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现象劳动经济分析及对策
民工荒及农村劳动力过剩并存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二 、 民 工荒 与 农 村 劳 动 力剩 余 现 象 并 存 的原 因
J 点 分 桥 热 ', I ’ J -I ■● , I 1t p l
民工荒及农 村劳 动力过剩并存现 象 的分析及 对策
_ 蒋太才 江朝梁 桂林理 工大学管理学院
[ 要 ] 自20 年 以来 出现 的 民工荒 现 象一直 困扰 着我 国沿海 的 大量 企业 ,成 为我 国沿海 经济 发展 的 一 大绊脚 石 。一 方面是 企 业招 摘 04
个水 平 ,所 以 我 国农 村 劳 动 力 的 现状 仍 然 是 供 过 于 求 ,而 并 非 民 在 企 业 的劳 动 所 得 得 不 到 保 障 ,企 业 拖 欠 民工 工 资 、随 意 加班 加
工荒 现 象 所 反 映 的供 不 应 求 。 可 见 民 工荒 的现 象 并 不 单 单 是 劳 动 点 的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这 些 都 极 大 的 打 击 了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热 力的供 求 问题 所 引起 的 ,应该 从 更深 层次 的角度 解读 它。
析。
要 高 ,思 想 也 更 开 阔一 些 ,他 们 对 自 己的 预 期 收 益也 更高 ;二 、 较 高 的 受 教 育 程度 带来 的是 就 业 观 念 上 的 改 变 。他们 更希 望 从 事
1区域 经济 增长 更加 平 衡 .
随着 我 国 中西 部 地 区经 济 的 发 展 ,中 西 部地 区 与东 南 沿 海 地 技 术 含 量 相 对 较 高一 点 的工 作 ,不 愿 意 从 事 脏 活 、重 活 、 累活 , 区的 经 济 差距 逐 步 缩 小 ,一 方面 中西 部 地 区吸 纳 农村 劳动 力 的能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技工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愈来愈多。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目前正是很多大中专学生找工作的时期。
而在求职市场上,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却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众多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就业无门。
有关专家认为,“技工荒”将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存在,目前的技工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导致一些企业濒临于停滞和倒闭状态,这种现象很值得各个行业回味, 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违背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方针政策。
二、原因分析1、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这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高校仍然缺少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形成结构性矛盾。
第二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农民工干不了,大学生不愿意干;第三产业,尤其是法律、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行业需求中高端人才,但新毕业大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技校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待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而发愁,另一方面,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上火,学校因为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而着急。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民工荒现象的出现预示着中国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 。从二 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或均衡的经济结构 , 最重要 的转折标志 , 就是 劳 动力 无 限 供 给特 征 的消 失 。 对于 这 一 现 象 只 要 应 对 得 当 , 国 经 济 和 中
现象出现的原因, 本文作 了如下分析 。 社会 将 发 生 重要 变 化 。 “ 工荒 ” 象 出现 的原 因分 析 民 现 首先, 收入分配状况将呈现明显好转 , 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 增进社 1 经济 的持 续 快 速 增长 加 大 了对 劳动 力 的 需求 。 G P增 长 速度 每 提 会和谐。当雇主提高工 资时 , . D 首先获益的是普通劳动者和中低收入家庭 , 高 2个百分点 , 失业率便下降 1个百分点 ; 反之 , D G P每下降 2个百分点 , 特 别 是农 村 居 民 , 入分 配 状 况 因 而 将 得 到 改 善 。 实 际 上 ,0 3年 民工 收 20 失业率便上升 1个百分点。无论是 国外 的经 验, 还是 国内的经济发展 情 荒现象出现 之后 , 民工工 资逐 年开始 上涨 , 农 即使 在金 融危 机期 间 的 况, 都基本上支持了这种经济增长与失业率负相关的变动关系。因此, 在 2 0 0 8年和 20 0 9年 , 农民工实际工资上涨率 也超 过了 1%。这在计算城 0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经济增长率越 高, 劳动力需求越大。 乡收 入 差 距 时 , 可能 成 为缩 小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的 因 素 之 一 。 这 很 大 促 进 很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中国经 济 保 持 了持 续 、 速增 长 的 趋 势 。特 别 是 近 年 了社 会 的 公平 和社 会 稳 定 , 改 善 了民 生 。 快 也 来, 进入 了新 的经 济 增 长 阶段 ,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 出 口 贸 易 等 方 面 的 增 在 进 其次, 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 , 对 在面对 巨大 的挑 战的同时, 我们不 长尤为惊人。这样快速的经济增长要求更多的劳动力 的投 入, 在一定程 要 忽 视 了 一个 绝 好 的 发 展契 机 。由 于 接 近 刘 易 斯 转 折 点 , 就 是 接 近 了 也 实 现 充 分就 业 , 着 工资 水 平 的 提 高 , 海 地 区低 端 劳 动 密集 型 产业 将 失 随 沿 度上便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2 人 1结构转变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基础是劳 去 比较优 势 和 竞 争力 , 业 升 级 势在 必 然 , 策 的优 先顺 序也 应 该从 重视 . : 2 产 政 动年龄人口。在经济高速增长期 间, 中国整 体上 具有劳动力元 限供给 的 就 业 向重 视 生 产率 这 一 方 向转 变 。近 来 , 中 国沿 海地 区 , 动集 约 型 产 在 劳 特征 , 劳动年龄人 口高速增长, 占总人 口的比重迅速提高 , 其 为经济增 长 业 如纺 织 业 等 已 经逐 步 显 现 出 衰 退迹 象 。 而 另 一 方 面 , 车 和 钢 铁 等 重 汽 产业 升级趋 势稳 步前进。而中西部地区 由于在 提供 了人口红利。随着 中国人 口转变 已进入 到低生 育阶段 , 劳动年龄人 工业却实现了飞跃发展 , 口的增长已经显著减慢。 段时间 内, 影响不及沿海地 区, 仍将保 持工 资相对低廉的优势 , 可以承 从 近期 看 , 总人 口和 劳动 年 龄 人 口都 处 于 增加 的态 势 , 劳动 年 龄 人 接沿 海 地 区转 移 的劳 动 密集 型 产 业 , 而 必将 逐 渐 成 为新 的制 造业 中心 , 以 并 口的 增 长率 ( 际上 反 映 的 是 劳 动 力 的 边 际增 长 ) 已经 开 始 下 降 。 因 此 支 撑 中 国产 品 的国 际 竞 争力 。 实 则 此 , 动力 供 给 的 边 际递 减 在 本 世 纪 初 已开 始 , 概 在 1 劳 大 0年 以 后开 始 第三 , 劳动力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经济 和社 会政策的改变。民工荒 出现。 现 象 意 味着 劳 动 力将 逐 渐 成 为 稀 缺 的生 产 要 素 。为 了保 证 劳 动 力 的供 给 3 农 村地 区过 剩 劳 动 力 的 大 量 减 少。农 民 工 劳 动 力 供 给 特 征 的 变 和吸引人才 , . 在未来 的几年里 , 企业将逐步提高工资水平 和工作待遇。而 化, 是伴随着劳动力流动制度性 障碍的逐渐清除 , 从而劳动力市场逐步得 地 方政 府 也 将 为 争取 劳 动 力 和 留住 劳 动 力 而采 取 相 应 的手 段 和 出 台相 应 到发育 , 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转移的结果 。 的政策 以改善公共服务 , 如提高最低工资标 准、 改善农 民工的工作 和生活 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 降低农民工在城市落户 的门槛等。 。 调研显示 , 全国 2 %的农村 已无多少 剩余 劳动力 , 中部 地 区的许 环境、 0 在 多农村里 ,6 5岁的青壮年越来越少 , l—2 几乎没有剩余 的劳动力 了。也 第 四, 加快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 ,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无论是金融危 就是说 , E流动导致农村地 区过剩劳动力的几近枯竭 , 人 l 这也是 民工荒 出 机劳动力供大于求还是民工荒现象造成 的供 不应求 , 会保险水平的提 社 现 的 原 因之 一 。 高 , 于 缓解 就 业 压 力 以及 吸引 就 业 都有 显 著 影 响 。 对 4 刘 易斯 转折 点的 到 来 。从 中 国 劳 动 力 供 给 呈 现 的特 点 来 判 断 , . 刘 第 五 , 范 劳 动 力 市场 , 大 和 完 善 劳 动 法 规 的执 法 力 度 和 范 围 , 规 加 促 易 斯转 折 点 可 能确 实 已 经迫 近 。 也 就 是 说 , 国正 逐 渐 接 近刘 易 斯 转 折 进普通劳动者工资的合理提高。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当前相对规范的 中 点, 即在 经 济 发展 过 程 中实 现 充 分就 业 。从 18 90年 开始 实 施 的 计 划 生 育 中高级人才市场相 比, 民工的劳务市场还相对落后 , 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 政策, 给人 口年龄结构带来 了重大变化 。最初 由于生育率下降 , 劳动年龄 劳 动 力市 场 各 个 层 次 的整 治 和 规 范 。 人 口的 比例有 所 上 升 , 是 现在 老 龄 化 开始 加 速 , 但 预计 劳 动 年 龄人 口的 比 第六 , 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 , 高劳动力水平和素质 , 提 解决技能 既包括挖掘劳动力供 例在 2 1 0 0年高峰之后将会逐渐下降( 参见图 1 。而且 , ) 迄今为止多达 1 . 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充分挖掘劳动力供 给的潜力, 5亿人的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也在逐渐消失 。 给数量的潜力, 也包括进一步提 高劳 动力素质 , 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 提高 ( 率, 年 %)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的水 平 , 满 足企 业 对 各 类 型 人 才 的 需 求 。 而 受 低 生 育 率 以 的影 响 , 动力 逐 渐 趋 于 高龄 化 , 于高 龄 劳 动 力 的 流 动 性 差 , 受 新 技 劳 由 接 术慢等特点很难适应产业 调整 , 从而带来 了结构性失业。政府对于这部 分 人 的 二 次培 训 以 及 青年 劳 动 力 教 育是 大 有 作 为 的 。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民工荒”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到足 够 的劳 动 者 。
参考文献 : [ ] 防. 民 工 荒 ” 象 : 因及 政 策 涵 义 分 析 …. 放 导 报 1蔡 “ 现 成 开
2 1 ,) 0 0( . 1
工
பைடு நூலகம்
12 4 2元 ( 家 统 计 局 { 0 9年 第 季 度农 村 劳 动 力 外 出 务 工 情 国 20 况 》 。很 明显 , 工 资 待 遇 上 东 部 地 区 已 经 丧 失 了 优 势 。加 之 近 ) 在 年来 , 由于 政 府 不 断 推 出 惠农 政 策 。 三、 决“ 解 民工 荒 ” 的对 策 建议
国 内从 2 0 0 4年 开 始 就 出 现 了 比较 全 面性 的 民 工 荒 ,一直 持
续 到 金 融 危 机 以 后 。 家 统计 局 的 分析 报 告 指 出 , 0 9年 在 长 三 国 20 角 地 区 务 工 的农 民 工 为 2 1 8 6万 人 , 上 年 减 少 2 8万 人 , 少 比 3 减
首先 , 现在 的农 民 工 追 求 的 不 仅 仅 只 是 工 资待 遇 的 问题 . 更 加 在 乎 自身 权 益 问题 。 体 来 看 , 先 工 作 时 间 远 高 于 相 关 法律 具 首
“民工荒”
浅谈“民工荒”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时曾出现短暂的民工返乡潮,随着经济的复苏“民工荒”开始让企业头疼,让公众关注。
本文从“民工荒”这一现象谈起,分析了我国企业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并根据我国“民工荒”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力供求;制度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11-01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了“民工荒”,2008年的金融危机暂时打破了这一进程,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经济以更快速度攀升,“民工荒”卷土重来并成为企业和公众关注的要点。
据统计:2011年深圳的农民工缺口高达80万人,上海的缺口接近30万,北京、广州的缺口也都在15万以上。
就连安徽、河南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劳动力的结构上看,劳动力的供给不存在整体性短缺,我国的“民工荒”是既有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的短缺,也有剩余劳动力存在的矛盾现象,所以我国存在的是结构性短缺问题。
一、各种因素引起的供需矛盾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1.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回暖,国内外订单大幅增加,特别-是一些加工制造业的订单增多,由于加工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订单的增加使得企业出现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2.产业的地区间转移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内陆企业发展迅速。
在这种状况下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普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机遇,产业的地区间转移也带动了用工的转移,增加了劳动力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的减少1.目前中央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很大,基于务农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成本的考虑,部分农民工选择离开大城市回乡搞农业。
2.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理念与父辈们有了较大的差别,他们外出务工不仅仅是为了养家活口,他们有了一定的价值追求。
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成本、职业发展等都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考虑因素。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劳动力流失、结构性失业、技能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由于长期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导致了农村劳动力技能的短缺和水平低下。
政府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技能。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目前,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只能在农村务农。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业发展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吸引企业到农村设立工厂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引导。
许多农村劳动力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只能选择传统的农民工岗位,缺乏了解其他就业机会的渠道。
政府可以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农民了解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机会。
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最后,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保障政策。
在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如社会保险、工资支付、劳动权益等问题。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社保和就业权益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培训、政策支持、信息服务和保障政策等措施,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出是为了寻求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失还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角等地 “ 民工荒 ”不 同, 此轮 “ 民工荒 ”
范 围明显 扩大 , 少 中西部城 市甚 至 二 不 线 城 市 也 出 现 用 工 紧 缺现 象 。以笔 者 所在 的 山西省 晋城 市 为例 , 从去年 下半
类 地 区6 0 ; 6 元 而山 西省 2 1 年 月最 低 00
工资标准 依次 为: 类地 区8 0 、 一 5 元 二类 地 区7 0 、 8 元 三类地 区7 0 、四类地 区 1元 60 , 4 元 考虑 到 较差 待遇 和 各种 歧视 性
业 分 别是 机械 加 工 、 装 、 业 等制 造 多 年 的 农 业 税 正 式 走 入 历 史 。不仅 如 服 鞋
( )我 国特 有的城 乡二 元 结构 , 三
业, 劳动力 需求 占了全市总需 求一半 , 物 此 , 国家还 推 行 种粮 农 民直 接 补贴 、 良 流 、 饮、旅 游 业 的人手不 足 问题 也 严 种 补 贴 和 大 型农 机 具 购置 补 贴三 项 补 餐
( 1 二 中西部 地 区的发 展 , 出打 外
本轮 “ 民工荒”的特点
4 缺工 多的企业普 遍 待 遇 较 差 . 由于对我 国农村劳 动力无 限供 给的
工 已 缺 乏 吸 引 力
人 力 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 发布 的 调查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 劳动科 学研 想象 , 部分 企 业看不 到劳 动 力由买方 市
与 以往不 同的是 , 轮 “ 此 民工荒”不 仅 是 技 工 缺 乏 , 工 同样 紧缺 , 普 而且 数 量 巨大 。 广州市人 力资源 市 场服 务 中 如
投 入 力度 。自2 0 年 1 日起 废 止 《 0 6 月1 农
心 主任 张宝 颖 称 , 时广I 最 缺工 的行 业 税 条例 》, 意 味 着在 中 国延 续两千 现 』 、 『 、 J 这
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解决对策
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解决对策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虽然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情况。
农民工进城打工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但对于他们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这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策。
一、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强,他们的居住地点常处于城市的边缘或者城市的一些角落中,因此会影响城市的建设。
他们常常居住在拥挤的小区或者在老旧的校舍中,在没有足够的管理和秩序的情况下,很容易给整个城市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制约城市转型升级农民工的存在也制约了城市转型升级。
由于他们大都从事着一些低端的重复性劳动,这些职位被多数城市认为是在阻碍城市的升级转型,因此这些城市常常不会将农民工视作市民,但这也令城市产生一定的难题,降低了发展的效益。
3.端正社会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劳动付出的认同,在较高程度上反映了观念的先进性。
如果大多数人都依赖低收入的劳动力,则社会会劲超进垄断资产阶级,最后导致市场失衡,因而劳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会迹近自我吞噬的境地,成为严峻的问题。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1.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途径。
在保障农民工的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加强关于农民工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加农民工法律知识,使农民工能够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2.加强农村留守人员教育对于那些自愿留在农村中的人,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加强他们的知识储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进一步开展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使他们对于农民工迁徙的需要与次数显得力不从心3.加强劳动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劳动力的培养,引导农民工向更高的技术层次转型。
“民工荒”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第 1 卷第 1 9 期
2o o 6年 2月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n I si t f n n ea dEcn mis o r a o a n t u e0 a c n o o c Xi t Fi
第五次人 口普查数据显示 , 我国当前约有 12 . 亿农 民进城务工。大量的农 民工进城 , 补充 了城 市
劳动力的不足 , 对城市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然而 , 以往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 限供给” 无 的 “ 民工潮”却在 2 0 , 04年意外地被大规模发生 的“ 民 工荒” 所取代。在 劳动力资源如此丰富 的中 国, 民 “
选择不进城 , 这实际上反映的出现“ 民工荒” 的情况。 长期以来 , 中国的城镇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 , 大量应
转移而未转移的剩余人 V, I人地比关 系越来越紧张 ,
从长远发展来看 ,民工荒” “ 对劳资双方都是不利的。 “ 民工荒 ” 出现 的原 因是多 方 面的 。
技能性收益和文化性 收益 , 而其成本 主要考虑 : J 迁移成本 、 生活成本 和机会成本。可见 , 民工进城 农 收入的来源主要取决于雇工方企业为其支付的工资 待遇。为了便于分析 , 笔者将雇工方( 资方) 和农 民
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 、 闽东南、 浙东南等加工
现象 , 提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决策, 是根据预 期收入最大化 目标做出的, 这种决策依据 主要是城 乡实际工资差距和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能够找到就业
岗位的概率”“ ;城乡间预期收入 的差异是决定农村 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经济因素 , 口和劳动力在 比 人 较利益的驱动下 向高收入的地 区或部 门流动 , 只要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有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
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对企业用工现状以及“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定义《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中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
“民工荒”则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
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
二、浙江省企业“民工荒”现状及特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
作为返乡潮的延续,春节过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等待观望。
到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企业久违的订单重新增加,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可工人找不到了。
据调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点:(一)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业多集中在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9.1%,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排在前三位。
从工资看,农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他们的月均工资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用工荒的解决措施
用工荒的解决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用工荒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各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用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用工荒的措施。
用工荒的原因用工荒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造成用工荒的主要原因:1.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供给逐渐减少,这导致许多行业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
2.教育问题:教育系统的不完善也是造成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3.劳动力转移: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
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找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人员稀缺。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创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这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提供职业培训来实现。
政府还可以建立起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培养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鼓励就业创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就业创业,例如减少税收、提供创业补贴等。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创业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帮助。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用工荒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其他产业,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压力。
加强用工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政府可以建立用工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劳动力需求信息。
企业和求职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互相了解,促进用工信息的交流和匹配。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特殊群体的用工支持力度,促进就业稳定和消除用工障碍。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1.劳动力流失。
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外地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稀缺。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工作机会有限,收入相对较低,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和潜力。
2.人口老龄化。
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农村生产需求。
这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短缺和效率低下。
3.技术落后。
农村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
这限制了农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
同时,提高农村工资待遇和福利,增加就业吸引力。
2.加强农村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经济。
3.推广新农业技术。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组织培训农民使用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技术进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效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工作。
5.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和福利。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这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形势的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为了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我们需要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力度。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 ) 一 国家 政 西部 地 区 投 资 和 经 资标准 、 延长 工作 时间 , 是任意裁 员 , 就
1中央 新 农村 政 策 。 .
济增 长加 快 ,国 内生产 总值年 均超 过 更 有甚 者 打 骂体 罚 员 工 ,致 使 造 成 人 员
工 荒 ” 现 象进 行 分 析 。 主 要抓 住 “ 工 荒” 政 府 政 策和 企 业 管理 体 制 合 力所 致 , 的 民 是 结合 其 出现 的 原 因 , 分析 “ 民工 荒 ” 的解 决 对 策 。
【 关键词】 民工荒; 政府 ; 企业 ; 劳动密集
自 20 0 4年 以 来 ,从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时期 ,中 国 的 税费 改革 大 大 减 轻 了农 民 城市的低工资、差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 开始 , 渐产生了“ 逐 民工 荒 ” 象 , 向 内 的负 担 。 农业 税 的取 消 , 田还 有补 贴 , 策 , 现 并 种 以及较高 的生活成 本、 离家的精神痛 地 延伸 发展 的趋 势 。 ( 工荒 ,指 2 0 对农 民来说 , 民 04 是破 天荒 的事情 , 是中国农 苦 等 , 相 当 一 部 分 民工 选 择 回流 , 有 回流 年 以来 , 三 角 、 珠 长三 角 、 闽东 南 、 东 南 民几 千 年来 头 一 遭 遇 到 的 好 事 。 农 民对 的 ~ 部 分人 选 择 在 本 省 内 企 业 就 业 , 浙 虽 等地 出现 大 规 模 的 劳 动 密 集 型企 业 招 不 于 新 政 策 的反 Ⅱ 向自然 强 烈 。 部 分 农 民重 然 工 资低 一 点 , 可 以照 料 到 家 庭 , 用 但 不 到工 人 的 情 况 。 ) 国有 着 一 亿 多 ( 农 新考虑在 家种 田的价值 , 中 据 权衡利弊 , 选择 受 歧视 。 业 部 称 , 15亿 多 ) 剩 余 劳 动 力 , 有 _ 的 为 回 流 , 在 家 里种 田 。这 可 以说 是 “ 留 民工 什么会出现“ 民工 荒 ” 呢? 民工 潮 是 一 种 荒” 一个重要 的外部环境。 人 口流 动 现 象 , 民工 荒 ” 则是 人 口流 动 “ 2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 西 部 地 区 劳 . 中 ( ) 业 管理 制 度 的 影 响 二 企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1.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提供就业信息、职位推荐、劳动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和保障。
3. 支持农民工创业。
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篇二:问题:农民工就业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保护不足。
解决方案:1.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其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3. 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篇三: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缺乏稳定性,经常面临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解决方案:1.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和稳定性。
2. 建立就业安置机制。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就业安置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长期稳定性。
3. 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加就业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三篇文章。
继续写相关内容: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4.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免费或者补贴的培训机会。
此外,企业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提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5.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渐拉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就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农民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1教育水平不高限制了农民就业机会中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培养,这使得很多农民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位置。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无法适应现代生产需求。
很多机器设备或自动化工具在使用上需要相关技术支持,而农村缺乏这些人才。
1.2制约因素阻碍了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工作机会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农场规模小、设施简陋等因素将大量潜在的就业机会局限在当地。
与此同时,单一种植结构也导致了一季作物收割完毕后的农闲期,造成了农民就业时间和收入的浪费。
1.3缺乏创业意识限制了农村创业由于传统观念限制和风险意识不足,许多农民对创业缺乏信心与勇气。
他们往往倾向于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或者选择到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而忽略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机会。
1.4外出务工存在诸多风险与问题外出务工是目前一部分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困难重重;其次,返乡创业面临亲情、交通及资金投入等各种限制;最后,就业过程中常常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二、对策建议2.1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水平为解决教育水平低导致的就业难题,政府应加大投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并提供职业教育培训课程。
鼓励农民参与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应推广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型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提升农民的技术能力。
2.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种植为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鼓励农村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发展多样化、经济效益较好的特色农产品和非传统农产品种植,从而扩大就业空间。
此外,支持和促进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工艺等支持。
2.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政府应大力宣传并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鼓励乡村青年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和商业领域。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总结报告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剖析专业:农业推行姓名:曹洪彬学号:2013110271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剖析纲要:本文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分别出现的原由进行剖析,并对此刻的民工荒提出相应付策。
重点词:民工潮民工荒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上个世纪80年月以来,中国沿海地域不停涌入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民工颠沛流离,形成了极具中国特点的民工潮现象。
但是,跟着经济的不停发展,最近几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与民工潮截然相反的民工荒现象,大批公司再三提高薪资但仍旧没法招到足够的职工。
一时间,“招工难”、“民工欠缺”、“民工荒”等字眼在报纸、网站等各种新闻媒体上高频出现,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话题,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由是很值得我们商讨的,怎样扭转这类形势采纳什么对策也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民工潮现象的出现与改革开放息息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由:一、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不停涌入,对务工人员需求增添上世纪80年月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域试点开放,因资源丰富,并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低价劳动力,很快中国就吸引了大批外资前来投资,这些外资公司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公司,对人员需求巨大,而沿海地域人口知足不了不停增添的劳务需要,这就促成了沿海公司大规模向内地招工现象。
跟着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入,新世纪来中国渐渐发展成了“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华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务的需求,最后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
二、乡村系统改革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批充裕劳动力改革开放最早是对乡村的改革,新的乡村经济政策,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了农民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优化劳动因素配置的权益,这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劳动踊跃性。
改革开放早期,中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以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致使了有限的土地上充裕劳动力愈来愈多。
这些充裕劳动力有解决就业的要求,进城打工就成了选项之一。
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出门打工不单解决了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可以获取比务农更高的收入,乡村甚至一度出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诱人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工荒”现象劳动经济分析及对策摘要:2004年春季,我国以东莞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突然出现了“民工荒”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工荒”的势头并没有减弱。
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荒”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农业大国来说,发生“民工荒”似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就很快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经济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供给对策一、“民工荒”背景工资偏低又遭遇物价上涨是“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的1—9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1%,这便相当于农民工的实际工资下降了4.1%。
而粮食价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粮价的高速增长对于其它居民的影响也许并不大,但对于恩格尔系数较大的农民工无疑是雪上加霜,以致在城市打工所拿的名义上与过去相等的工资甚至无法维持和过去相当的生活水平。
而当前的现实是,工资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物价和消费水平却不断提高,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的物价呈现恢复性上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由过去的负增长转为现阶段的4%—6%,农民工最基本生活资料粮食上涨得最为厉害。
物价的上涨无疑导致了农民工生活费用的大幅上升,所以,尽管名义工资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但实际工资大大降低,农民工工资水平实质上是“不涨反降”,使他们很难维持和过去相当的生活水平,打工红利逐年降低。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月平均工资在700元(含加班费)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较难,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相对较为容易。
由此可以看出,“民工荒”并不能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有了工作,是物价和生活费用的上升,使“打工不挣钱”以及其他一系列诸如工作条件差、工伤事故频繁、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缺失、无形的心理成本等问题凸现出来,逼迫农民工不得不流向相对有利的企业和地区。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历史阶段,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跳过这一阶段而直接进入现代化。
没有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对待农民工的回流,保证农民的合理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在劳动力廉价而且丰富的中国,农村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尚未转移出来。
按照我国现有的耕作与经济发展水平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约在2.7亿人左右,乡镇企业和城市第二、三产业已吸纳“农民工”约1.2亿人,还有1.5亿劳动力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
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与城市的岗位空缺数量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出现这种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忧虑的。
二、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框架下的劳动力供给分析1、两代农民工的划分第一代农民工,即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成为“民工潮”的主体。
第二代农民工大多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生,他们构成了“民工荒”的主体。
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特点,导致他们的追求目标、偏好不同。
从心态和文化习俗来看,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
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中的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真正立足,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
2、第二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民工荒”(1)工资率的决定工资率w由市场决定且与劳动者素质成正相关。
第二代农民工虽然文化程度比第一代农民工要高一些,但仍然缺乏专业技术,缺乏竞争力,大多数人进入的是次属劳动力市场,工作艰苦,工资低。
第二代农民工选择工作的参照系是城市,由于缺乏做农活经验,对艰辛的工作有着强烈的排斥心理,更希望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干体面的工作。
生活社交范围比第一代农民工广,习惯于将自己与城市居民相比,相对剥夺感强烈,又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他们希望更高的工资补偿。
这样,期望的工资水平和实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2)非劳动收入与第一代农民工往家里大量汇款不同,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处于困境时,相当一部分人有来自家庭的收入保证他们在城市中的必要生活开支。
假定这笔收入为y0,则有y0 ≥0。
考虑物价水平p的变化:设p1为原先的物价水平,p2为当前的物价水平,p2 >p1。
w2 /p2是第二代农民工心目中期望的工资率水平,即首属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满足w2 /p2>w1 /p1>w1 /p2效用函数:u = u( y,h),y>0,0 w1 /p1,无法实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此时,第二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是选择不工作的角点解,如图1 所示。
次属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名义工资率是w1,线段fg 等于y0,来自家庭的非劳动力收入y0 使原有的预算线平行上移,预算线表现为折线hgf。
因物价水平由p1上涨至p2,实际预算线也变为折线kgf。
曲线i3和i4是第二代农民工的效用曲线,因为更注重个人生活质量,因而它们是比较陡峭的曲线。
效用曲线和预算线只相切于点g,即在很低的工资水平时会选择不工作在家休息。
而他们理想的工资率水平(gj 的斜率的绝对值)是不能实现的。
此时,二代农民工就业市场的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显示,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w1 /p1是由需求曲线d1和供给曲线s1的均衡点e1决定的,此时的就业量为l1。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逐渐扩大,需求曲线d1向右平移至d3 ,同时,由于第二代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虽然总人数增大,但是偏好发生改变,使得供给曲线s1不再是向右平行移动,而是发生了斜率的改变,原先供给曲线s1比较平坦,供给弹性很大,即使是很少的工资上涨也会有许多农民工的进入,而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来说,对工资期望值高,且偏好享乐,因此,变成了供给弹性较小的曲线s3。
新的需求曲线d3和供给曲线s3形成了新的均衡点e3,w3 /p2 是次劳动力市场工资率,虽然小于w2 /p2,仍然可以雇佣到l3 的劳动力,比l1的就业量有所扩大。
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不愿意以高于w1 /p1 的价格雇佣劳动力,仍然保持w1 的名义工资率,这时需求为l4,供给仅仅为l5,l4 l5 为需求缺口,这就是我们近年来看到的“民工荒”。
三、托达罗模型框架下的劳动力供给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的实际情况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城市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在不断加剧,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
显然,“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难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托达罗发表了《人口流动、失业和发展:两部门分析》等一系列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流动模式。
他认为,即使城市中己经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但是,只要城市就业的预期收入高于农,那么农村的人口就要向城市流动。
因此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决定因素,使城乡收入的预期差异和城市就业机会可能性大小,而不是当时现存的城乡收入的实际差别。
农民是否愿意转移的决策可通过如下公式表示:mt=f(p·wu-wr)其中f′> o式中,mt表示在第t期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数,p表示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wu是城市收入水平,p·wu表示预期实际收入,wr是在农村实际收入,p·wu-wr为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只有当差值大于零时,mt才大于0,即表示农民愿意进行迁移。
当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使城市工资降低,或者增加了城市失业率,从而使得预期的城市实际工资和农村收入水平相等时,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就会停止。
f′> o表示劳动力转移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即差异越大转移的人口越多。
对于这一模型的基本特征,托达罗概括为四点:第一,人口转移的主要促进因素是对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经济考虑(主要是经济因素,但也有心理等其他因素)。
第二,转移的决策是依赖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市与农村的实际工资差额。
第三,因为城市也存在着失业,转移到城市工作的劳动力在城市得到工作的可能性同城市失业率呈反向关系。
第四,超过城市就业机会增长率的人口转移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甚至可能扩大城市与农村预期收入的差额。
因此,城市失业率高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比例严重失衡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四、“民工荒”的对策实现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的转变,是解决“民工荒”的根本,这也是解决农民工短缺问题的大势所趋。
“民工荒”现象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缺工企业主要是按照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汰率这种“四低一高”经济模式发展的。
伴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这类企业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
它们只能给予广大农民工极低的歧视性工资,生产出源源不断的低素质劳动者,这种发展模式必不能长久。
低工资实际上使农民工的一部分利益转移给外国消费者,如果普遍地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又很可能使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使现在的低工资局面难以为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不再,企业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将会面临更多危机。
企业应从这种“四低一高”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高工资、高福利、高劳动生产率的“三高”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应该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而不应主要依赖政府的行政手段来解决。
“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内因是劳动力价格的不合理和基本权益缺乏应有的保障,“民工荒”现象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非政策性的障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工荒”的出现不是一个社会事件,而是一个经济信号,是市场发出的无言预警。
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曾经连绵不断的“民工潮”令企业家们错误认为,民工是“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民工被密集且廉价地使用,民工的生存环境恶劣,民工的劳动力价格长期被严重扭曲,并已达到了极不合理的低水平。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价格不可能长期背离其价值,“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正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这一必然趋势的前奏,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因此,要从本质上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就必须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完善市场的运行体系,依靠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来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让原本被扭曲的不合理的要素价格逐渐趋于合理水平,让偏离的劳动力价格逐步趋向合理的水平。
市场是合理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是解决当前“民工荒”问题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