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发展源流:清代的诗
第六节 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
第六节清代诗文词得发展演变总体而言,清代得诗文词成就未能超越前代,但就是名家迭出,流派众多,也不可轻视。
一、清代初期得诗文词(一)诗(1)清初得诗坛上,遗民诗人黄宗曦、顾炎武、王夫之等不满清廷得民族压迫与专制统治,所作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共同主题就就是抒发家国之悲与同情民生疾苦,风格悲壮沉郁,感慨深沉幽远,时代特色极为鲜明。
(2)同时得钱谦益、吴伟业两人均为官两朝,有失大节,但诗歌创作却较有特色。
特别就是吴伟业得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3)清初诗论方面,诗坛领袖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提倡“神韵”说。
其含义与锤嵘《诗品》得“滋味”说、司空图得“韵外之致”说大体相同,而以《二十四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沧浪诗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
她在《蚕尾续集序》说:“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咸之外者何?味外味也;味外味者,神韵也。
”她所谓神韵,就是指诗歌要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得特点。
(二)文散文方面,清初重要作家有魏禧、侯方域、汪琬等,被称为“国初三大家”。
其中魏禧观点卓越、析理透辟,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而侯方域则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文笔流畅恣肆,描写详尽委曲,被推为第一。
(三)词词至清代,经过元、明得中衰以后,重又呈“中兴”气象。
词家辈出,词作繁富。
(1)清初词坛,陈维菘效法苏、辛之豪放而开“阳羡词派”。
陈维菘一生作词1800多首,居古今词人之冠。
词作多反映明末清初得国家大事,有“词史”之称。
(2)朱彝尊“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张炎)差近”(《解佩令·自题词集》),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之清空,开创“浙西词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得盛况。
(3)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其词逼近南唐李煜,不但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况周颐《惠风词话》),甚而可以说就是清代最著名得词人。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古乐庙歌、风雅之辞、唐宋诗词等。
整个流变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主要体现在古韵和音律上,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仪式感。
屈原、陶渊明等人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期的诗歌。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创作为中心,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影响深远,形成了唐诗和宋词的两大经典。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如袁宏道、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关注。
4. 近代诗歌:近代诗歌从庚子、辛亥革命时期开始,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浪潮。
郭沫若、徐志摩、胡适等人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由民主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5. 当代诗歌: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诗歌进入当代阶段,表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部分诗人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而另一部分诗人则回归传统诗歌形式,注重语言的游戏和图像的构建。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表明,中国诗歌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
不断变革和发展,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并不断创新,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的诗词文
第七章清代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的诗清诗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而且流派很多,诗话如林,呈现出唐宋以后诗歌创作的复兴局面。
清代诗歌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清初期(顺治、康熙两个朝代)清初诗人,就其生活道路,政治态度和诗歌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反清的明末遗民和降清的明末遗民。
1、反清的明末遗民这些人入清后不同清朝统治者合作,积极投入抗清斗争,他们的诗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杜濬、归庄、阎尔梅、钱澄之、申涵光、吴嘉纪等。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出身于“江东望族“。
明末参加过复社,入清不仕,积极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
抗清失败后他十谒明陵,遍游华北,到处奔走,不忘兴复。
有《日知露》、《亭林诗文集》。
顾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又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他的诗歌剧作重视地时间了他的这些主张,大都写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内容,或托物寄兴,或借景抒情,或吊古伤今,都充满着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感。
诗风沉浑悲壮、苍凉劲健,诗如其人。
他的诗对清代诗歌,尤其是清初和晚清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品选《精卫》诗中作者以精卫自喻: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表示一定要以精卫填海的精神来从事恢复故国的事业,对于那些“有成窠”的燕雀,即那些降清的士大夫,表示了无比的轻蔑。
2、清代的明末遗民这些人虽也是明末遗民,但他们或者降清,或者参加清朝科举,或被清同志者聘请出山。
又都为清政府服务了。
有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施闰章、宋琬、毛奇龄、朱彝尊、陈维菘、姜宸英、彭孙遹、王士祯号称大家。
而以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
明万历进士。
官至侍郎,在南明福王政权中任礼部尚书。
清兵攻陷南京,他率领文官投降,任礼部侍郎,不久辞归。
以后又和抗清活动有联系。
写过一些怀念故国,悔恨平生的诗。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左右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诗词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古诗词多以爱情、自然、社会抱负等为主题,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活跃的时期。
诗人们充分发展了辞章艺术和音韵技巧,以及表达情感的技巧。
3. 唐代:唐代是中国古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的鼎盛时代”。
王之涣、王勃、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一系列伟大的诗人涌现出来,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
4. 宋代:宋代诗歌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描写,风格相对于唐代更为细腻、婉约。
陆游、韩元吉、辛弃疾等著名诗人在宋代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 元代:元代是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元代的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元好问、马致远、郑光祖等著名诗人开创了元代诗歌的新局面。
6. 明代:明代古诗词在风格上受到了元代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吸纳了民间文化和戏曲艺术的元素。
杨基、杨慎、杨柳春等著
名诗人在明代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7. 清代:清代诗歌主要表现为古体文风。
诗人们努力恢复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加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袁枚、纳兰性德、杨萧初等著名诗人是清代古诗词发展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迁。
每个时期的诗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清代诗词文发展脉络
清代散文与骈文
桐城派
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4.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
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清代的诗歌和文化趋势
清代的诗歌和文化趋势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时期,其中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是千姿百态,其中包括了诗歌文化的繁荣和流行。
本文将重点阐述清代诗歌的发展和文化趋势。
一、清代诗歌的发展1.继承和创新清代的诗歌传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创新。
无论是文学思想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有比较大的改变。
清代诗歌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即继承唐宋诗风的诗歌形式;二是近体诗,即在传统诗歌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型诗歌。
2.诗歌风格和主题清代诗歌的风格和主题多样化,从五音到七言等不同形式。
在内容方面,清代的诗歌关注了社会现实和政治议题,抒发了人们的感情、思想和生活状态。
如洪昇的《霜天晓角》表达了他对乡土生活的感怀之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则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祖国未来的深思。
二、文化趋势1.文化多元清代文化呈多元化的态势,不再像明代那样学术为主,而是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
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经济发展的体现,很好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复杂性。
2.西化潮流自十七世纪以来,欧洲的文化和思想开始进入中国。
清代文化中不缺乏吸收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思想家。
这些人除了学习外国知识,还对中国文化提出了质疑,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开放和改革。
3.士人文化清代是一个以士人文化为主的时代,士人文化包括了思想体系、礼仪、文学、娱乐和政治等方面。
士人文化的兴盛推动了文化知识的普及,也决定了社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思想倾向。
三、结语清代的诗歌和文化趋势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
在政治和社会历史的背景下,清代社会和文化都经历了繁荣兴盛和变化多端的过程。
认识和学习清代的诗歌和文化趋势,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清代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的理解,而且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启示和借鉴。
清代诗词的时代背景探析
清代诗词的时代背景探析1. 引言1.1 概述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从1644年开始,持续了近300年,涵盖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多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加强,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清代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发展时期之一,其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采取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清代诗词的时代背景。
首先将介绍清代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演变对于诗词创作的影响;接着将讨论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将探究清代诗词的题材和风格特点,并通过名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来突出。
1.3 目的本篇长文旨在深入分析清代诗词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精彩之作。
通过对社会政治环境、文化思潮演变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清代诗词的发展脉络和创作动力。
此外,通过对清代诗词题材和风格特点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独特之处并欣赏到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注意:由于输入限制,请确保以上内容不超过200个字)2. 清代诗词的背景2.1 社会政治环境清代,始于1644年明朝灭亡,终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代初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作为满洲人的清朝入主中原,国家形势发生重大变革。
满族统治者在执掌政权后,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满清在推行各项政策时也面临着来自汉族士绅和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在社会结构方面,清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并将自己视为正统中国王朝的延续。
整个社会分为四个等级:贵族、士人、农民和手工业者。
这种等级制度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中最有声望和权力的群体之一。
2.2 文化思潮演变清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西方文化快速传入,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想上,中国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启蒙思潮的过渡阶段。
清朝的诗词歌赋
清朝的诗词歌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学艺术创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诗词歌赋,是清朝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清朝的诗词歌赋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清朝的诗歌文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唐宋传统的文人诗歌,另一类是受到元明白话小说的影响,注重白话文的散曲。
在文人诗歌方面,清朝的诗歌延续了唐宋诗歌以来的传统,以咏物、咏景为主要内容,而“抒情”和“议论”则成为唐宋后期到明清时期的不同的诗歌类型。
清代诗人钟嵘称:“吾清人拟诗,绝非抒情,只是从物中发人之情,又可兼发物之情”(《诗人吟》)。
清代诗人把对自然物象的研究与对人性生命的反思相融合,区别于以往的诗歌风格,具有独特的“拟物诗”风格。
清朝文人诗歌的特点还表现在写景方面。
诗人们不仅注重对景象的深入研究和描绘,而且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临习。
例如,康熙时期,诗人岳珂常常出游各地,先亲临现场,再通观诗歌先贤的集大成之作,才发一人之笔。
他曾经写有“赏石帖树千题百事,尽出浅还深,遥入画图。
”清代文学家尤以吟咏名胜古迹、山水田园为精髓,因此,他们的诗歌往往流露出清朝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散曲一类的作品中,清朝的散曲出现了一定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汉语散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且是以小令、笙箫曲调为主体的,这是清代散曲独有的一部分。
最初的“满洲曲子”曾经被视为清代散曲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在后来因为呈现出一种传统形式,而渐渐被时代淘汰。
清代散曲的特色在于其敏感、周密、机智、文艺的情感表达。
清代散曲的内容以描写月、歌颂景、爱情故事等为主,具有明显的文人情调。
经过历代文学家的努力,清代的散曲形成了很多典型的代表作品,如金圣叹的《牡丹亭》、李清照的《如梦令》、petrus的《长恨歌》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清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赞美与推崇,其美丽动人的词句也在后来吸引了大量爱好散曲的人士。
中国诗词发展源流:清代的诗
中国诗词发展源流:清代的诗清代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个创作繁荣的朝代,虽然其影响不及唐诗、宋词之大,但名家辈出,成绩不小。
清代诗人有的偏向继承唐诗传统,有的偏向继承宋诗传统,也有不分唐宋凡历代诗歌都学习继承者,其中许多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清初诗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大学者,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正如龚自珍所说“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这三位学者也是名诗人。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字宁人,因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们习惯称他亭林先生。
他在明末曾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拒绝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专事游历各地,进行学术研究。
下面这首五言古诗《精卫》表述了他的爱国之心: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前四句是向精卫鸟设问:天下不平事很多,你为什么要填海不止徒然自苦呢?接下的四句是诗人借精卫之口言志:说自己也是填海的精卫,并且死而无怨。
最后两句是借鹊、燕讽刺那些卖国求荣、卖身求荣的人,嘲笑他们忘却民族利益只去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黎州,浙江余姚人。
他也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拒绝为满清做官,潜心著述,终成大家。
他的《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感》表明了明亡后他的痛苦心情: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作者认为在明亡后的中国不好再生活下去了,为自己没能为国捐躯而感到惭愧。
梦中失声痛哭被儿子唤醒;为亡友招魂时有飞鸟落到祭筵上,想象那可能是友人的灵魂化成的。
许多死去的至交都可以入《忠节传》中,可是卖国投降的朋友也不少,给他们写绝交书都写不胜写(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典)。
屈指算来自己经历过多次死去的危险,如今勉强活着又被病魔缠住,承受着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
第六节 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
第六节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从政治上说,封建统治已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封建礼教;从文化上看,清代文学承袭了明代文学的基本传统,但是在发展演变方面,却有自己的特点。
清代文学史上,虽然历时三百多年,但在文学发展上并无太大的高峰。
在这样一个时期,诗歌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清代诗、词、散文,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以及文学上的新发展。
清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词派继承:清代的诗歌深受前人的词派影响,诗歌形式的趋势是规范、完整、修饰、词派的人们重视金玉良言,把文学作为熏陶教化的工具,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的诗歌完全偏离了现实生活和现实情感。
二、文人诗派兴起:清代文人诗派兴起,多数以官员为主,以传统诗歌文化为基础,用现代思想观念来升华、修饰,作品形式从词派过渡到近全篇叙事,并加强描写,注重语言形式的完美。
三、长篇叙事诗歌的兴起:清代的长篇叙事诗歌在诗歌史上的地位特别重要,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诗才更早在《随园诗话》中被楼台先生列为秀出楼清话:自琼瑶玉佳音,优游日夜幻金乡。
乡曲南村,弄环新笏,梦醒碧油凉;绿野草堂,偃蹇玄琳,宴次鸣笳惊。
款明宾阁,梓泰烟霜,衣锦刻风名。
四、民间诗歌的发展:清代民间诗歌在道德教化、生活写实、社会关怀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民间诗歌有形式上的花样,如唢呐诗、击缶诗等,在内容方面也具有刻骨铭心的真情实感,如《孝子吴朝俊》、《霖雨踏青》等。
五、文学清新、明快、质朴。
清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便是以清新明快、质朴为主。
这也与清代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大关系。
早在康熙时代,诗人尚存弦在《优昙婆罗花》中已经表现出这一思想倾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总之,清代的诗歌文学,发展演变呈现出词派继承、文人诗派兴起、长篇叙事诗歌的兴起、民间诗歌的发展以及文学清新、明快、质朴等特点。
第六节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
第六节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总体而言,清代的诗文词成就未能超越前代,但是名家迭出,流派众多,也不可轻视。
一、清代初期的诗文词(一)诗(1)清初的诗坛上,遗民诗人黄宗曦、顾炎武、王夫之等不满清廷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所作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共同主题就是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风格悲壮沉郁,感慨深沉幽远,时代特色极为鲜明。
(2)同时的钱谦益、吴伟业两人均为官两朝,有失大节,但诗歌创作却较有特色。
特别是吴伟业的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3)清初诗论方面,诗坛领袖王士祯(号阮亭, 又号渔阳山人)提倡“神韵”说。
其含义与锤嵘《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大体相同,而以《二十四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和严羽《沧浪诗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
他在《蚕尾续集序》说:“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咸之外者何?味外味也;味外味者,神韵也。
”他所谓神韵,是指诗歌要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二)文散文方面,清初重要作家有魏禧、侯方域、汪琬等,被称为“国初三大家”。
其中魏禧观点卓越、析理透辟,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而侯方域则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文笔流畅恣肆,描写详尽委曲,被推为第一。
(三)词词至清代,经过元、明的中衰以后,重又呈“中兴”气象。
词家辈出,词作繁富。
(1)清初词坛,陈维菘效法苏、辛之豪放而开“阳羡词派” 。
陈维菘一生作词1800 多首,居古今词人之冠。
词作多反映明末清初的国家大事,有“词史”之称。
(2)朱彝尊“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张炎)差近”(《解佩令•自题词集》),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之清空,开创“浙西词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
(3)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其词逼近南唐李煜,不但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况周颐《惠风词话》),甚而可以说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
他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清代文学第五章 清代诗词文PPT课件
2、吴伟业(1609—1671) 字骏公,号梅村, 江苏太仓人。曾一度仕清,辞官隐居后,为未能保 持名节而悔恨终身。其诗取法盛唐及元白诸家。内 容多为歌咏明清之际的重大史事,抒发家国兴亡和 身世之感。他擅长歌行,工于叙事,措词华美而情 调哀怨,讽刺也含蓄婉曲。其代表作《圆圆曲》借 吴三桂、陈圆圆离合悲欢的故事,反映明末清初错 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讥讽以女色引清兵入关的叛降 求荣行为。“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 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 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4、蒋士铨和赵翼
与袁枚同属“性灵派”的有蒋士铨和 赵翼,被称为乾隆三大家。
5、肌理说
乾隆、嘉庆时的翁方纲,以治经学及 金石著名,论诗主“肌理说”。肌理,比 喻作诗所用的材料、结构和表现的思想, 他认为学问、考据都是写诗的材料,都可 以组织结构在诗中,而根源应是儒家的经 典,结果产生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 “学问诗”。
1、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 号牧斋, 江苏常熟人。他的生活经历曲折,谄媚马士英、 阮大铖及降清仕清二事,遭近世讥贬。然其晚年 又和反清活动有联系,思想比较复杂。他继明开 清,宗盟诗坛五十年。其诗初学盛唐,后广泛学 习唐宋各家而有所创新,对转变明末复古主义诗 风有一定贡献。其诗雄奇诡异,辞采丰缛,用典 切当,技巧纯熟。长于抒情,尤工七律。《后秋 兴》是大型组诗,结合时事,抒发故国之思,及 腆颜仕清、复国无望的复杂痛苦心情。其体制和 气魄,在前代诗作中所未见。
吴嘉纪 年青时从事过烧盐劳动, 后漫游各地,参加过抗清活动。他反映 农民、盐民、灾民疾苦和揭露清军暴行 的诗较有特色。
屈大均 明亡时年仅十五岁,清 兵入广州后参加抗清队伍,后削发为 僧。中年还俗,结交顾炎武等,继续 进行抗清活动。其诗多写抗清的经历 和情怀,风格俊逸明快。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一、诗词的起源中国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体,如《诗经》中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战争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源自民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诗词的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五言体诗歌逐渐兴起。
五言体诗歌的代表作品包括《乐府诗集》和《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民间歌谣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感受。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飘逸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自由、生命、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杜甫的诗歌则以沉郁顿挫、深刻感人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白居易的诗歌则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为主,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宋代则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词作以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爱情、人生、离别等主题的细腻感受。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辛弃疾的词作则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为主,表达了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李清照的词作则以婉约柔美、细腻感人为主,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命运。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诗词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在这一时期,仍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
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诗歌以奇诡怪癖、富有想象力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明代诗人高启的诗歌则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则以深情款款、细腻感人为主,表达了对于爱情、友情、离别等主题的独特感受。
清代诗歌发展历程
一.清代前期诗歌清代诗歌在艺术上不满元诗的纤弱、明诗的肤廓和狭隘,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1.遗民诗人清朝入关后的一段时间,诗坛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诗人的作品。
著名的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杜濬、钱澄之、归庄等。
这些诗人都能面对现实,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拯民的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唤醒人心,复兴家国,包含着强烈的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在当时激励着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他们的诗作矫正了明代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和公安、竟陵诗人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顾炎武从事抗清斗争多年,以恢复故国为志。
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他的诗共存四百多首,大部分是五言诗,以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诗作不假雕饰,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于杜甫,在清代评价很高。
屈大均曾以屈原后代自居,学屈原和《离骚》,兼学李白和杜甫。
无论在诗歌风格,还是在人格上,屈大均对李白都极为推崇。
他的诗肆扬奔放,激荡昂扬,于雄壮中飞腾驰骋,豪气勃勃。
他的诗也常有逼近李白风范之作。
屈大均诗在清初影响极大,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岭南三大家”。
2.“江左三大家”由明入清而又仕于清的著名诗人有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宗宋诗,吴尊唐调,二人各立门户,都是清代首开风气的诗人,影响很大。
以后清诗的许多流派,都不出尊唐、宗宋两途,都不出他们两人影响的范围。
作为主持诗坛近五十年的领袖人物,钱谦益论诗反对摹拟形似,也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主张写诗要“有本”、“有物”,强调时代、学问和遭遇的重要性。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取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前后七子摹拟盛唐和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
(完整word版)清代词的发展演变
清代词的发展演变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词在清代出现了“中兴”。
清代词人之众,词作之多,超过以往各个朝代。
清词总集,据今人陈乃乾《清名家词》初编,已刊印著名词人专集一百种;叶恭焯编选的《全清词钞》,入选词人三千一百九十六人,超过两宋词人两倍之上,仅顺治、康熙两朝就有词人二千多家,词作五万多首。
这些词在质量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清词在整个词史上成为光辉的总结.一.清代前期的词清初词由明末清初的陈子龙揭开帷幕,其《湘真词》抒写抗清复明之志和黍离亡国的哀思,突破闺房儿女的纤弱靡曼。
“上接风骚,得倚声之正。
”接着是遗民词,以王夫之、屈大均、今释澹对、吴伟业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或写怀念故明,或记抗清复国,或咏物言志,表示不仕两朝的气节,或以古喻今,寄托回天无力的悲愤,词坛风气进一步向现实迈进。
清代前期的词,流派纷呈,主要有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号称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是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之子,学有家传,才华富丽,兼工诗文,尤以骈文称一代名手。
中年以后开始填词,著《迦陵词》三十卷,所作一千八百多首,为历代词人之冠。
他的词作内容丰富,无所不能入词。
他尊词体,以词比肩“经"、“史”,屏弃“小道”与“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和白居易“新乐府”精神,词作描写现实,大胆反映民间疾苦与明末清初的国事,有“词史”之称。
把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写进词中,这是一个创举,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陈维崧以感慨身世、怀古伤今的抒情之作最具特色,壮志难酬、感伤故国之情于悲愤苦涩里盘旋曲折.陈维崧词师法苏轼,辛弃疾,尤其受到辛弃疾的影响最大,风格豪放,气魄极大.他的词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娴雅之作.陈庭焯说他的词:“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和苏、辛、周、姜为一手.”(《白雨斋词话》) 但由于写得太多,难免有些应酬敷衍、粗制滥造之作。
清朝古诗词演变
清朝古诗词演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诗词在这一时期也承载了时代的文化传承和变革。
清朝古诗词的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1.主题内容的变化:清朝初期,受到明朝文化的影响,宫廷文人多沿袭明代文风,主题内容多以高山流水、山水田园和吟咏爱情为主。
例如,南明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亲友》中写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然而随着康乾盛世,清代诗词逐渐追求壮丽恢弘、雄浑豪放的风格,抒发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情怀,如乾隆皇帝的《行在靖州览花诗三十六首》中写道:“勇儿献节造孙山,巨石回光逐晓还。
荷锄渡水堤生长,夜深狆瓦荡双蝉。
”清朝晚期,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文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则更多地关注自然环境变迁、人性困境和社会现实等问题。
2.形式风格的变化:清朝古诗词的形式风格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
明朝《宋词选》的编纂为清代文人提供了很多古诗词的经典范本,然而清代文人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虽然仍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但创造了新的意象和韵味。
乾隆时期的文人徐锡麟则创作了大量的律诗,以其雄浑豪放、奇巧娇艳的风格成为后来律诗的代表。
同时,一些清代文人也试图改革诗词的旧体制,采用新的格律结构和韵脚。
3.语言表达的变化:清初文人受到明代文化的影响,诗词的语言表达还保留着明代文人的风格特点,注重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清代文人开始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整齐,语句变得更加平实、简练。
乾隆时期,文人被视为“圣人”,他们的诗词语言具有一种严肃正式的味道,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而晚清的文人则选择更加贴近白话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以更好地吸引普通读者。
总体来说,清朝古诗词的演变体现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变迁。
从初期对明朝文人的模仿到后来的创新探索,诗词作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八)清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八)清(八)清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
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
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领袖。
另外还有一些著名诗人,如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和赵执信。
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著名诗人有沈德潜、袁枚、翁方纲等。
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清末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
他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
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词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兴气象。
清初,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姜、张之清空,开“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以情取胜,风调酷似后主李煜。
清中叶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纠浙派之偏,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其影响直达近代。
另,清初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如诗人屈大均、陈恭尹、顾炎武、归庄、钱澄之、杜硙。
散文家有侯方域、魏禧、汪琬等。
清初的戏曲界,有洪踦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堪称双璧。
清代中期,文章则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的桐城派,对后世影响甚大。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表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图代诗人屈大均《翁山诗外》《翁山诗略》屈大均诗以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发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着理性美,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文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人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吴嘉纪《陋轩诗集》他终日把卷苦吟,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
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清代自珍亥杂诗》表示态度和愿望。
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
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
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富而深刻。
而表现方法也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
宋诗派与同光体宋诗派郑珍《下滩》何绍基创作倾向是“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宋诗派学古并不主张机械地拟古,他们也吸收了宋人学唐而“力破余地”的艺术创造精神,追求诗歌的独创性。
成就较为突出的郑珍以刻炼之笔出以平易面目,确有独自风格。
不过由于他们缺乏新思想,又或为达官贵人,或为贫寒学者,生活面狭窄,尽管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曾在他们的诗歌中激起一点回响,但总体说来,诗歌的现实内容是较为贫乏的。
宋诗派至光绪年间衍为“同光体”。
清诗简论课程作业清诗发展脉络表班级:140901 班学号:14090101138姓名:朱春燕。
清代古诗词
清代古诗词清代古诗词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代诗人、流派众多. 虽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但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作家中仍有继承和发展.在技巧形式上不断追求创新,也为诗歌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清初“遗民”诗人的作品大都敢于正视现实,反映那个时代的民族斗争,表现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如顾炎武的诗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充满爱国激情.他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日知录》),其诗作沉雄悲壮,苍凉沉郁,具有纯朴自然之美. 黄宗羲的诗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慷慨激越. 王夫之的诗追怀往事,感慨生平,流露反抗精神,寄托亦深;他以情景交融论诗,影响颇大.另有杜濬、钱澄之、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其诗作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为最著名,称“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反对明代“复古派”,提倡“情真”、“情至”。
擅七律,诗风接近晚唐和宋诗.入清后的一些诗,如《后秋兴》等,感慨兴亡,深沉苍劲.吴伟业的诗不满现实,又不敢明白直陈,诗风显得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龚鼎孳诗较少特色.清初较早的诗人还有应试出仕诗人宋琬和施闰章,有“ 南施北宋”之称.宋琬诗多有感伤忧患之作,诗风磊落雄健.施闰章诗现实性比宋琬为强,诗风气象浑厚,真挚沉痛.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士祯最负盛名.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诗作大多脱离现实,缺乏社会内容,风格含蓄、冲和、淡远,艺术上有新的特色;但过于典雅,流为空调,适应了清王朝粉饰太平,点缀升平的需要.继王士祯之后以诗名者,还有查慎行和赵执信.查慎行早年诗作多记行旅,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诗以白描见长,用笔劲炼,不尚藻丽.赵执信论诗与王士祯意见不合,作《谈龙录》,对“ 神韵说”表示不满.主张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以言志为主.诗风清新峭拔,但蕴藉不足.清中叶诗人沈德潜,提倡“ 温柔敦厚”的诗教,主“ 格调说”,效法汉魏盛唐.其诗多为歌功颂德之语,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现实.他的诗选如《唐诗别裁》、《古诗源》等,流传颇广.厉鹗为浙西诗派领袖,风格清秀恬淡,曾主盟江南江北诗坛数十年.号称诗、书、画“三绝”的郑燮,许多诗篇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黑暗,吐露襟怀性情,清新流畅,自成一派.号称“乾隆三大家”的袁枚、赵翼和蒋士铨,诗论、诗作出现新气象.袁枚倡“性灵”说,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对当时的拟古主义与形式主义诗风,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其诗多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或叹古讽今,富于情趣,清新灵巧.赵翼诗论主张与袁枚接近,诗风清晰明畅,较有特色.蒋士铨诗多直抒胸臆,风格直朴,功力不及袁、赵.另有黄景仁诗,注重意境,情调感伤低沉、极富感染力. 翁方纲倡“肌理”说,主张义理与文词结合,其诗多为“学问诗”。
第六节 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
第六节清代诗文词的发展演变总体而言,清代的诗文词成就未能超越前代,但是名家迭出,流派众多,也不可轻视。
一、清代初期的诗文词(一)诗(1)清初的诗坛上,遗民诗人黄宗曦、顾炎武、王夫之等不满清廷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所作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共同主题就是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风格悲壮沉郁,感慨深沉幽远,时代特色极为鲜明。
(2)同时的钱谦益、吴伟业两人均为官两朝,有失大节,但诗歌创作却较有特色。
特别是吴伟业的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3)清初诗论方面,诗坛领袖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提倡“神韵”说。
其含义与锤嵘《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大体相同,而以《二十四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沧浪诗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
他在《蚕尾续集序》说:“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咸之外者何?味外味也;味外味者,神韵也。
”他所谓神韵,是指诗歌要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二)文散文方面,清初重要作家有魏禧、侯方域、汪琬等,被称为“国初三大家”。
其中魏禧观点卓越、析理透辟,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而侯方域则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文笔流畅恣肆,描写详尽委曲,被推为第一。
(三)词词至清代,经过元、明的中衰以后,重又呈“中兴”气象。
词家辈出,词作繁富。
(1)清初词坛,陈维菘效法苏、辛之豪放而开“阳羡词派”。
陈维菘一生作词1800多首,居古今词人之冠。
词作多反映明末清初的国家大事,有“词史”之称。
(2)朱彝尊“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张炎)差近”(《解佩令·自题词集》),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之清空,开创“浙西词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
(3)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其词逼近南唐李煜,不但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况周颐《惠风词话》),甚而可以说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
他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词发展源流:清代的诗清代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个创作繁荣的朝代,虽然其影响不及唐诗、宋词之大,但名家辈出,成绩不小。
清代诗人有的偏向继承唐诗传统,有的偏向继承宋诗传统,也有不分唐宋凡历代诗歌都学习继承者,其中许多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清初诗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大学者,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正如龚自珍所说“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这三位学者也是名诗人。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字宁人,因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们习惯称他亭林先生。
他在明末曾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拒绝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专事游历各地,进行学术研究。
下面这首五言古诗《精卫》表述了他的爱国之心: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前四句是向精卫鸟设问:天下不平事很多,你为什么要填海不止徒然自苦呢?接下的四句是诗人借精卫之口言志:说自己也是填海的精卫,并且死而无怨。
最后两句是借鹊、燕讽刺那些卖国求荣、卖身求荣的人,嘲笑他们忘却民族利益只去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黎州,浙江余姚人。
他也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拒绝为满清做官,潜心著述,终成大家。
他的《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感》表明了明亡后他的痛苦心情: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作者认为在明亡后的中国不好再生活下去了,为自己没能为国捐躯而感到惭愧。
梦中失声痛哭被儿子唤醒;为亡友招魂时有飞鸟落到祭筵上,想象那可能是友人的灵魂化成的。
许多死去的至交都可以入《忠节传》中,可是卖国投降的朋友也不少,给他们写绝交书都写不胜写(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典)。
屈指算来自己经历过多次死去的危险,如今勉强活着又被病魔缠住,承受着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
他的许多诗作都充满着这样的爱国精神。
钱谦益本是明末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但他没有经受住生死考验,投降了清朝,晚节不忠,被人诟病。
他学问渊博,诗风老辣,影响很大。
他注释的杜诗至今仍是研究杜甫的重要参考书。
吴伟业(公元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
他也是横跨明清两代的人。
他的诗内容宽泛,成就很高,诗名很大。
他的名诗较多,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讽刺吴三桂卖国行径的七言歌行《圆圆曲》。
诗一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鼎湖”代指死去的皇帝(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后乘龙升天,于是就把其处称为鼎湖),这里指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进北京时自杀于煤山事。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收复北京,并进而向西进军。
他的全部军队都为崇祯穿上白色孝服。
据说吴三桂本来是准备归顺李自成的,后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一说是刘宗敏)掠去,一怒之下改变主意投靠满清,并引清兵入关攻李自成。
“红颜流落非吾恋”是拟吴三桂的口气,说失去一个女人我并不在意,主要是逆贼李自成太荒淫腐败了。
这是用反话讥刺吴三桂。
吴三桂迅速扫平李自成起义军并占领其根据地(黄巾是汉末农民起义军,黑山是汉末农民军根据地,在此代指李自成)。
祭奠完崇祯和其父吴襄后再和陈圆圆见面(吴三桂全家38口人全被李自成杀死。
陈圆圆暂时下落不明,不是吴三桂不想见)。
接下去大段诗叙述吴三桂娶陈圆圆的经过。
陈圆圆原是苏州一个采莲女,后来成为名妓,还入宫当过宫女。
从宫里出来成为贵戚家的歌妓,又被贵戚(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送给吴三桂。
打败李自成后,吴三桂找到陈圆圆,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
以后陈圆圆伴随吴三桂远征云南,直到吴三桂称王称帝,享尽荣华富贵。
诗中说: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妻妾之类的事本不该和国家兴亡的事搅到一起,可是吴三桂这位“英雄”偏把美人摆到第一位,不惜让自己全家人被杀,使一个女人的名字留在历史上。
这几句诗可谓讽刺入骨了。
诗的最后借用吴王夫差沉缅酒色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比喻吴三桂,讥刺他空做一场美梦,留下千古臭名。
这首诗的内容也许不尽与史实相符,但诗是可以这样作的。
吴三桂先是背叛国家,后又背叛清朝,是千古罪人,应该受到唾骂。
继吴伟业之后最著名的诗人是王士祯。
王士祯(公元1634一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
他的诗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其七言绝句作得尤其好。
我们看他一首《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bēi杯〕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这是描写泉城济南的春色。
陂塘即池塘。
春天阴晴多变,此时突然放晴,阳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凉的泉水。
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
春雪过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无处不赏心悦目。
再读他《真州绝句》之一首: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真州即今江苏仪征。
江岸住的多是渔民,到处点缀着疏疏的柳树和池塘。
傍晚风平浪静,在深秋的红树林中热热闹闹地在买卖鲈鱼。
这是渔米乡的景致,描绘得简洁利落,宁静中带出活气。
王士祯还是一位诗歌理论家,他推崇唐诗,强调诗要清新明丽,语言含蓄,要有神韵。
这就是有名的“神韵说”,有相当影响。
清初诗人还有号称“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又有查慎行、赵执信等,他们虽不是当时的第一流诗人,可也相当著名。
2、清中叶诗歌清中叶(乾隆、嘉庆时代)是清王朝稳定发展的时期,学术上形成“乾嘉学派”,在考订、整理古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伟大的小说《红楼梦》。
诗歌创作也有不小的成绩,是诗人辈出的时代。
这里应该提一笔乾隆皇帝,因为他喜欢到处题诗,所谓“乾隆遗风”大家都熟悉。
他曾说“平生结习最于诗”,最推崇杜甫,是个热烈的诗歌爱好者。
晚年自称平生赋诗四万多首,仅就数量说,他可能是中国“第一”诗人。
他的许多诗摆皇帝架子,无甚特色,因此文学史上从没有人提到他。
其实,他有一部分诗是写得挺不错的。
我们从他的《过蒙古诸部落》中选几首读一下。
其一: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边。
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这是一幅黄昏牧归图,熟悉牧区生活的人都知道儿童骑马寻牛是常事,并且凭经验总能把牛找回来。
其二: 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
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小儿骑骆驼,嘴里吃着乳饼,高兴得不得了。
有时偶而掉下来落在软草上,他就势顽皮地学着父亲跳起天魔舞(蒙古舞名)来。
写得活泼可爱,恰似一幅牧民风俗画。
其三: 猎罢归来父子围,露沾秋草鹿初肥。
折杨共炙倾浑脱,醉趁孤鸿马上飞。
猎罢归来,升起篝火烤鲜肥的鹿肉,拿出皮制酒囊(浑脱)尽情一醉,然后翻身上马追逐孤鸿飞驰而去。
这就把勇壮剽悍的蒙古民族性格和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活画出来了。
诗中散发出浓郁的草原气息,这是那些文弱书生写不出来的。
沈德潜(公元1673—1769年)是乾隆年间影响较大的诗人。
他字确士,号归愚,苏州人。
他主张写古诗要以汉魏为准,写近体诗要以唐诗为准。
他倡导“格调说”,即诗的内容要“温柔敦厚”,作诗要讲求格律、声调。
按他的标准,他曾编选过《古诗源》、《唐诗别裁》等几部书,直到今天仍在印行。
他在朝做官时和乾隆皇帝关系密切,是诗友。
退休后,乾隆路过苏州时还召见过他。
沈德潜有些小诗写得很新巧,如《过许州》: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掩〕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许州即今河南许昌。
这样的夏景常见:池塘里流着清水(决决,流水声),垂柳罨覆着平野。
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伴你走过许州。
这下联想象新奇,不落陈套,令人觉得新鲜而又贴切。
他的五绝《晚晴》也颇有新意:云开逗夕阳,水落穿浅土。
时见叱牛翁,一犁带残雨。
乌云拉开空隙透出夕阳,仍有稀稀落落的雨点落在地上,可见是一场小雨。
老农仍在喝牛耕田,犁铧上仍带着残留的雨滴。
这一首也是下联写得形象。
沈德潜影响大的是他的诗说和他编的历代诗别裁集,自己没有特别有名的诗传世。
提起郑板桥几乎人人皆知,他以绘画和书法闻名于世,其实他还是一名诗人。
他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他从不标榜什么派别,写诗从不装模作样,有话就说,直抒胸臆,憎爱分明,人们很爱读。
我们先读他一首题画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他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题在一幅画上的诗。
他出身贫苦,做官不忘民间疾苦,也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另一首《题竹石画》诗也被人们喜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用劲竹顽强的生命力比喻人的顽强精神,既是勉励世人,也是勉励自己。
他曾自称“不仙不佛不圣贤,笔墨之外有主张”。
他的画怪,字怪,诗也别具一格,怪得可爱。
袁枚、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其中袁枚知名度最高。
袁枚(公元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年轻时中过进士,入过翰林,当过县令,33岁便辞官归家,终其一生都以诗文自娱,是个典型的文人。
在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的同时,袁枚提倡“性灵说”。
所谓性灵,就是真性情,真感受,或者说是“赤子之心”。
他反对模仿,认为模仿的作品虚假,只有真实才有生命。
他曾说:“蛟龙生气尽,不如鼠横行。
”这些见解无疑是正确的,只是他没有认识到丰富的生活阅历的重要,使他的理论瘸了一条腿。
他的七古《独秀峰》写得很有意味: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前六句描摹独秀峰的孤立状态,平淡无奇,突然笔锋一转由山峰说到做人:为人正直有时可能会被孤立,这也同独秀峰一样,有独秀之美,不必为此烦恼。
由于有这最后两句全诗就耐人寻味了。
再看他的《马嵬》诗之一首: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人们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后,都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叹惋不止。
袁枚认为社会上像杜甫《石壕吏》所写的那种家破人亡的悲剧无时无地不有,那要比李、杨的悲剧凄惨得多。
这个翻案文章作得多好!诗人和一般人唱反调,一细想,这个反调唱得有理,启人深思。
袁枚的生活内容就是写诗作文,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他作诗态度极为认真,到了老年仍像年轻女孩梳妆打扮一样,自己未修改满意之前从不示人。
这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有人吹嘘自己写诗作文文不加点一稿成,表示自己文思敏捷,读了袁枚这首诗应该感到惭愧。
袁枚诗佳作不少,但没有历史上一流诗人那类大作,这是为什么?他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