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问题解析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02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的
0福利待遇差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 保障制度,如社保、医保 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安全 感。
工作环境恶劣
部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 职业卫生,导致农民工身 体健康受损,影响其工作 积极性和稳定性。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不规范
部分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工资拖欠、加班 无酬等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 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民工荒现象概述 •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 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民工荒现象概述
民工荒现象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 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减 少。
文化素质提升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
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家庭服务业 、物流快递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 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转变用工观念,重视 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
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优 化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增 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的选拔、 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问题
关心农民工身体健康。 关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提供灵活的工作和休假时间。
3、规范企业用工合同管理,确实维护农民工合法 权益 4、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确保农民工整体素质得到 提升
努力抓好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懂技术、守纪律、有 作为。 企业要针对农民工开展回乡创业的指导性培训。
5、注重人文关怀、搭建文化平台,确保精神生活 得到充实
摘要
“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 结果,它同样也告诉了我们市场是公正的,在市场经济的 条件下,劳动力也是经济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资源,即使 在中国这样13亿人口的劳动力供给大国,民工们依然有着 其让人不可轻视的比较优势———这提醒着世界:任何
人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善待民工。
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原因
物质上的关心是稳定的基础。 企业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和丰富农民工 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
总结: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生活得
有尊严。”那么,当我们把善待民工问题作为一种责任真正 落到实处的时候,我们便维护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的今天,我们
国家政策的影响 中央新农村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漠视人性过度追求利润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
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薪酬管理体系,确保劳动待遇得到落实
推行岗位工资制度。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民工荒
2.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根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1)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2)根源(1)经融环境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不少企业减产停产从而大幅度裁员以后出现的用工反弹,这些企业忙活的大都是“短单”和“小单”,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后续订单无法跟上,这些农民工再度被裁减,这对他们的精力和感情都是一大打击。
(2)工资待遇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虽然一面在闹“民工荒”,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工无法就业,根本原因就是待遇太低。
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使得很多企业把工资压得很低。
现在虽然接到了订单,但是很多订单只是企业为了稳定客户而接下的“薄利单”,有的甚至是零利润,所以即使是缺人,也无助于提高农民工待遇。
(3)国家对农业扶植政策因素。
自2008年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以来,各地为了稳定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扶助农民工创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难题,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贮备实用型技术人才3)对策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2008年以来为了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所采取的措施必须继续坚持,尤其是一些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效应的措施,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与劳动力输入地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为农民工发布就业信息,避免农民工盲目地流动。
对于劳动力输入地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以此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到沿海务工;同时更要从信贷、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高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
民工荒
“民工荒”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民工荒”的含义:“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春节过后,各地企业纷纷招工,但却招不到人、招不够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民工荒”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好几年,那么究竟什么因素导致节后的“民工荒”?“民工荒”的成因:首先,说一下“民工”一词的由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引入、私营企业的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那些为谋生从农民中脱离出来到城市中打工的就被称为民工。
他们的出现,是由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从中西部地区涌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从农村涌向城镇。
而他们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工资较低,生活条件差。
一部分从事城市基建工作,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想过拥有房子,医疗、孩子受教育、劳动安全与保障等一系列大大小小问题未能解决。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工厂倒闭,很多工人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生计不保。
这些工人本来就没有较高的劳动技能,为找工作而到处奔波,浪费了不少时间与金钱,于是干脆回老家。
而我国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动荡时期,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型产业转变,这过程中,素质低的劳动力将被时代和社会发展淘汰。
但鉴于我国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但却出现了民工荒。
原因是深层次的,农民工无法在迅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得到应得的利益,在城市中种种的困境使他们对这个留下奋斗的足迹的城市失去了归属感,加之第二代农民工的观念已经大大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了。
第二,民工自身思想观念的改变。
第一代的民工主要出生在80年代之前,他们要么选择在就近城镇打工,要么选择远离故土的城镇打工。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进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进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RM生活稳定,城市进展迅速,同时,GJ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
从1958年到1978年,GJ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治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萎缩状态。
在这一阶段,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和食品供给的压力,严格操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企业从农村招工。
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地区转移。
“民工荒”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民工荒”的微观经济学解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现象。
2011年1-10月,全国累计外出农民工达1。
2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
5%,其中本地农民工同比下降2。
3%。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将通过新建一批跨行政区域和东中西部合作的区域发展平台,破解“民工荒”等结构性就业难题。
而为何会产生“民工荒”这一问题呢?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什么是“民工荒”?民工荒,是指在劳动力需求旺盛时期,劳动者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民工荒是一个经济概念,它反映了企业在用工高峰期存在的对技能素质相对较低但工资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的需求,也可以说,民工荒是供给不足。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各自都无弹性。
民工荒是指在劳动力需求旺盛时期,劳动者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即是,此时,对用工数量有较大需求的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而造成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情况正属于这种状态。
“民工荒”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解决“民工荒”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必须保持在1300万个以上,才能实现城镇就业的充分就业,也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因劳动力需求旺盛引起的“民工荒”现象。
第二,解决“民工荒”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在一定的时期内,如果某些地区或行业大量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势必造成该地区或行业劳动力紧张,引起失业率上升,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
因此,及时地把劳动力转移到适合就业的领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保障。
要解释民工荒,首先要了解“民工”的由来。
据相关统计,民工多指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劳动者,以前所说的民工主要指外出农民工。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工荒原因及解决办法
民工荒原因1 背景:一:企业对民工需求的增大,这以后将取代的是跟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二:新青年加入民工行业的在减少!三:个人创业的多了,独自去发展的多了!都想当老板,民工在减少呀!!2 原因:当然是民工利益导向所致,这是毋庸置疑的.查询资料可知,春节后,大量民工选择留在自己家乡或家乡附近就业,这是为何?从民工的选择可以推断出:近几十年来沿海制造业企业对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忽视甚至蔑视民工权益,致使民工物质利益受损,更不用说精神上能够有所慰藉.这是企业方面的主要原因,至于民工本身方面的原因,相信不用多说也能想到吧!会导致什么后果?1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根本的劳动力,企业机械无法动工,企业内形成荒废的景象. 2一定程度的迫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维护民工权益,主要是提高民工工资,福利等方式吸引民工,挽留民工.3单凭企业是难以解决民工荒的,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工会)解开这个捆绑多年的结4民工荒并非真的"荒",而是民工量分布不同所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民工荒,那个地方就民工盛,所以说民工荒具有地域性.(随便说说)至于现今讨论得民工荒是否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转型问题,难以考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民工荒只是民工与企业双方博弈的一种后果而已,并不具备推动经济转型的能量.民工荒具有两方面性质,一方面让企业知道民工的集体力量(劳工权益主体),使企业遭受损失,知痛而后改;另一方面,呼唤社会各界重视民工权益.要知道,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之一.首先,应当如何看待引起民工荒的直接原因。
说起这次民工荒,工资低甚至工资被拖欠、工作条件差,尤其在一些地方工伤事故频繁、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缺失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其实,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物价的上升与农民工生活费用的提高第三个原因,是与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劳动力大量需求有关另外,促使民工荒发生的因素,也取决于特定的背景。
如果这些背景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因素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一、“民工荒”现象概述“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民工荒”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主要城市,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季节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生产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却普遍招不到生产工人。
甚至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二、“民工荒”表现(一)知识性民工荒知识性民工荒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民工的短缺。
这类民工荒主要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也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调查现象显示,10年劳动力供给特点: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加工型企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有许多工人是从农村来的,因而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用人方与求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性,因而形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二)性别性民工荒出外打工者大多为男性,他们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大多在家里负责家务。
但事实上很多岗位需要女性劳动者。
比如说服装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旅游服务业。
因此出现了性别性民工荒。
(三)地区性民工荒我国地区发展程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大多数农民喜欢到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很少有农民工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因而在西部地区就会出现职位的空缺,出现了地区性民工荒。
民工荒的名词解释
民工荒的名词解释民工荒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所谓民工荒,指的是城市中劳务市场供求失衡而导致的劳工短缺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岗位无法填补,就业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民工荒的原因和后果。
首先,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资待遇不公平。
一部分城市劳动力更愿意选择企业工作,因为企业往往给予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而农民工往往因其劳动力技能相对较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且收入较低。
这导致城市就业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农民工的待遇改善和合理的工资调整将能够缓解民工荒。
其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是导致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时,无法将子女随同携带到城市居住,因而子女只能留在农村,由父母的亲戚或他人照顾。
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困难,也导致了农民工丢失了许多城市的工作机会。
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父母照料政策,将有助于改善农民工的家庭困境,减少农民工的流失,缓解民工荒的情况。
此外,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足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而农民工大多缺乏这种多样化的技能。
许多农民工在大城市从事重体力劳动,但随着城市工业结构的变化,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果农民工不能及时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就会难以适应城市市场的变化。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以减少因技能不匹配而引起的民工荒。
民工荒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劳动力短缺给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许多建筑工地、工厂和农田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境,导致项目延期,产能减少以及成本上升。
这势必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其次,民工荒还加剧了不公平收入分配的问题。
由于劳动力短缺,雇主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工,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这使得部分雇主在支付更高工资的同时,削减其他福利成本,从而导致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不平等。
民工荒调查报告
民工荒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和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
然而,在近年来的实际施工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即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民工荒给建筑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和挑战。
本报告致力于对民工荒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问卷调查针对了不同地区的建筑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覆盖,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访谈则选择了多个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和一些民工代表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1. 招工难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招工难是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 建筑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得用工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
b. 移民工人回流问题,由于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或迁移到其他城市,导致用工供给减少。
c. 三高工种的薪酬不高,劳动强度大,吸引力不足,从而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
d. 规模较小的企业无法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待遇较好的企业。
2. 用工难除了招工难,用工难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工地管理人员提到了以下问题:a. 就业条件恶劣,包括住宿条件差、食堂饭菜质量差等,难以吸引和留住工人。
b. 工人权益保障不到位,包括工资拖欠、加班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工人流失较大。
c. 工地安全问题频发,造成工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工人对工地安全的担忧加大。
d. 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使得周边居民和工人对工地持有负面印象,影响工人选择。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1. 政府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劳动力向建筑行业集中,鼓励民工返乡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2. 提升待遇:建筑企业应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和饮食待遇,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第一篇: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民工荒现象问题分析摘要:民工荒问题,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且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期两次大型民工荒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来阐释中国的民工荒问题。
关键词:民工荒就业问题用工缺口材料一:2004 年7 月15 日, 《南方周末》上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 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 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现象”。
经过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调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9 月7 日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承认“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 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
报告认为, 工资低和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
材料二:2010年的春节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次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
其中深圳今年缺工80万,普通工人平均月薪将涨至1700元。
不同往年,今年不仅是沿海地区,现在就连中西部很多城市,也开始缺人了。
这已经是近年来第二次发生大规模民工荒,而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根本上退潮的背景下。
它再度提醒中国产业转型的极端必要性。
因为,在当前的外向型、低附加值产业背景下,仅仅靠提高农民工工资以挽留工人仅仅是一时的权益之计,中国的产业转型,必须从根本上向内需型和“高精尖”型转型。
一、农民工群体的概况分析----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我国以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四大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产生了许多边缘性群体, 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农民工是一个具有“城市人”与“农村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他们既是农民和工人的“过渡人”, 也是村民和市民的“中介人”, 在他们身上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角等地 “ 民工荒 ”不 同, 此轮 “ 民工荒 ”
范 围明显 扩大 , 少 中西部城 市甚 至 二 不 线 城 市 也 出 现 用 工 紧 缺现 象 。以笔 者 所在 的 山西省 晋城 市 为例 , 从去年 下半
类 地 区6 0 ; 6 元 而山 西省 2 1 年 月最 低 00
工资标准 依次 为: 类地 区8 0 、 一 5 元 二类 地 区7 0 、 8 元 三类地 区7 0 、四类地 区 1元 60 , 4 元 考虑 到 较差 待遇 和 各种 歧视 性
业 分 别是 机械 加 工 、 装 、 业 等制 造 多 年 的 农 业 税 正 式 走 入 历 史 。不仅 如 服 鞋
( )我 国特 有的城 乡二 元 结构 , 三
业, 劳动力 需求 占了全市总需 求一半 , 物 此 , 国家还 推 行 种粮 农 民直 接 补贴 、 良 流 、 饮、旅 游 业 的人手不 足 问题 也 严 种 补 贴 和 大 型农 机 具 购置 补 贴三 项 补 餐
( 1 二 中西部 地 区的发 展 , 出打 外
本轮 “ 民工荒”的特点
4 缺工 多的企业普 遍 待 遇 较 差 . 由于对我 国农村劳 动力无 限供 给的
工 已 缺 乏 吸 引 力
人 力 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 发布 的 调查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 劳动科 学研 想象 , 部分 企 业看不 到劳 动 力由买方 市
与 以往不 同的是 , 轮 “ 此 民工荒”不 仅 是 技 工 缺 乏 , 工 同样 紧缺 , 普 而且 数 量 巨大 。 广州市人 力资源 市 场服 务 中 如
投 入 力度 。自2 0 年 1 日起 废 止 《 0 6 月1 农
心 主任 张宝 颖 称 , 时广I 最 缺工 的行 业 税 条例 》, 意 味 着在 中 国延 续两千 现 』 、 『 、 J 这
民工荒
“民工荒”问题(一)理论解读“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他省市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
这是用工制度的一个不合理现象。
按理说,出现“民工荒”对民工是好事,说明市场对他们需求增加了,但事情并不让人乐观。
过低的工资待遇和一些歧视行为,让民工也寒心。
他们逐渐意识到,城里的那份工作并不可靠,由当初的趋之若鹜变得理性起来,城市里就出现了招不到民工的现象。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
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
(二)背景从09年下半年开始,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现象再度出现,并且在2010年春节前后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
今年2010年春节长假结束后,“民工荒”成为各大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连日来,珠三角频传“民工荒”,经历了去年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现象令各方瞩目。
民工荒现象不是个新问题。
尤其是这种初春时节出现的民工荒,从2004年以来(除2009年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但今年媒体根据一些城市劳动部门的数据计算认为,珠三角沿海地区眼下缺工的人数,比过往任何一年都更为严峻。
而且与往年用工短缺现象还有很大不同的是,此轮“用工荒”并非仅限于缺乏技工,普通工也十分缺乏。
(三)表现1.企业招工难。
按以往惯例,六七月份,是多数企业的淡季,许多季节性较强的企业在六七月份都会部分员工放假或减少加班,今年则是旺季和淡季都在招工,并且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
某知名IT制造企业,五年前在厂门口贴一张招工广告,一天至少能招300—500人,近两年在厂门口贴一张招工广告,最多能招30—50人,当前在厂门口贴一张招工广告,有时一天连3—5人也招不到。
2.技校和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供不应求。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民工荒、技工荒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彻底缓解,要等到15年之后。
只有生育前面放开,才能在15年后缓解人力短缺问题。
目前只能一边放开一边改善制度,如增加技工工资、评功评奖、升迁向技工倾斜等来刺激积技工的短缺现象。
标签:民工荒;技工荒;原因;分析;计划生育1 现状各大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用技工难、招农民工难的想象。
这和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制度层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1.1民工荒现状民工荒是指农民工短缺、供不应求、用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现象。
造成这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均和计划生育长期实施的后果密切相关。
民工荒目前不但是荒的问题,而且呈现老龄化现象,因为年轻的民工已经缺少,有的企业不得不招用老一点的农民工。
在各大企业招用的农民工当中,五六十岁的人员比例逐年升高,十年之内,这些人员都将陆续退出工作,尤其是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工作。
年轻的农民工将更加难找。
1.2技工荒现状技工荒是指技工短缺,难于招收、成本增加、人才缺乏的一系列现象,和民工荒有许多类似之处。
而比民工荒更加严重的是,现有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技工的发展空间的局限,都不愿意做技工,现有的技工很多还在想着跳槽或者正在跳槽,一些技工已经成功跳槽改行,导致技工更加难找。
另外是人员的缺乏,想培养自己的技工,找不到人,没有人的来源也无济于事。
2 原因2.1计划生育导致民工荒现在呈现农民工老龄化的现象很普遍,但缓解的前景并不乐观,老一点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子女已经上了班的。
这些人员目前还能勉强工作,很多做工的也就是为了贴补家用,再过十年这些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不得不退出劳动市场。
都是独生子女也已经工作,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可以补充的劳动人员。
民工荒将更严重。
2.2计划生育导致技工荒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培养一个孩子,从个人意愿上讲,每个家庭的父母其目的是绝不会是培养一个当技工的孩子,因此,这些子女不愿意做技工就成为必然。
破解民工荒关键是国民待遇
破解民工荒关键是国民待遇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对建设人员的需求逐年增长。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民工荒。
尽管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说到根本的解决之道,我认为国民待遇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民工荒?所谓“民工荒”,就是指在建设领域出现较大的劳动力短缺状况。
与传统意义上的失业不同,这种荒缺的劳动力并非不愿意工作,而是工资和待遇的问题导致大批工人流失,最终导致工程建设受阻。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由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一些企业不得不减薪裁员,从而导致民工退役释放。
破解民工荒的多种方案在解决民工荒问题上,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很多措施,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待遇。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资水平尽管现在有一些地区的工资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工人的工资水平依然偏低。
对于大量无法承受巨额房租的工人而言,低工资既不能满足需求又较难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许多民工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保障更加薄弱。
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让民工更加信任和放心,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这个工作上。
3. 优化工作环境在一些工地,劳动者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安全保障。
由此带来的风险使得劳动力流入减少,更何况是从事极其危险的高海拔建设工作。
因此,对于这些人而言,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4. 优化融入和发展机会对于一些打算在城市找到一份长期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而言,可避免一些过渡期的痛苦。
政府和企业应该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社会的工作和发展中来,以降低劳动力稀缺的压力。
处于关键地位的国民待遇从上面的解决方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待遇仍然是民工荒的关键因素。
国民待遇(国内与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平等)是指接受来自外国和国内公司的合同、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时所享受的待遇相同,它是促进国家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图,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工资水 平长期保持不变劳动力过剩,随着AD1右移至AD3到了劳动 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在过去民工劳动 力一直供大于求,随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变化,如果不涨 工资就招不到人,出现民工荒。
中国是否临近刘易斯拐点
正在临近 •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的重要指 标,是工人真实工资水平的上升。中国近几年沿 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以及最近出现的“涨 薪潮”,与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区域这个大 趋势不谋而合。 • 曾担任花旗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经济学 教授黄益平认为,一度低成本劳动力充裕的中国 正在迈向“刘易斯拐点”,这种态势可能迫使一 些制造商转向印度和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 家,集中在中国的全球制造业活动可能转移到其 他地方。
“民工荒” 出现的原因
经济回暖加大劳动力需求量
农民工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经济回暖加大劳动力需求量
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 区经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2010年, 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 的缺工现象。这一缺工比例,虽然不及“民工荒” 说法最盛行时的水平,却显示出企业用工需求迅速 回升的明显势头。比对以往用工情况,经济复苏是 本轮“民工荒”的本质诱因。
招聘启事前,工人脚步迟疑
中国:刘易斯拐点到来?
刘易斯拐点
•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 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 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 终枯竭。
• 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在剩余劳动力消失之前,社 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工业化所需要的劳动力, 同时工资还不会上涨。直到有一天,工业化把表 面上的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了,这个时候若要 继续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否 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进入工业。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 的发展,一些省市出现了 “民工荒”现象。这是用工 制度的一个不合理现象。按 理说,出现“民工荒”对民 工是好事,说明市场对他们 需求增加了,但事情并不让 人乐观。过低的工资待遇和 一些歧视行为,让民工也寒 心。他们逐渐意识到,城里 的那份工作并不可靠,由当 初的趋之若鹜变得理性起来, 城市里就出现了招不到民工 的现象,所谓的“民工荒”。
提前来临 •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 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推出中国的劳动力红 利(刘易斯拐点)能够延续到2015年以后,但是 现在好像拐点提前到来了。从停工事件来看,这 种拐点实际上已经到来,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泡 沫经济。现有的工资水平无法保障工人正常的生 活,所以要倒逼着涨工资,这样的倒逼等于吞噬劳 动力的红利。本来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只有过 刘易斯拐点以后,工资才会出现一个迅速上涨的 局面,但是今天这一切提前发生了,起码提前了4 到5年,这种因素很明显就是泡沫经济带来的。
没有来临 • 世界银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现在断言中国剩余劳动力 消失还为时过早,不仅在农村,城市也有剩余劳动力。对 劳动力过剩现象消失,工资、消费价格和通胀开始上升的 担忧过度,混淆了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上升和人口结构的 变化,没有把加薪事件放在过去的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 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中来看。 不会突然来临 • 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和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 主管彭文生认为,“刘易斯拐点”可能是一个持续多年的 渐进过程或转折阶段,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变化。不过,彭 文生表示,随着政府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未来几 年工作适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工资储备将上升,这可能将 加速拐点的到来。随着劳动人口增长放缓和投资率的逐步 下降,经济增长可能减速。但是,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和 年轻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抵消力量。
刘易斯拐点”:是挑战更是契机
• 目前我们面临的“拐点”更多的是指 “初级劳动 力”领域,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 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大学本科生以 上的“高级劳动力”倒是在增加,但质量并不乐 观),这更加加剧了未来发展的风险。 • “刘易斯拐点”是形成一个健康的劳动力市场制 度的良好契机。一方面,民工荒实际上是民工权 利荒,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短缺或制度短缺, 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民工权利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供给,尤其是职业技能 教育供给,提高劳动力质量和水平,满足产业升 级后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鼓励和引导新的劳资关系
•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所 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企业处于主动地位,而劳动者处于被 动地位。在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力资源 逐渐变得稀缺,获取和维持必要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企业制 胜的重要环节,这为提高劳动者地位,形成新的劳资关系 提供了有利条件。 • 在新的劳资关系中,企业要想长期拥有自己需要的劳动力 资源,就必须善待劳动者。当然,善待劳动者并不是仅仅 有利于劳动者,而是能够达到“劳资两利”的效果。因此 ,政府应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刺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 加强劳动力保护,形成新的劳资关系,善待劳动者,并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劳资两利的新局面。
面对“刘易斯拐点”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吸纳剩余劳动力 •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在刘易斯转折过程的初期,应该尽 量避免资本深化的过早发生,应该通过劳动力使用倾向的 创新,保证丰富的非技术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只 有当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不存在,实际工资开始大幅度上升 时,在经历了资本浅化式增长之后,才出现资本深化。这 正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所在。 •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相当大,农业劳动力在 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50%,这一现实决定“刘易斯 转折点”在我国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决定了未来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战 略,而应根据国际产业的变动情况,实行劳动力的使用创 新,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
高空作业
恶劣的工作环境
在媒体调查中发现,有 些地方虽然一面在闹“民工 荒”,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 工无法就业,根本原因就是 待遇太低。在温州,一个农 民工一般的月薪 期望为 1500元,但实际上企业只能 开出1000—1200元的工资, 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 机爆发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使得很多企业把工资压得很 低。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 通过对劳动者的培训,用质量替代数量,将成为预防劳动 力短缺的未雨绸缪之举。在现阶段,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 能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做好农村初高中毕业 未能继续升学的新生劳动力和退役后返乡人员的职业技能 培训;其次,加强对有意愿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的劳务 输出培训以及在岗农民工的技能提高培训,进一步增强培 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 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对进城登记求职的 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 ,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三位一体”工作 模式,促使农民工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给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
• 与城市职工相比,进城农民工的面临的劳动环境和社会处 境较差,比如劳动时间长、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社会保险 参保率低、子女入学难等。因此,需要给进城农民工以城 市公民待遇,以使广大农民工能和城市职工公平竞争,并 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 这就要求政府应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城市化和经济 全球化要求。首先,对农民工与城市户籍人口一样履行公 共管理职责,保障其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其次,规范企 业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三,清理、整顿、 取消各种对农民工的证卡制度和乱收费等不合理规定;第 四,妥善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五,国家还 应加大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