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2013年帕金森病诊断及治疗进展回顾
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治疗进展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年2月第17卷第1期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治疗进展张昭文(综述)王涛(审校)【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478(2010)014)049-03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病因未明、老年期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主要病理基础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残存神经元胞浆中出现路易小体(Lewybody)。
累积的证据显示,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营养因子下调、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等病理机制参与了PD的发生和/或发展。
鉴于病因治疗的缺乏,以阻断DA能神经元变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为目标的神经保护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近年来针对上述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现就有关工作作一综述。
1抗氧化剂大量证据显示氧化应激在DA能神经元死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氧化应激一般由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l发。
在正常细胞中代谢产生的少量R()s通常被及时清除,而在DA能神经元DA分解代谢产生大量的ROS,导致DA能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水平远高于其他细胞。
因此,减少R()s产生的药物对DA能神经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1.1维生素维生素C和E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也是体内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DATA,r()P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E并不能推迟早期PD患者开始使用左旋多巴的时间,提示维生素E可能并没有神经保护作用[13;另一方面,Fahn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E能够使早期PD患者的左旋多巴治疗推迟2.5年,提示它们有某种形式的神经保护作用[2]。
Etminan等对发表于1966~2005年间的大量观察性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发现摄入中到大量的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减少PD的患病风险,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C则没有任何保护作用D]。
帕金森病日间嗜睡的研究进展
作用”J。 4.食欲素(hypocretin,Hcrl)的促觉醒作用:下丘脑是调 节睡眠及新陈代谢的重要部位,PD患者这一部位发生病变, 也表明睡眠障碍可能与PD本身的病理改变有关。食欲素 是由下丘脑背侧和外侧神经元分泌的多肽类物质,是一种和 促醒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发作性睡病和食欲素水平降 低有关。有证据表明,PD患者存在食欲素细胞的丢失,食欲 素减少可能与日间嗜睡发生有关。Thannickal等’5 o研究证 实随着PD病情进展,食欲素细胞逐渐减少,在H&Y分期
proportion
of time
immobile,胛I),可以作为监
测日间嗜睡的指标。1 7=,该设备的使用将使日问嗜睡的诊断 更加便利。 三、治疗 1.一般措施:首先患者需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积极 治疗其他与睡眠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如运动症状波动、抑 郁、疲劳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如果近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尤 其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出现明显嗜睡,应该考虑调整药物 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有关嗜睡的药物治疗的探索颇多,包括莫 达非尼、咖啡因、羟丁酸钠、褪黑素等。奠达非尼是研究最广 的一种药物,它具有显著的促醒作用。一项Meta分析对4 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药能改善ESS评分 (即主观嗜睡),但不能明显改善客观评价指标MSLT中的睡 眠潜伏期时间¨…。如果该药只能改善主观嗜睡,那么在临 床使用时应该谨慎,尤其是对于经常驾驶的患者,应该进行
万方数据
史堡凼型苤查!!!!生!!且筮!!鲞筮!!塑坠i!』!!!!婴丛盟:盟!!!里!塑!Q!!:!!!:ii:奠!:!! 客观评估。咖啡因也是常用的中枢兴奋剂,近期一项随机对 照试验发现咖啡因并不能明显改善嗜睡,但却使统--'13金森 病评分量表(unified
帕金森患者血清apelin-13、CXCL1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帕金森(PD)是一种异质性多系统疾病,包括广泛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1-2]。
非运动症状较为常见,认知障碍(尤其是痴呆认知障碍)是PD最严重且致残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与死亡率密切相关[2-3]。
此外,认知障碍会损害患者社会功能,加重照护者负担和疾病相关医疗费用[4]。
因此早期诊断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价值。
Apelin-13被认为是神经保护中的主要神经肽,具有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发作和阻止疾病进展的功能[5]。
apelin-13通过直接或间接抗细胞凋亡、调节自噬、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和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来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这有助于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6]。
趋化因子12(CXCL12)属于CXC亚家族成员[7]。
CXCL12通常被定义为外周造血干细胞的调节信号,在早期胚胎发育期间,CXCL12-CXCR4信号传导对器官发生至关重要[8]。
目前,有关apelin-13、CXCL12在PD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较少。
为此,本研究通过观察PD患者血清中apelin-13、CXCL1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对PD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PD患者作为PD组。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有关PD的诊断标准[10];(2)初次确诊为PD者。
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者;(2)有免疫性疾病者;(3)有心血管疾病者;(4)有恶性肿瘤者;(5)有传染性疾病者。
PD组患者MoCA评分为(22.50±2.63)分,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PD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48例(<26分)与非认知障碍组32例(≥26分)[9]。
根据PD患者的H-Y评级和统一PD评分量表(UDPRSⅢ)评分将其分为H-Y1~2期35例,H-Y3期25例,H-Y4期20例。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进展(全文)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进展(全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
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PD的防治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超过1%的60岁以上人口受PD影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治疗PD 的传统药物,主要是基于增加脑内多巴胺递质,包括复方左旋多巴(L-dopa,LD)、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其中左旋多巴复方制剂是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对PD 整个病程均有一定疗效。
但传统药物治疗PD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而且还存在诸多不良反应,随着病程进展以及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治疗效果也逐步降低。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PD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当前PD传统药物治疗以外治疗方面,包括药物剂型的转变、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脑深部电刺激术、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运动疗法七个方面对P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01、药物剂型的转变迄今为止,PD的治疗主要是基于纹状体内的外源性多巴胺替代,LD 仍是治疗PD的首选药物。
口服制剂因其肝脏首过效应显著,生物利用率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进入脑内的药量较少,影响其临床疗效。
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剂型逐渐涌现,它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结构、改变给药途径等增加药物利用。
1.1 药物结构的转变研究者设计了许多方法来增加此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1)脑室内直接给药:脑室内直接给药是通过将导管直接插入脑室的脑脊液中,将药物输送于脑内,经回流入静脉循环作用于脑实质,除了高昂的手术费用以外,还有对手术技术要求高以及感染的风险。
(2)暂时破坏血脑屏障:通过高渗溶液、血管活性药物等暂时打开血脑屏障促进药物渗透,目前安全性尚未可知。
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3.线粒体功能缺陷 具有毒性的1一甲基一4一苯基吡啶离子
(1-methyl一4一phe“ylpyridinium,MPP )可用于制备PD模型。它
可与线粒体传递链复合体I结合而阻断线粒体的呼吸,也可被转运至
血小板,抑制复合体I 。在PD患者的黑质中发 现复合体I的话性显著
医学ppt
10
降低 。
4. 细胞凋亡 PD大鼠SNc发现凋亡的细胞 核,这可能是由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 所诱发 。细胞培养发现,线粒体复合体I抑制 剂可诱发凋亡,而PD患者恰恰缺乏线粒
Williams-Gray CH, Foltynie T, Brayne CE, Robbins TW, Barker RA.Evolution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an incident Parkinson‘s disease cohort.Brain.2007 Jul;130(Pt 7):1787-98.
体复合体I 。所以,有人推测PD患者黑质神 经元的线粒体复合体I活动减少可能使sNc细 胞更易出现凋亡。
5.遗传因素 在意大利、希腊和德国的几
个家族聚集性PD病患者体内发现4号染色体
上n一共核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但是在占绝大
多数的散发的PD患者中并未发现该基因突变
现象。因此遗传因素在PD发病中的作用需进
以往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主要与家族性 PD相关,然而近年的研究发现在散发性PD的发 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同样担当重要的角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于目前已被克隆并与家族 性PD密切相关的6个基因(d.synuclein、UCH-L1、 LRRK2、parkin、DJ-1、jibberPINK1)的突变类型、突变 频率、病理特征、临床表型特点以及基于体内外功能研 究的致病机制特点对PD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 题介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报道了应用变性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parkin、DJ-1、PINK1基因突变。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步研究。医学ppt
Medscape:2013神经病学重大研究进展(一)
Medscape:2013神经病学重大研究进展(一)医脉通2013-12-13分享对于神经科医生来说,2013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在新药、尖端设备和有用的指南更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一、明智选择2月11日,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列出了一份新的列表,公布了目前在病人管理方面需谨慎使用的5项临床实践。
“明智选择”由AAN和33个其他医疗专业协会发起,旨在促进医患之间就医疗措施是否符合患者病情进行交流,同时避免医疗保健资源的浪费及弊大于利的非循证实践。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5项神经内科医生的“明智选择”1、避免因头痛就进行脑电图(EEG)检查2、避免因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的单纯晕厥患者进行颈动脉成像3、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或布他比妥治疗偏头痛,除非作为最后的手段4、避免给进展型(非复发型)MS残疾患者开具β-干扰素或醋酸格拉替雷5、不推荐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除非并发症发生率低(<3%)二,卒中指南更新2013年1月31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新指南,替代了2007年发布的指南和2009年的更新指南。
该指南进一步巩固了涉及到卒中管理的护理医师,院前护理者及其他的医疗保健人员的护理。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
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该指南与之前2007年发布的指南相比,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但却是有渐进性的改进,指南巩固了我们对一些因素的理解。
本指南是一个解决卒中管理的全面性的文件,从属于卒中并发症的院前评估,那些涉及到卒中护理的人们值得一读。
详情阅读》》》AHA/ASA指南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三,卒中与TIA:CHANCE研究6月26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CHANCE(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比阿司匹林单一用药更有助于防止卒中复发。
Nature帕金森病综述特辑:关注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
Nature帕金森病综述特辑:关注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作者:麦子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200年前,帕金森病(PD)第一次被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正式描述,在他的论文中还将其称为“震颤麻痹”(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1817),后来又过了半个世纪,才被Jean-Martin Charcot医生命名为帕金森病。
200年的研究历程,使我们对这一常见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临床表现到生理病理到遗传因素,都有了很丰富的研究。
但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无系统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式,提示着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空间亟需探索。
为此,Nature推出了帕金森病200周年特辑,收集了近期发表的PD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以便大家温故知新!回复170628可下载文献包,一月有效。
200年研究回放既然是200周年纪念特辑,那就先来个编年历史回顾吧~帕金森研究的编年史本文整理了自帕金森病首次被描述以来,各个关键的研究突破,包括早期学者们从解剖学到病理学的认识演变,多巴胺治疗的优劣,到后来线粒体缺陷的发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纠结之争,到近十几年新提出却未能明确的神经炎症机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等。
最后作者认为,影响PD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环境、遗传、细胞、分子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甚至应该考虑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因素。
对本病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将更有利于新的防治手段的研发。
原文标题:The two-century journey of Parkinson disease research对帕金森病的总体临床认识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的各种学说琳琅满目,而目前已了解的病生理特征又无法完全解释临床症状,使得PD的轮廓更加扑朔迷离。
帕金森病临床症状随病程演变本文作者着眼于临床,全面总结了已发表研究中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生理机制、诊断筛查及预防、管理,并提出在治疗、管理方面除了运动症状外,更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认识功能、精神状态等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帕金森病:诊断治疗新进展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04-14发表评论分享帕金森病(PD)为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传统观念认为,PD为运动障碍性疾病,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和平衡障碍为特征。
病理基础为脑干尤其是黑质的路易体沉积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
临床上广为应用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运动症状,治疗目的也以改善运动症状为主。
近年来,随着对PD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都有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Braak分期2003年Braak提出,PD的病理改变始于嗅球、迷走神经背核,向上发展,逐渐累及中缝核、蓝斑、巨细胞网状核,继之累及中脑,特别是黑质,此时往往出现相关的运动症状。
之后,累及基底前脑、颞叶内侧,逐渐发展到新皮质,依据发病进程将其分为1~6期。
依据该理论,PD患者在出现运动症状时,病理改变已发生4~6年或更长时间,病理上已是Braak3~4期。
此分期可以解释为何PD患者早期常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然后再出现典型的运动症状,疾病的晚期多数患者出现认知障碍。
虽然并非所有PD患者的病理改变都严格遵循此过程,但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受累,且黑质外组织有早期受累这两点得到公认。
临床分期国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协会将PD分为临床前期、运动前期和运动期三个阶段。
临床前期指患者存在PD的早期病理表现,但尚未严重到引起临床症状和异常体征,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生物标记物进行早期诊断。
运动前期指患者有一些早期的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RBD)、便秘等,但无特征性的运动症状,此时PD的病理改变已经累及嗅球、脑干、肠道神经系统等黑质外器官/组织。
运动期患者出现特征性的运动症状,黑质受累,PD病理改变会继续发展至脑内其他部位,最终累及新皮层,这个过程中可以出现更多的非运动症状。
运动前期的临床表现这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首先,在此阶段及时识别出PD患者,有可能尽早采取神经保护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医学综述文献15篇综述
医学综述文献15篇综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医学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综述文献在整合和总结医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医学综述文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出15篇有代表性的综述,以期为医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第一篇综述来自《The Lancet》,题为“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该综述从心脏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为心脏病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第二篇综述来自《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题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治疗”,该综述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概述,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意见。
第三篇综述来自《BMJ》,题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该综述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全面介绍,强调了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合理用药等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综述来自《JAMA》,题为“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该综述对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观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五篇综述来自《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题为“肺癌的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该综述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肺癌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的显著作用,为肺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六篇综述来自《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题为“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该综述从心理障碍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探讨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优缺点及其潜在风险。
第七篇综述来自《The Lancet Oncology》,题为“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该综述对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定制化的治疗方案的观点,并对新型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进行了探讨。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帕金森病诊断治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帕金森病诊断治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从指南变迁看帕金森病治疗理念的发展 (1)二、进展期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管理 (3)三、帕金森病前驱期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治疗探索 (5)四、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7)五、CDS理念在PD治疗中的探索 (9)六、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11)七、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3)八、MDS-UPDRS评分解读 (15)九、帕金森病痴呆诊断及鉴别诊断 (17)十、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 (18)十一、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20)十二、帕金森病的护理及营养支持 (22)十三、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防治 (24)十四、PD非运动症状评估与管理 (26)十五、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 (28)十六、帕金森病的DBS治疗进展 (30)一、从指南变迁看帕金森病治疗理念的发展1.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治疗原则是()A.综合治疗、多学科治疗模式、全程管理B.综合治疗、全程管理C.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D.立足当前、长期管理、长期获益E.运动症状治疗、非运动症状的治疗、长期管理参考答案:A2.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症状波动新增的处理原则是()A.开关现象B.异动症C.冲动控制障碍D.剂末现象E.消化道症状参考答案:A3.早发帕金森病不伴有智能减退的强直少动型可首选药物治疗是()A.安坦B.金刚烷胺C.复方左旋多巴D.多巴胺受体激动剂T抑制剂参考答案:B4.运动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是()A.手术治疗B.运动康复治疗C.肉毒毒素治疗D.添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E.提供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的药物或手段参考答案:E5.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原则是()A.维持患者生命、避免副作用发生B.力求运动症状达到最佳状态C.力争消除所有的非运动症状D.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E.积极治疗冻结步态参考答案:D二、进展期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管理1.根据国内外研究,雷沙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获益包括()A.显著改善剂末现象B.显著改善患者“开 - 关”现象C.显著改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D.安全性良好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E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帕金森病的Hoehn-Yahr分级系统()A.1级 - 单侧肢体疾病B.2级 - 轻度双侧肢体症状,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C.2.5级 -轻度双侧肢体症状,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D.3级 - 转弯变慢,许多功能受到限制,但能自理E.6级 - 极度病残,不能站立和行走参考答案:E3.关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特点,错误的是()A.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B.对抗精神病引起的帕金森病有效C.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较差D.对抗精神病引起的帕金森病无效E.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疗效好参考答案:B4.关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左旋多巴的疗效上升B.帕金森病早期阶段患者使用左旋多巴药物后不会出现症状波动C.雷沙吉兰作为第一代MAO-B抑制剂,已经被证实可以与左旋多巴联合使用D.左旋多巴治疗的时间和剂量与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波动无关E.雷沙吉兰是第二代MAO-B抑制剂,可与左旋多巴联用,有效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症状波动,安全性良好参考答案:E5.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的主要类型包括()A.剂末现象B.“开 - 关”现象C.异动症D.剂末现象和“开 - 关”现象E.剂末现象、“开 - 关”现象、异动症参考答案:D三、帕金森病前驱期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治疗探索1.帕金森病是以下的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多在中老年期发病B.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C.常规辅助检查无特殊发现D.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治愈E.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震颤明显的较年轻的患者参考答案:D2.在帕金森病的前驱期筛查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筛查方法?A.量表评估B.嗅觉检查C.TCS(脑电图)D.血液常规检测E.PET扫描参考答案:D3.参照《MDS帕金森前驱期诊断研究标准2015年》,关于75-79岁年龄段的受试者,其基于朴素似然比的似然比值(LR)为多少?A.110B.155C.180D.515E.95参考答案:A4.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地反映了黑质超声(TCS)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应用?A.TCS是帕金森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
学术研讨95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敏敏付崇罗康新江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大于2%,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造成严重负担。
人们一直致力于这种疾病的治疗研究,目前针对这种疾病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
细胞移植治疗按细胞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中脑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移植和诱导多功能千细胞移植,本文系统介绍这些细胞治疗方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帕金森病(PD)是以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为病理特征,最终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徐缓、肌肉僵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和睡眠剥夺、痴呆等精神症状。
在发病率上,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大于2%。
全世界帕金森病患者有1000多万,其中我国多达300万,而且以每年10万新发病例的速度增长。
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极为重视,每年有大量的金钱投入到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手段,是通过将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人或动物模型的纹状体或中脑黑质中,来提高多巴胺的水平,达到改善运动的目的。
根据细胞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中脑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移植和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移植。
1胚胎中脑细胞移植治疗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移植人胚胎的中脑组织能够改善动物的运动功能。
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在19804990年期间,对300~400名帕金森病人进行了人胚胎中脑组织的移植。
与移植前相比,这种治疗证明胚胎中脑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改善是有明显效果的,而且PET^a描也显示纹状体中氟多巴的吸收在移植后的孙月和12个月有了渐进性的增加。
但帕金森病人单侧纹状体移植需要1-4个胚胎中脑,所以人胚胎中脑组织的移植一是细胞来源不足,二是存在伦理学上的争议,限制了这种治疗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2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胚胎干细胞(ESCs)是一种原始的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经颅超声检查黑质强回声诊断帕金森
经颅超声检查黑质强回声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价值黄 梦,延艳娜,张 慧,冯卫星,姚秀芬,肖迎聪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TCS )对帕金森病(PD )病人黑质(SN )强回声的筛查,分析年龄㊁性别㊁病程及Hoehn -Yahr (H -Y )分级与帕金森病病人黑质强回声的关系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2月在我院脑病科确诊的帕金森病病人152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另选取年龄及性别比例相近的19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㊂结果 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黑质区强回声的检出率分别为81.58%(124/152)㊁8.95%(17/190)㊂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病人黑质区强回声检出的灵敏度为81.58%,特异度为91.05%㊂帕金森病组中,TCS (+)组与TCS (-)组年龄㊁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㊁H -Y 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帕金森病组病人中年龄㊁性别㊁病程长短及H -Y 分级与帕金森病黒质强回声面积无相关性㊂结论 经颅超声对黑质强回声的筛查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病人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H -Y 分级㊁性别与黑质强回声阳性有关,但年龄㊁性别㊁病程及H -Y 分级与帕金森黑质强回声面积无关㊂关键词:帕金森病;经颅超声;黑质强回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2.23.03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 )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为1/1000人~20/1000人,占全世界总人口的0.3%[1-3]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2%[4]㊂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老年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5]㊂黑质强回声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是在1995年首次由Becker 等[6]提出后逐步被探索及认识,2013年欧洲神经科学联盟(EFNS )帕金森病诊断指南已将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 ,TCS )作为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A 级推荐证据[7],我国2016年最新出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8]中已将黑质超声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㊂本研究旨在探讨TCS 对帕金森病病人黑质强回声的筛查,分析年龄㊁性别㊁病程及Hoehn -Yahr (H -Y )分级与帕金森病病人黑质强回声的关系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2月在我院脑病科确诊为帕金森病的病人152例作为帕金森病组㊂另选取年龄及性别比例相近的㊁因体检来我院超声科检查且病史中无可能影响吞咽功能相关疾病的健基金项目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持计划项目(No.2017KCT -2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No.2020LCJD005)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通信作者 延艳娜,E -mail :****************引用信息 黄梦,延艳娜,张慧,等.经颅超声检查黑质强回声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3):4376-4379.康者1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㊂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获得所有受检者的知情同意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我院脑病科确诊为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参照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标准[9]㊂排除标准:头颈部受过严重外伤或接受过放射疗法;既往有脑血管病或主要血管病变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者㊂1.3 检查方法 采用GE LOGIC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M5S ,探头频率为1~5MHz ,动态范围为45~55dB ,深度为14~16cm ㊂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图像亮度和时间增益补偿㊂在TCS 中,定位标准是呈蝴蝶形状低回声的中脑㊂1.4 评估标准 根据黑质回声强度分为5级(见图1)㊂Ⅰ级为黑质的回声强度与脑干相同;Ⅱ级为黑质区有清晰可见的点状㊁线状回声但强度仅稍高于脑干;Ⅲ级为斑片状中等回声强度,但低于周围脑池;Ⅳ级为和周围脑池有相同的回声强度;Ⅴ级为回声强度高于周围脑池[10]㊂黑质回声强度Ⅰ级㊁Ⅱ级视为正常,ȡⅢ级需测量斑片状强回声面积,将强回声面积ȡ0.20cm 2或双侧黑质强回声面积总面积/中脑总面积(S/M )ȡ7%作为TCS (+)组,否则为TCS (-)组㊂1.5 数据采集㊁分析 全部病人均由同一名脑病科医师进行H -Y 分级判定,由同一名超声诊断科医师完成经颅黑质超声检查,两名超声诊断医师在工作站上共同对中脑黑质的回声进行评估㊂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异量数用中位数(全距)表示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帕金森病组中年龄㊁性别㊁病程长短及H-Y分级与帕金森病黑质强回声面积的相关性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图1黑质回声强度分级[A为黑质区均质低回声(Ⅰ级);B为黑质区点线状强回声(Ⅱ级);C为黑质区斑片状强回声且回声强度低于脚间池(Ⅲ级); D为黑质区斑片状强回声且回声强度等于脚间池(Ⅳ级);E为黑质区斑片状强回声且回声强度高于脚间池(Ⅴ级)]2结果2.1两组经颅黑质超声检查结果比较TCS对帕金森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黑质区强回声的检出率分别为81.58%(124/152)㊁8.95%(17/190)㊂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病人黑质区强回声检出的灵敏度为81.58%(124/ 152),特异度为91.05%(173/190)㊂详见表1㊂表1两组经颅黑质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TCS(+)TCS(-)帕金森病组152124(81.58)28(18.42)正常对照组19017(8.95)173(91.05)合计3421412012.2帕金森病组一般资料比较帕金森病组中,TCS (+)组与TCS(-)组年龄㊁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㊁H-Y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2.3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正常对照组中,TCS (+)组17名,其中,男12名,女5名,年龄73(30,88)岁; TCS(-)组173名,其中,男109名,女64名,年龄70(51,79)岁㊂TCS(+)组与TCS(-)组年龄㊁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表2TCS(+)组与TCS(-)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TCS(+)组(n=124)TCS(-)组(n=28)P 年龄(岁)76(32,86)71(57,78)0.584性别(例)男9680.022女2820病程(年)3(0.08,40.00) 1.5(0.17,5.00)0.178 H-Y分级(例)1级081.5级842级28120.0122.5级1203级4004级3642.4帕金森病病人年龄㊁性别㊁病程㊁H-Y分级与黑质强回声面积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帕金森病病人年龄㊁性别㊁病程长短及H-Y分级与帕金森病黑质强回声面积无关(P>0.05)㊂详见表3㊂表3年龄㊁性别㊁病程㊁H-Y分级与黑质强回声面积的关系常量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误t值P95%CI 年龄0.0030.1460.0040.7950.432[-0.005,0.012]性别0.1630.2860.100 1.6380.111[-0.039,0.366]病程0.0030.0640.0070.3670.716[-0.012,0.017] H-Y分级-0.053-0.1810.051-1.0410.305[-0.157,0.051]3讨论本研究中,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黑质区强回声检出率分别为81.58%㊁8.95%,帕金森病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经颅超声黑质强回声检出率与国内学者研究中的检出率相近[11],而与国外数据90%甚至以上的黑质强回声阳性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12-14],可能的原因有:种族的差异造成颞窗的透声条件差,在老年女性中尤为明显;TCS检查受检查仪器及检查者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的影响㊂然而,即使有8.95%的正常人存在黑质强回声,但帕金森病病人的黑质强回声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所以经颅超声黑质强回声的筛查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病人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㊂另外, Berg等[15]对健康人群黑质强回声阳性者进行检查与随访,发现健康人群中黑质强回声阳性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是黑质回声正常者的20倍,提示黑质回声增强可能是帕金森病易感性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TCS可以作为帕金森病诊断的一项有效辅助检查,用以发现早期病人并对健康人群予以筛查㊁预测危险人群㊂本研究结果显示,152例帕金森病病人中,TCS (+)组与TCS(-)组年龄㊁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黑质强回声面积无明显相关性㊂帕金森病组中男性病人的黑质强回声发生比例(92.31%,96/104)高于女性病人(58.33%,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Schweitzer等[16-17]关于性别的研究结果一致㊂关于性别的差异说法不一,本研究对性别与黑质强回声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病例中男女比例悬殊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纳入更多的女性病人进行分析㊂本研究对H-Y分级与黑质强回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H-Y分级与黑质强回声阳性率相关,但与黑质强回声面积无明显相关性,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8-19]㊂本研究中,TCS检查对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81.58%,特异度为91.05%㊂TCS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检查手段,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㊂TCS的可行性虽然受病人骨窗等客观因素及操作者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具有无创㊁无辐射㊁实时显像㊁检查时间短㊁经济便捷㊁重复性强㊁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辅助检查工具㊂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病例数少且男女比例不均,尚需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深入分析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㊂参考文献:[1]SCHRAG A,BEN-SHLOMO Y,QUINN N P.Cross sectionalprevalence survey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ndParkinsonism in London[J].BMJ(Clinical Research Ed),2000,321(7252):21-22.[2]DERIJK M C,BRETELER M M,GRAVELAND G A,et al.Preval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the elderly:the Rotterdamstudy[J].Neurology,1995,45(12):2143-2146.[3]LINAZASORO G.A global view of Parkinson's diseasepathogenesis:implications for natural history and neuroprotection[J].Parkinsonism&Related Disorders,2009,15(6):401-405. [4]DERIJK M C,LAUNER L J,BERGER K,et al.Prevalence ofParkinson's disease in Europe:a collaborative study ofpopulation-based cohorts[J].Neurology,2000,54(11Suppl5):S21-S23.[5]张丽娟,邵海涛,王跃秀,等.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4,26(6):560-570.[6]BECKER G,SEUFERT J,BOGDAHN U,et al.Degeneration ofsubstantia nigra in chronic Parkinson's disease visualized bytranscranial color-coded real-time sonography[J].Neurology,1995,45(1):182-184.[7]BERARDELLI A,WENNING G K,ANTONINI A,et al.EFNS/MDS-ES/ENS[corrected]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Parkinson's disease[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13,20(1):16-34.[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68-271.[9]HUGHES A J,DANIEL S E,KILFORD L,et al.Accuracy of clinical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a clinico-pathologicalstudy of100cases[J].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Psychiatry,1992,55(3):181-184.[10]BERG D,GODAU J,WALTER U.Transcranial sonography inmovement disorders[J].The Lancet Neurology,2008,7(11):1044-1055.[11]俞丽芳.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12]SANZARO E,IEMOLO F,DURO G,et al.A new assessment toolfor Parkinson disease:the nigral lesion load obtained bytranscranial sonograph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4,33(9):1635-1640.[13]WALTER U,ŠKOLOUDÍK D.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ofbrain parenchyma in movement disorders:quality standards,diagnostic applications and novel technologies[J].Ultraschall inDer Medizin(Stuttgart,Germany:1980),2014,35(4):322-331. [14]PILOTTO A,YILMAZ R,BERG D.Developments in the role oftranscranial sonography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Parkinsonism[J].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2015,15(7):43.[15]BERG D,BEHNKE S,SEPPI K,et al.Enlarged hyperechogenicsubstantia nigra as a risk marker for Parkinson's disease[J].Movement Disorders,2013,28(2):216-219.[16]SCHWEITZER K J,BEHNKE S,LIEPELT I,et al.Cross-sectionalstudy discloses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for Parkinson's diseaseand male gender as epidemi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substantianigra hyperechogenicity[J].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2007,114(9):1167.[17]陈峰,施俊峰,吴晓云,等.TCS在帕金森病诊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9):30.[18]HUANG Y W,JENG J S,TSAI C F,et al.Transcranial imaging ofsubstantia nigra hyperechogenicity in a Taiwanese cohort ofParkinson's disease[J].Movement Disorders,2007,22(4):550-555.[19]罗勇.经颅超声在帕金森病诊断中最佳阈值和诊断价值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收稿日期:2020-10-28)(本文编辑邹丽)6~18个月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脑皮层发育状况研究李倩云1,张泽栋1,孙惠苗2摘要: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脑皮层结构发育的异常情况㊂方法选取2019年12月 2022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磁共振三维T1加权(3D-T1WI)MRI检查的婴幼儿27例作为患儿组;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3D-T1WI MRI检查的正常发育婴幼儿66名作为对照组㊂两组均行全脑3D-T1WI MRI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研究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组与对照组的全脑各脑区皮层厚度存在的差异,再进一步将差异脑区皮层厚度与相对应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㊂结果患儿组左侧大脑半球25个脑区皮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组右侧大脑半球有24个脑区皮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侧岛叶㊁双侧内侧眶额及双侧前扣带回皮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左侧额下回眶部皮层厚度与语言能区评分呈负相关(P<0.05),左侧舌状回皮层厚度与大运动能区评分呈正相关((P<0.05))㊂结论与正常发育婴幼儿相比,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在双侧大脑的多个脑区表现出皮层厚度偏高㊂其中,左侧额下回眶部皮层厚度与语言能区评分呈负相关,左侧舌状回皮层厚度与大运动能区评分呈正相关㊂关键词:全面性发育迟缓;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2.23.032全面性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GDD)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指婴幼儿运动㊁语言或认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标志性的发育指标/里程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03D321051)作者单位 1.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2.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太原030013)通信作者孙惠苗,E-mail:********************引用信息李倩云,张泽栋,孙惠苗.6~18个月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脑皮层发育状况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3): 4379-4383.碑(如坐㊁站㊁走和语言等)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其发病率在3%左右,5%~10%的正常儿童在发育早期出现过全面性发育迟缓[1]㊂临床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来进行评估,且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2-3]㊂若错过了早期诊治,全面性发育迟缓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智力障碍㊁脑瘫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等[4]㊂出生后的前两年是人类大脑结构及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许多神经发育异常和精神疾病是这一阶段的大脑发育异常所致[5]㊂皮层厚度是皮质结构发育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层厚度异常在神经发育。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通过突触失活和神经元死亡导致脑区的损伤。
其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能够对各种炎症和损伤做出反应。
在帕金森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参与了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引发了神经元的死亡,以及认知和运动失调等严重的症状。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本文将概述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的研究进展。
1. 小胶质细胞与线粒体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小胶质细胞在承担神经保护的同时,也会释放一系列有害分子,这些分子在进一步损害神经元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帕金森病的炎症过程中,线粒体损伤是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线粒体始终处于高度活性状态,会在能量代谢过程中释放毒性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被释放,就会引起神经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神经炎症过程的控制是一个关键领域,小胶质细胞在此过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认可。
2. 小胶质细胞与神经中介物小胶质细胞还能自行产生或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化学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等,这些因子对神经元的存活和运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控制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细胞因子的行为,可以从调节小胶质细胞的这些功能切入,控制神经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还具有直接清除神经元的能力,这些细胞会释放大量毒性物质,包括氧自由基和焦磷酸氧化酶等,在神经元的死亡和激活的前线起着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引发神经元竞争性死亡,进一步损害神经元的生存状态。
小胶质细胞还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在神经细胞发生损伤时,小胶质细胞会增殖,并释放一系列神经保护性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等,从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
综上所述,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中,逆转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是一种趋势,并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博士生研究发现新药物可治疗帕金森病
博士生研究发现新药物可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能力,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等症状。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管理和物理疗法,但并无根治方法。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博士生在其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帕金森病。
该项研究由XX大学的博士生张华领导,并得到了帕金森病研究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张华和他的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在大量的实验动物身上进行了药物疗效测试,发现这种新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种新药物的研发基于对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
研究人员发现,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脑内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
这些神经元负责控制运动,当它们受损时,导致帕金森病症状的发生。
因此,研究人员着眼于发现一种能够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生长和恢复的药物。
经过长期的筛选和实验,研究团队最终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名为PD-1的新药物。
PD-1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能够通过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和保护,减少帕金森病所引起的神经损伤。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PD-1进行治疗的实验动物在运动能力、肌肉控制和震颤程度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除了在动物研究中取得成功外,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以评估PD-1对于人体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一项小型临床试验中,他们选取了20名帕金森病患者,给予他们一定剂量的PD-1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超过80%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且没有出现重大的不良反应。
这项研究的突破不仅在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还在于揭示了帕金森病病理机制中的新的治疗目标。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PD-1仍处于研究阶段,但这种新药物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成为未来的临床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PD-1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表现出了潜在的疗效,但它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
病因及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80年代初美国加州一些吸毒者误
用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MPTP);
给猴注射后出现酷似PD患者的病
理、行为症状、生化改变和药物
正常猴
治疗反应。MPTP在脑内通过一 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黑质多巴
胺(DA)能神经元变性;
黑质色素变淡 Tretiakoff(1919)发现黑质细胞↓,≥50%时产生PD。 Lewy(1912)发现黑质和蓝斑区嗜伊红包涵体—路易(Lewy) 小体。
生化病理
基底节的神经生化解剖 帕金森病基底节生化病理
ACh神经元对纹状体GABA 源性递质释放起兴奋作用; DA神经元对纹状体GABA源 性递质释放起抑制作用
左旋多巴
副作用和并发症: • 急性: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
律失常 • 慢性(长期运动并发症):
– 运动波动(剂未现象、开-关现象) – 异动症 – 精神障碍
左旋多巴与药物引起的并发症
病程
5-10年
药效 DA储存 2.0 1.47 1.37
并发症
剂开异 僵认
未 现 象
关 现 象
动 症
住 现 象
量取得较满意疗效 治疗方案个体化
药物治疗
原理: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系统平
衡。包括抗胆碱能药、改善DA递质功能 药物
多巴胺 恢复平衡乙酰胆碱
多巴胺 帕金森病 乙酰胆碱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多巴替代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促多巴释放剂:金刚烷胺 抗胆碱能药:安坦等 腺苷A2A受体拮抗剂 CoQ10 Vitaline CoQ1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谈世东;陈先文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0()2
【摘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史,影像学以基底节区和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
VP患者临床特点有锥体系和锥体束损害的表现,影像学有脑缺血的改变,嗅觉功能无异常。
VP与帕金森病在神经病理学、症状学神经影像都有所不同,本文就该病的病理、影像与临床特征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131-135)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神经影像;临床特点
【作者】谈世东;陈先文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5
【相关文献】
1.核磁共振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彭嘉昕;彭蓉
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郭姗姗;陈红霞;武一平;林杰
3.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J], 李涛;侯媛媛;王豆;
闫咏梅
4.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J], 王垚; 陈路; 李楠楠; 任珊; 郭冰玉; 李茜; 陈志刚
5.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J], 罗倩;彭思佳;王笑瑗;唐宇凤;吴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进展
单培佳;周颖奇;杨扬;宫峰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8)4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减少等临床表现。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PD患病率,男性1.7%,女性1.6%,位居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第二位[1]。
本文就PD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总页数】3页(P370-372)
【作者】单培佳;周颖奇;杨扬;宫峰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81;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81;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81;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5
【相关文献】
1.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临床研究进展 [J], 卢安明;冯玮;袁玉娇;魏嘉琦;林静;王彤;梁军
2.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J], 张双勇;楚海波
3.超声
介导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进展 [J], 郭凯丽;刘亦晨;李昕;王攀
4.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震颤诊断及脑刺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马航;白岩;魏巍;李自强;王梅云
5.褪黑素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尹亚萍;王宇;田雨阳;马焜;李百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诊断标志物的筛查
帕金森病诊断标志物的筛查发表时间:2014-05-22T15:05:18.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龙汉春1 徐珊1 万金城1 周长青1 彭国光2(通讯[导读] CP110与细胞质分裂和细胞分裂周期有关。
Centriolin是中心小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在老年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龙汉春1 徐珊1 万金城1 周长青1 彭国光2(通讯作者)(1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6240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00016)【摘要】目的为探讨P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疾病特异性蛋白质,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鱼藤酮诱导慢性PD小鼠模型纹状体的蛋白质谱。
方法构建鱼藤酮诱导慢性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免疫组化证明模型成功。
提取小鼠脑纹状体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Pdquest 8.0图形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差异信息,用DE-PROMAL-DI-TOF质谱分析仪进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共有32个蛋白点发生了变化:选其中1个有明显改变的蛋白:Centriolin(CP110)。
结论本研究新鉴定出一个蛋白:CP110。
以前研究表明该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推测此蛋白的显著改变可能与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标志物帕金森病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047-02Screening marker for diagnosis of Parkinson diseaseLONG Hanchun,XU Shan, Wan Jincheng ,PENG Guogua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Xingyi hospital of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562400;First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pplication of proteomics research, nature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disease from the protein level,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kinson 's disease, PD) pathological mechanism,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criteria, found the drug target. Methods chronic PD mouse model induced by rotenone constructs, behavior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vidence model mice striatum, protein extraction, separation of proteins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protein expression analysis software Pdquest 8 graphics, were analyzed by DE-PRO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 total of 32 protein spots were changed: choose one of 1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rotein: Centriolin(CP110). Conclusion this study identified a protein: CP110, forme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Presumably this protein significantly chang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D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rkinson's disease.【Key words】 marker Parkinson’s disease proteomics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cetNeurol上,这项研究是为了识别早期较延 迟的普拉克索开始用药是否在PD病人中有临床 和神经影像学上的获益。试验为入组535个诊断 为PD两年内的病人,随
机分为两组,一组即刻给予普拉克索,一组给予 安慰剂;在第6或者9个月,安慰剂组给予普拉克 索作为延迟开始给药组。结果表明,早期开始给 药组(n=210,比延迟开始组早
病人。一个大型、多中心(法国和德国)的随机 对照研究(EARLYSTIM)将相关结果去年发表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个研究是与目前最好 的药物治疗相比,丘脑底核DB
S的功效如何,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组的251人 更年轻、有更少的老年疾病。入组者平均年龄52 岁,平均疾病持续时间7.5年,平均运动并发症 持续时间1.7年。 结果
验证试验,对丘脑下核实行适应性DBS(仅仅当 探测到异常的局部电活动时才释放电刺激)较标 准DBS在提高运动症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功效, 即使整体的刺激时间减少50%。
总之,我们知道,当帕金森病(PD)表现出运 动症状时,潜在的病理过程已经引起了不可逆的 损害;在PD的前驱阶段诊断PD是很重要的;生 物标志物、临床指标能帮助识别
ein在体内传播可能通过朊蛋白机制从宿主大脑传 输到健康的神经元细胞,并从接受者细胞中吸取 新的α-synuclein;即α-synuclein可以在个体间传 递,而
不是路易体在移动,且同时需要致病的αsynuclein和宿主能够表达α-synuclein才能够致 病); α突触核蛋白在低位脑干(迷走神经背核)和嗅 球的神经
n)在老鼠和猴子中启动了α-synuclein性病理和 神经退变。 二、在诊断为PD后的四年内,多巴胺能黑质纹 状体通路完全损害。Jeffrey等设计实验研究PD
在诊断后不同的疾病阶段黑质纹状体退变的程度, 相关内容发表在在Brain上;这项研究选取28病 PD患者(分别为发病后1-27年),然后观察这 27个阶段相应的黑质纹
并且有两人是经过死后尸检确认的。另外,有4 个伴RBD但没有运动和认知症状的病人表现出降 低的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摄取、嗅觉受损、 黑质功能受损,这也能够证实这些
标记识别帕金森病高危患者的潜力。 四、利用延迟开始设计的早期干预实验去评估疾 病改善作用是有效的。一项关于普拉克索在早期 PD病人(PROUD)研究于去年发表在L
过去一年帕金森病(PD)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法 国Fran?oisTison教授在Nature上进行了综述, 表示当在PD的前驱阶段诊断PD是很 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临床指标能帮助识别有患 PD高风险的病人;另外在深部脑刺激治疗方面 取得一些提高和改进。 关于过去
一年帕金森病(PD)的研究进展,来自法国的 Fran?oisTison教授于2014年1月7日在Nature上 综述如下。 一、帕金森病病人路易体内分离的α突触核
蛋白(α-synuclein)是致病的,能够在新生小鼠 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引起PD样病理过程:根 据目前PD发病机制的阮病毒样进展假说(错误 折叠的α-synucl
表明经过DBS24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39项-PD 问卷评定获得)较单用药物治疗有明显的改善。 这些结果是否会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及是否会大 量增加DBS治疗的数量还不
确定。另外,目前的DBS方案主要是根据经验发 展而来的,没有考虑到PD病理生理学最新的发 现(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网络神经元电活动的 异常同步);在一个精炼的临床概念
二氟甲烷 /zh/cas-75-10-5.html
元内路易体内集聚和形成(而这些区域是可以通 过肠道和鼻腔和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因此PD的 环境因素方面的病因还仍旧是可能的);从这两 个地方开始,α-synuclein
蔓延到多个脑区,包括黑质和皮层。与这个假说 相对应的是,Recasens等在Ann.Neurol发表文 章表明,PD脑组织的路易体提取物(需包含αsynuclei
前症状最好的临床指标是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RBD),几个研究已经证明特发性RBD常常发 展成α突触核蛋白病(PD、弥散的路易体疾病或 者多系统萎缩),且随着随访期
的延长,其转化率越高。一项研究研究了44个伴 有RBD的病人,随访14年,结果发现有36个 (82%)发展成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这36人中, 有16个是诊断为PD的,
状体退变程度。结果表明,在诊断PD后一年, 壳核展现出轻度的丢失;在诊断为PD后的三年, 表现为中到明显的丢失;而到了第四年,几乎完 全丢失。这项研究可能在理解PD发
病本质和研究PD的神经保护、恢复治疗方面有 重要影响。 三、运动前症状(例如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可 能推进针对PD运动前症状的早期诊断和定义的 转化研究。PD的运动
6-9个月)在随访期结束时(15个月)并没有较 延迟开始组表现的更好。而这也为在早期PD病 人中延迟开始设计的应用提供支持。 五、早期脑深部电刺激(DBS)与目前
最好的药物单用治疗相比更能改善PD患者的生 活质量。DBS是过去25年来PD方面主要的治疗 突破;DBS通常用在经过最佳的药物治疗后仍有 严重的运动波动或衰弱的颤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