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
132 时,要先尊重他们的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懂了,再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使他们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知觉,把感知方向集中在一定对象和现象上,学会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
总之,在今后实验中,教师自己首先要掌握数学观察方法,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观察机会,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提供合理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训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2.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教师根据教材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形式上以形象直观为主,在方法上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前,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分一分”让学生多次“分一分”中,明白“把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
又如“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
课堂上学会“动”了,气氛“活”了,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掌握了概念。
3.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
针对中小学生语言表达滞后于思维,想到、做到的却表达不完整、不爱说、不想说的特点,我们应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
实践证实,对于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乐于表达的。
通过学生独立小声说、同桌练习说、小组互相说等,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要用自己的准确、标准的语言影响学生,使他们的语言有条理、有逻辑性、表达更充分。
4.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
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
只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会,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思考,探索发现了数学结论,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新教材以坚决问题的形式编排了大量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要我们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就能燃起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疏通学生思维的流程。
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借助主题图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主题图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以图画、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材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精美的数学图表、生动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掌握。
借助主题图,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通过形象化的图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用图表和图像展示几何形状、数列规律等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概念。
3. 拓展数学教学内容主题图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拓展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通过主题图展示数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历史故事、发展趋势等,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索,拓展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1. 精心选择主题图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精心选择主题图,确保主题图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主题图的形式和风格也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审美习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借助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图像展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数据、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通过主题图,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可以通过图像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自然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其中,主题图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
下面介绍如何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理解主题图主题图是用来呈现信息的图形,由一个中心点向各个方向辐射出一些线条和节点,将整个信息图描述了出来。
主题图可以将信息更好地组织和展现,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都有帮助。
二、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帮助梳理思路:教师可以将一个数学问题作为中心点,然后在主题图中划分出题目中的各个知识点,将它们与中心点连接在一起。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
2. 教学归纳总结:主题图也可以用于归纳总结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扩展他们的思维。
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将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主题图的中心点,将学生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营造出一个“模拟情境”。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从具体实际的问题入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图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视化,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三、如何制作主题图1. 确定中心点:教师先确定中心点,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中心点的内容;2. 划分分支:教师根据要点或者相关知识点,将每个要点作为节点,连线称作分支;3. 规范字体格式:要格外注意字体的规范,使主题图的展示更具美感与清晰度;4. 排版布局:调整节点位置和节点间的距离,保证整个图形的美观和清晰;5. 使用色彩:可以使用颜色进行分类,使图像更形象且方便匹配题目。
四、注意事项1. 主题图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信每个老师根据自身情况,会制作出更适合自己的主题图。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开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画图策略”:是指解题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与题意相关的图形或图案,借以帮助解题者观察、推理、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问题抽象度较高,因此画出图形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画图的方式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找出解题的途径。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画图策略。
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走上数学思维之旅。
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提到画图教师们想得更多的是线段图,而且那时的线段图在画法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单位“ 1”要标在图的上面,画图必须准确,要用直尺等,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把画图作为一个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把它看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图。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从内容的编排、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的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并入了“解决问题”中,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如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都有专门的课时进行画图策略的教学。
浅谈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使用体会
浅谈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使用体会浅谈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使用体会摘要:翻开一年级的新教材,我们会发现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可爱的人物,还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物都跃然纸上,贴近生活的情景图使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了一本生动形象的“图画书〞,绚丽多彩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很广阔的教学空间。
但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静为动结合实物玩学结合拓展思维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根底,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提高起着关键的影响。
而刚刚踏进小学的小朋友由于好动、爱玩,通常很难认真地上完一节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翻开一年级的新教材,我们会发现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可爱的人物,还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物都跃然纸上,贴近生活的情景图使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了一本生动形象的“图画书〞,绚丽多彩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很广阔的教学空间。
但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结合两年的教学实践,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一、化静为动,让主题图“动〞起来尽管丰富多彩的主题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静止的画面不能使学生专注很长的时间,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
主题图只是给我们教学该知识的一个理念、一个方向,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使之更加生活化、形象化,让里面的人物动起来赋予他们生命力,才能到达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年级上册的“比一比〞,主题图是小猪帮小兔在建房子,如果教师只是把它单纯当作“看图说话〞,就会失去这幅图的真正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课题,“在晴朗的一天,三只小猪在帮小兔建房子,看看他们干得多卖力啊!〞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后马上提问:“有多少只小猪?他们在做什么?有多少只小兔?他们在做什么?〞充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到这里还不要讲比一比,进一步问“谁愿意扮演一下小猪和小兔啊?〞分别让3个男生和4个女生戴上头饰模仿画面,通过学生的扮演马上使课堂气氛高涨起来,再提问“我们来比一比,小猪和小兔,谁多谁少?〞完成后再进一步挖掘主题图的其他内容,是学生得到稳固和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应用摘要:数学学科教材中的主题图,体现出生动活波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同时,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时,科学合理的运用主题图,能够为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应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并进行灵活运用和合理改编,促使主题图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价值。
鉴于此,本文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主题图;应用策略作为教材的主题图,在选择和呈现中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情景和教学对象,因此,需要教师在“教材文本”与“儿童现实”之间找到一定的契合点,这样主题图的有效可视性才能被呈现出来。
一、主题图的含义和特点小学低年级阶段,在新使用的教材中大量出现了主题图,它们绝大多数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是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来呈现,不仅给学生更直观、形式多样地呈现学习内容,而且往往把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问题融入其中,起着一定的学习导向作用。
主题图往往是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趣味性,也对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启发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层次需求,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目前来看,其主要呈现这些特点。
首先是形式新颖,传统的数学知识呈现主要是以数字、文字或者图形的形式出现,有些知识相对枯燥甚至抽象。
而主题图以一种学生常见的形式出现,满足了低年级段学生好奇心的需求,同时也能够用直观的形式助力学生理解知识,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其次,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很多主题图就蕴含着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或者主干知识,这样给学生呈现既能够起到导学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抓住重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最后,通过主题图能突出重点。
一般来说,一个主要知识点就是一个主题图,个别知识涉及两个甚至三个,但是它们的呈现一定是有主题、有主线的,渗透着核心知识和重点知识,是有效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资源,一定要重视且合理应用。
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主题图是指在教学中以图形为基础,通过图形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教学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主题图可以用来引入新知识。
在引入新的概念和知识点时,可以使用主题图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几何中的图形属性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观察图形,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和探索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主题图可以用来进行比较和分类。
在数学中,比较和分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通过使用主题图,可以将一些相关的图形或数学问题进行分类和比较。
在学习几何中的三角形时,可以使用主题图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出各类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主题图可以用来进行问题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题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结构和关系,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在学习应用题时,可以使用主题图来描述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并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主题图还可以用来进行课堂互动和讨论。
在教学中,主题图可以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和互动,让主题图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在进行思维训练和问题解答的活动时,可以使用主题图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通过互动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引入新知识、比较和分类、问题解决以及课堂互动等不同方式的运用,可以让主题图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作用与教材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作用与教材策略一、数学主题图的作用1.引发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数学主题图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感受数学的美和神奇,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生对数学感到兴趣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
2.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数学主题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通过图像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通过形象的图像进行联想和记忆,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数学主题图可以展现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数学问题,拓展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数学主题图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激发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想法,培养出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效果,增加趣味性数学主题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主题图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策略1.选择适合的主题图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主题图进行展示。
主题图的选择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清晰直观地表达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数学主题图的使用时间,避免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短。
适当的时间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充分的启发和启示。
3.激发学生的参与在使用数学主题图进行教学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来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在使用数学主题图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从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文化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探析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探析
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与功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记忆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主题图的设计应该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效果,通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设计,
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充满了积极的态度。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运算,主题图可以设计成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做运算的场景,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
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题图的功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主题图,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时候,可以设计主题图为一
个模型房屋,通过将房屋拆解成不同的几何形状,让学生通过对各个形状的认识来理解和
计算房屋的面积和体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题图的功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通过主题图的形式,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图形
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形象的印象来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
形状的时候,通过设计一些生动形象的几何图形,如圆形可以设计成太阳、正方形可以设
计成房子等,让学生通过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几
何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主题图的功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主题图,可以创设一些数
学问题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思考的方式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单位换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将一些日常用品的重
量或长度进行换算,让学生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浅析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浅析数学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各类形式的数学主题图,不仅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如何有效地应用数学主题图,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设计和安排。
因此,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主题图进行浅析,探讨其有效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1. 连线图连线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数学主题图。
它适用于各种年级与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如几何中的各种图形、数量关系中的加减乘除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连线图来进行一些加减乘除口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连线计算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比例图比例图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也比较常用的一种数学主题图,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如长度、重量、比例等。
通过比例图,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进行等比例计算和比例推理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条形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条形图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学主题图。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图形所表达的各种信息,如统计数字的大小、分布等等。
通过条形图的分析,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实际中获取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图表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4. 图形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展示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主题图。
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几何中各种图形的属性和特征,如平面图形的名称、形状、边角特征等等。
同时,图形展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各种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进一步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主题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应用数学主题图,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翻开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情境的设计,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基于以上认识,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在两年的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大胆尝试和探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对主题图的再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重新认真地去认识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想透过美丽的画面,去挖掘它实质性的内容。
通过细细的品味和思考,慢慢地感觉到新教材主题图“内在的魅力”远远超过了它“美丽的外表”。
纵观新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向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属于自然情境类。
如一年级上册的“数一数”所提供的校园全景图,“比一比”中的“小猪帮小兔造房子”图等,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比较真实的、有趣或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从而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另一类则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
如一年级上册中“长短”、“数学乐园”、“图形的拼组”等主题图,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
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材只是向我们教师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用好主题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用好主题图“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
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给“主题图”编个故事。
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
如教学第1册第29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我编了个“小猴生日”的童话故事:(第1幅组图)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
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第2幅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
森林里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
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第3幅图)走出大森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
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 ”有理论的认识,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2.以重大时事为载体编故事。
主题图引入时事,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问题的“引爆”强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第2册第81页“认识时间”时,以引入“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国家大事为背景。
(出示“上课”主题图)现在是几时?(8:15)小朋友在上课,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述“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故事呢。
一年级数学课本主题图的呈现与应用-3页精选文档
一年级数学课本主题图的呈现与应用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图画,学生更容易被图画内容所吸引,并通过这些图画能够快速进入到情景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利用课本主题图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将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概念,理顺解题思路,学生也能更好解决问题。
一、把握主题图的内在涵义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主题图都蕴含了编者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当前的教育要求,也是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因此教师在进行主题图教学的时候首先是要把握主题图的内涵,探究主题图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还需要对讲解主题图的语言进行组织,注重课堂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将主题图的意义发挥出来。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小学数学中“图形的拼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课本的主题图是利用一个的长方形的纸来制作风车。
在刚开始的课堂开展过程,笔者曾带领学生利用一整节课的时间来制作风车,在制作结束以后还带着学生到操场上玩了起来,学生都玩得很开心,但是学生依旧对“图形的组拼”这部分的内容不熟练。
经过和别的教师讨论才知道,本来好好的数学课上成了手工课,这就是没有对这个主题图的内涵进行了解。
教材中主题图的真正内涵是让学生学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形变化过程,这样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注意观察在风车的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手工操作中体会不同图形的变化过程,增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二、掌握主题图的应用时机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主题图的时候,也需要注重时机的把握,让学生在恰当的时机对教材主题图进行观察,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主题图的展示适合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而一些主题图的展示适合放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讲解的需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将主题图的作用发挥出来。
比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学主题图的展示过程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的话,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如何高效使用主题图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如何高效使用主题图主题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信息资源的知识结构的元数据格式,它可以定位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资源位置,也可以表示知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可加工利用的平台。
小学数学中大量使用的“主题图”,都是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
这些“主题图” 往往色彩鲜艳,主题鲜明,贴近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然而这个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弃之不用、随意更换、使用浅表化、使用失当等。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提高主题图的使用效率。
一、使用主题图前,对教材要分析到位。
教材分析不是新的话题,自从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开始,教材分析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
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教材分析成为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
每一个方面都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建构。
只有仔细研读课程标准,通读教材整合内容,吃透教材,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正确分析、处理教材。
这样对主题图在本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把握准确,这是主题图使用得当的必要前提。
二、使用主题图时,对主题图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一副主题图往往色彩鲜艳、有人有物有事,可以说是一个生活片段的缩影,里面包含的信息会很多。
教师必须高效抽取对本课发展目标有用的信息,以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规避不利因素。
例如“和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一课题的主题图。
这是一幅十分生动的画面,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
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就数人数而言,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数。
在上课时提问,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应用的实践与摸索掀开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丹青,一个个活泼有味的故事,一个个憨态讨厌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情境的设计,插图的内容切近学生生涯,丹青和颜色相符学生的年纪特点,这不但仅给死板的数学付与了性命,融入了生涯力息,变抽象死板的数学进修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衅性的数学摸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授教养设计供给了丰硕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本.基于以上熟习,就教室教授教养中若何有用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授教养办事,我在两年的新教材的教授教养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大胆测验测验和摸索,现联合本身的教授教养实践谈几点领会.一.对主题图的再思虑学生的数学进修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衅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自动地进行不雅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换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合的表达方法,以知足多样化的进修需求.我从新卖力地去熟习审阅教材中的主题图,想透过俏丽的画面,去发掘它本质性的内容.通细致细的咀嚼和思虑,慢慢地感到到新教材主题图“内涵的魅力”远远超出了它“俏丽的外表”.纵不雅新教材所供给的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我们供给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授教养资本,属于天然情境类.如一年级上册的“数一数”所供给的校园全景图,“比一比”中的“小猪帮小兔造房子”图等,其内涵是让教师引诱孩子们在比较真实的.有味或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涯的情境中去发明和进修数学,从而让孩子们深切地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涯.另一类则是供给了一些师生在教授教养进程中的活动或操纵方法,属于活动方法类.如一年级上册中“长短”.“数学乐土”.“图形的拼组”等主题图,它提醒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授教养理念,让孩子们在相似的操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材只是向我们教师供了一些可以应用的教授教养资本和自立.合作的进修活动方法.简言之,主题图是一种理念.一种偏向.须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应用和处理,将其活动化.实际化,付与性命的活力.我以为“主题图”教授教养要凸起数学的特点,充分发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的的实现,而不克不及让“主题图”上成“看图措辞”,从而掉去“主题图”的应有的价值.如在教授教养“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小同伙熟习的活动会场景,活泼地描写了学生介入各项比赛的情境.这一主题图切近小同伙的生涯实际,能引起他们的共识.一开端设计教案时,我想像着,在导入新课时,把这一场景以动画的情势展如今小同伙面前时,必定能充分激提议学生的进修兴致,并能积极提出教室中所须要数学问题,为后面的商量.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感化.然而事实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顺遂.第一次试教中,在出示了主题图后,小同伙兴致盎然,于是我抓住契机,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同伙们可来劲了,小手一只比一只举得高.“我看到了有很多小同伙在介入比赛,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我看到了有些小同伙在喝牛奶”,听了这两个小同伙的答复,我暗暗自喜,果真如我所料,学生们直奔主题,稍加引诱定能很快提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了.合法我为本身的设计得意时,旁边传来了一个小同伙的声音:“先生,我以为他说得不合错误.”“哪里不合错误呀?”“我以为小同伙不是在喝牛奶,你看,这些盒子外面都有个洞,假如是牛奶的话,全漏光了.我看他们似乎是在开钥匙.”“我也以为不合错误,……”学生的兴致都跑到这两个问题上,十分困难我将学生的留意力引到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上,但此时,作为组织引诱者的我,已全然没了当初设计时的那种豪情,只想着早点把课停止.作为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设法主意照样那么的无邪,他们存眷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致的事物.是以,教师应用“主题图”必定要掌控住主题图的价值地点.从主题图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用“9加几”盘算的数学问题再进行拓展进步.如许,学生才会将更多的留意力转移到提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上.再如在教授教养“第几”这节内容中,教材供给的主题图是一幅“购票图”,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懂得和掌控:一是从认贴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列队购票”这一场景对于大多半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必定生涯经验的,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诱他们发明息争决数学问题;二是从数学常识呈现的角度来看,“购票图”包含着丰硕的数学进修素材,能“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进程中感知天然数的别的一个寄义──序数,”并且经由过程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在转变部队人数的情形下变换排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天然数的两层寄义在直不雅情境中就能加以区分,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商量数学问题,获取相干的数学常识.这也恰是“购票图”作为“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地点.二.思虑后的实践下面联合本身的教授教养实践,就若何懂得主题图的意义,如何精心创设主题情境,大胆组织主题活动,并恰当进行主题开辟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摸索,并收到了必定的成效.(一)懂得主题图的意义,使学生学有目的主题图内容丰硕,寄义深切,凝聚了浩瀚编者对教导的熟习.对数学的懂得,它是依据课程尺度编写的,表现了根本的教授教养请求,是主要的课程资本之一.是以,深刻地研究主题图,切实掌控主题图的寄义是应用好主题图的前提.只有在懂得图意的基本上,才干创设活泼的主题情境,组织有用的主题活动,教室才是有用的.出色的.[教授教养片断一]人教版责任教导课程尺度数学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师:小同伙,你们会做风车吗?生:会!师:那谁来教教大家怎么做?一学生上讲台讲授做风车的办法.师:很好,下面就分小组做风车.学生分小组开端做风车.风车做好了,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地玩风车,好不热烈.一堂好好的数学课就如许被上成了一堂手工课.看了如许一节课,激发了我们的思虑:数学课的教授教养目的是什么?如许的教授教养能达成这种目的吗?做风车的这个进程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虑,表现了哪些数学思惟和数学常识?有了如许的思虑,我们再来懂得主题图的意义,反思教授教养进程.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调,但联合单元教授教养,从数学的角度细心斟酌,不难发明,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进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进程.懂得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授教养是否就可以如许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请求,即留意不雅察本身在做风车进程中图形有什么变更;教室上,学生边描写,教师边演示.描写时要引诱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授,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半数成两个三角形,并把过剩的长方形部分剪去,睁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因为圆形的变更比较隐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本身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诱学生不雅察风车迁移转变的活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类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个案例告知我们:“主题图”的深意,就是数学教室教授教养的目的.若何懂得主题图的意义,是我们掌控教授教养目的,有用实行教室教授教养的前提.可以说,准确懂得了主题图的意义,教室教授教养就成功了一半.只有教师深刻地懂得和准确掌控“主题图”的意图,才干有用组织教授教养,进步教室教授教养后果.也就是说在每一次上课前,都要先问问本身:“主题意义,你懂得了吗”?(二)演绎主题情境 ,使学生学有内容教材以主题图的方法设计了与学生生涯慎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进修的浓重兴致与念头.这些情境情势多样,内容丰硕,充分表现了数学进修的价值,为学生的进修供给了丰硕的教授教养资本.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情势来呈现进修素材,在教授教养进程中还须要必定的“事宜”为载体来睁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假如照本宣科,就会晦气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晦气于促进学生的思虑和商量,晦气于学生自动建构常识.[教授教养片断二]人教版责任教导课程尺度数学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以位数和整十数”.师:先生给小同伙发新书了.(课件出示第61页例1主题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同伙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尚有8本语文书),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生1:稀有学书和语文书.生2:有38本数学书和38本语文书.师:算式怎么列?生:35+3 30+8师:你是怎么算的?依据学生答复板书算法 .像如许在教授教养中对主题情境进行简略处理的教授教养案例在我们日常平凡的教授教养中触目皆是.教师只重视了情境的导入功效,而疏忽了情境自身的教导功效.如许的教授教养往往让学生因感触感染不到数学进修的价值而损掉进修兴致,因缺少兴致而损掉摸索的欲望,因只要成果而遗忘了获取常识的进程,最终将学生变成常识的容器.对比此案例,反思我们以往的教授教养,对于教材主题情境我们是否全体都卖力有用地进行了创设?在情境创设的进程中是否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授教养的需求进行了精心的调剂和再创造?所谓创设一个优越的.有用的数学情境就是在教授教养内容和学生常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进程.情境的创设要联合学生的实际情形和教授教养内容,同时还应环绕教授教养目的,仅仅依附主题图这一张单一的.静止的画面是远远不敷的.在应用时,我们更应当“取其精髓”. “有所为,有所不为”,创造性地.有选择地进行加工应用,并联合实际须要与学生的已有常识经验,如许才干达到创设有用情境的目的.别的,“主题图”以“场景图”的情势来呈现进修素材,在教授教养进程中还须要必定的“事宜”为载体来睁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1.主题图”编个故事.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致的进修素材,以故事的情势演绎“主题图”情境,会激发学生惊异.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帮忙学生在快活的气氛中顺遂控制新的进修内容.教材中很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授教养第1册第29页“0的熟习和有关0的加减”,我编了个“小猴诞辰”的童话故事:(第1幅组图)今天是小猴的诞辰,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品,你们猜这件礼品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暗示?(演示小猴吃桃)如今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暗示?(持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讨厌好吃桃子了,一会儿就吃完了.如今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暗示?同窗们你们知道吗?(第2幅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丛林里.丛林里桃红柳绿,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讨厌好小鸟了,就接近它,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进程).如今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暗示?(第3幅图)走出大丛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迎接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进程).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若干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理论的熟习,如许把教材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2.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主题图的素材表示在教材上都是静止的, 在教授教养中,依据情形我用多媒体或用游戏扮演等情势将主题图供给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长实际体验,亲身感触感染数学的奥妙与无处不在.如第1册第18页“第几”的内容有一幅“购票”图, 教授教养时,我让学生扮作:穿红衣阿姨.老迈爷(替代穿绿衣阿姨).小同伙.解放军.青年叔叔,并纷乱地站在讲台边.我说:“他们为列队的工作而争吵,请你们帮忙他们排列队,并说一说他们总共有若干人,谁排第几?”有的以先来后到次序列队(表现商定俗成的有序规矩);有的以解放军排第一(表现拥军关心);有的以小同伙排第一(表现了中华平易近族爱幼美德);有的以老迈爷排第一(表现了中华平易近族尊老美德);有的学生还以阿姨的孩子在家等待,穿红衣阿姨应排第一(表现对母爱的关爱).经由过程如许的教授教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常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惟教导,既表现了商定俗成的社会有序规矩,也表现了中华平易近族推让美德, 思惟教导已不是简略的说教,而是有机渗入渗出,表现“三维”目的的有机整合.(三)精心策划主题活动 ,使学生学有方法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中尽量选择.设计实际的.凋谢式的进修活动,尽力表现自立摸索.合作交换的进修方法.是以在主题图中消失了大量的主题活动.例如:熟习立体图形的教授教养,安插了两个凋谢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各类立体图形的特点;在比高矮的教授教养中,消失了以学生小组合作为进修情势的主题合作活动.这些主题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知常识的形成进程,体验合作的成功,造就学生的团队精力.[教授教养片断三]人教版责任教导课程尺度数学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师:(出示秋游物品苹果.饮料.随声听.千里镜.汉堡.手机)先生须要把这些物品装进两个袋子里,你能帮我分一分吗?请你着手分一分,并说一说为什么如许分?(学生自力分一分物品的图片).生:我把苹果.饮料.汉堡分一袋,随声听.千里镜..手机分一袋.师:为什么如许分?如许分有什么利益?生:吃的和吃的放一路,用的和用的放一路.生:如许讲卫生.师:象如许把统一类器械放在一路,就叫分类.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学具,你能把本身的学具盒用分类的办法整顿一下吗?同桌合作,整顿学具盒,忙得不亦乐乎.本案例中教师经由过程主题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虑,学会了摸索,为学生的自立进修创设了空间,供给了时光.我以为如许的进修活动是成功的.(四)大胆进行主题开辟,使学生学有创造人教版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供给了丰硕的素材和信息,为教授教养的多样性,为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供给了可能.而要将这种可能性变成实际,还须要教师具备开辟意识,能自立地对主题图资本进行再开辟,将教授教养从数学常识的传授进步到生计技能.生涯技能的练习,从毕生成长的高度进行教授教养摸索.而我们在教授教养中往往只看到主题图常识点的传递功效,疏忽了数学思惟办法的渗入渗出.[教授教养片断四]人教版责任教导课程尺度数学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用数学”.师:今天这节数学课要举办一个提问题比赛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一个问题记1分,特殊好的问题可以记2分,最后看哪一组得分最多.比赛规矩:只有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后才干获得提问的机遇.生1:我们组里有8个女同窗,6男同窗,请问我们组一共有几个同窗?生2:我们组有4个扎辫子的,6个没有扎辫子的,我们组一共有若干人?生3:我们组有6小我爱好跳绳,2个爱好打球,4个爱好跑步,你知道我们组有几人吗?(该生显得异常得意)生4:我们组今天来了10个同窗,一小我没来,我们组共有若干人?(那天正好有一位同窗生病告假)(说到这里学生似乎特殊感兴致,又提出了如下问题:)生5:我们组共有11人,今天来了10小我,有几人没来?生6:我们组今天来了10人,1人没来来的比没来的多几人?本节课的主题图是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我让学生懂得本身组里同窗的情形,然后引诱学生思虑你能依据本身组里的情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并以组间竞争的情势进行,学生在互相启示和交换中,问题越提越多,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坦荡,他们提的问题不但涵盖了主题图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且加倍活泼和实际,因为这是他们本身身边的数学问题,所以他们的进修也更积和自动.(五)留意联合“主题图”合时渗入渗出思惟教导.“主题图”教授教养不单纯是给教师供给丰硕的教授教养资本,给学生创设充分不雅察.商量的空间,更主要的是要表现新课程理念下联合丹青对学生进行思惟品格教导这一特点.如教材中第一单元内容“数一数”所呈现的主题图是一幅“万象更新,活力勃勃”的俏丽校园画面,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示校园生涯,帮忙学生懂得黉舍生涯,指点学生不雅察图中的人和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目都用到10以内各数,并领会到数消失于我们的生涯中,数是人类的好同伙.另一方面,联合画面内容,使学生知道,本身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照规律按时到校,要尊重先生,爱护同窗,还要好勤进修,酷爱科学,锤炼身材.这就是“主题图”教授教养所反应的精力本质.上好这一课,不但能激提议学生对先生的爱好,更能激提议他们想学好数学的欲望,为往后造就学生优越的品德做好预备.如教授教养“第几”中的主题图,这是一幅罕有的列队购票图,除了引诱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同伙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经由过程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本身填的数是暗示“第几”.还要联合主题图合时向学生进行遵照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导,使学生明确自发列队购物是一个国平易近应有的根本本质.假如教授教养中疏忽了渗入渗出思惟品格教导这一责任,再好的教授教养也是不完全的.充分施展主题图的感化.如熟习6和7的主题图,教授教养时除了要施展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发掘画面内容中关于讲卫生.爱劳动.酷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导功效,以此让学生在熟习数6和7的进程中,同时感触感染思惟和情绪教导.三.结语低年级孩子年纪虽小,可是在他们身上却有着无限的潜能.是以,教授教养主题图时,要充分展示主题图富于情节的魅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张开想象的翅膀,不竭地出现出奇思妙想;充分应用主题图颜色鲜艳.内容丰硕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立的时空里充分的表达本身的思惟情绪,营造一种轻松高兴的进修情形;充分发掘主题图的内涵,让学生在辽阔的范畴里打开思维的闸门,不竭的求异创新.总之,新教材呈现的内容,情势比较新鲜,与老教材比拟,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活泼的情境图.这些丹青的作风和颜色相符学生的年纪特点,富有儿童情趣,主题图的展示,便于学生不雅察,也便于教师应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换,学生能从中受到教导.所以,我们必定要掌控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点,懂得其意义和它的价值地点,让“主题图”更好地办事于我们的教室教授教养.[参考文献]1.《数学新课程解读》2.《活用“主题图”,进步教室教授教养后果》徐惠珍3.《小学数学新教材主题图的应用与设计的研讨》李国强上一页 [1] [2] [3] [4]。
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一、引言主题图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示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辅助教师教学主题图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帮助教师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
在教学整数相加时,可以利用主题图中的正负号表示负数,通过图像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整数相加的规则。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图可以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利用主题图中的平行线和非平行线的图形对比,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
利用主题图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利用主题图以立体、平面的形式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学科中有许多与空间相关的概念和问题,而主题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利用主题图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灵活运用主题图的方法1. 结合实际情境在使用主题图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在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利用主题图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多样化的主题图展示形式主题图可以以图片、图表、图形等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主题图展示形式,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在教学统计学时,可以利用图片形式的主题图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文档资料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主题场景”形式呈现学习素材,是人教版小学教材的特点之一。
为了促使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的主题图教学更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不断地探索研究,在整理分析、实践运用与配置校正下,形成策略,使当前的主题图教学具体化、概括化和集约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以静化动,丰富信息资源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外感到内化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资源在其间穿针引线、外联内引,尤其是主题图资源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以静化动,即将主题图的现实呈现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以学生的活动导入为切入点,把静态情景图转化为操作性的动态情境,是有效使用主题图常用策略之一。
1、模拟场景,丰富主题图信息教材是教师在预设教案的思考依据。
新教材以场景的形式为我们提供的主题图和例题资源,因受静态存在方式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同时兼容儿童情趣、现实意义与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溶于一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教材,以及学生原有认知与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教学中适当将主题图进行虚拟的活动情境创设,进行动态处理使主题图中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童话为载体的情景故事,以重大事件为背景的情节故事创设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
2、游戏表演,丰富主题图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图大多是半成品,受篇幅、内容和目标的限制,不能将多元的教学因素都呈现在图中,是一种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兴趣特征,将之编成游戏,以表演的形式演绎主题图,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切的儿童情趣,促使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二、巧妙整合,用活现有资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陷入太多的框框之中,总是将教学定位在课本、课堂等固定的狭小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使用的实践与探索翻开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情境的设计,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但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基于以上理解,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在两年的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大胆尝试和探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对主题图的再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重新认真地去理解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想透过美丽的画面,去挖掘它实质性的内容。
通过细细的品味和思考,慢慢地感觉到新教材主题图“内在的魅力”远远超过了它“美丽的外表”。
纵观新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大致能够分为两类。
一类是向我们提供了能够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属于自然情境类。
如一年级上册的“数一数”所提供的校园全景图,“比一比”中的“小猪帮小兔造房子”图等,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比较真实的、有趣或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从而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另一类则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
如一年级上册中“长短”、“数学乐园”、“图形的拼组”等主题图,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
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材仅仅向我们教师供了一些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
简言之,主题图是一种理念、一种方向。
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不能让“主题图”上成“看图说话”,从而失去“主题图”的应有的价值。
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小朋友熟悉的运动会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境。
这个主题图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一开始设计教案时,我想像着,在导入新课时,把这个场景以动画的形式体现在小朋友面前时,一定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提出课堂中所需要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不过事实并非我想像的那么顺利。
第一次试教中,在出示了主题图后,小朋友兴趣盎然,于是我抓住契机,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可来劲了,小手一只比一只举得高。
“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朋友在参加比赛,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我看到了有些小朋友在喝牛奶”,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回答,我暗暗自喜,果然如我所料,学生们直奔主题,稍加引导定能很快提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了。
正当我为自己的设计得意时,旁边传来了一个小朋友的声音:“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
”“哪里不对呀?”“我认为小朋友不是在喝牛奶,你看,这些盒子外面都有个洞,如果是牛奶的话,全漏光了。
我看他们好像是在开钥匙。
”“我也觉得不对,……”学生的兴趣都跑到这两个问题上,好不容易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上,但此时,作为组织引导者的我,已全然没了当初设计时的那种激情,只想着早点把课结束。
作为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是那么的天真,他们注重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所以,教师使用“主题图”一定要把握住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从主题图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再实行拓展提升。
这样,学生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提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上。
再如在教学“第几”这节内容中,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幅“购票图”,其意义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
“排队购票”这个场景对于绝大部分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是从数学知识表现的角度来看,“购票图”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并且通过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在改变队伍人数的情况下变换排序。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就能加以区分,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也正是“购票图”作为“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二、思考后的实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怎样精心创设主题情境,大胆组织主题活动,并适当实行主题开发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理解主题图的意义,使学生学有目标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切,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所以,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
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教学片段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
师:小朋友,你们会做风车吗?生:会!师:那谁来教教大家怎么做?一学生上讲台讲解做风车的方法。
师:很好,下面就分小组做风车。
学生分小组开始做风车。
风车做好了,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地玩风车,好不热闹。
一堂好好的数学课就这样被上成了一堂手工课。
看了这样一节课,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教学能达成这种目标吗?做风车的这个过程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再来理解主题图的意义,反思教学过程。
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
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是否就能够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教师边演示。
描述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因为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能够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
进而总结各种图形是能够互相变换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主题图”的深意,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如何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
能够说,准确理解了主题图的意义,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只有教师深刻地理解和准确把握“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也就是说在每一次上课前,都要先问问自己:“主题意义,你理解了吗”?(二)演绎主题情境,使学生学有内容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不过,“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表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
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片段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以位数和整十数”。
师: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课件出示第61页例1主题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生1:有数学书和语文书。
生2:有38本数学书和38本语文书。
师:算式怎么列?生:35+3 30+8师:你是怎么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法。
像这样在教学中对主题情境实行简单处理的教学案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比比皆是。
教师只注重了情境的导入功能,而忽略了情境自身的教育功能。
这样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因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丧失学习兴趣,因缺乏兴趣而丧失探索的欲望,因只要结果而遗忘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最终将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
对照此案例,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对于教材主题情境我们是否全部都认真有效地实行了创设?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求实行了精心的调整和再创造?所谓创设一个良好的、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的过程。
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围绕教学目标,仅仅依靠主题图这个张单一的、静止的画面是远远不够的。
在使用时,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有所为,有所不为”,创造性地、有选择地实行加工使用,并结合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有效情境的目标。
另外,“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表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
1、主题图”编个故事。
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协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中很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能够编成童话故事。
如教学第1册第29页“0的理解和相关0的加减”,我编了个“小猴生日”的童话故事:(第1幅组图)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能够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能够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
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能够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第2幅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
森林里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
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第3幅图)走出大森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
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理论的理解,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2、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根据情况我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