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李娇娇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教材分析:小学里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式学习它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给花坛安护栏”,通过两个小朋友提出“给每个花坛安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花坛引入对周长的探索学习,并利用指一指、描一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第二个信息窗是“购买花坛护栏”情境图左边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花坛长与宽的活动情景,右边提供了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数据,信息牌上面显示护栏的单价,引出“给不同形状的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入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等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着力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形成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明白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而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XX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

XX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

XX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一、先第一部分“说课标”,(一)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同时,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它们之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三年级处于第一学段,而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又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我从这四个方面解读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2.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验算方法。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验算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2.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目标:.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内容标准下面,我就来阐述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应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二、再说第二部分“说教材”(一)编写特点本册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经过重新修订和整合,仍旧保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的内容,并把其安排到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材在编排上更加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衔接更紧凑,过程更具探索性,它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选取素材具有地方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放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自然对风筝的制作过程感兴趣。

本单元选取了参观风筝厂的真实素材,以“按时交货”,“制作风筝”,“包装风筝”为线索,提供了丰富而现实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

(第二方面)改动情境图,使“情境串”更科学、合理、可操作。

本单元“情境串”与旧教材相比,变动较大。

原有教材有四个信息窗,本册教材压缩成三个信息窗,内容也作了调整,将原有的独立验算部分融入到笔算中,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开成两个信息窗,一个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设计更加合理,层次更加清晰。

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名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课时安排:10课时1、信息窗1-------2课时2、信息窗2-------3课时3、信息窗3-------2课时4、智慧广场------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33 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春天是否放过风筝,引发学生对风筝制作这一事件的关注。

利用课件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以“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重点关注统计表中的文字信息(包括统计表和对话中的内容)。

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选择与本节教学有关的问题按顺序板书出来。

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等。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2.学生自主探索“60÷2”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6捆小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30根,这种方法的作用是通过直观模型让学生明确算理;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分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即“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方法三,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想乘算除,即“因为30×2=60,所以60÷2=30”。

教学时,要注意沟通三种方法的联系三、全班交流,梳理总结。

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各种算法的道理,提倡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绿点问题:“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1.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第五至九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至九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第五至九单元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

4. 学会使用时间单位进行计时,能够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5.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与运算1. 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分数的加减运算: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六单元: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1. 长度的测量: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2. 长度单位换算:掌握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七单元: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 几何图形的特征: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特征。

2. 几何图形的分类: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

第八单元:时间的认识与单位换算1. 时间的认识:学会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计时。

2. 时间单位换算: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九单元:综合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分数的概念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分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3. 练习:进行分数的读写练习。

第二课时:分数的加减运算1. 讲解: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练习:进行分数加减运算的练习。

第三课时:长度的测量1. 讲解:讲解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2. 练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练习。

第四课时:长度单位换算1. 讲解:讲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第五课时:几何图形的特征1. 讲解:讲解点、线、面、体的基本特征。

2. 练习:进行几何图形特征的练习。

第六课时:几何图形的分类1. 讲解:讲解常见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已设置)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已设置)

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整十、整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验算三部分。

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0课时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1)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2) 4、智慧广场 5、我学会了吗第一课时《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教学目标:1、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重、难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卡,直接写得数。

8÷4= 27÷3= 36÷4= 35÷5=18÷2= 32÷4= 18÷9= 24÷4=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图形的周长》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图形的周长》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图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周长单位的选择和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图形的周长的概念。

2. 周长单位的选择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3. 计算器或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呢?引导学生回答:可以通过测量它们的边长或周长。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引入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图形的周长是指图形边界上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图形的周长,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3. 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将图形的边长相加。

三、新课讲解(10分钟)1. 详细讲解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如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形的周长,介绍圆周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强调周长单位的选择,如厘米、米等,以及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图形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大小。

3. 解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周长,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描述图形的大小?如面积、体积等。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鼓励他们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精选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精选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两位数乘一位数》,具体内容包括:5.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5.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5.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竖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律,熟练进行竖式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小明购物找零的情景,引导学生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找零金额。

2. 例题讲解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25×3为例,详细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4. 知识巩固让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 25×3竖式计算过程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题。

(2)应用题:根据生活情景,编写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竖式计算不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量代换》教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量代换》教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量代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意义,能够用代数式表示各种等量关系;2.了解等式两侧除数相等的性质;3.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4.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等式的意义,找到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理解等式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举例子来简单介绍什么是等式,并且介绍等式符号“=”。

例如:假设甲有三本书,乙有一本书,问甲和乙手中总共有多少本书?可以用等式表示为:3 + 1 = 4。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且通过画图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00厘米,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可以用等式表示为:20=120−100。

2. 等式两侧除数相等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来引导学生理解等式两侧除数相等的性质。

例如:$6 \\div 3 = 2$,$18 \\div 3 = 6$,问$2 \\cdot 6$等于多少?可以用等式表示为:$6 \\div 3 = 18 \\div 6$。

3. 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等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等量代换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熟悉等量代换的步骤。

例如:已知a+2=5,求a的值。

可以用等式两侧减2的方式,将等式变形为a=3。

4. 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题目,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例如: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为60岁,丙的年龄是甲、乙年龄和的$\\frac{1}{3}$,问丙的年龄?可以用等式表示为3(a+b)+a+b=60,其中,a+b表示甲、乙年龄之和,a表示甲的年龄,b表示乙的年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演示法:对于理解等式的意义,可以通过演示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2.图像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可以使用图形来辅助教学;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答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涉及第五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三节《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如计算物品总价、距离等,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问题。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购买多个物品的总价,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乘一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如42×3、256×4等,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分享解题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 例题及解答过程3.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123×4、567×2、890×3(2)应用题: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他骑了3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2. 答案:(1)123×4=492、567×2=1134、890×3=2670(2)小明骑自行车行驶的距离为:15×3=45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进位问题上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章主要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这些图片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讲解分数的概念。

2.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分数的加减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五、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作业设计:答案:图片1:1/4;图片2:3/4;图片3:1/2。

答案:1/3 < 2/5;4/7 > 3/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知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和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涉及第五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三节《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概念,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应用该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进位乘法的概念,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如小明去超市买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3元,他买了4本书,请同学们计算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如23×4=92。

(2)引入进位乘法,如32×4=128,解释什么是进位,以及如何进行进位计算。

3. 随堂练习(1)41×3=(2)55×2=(3)76×4=4. 知识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购物场景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2. 内容:(1)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法则(2)例题:32×4=128(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43×5、67×3、88×2(2)应用题:小华买了5个文具盒,每个文具盒的价格是24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1)43×5=215、67×3=201、88×2=176(2)小华一共花了120元。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 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 原长方形长4米, 宽3米, 拼成的新长方形周长是多少米?
比一比他们有什么区别?
2.一个正方形纸片,边长8厘米,对折后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1)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边长是80米,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半,要走多少米。
学生尝试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究过程(源自)综合练习。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完成。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完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用一根铁丝可以做成一个长28厘米,宽2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改做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最后算出图形的周长。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②测哪两条边?为什么?
2.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
(三)综合练习。
1.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下图),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4.出示第8题:行车路线图
学生观察图画,计算后回答问题:哪路车行的路线长?(单位:千米)

【精选】青岛版数学三上《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word教案-数学

【精选】青岛版数学三上《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word教案-数学

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课设计、数学试题、试卷数学、数学考试、奥数、会合、有理数、函数、不等式、解三角形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美化校园信息窗 1教课目的:1、联合详细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丈量详细图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发展空间观点。

3、提出并解决简单实质问题,体验一致问题可能有不一样的解答方法,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一:课前沟通,激起兴趣师:同学们,在平常你都有哪些喜好呢?师:在与同学们的沟通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的喜好特别宽泛。

我呢是一个拍照喜好者,平常喜爱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摄下来。

今日,也拍摄了一组对于我们校园的图片,我们来赏识一下?(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师:图片赏识完了,想说点什么?生 1:我们的校园真漂亮!生 2:真漂亮!师:看得出来大家都为生活在我们这个漂亮的大家庭里感觉骄傲和骄傲。

下边我们来准备上课?活动二:创建情形,感觉周长师:经过方才的沟通,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特别漂亮,可是听我们的校长介绍,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变的更为漂亮,学校还决定在校园里建筑各种形状的花坛。

今日老师把花坛的规划图给带来了,想不想看?生:想。

(课件出示花坛图片)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 师指生说 )师(指到扇形):那么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像不像我们夏季用到的(师手势演示扇的动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师:这么漂亮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当怎么做?生 1:准时给它浇水。

生 2:不进去践踏。

生 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惜花草。

生 4:能够给花坛安上护栏。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只爱动脑、爱思考,并且还特别有爱心。

方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假如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何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虑的时间)师:老师把各种形状的花坛,都按必定比率制成了漂亮的图片,(出示花坛模型图片)大家看这是长方形的花坛、这是正方形的花坛、这是圆形的花坛、这是正方形的花坛。

青岛版三年级上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上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整十、整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验算三部分。

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第1课时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教学目标:1、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重、难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卡,直接写得数。

8÷4=27÷3=36÷4=35÷5=18÷2=32÷4=18÷9=24÷4=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知道哪里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吗?(潍坊)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国际风筝节在我们山东潍坊举办,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支风筝队来参加风筝大赛。

青岛版三年级上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上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第5课时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梳理旧知: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正方形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

(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

(学生操作)为什么用宽边去比?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A 6个十除以2得3个十,就是30。
B2×(30)=60所以60÷2=30。
C把60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30。
D分小棒。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小组内学生的汇报,学生们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真正理解了算理。此环节注意倡导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好吗?(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情境的创设意在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放风筝“的场景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当中去。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交流:这是风筝厂的一个加工车间,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自主练习第5题
要求学生先写得数再连线。
4、自主练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独立做,
5、自主练习第8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找出的规律,然后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有没有其它做法?为什么同一道题有不同的做法?
6、自主练习第9题
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再独立解决。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回顾梳理
谈话: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检测。
课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练习
课时
1课时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和讨论,领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运用知识的迁移,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解决”。这个知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信经过老师的巧妙引导,是可以转化为宝贵的数学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第五单元)主备人:李娇娇使用人:____2015.11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主备人:李娇娇使用人:单元备课使用建议单元名称:风筝厂见闻需要总课时数:8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难点:应用估算试商。

关键: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顺序是:先学习两(三)数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然后再探索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这部分教材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本单元需要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难点。

教材试图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制作风筝的过程,从中体会竖式计算方法。

在了解制作风筝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的情况下出现竖式,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每一步书写和计算的合理性。

1、内容的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纵观本单元各小节,它们之间有较强的逻辑性。

有较清晰的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2、重视估算一般说来,学生试商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使用建议习,估算对试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对计算结果或问题答案进行估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评价建议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要点: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能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3、能运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良好验算习惯;4、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知识技能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用书面、口答、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不仅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同时,还应有意识地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学生计算技能时,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提高计算技能。

课题: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使用建议[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活动三:练一练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活动四: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板书设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教学反思:课题: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课型:练习使用建议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进行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下练习,看哪些同学掌握的好。

二、练习1、第5题这是有关口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再交流口算的结果。

同时想象每种动物比赛的名次。

2、第8题这是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正确填写。

做之前引导学生根据魔术箱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与同伴进行交流。

3、第9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练习时,当学生判断出再调两辆车不够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11题本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同学一周内练习踢毽子的情况。

练习时,先让学生讨论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要想比较哪一天的成绩最好,就是要比较每天每分钟踢毽子的个数。

5、第12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做跳绳、分跳绳的情景。

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要求平均每班分多少根跳绳,必须先知道一共能做多少根跳绳,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课型:新授使用建议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明确笔算算理。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活动一:课前复习,为新知铺垫。

80÷4= 90÷3= 60÷2= 240÷4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风筝加工厂,共同解决了师傅们能否完成任务的问题,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工厂。

(课件出示情境图左半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1.解读信息一组的工人师傅正在加工风筝,阿姨说:“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

”2.提出问题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提出(1)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3)平均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只燕子风筝?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应该怎样计算呢?3.列出算式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63÷3=师:为什么用除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要求每小时做多少只,就要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所以要用除法。

4.自主猜想师:想一想,63÷3等于多少呢?使用建议活动三: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动手分一下吧。

如果把63只风筝带来太麻烦了,怎么办呢?(引导生说出借助小棒。

)教师为每人准备63只小棒,然后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后,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分的过程,纠错后课件再次呈现分的过程,(引导学生说清: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把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1根。

两次每份共分得21根。

)活动四:算法探究,学习竖式。

师: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方法(1)想乘算除法:因为21×3=63,所以63÷3=21。

方法(2)60÷3=20,3÷3=1,20+1=21。

方法(3)竖式1:一次除完 21 63 633 竖式2:针对方法2,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针对方法3,竖式1评价点落在“没有呈现两次分的过程”上;竖式2则让学生对照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 0 21633 6 3 3 6 程。

师:分小棒的时候,先分6捆,再分3根;在竖式中就要先分6个十,再分3个一。

先分6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2,有这样的3份,2个十乘3共分掉6个十,6减6得0,整捆正好分完;再分3个一,每份是1,在个位上商1,3乘1得3,3减3得0,单根正好分完。

全部分完后,所以结果是21。

回顾整理竖式,第一次除表示了分6捆的过程,第二次除表示分3根的过程。

教学反思: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使用建议1.再次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并且会验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教学过程:第二个红点:“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放手让学生利用小棒自主探索算法。

3.全班交流:重点(1)让学生明确分完两捆后,剩下的一捆加2根合起来是12根,然后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目的是为下面竖式的形成提供直观模型。

4.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借助分小棒的过程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着重分析(2)“第一次商后余下的 1 怎么办”?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

这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多练,加深理解。

5.对于计算结果的检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商与除数相乘的方法验算。

第三个红点:“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

2.汇报交流。

交流重点:(1)除法竖式最下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2)为什么验算时要加上余数?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归纳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4.引导学生总结出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课题:除法的验算方法课型:新授使用建议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