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4《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个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识数的范围有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的认数教学是第二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人数范围则有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这是第三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
在这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
因此,本单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页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上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应急认识数20以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风算理和算法了,在这基础上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但本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一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素材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一数、数的组成(例1、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给大家数一数从1-20呢?(学生数到20)教师:同学们很棒!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下100以内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2、读数、写数)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2、读数、写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个单元,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学习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学会正确读数和写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授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的规则和逻辑。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3.2 学习内容1.认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的数字,并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引领学生思考100以内的数的规律。
2.读数–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数,重点讲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读法。
–练习读数,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
3.写数–引导学生学习100以内的数的写法,重点强调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写法规则。
–练习写数,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技巧。
3.3 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学知识,巩固和加深他们的理解。
3.4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方法,正确读数和写数,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改进自我,提高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谢谢大家的聆听。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的分解。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刚踏入数学学习之路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他们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数的加减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数的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以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相邻数的认识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后续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数数到100,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数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跳数、重复数等现象,对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相邻数的认识也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数感,提高他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相邻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相邻数的认识。
2.教学难点:对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相邻数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大小、顺序和相邻数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的概念。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提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数一数一些物品,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认识100以内的数。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至100的数,能够正确念数和写数。
2.能够用对应的数字表示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数量。
3.能够积极参与数数游戏,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认识1至100的数。
2.训练学生数数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数字卡片、实物小玩具、数学练习册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或白板,讲台。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至100,让学生观察。
2.请学生跟读数字,加深对数的认识。
第二步:数数游戏(15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小玩具,让学生分组。
2.每组从玩具中抽取一定数量,让学生数数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3.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数数情况。
第三步:学习反馈(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数数游戏的过程,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第四步:练习巩固(15分钟)1.发放数学练习册,让学生在册子上完成一些认识1至100的练习题。
2.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认识1至100的数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册上的作业,要求认真完成。
2.鼓励学生自主练习数数,培养数学能力。
六、教学反思1.初步了解了学生对1至100数字的认识情况,发现一些学生还存在困惑。
2.下节课将重点围绕数字认识展开,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1至100数的概念。
经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对1至100的数字有了初步认识,参与数数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在数数准确性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希望通过后续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巩固掌握1至100的数字,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背诵100以内的数字。
2.能够用正确的数字顺序书写0到100。
3.能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顺序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0到100的数字。
2.书写0到100的数字。
3.100以内数字的顺序关系。
难点1.对数字的顺序关系进行理解和运用。
2.记忆100以内数字的书写顺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
2.学生课桌上准备白纸铅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通过数字卡片展示0到100的数字,让学生一起大声读出。
2.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顺序关系,如前一个数是多少,后一个数是多少。
第二步:讲解并操练1.让学生跟随教师书写0到100的数字。
2.教师介绍100以内数字的规律和顺序。
第三步:巩固训练1.让学生自行书写0到100的数字,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2.分组让学生相互测试数字的顺序,加深记忆。
第四步: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书写0到100的数字和数字的顺序关系。
2.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完成《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复习0到100的数字书写和顺序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围绕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展开,通过数字的书写和顺序关系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数字应用情景,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循环的起始(小学整数教学一般安排成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10000以内的数、多位数等四个循环)。在100以内数这个循环里,先认识这些数,接着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与笔算,然后教学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除法。大约需要近两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知识都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与人生发展起奠基作用。教学100以内的数,教科书改变了以往“数数和认数—读数与写数”的编排习惯,重组了知识结构,突出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原理与方法。创新编排的教学内容如下表。
例6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单元复习
整理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基础知识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尽管重组了内容结构,仍然很重视数的意义的教学,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练习。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有了明显的加强。
在已经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继续教学100以内的数,要教学21、22、23……100等八十多个数。这么多个数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地教学。整数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构造的数,把0~9这些数字分别放到各个数位上,就能形成不同的数。这就涉及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以及位值思想的教学,都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学生理解了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地认识许许多多的数。
内容分段
例题及具体内容
练习编排
计数方法
例1 直观认识两位数和一百
初步整理数序
练习五 着重练习100以内数的意义
例2 两位数与一百的组成与读写
初步的数位顺序
例3 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数之间的大小Leabharlann 系例4 整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数数、识数,以及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但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的比较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才能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数数、识数。
2.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性,提高数感。
3.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的比较。
2.教学难点:数的比较,理解数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感。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游戏。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宽敞,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100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10个苹果,问学生:“这些苹果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数、写数,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背诵100以内的自然数序列。
2.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和顺序排列。
4.能够灵活运用100以内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下第四单元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2.教具:小黑板、白板笔、白纸、铅笔、计算器等。
3.图表:100以内数的数字卡片、100以内数的表格等。
三、教学过程1. 100以内自然数序列的复习和认识(15分钟)首先,让学生一起回顾100以内自然数的序列,帮助学生熟练记忆0到100的数字顺序。
2. 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20分钟)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包括整数和小数,强调规范书写方法。
3. 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20分钟)通过比较数的大小、使用数轴等方式,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值大小的直观感知。
4. 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5分钟)结合实际情境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提问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及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制作100以内数字拼图、组织100以内数的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的比较、数的加减等。
2.教材结构:本单元共8课时,每课时都包含有小结和练习,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材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的比较、数的加减等方面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顺序、比较有一定了解,但加减运算还需进一步巩固。
2.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数数、画画等富有生动性的活动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3.学生学习特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习兴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100以内,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比较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比较方法,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原理,数的顺序、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减运算的算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4.直观演示法:运用教具、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图片、教鞭、黑板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的比较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了解数的大小顺序,会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读写法,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他们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读写错误,对数的大小顺序理解不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能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顺序。
2.教学难点:快速准确地读写100以内数,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的大小顺序,培养学生的数感;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数数等,引导学生关注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如:10以内数的读写法,11-19数的读写法,20-99数的读写法,100的读写法。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数数接龙”、“抢答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数来表示教室里的物体数量,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数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它们。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数的大小比较,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他们能够数数到100,但是对于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还没有接触过,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的读写方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00以内的数卡,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数的读写方法、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每个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卡,让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
教师提问:“谁能用手指指出100以内的数?”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表扬。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学习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讲解数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读写方法不正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整体规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整体规划一、引言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100以内的数字,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数字的基本认识,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100以内的数字,掌握数字的读法和书写规范;2.能够用不同方式表示并比较100以内的数字大小;3.能够简单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从1到100的数字认识•数字的读法和书写规范2. 数字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数字大小•利用积木、计数棒等教具进行数字比较练习3. 100以内的加法•通过实际物品的加法运算•利用数字卡片进行简单的算术练习4. 100以内的减法•利用数量关系和图形进行减法演算•运用试算法解决100以内的减法问题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运算技能。
五、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100以内的数字•通过数字卡片、数字磁贴等教具展示100以内的数字•教授数字的读法和书写规范2. 第二课时:数字的比较•利用积木、计数棒等教具进行数字大小比较•学生之间进行数字比较游戏3. 第三课时:100以内的加法•通过实际物品的加法运算进行教学•布置有关加法的练习题目4. 第四课时:100以内的减法•使用图形和数量关系进行100以内减法运算•运用试算法解决减法问题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课堂练习、小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校内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校内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识数,理解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数如零、十、百的读写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识数100以内,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识数100以内,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特殊的数如零、十、百的读写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的概念。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数数和识数100以内,注意引导学生对特殊数的理解和掌握。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校内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校内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提高数的认识水平,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简单的数的读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数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水平。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游戏环节。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出100以内数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法等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游戏,如“数数接龙”、“大小比较接力”等,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4《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展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具体构造如下。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根底,是最根底、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局部内容,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历和心理开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那么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假设干阶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那么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根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根底,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根底,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呈现的方式活泼多样。
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拟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对矛盾,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找到,而且品种多样,如曲别针、纽扣、夹子、糖果、小棒、方木块、计数器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4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设计新人教版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上的内容及练习七1—3题。
2、教材地位和作用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程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
这一课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有关数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数100以内的各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思想目标: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1、动手操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这里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注意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
但是却概念模糊,所以在导入时从复习20以内数入手,让学生1个1个、2个2个、5个5个以及倒着数20以内的数。
这也是为后面数100以内数及数的顺序做了铺垫。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比20大的多的数,(出示主题图)猜猜可能是多少?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从而揭示课题,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那些数,好吗?(二)、探究新知1、数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具体结构如下。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呈现的方式活泼多样。
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对矛盾,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找到,而且品种多样,如曲别针、纽扣、夹子、糖果、小棒、方木块、计数器等。
这些学习资源既是形成抽象数概念的桥梁,又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了直观支撑。
在呈现方式上,教材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例如:第34页第2题的“数泡泡”;第44页第1题连线和第3题“送信”;第45页第4题“猜数游戏”等。
从而使学生一打开书,就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
例如,为了让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充分操作学具(曲别针、小棒、方木块),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以上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又如,在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几捆小棒)和几个“一”(几根单根小棒)组成的,弄清数位的意义,领会读数、写数的方法。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考方法的获得。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
本单元中专门安排了第46页的例7,在使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数数或数的组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教材加大了练习的思维含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一些思考的方法,例如:第40页第12题引导学生在“想数”的过程中体会“思考问题要有序”;第45页“数学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区间套”的方法;等等。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本单元教学中所体现的基本概念是十进制、位值制,通用的记数法是“印度—阿拉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简称“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计数法”是当今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它有3个特点:(1)采用0~9这10个数字(简称阿拉伯数字)符号;(2)十进制;(3)位值原则,即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数位:横向看,从右向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不同,其所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即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大小取决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当某一位置没有数字时用“0”占位。
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外,还有一个位置值。
100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贯穿整个数概念的始终(注意:分数的符号表示比较特殊,它既不是十进制的,也不是位值制的)。
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
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及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数位的基本内涵,并能根据位值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2)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数数是本单元的重要活动。
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
一个一个地数是最基本的数数方法,是计数的实质,在数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满十进一”的十进制思想,也可以感受数的顺序与大小。
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如:一个一个地数,99的下一个数是10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从这两个角度揭示了100的组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
读数、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其中,读数更能体现出“十进制”思想,例如“98”读作“九十八”,写数更能体现出“位值制”的思想,例如“98”“89”,虽然都写了两个数字“8”“9”,但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不同的“位置”体现出了不同的“计数单位”,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3个方面:一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二是数位的意义;三是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结合相应的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3)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
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
好的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齐性、结构性。
学具的齐性是指表示同一数学概念含义的每一种材料的物理特征都是相同的,表示的意义也相同。
如用小棒表示个、十、百,每一根小棒都是木质的或塑料的。
学具的结构性是指学具材料经过结构设计,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某一含义。
教材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具。
首先是直观的、齐性的学具。
例如,例1中呈现的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有多少,但可以把这些学具“结构化”:10根一捆、10个一列,强调“十进制”,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就能使学生一眼看出小棒(木块或其他)的数量,感受“十进制”。
其次是齐性、逻辑结构化的学具,即教材在例3中使用的计数器。
在计数器中,“珠子”相同,但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每个珠子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计数器的使用利于学生逐步地掌握数的内部结构。
从散乱的学具到齐性、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再到齐性、逻辑结构化的学具,这些学具的作用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它们,从而使学生深入地认识数概念。
(4)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结合现实素材,认识100以内各数,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并能估计物品的个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相对大小;喜欢“数”,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交流。
长期研究培养学生数感的英国学者朱莉娅•安吉莱瑞指出:“数感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它不仅和孩子们已有的数概念相联系,也和怎样形成这些概念相联系。
”因此,在认识100以内数的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认数过程,帮助学生在认数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将数的符号与视觉材料相联系,建立心理表象最重要。
朱莉娅•安吉莱瑞指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图形”在抽象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形成心理表象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本册教材为了让学生建立数感,提供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第33页的百羊图,就可以使学生对100有整体的感知;第36页的纽扣图、第38页的夹子图和糖果图等,都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应数的多少。
教师要用好这部分素材,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其次是充分利用认数工具培养学生的数感。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数,除了用好“计数器”等可以展示数的内部结构的教具外,还可以运用半形象半抽象的“数尺”“百数表”“数轴”等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外部结构。
这样就可以换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来认识“数”,帮助学生建立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体验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数轴上给数“找家”,将“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从“形”的角度来进一步感知数,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5)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为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
首先,应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如数数活动中的曲别针(或其他类似的替代品)、小棒和小木块,读数和写数活动中的计数器等。
其次,应设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才有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对活动的目的了然于胸,明确活动的目的,避免学生盲目地“动”和低效地“动”,做到“一动一得”或“一动多得”。
最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方法。
例如,教学“比大小”时应让学生经历“用实物比一用计数器比一用抽象的数比”这样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沟通生活,选好数据,激发情感。
从而在关注学生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的同时,关注到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态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