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1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教学方式和课堂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展开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设问情境创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更强调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在设问情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二、策略分析1.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研、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设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设问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开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成果共享。
4.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提示、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教师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5. 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设问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得设问情境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策略
(3)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策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 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 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过程”。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 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相互提问。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 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有所发 现、有所创新。
下面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 法。
一、 创设情境在引人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 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一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
它包含两层 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 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 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
因此, 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 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 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 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
那么,创设引人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如何在引人中设问呢?(一)引疑激趣策略教育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介绍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课堂设问的重要性,以及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接着提出了两种策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及结合实际情境进行问题设置。
最后总结了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挑战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实际情境、教学作用、教学策略、研究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代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出和推广,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背景下,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堂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情境创设则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从国内外教育实践来看,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关注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开始尝试运用相关策略进行教学改革。
目前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对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对课堂设问和情境创设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这些理念。
研究课堂设问的重要性以及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策略
问题应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关系进行设计 ,形成连贯的问题链。
详细描述
课堂设问情景的创设应遵循层次性原则,问 题应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关系进行设计, 形成连贯的问题链。通过层次递进的问题设 计,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他 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问题设计的层次 性和逻辑性也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总结词
培养逻辑思维、促进知识应用
创设问题情景
针对数学知识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 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实验与游戏
通过数学实验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 在动手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加深对 数学知识的理解。
跨学科整合
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创设综合性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跨 学科思维。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 策略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意义 •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原则 •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方法 •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技巧 •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实践应用 •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效果评估
与改进
01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意义
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游戏互动法
总结词
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 与中学习和思考。
VS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有趣的游 戏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 游戏中学习和思考。游戏设计应具有趣味 性、互动性和教育性,能够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其思维能力 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游戏的控 制和引导,确保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 合。
02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推广和实施,课程的调整和改进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此同时,课堂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其改革和创新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其中,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对于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概念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激发性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探究问题的活动。
这种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一)问题驱动策略:课堂设问情境创设应该基于问题驱动策略,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教师或者学生真实感兴趣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问题的导向,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观察问题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探究导向策略: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应该采用探究导向策略,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觉察到的问题、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未能理解的知识点提出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掌握知识,丰富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策略:在设问情境创设中,应该采用创设情境策略,即设计引人深思的困难情境,以意外和惊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设计图片、视频、音乐等情境,通过多功能的信息手段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这种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四)互动合作策略: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应该采用互动合作策略,即让学生在互动协作中共同探究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帮助、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评价激励策略: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应该采用评价激励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设问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设问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问情境的创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联想,促使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促进合作学习。
设问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和观点,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使学习更具有互动性和社会性。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在设问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的知识,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突出问题的质疑性和启发性。
设问情境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还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设置多样化的情境。
教师在设问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形式来设置情境,如故事情境、图片情境、音频情境、视频情境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
4.注重情境的情感渗透。
在设问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情感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2013-06治学之法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文/张浩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可见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当得到革新。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绝佳渠道,对于营造一个交互、和谐、高效、完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有效提问要求课堂提问具备效果和效益两个层次的内涵。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果,就应当遵循提问难度适中和提问有逻辑性这两个原则。
难度适中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学生有思考路径且可以回答的,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课堂情境。
有逻辑性不仅要求教师提问有重点,并且要有针对性地使这些问题组成一个不断深入的逻辑链条,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更深刻的思维层次,如果课堂提问随性为之,则会使提问流于皮毛,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开放的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必须及时发现和灵活应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这样才能够激励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长久受用。
二、目前课堂教学分析1.教师讲授不加选择当前教师的通病就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授课,这样的讲授没有与课堂实际情境紧密结合,容易造成“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记笔记”的单一课堂模式,教师在教授时完全以大纲为本,甚至功利性的教导学生掌握大纲内容,而怠于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的课堂,识记变成了永恒的主题,而思考则被抛之脑后。
2.教师预设安排过度预设是每个教师在备课时都需要做的工作,但是新课程要求的预设核心主体应当是学生。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预设主体是大纲或者作为课堂主角的自己,对于课堂情境走向的判断过于主观,以至于应用到课堂时显得武断,不是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思考,而是诱导学生说出应当说出的答案。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策略
挑战
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 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
对策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 变化,积极与学生沟通 ,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
教学资源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教学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 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策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 计课堂设问情景。
挑战
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影 响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原则
情景创设要真实、有趣、有层次 、有挑战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心理特点,同时要与教学 内容紧密相关。
02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总结词
通过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问 题来源、问题类型、问题解决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
跨学科整合
未来的设问情景创设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结合不同学 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技术支持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设问情景创设将更加依赖于 技术手段的支持,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 为课堂设问情景创设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 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在现实生 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情景创设能够引发学生讨论和交 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 高课堂参与度。
促进深度学习
问题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趣,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目标和原则
新课标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的策略
04
设问情景创设的技巧
设计开放式问题
1
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多 个角度、多种层面寻求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放式问题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氛 围的活跃度。
3
开放式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知识储备,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问题。
激活探究欲望
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增强问题敏感性
通过设问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问题更加敏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 批判性思维。
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具体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 究,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议多样化设问方式
多样化设问方式
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具体方法
采用直问、曲问、正问、反问等多种方式,同时注重问题的 层次性和递进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英语学科案例分析
总结词
在英语学科中,设问情景的创设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 语言运用能力。
详细描述
英语学科的设问情景创设应该与学生的日常 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能说。例如,在教授“旅游”这一话题 时,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景:你最喜欢的旅 游城市是哪里?你为什么喜欢它?通过这个 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 论,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设问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设问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常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地设问和创设情境呢?下文将从策略层面进行分析。
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设问设问应该从课程目标出发,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呼应,以充分发掘课程潜力。
因此,教师在设问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这样可以让问题更加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情境创设要具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设问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考和创设。
情境创设要具体,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通过实际感受和经验借鉴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并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发现他们身边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应该创造具有揣摩性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生发出许多疑问,通过不断搜寻答案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提高问题创设质量在问题创设方面,要注意问题的质量,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细节要充分问题应该让学生有详细和深入的了解,需要包括多个层面和方向,确保学生能够完整、全面地解决问题。
不要只为了简便而缺少思考深度,应该考虑复杂性和实际性,以增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具有开放性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存在较多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其它背景知识积极思考,提出多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
问题间应该有类似于\“承上启下\”的连贯性,可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前面的问题和后面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整体性、系统性地认识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灵活运用多种创设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创设策略,配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情境设问,并结合课程具体要求,让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和创新,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注重课程理念的融入。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教学也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设问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理论依据二、策略分析1. 设问的策略(1)提出开放性问题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涉及到具体的学习内容。
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性问题与启发式问题在设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
还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情境创设的策略(1)真实情境的模拟情境创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多媒体资源的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3.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设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疑惑和想法,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 学生的参与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已经不能简单地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重视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思考和创新。
本文将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是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设计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课堂情境。
例如,对于学生喜欢足球的班级,可以围绕“足球输赢之外的价值观”这一主题,设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发表观点,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设问情境创设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加强情境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例如,针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及对人类的影响”这一主题,可以通过播放介绍人工智能开发的公司及相关产品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设问情境需要具备案例性案例性是设问情境创设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案例性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事例,增强学习的实际性。
例如,围绕“道德与商业之间的冲突”这一主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具体案例,如某公司因违反道德标准而遭受的损失,促进学生理解道德和商业的关系。
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问题的难度有不同的接受程度。
因此,教师在设问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在“人生的价值观”这一主题情境下,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什么是人生价值观?如何形成一个合理的价值观?如何发挥个人优势来创造价值?五、保持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性设问情境的创设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既要注重学生的接受性,又要保持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设问情境需要兼顾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而不仅仅是固定答案的知识性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倡导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成为教师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课堂设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境创设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具有生活化、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本文将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这一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分析课堂设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引导课堂设问情境创设。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套可行的策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本研究还旨在为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研究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我们希望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课堂设问情境创设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理解。
通过设问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设问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推崇教育从实践中来、回归实践中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实践和体验学习,课堂教学要设置丰富多彩的情境创设。
课堂的情境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空间、时间、氛围和语境中,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能够引起学生产生与学科相关的复杂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创设情境呢?下面是几个策略。
一、情境创设必须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情境创设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应该依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创造一个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有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情境。
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启发式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情境,是学生感受到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适合的环境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相关概念和内容。
四、情境创设要贯穿教学始终情境创设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并且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更新,如引导学生发生思考、实际演示、能动参与等。
总之,情境创设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要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情境的催化和引导下,深度学习,形成立体式的思考,出类拔萃的表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它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情境选择、问题设计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对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是设问情境创设的首要考虑因素。
教师在设问情境时,应明确目标,确定所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这个目标可以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可以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可以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培育。
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课程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在设问情境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情境选择是设问情境创设的关键环节。
情境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并与所学知识内容相呼应,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可以考虑创设真实生活情境、社会问题情境、科学实验情境等,通过情境的设立,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问题设计是设问情境创设的核心环节。
问题设计要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问题设计可以包括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究。
问题设计还要考虑问题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推动下逐步深入,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
评价反思是设问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对学生在设问情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评价应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进行,可以包括完成任务的质量评价、思维方式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等。
教师还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
教师在进行设问情境创设时应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情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最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精品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育英高中李菊华[内容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必须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课堂设问情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从过去的旧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的满堂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相互提问。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在引人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
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
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教育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2、设置坡度策略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
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已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巧设悬念策略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4、以形助数策略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的主要方面,它借助图形的性质,可以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体会概念、公式、定理的几何意义5、联系实际策略总之,在新课引人时的问题情景一方面应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注意问题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
在新课引人时,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或其它有趣的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穿插数学史介绍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让学生在东西方数学文化观的对比中,感受到数学理性精神对人类进步的伟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在新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精心的设问是关键。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在教育界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并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一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
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成为了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合理设计和设置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通过构建具有情境性质的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各种综合素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促进跨学科整合课堂设问情境创设可以帮助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并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场景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和有机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二、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1. 情境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进行课堂设问情境创设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背景和经历,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构建具有一定情境性质的教学场景,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展开思维和思考。
2. 确定问题情境的合理性和启发性在设问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发性。
问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去。
3. 利用教具和资源构建情境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具,构建具有情境性质的教学场景。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也逐步发生了转变。
在新课程下,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本文将从策略的角度,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问题导入策略问题导入是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创设课堂设问情境的关键步骤。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设问情境。
具体策略如下:1.提出生活化问题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将课堂设问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提出和学生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提出“你知道香蕉和苹果哪个更重吗?”以及“如何用不等式证明香蕉比苹果重?”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提出趣味性问题趣味性问题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提出“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模拟策略情境模拟是创设课堂设问情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设计情境模拟,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达到情境深度体验的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具体策略如下:1.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模拟是将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实际的地理环境,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虚拟情境模拟是将课堂教学与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情景和场景。
例如,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回到历史的某个时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三、启发式提问策略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新安县第五高级中学
陈小姣
2009年8月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新安五高陈小姣
【内容提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必须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构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课堂设问情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和相应能力的形成。
从过去的旧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的“满堂问”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答,而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的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
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过理解数学。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被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说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说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因此,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设问。
那么,创设引入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如何在引入中设问呢?
一、引疑激趣策略
近代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1:“二分法”的引入
在央视由著名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猜准价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沉积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组同学相互合作才生日,看哪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用了多少次?
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思维兴趣。
二、设置坡度策略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
并根据解答距的长度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案例2:已知函数y=xˉ²
(1)它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2)它的图像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3)它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它在(-∞,0)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上述第(3)、(4)的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为偶函数在对称区间单调性关系揭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示例。
在这样的感性认识下,接着可安排如下训练题:
(1)已知奇函数f(X)在[a,b]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b,-a]上是减函数还是增函数?
(2)已知偶函数f(X)[a,b]上是增函数,试问:它在[-b,-a]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3)奇、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规律?
根据“解答距”的四个级别,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
在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时,学生心理已经有了准备,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
同时上一个问题的解决也为一般结论的得出提高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这样知识掌握过程是一个平缓的过程,新的知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接受,掌握起来就会显得更加牢固。
三、巧设悬念策略
悬念是一种学习设问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设问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3 :
今天以后的2006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
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发起不断探究的兴趣,既唤起了学生对自身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
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
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以形助数策略
华罗庚说过:“数确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的重要方面,它借助图形的性质,可以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体会概念、公式、定理的几何意义。
案例4: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x≧0时, f(X)=ⅹ(1+ⅹ〕画出函数f(X)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学生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通过做图,找到特殊点,然后再确定x<0时解析式,然显然他们并不会满足于这样“挂着拐杖走路”,很希望能脱离函数的图像这一中介的辅助,“脱离拐杖而独立行走”,于是他们会思考,若不做函数的图像,能求出f(X)的解析式吗?
在完成此题目的基础上,他们也许还会进一步发问:“此方法可以推广吗?对一般的奇函数也适应吗?若f(X)是偶函数,又该怎么处理?”经过这样一连串的的发问,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这样知识的升华就显得润物细无声。
五、联系实际策略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并对社会起着指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
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的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等等。
在新课引入时问题情境一方面应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趣味性的知识能吸引人,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在新课引入时,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或其它有趣的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设问的目的不是“灌水”,而是为学生的思维“点火”。
古希腊的一位智者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支可以点燃的火把。
”所以,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已有的数学能力、数学发展史中的史料、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内容等多方面的数学素材的自然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现实真理性”与“模式真理性”的双重价值,这样自然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存环境,将精心设问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习在疑问中开始,探索,论证,小结,发展,则学生思维习惯得以养成,求知的热忱得以激发,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思维品质得以全面发展,精心设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
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唐瑞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尝试潘振嵘数学通讯
3、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境思维张晓斌数学通讯
4、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黄翔李开慧中学数学
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