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合集下载

做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老师

做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老师

待教育 事业应该 将这种 精神深 人
到骨髓 。 二. 重 视 教 师 的 专 业 发 展 是 关 键
优 秀 的 语 文 教 师 绝 对 离 不 开 每 天 的 阅读 活 动 。 ( 2 ) 专 业 的 教”的时代 已经 到来 。这必然 促进 了学校 的 改 革 以及 谋划 终 身学 习 的扩 充 。 新课 程改革是针 对传统 教育教 学
劳 ,教 师 还是 要抽 出 时 间阅读 , 逐 步积 累 我们 的 教 育 智 慧 。此 外 ,一个老师 应该有 自己的藏书 库 ,每个月买 三本 书 ,每年 每月 每天制定读 书计划 ,养成 读书 的 好 习惯 。 在 知识 信 息 爆 炸 的今 天 ,我认 为作为教 师应必读 以下 三种书 目。那就是 专业 知识 的书 籍 ,教 育学心理学 的书籍 和人 文 社科类 的书籍 。不仅要 读书 ,而 且要读 好书 ,读 整本 的书 。孙 绍 振说 : “ ‘ 教什么 ’比 ‘ 怎 么教 ’

作是对 自己所想 所感 的文字性 输 出 。正 所 谓 : “ 我 口 言 我 心 ,我 手写 我 口。 ”书 写是 每 一天 的 照 片 ,在 每一天 的书写 中可 以看 到 过 去 的 自 己 。 只 有 在 写 作 的过 程
中 才 能 把 我 的 心 升 华 。 写 作 的 过 程 也 是 一 种 思 考 的过 程 。 写 下 自 己 的 错 误 与 失 败 ,写 下 自己 的 内 省 与反 思 ,写 下 学 生 的 成 长 过 程 。 教 师 应 该 用 笔 记 录 下 日常 教 育的事情 ,对教育 的感悟 ,写 日 记 ,写 教 学 案 例 ,写 书 信 ,写 贺 卡等等 。在不断 的文字 砌垒 的过
重要。 ” 只 有 每 天 不 断 补 充 自 己 的科 学知识 ,教师解读 文本 才会

新课程共成长论文

新课程共成长论文

与新课程共成长(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中图分类号】g623.23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呢?以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体会:1、激发兴趣,擦出创新火花。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

如何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呢?首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因此可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从儿童独特的视角出发,去感知世界,探索新知,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较强,且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因此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小故事,有趣的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其次,要有艺术性的导入。

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调动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创设出一个情境: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看过哪些马戏节目?”当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讲述起自己有趣的见闻后,我又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你们想不想去啊?”同学们的兴致都非常高,所以这节课高潮迭起,上的很成功。

可见好的开始是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2、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的关键点。

高质量的质疑问难是学生阅读能力强的表现,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而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

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前,我让同学们说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于是学生就纷纷议论,提出“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是怎么借尾巴的?”“它向谁借尾巴?”“最后它有没有借到尾巴?”等问题,我把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板书,接着我又说“同学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问题,那你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呢?”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感,同时又把这篇课文的脉络搞清楚了。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范文三篇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范文三篇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范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

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刚接触,觉得课改很大是专家们研究的事儿;又觉得课改很小,小到跟自己无关。

我甚至都没认真思考过:课改要改什么?为什么要课改?如何改?次数不多的课改精神下的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也都是支差应付,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推进,渐渐知道课改的必要性,但仍是被动的。

把自己的不思上进归功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其实更主要的是没有潜下心来去思考,实践。

当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被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

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课改,唯有潜下心来切切实实加强理论学习,接受课改的洗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重新给自己定位。

此后的教学中,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找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更加明确了课改的要求与方向,领悟了课改的内涵与精神,体验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谦虚审慎的钻研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

对照专家的指引,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点滴的进步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

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

当我与孩子们,我的同事们与孩子们,沉浸在课改的快乐中,沐浴着课改的阳光成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课改气氛与环境的形成,不是靠学校与领导的指挥棒,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才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让农村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让农村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行 为 和 内 在 需 要 , 以 主 人 翁 的 姿 态 来 对 待 自 身 素 质 的
二、立足课堂教学 。创新教研教改的活动方式
1重 点对 象 的 “ . 问题 式” 行 动 研 究 。各 学 科 一 名
具 有 较 强 问 题 研 究 意 识 的 实 验 教 师 ,代 表 我 校 教 科 室 与 县 高 中 教 研 室 结 成 互 动 研 究 对 子 。 通 过 “ 前 教 学 课
论 , 介 绍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 最 新 动 态 ,推 广 学 校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 经 验 ,研 讨 新 课 程 实 施 中 的 困 惑 和 问 题 ,发 表 教 师的 研 究 论 文和 成 果 ,从 而激 发 广 大 教 师研 究 管
校 实 际 ,建 立 健 全 引领 教 师 实 施 新 课 程 的 导 向机 制 , 才能 让 新课 程 改 革 带 动 农村 教 师的 成 长 。
的班 主任 。 同 时 ,搭 建 交 流 发 展 的 信 息 平 台 :创 办


素质 差 、学 校 硬 件 设施 差 等 诸 多 条 件 的 限制 ,使 得 教
师 在 教 学 理 念 的 转 变 、 教 学 方 式 的 改 变 、 教 学 能 力 的
提 高 等 方 面 与 高 中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要 求还 有 较 大 的距 离 。 如何 让 广 大 农 村 中 学 教 师能 跟 上 新 课 程 的步 伐 ,
顺 利 地 实 施新 课 程 ? 笔 者 认 为 农村 中学 只 有 立足 于 本
网 ~ 刊 一 室 ” ( 网 , 即 “ 域 校 园 教 育 网 ” 一 一 区 ;
刊 , 即 《 师 专 业 成 长 》 一 室 , 即 “ 师 专 业 成 长 教 ; 教

2024年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2024年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2024年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校领导、各位教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2024年教育改革的新课程。

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是引领学生走向未来,为他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2024年推出的新课程将对我们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教师要从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我们需要设计有趣、活泼、实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还强调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把教育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学生需要掌握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并从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新课程还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我们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充分发展。

新课程还提倡跨学科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系统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更新的领域,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老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这里我很荣幸有时机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历和感悟。

我将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与大家共同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转变和开展。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创举,也是对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入变革。

新课程的施行给我们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

传统教育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老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展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将学科知识和学科跨越有机结合起来。

在传统教学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

而在新课程中,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将不同学科进展有机的交融,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任务和工程。

这不仅有助于进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才能。

第三,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

传统教育中,我们老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成绩,无视了学生的开展全面性。

而在新课程中,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展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才能、理论才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开展。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客观地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最后,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

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常规,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教学,不断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形式,进步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亲爱的同事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走进新课程,需要在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开展方向。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科整合,关注学生全面开展,不断学习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开展做出更大奉献。

与课改共成长

与课改共成长
告 等 , 以此 来 拓 宽 培 训 渠 道 。 同时 抓 好 校 本 培 习 , 在实践 中探索 , 在探 索中创 新 , 以课程 改革为突破 口 ,
币 举办解读课标 的讲座 ; 组织教 师按新理 念进行 以课题研究 引领课程 改革 , 根据我校 实际情况 , 并结合新 ; 就课改 中出现 的问题组织 教师进 行研讨 ; 对教 课 改理念 , 索总结 出 “ 探 课前 预习 , 战课 堂”的 “ 六 决 六
口王邦 志
山西省翼城县第五 中学 l 程改革 已经进行 了将 近十年 ,如何将课 程 轮课
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 “ 以生为 本”, 注每 关

位学 生 , 关注学生 的情绪生活 和情 感体验 , 注学生的 关
通过不断 的学 习和培训 , 我校教 师及 时更新理念 , 转
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规 课堂 教学 、 教师 们 的帮助来发展新 的技能 时 ,才能取得教育改 效 的方法 , 范的形式 来解 决学校 发展 、 重 大意 义的成功 。”因此 , 我校对教师采取形式 成 长 、 家庭教育等各方 面的问题 和困惑 , 而提高教育教 从 训, 如派 出骨 干教 师外 出参加培 训 、 专家到校 学质量 的认知实践活动。我们在学 习中研究 , 请 在研究 中学
牢记 “ 平等 、 尊重 、 民主” 个字 , “ 六 把 目中无 人” 纵 深发展是 我们 当前需要迫切解决 的问题 。我 换角色 ,

的实践 和创新 中与课 改共 成长同发展 ,总结 出 的教育 变成 “ 和谐融 洽”的教 育 。突出对学 生的人文关
己 的经 验 :
怀 , 学生 看成有 情感 、 把 有需 要 的 “ ”, 不是 知识 的 人 而

我与新课程共成长

我与新课程共成长
修, 校4 全 5名教 师 全 部 参 加过 新 课 程
都会 派 人 参 加 。 了 提高 培 训 效 果 , 为 我 们还 重 视 加强 合 作 交 流 ,与 兄 弟 学 校 开展 座 谈 讨论 , 行 学 术 研 讨 , 互 学 进 相 习 , 同提 高 。 们 先 后 到过 长 沙 的 育 共 我
的 专 业 飞跃 发 展 。我 在 教 师 这个 神 圣 的 岗位 上 一 步 一 步成 长 .学生 给 了我
举 办 教 育教 学 讲 座 ; 一 方面 , 积极 另 又
鼓 励 本 校 教师 多 上 公 开课 、 范课 、 示 汇
报 课 和 各类 比武 课 ,努 力 为 他 们 多创
造 施 展 才华 的机 会 ,力争 在 最 短 的 时 间 内 ,把 他 们 打造 培 养 成 为 湘 乡 的名 师 。 潭 的 名 师 、 至全 省 的 名 师 。通 湘 甚 过 近 四年 的 努 力 ,本 校 教 师 的 素质 提 高 很快 ,是 全 市小 学 获 奖 最 多 的学 校 之一。 同时 , 还 积 极鼓 励 教 师在 职进 我
书 活 动 .学 校 为每 位 教 师 购买 一 本 专 业 书籍 ,并且 在 书 的 扉 页 写上 校 长 寄
写下来 , 理成 文 , 讲座 、 赛 、 整 去 参 投
稿 ,共 计 发 表 论 文 和 文 学 作 品 2 0余
篇 , 获着 许 多 的欣 喜 。 收
由于 我崭 新 的 教 学理 念 在 学 科 教
路 成 长 的 我 也 习 惯 用 笔 写 下 研 究 历 程— — 将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 、教 学 反 思
卫 视 、 潭 电视 台 、 乡 电 视 台 、今 日 湘 湘 《 女 报 》 潇 湘 晨 报 》 等 媒 体 多 次 报 道 《

沐浴新课程师生共成长

沐浴新课程师生共成长
是重 视学 生个 体 的能力 培养 跑 多快 、跳 多远 、动 作怎 样
等 ,传统 体育 局 限 了学 生 的 空 间 。新 课程 倡导 的 不是 简
传 授 ,其 中包 含 了 学 生 锻 炼
的培 养 ,学生 锻炼 习惯 的 养
D A S EB TE
S CI L O C 一 PE A T PI


]圈
一D育EF2C 年 期 E 教 。PAO 第 4 BS ITC A 学 / E 0 I T S0LP 体
※我与新课改※
师生共成 长 沐浴新课程




我 地 区新课 程 改革是 在2 0 03


年 ,那 个 时候 很 多老 师都 与我 一 与意识得到提高 样 ,手捧 标 准》 满 是迷 茫 ,甚 随着课 程 改革 ,各 种新 颖 的 至 都不 知道 该 如何 备课 ,如何 上 教 学 方 法 应 运 而 生 ,但 不 管 如 何 课 。大家 大部 分 时间 都在 研读 来 变 ,学 生 的 兴 趣 仍 是 众 多 教 师 首 自各 方 专 家 关 于 新 课 程 的 论 述 , 要 考虑 的 问题 。学 生没 有 了兴趣 参 加 各 种 形 式 的 培 训 ,提 高 认 就 不能 很好 参 与到 体育 课 中 ,更 识 , 了 解 先 进 教 学 理 念 , 从 中 吸 不 用 说 合 作 学 习 或 自主 探 究 了 。 取 养料 寻 求解 决 问题 的方 案 。记 现 在 当 问到 学 生 最 喜 欢 什 么 课 的 得 课 改 之 初 , 《 育 教 学 》 开 展 体 时 候 ,得 到 更 多 的 回答 是 体 育 了 多 次 焦 点 问 题 讨 论 ,其 讨 论 内 课 。当学 校临 时更 换课 表 延误 体 容 基 本都 是体 育 教学 中较 有争 议 育课 时 ,学 生 们会 噘起 小 嘴表示 的热 点话 题 。一石 激起 千 波浪 , 不满 。这种 现象 很 能说 明体 育课 很 多一 线 体育 教 师利 用这 个平 台 已经得 到学 生 们的 喜欢 ,而 教 师 发表 了 自己的看法 ,百家 争 鸣 、 为此 也付 出了很多努力。 各 抒 己见 成为 那个 时 期 的特有 现 随着课 程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 象 。通 过 研讨 ,我 们 的新 课程 得 我 们惊 喜地 发 现 ,老师 已经 不再 以不 断发展 和 完善 ,教 师 也 随着 是 高高 在上 的 指挥 者 ,为 了调动 研 讨实 践 、再 研讨 再实 践这 样 的 学 生参 与 的积极 性 ,我 们常 常 会 过 程 中 不 断 成 熟 。 一 路 走 来 , 我 用 “ 们想 不想 ? ” “ 你 你们 敢 不 们 惊 喜地 发现 新课 程 不仅 仅是 一 敢 ? ” “ 看 谁最 厉害 ? ” “ 看 让 股 新鲜 的 “ 液 ” ,它 更 多地 是 血 我 们 比一 比好 不好 ?” 等激 励性 让师生们得到 了沉甸甸的收获。 语 言 ,通过 这样 的 激励 ,学 生 树 立健 康 范 课 ,同行 们在 教学 内容选 择上 以思 考 的 。 教 师 可 以 自主 选 择 教 学 内 意 识 , 了 解 社 会 体 育 等 多 个 方 虽 各 有千 秋 ,但 总 体方 向是 一致 面 。为此 经过 几年 的 改革 以后 , 的 ,在坚 持 素质 培养 和 技能 传授 容 以后 ,在相 当长一 段 时 间基本 教 师 的 教 学 方 法 已不 再 是 老 三 基 础 上力 争课 上 为课 下 服务 ,学 还 是延 续着 原 有 的教 材体 系 ,虽

聚焦新课标,悦读共成长——小学数学组读书分享活动报道

聚焦新课标,悦读共成长——小学数学组读书分享活动报道

聚焦新课标,悦读共成长——小学数学组读书分享活动报道一本好书,给予前行的力量;一次分享,聆听你我的声音;一场交流,见证共同的成长。

为促进见龙亭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3月24日上午,XX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二楼录播室开展了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苏明强教授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两本书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在本次读书分享会中,由XX老师和XX老师为我们做分享,分享的内容是数学眼光里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两位老师聚焦新课标,分别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选取问题和案例进行研读,共同交流探讨小学数学思想。

两位数学教师侃侃而谈,与全体数学教师一起分享着自己所读、所见、所思、所感。

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收获吧。

一、教师分享张老师是带着“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问题去阅读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和苏明强教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所以张老师也从这个角度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张老师认为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是明晰思维的路径。

在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需找准以下着力点:1.从图形描绘着手提升学生基础几何能力。

2.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3.注重实例与想象相结合。

4.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张老师觉得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应该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基本图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3.注重实例与想象相结合4.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王老师分享的内容是关于抽象能力的培养。

王老师根据小学与初中核心素养的对比得出初中的抽象能力就是对应小学阶段的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并以此提出培养小学抽象能力核心是数、量、符。

根据数学新课标2022版对于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的解释,并结合教学中所碰到的数学问题,对于数感提出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主要要抓住整数以并兼及分数,小数。

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教师发言稿范文

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教师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加“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培训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新课程、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方向。

新课程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理念的挑战和变革。

我相信这对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一次升华和提醒,也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全面、平衡、有意义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参加培训后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走进新课程,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新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多元化教学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出现的。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多元化教学不是说老师要变成一个“万能”的教师,而是要学会借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角色扮演等等。

这些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二、走进新课程,重视思维培养如今,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学科的出现,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现,教育需要思维导向。

我们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比如:怎样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锤炼思维、提升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走进新课程,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从朴素的认知到逐步升华的认知、通过体验达到抽象的思维,这是学习的一般规律。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学会做、做会学、学会总结,并且多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四、走进新课程,更注重课程衔接和过渡新课程如此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教育过程。

我与新课改共成长

我与新课改共成长
这本 身就 是一个 思考 和再创 造的过 程 。而 这一过 程需 要时 间 , 一
因此在优化的过程 中 , 教师是不是 可以“ 吝音 ” 一点 , 点最优 定 。 少一 经过无数次的激烈思想斗争, 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I
算 法的指定 , 迟一点对 算法评价 , 而将选 择判 断的主动权 放给学 生, 让学 生在不断交流 中比较 。 不断感悟 中甄别 。把优化 的过程 变成促 进学生反思 、 自我 完善的过程 , 正实现不 同的人在 数学 真 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
路 。那么 。 竟该 如何优化 呢? 究


不越 俎代庖 . 让学 生来优 化
到发展。

师者 , 总是慷慨 给予 的 , 总不 忘警告 学生此 “ ” 沟 不通 , 走 请 “ 大桥 ” 可学生偏 不领情 , 。 因为这 并非发 自其 “ 内心 ” 的需要。 所 谓“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面对 又多又杂 的算法 , 。 只有经历 自 己的比较与鉴 别 ,在用 自己的方法与别人 的算法计 算的过程 中 发现差距 , 才能产 生优化 算法 的 内在 需要 , 去选择 较好 的方法 。
●陈莉娜
时光飞逝 , 不知 不觉 与“ 新课 程” 已同行 多年 。 回首走过 的课 改 之路 , 我有 困惑 , 徘徊 , 有 有欢笑 , 有收 获… …

把 头一偏 微笑 着用一 种特别 亲切 的语调 说 :你 读得 真好 听 ,我 情 “ 不 自禁地 要 为你 鼓掌 了 , 我们把 赞美 的掌声送 给她 。” 时间 响 让 一 起 了热烈 的掌声 。 那位小 女 孩高兴地 坐 下来 。 背挺 得更 直 了。我 第


手 的。对于优 化 , 师决 不能强 求 , 教 更多 的应 是鼓励和 引 \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众所周知,新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

新课程的实施正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和方式。

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应该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要将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和善的力量。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不能再依赖繁重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新课程还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在课堂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让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让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这样博采众长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增强我们做一个学者型教师的底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钱梦龙的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学主张直到韩军等人新语文教学思想无疑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借鉴从中汲取适合我们的教学艺术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
语数外学 习
No. 01. 2 0l 3
语 文 新课 程 标 准颁 布 以来 , 给 语 文教 学 带 来 了无 限生 机 , 一 不知 所措 , 只有 经 过 了实 践 的锻炼 , 才从 必 然 王 国走 向 自由王 国。 些教 学理 念先 进 的教 师 , 在新课程标准关照下, 积 极 实 行 课 堂 教 譬 如 教学 《 世 间最美 的坟墓 》 , 大量 介绍 茨威 格 和托 尔 斯 泰的 生平
( 一) 思考 教材 、 教法
挖 掘教 材 的意蕴 , 引领 学生走 进 文本 , 与作 者对 话 , 深 入 领会 欣赏画家的画“ 重 要 的不是 画 长, 能 够丰 富我们 的教 学 理 论 , 增 强 我们 做 一 个 学 者 型 教师 的底 文 本 的丰 富内容 。一 位评 论 家 说 ,
汪 _ l rΒιβλιοθήκη 而没有 自己的思想 , 那么我们也很难成为 ( 一) 要读 跟 自己专 业相 关 的书 , 帮助 自己提 高学 科教 学能 力 仅是照搬别人的东西, 有 个性 的语 文教 师 。 老一代 教育 家 叶圣 陶 、 张 志公 、 吕淑相 语 文 教 学理 论 , 我们 要
了解 ; 魏书 生 、 于漪, 钱 梦龙 的教 学 思 想 我 们 也要 熟 悉 ; 新 生 代 教 育家 韩军 、 李 镇 西 等 人 的教 学 风 格 我 们 更 要 学 习 。这 样 博 采 众
气 。叶圣 陶的 “ 教, 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 钱梦龙 的“ 三为主” 什么, 而在于怎么画。 ”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重要的是在于怎么写。

与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走过高考,回眸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

与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走过高考,回眸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
在 高 考 前 数 月 才 下来 的 2 新 教 材 结 构 变 化 较 大 新 教材 打破 了传 统 的 注重 学科 知 识 体 系 的结 构 ,注 重 化 学 与 社 会 和 生 活 的联 系 , 以话 题 为 切 入 点 开 展 学 习 如 苏 教 版 必 修 1 专 题 2 从 海 水 中获 得 的化 学 物 质 》 以 海 水 为情 景 为 话 题 , 排 比较 《 , 编 松 散 , 学 概 念 、 学 理 论 的联 系不 够 紧凑 。 传 统 的教 学 中 , 和 化 化 在 钠 氯气 是 金 属 与非 金 属 的重 要 代 表 物 ,是 化 学 知 识 结 构 中 的 核 心 知
生 的新 的 阶段 。 这 3年 的时 间 . 于课 改 一线 的 教 师 参 加 了 各 种 在 处 级 别 的培 训 , 悟 新 课 程 理 念 , 习 新 课 程 体 系 , 设 新 课 程 环 境 , 领 学 创 开发新课 程资源 , 用新课 程教学方式 , 运 实施 新 课 程 评 价 , 推 进 为 化 学 新 课 程 的 教 学 改 革 实 践 做 出 了不 懈 的努 力 。 回顾 3年 新 课 程
20 0 6年 9月 , 建 省 全 面 进 入 高 中 新 课 程 的 改 革 浪 潮 。 笔 者 福 被学 校 安排 到 了课 改 年 段 新 高一 年级 , 3年 的 时 间 转 眼 过 去 了 . 新 课 改 后 的第 一 届 学 生 已经 高 中毕 业 , 受 了高 考 的 考 验 , 向 了 人 接 走
产 生 AI H F (H) 为 什 么 它 们 具 有 吸附 性 ? 等等 。这 些 都是 ( )或 e0 0 ? ” 非 常 正 常 , 值 得 肯 定 的 学 习 现 象 . 是 时 间 和 理 论 基 础 的不 足 . 也 但

十年课改给教师带来了什么

十年课改给教师带来了什么

在 应试教育 理念 的支 配下 ,教 师的眼 中只有尖子生 ,眼 中 只有考试 分数 ,学 校把升学率 作为维 系生存 的生命线 ,把
升 学率 的高低作 为评 价教师 _ 丁作 的重要指 标 ,这不仅 违背 了教育 的初 衷 ,更 为严 重的是扼 杀 了学生 创造性 和非 智力 性 因素 的发 展 。经过课 改十年 ,我校教师 的育人观念 发生 的根本 的变化 ,主要表现 以下两点 : 1 . 学生不再 单纯是知 识灌输的对 象,转而成为师 生共 同成长 的发 展共 同体 。这是新课 程实施 以来 教师观念 的重 大 变化 。初 中三年对学 生而言 ,这不仅是 其成长 的三 年 , 更 是体验生 命历程 的三年 ;对教 师而言 ,这三年不仅 是教 师从 教生涯 的三年 ,同时也是师 生共 同成 长的 j年 。基于 这 种理 念 下 ,教 师不 再 把学 生看 成 仅 仅是 知识 传 授 的对 象 ,更 多关 注学生全 面发展 ,关 注学生健 全人格和 良好 心
上 都树立这 样一种意识 : “ 在一 个拥有j 十人的班级 里 ,
其 中的一个 学生可能是 教师关注 的三十分 之一 ,但在 学生 家 长眼 中,却是他们全 部希望 的百分百 。”学校也为 此进 行 了这 样 的 思想讨 论 “ 假 如这 是我 的孩 子 ;假 如 我是 孩 子 ”。以生为本的意识深植于教师心 中。
科推广 ;关于学 生转化 、学科 整合 、德育 渗透 、课 间体 育 、控 辍等课题研 究正进行得 如火如荼 ,部 分课 题研究成
果 在 教 育 教 学 实 践 中 都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教 师 的 科 研 意 识
和科研能力有 了极大的提升 ,促进 了教师专业发展 ; 3 . 学校 建 立 完善 的教研机 制 ,加快教 师 专业成 长。 教师 的专业成长离 不开学校 教研 平 台的搭建 ,为此 ,学校 制定并完 善 了相关 的教研制度 ,以制度 为约束 ,方 向为引 领 ,留给学校 不再 是起 始时 的 惑和茫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做一次演讲,题目是《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这次演讲,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新课程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首先,新课程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过去,我们教师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得不够。

但是,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强调实践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过去,我们教学重视知识的输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

但是,现在的社会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新课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再次,新课程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在过去,我们的课程很单一,每个学科都是独立存在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

所以,在新课程中,我们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将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关联,让学生在整合性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最后,新课程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多元才能。

在过去,我们往往追求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关注得不够。

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们应该尊重和发现他们的多元才能。

所以,在新课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得更好。

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注重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要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发展。

2024年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范文

2024年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范文

2024年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范文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共同庆祝教师节,向全体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

今天,我想以“走进新课程:教育变革中的我们”为主题,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探索者,也是实践者。

一、拥抱变革,迎接挑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转变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新课程也强调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深化研究,探索实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情境式学习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感悟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团结协作,共创未来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

我们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要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我们要以新课程为引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

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演讲稿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演讲稿1“教师”这一职业在自己的记忆中,简单地说就只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这种传统模式。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

以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

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

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是专门为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而特地编写的读本,内容包括对教育使命的阐述,对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任务的分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论述。

本书作者力求做到简洁、明快,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案例;既有学者们已经达成的一些共识,也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我们的用意在于:学习的过程是分离和交流的过程,是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简单的照搬照抄的过程。

希望教师们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分享,能够更丰富、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自觉地生成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肖川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肖川,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80年代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来一直在该校从本科硕士读博士,现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内知名教育学者,文化教育学是他的专业主攻方向。

他讲学遍布中国,所到之处给人心启迪和震撼。

他的教育随笔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办好学校的策略》,拉近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唤起了千千万万中小学教师阅读与写作的冲动。

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思想火花。

目录
绪论
上编教育的使命
第一章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第一节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可教育性
第二节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第三节教育的意向性
第四节 "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审视教育目标
第一节讨论"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的意义与价值第二节 "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提出的依据
第三节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
第四节对教育的反思
第四章创设健康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学校的职能
第二节创造新的学校文化
第三节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中编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任务
第五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一节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第二节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六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缘起
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第四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八章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新的学习方式
第二节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
第九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步骤
第十章有效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什么是有效的教学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十一章发展性教育评价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其应用
下编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十二章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途径
第一节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第二节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节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第四节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第十三章新课程中教师观念、行为与个性的转变
第一节教师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第二节教师培训的特征
第三节教师的"六个学会"
附录一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案例
附录二参考文献与进一步的阅读索引
后记
读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有感
肖川博士在其主编的《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一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策略"问题,并提出教师要开展教学反思,他指出,一个专业性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对此,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其实也是其专业成长的阶梯。

那么,教师的教学反思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从教师教学流程看--存在于教师完整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之中,即,一是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往往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它能很好地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往往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它能很好地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三是在相对独立的一个教学流程或过程结束后进行反思--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更多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它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2、从教师行为内容看--教学反思与一定的教学内容和阶段行为联系密切如果按照教学内容加以分类,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是联系一节课或一篇(章节)课文教学的个案反思;二是一个阶段(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行为反思;三是对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运用反思。

3、从教师行为效果看--紧密联系和深入挖掘教学实践中成败得失的教学反思科学、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固然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以及各种不足进行认真的回顾、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的前车之鉴,但吸取教训远不是教学反思的全部内涵,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还应当以欣赏的态度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闪光点:教师训练有素且收到实效的教法、成功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成功与惊喜等。

所以,从积极的角度看教学反思,我们应努力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其作为今后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加以储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追求逐步完美的教学境界。

4、从反思参与主体看--个体和集体对具体案例作深入解剖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反思活动的参与主体分类,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个人行为,也可以集体的共同活动。

属于个体活动的教学反思比较常见的是教师对自我教育行为的反思,教师个体性质的教学反思既包括"自思",也包括"他思"。

集体性的教学反思比起教师个人的反思在某些时候往往更能吸取群体的智慧,在一些公开课或集体活动中的研讨交流,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为我们广大教师加强教学反思开辟了广阔的思考和成长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十分丰富的--教育需要反思,有反思才会有突破,才会有飞跃。

让我们大家都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落实
课改新理念,在反思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让师生的活力在新课程中不断成长。

这也是我在读了肖川博士主编的《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一书的体会。

(li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