涵 (4)(二)特征 (4)1.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4)2.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即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

(4)3.就业必须是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4)4.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4)(三)演变或流派 (5)1.西方就业理论 (5)2.马克思的就业理论 (8)3.中国就业理论综述 (8)二、就业促进政策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 (9)三、国外促进就业政策 (10)(一)健全的法律体系 (10)1.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 (10)2.日本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 (11)(二)全面而有力的财政支持 (12)1.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13)2.通过增加就业支出,直接促进就业 (13)四、我国就业促进的情况问题 (15)(一)就业基本状况 (15)(二)我国采取的有关的促进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16)1.促进就业的专业法律相对缺乏 (16)2.部分就业政策较笼统,缺乏细化,可操作性较差 (17)3.失业保障政策和再就业政策缺乏关联性 (17)4.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不够健全 (18)5.就业服务体系相关政策不尽合理 (18)6.解决就业歧视及就业不公平现象的公共政策有待完善 (19)五、我国就业促进的政策策略选择 (19)(一)政府对促进就业的对策 (21)1.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社会就业岗位并重。

(21)2.合理调节大学生供给。

(22)3.建立促进和引导就业的调控机制。

(22)4.在促进就业的政策中,高校的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5.鼓励从业者自主创业 (22)(二)社会对促进就业的对策 (23)1.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良性毕业生供求调节体制 (23)2.通过市场配置高校资源形成高校竞争机制 (23)六、案例与案例分析 (23)2(一)案例 (23)1.女性歧视 (24)2.年龄歧视 (24)3.农民工歧视 (24)4.身份歧视 (25)5.经验歧视 (25)6.公务员录取歧视 (26)7.合同歧视 (26)(二)分析 (27)1.就业歧视的定义 (27)2.中国就业歧视的突出表现 (27)3.我国就业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 (28)4.就业歧视所带来的影响 (29)5.解决就业歧视现象的对策 (30)七、参考文献 (31)3一、就业理论(一)内涵就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式,社会生产只有实现了这种结合才能进行,但社会生产未必都采取就业形式,就业是一个历史概念,有其种种具体的规定。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作者:张晓庆来源:《学理论·学术版》2008年第11期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并且这一形势日趋严峻,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现如今的就业问题既是个人生存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选择;社会经济现象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8)22—65—02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积累工作资本的过程,一个人就业的开始就是创造价值和真正体现自我价值的开始。

就业是人生的转折点,是“成人”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就业既是学生自己的事,也是学校的事,更是政府的事。

学生要正确为自己定位,理智地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做出选择;学校要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积极、适时地做好就业教育;政府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持续上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的就业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面对沉甸甸的就业话题,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勇敢面对,做出自己的实践回答。

一、职业意识的发展阶段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但关键性选择只有三四个,职业选择是其中一个,它将深刻而长远地影响大学生一生。

职业选择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浮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幻想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在小学时期。

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意识,不过它是以萌芽状态表现出来的,并且具有空想的突出特点。

其次是分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中学时期。

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这为职业意识的深化奠定了前提。

随着心理、生理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发展,中学生职业目标同原来的职业意向出现分化,分化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已认识到未来职业与主体状况的内在联系。

他们在不断地分析比较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并且向预定目标进行各种各样的努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1)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1)论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摘要:就业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事业的成败。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短时期内不会减弱。

文章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多重实践平台、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以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一、前言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学校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

数据显示,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继续扩大,达到峰值758万。

因此一定时期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如何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走出就业困境,将成为高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能力与就业能力能力是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例如绘画,除了必备的纸张、颜料等物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空间想象力等心理条件,否则就无法完成任务。

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要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如学习能力就是在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难易及巩固程度方面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

就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的能力,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则是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的能力,是一种胜任力。

包括成功就业的知识技能和一系列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个性特征。

就业能力除了具有一般能力的含义外,还有自己的独特内涵。

在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活动中,根据反馈的毕业生就业成功大学生的案例分析,总结出直接发挥效率的有8个方面素质要求,即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成就动机(自我激励的能力)、基本技能(必备的阅读、写作、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特殊技能(完成某项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解决问题、决策、创造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合作、谈判及沟通能力)、组织认知技能(组织认可、人际网络构建、自我展示等能力)。

中国社会现象及分析

中国社会现象及分析

中国社会现象及分析中国社会现象是指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具体的、可观察到的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和焦点问题,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产物。

下面将从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教育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几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高房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困扰城市居民的焦点。

城市化问题需要政府加强规划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

其次,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老年人口增加对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影响经济发展。

因此,应加强养老制度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生育,稳定和调整人口结构。

再次,教育竞争激烈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由于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教育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大。

在中国,高考是决定学生升学命运的重要考试,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参加高考竞争。

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和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应提高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

最后,就业压力大是中国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就业形势对毕业生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来说越来越严峻。

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率并不乐观。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但面临着低工资、劳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应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技能水平;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就业保障。

总之,中国社会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焦点问题。

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教育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

就业问题辩论辩题

就业问题辩论辩题

就业问题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其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被淘汰,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再者,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等,来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名人名句,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

”这句话表明了就业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解决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经典案例,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反方观点:就业问题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是个别人群的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再者,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要求过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过分夸大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也不需要过度干预市场,应该让市场自由调节,让适者生存。

名人名句,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这句话表明了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市场自由调节的必要性。

经典案例,美国一直奉行市场经济,对就业问题的解决采取了较为自由的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客观看待,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误区与就业指导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误区与就业指导的思考

g t ofsdw e h ylo igfrajb I i a ucmeivle n at s s c shs r, oit n oiy olgssatdCl udn e e nue h nte okn o . ts n oto n ovdi ma yfco , uh a it y sceya dpl .C l e tr a ̄rg ia c c o n r o c e e '
Absr c :Colg td n sfc irec mpei o t r d ain whc a e n a mp ra tis eata t g atnin o h ta t le e su e t a efec o tt n a a u t ih h sb e n i o tn s u trci te t ft ewhoes cey td ns i g o n o l o it.Su e t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0 0 3 — 2 10 — 3 l2 1 2 - 24 0
相适应或人才浪费 , 现实工作 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 就 业 是 人 类 社 会普 遍 存 在 的社 会 经 济 现 象 , 也是 每 个 大 学 生 人 等号。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 的打字等 生 发展 的重 要课 题 。就 业 选 择 过程 中 既有 挑 战 也 有新 的机 遇 。大 学 简 单 文 字 处理 , 不 少 大学 本 专 科 毕 业 生 的 实 际动 手 能 力 比研 究 生 而 生 要从 实 际 出发 , 于 向社 会 展 示 自 己 的聪 明 才智 , 持 健 康 的 心 反而更强。第二 , 敢 保 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 , 同等情况 理 , 积极 的态 度使 自己逐 渐 适 应 社 会 。本 文 主 要 针 对 当前 大 学 毕 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 , 以 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 业 生 所 面临 的就 业 问题 进 行 分析 , 从 高校 自身 出发 , 对 这 一 问 原因。 并 针 第三 , 生源地域歧视。 有些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希望大学生能够 并有广阔的交际网 , 因此倾 向干招收本地的 题结合教学实际对在校 生及毕业生进行相 关引导, 以使其在面对就 了解 当地 的风俗情况 , 业 问题 时 能从 容 面 对 , 好 的 实现 自我 价值 。 更 大 学 生 。 四 , 分 看重 工 作 经 验 。 第 过 经验 方面 的 欠缺 是 大 学 生毕 业 初 期 最 大 的软 肋 , 招 聘 单 位 往 往 希 望 学 生 能 立 刻 发 挥 出作 用 , 单 而 为 1 我 国就业市场误区 目前 我 国就 业 市场 主 要 存 在 以下 三 个 方 面 的误 区 : 位作 出贡 献 。 11用 人 单位 的误 区 用 人 单 位 在选 择 大学 生 时都 存 在 或 多 或 . 12大学毕业生 自身 的误区 大学生毕业生 自身也存在不少问 _ 少 的 误 区 。 先 , 分 关注 文 凭 , 成 应 聘 人 员水 平 和 能 力 与 岗位 不 题 : 先 是 诚 信 问题 , 的 大 学 生 为 了找 到 工 作 , 制 作 假 学 历 文 首 过 造 首 有 去 凭, 但是这种行为最后 肯定 与自身的能力和 实际工作水平不符。第 作者简 介: 俞吴(9 7 , , 17 一)男 江苏南京人, 主要从事就业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 二,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的高校扩招 , 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一、前言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

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与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大学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的转变。

(潘国慧)二、调查时间2009年9月20日三、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男50份,女50份)四、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情况,我们小组成员做了此次调查。

这也为我们不久后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做参考。

五、调查内容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阶段(?~08)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上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会计学专业人才供需两旺,毕业生就业面广,前景较好。

待遇丰厚,初级人员工资一般在1200元左右,大学毕业生基本在1000左右。

经济危机阶段(08年——20年)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使企业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畅,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因此进一步增加失业人数,降低职工的收入预期。

从而导致企业的大幅度萎缩,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急骤下降。

每年,从11月开始就进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

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财经类、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大纲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大纲

上篇就业第一章就业概论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表现为三点: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2.就业具有社会性;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第一节就业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同时满足哪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认为就业者实现在就业:1.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在实际中,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

我国的就业者包括8类:1.职工;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正规就业一般是指在正式单位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其权利和义务有法律保障的就业形式。

非正规就业是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

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意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就业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含义: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第二节失业理论上,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

失业主要是评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状况好坏而不是衡量个人经济困难程度的概念。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一《创新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渠道》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指导;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

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

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教学内容空洞。

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

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

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

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

社会现象与社会机制

社会现象与社会机制

社会现象与社会机制社会现象是指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犯罪率上升、人口老龄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等等。

这些现象背后往往有着一定的社会机制或说规律,这些规律把社会现象联系和整合到了一起,是社会现象发生的内部机理。

社会机制是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因素和规律总称,是由多种力量、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各种规律的集合。

社会机制可以为人们解释为何社会现象会出现,并且为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方案和方法。

社会现象和社会机制之间的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机制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现象不是自发地出现,而是由社会机制所决定的。

社会机制是驱动社会现象的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现象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机制的表现。

不仅如此,社会现象还对社会机制产生反作用,它们通过反馈作用,影响社会机制的运转,从而导致社会机制发生变化。

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导致社会底层人群受教育程度低,这又进一步导致了社会阶层不平等,从而导致了对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的重新思考和调整。

社会现象和社会机制是相互作用的。

社会机制是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和保障,同时社会现象也为社会机制的改进提供了动力和压力。

这样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举例说明在社会现象和社会机制的关系中,经济领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存在最基础、最重要并且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一。

经济现象和社会机制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经济现象会促进社会机制的改进,社会机制也会反过来对经济现象进行规划和调整。

比如,在经济现象中,就出现了大量白领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去考研究生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背后可能有一定的社会机制支持或促进。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仅有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上不足以与人竞争。

而高考的竞争过于激烈,选择考研成为许多人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的方法之一。

但是考研热也会反过来对社会机制进行影响。

在面对大量的考研人群,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也随之加剧,为教育机制改革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社会社会问题

社会社会问题

社会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紧迫、困难或不合理的现象或现状。

这些问题常常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困扰。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环境和社会关系等角度,探讨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经济问题在当今社会,经济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经济增长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和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构成了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不平衡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村地区的滞后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这不仅导致了乡村人口的流失,也使得城市中的资源分配不均衡。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收入分配不公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贫富分化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

一方面,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实现更加公正的社会。

最后,就业问题是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产业的衰退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给年轻人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职业培训和创业的支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等问题,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前,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仍然较低。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欠缺等原因,许多儿童无法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高教师培训和待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益。

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市与农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和社会流动的困难。

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

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

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群体流动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社会群体流动指的是人们从一个社会群体流动到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过程,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尤为频繁。

而较为严重的社会流动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理的就业机会。

为了实现社会稳定和个体幸福感的层次提升,我们需要重视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之间的关系,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

首先,要明确社会群体流动的类型与原因。

社会群体流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农民工流动、农村人口流动、城市人口流动等。

这些流动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就业问题、居住问题、教育问题等。

而导致社会群体流动的原因也复杂多样,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其中经济原因包括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

社会原因则包括家庭背景的差异、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等。

了解流动类型和原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之间的关系。

其次,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就业机会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有了合适的就业机会,个体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经济收入、提升社会地位。

就业机会的存在与社会群体流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合理的就业机会安排可以缓解社会群体流动的压力,使个体能够在当地就业,不必背井离乡。

同时,就业机会的提供需要借助社会群体流动,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因此,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合理分配对于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的关系至关重要。

然而,实现就业机会正途并非易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机会的扶持力度,制定与推行有效的就业政策。

通过产业扶持、创业支持等措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群体流动与就业机会正途相互融合。

另外,教育体系也应着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提高个体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当承担起责任,提供更多的职位岗位和培训机会,为社会群体流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正途。

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

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

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付出劳动有所回报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指的是个体或组织付出努力和时间等资源,以期待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种概念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并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将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分析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

在经济层面,付出劳动有所回报体现为劳动者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相应的报酬、薪资或收入。

劳动者将其劳动力用于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以赚取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

这种回报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例如食物、住房、教育等,也可以提供更高级的享受,如奢侈品、旅游等。

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回报的过程也可以激励个体更加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在社会层面,付出劳动有所回报是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

社会通过设立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能够从其付出的劳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没有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机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加重。

因此,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心理层面,付出劳动有所回报是对个体努力的认可和满足。

当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时,会感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种回报既来自于外界的肯定和奖励,也来自于个体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通过付出劳动获得回报的过程,个体能够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增值,满足个人价值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

除了直接的经济回报,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工作获得其他非物质回报。

例如,工作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建立等,都是劳动者付出努力后所得到的回报。

这些回报可以提升个体的社会地位、拓宽人生视野、增加人脉资源,对个体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的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经济体系可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导致某些群体无法从劳动中获取公平的回报。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传统的劳动回报模式可能逐渐被替代或改变,劳动者可能面临就业岗位减少或收入下降的风险。

劳动就业基本知识

劳动就业基本知识

劳动就业基本知识劳动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了解劳动就业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劳动就业的定义、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劳动就业的形式以及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劳动就业的定义劳动就业是指人们通过参与社会劳动,获得相应的工作机会并从中获取报酬的过程。

劳动就业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劳动就业过程中,个人通过提供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报酬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二、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劳动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个人来说,劳动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努力工作,个人能够获得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同时,劳动就业还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于社会来说,劳动就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和谐与凝聚力。

此外,劳动就业还能为国家经济增添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劳动就业的形式劳动就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全职就业、兼职就业、自主创业等。

全职就业是指个人以全日制工作的方式参与社会劳动,从事稳定的工作,获得固定的报酬。

兼职就业是指个人在正式工作之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从事其他工作,以获取额外的收入。

自主创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独立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四、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劳动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能力、学历背景、经验和技能等。

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学历背景是衡量个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高学历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经验和技能是个人在劳动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提升至关重要。

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法规以及行业需求等也是影响劳动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劳动市场供求关系较为平衡,劳动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在经济低迷时期,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劳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学号:0304100318姓名:杨征明班级:工技三班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大学生今天所学的技能是以后就业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

掌握扎实的技能,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

当我们入校的那一天成了一名大学生;当我们离校走向社会后,便成了一个职业人。

就广义而言,世间所有的大学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都走着一条职业人的道路。

无论您是本科、专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他们毕业以后当走上社会时,都要寻得一个岗位,从事某个职业,都成了一个社会的职业人。

通过三年的学习,将如何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职业人,既不同于社会上的白领,也不属于蓝领。

所以在校期间应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

一、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

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

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

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

”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

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

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

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

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

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

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

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

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
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

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3.1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

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3.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

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

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

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

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

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

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

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4.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

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

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4.3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

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4.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

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

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

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 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2] 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 (7)
[3] 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4] 梁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