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思路初探

合集下载

新公共管理主义视野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挑战

新公共管理主义视野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挑战

新公共管理主义视野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挑战摘要: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潮对高等教育的转型有着多种启示价值,并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新转向。

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关注市场,追求效率,认为高等教育不仅要扩大规模、更要注重质量管理;二是通过体制重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强调充分的赋权,以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绩效;三是通过绩效对高等教育机构施加影响,以改善高校的办学质量。

虽然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主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管理主义浪潮的流行趋势不可逆转。

近年很多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往往将私营机构的管理方式和背后的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中,使得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发生重要变化。

这种现象被冠以新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

[1]在新管理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着重于经济和效率、成本抑制和分散化管理。

后期则引入市场概念,着重于质量的持续改善,以及注意到使用者的期望,这就是现称的“新公共管理主义”。

之所以引发新管理主义的变革,主要是原有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与能力受到质疑。

有学者指出,大而无当的公共部门消耗了原已稀少的资源。

[2]因此,新公共管理主义学者们提出,应该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与市场的竞争机制,例如由中立机构来提供各种服务与劳务,代理公共部门的部分功能,改善原有的公共管理部门的缺乏效率、浪费资源的情况。

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效法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二是运用一些手段,将官僚、权威式的作风转化为有效率的、顾客导向的新管理典范。

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潮对高等教育的转型有着多种启示价值,并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新转向。

一、关注市场,追求效率的高等教育改革进入21世纪,全球市场已然不是传统大工业生产时期的市场概念,它更强调的是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因此它更关注高校能否培养创新性人才。

公共治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推动

公共治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推动

治理理论是从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社会资源的矛盾中产生,并迅速运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治理理论看成是政府管理机制改革的产物。

治理理论发源于西方,盛行于西方,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学者们推崇。

无论是在政府管理系统还是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治理理论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理论体系。

西方国家实施的政府治理改革思想和实践表明,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应该从公共治理理论中吸取经验,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教情,创造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路。

一、公共治理中的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西方盛行“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的理念,并催生公共行政学改革的进程。

公共行政治理是一种民主、多元、协作的状态,主体之间是平等和合作的关系,以此实行公共行政管理。

这种治理理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展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等,并在这些领域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思维。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治理源自拉丁文的gubenare,是指导、引导的意思。

治理与传统的政府统治有着明显的区别:治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所需要的权力和权威都是上下双方互动的结果;而传统的统治观念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过程。

到了20世纪90年代,治理的内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被赋予各种新的内涵。

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布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给出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内涵,即“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1]。

这表明治理的本质特征:第一,治理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和规则;第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部门,也可以是私人部分;第三,治理强调的是双方之间的互动,而非一种制度;第四,治理更强调主体之间的互动调节,而非一方控制一方。

在治理的过程中,双方利益得到调节,矛盾得到缓和,并且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因而可以说,治理是在某种范围内利用权威来保证双方的协和,其目的是引导、规范和调节利益主体的活动,维护稳定的秩序,以此促进共同利益。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摇篮,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管理体制滞后、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探讨和实施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思路,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强化公共治理理念,加强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参与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缺乏各方共治的理念。

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首先需要树立公共治理理念,凝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识,形成高等教育管理的共同治理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全面监管,增加公共投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定位和任务,提出高等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民间资本等各方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和资源,形成高等教育管理的多方共治机制。

二、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推进高等教育的内部治理高等教育的内部治理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

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刚性、繁琐,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的需求。

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必须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推进高等教育的内部治理。

学校应当树立现代企业制度观念,推进科学管理模式。

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高效的管理框架。

注重学科交叉和人才交流,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学校应当注重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管,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

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必须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管,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执行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需求,高等教育的管理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高等教育的治理实践应具备民主、公平、透明等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期待。

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公共治理视角下,面临着诸如治理结构不合理、权责界定不明、利益分配不公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加强治理机制建设,实现规范化、民主化管理高等教育治理的规范化、民主化是治理机制建设的核心。

治理机制建设应遵循全民参与、透明公开、有序协调等基本法则,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机制,将高等教育管理依法改革。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加强制度建设对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高等教育管理应细化权责明确、协调高效、保障公平、社会监督的制度。

2、加强政府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政府应加强与高等教育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为高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

同时,政府应依据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适度增加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调控。

3、全民参与高等教育管理在全国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进行,应加强各方面的参与。

高等教育管理应当体现投资人、使用人的利益平衡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对高等教育进行公共决策,增强管理的民主性、透明度和参与性。

二、改善高校治理结构,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高等教育有其本身特殊性,学科、专业、科研成果的生产和传播、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等方面都需要一个严谨的管理和运作规范。

针对高等教育现有治理结构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改进高校治理结构方面做出努力。

1、分离行政与学术管理高校应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分离,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及学术与科研机构,实现科学化管理。

校长应仅对未来规划、校园建设、预算管理等行政工作负责,学术与科研机构则应成为独立的评估及协调学术方面的机构。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管理对于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面临种种挑战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必须加以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在当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也必须注重全球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从公共治理视角出发,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从政策上落实公共治理理念公共治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侧重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也应采取公共治理理念,使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各利益方能够共同协作,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推进公共治理。

政府应当倡导高等教育从独立管理转变为共同管理,以彰显公共治理的特点。

政策应该如何落实?1. 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强调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

政府需在高等教育中增加国家战略目标,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应该更加贴近国家的优化发展结构、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推进学科构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

2. 政府应鼓励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当前,大学的管理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足,各校之间的合作度也不会很高。

这样的现状让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因此,政府应当鼓励高校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落实公共利益机制建立良好的公共利益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的重要途径。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将一系列发展高等教育的制度落地。

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治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教育体系不完整。

目前高等教育主要以本科为主,少有对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的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应完善教育体系,以学科转型、学科与产业对接,以及对实践需求的补充,为不同人群提供各自需要的教育服务。

2. 教育质量不改善。

与高等教育办学靠拢的私立高校与标准不高的高职院校相对应,公立大学办学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差异化竞争现象是公立大学匮乏的理性管理体系造成的。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不仅需要优化管理机制和提升管理效能,还需要注重公共参与、政策协调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优化管理机制和提升管理效能。

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系不够科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手段不够灵活等。

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管理人才,以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效能。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注重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理念,强调公众对决策过程的参与和话语权。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中,应该引入公共参与机制,让学生、教师、家长等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管理决策,充分发挥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增加学生教育管理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加强政策协调。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学校内部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明确政策,使改革落地生根。

从管治到善治:公共治理视域下的高教管理改革路径选择

从管治到善治:公共治理视域下的高教管理改革路径选择

杂 .高等教育管治效益下降 、质量下滑 ,也导致相
关 各方 责 任 推 诿 ,政 府 、学 校 、社 会 间 的矛 盾 日益 突 出 。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国 (0 0 22 2 1— 00年 ) 以下 简称 《 要 》 》( 纲 )提 出 了以现 代 大 学治 理 为 核 心 的 高等 教 育 改 革 三项 议 题 :第 一 项 涉 及 大 学 与政 府 的关 系 :第 二 项 涉 及 落 实 和扩 大 学
21 0 2年第 1 期
局 教 索 Hi h r Edu a i n Ex l r to g e c to p o a i n
从 管治 到善治 : 公 共治理视域 下的高教 管理 改革路径选择
李海燕 谢 小琼 李 兰铮
摘 要 :高等教育改革价值 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培养 了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其 关键在 于高教 管理 质量 的全 面提 升 。本 文从公 共 治理视 角深入探 讨 了我 国 高等教 育 管理 改革 的路 径— — 从 管 治走 向善 治 .以 全 面质量管理为核心 ,明确高教管理过程各相关主体的权力、责任 ,激发各主体的 自觉性、主动性、参与性 , 扶 持行 业 自律 组 织的发 展 ,促进 办 学 自主 、形成 办学特 色。 ’ 关键词 : 高教 质量 管理 体制 ;管 治 ;善 治
校办学 自主权 :第三项涉及完善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制 度 这在 我 国最 高 政 策层 面 第 一 次 提 出要 对 我 国
高 等 教 育现 存 的管 治 式 治理 制 度 进 行 改 革 、完 善 和 超 越 .但 许 多 问题 没有 现 成 答 案 ,需要 在 理论 和 实 践 中探 索 。 实 际 上 .管治 式 的高 等 教 育管 理 模 式 是 与 我 国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是指通过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制定。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通过政策和规划进行指导。

公共管理可以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持,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方案,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架构,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公共管理可以提供相应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管理还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透明度。

公共管理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需要注重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改革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管理可以提供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方法,帮助高校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从而确保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可以借鉴和应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品质和竞争力,也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高教管理的改革思路公共治理是指管理者与民众共同参与治理,通过民主参与、共同协商、合作、监督等方式,协调和解决公共问题,确保公共利益得到最大化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领域,公共治理可以帮助高等教育管理者更好地与学生、教师、行业专家以及政府等各方面进行合作,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公共治理状况并不理想。

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体制过度垄断,导致民间资本的参与度太低;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和教师对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决策过程不熟悉,难以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参与和监督。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的目标,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加强参与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各方人员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积极参与,并承认各方人员在管理教育时的贡献。

此外,大学应当改革其治理工作流程,让各方人员更多地参与决策,并确保真正做到了教育管理的公开和透明。

二、增强透明度行政部门应当公开各大学的相关信息,包括预算、物资配额、政策等,确保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能够获取到相关的信息。

三、推进改革。

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大学管理者和教育专家积极研究和探讨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方案,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

同时,各大学应当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案,并在维持学校单一的决策权的前提下,加强所有相关方的合作,以建立管理决策的一体化机制。

四、倡导民主。

行政部门应当倡导大学管理者和各方人员进行民主参与,采取多元治理的方式,以确保各方人员的决策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

总之,通过加强各方人员的参与、增强管理的透明度、推进教育管理的改革、以及倡导民主参与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共治理。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人民对于高等教育的信任度,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改革走向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改革走向

篝 蹩 2 0 | 1 3 年 第 翔
。 。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 政策改革走 向

● 黄 彬
摘 要 : 高等教 育质量 政 策决 策 面临 着 民主化 、 回应 性 、 协 调性 、 科学 性 的持 续压 力 。传统 高等教
育质 量政 策具 有 目标政 府 主导 、 价值 效 率偏好 、 内容 片 面性缺 陷的特 征 。 在 新公 共 管理 的视 域 下 , 高等 教 育质 量政 策 走 向 包括 政 策制 订 、 政 策执 行 、 质 量效 果评估 的 系统性 变革 。 关键词: 新 公 共 管理 ; 高等教 育质量 政 策 ; 改革走 向
方面 内容【 1 】 : ①谁? 即“ 参与者” 领域的伙伴关系与分权 化。 许 多原 先 的中 央政府 所 承担 的责 任越 来越 转移 到 地方政府。 ②为什么? 确认顾客需要是制定 目标的核 心所在 。 ③怎样?只要有可能就引入竞争机制。 ④是
否 ? 主 张 在政 治 方 面 要 包 容 各方 利 益 来 决定 政 府 目
础 是利 益 选 择 , 分 配 的过 程 是利 益 综 合 , 分 配 的关 键 益共 同体 。 是 利益落 实 。无论 是利 益选 择 的重点 高 校重 点发 展 , 其二 , 质量 政 策内容 的变革 。政 府 质量 管理 的职
德( Ho o d )  ̄ 新 公 共管 理 归 纳 为七 大 原 则 , 包括 : “ 公 共 管 理所 蕴 含 的 理论 原 则和 治理 模 式与 责 任体 制变 革
政 策领 域 中的专 业化 管理 ;绩 效 的明 确标 准 和 测量 ; 无 疑都 为高 等 教 育质 量政 策 的制订 、 执行 , 以及 质 量 格 外 重视 产 出 的控制 ;公 共部 门 内 由聚合 趋 向 分化 ; 政 策效果 的评 估提供 了理 论参 照和 经验 借鉴 。 公 共部 门向更 具 竞争性 的方 向发展 ; 对 私 营部 门 管理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主要侧重于单向的知识传授和行为管理,缺乏个性化和综合素质培养。

有必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改革。

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开始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待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公共管理注重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价值,强调公共服务的效能和公平性,这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是相符的。

利用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推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途径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从不同维度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进行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在于,通过公共管理的视角来审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把握管理的方向和重点,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于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深入探讨从公共管理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问题意义,对于推动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高校学生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育管理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使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作者:徐丽梅,王辛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6年第8期徐丽梅,王辛(吉林大学注册与考试中心,吉林长春130021)摘要:在高教管理工作当中行政管理非常重要,行政管理通常是由政府和机关部门直接管理。

行政管理的传统思维在公共管理新环境下已经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造成了很多高教行政管理工作的弊端,阻碍了高校教育事业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脚步,制约了经济与社会相互之间关系的平衡。

新的公共管理视阈为高教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故此,文章针对高教行政管理在公共管理理念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探讨和分析的过程当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阈;高教行政管理;改进策略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3-26-20 引言行政管理在高教管理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离不开行政管理,因此,健全的行政管理是完善教学开展的保障。

随着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教行政管理当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行政机构过于臃肿,人事制度不够健全,后勤管理不系统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教行政管理改革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正是这些问题也使得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教行政管理当中的应用意义更加突出。

1 新公共管理基本理念概述公共管理理念分为,传统公共管理理念和新公共管理理念两种。

传统公共管理理念的本质是政治管理;对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进行行政管理是传统公共管理理念的价值所在。

新公共管理理念与传统公共管理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着重经济,把握效益,提升效率是新管理理念追求的管理目标,新管理理念更为重视社会化的引进;行政管理是通过引进成本观念,经济效益观念的社会化理念来对行政管理进行推动和发展的,而不是通过运用政治管理方式推进和执行的。

新公共管理理念对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更为合适,运用新公共管理理念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解决高教行政管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改革路径探讨

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改革路径探讨

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改革路径探讨
高校管理改革应当遵循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共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意味着高校的管理
必须面向公众利益,并通过公共参与来实现对高校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在高校管理中,应
当注重公众利益的满足,关注社会的需求,促进高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公共参与应当得
到重视,通过建立透明公开的决策过程和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提高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和
公正性。

高校管理改革还应当关注组织变革的问题。

公共管理理论中强调组织学习和创新的重
要性,高校管理也不例外。

在高校管理中,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
促进知识的创造和传播。

高校管理应当注重培养组织学习的能力,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

高校管理改革还应当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协调。

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当在市场失
灵的情况下对高校进行引导和监管,同时也应当尊重高校的自主权和市场的自由选择。


高校管理改革中,应当建立健全的政府和市场协调机制,让政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也给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推动高校管理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公共管理理论为高校管理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高校管理改革应当遵循公共性原则,注重公众利益和公共参与;倡导绩效管理的理念,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果;关注组织变革
的问题,促进组织学习和创新;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实现高校管理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高校管理改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
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新公共管理下的高校体制改革探究

新公共管理下的高校体制改革探究

新公共管理下的高校体制改革探究[摘要]从我国当前的高校体制中,可以发现高校主体混乱、管理体制陈旧、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

因此,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需要通过明确高效管理主体、提升教师的自主权、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等措施,推动高校体制的改革,促进高校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高校体制改革;管理主体;管理体制引言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在这一阶段有效地推动高校体制的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今后的发展。

除此之外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也是会议的精神所在。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不仅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难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提升,师生之间的比例逐渐失衡,再加上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最终不仅导致教学效果和理想效果相差甚远,而且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因此当高等教育这些隐性的问题暴露出来之后,高校就必须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对的一种理论,共包含公共选择理论、委托理论、顾客导向理论、绩效评估理论等多项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在经济学理论的引导下,强调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应当逐渐进行改变,即不断强化市场的力量和作用,适当减弱政府的作用。

在高校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范围要不断缩小,与此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高校管理的垄断。

其实经济学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非常广泛而且深入,其中还包括预算内容、绩效管理、经营权、人事管理等多方面。

私营部门管理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二种基础理论,因为传统的行政方式在结果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并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但是私营部门的一些管理理论反而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当中。

最新 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教行政管理思路-精品

最新 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教行政管理思路-精品

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教行政管理思路在高教管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行政管理通常是由政府和机关部门直接管理。

行政管理的传统思维在新环境下已经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造成了很多高教行政管理工作的弊端,阻碍了高校事业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脚步,制约了经济与社会相互之间关系的平衡。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行政管理是高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行政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由政府及机关部门直接负责。

在公共管理视阈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的需要,在如今的高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弊端,这些弊端既阻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又阻碍了经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

新的公共管理视阈决定了高教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道路,本文针对此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条关于高教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阈;高教;行政管理;思路新公共的出台,明确地指出了现有理论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特别是在高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公共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教行政管理面临着改革。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执行机构,正面临着新形势下工作模式的转型[1]。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单一,运用的管理手段和模式并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所有矛盾,甚至在一些工作环节中还出现了管理漏洞,再加上行政管理中人员职责分配不均,这为高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公共管理视阈下,我们应该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一、公共管理的相关内容公共管理主要分为两种理论,一种为传统的公共管理,另一种为新公共管理。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其理论的出发点是管理,重点内容则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了一种职业,而管理者则是这个职业中的实践人。

新公共管理转变了传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它追求的目标多以经济效益和效率为主,注重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深入开发并利用,它既不是加强责任制又不主张以集权的方式来管理,它主张借鉴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将市场或者说是被管理者作为主要的导向,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教行政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教行政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教行政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在高教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管理条例更可以推动高教行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高教行政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小瑕疵。

经过笔者的研究与发现现如今在高效行政管理中出现的矛盾点在哪,并根据有关条例进行了一些应对措施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管理;问题与对策;后勤管理现如今,人们对于行政管理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它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教育者要明白的是,行政管理的规范行驶是其他教学活动有效发展的基本保障内容之一。

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级教育行政管理中还有一些小瑕疵未完善,正是这些小瑕疵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教行政管理管理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1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分为两大内容即:传统型和创新型。

传统型的公共管理理论出发点是以政治管理改变行政管理。

创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以追求经济、效率、效益三方面来改善行政管理。

通过两者的相比较来说,创新型公共管理理论更有利于高教行政管理问题的改善,因为它的运行理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规律,也有益于促进高教行政管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 如今高教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2.1行政管理机构过多根据笔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调查情况来看,在高教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当今行政管理机构设立太过于繁杂。

机构人员过于多,但是其专业能力却不高,管理效率也一直没有提升,甚至还有些后退的趋势。

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行政机构设立过多,部门繁杂,人员招收过多,但是工作分配不均,有的人工作任务量大有的人工作量就非常少,还有管理人员互相推脱任务等。

在行政管理机构中,如若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找到负责人,每个经手人员互相推脱责任,那么事情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些情况的发生是很不利于高教行政管理的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

2.2行政管理机构未有一个完善的人事制度在一个企业中若是没有一个完善的人事制度会造成哪些情况的发生呢?根据实际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情况,比如说资源分配不均、教师团队水平不一、用人有差异等情况的出现。

关于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关于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

关于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学生教育理作为高校的常规性工作历来受到高校管理者的视。

但随着我国高等育迈向大众化,高校规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问题,如重科研、轻教学,硬件、轻软件等现象,使得校的教育质量出现下滑同时学生对学校所供的教育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权意识也显著增强,传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

一、高校学教育管理的传统思维与现实况1.高校学生育管理的传统思维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的基任务是学生的思想政治育,更多侧重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较少关注和服务学生的由全面发展。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各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划的特性,学校自主立性相对缺乏。

同时,于精英型教育阶段的等教育资源还属于稀缺资源学校相对于学生及其家而言处于一种强势地,学校对学生更多的是一模块式的教育和教条的管理,将国家的需、主管部门的需求、学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往往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质量的服务。

2.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况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向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跨式发展,学生在校人数激,传统的学生教育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学生人数增,硬件、软件投入不够加之认识不到位和准备不充,学校承受了越来越学生的抱怨和家长的投诉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出于自身管理方便和管理成本的约而忽视学生正当权益的事情有发生;部分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淡薄,服能力和水平较低,许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把较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对学生缺应有的关爱与引导;由于学生教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与学生利相关的管理部门众多,因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出部门利益的考虑,经常出现部门之相互推诿,管理效率很低。

虽然校也设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关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但由此类组织的管理和工作开展仍隶于学校管理部门,故能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利益诉求,仅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协助日常管理工作,效果一。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论路径1.教管理理论的发展开启了高校生教育管理的人本价值趋向教育管理理论量运用和吸收了管理理论的理思想而逐步发展起,并逐步转向创立起适应教育实践要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其中人本教育管理理论突出了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用,推进了教育组织决策的民主化体现了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的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高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加强高校管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新公共管理视野的影响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挑战,需要寻找适合高校特点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其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针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背景及现状调查研究。

2、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刻分析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革对策和建议。

2、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供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3、以新公共管理视野为切入点,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以新公共管理视角,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2、结合实际调研,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3、具有针对性,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理念开始被应用于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转变,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考虑。

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出发,探究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公共治理;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0-0160-02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思路初探郑枫(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510641)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进行探索,从新的视角去观察,探索新的改革路径。

一、公共治理基本理论内容公共治理理论与政府有关,希望政府可以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不要疲于应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即可,不要过于追求自上而下、等级过于分明的社会秩序,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及系统的合作才是更重要的。

二、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现行特征(一)政府主导质量政策目标决策政府主导是我国传统质量政策目标决策的典型特征。

这种决策方式能够强有力地保障目标决策的时效性,尤其是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更能突出集中资源干大事的优势。

在公民社会发展还不充分的条件下,政府主导的目标决策模式可以实现一种强制性的变迁,能够大大降低决策成本。

但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教育体制联系在一起,计划性、行政性和僵化性也会更加明显,更加偏向追求“政治精英的价值偏好和政策诉求”,并不能有效地满足政策的客体和群众的诉求,使质量政策会出现一些弊端,例如:整体联系不紧密、科学性不足、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

(二)质量政策价值决策的效率偏好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就是对全社会的资源进行分配,体现政府的权威性,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离不开对效率的追求。

对高等教育来说,不管政府选择重点发展某些高校,还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都体现出政府决策的效率偏好。

这种方式对低水平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对教育资源的流动有引导的作用,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资源的边际生产能力,在短时期内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可以预想的是,效率偏好不仅能带来短期内的发展,伴随而来的也会有区域之间、高校之间的公共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甚至大家会自然地按照某些规则将这些高校进行划分,而面对这些不同级别的学校,行政化倾向也会加剧,无形之中差距也就越来越大,这样发展会使高校间的和谐及平衡遭到破坏。

(三)政策质量内容决策具有片面性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主要包括质量建设和质量保证两个方面。

前者比较关注利益结构的调整,后者涉及一些教学活动的行为准则,这两者之间只有达到平衡才能真正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还较为薄弱,经验也不足,所以在发展方面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更加追求质量建设,重视硬件的投入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但忽视了学校内涵的发展等深层次的东西。

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就像是上层建筑,即便是硬件足够强大,办学规模也足够大,如果没有制度和准则的支撑,也会使秩序变得混乱,教育的作用是很难达到的。

现代的大学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也与政策内容的片面性有很大关系,教学工作的中心出现偏移、质量保障的认同度不高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公共治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一)高等教育管理向多元化格局转变公共治理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应用中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就是政府不再是单一的管理主体。

由上面的现行特征就可以看出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多元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方法才是更科学的。

管理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更多主体加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来,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等方面的联系也会更加的紧密。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多个主体都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协商、沟通都会增加,这样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大家各自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也更加的公平。

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非民主化、官僚化等问题。

(二)提高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多元化主体参与高等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效率。

首先,更多主体加入管理,意味着站在不同角度的人更多,不管是国家教育机构、社会民间组织还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他们都会表作者简介:郑枫(1983—),男,汉族,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方面。

160--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多方的动力和规范可以促使管理模式的优化,提高效率。

而多元的力量就象征着多方的利益,权利、责任与利益的分割则对制度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体现出民主的原则,只有较为科学的制度才能够合理地保障权利与义务的分割,使各方的利益和权利受到公平的对待。

其次,制度与机制是高等教育管理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东西。

有了制度的保障,效率才能得以提升。

最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也逐渐开始注重运用多种手段。

社会治理中的咨询、评价、经济、法律等手段都可以运用到高等教育管理中来,构建一种平等协调的治理关系,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实现了治理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推动了信息交流的平衡,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三)实现了高等教育本质诉求在公共治理的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诉求是“善治”。

首先,在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实现了国家、政府、社会等多方面主体对高等教育的期望。

其次,在共同的教育目标“至善”的指引下,各管理主体都拥有合法的权利和地位,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会更强,不管是协商、交流还是咨询、评价,都能够推动公共治理环境的构建,提高监督管理体制的透明度。

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索(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高校自治通过公共治理理论可以知道,社会力量也可以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社会角色同样可以参与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可以向高校自治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社会角色参与的多元管理的格局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完成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职能转变。

首先,平衡政府治理与高校自治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政府占主导的地位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实现政府的去行政化,正确的治校之道应该是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行使管理权,而不是盲目地去行使自身的行政权力。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调控,为高校发展提供一个总目标,在发展规模、人才培养、科研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资金、信息和资源等方面都要重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的发展方式和途径还需要各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适合自身的方案,政府应该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

大学自治其实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某些相似之处,同样需要内在逻辑的支持和外在条件的保障。

大学自治就像是地方政府实现了权利的扩大一样,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没有改变,是为了教育,不一样的是他们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重。

大学自治也要像政府管理一样,依照相关的制度和法律进行,承担起对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管理过程也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要有意识地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使学校的自治与政府的调控能够实现统一。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和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这便可以纳入准公共物品的行列,它的质量和效益的实现直接关系着公众的利益,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去保障这些资源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首先,要制定好责任制度,将权利与义务划分清楚,各司其职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其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

实现高校的管理自然离不开管理模式的优化,但也不能忽视监督机制的影响。

质量评估机制虽然是外在因素,但对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能够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不会白白浪费政府和社会的投入。

(三)彰显回应性,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回应性是指对公民所提出的意见和诉求做出及时和积极的反映,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回应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也要重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让他们参与监督管理的过程,从过去的封闭状态的管理逐渐走向开放,提高管理透明度,要贴近相关利益获得者的偏好,尽量保持整体上的一致。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每个领域都少不了创新。

高等教育管理要实现新的改革和进步也离不开创新,并且要从根本上下手,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

更多主体的加入有利于听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平衡也可以推动新的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这样会使管理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五、小结公共治理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实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传播,很多领域都积累了实践经验。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来临,创新和尝试的精神也被社会所崇尚。

既然要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新的改革,那么就应该进行新的尝试,公共治理理论有其独特的优势,相信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有利于解决现有的弊端。

参考文献:[1]陈思蒙.公共治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推动[J].江苏高教,2017(7):33-35.[2]刘锋.公共治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推动[J].求知导刊,2017(18):135-136.[3]邓悦.公共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应用[J].宜宾学院学报,2017,17(11):108-115.[4]张学翎.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公共治理理论应用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2):167.[5]王亚荣.冲突与融合: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1):66-68.[6]周萍.大数据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17,36(10):92-95.◎编辑王敏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