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教案-辽宁省鞍山市育才中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评价量规
通过介绍与观察透镜,实现对教学目标1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2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3的落实。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采取讲练实验结合的形式,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们很容易在遇到月牙形透镜时判断失误,故讲解完两种透镜后,马上跟进练习题,让学生认识到判断透镜种类不能以“凸出来”或“凹下去”作为标准,而要以透镜的形态区分。本课的知识点较为分散,我将其分为了“两种透镜”、“四个概念”、“三条特殊光线”三部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很好地验证了光的折射也是可逆的,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规X性及解题的规X性,同时在小的却容易错的地方,时刻加以点拨。作业与习题的难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判断两种透镜。
教学指导策略及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辨透镜的能力。
2、四个概念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学背景分析
单元整体分析: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教案
第1节透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4.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1.凸透镜光路作图。
2.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激光灯(自制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烧杯、水槽、多媒体设备一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问题导入问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你能画出一束光在三棱镜中的光路吗?课件展示: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光在空气与玻璃三棱镜交界面发生折射现象的光路图,并找出偏折的共同点。
说明:人们利用玻璃透光且形状不同时对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把玻璃磨制成各种镜子来为人们服务。
它们的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这种镜子叫透镜。
它们对光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情景导入通过课件播放照相机、眼镜、放大镜、望远镜、幻灯机的实物图片,对学生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教学设计
(1)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了解透镜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在现代光学技术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简单的透镜应用产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课堂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运动规律等知识,但对光学部分的内容还较为陌生。在透镜这一章节,学生需要理解抽象的光学原理,对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透镜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但对其工作原理了解不多,这为教学提供了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学生普遍对实验和观察类活动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抽象理解、计算透镜相关参数的数学运算等。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难点:
(1)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实像与虚像、倒立与正立、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2)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如何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3)将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实际光学仪器的分析,理解其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和表达。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透镜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激发他们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透镜的学习将更为深入地探索光的折射现象。然而,由于透镜成像规律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共同总结透镜成像规律。
3.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推导透镜成像公式,理解成像过程中各参数的关系。
(1)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透镜成像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2)鼓励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光学仪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透镜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验证透镜的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1透镜 (1)
《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刻度尺、放大镜、白纸板、老花镜、近视镜五、教学过程课教学新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板书)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摸来区分透镜,接下来我们用另外一种方法“看”来区分透镜。
生:动手操作加以区分,然后回答。
师:戴近视镜的同学把你的眼镜借一下,把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同学们传递观察,然后辨别一下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到底是什么透镜。
生:观察、分析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透镜的画法。
同时学习关于透镜的两个名词——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汇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汇聚作用强(光线透过后偏折的厉害)。
认真听讲,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笔记,细心体会。
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并汇报。
请同学总结出三条特殊关系
凸透镜:
会聚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相对于入射光线虚焦点
发散
主光轴、光心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教后反思
重点
难点
重点: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概念。
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一盒透镜组、手电筒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一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请学生回忆第二章所学知识,自己归纳总结。
无规则走到学生中间随意提问
二、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有哪些?
同桌之间互相提问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大约5分钟
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观察示意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了解透镜的画法,认识透镜的主光轴,光心。总结主光轴及关心的定义
归纳总结能力培养
学生自己总结记忆最深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进行探究
5.指导学生实验
A、拿一凸透镜正对手电发出的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变得最小、最亮。
实践出真知
合作意识培养
鼓励学生大胆总结归纳
知识梳理
凸透镜焦点、焦距
主光轴、光心
会聚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相对于入射光线虚焦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第一节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概念
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
透镜应用幻灯机
放大镜
概念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应用,能够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其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物理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验的学科特点。
不足之处在于设计本节时,考虑到下一节课有应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内容,而将一些与作图有关的知识点后移反思设计,应该补充上必要的知识点,或者将一些题放到下一节讲出后再让学生去做。
同时,实验后学生发表自己观点,讨论总结规律的时间应该多给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1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如图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④
2.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几束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
B.几束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平行射出
C.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几束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会相交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等于8cm
C.一定大于8cm 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
5.1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5.1透镜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5.1透镜”。
该章节主要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和等效透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实像和虚像。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
2. 能够运用透镜的光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模型、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透镜实验套件、放大镜、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透镜的了解。
2. 讲解: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放大率和实像虚像的概念。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和记录透镜的光学性质,例如焦距、焦点和放大率。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的光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放大物体、显微镜观察细胞等。
5. 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对透镜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5.1 透镜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等效透镜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实像和虚像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b. 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c.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2. 答案:a.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透镜的应用包括放大镜放大物体、显微镜观察细胞、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等。
c.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具体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新人教.doc
透镜二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能保持对启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什么)落实方式(方法与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复习导入(5分)二、研读目标. (2分)三、自主学习(10 分)透镜定义、作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镜子?(学生回答后,老师投影展示图片并追问)你能归类吗?(引导从是否透明,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哪种光学现象。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三棱镜对光折射图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目标。
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
1、分类。
(课前每组每个同学分发凸、凹透镜各一个)【提问】⑴透镜能得此名,你们认为哪些材料适合制作透镜?⑵你们认为透镜可分成哪几类?请一位同学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然后下个定义。
【演示】教师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凹透镜来.演示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画出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路图【引.导交流总结】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平行光经凹透镜后发散,光路的可逆性,验证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其实质是: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又从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了两次折射现象。
【投影】用动画画光路图再现实验现象,并介绍几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教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
教师演示实验,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探讨,总结规律,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 .合作探究 (15 分)五、 当堂检测(5分)六、小组评价与课堂 小结(5分)个概念。
【引导设计实验】同学们,有谁玩过用放大镜.会,聚 太阳光点燃过火柴的?说明了用了什么原理?如果 还给你一把刻度尺,你能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吗?说 说你们的做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
我们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
本章先讲述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
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以使我们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以此为基础,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然后介绍了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本章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那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的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原理比较抽象,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本章采用模拟的方法,用简单的手段,获得学习的基础,让我们了解到凸透镜成像的特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看清微小或远处物体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生活中的透镜。
4.眼睛和眼镜。
难点:1.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理解。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生活中透镜的使用。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学法指导1.观察比较法:本章大量应用了观察比较法,在学习透镜时,通过观察透镜的外形,找出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点,有助于通过外观区分它们。
学习视力及其矫正时,在了解眼睛构造的基础上,弄清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然后近视眼和远视眼与正常眼睛视物的情况加以比较,才能有效地采取矫正方法。
2.实验探究法:本章中用实验探究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总结成像规律及应用规律分析问题。
3.组合法:望远镜和显微镜就是两个透镜组合的结果,学会了常用的组合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结构和原理上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习时注意观察、比较,并注意联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帮助理解。
八上物理51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视频了解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世界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样的?亘古以来这些问题就吸引并困惑着人类,直到十七世纪望远镜的发明,人们才开始渐渐的了解宇宙,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璀璨的星空,如这样的(图片)这样的(图片),然而这么伟大的事业竟然跟小小的透镜密切相关,从这节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第五章。
二:新课1、阅读学习目标2、讲述透镜的定义3、提问见过哪些透镜,展示图片4、<学生活动>直接陈述透镜分为两类,让学生感受自己手里的透镜,中间和边缘的薄厚程度5、学生描述所感受到的透镜的样子,然后给出定义,同时完成学案任务一6、展台展示同学们的做题成果7、通过小时候玩放大镜的生活实例引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8、讲述概念(光心、主光轴、)9、通过视频播放透镜对光的作用,引出焦点和焦距,让学生描述焦点的定义,强调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接着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视频观看;然后完成学案任务二1、2和任务三的1、3,展台展示10、通过复习评价的方式,让同学们想在讲到光心的时候,涉及到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引出三条特殊光线;进而回顾什么样的光线是过焦点的,让学生说。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先举手后回答问题(增加神秘性和挑战性,提高兴趣);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引出第三条光线,完成学案任务三2、411、展台展示学生的做题成果,找到错误纠正正确的做法。
小结:透镜的定义和分类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画三条特殊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板书设计:第一节透镜一:透镜1、定义2、分类凸透镜凹透镜二:对光的作用1、概念(1)光心(2)主光轴(3)焦距(4)焦点2、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三: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2、平行于主光轴3、过焦点教学反思:本节课设置的学生互动少,主要以讲述为主,本来设置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了视频,学生参与的少,前面概念性的知识点用的时间有点多,导致课堂前松后紧,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分占的时间不充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对于画图的部分应该提前画在副黑板上,让学生上黑板上画,了解学生画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
51 透镜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现象后,对光的折射的一个具体应用。
并且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眼镜、照相机、显微镜等等光学仪器镜头都是透镜。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研究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生活中怪事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设计思想基于以上分析,这堂课的主导思想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解释展示的流程进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体会的过程中完成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了解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会画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会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体会生活中的物理。
学生自定目标学生根据自学或小组讨论,确定进一步学习目标:例如:不同的凸透镜焦距不同,有什么具体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导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展示补充,归纳结论。
教师对各实验小组进行评价,并对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评价,各小组间相互评价。
教学仪器每小组凸透镜凹透镜各一只,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仪一套。
导学模式“三段九环节”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指:课前、课中、课后。
九环节指:预习质疑——创境生疑——确定目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分层检测——反馈评价——拓展延伸。
八上物理51透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透镜》《透镜》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里的第一节,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凸透镜、凹透镜、光心、焦点、焦距、会聚作用、发散作用等概念,侧重于概念学习和掌握。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知道利用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1.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利用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难点】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为载体,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合理运用物理的研究方法进行解释即为本节课设计应着力之处。
课前准备凸透镜(多个)、凹透镜(多个)、激光演示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上三幅图中的“镜”,分别叫什么名字?它们和平面镜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属于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镜。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是透镜?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 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3 什么是焦点和焦距?怎么找到凸透镜的焦点并测量它的焦距?(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
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透镜:能透光的镜片,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观察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的形状。
找出它们的不同。
摸: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请先用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发现,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近视眼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5.1透镜 教案 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属于凹透镜的是:
2、在下列主光轴上分别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3
A
4、小李用透镜会聚太阳光,在处可点燃火柴。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平行光线。
5、作图题(根据给出的条光线,完成一条光路)
FF
FFFF
⑶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⑵会利用平行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⑶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启后: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基础,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的成像是本章的核
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可以说起到了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⑵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讲边练,突破作图的难点。这节课还展示了自制教具空气透镜和冰透镜,意在培养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但不一定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如:饮料瓶在森林中引起的火灾隐患,以及用多数学生都玩过的透镜点燃火柴来探究测量焦距,所用所举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够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程
较);⑵课堂练习 1(见附件 1),让学生辨认,各种不同
2 透镜的画法
【演示讲解投影】用篮球和双手掌来比拟其中可能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学科课时计划
年月日题目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节第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透镜的不同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征及对光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焦距,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
媒体使用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凸透镜、凹透镜、透镜平行光路光栅演示板、蜡烛(或LED 灯具)、老花镜、近视镜、火柴。
教[新课导入] (1)对比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三者对平行光作用的特点,再画图分析平行光射向正放和倒放的三棱镜及长方体的玻璃砖时的光路,引入透镜的主题。
(2)透镜很常见。
投影显示常见的透镜光学器材,如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投影仪、显微镜、放大镜、近视镜、远视镜等。
[进行新课]
〖引入〗显示照相机镜头组的剖面图,观察镜头的形状。
引出透镜的特点。
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一、透镜
〖实验〗学生用手摸透镜,体验透镜的形状,引导按形状分类。
1.分类:根据形状,透镜分为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主轴。
学过程3.光心: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1C2
C1C2C1C2
注意:主光轴画法——点划线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因为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可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
让太阳光通过光栅狭缝获得平行光束,分别放柱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路变化。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2.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F2
f
f
F1
F2
F1
f
F2
F1F2
F1
(1)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在主轴的一点。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3)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4)太阳光聚焦法: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实验证实冰透镜可取火。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分为会聚透镜(凸透镜)和发散透镜(凹透镜)。
4.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主光轴通过透镜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焦距: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三、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焦点。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