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_再论社会.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是什么1、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2、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为什么/意义/影响/作用1、总述:①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怎么做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精华评判有五大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精华评判有五大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精华评判有五大标准网友:有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统文化。

这种说法对吗?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要保护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保护,比如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封建迷信。

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我们在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筛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不然我们不会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价值衡量之后的传统文化。

评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有5个。

第一个是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知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没有它无法复原历史。

比如钻木取火,是人类第一次主动地战胜了自然。

有很多古书里都提到了钻木取火,上世纪80年代,有个教授做了许多试验,使用了各种方法,最后木头烧糊了也没能钻出火。

因此他认为,钻木不能取火。

但是我们在海南看到了钻木取火,钻木取火的木材不同。

因此,钻木取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证明古代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第二个标准是艺术价值。

绝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艺术价值。

一个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体现在军事上。

一个民族的最高手工艺制品肯定体现在艺术品上。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不能忽略。

第三个价值是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符号。

这些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四个价值是科技价值。

科技价值是最不被认同的价值。

有人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古代的东西有什么科技价值?这个想法是值得讨论的。

比如,神农尝百草只是一个象征。

神农成了一个古代人辨别草药药性的榜样和代表。

我们的中草药有那么多的成品和秘方,到现在还有价值,那是古人一口一口尝出来的。

为什么一个国家科技高度发展的时候,都能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是我们能从非遗中汲取营养,引领世界潮流。

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前几年有十个博士联名号召拒绝中药,取消中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发表时间:2014-02-28 来源:中国文明网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主要内容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主要内容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主要内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以此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信念,牢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体国民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保持对自己文化发展前景的充分信心。

文化自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竞争中不断攀登新高度的要求。

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

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文化教育,加大文化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全球文化舞台上展示自己风采的目标。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推广中国文化,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工作,提高自己的话语体系的塑造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盲目崇洋媚外,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异化和自我放逐,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文化自信自强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篇章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尽管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路。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论文]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论文]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核心价值观,本文从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现实情况出发,着重探讨了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途径以及需要恪守的原则等,希望可以帮助我国高校树立良好的风尚,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普遍的、具有认同性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与途径一、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文化多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越来越发展,文化融合越来越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让很多原本历史悠久的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消退,比如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气氛已经远比不上圣诞节和情人节了。

我们之所以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他们产生一种意识,即怎样在融入到这个世界潮流的同时,保持住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2.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培植一种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对于我国来说,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国家逐步变成一个更先进的国家。

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牢牢把握住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才能把握住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底线。

3.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学校和社会都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缓和大学生群体的焦虑,让他们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培养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

培养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恋爱观,更好地应对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作者:殷冀锋王乐来源:《理论导刊》2020年第09期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

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9-0123-06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先导,是文化主體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崭新课题早已被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并被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谱系当中。

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精神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启迪智慧,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强大支持。

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蕴内涵及精神之源,并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颇富见解的新思想、新观念,通过提振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一、精神引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富民强,都需要借助文化自身的积极引领作用[1]。

尤其是在当前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仅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和血脉,通过历史的积淀,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智慧,并凝聚着本民族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向心力。

打造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有助于促进本民族的团结及维护国家的统一。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其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而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以理论形态存在于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又以实践形态存在于党和人民奋斗的长期历史和当代现实之中,因而也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头脑中。

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简明的形式把它概括、表述出来。

这样的工作,是实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形态和更加简洁、明确的表达形式,但决不是另行“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它,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它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

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追根溯源,我们应该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去追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建立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

第一,它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任何其他阶级的世界观。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云杉(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核心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居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三重梦想”。

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行动指南、行为规范“三重任务”。

◆要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笼子扎起来,日常管理严起来,纪律戒尺用起来。

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工作。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这一重要论述,既为我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

认识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引导人与人之间和为贵、仁义忠孝,引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欲取先予,引导人与自我之间合一向善、无欲而安。

仁义忠孝中的“仁”指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互敬互爱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之人恒敬之,爱人之人恒爱之”;“义”指有正义敢担当;“忠”指忠诚、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孝”指孝顺、孝敬,不顺不敬,就是不孝,对长辈“孝”的最好体现是他们活得开心、活得放心。

说话、做事有没有意义是价值问题。

能够用钱衡量的叫物质价值,反之叫精神价值。

价值即有用性、有用的程度。

价值观是对价值有用性、有用程度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决定着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属于精神文化。

文化的作用是“化人、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居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论依据和指路明灯,决定着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西方优秀文化如民主、自由、法治等,是我们站在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吸纳、借鉴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主题卷首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主题卷首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主题卷首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总的来看,在地位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统摄性与崇高性;在培育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系统性与融入性;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性与时代性。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

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在地位上体现着统摄性与崇高性的特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

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最大限度地凝结社会思想共识,把人民创造历史的力量协调聚合起来,振奋和发扬“滚石上山”的精气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把我国文化制度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考。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主动地接受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文化自觉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自觉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时代特点。

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既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和共同繁荣。

文化自强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足,必须具备自强的精神和实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人才,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的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包括(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包括(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包含()A.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B.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C.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D.反映世界各国的价值观答案:ABC扩展资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是:1、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

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时代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是现实理性和走向未来的价值积淀,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2、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

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

但同时应当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其核心价值观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价值传统。

当然,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崇高性。

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而且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非常高尚和值得人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目标,考虑到三者的发展愿望,实现了国家的发展目标、社会的价值导向、个人的行为准则的统一。

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要植根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又要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思想,善于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敢于进行文化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能一味的强调传统性,夸大传统文化的社会适用性,试图用传统文化来取代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又不能夸大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完全无视传统文化,使得我们精神家园的构建失去历史延续性。

一方面,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文化代表着特定时代的人所追求的价值信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时的社会客观条件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的,带有当时社会环境的烙印。

在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中有些是符合当今社会价值需求的,有些则是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相违背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处理好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另一方面,文化是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也许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文化对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当时产生积极作用的历史文化传统无论社会如何变迁都会推动社会进步。

相反,有些传统文化与现阶段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甚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这就需要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映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彰显时代精神。

(二)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生命,看到了某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就会让人想起这个民族。

从文化的纵向发展来看,文化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起来;从文化的横向发展来看,它会吸收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充盈自身,所以说文化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开放包容的胸怀,所以它才会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之中绵延不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天下为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类社会的平等、公正和互助,倡导人们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2. 民为邦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人民是社会的基础和根本,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保护人民的利益。

3. 为政以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为官者应该以德治国,注重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4. 革故鼎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不断创新和改革,追求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 任人唯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选拔官员应该以贤能为标准,而非出身和地位。

6. 天人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7. 自强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类应该自我努力,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8. 厚德载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类应该积善行德,心胸宽广,包容万物,承受重压。

9. 讲信修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们应该注重诚信和和睦,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

10. 亲仁善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们应该与邻为善,尊重邻居,关心他人,共同进步。

这些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主题,旨在推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力量愈发凸显,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内涵和关系,并探讨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豪感。

它是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标志。

文化自信强调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使得文化可以在国际间自信地传播。

文化自信有着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还包括对当代文化的自信。

传统文化自信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当代文化的自信包括了对中国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自信,包括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和输出。

二、文化自强的内涵文化自强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内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来提升自己的国家实力与竞争力。

文化自强强调了通过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等方式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自强强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优点,并结合中国国情再创新。

文化自强既包括硬实力的提升,也包括软实力的培养。

硬实力的提升包括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软实力的培养则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强也包括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国家形象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关系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国家只有在自信的基础上才能有自主创新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化自信为文化自强提供了自信和认同的基础,使人们对本土文化更有自豪感,更愿意投身于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自强的实现也需要文化自信作为动力。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体系,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方面构成。

首先,富强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求,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基础。

其次,民主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途径。

其次,文明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心灵的升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基础。

然后,和谐体现了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接下来,自由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保障。

平等是人人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社会公正和法治的基础。

公正要求社会资源和权益的合理分配,是社会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条件。

法治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人民权益和社会正义的守护者。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是国家繁荣与发展的基石。

敬业代表了劳动者对事业和职业的忠诚和奉献。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

友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和友好交往,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鼓励人民群众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首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爱国主义要求人们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关心国家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在2006年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2011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部署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因此,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照古文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

广义上理解,文化是指与人及活动有关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其结果,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已逝的过去,而是连接过去的现在和奔向未来的今天。

而“精髓”就是“精华”,就是“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问题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指的是就事论事;价值判断则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来判断事实,是基于事实判断的。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后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自汉代儒家思想文化确立它的正统地位,就成为了封建时代主流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者们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造着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人文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其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自觉”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自觉”

2021年第11期第37卷(总第491期)No.11,2021Vol.37Total No.491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自觉”张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52)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求,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引领大学生追梦、圆梦。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自觉doi:10.16083/ki.1671-1580.2021.11.032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21)11—0132—0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已经赋予新时代的大学生,而新时代大学生的“筑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支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因为青年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彰显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要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特别需要培养和加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

一、明辨是非,增强理论自觉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精神状态。

它要求我们保持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自信,不盲目模仿西方,也不排斥外来文化。

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为根基,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文化。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众多流派,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文化。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

文化自信不是僵化的保守主义,而是要求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用新的思维和观念去诠释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展现自信和魅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交融。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追求,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践行。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工作社交中,我们都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自豪和自信的心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自强民族和谐主义价值观

自强民族和谐主义价值观

自强民族和谐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即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

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指导内容,是引领全中国人民追赶中国梦的精神旗帜,是人民的道德信仰。

今天文明君为大家介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将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要素,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的腰杆,护卫民众的福祉。

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

民主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中,民主更是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既是一个价值目标,更是一种政治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民主如同国之经络,疏通国家的肌体,协调政治的机能。

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

文明就像国之大厦,凝结民族的追求,铸就国家的强盛。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薪火相传的文明火种,孕育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韩震*〔摘要〕指向明确、语言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标志,也是一个政党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标志,更是动员群众、凝聚人民的旗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进行提炼,将核心价值观凝炼为“民主、公正、和谐”三个价值,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核心价值观的数量,且使这些观念保持在同样重要的层次,更加集中、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价值取向的针对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公正和谐〔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3-0005-04当代中国,要做到文化上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就必须凝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此这种价值观必须承接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的成就,吸纳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成果,同时还要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和境界,从而能够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这样的价值观基于历史发展,关照社会现实,考虑未来方向,因而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近些年来,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一直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课题,并且获准承担了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内容简洁、持久有效且指向明确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党的这种意识形态框架就很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铭记和认同的社会共识。

我在2008年5月12日的《学习时报》发表了《从体系建构到观念的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初论》一文,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任务。

在《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念》一文中,我又进一步提出:影响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和影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还没有能够找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我们对这些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们“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框架体系”,即马克思主5**作者简介:韩震,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7&ZD035。

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个体系是庞杂的、复杂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既然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显然就应该存在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联系、贯通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1]。

我们必须进一步凝炼出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集中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

“由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追求的研究,通过我党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和实践的考察,通过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荣辱观的领悟,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追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想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规范是什么?”[1]只有这样追问,我们才能得到真正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当时,我曾经尝试性地提出,“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道和谐、开放进取”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稍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刍议》[2]一文中,我又进一步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凝炼为“民主、公平、和谐、进取”。

主要考虑是民主与自由是相关的,公平与正义也是相关的,而和谐就是基于人与人的相互尊重,人权和人道原则得到合理实现的状态,另外,和谐也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的状态。

而且,越是简单的词越容易为群众理解和铭记。

再说,尽管叠加词语是汉语的一个修辞方法,但翻译成西方语言却并不方便。

再后来,我在《民主、公平、和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3]一文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进行提炼,将核心价值观念凝炼为“民主、公正、和谐”三个价值,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核心价值观念的数量,且使这些观念保持在同样重要的层次(在价值层次上,“进取”似乎低于“民主”、“公正”、“和谐”,更加集中、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价值取向的针对性,而且可以拿来直接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相比较、相分殊、相抗衡。

二“民主、公正、和谐”之所以应该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于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性,也在于它们能够从价值取向上标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还在于它们能够在文化性质上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形象,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甚至全人类都普遍向往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的语境中,“民主”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在古希腊就有城邦民主,但那是少数城邦公民之间的民主。

资本主义也有民主,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民主。

在它发展的初期,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少数人以资本实力为基础的竞争和博弈。

后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工人阶级、妇女和边缘群体的斗争,逐渐扩大了民主政治参与者的范围,不过这种参与大都是被界定为普遍的投票权,这就大大地窄化或简化了民主制度和民主权利的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应当而且必须在民主问题上超越资本主义,这就要丰富和深化民主的内涵,将民主从投票权扩大到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等方面,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

当然,中国的民主制度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更体现了这个价值的可贵,它将引导我们建立真正全面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公正”,即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就是在尊重每个公民基本自由权利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制度性安排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实现基本的公平,维护每个公民作为人的尊严,也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的公平。

公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

譬如,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公正就是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司其职,互不僭越。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有左派势力不断提出公平正义的问题,但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不是将公正限制在形式的权利之上,就是将其降低为非核心的价值。

且不说像米尔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鼓吹自由至上,反对任何企图通过所谓福利制度的税收或其他政策调节不平等状态的尝试,即使《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也是将照顾弱者的差异原则放在自62011年第3期由权利之下,把个人自由权利视为至上的原则,公正反而成为次要的原则。

“和谐”,不仅为中华民族一直所推崇,而且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语境中,所谓和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良好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

这个价值包容人权价值,却又超越了人权价值的视阈。

因为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中,人权更多地是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的。

如果每个人都尽可能或毫无限制地诉诸自己的权利,那么他们的权利诉求就必定很快处于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冲突的状态之中。

和谐就是利用法律、道德和文化的规范力量,在尊重每个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规范人们的权利诉求方式和边界,避免人们权利之间的冲突,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可以说,和谐就是在民主、公正规范下的所有人自由发展的社会状态。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由于“民主、公正、和谐”代表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将为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珍视、铭记和认同。

三在当今世界,有许多值得人们珍视的重要价值,但不是所有重要的价值都能够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否成为核心价值观,须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的角度加以体认。

那些不被视为核心价值观的观念,并不是它们不重要,也不是它们不值得珍视,而是因为它们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另外层次的问题。

譬如,诚信、友爱、勤俭、劳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它们都属于公民道德的价值范畴,而不属于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核心价值观念必须是国家制度价值取向的体现,也是这种国家制度对人民的承诺、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

因此,资本主义革命的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政治权力,他们希望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就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由此顺理成章地成为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尽管当时还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术语,并且在欧洲范围内逐渐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

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确立,在社会主义实践和工人阶级运动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也逐渐把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嬗变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继续掌握着道德制高点和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革命曾经以解放人民和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作为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全世界人民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往,一时间,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也曾经担心社会主义革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是,既是由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某些失误,也是因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逐渐把自己的价值观蜕化为单纯的口号,而将其实质的价值取向抛之脑后,导致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渐渐减弱,譬如,在柏林墙两边,东柏林的吸引力就比不过西柏林。

价值信念溃塌了,人心也就涣散了,问题终将出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苏东巨变也是价值观失落的结果。

第二,核心价值观念必须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而不能是工具性、手段性价值。

譬如,民主是理念性的价值,不仅仅是手段。

我不同意民主仅仅是工作作风或工作方法的看法。

当然,民主的程序有工具性和手段性的特点,但人民当家作主却是目标性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个价值必须实行法治,法治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途径。

公正也是属于理念性的价值,因为能否实现公正的制度和社会状态,这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尊严都是根本性的问题。

和谐的理念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中国,“和”一直为人们所珍视。

中国讲究对内以和为贵,对外协和万邦。

“和谐”一词,在西方哲学家那里,源于毕达哥拉斯对音乐和天体运行的领悟,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源于对立的东西。

显然,在两位哲学家那里,和谐都可以作为高位的理念加以理解。

第三,核心价值必须是基本的、持久的价值,而不能是次生性和短暂性的价值。

我们不能三天两头地提出所谓新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我们今天换一个价值观念,明天换一个价值观念,经常更换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就说明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核心的价值观念,而是把暂时的阶段性的价值当成了核心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核心价值观念不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和短期性的目标或追求,72如土地改革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和“耕者有其田”,建国初期的“赶英超美”和“多快好省”,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康”、“共同富裕”和“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