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成药名词解释

中成药名词解释

中成药名词解释中成药是指在我国传统药物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研制的药物,其主要特点是配方固定、用药规范、疗效确切,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中成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草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药物制剂技术。

中成药通过研究和吸收古代的医药经验,通过对草药的加工、配伍、煎煮等独特的制剂工艺,能够发挥综合药效,对于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中成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药物:单味中草药成药、复方中成药和重要传统中药配方成药。

单味中草药成药单味中草药成药是将一种中药草药通过加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成品药品。

这类药物适用于单纯草药能够解决的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热、腹泻、头痛等。

常见的单味中草药成药有连翘银翘片、金银花颗粒等。

复方中成药复方中成药是在中成药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将多种中药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的药物。

复方中成药通过多种草药的综合药效,对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常见的复方中成药有柴胡疏肝散、四物汤等。

重要传统中药配方成药重要传统中药配方成药是基于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医药经验和知识,将多种中药草药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药物。

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一些重症疾病,如中风、肺癌等。

常见的重要传统中药配方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

中成药在药物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既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规范、治疗作用显著等优点,对于一些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疑难杂症等疾病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成药的疗效是基于丰富的草药资源、配方的科学性以及制剂工艺的技术性的,因此对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药物监管等方面应加强,并且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中成药基础知识

中成药基础知识

中成药应用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第一章中成药的概念、特点和相关知识(一)中成药的概念(二)中成药的特点(三)相关知识1. 药品的概念2. 药剂与剂型3.中药材与饮片⒋药品质量第二章中医药的发展简史第三章同仁堂中成药的特点一、历史渊源久远、品种多、剂型全二、生产制作精良、质量好、疗效高、名声远扬三、现代化生产和科研投入大、发展潜力大第四章药典、部颁药品标准一、药典二、部颁标准第五章中成药的剂型(一)丸剂 (二)散剂 (三)膏剂 (四)丹剂 (五)茶剂 (六)酒剂 (七)酊剂(八)糖浆剂 (九)锭剂 (十)曲剂 (十一)露剂(十二)胶剂(十三)颗粒剂(十四)片剂 (十五)栓剂 (十六)合剂 (十七)注射剂(十八)气雾机剂(十九)胶囊剂(二十)滴丸剂 (二十一)膜剂(二十二)其它剂型第六章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方法(一)中成药的命名方法(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第七章中成药的辨证应用第八章中成药的配伍规律(一)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二)中成药与药引子的配伍应用(三)成药与汤剂的配伍应用第九章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利弊(一)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有利方面 (二)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主要弊病第十章中成药的法用用量(一)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第十一章中成药的给药时间(一) 必须重视给药时间(二)如何选择给药时间(三)如何确定中成药的给药时间第十二章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一)注意证候禁忌(二)注意妊娠用药禁忌(三)注意饮食禁忌(四)注意配伍禁忌(五)注意中成药的毒副作用第十三章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一)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第十四章中成药的中毒和解救(一)含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之类(二)含雄黄、砒霜之类(三)含朱砂、白降丹、红升丹之类(四)含铅类(五)含马钱子类(六)含巴豆、巴豆霜类(七)含蟾酥类第十五章中成药的储存保管(一)药库、药店、药房等单位保管中成药应注意以下几点各种剂型在贮藏时一般应注意的事项:(二)家庭个人保管中成药应注意以下几点第十六章中成药临床新用的意义和基本规律1. 中成药临床新用的概念和意义2. 中成药临床新用的理论根据3. 中成药临床新用的规律中成药应用基础知识第一章中成药的概念、特点和相关知识(一)中成药的概念所谓中成药,是指以疗效确切的方剂,用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

什么是中成药

什么是中成药

什么是中成药中成药是指经过合理配方、在制剂工艺上按照传统制剂法或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药品。

它是中医药学和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理、药物学的知识和技术。

中成药的制剂形式多样,包括丸剂、散剂、胶囊剂、浓缩丸剂等。

中成药又被称为中药制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选取具有明确药理作用的中草药,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混合制剂,经过炮制、研细、调配、制丸、制散等工艺制作而成。

中成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多样的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中成药的特点之一是方便使用,制剂形式多样,便于携带和服用。

无论是丸剂、散剂还是胶囊剂,都经过了制剂工艺的处理,药物成分较为稳定,携带和使用也比较方便。

而且,中成药的制剂形式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和口味偏好。

中成药的另一个特点是疗效确切。

中医药学理论认为,中草药具有多种成分,药效具有协同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配伍和剂量,中成药可以发挥最佳的药理作用,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例如,一些中成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成药还具有规范的炮制工艺。

中成药的制剂过程中需要进行炮制工艺,以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在传统制剂法中,炮制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例如,黄连可以通过炮制工艺将其苦寒性转化为寒凉性,提高其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成药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

中成药可以针对特定疾病的病理机制,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来达到治疗作用。

而且,中成药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学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结晶,发挥着重要的药物治疗作用。

它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优先 考虑的原则。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内服方法也各异。常用的方法有: 直接服用、开水送服法、沸水冲服、噙化法法 等。
直接服用: 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流浸 膏剂、口服安瓿等液体制剂,均可采用直接服用的方法。
开水送服法: 蜜丸剂、水丸剂、糊丸剂、蜡丸剂、浓缩丸、 滴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多种固体制剂,均可采用温开水 或凉开水送服方法。
撒敷法: 外用散剂多采用此法,即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 布患处,可用消毒敷料或外贴膏固定,以奏消肿解毒、 提腐拔脓、生肌敛疮之效,如生肌散、提毒散、珍珠散 等。
调敷法: 将外用散剂或锭剂用适当的液体调成或研成糊 状敷于患处的一种常用外治法。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 散,取茶叶解毒消肿之效。
涂敷法: 油膏剂、水剂等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 的方法,如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等。
吹敷法: 是指将一些外用中成药散剂装入硬纸筒中,吹 到患处的治疗方法,为五官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用锡 类散吹喉治咽喉肿痛: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烂,牙龈 肿痛。
3. 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静脉、穴位及患 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注和 点滴两种,运用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 剂完全相同。
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按规定用量服用。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一般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较弱,
用量宜小于成人; 妇女用量一般可稍低于男性。 小儿使用非儿童用中成药,剂量要适当减少。一般3岁以
内可服1/4பைடு நூலகம்成人量,3~5岁可服1/3的成人量,5~10岁可服 1/2的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注意服用总量
有些中成药含有毒成分如砷、汞、铅,或含有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 等有毒药物,或含有如大戟、芫花等峻烈攻逐之品。对这些中成药,在严 格按剂量使用的同时,还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持续使用,以防耗 伤正气,或蓄积中毒。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的命名,不仅是为了区别诸药,更重要的是表达其内涵。
1.以成药的功效命名
■ 体现药物的基本功用
■ 清音片——治疗声音嘶哑 ■ 化虫丸——杀灭肠道寄生虫 ■ 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 ■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2.以成药的主治病命名
■ 主治的中、西病症为命名依据
■ 寒喘丸——主治肺寒哮喘 ■ 痛经丸——治疗痛经 ■ 小儿泻痢片——主治痢疾
6.以成药中药物的比例或者服用剂量 命名
■ 以方中组成药物比例为命名依据 ■ 六一散——滑石:甘草=6:1
7.以成药来源、发明创造人、生产产地命名
■ 以原始出处为命名依据 ■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镇江膏药……
8.以成药性状命名
■ 以成药制成后的性状特点为命名依据 ■ 紫雪(清热开窍,止痉安神)——深紫色,质松如雪
3.以成药的组成命名
■ 药物的组成为命名依据
■ 香连丸——木香、黄连 ■ 茵栀黄注射液——茵陈、山栀、大黄 ■ 良附丸——高良姜、香附
4.以成药的主药命名
■ 以方中的主药为命名依据 ■ 天麻丸、乌梅丸 ■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
5.以成药的中药味数命名
■ 以方中的全部丸……
9.以其他方式命名
■ 以服用方法为命名依据 ■ 川芎茶调散——以清茶调服
■ 借用神话传说、自然现象 ■ 小青龙颗粒
谢谢大家!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1.引言1.1 概述中成药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形式,它以中药为基础,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和工序加工而成。

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中。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成药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痛等。

它们以草本植物、动物组织或矿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煎煮、浸泡、研磨等制作工艺进行加工制备。

中成药可以作为单一药物使用,也可以根据病情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

中成药的分类主要分为方剂、散剂和丸剂等。

方剂是指采用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的药物组方,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散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通常用于外用或制成散剂剂型,如伤湿止痛散等;丸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胶凝剂等成分制成固体球状,如十全大补丸等。

中成药在治疗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成药作为天然药物,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来说,其成分更加复杂、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因此使用时副作用较小。

其次,中成药具有调理整体机能的作用,它们常常通过协同作用、辩证施治等方式,综合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此外,中成药的制备工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改进,药物稳定性较高,使用方便,易于储藏和运输。

因此,中成药在中医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西药的效果更加准确和快速,但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我们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和验明正身,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了解和遵守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未来,中成药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成药的制备工艺将更加精细化,药效更加明确。

同时,中成药也将更好地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与西医药实现有机结合,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总之,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确切。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储存保管与养护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储存保管与养护
中成药的储存保管 与养护
中成药的储存保管
药库、药店、药房等单位保管中成药时应注意:
①保持药柜、药架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微生物污染。
②温度、湿度要适当。若柜内温度、湿度高于室内,或药库内温度、 湿度高于室外,应适当打开柜门、库房门通风;反之则应紧闭柜门、 库门,尽量少打开。必要时,可在柜内、库内放吸潮剂。
⑦分类储存。 内服药、外用药分开储放; 剧毒药、贵重药单独加锁另放; 怕光药避光储存;怕热、怕潮药放阴凉、干燥处; 一般药也宜放阴凉、干燥处。
中成药的分类养护
1.液体及半固体中成药: 如酒剂、露剂、糖浆剂、浸膏剂、膏药等,均对光和热敏感,应
该贮存在阴凉干燥处。同时这些中成药大多是液体,包装体积大,分 量重,宜贮存在底层库房及进出操作方便的仓位。
③做好药品进出库收发登记记录。
④熟悉中成药储存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及其原因。若发现有变质现 象,原则上不能使用,应及时联系药品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
⑤加强药品外观Biblioteka 量检查。入库储存中成药要检查 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渗漏、潮湿、发霉及包装破损 等。如有问题,经加工整理后仍不合格者,不宜储存。
⑥看清批号、有效期,做到先生产的先使用,严防过期。
2.一般固体中成药:
如散剂、曲剂及一些丸剂(含脂肪、挥发油等品种以及水丸)、 片 剂(压制片)等,都应贮存在密封库内,并釆取吸潮措施,经常保持干燥, 控制各种变异现象的产生。
3.中药注射液: 各大小容量的中药注射剂均怕热、怕光易产生沉淀、变色、澄明
度不合格,宜储存在20℃以下的阴凉库,放置在通风避光处。货件堆垛 不宜过高,避免重压。
4.胶剂、膏剂类中成药: 胶剂、膏剂类中成药储存时宜将内服外用及不同性质的中成药分别
置于凉爽密封较好的小室库房。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肿瘤案例
分析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和 应用方式,探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 综合效果和价值。
05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 鉴定,深入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建立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 等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点。
片剂
由药物与辅料压制而成, 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 便、稳定性好等特点。
04
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临床应用原则
辩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 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配伍 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用药适量
中药治疗需要适量使用,避免 过量或不足导致疗效不佳或产 生副作用。
随症加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中药处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 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配伍禁忌
了解中药配伍禁忌,避免因药 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
低疗效。
中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观察
病历分析
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 估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治 疗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统计数据
综合评价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量病例进行分析,比 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 依据。
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 行,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性。
中药制剂的剂型与特点
丸剂
分为蜜丸、水丸、浓缩 丸等,具有携带方便、 剂量准确、作用缓和持
久等特点。
散剂
由药物研磨成粉末混合 而成,具有制作简便、 剂量较小、作用迅速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汇总中成药是指在临床上使用的以中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成的药物。

它是中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使用、疗效确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汇总。

1.人参口服液:主要由西洋参、复方人参、龙眼肉等中药制成。

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开胃、增强体力等功效。

适用于气虚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乌鸡白凤丸:由乌鸡血、白凤丸等中药制成。

具有补血益气、滋养心肝、调理气血等作用。

适用于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3.牛黄解毒片:主要由牛黄、黄连、蛇床子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急性肠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症状。

4.金嗓子喉片:由生甘草、单邓脑叶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润喉、抗病毒等作用。

适用于急慢性喉炎、声带息肉等症状。

5.小柴胡颗粒:主要由柴胡、黄芩、半夏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作用。

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6.痔疮栓:由苍术、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内外痔、肛裂等症状。

7.参芪口服液:由西洋参、党参、黄芪等中药制成。

具有益气养阴、补脑安神等作用。

适用于虚弱疲乏、心悸失眠等症状。

8.血塞通胶囊:主要由五味子、延胡索、川芎等中药制成。

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经闭痛经、痛经等症状。

9.红花油:由红花、薄荷油等中药制成。

具有活血消肿、止痛舒筋等作用。

适用于扭伤、蚊虫叮咬等症状。

10.复方苦参软膏:由苦参、黄柏、白蔹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作用。

适用于湿疹、皮炎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汇总,它们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在选择和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自身症状和医生建议,按照剂量和用法进行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当使用引起的问题。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好多人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
小案例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病内科1998年10月收治第一例马 兜铃酸肾病病人,此后,共有数百例此类患者入院,其中最 多的就是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的肾损害病人。经研究发现, 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主要是损害肾小管功能,后期 出现尿毒症。长期小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导致慢性马兜铃 酸肾病,严重时可导致肾衰。
过敏 反应
中成药引起与抗原抗体结合有 关的不良反应,造成生理功能 紊乱,甚至组织损伤,其临床 症状多种多样,病理机制复杂, 又称变态反应
由于使用中药引起的人体功能或器官组 织损害称为毒性反应
特异质 反应
指某些人因遗传原因(如酶的缺陷) 在用药后发生的与药物的作用、药 理无关的病理反应
对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我们可以做到:
中成药不是绝对安全 没有副作用的
是不是很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不良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 1
用药不当
没有遵循“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或辩证不准
原因2
疗程不当
中成药均有偏性,用药时间过长,有可能矫枉过 正,产生不良反应;或因长期服用含有毒性成分的中 成药引起蓄积中毒。
原因3
配伍不当
中成药之间中成药与药引中成药与汤药中成药 与化学药配伍应用不合理,以及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 均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1)避免盲目滥用药物。 2)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3)合理配伍 4)注意用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 5)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谢谢大家!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因4
煎服方法不合理
中药的煎服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度。
原因5
个体差异
耐受性差容易表现出不良反应如儿童、老年人、 妊娠期妇女以及过敏体质者,都较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

2、中成药与化学药的不合理配伍
①形成难溶性物质:含金属离子钙、铝、镁、铁等的中 成药如牛黄解毒丸、 龙牡壮骨颗粒等与抗生素合用, 易形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此类抗生素的吸收。
难溶性 物质
②产生毒性
• 含朱砂的中成药与溴化物、碘化物、亚铁盐、亚硝酸盐 等同服可产生有毒的溴化永和碘化汞,可导致药物性肠 炎。
中成药与化学药的 配伍
1、中成药与化学药的合理配伍
• 中成药与化学药可以增加疗效,比各自单独应用效果更佳,免药物使用过量。 • 如中成药板蓝根颗粒与磺胺增效剂合用,抗菌消炎作用明显增
加,对扁桃体炎的疗效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效果好。
• ⑤拮抗作用 鹿胎膏、鹿茸精等含鹿茸的中成药,与胰岛素、格列
苯脲、苯乙双胍等药合用,由于鹿茸含糖皮质激素样物 质,会使血糖升高,抵消降血糖药的部分降糖作用。
⑥酶促作用降低疗效 含有乙醇的中成药如各种药酒,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若同安乃近、胰岛 素等药同服,可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降低疗效。
• 含麻黄碱的中成药,不可与强心药、降压药联用,以避 免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的发生。
溴化物 碘化物 亚铁盐 亚硝酸盐
强心药 降压药
• ③产生沉淀 含鞣质较多的中成药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时服用,
可在回盲部结合,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药物疗 效。 • ④酸碱中和
酸性的中成药,如乌梅丸大山楂丸等,同碱性西药氨 茶碱碳酸氢钠等合用,则两者的疗效均下降。
降低疗效
⑦因其他生物效应引起的不良反应 含甘草、鹿茸的中成药同阿司匹林合用,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
谢谢大家!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中成药课件(基础)分析

中成药课件(基础)分析
第二十五页,共89页。
中成药处方来源
❖ 历代医籍文献中研制
❖ 流传验方中研制 ❖ 优选传统古方中创制
❖ 已知中药成分中研制新药
❖ 改造已知生物活性成分结构研制新药 ❖ 市售中成药改变剂型
❖ 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处方开发新药
❖ 医院研制的内部验方中开发新药
第二十六页,共89页。
中成药的组方原则
❖ 中医学治病特别强调理法方药,其处方是在辩 证论证思想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治法,选择恰
宋金元时期
❖ 宋代的《圣惠选方》(何希彭辑)、《圣济总录》 (赵 徽宗敕撰)等,收载成方达数十万首之多,并有膏 药、丹剂等专篇介绍。
❖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该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制药规范,收载中
成药788种,如清心开窍的至宝丹、疏肝解郁的逍遥散、 解表和中的藿香正气散等,至今仍在应用。
第十七页,共89页。
明清时期
❖ 明清时代医著颇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中药成方及其 剂型相应有较大发展。
❖ 明代《普济方》,收载药方61739首,其中许多是成 方,并按《圣惠方》的格式对外用的膏药、丹药及 药酒列专篇介绍。
❖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虽以药物为主,也很重视方剂, 附方10000余首,剂型近40种。
第三十五页,共89页。
中成药的命名
❖ 以成药功效命名
如养血安神糖浆指其养血安神之效;理中丸指其有调理
中焦脾胃之功;逍遥丸治肝郁气滞、胁胀烦闷等症,服
之病去,有逍遥之乐;失笑散治血淤腹痛,药到病除, 病者不禁欣喜失笑。
❖ 以主药和功用命名
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有散风解表之功; 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 藿香正气丸以藿香为主药,治四时不正之气所致之症等; 三七伤药胶囊以三七为主药,有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说明书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及有效期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说明书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及有效期

批准文号的概念
■ 批准文号:是指药品生产企业持有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该药品 的生产文号。
■ 药品批准文号格式: ■ 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 试生产药品批准文号格式: ■ 国药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
如何看懂批准文号
■ H代表化学药品 ■ S代表生物制品 ■ J代表进口分装药品 ■ 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
■ 中成药说明书应列有以下内容:
■ 标准日期和修改日期、特殊药品/外用药品标识、说明书标题、警示语、【药品名 称】(通用名称、汉语拼音)、【成分】、【性状】、【功能主治】/适应症】、 【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 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 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储藏】、【包装】、【有效期】、【执 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 真号码、网址)。
谢谢大家!表保健药品 ■ Z代表中药。
■ 第1、2位代表批准文号的来源,3、4位表示批准生产年号后两位数字,5、6、7、8为 顺序号。
■ 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19、20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代码分别是:
■ 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21-辽宁 省,22-吉林省,23-黑龙江省,31-上海市,32-江苏省,33-浙江省,34-安徽 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东省,41-河南省,42-湖北省,43-湖南省, 44-广东省,45-广西壮族自治区,46-海南省,50-重庆市,51-四川省,52-贵 州省,53-云南省,54-西藏自治区,61-陕西省,62-甘肃省,63-青海省,64- 宁夏回族自治区,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用药禁忌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用药禁忌

(二)妊娠禁忌
■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 禁忌使用的药物。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 慎用药两类。
孕妇禁用的品种有 舟车丸( 含大量峻下逐水,行气破滞之品 )、 牛黄 解毒胶囊(片、丸、软胶囊)( 含有毒泻下之品 )、抗癌平丸( 含有 蟾酥 )、艾迪注射液( 含有斑蝥 )、平消胶囊( 含有硝石、马钱子、 干漆等 )、安宫牛黄丸、紫金锭(含有麝香、朱砂、雄黄)、 血府逐 瘀口服液(胶囊)(含有活血行气之品) 等等;
中成药用药禁忌
■ 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
■ 一般这些事项记录在药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 [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老年用药]等项目中,阅读时应引 起注意。
(一)证候禁忌
■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主 治相应的病证,因此临床用药亦有所禁忌,称 证候禁忌。
■ 如服用含人参的中成药不宜吃萝卜;服用含铁离子的中成药, 不宜喝茶吃柿子;脾胃消化功能减退的病人,不宜再吃黏 膩、油煎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 不宜吃与中成药性质相反的食物。
(四)配伍禁忌
■ 中药在复方配伍应用中,有些药物相互配伍能产生毒副作用,如 “十八反”“十九畏”等。就中成药配伍应用而言,无论中成药 之间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中药药引的配伍应用,还是中成药与 汤剂的配伍应用,都应避免反药同用。
谢谢大家!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慎用的品种有羚羊清肺颗粒(含有大黄)、香砂枳术丸(含有枳实)、 龙胆泻肝丸( 含有活血、淡渗利湿之品 )、温胃舒胶囊(含有辛热燥 烈之品)、防风通圣丸(含泻下渗利之品)、牛黄上清丸(苦寒)、 (含有活血药物)等等。

中成药的应用培训总结

中成药的应用培训总结

中成药的应用培训总结
一、培训背景
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和推广,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中成药应用能力,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中成药,我院开展了中成药应用培训。

二、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中成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掌握中成药的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三、培训内容
1. 中成药基础知识:包括中成药的定义、分类、历史渊源等。

2. 中成药的成分与药理作用:详细介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 中成药的适应症与用法用量:针对不同类型的中成药,讲解其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及注意事项等。

4.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阐述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5.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强调合理使用中成药的重要性,提出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建议和措施。

四、培训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成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开具处方和指导患者用药。

同时,医务人员
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五、总结与建议
本次中成药应用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建议今后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进,如增加实际操作演练、开展专题讲座等,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中成药临床应用规范和标准,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中成药。

中药制药知识点总结

中药制药知识点总结

中药制药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制药基础知识1. 中药概述中药是指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天然药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成药物以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药的来源主要有植物、动物、矿物等。

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各种剂型的药物,包括颗粒剂、药酒、丸剂、散剂、糖浆、丹剂、外用贴剂等。

3. 中药炮制炮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性味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药物制剂或煎煮中。

4. 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形态、组织结构、理化指标、显微镜特征等进行分析鉴别,了解品质及真伪。

5. 中药调配中药调配是指根据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搭配,制备成中成药或复方制剂。

6. 中药提取提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含有特定药效的药物原料。

7. 中药贮藏中药贮藏是指妥善保存中药材和制剂,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药效,避免变质、受潮或虫害。

8. 中药制药设备中药制药设备是指用来进行中药加工、炮制、提取、调配、包装等工序的设备,包括研磨机、炮制机、提取装置、混合机、灌装机等。

二、中药炮制1. 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材通过适当的温度、时间和湿度处理,改变其品质和药效。

2. 火制火制是指将药材直接在火焰上烘烤,以去除水分、杀菌、改变其性味特性。

3. 蒸制蒸制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用蒸汽蒸煮,使其受热、杀菌、软化。

4. 炒制炒制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用小火炒烤,使其均匀受热,改变其味道和性质。

5. 烘制烘制是指将药材置于炉中,用热风加热,使其干燥、杀菌,并产生特殊的气味。

6. 焙制焙制是指将药材放入烘箱中,利用热风或炭火烘烤,使其加热、烘干、杀菌。

7. 蒸馏蒸馏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馏器中,用水蒸汽加热,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出来,并收集。

8. 贮藏炮制后的药材需要妥善贮藏,防止受潮、发霉、受虫害。

三、中药提取1. 提取方法提取是指通过溶剂、水、蒸汽等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桂枝汤方 • 桂枝三两 白芍三两 炙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 • • • •
桂枝 辛温 功效 发散解表,温通经脉 白芍 苦酸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炙甘草 甘平 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生姜 辛温 功效 温中止呕,发散解表 大枣 甘温 功效 补脾益气
• • • •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三 中成药的处方来源与组方特点
• (一)处方来源 • 中成药历史悠久,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载方314首, 其中成药方就有50个之多。中成药品种历代都有增加,尤其 是近几年来通过研究。试制出的新型制剂,占有一定数量, 它们的处方来源,大致可归纳为历代医药文献、验方和新 研制的成方制剂三个方面。 •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 • 每一首方剂的组成,必须根据病情,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合 适的药物,但在配伍组成方面,需遵循君(主),臣(辅)、佐、 使的原则。
• 膏剂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1、了解中医理论,可以依据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等辩证用 药,能根据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 选择中成药。 • 2、合理选择适合的剂型 • 3、辨别不同的服药方法 • 4、嘱咐患者正确的服药时间
谢谢观赏
组方原则
在辩证立方的基础之上,组方遵循“君、臣、 佐、使”的原则。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要症状起主要作用的 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君药是必不可少的。
2、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者主证 的药物。2、对兼病或者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佐助药,即协助 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佐制药,即以消除或减缓君、 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反佐药,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 疗过程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糖浆剂 • 急支糖浆等等
• 煎膏剂 • 如固元膏等 • 特点: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高、便于服用等特点。以 滋补为主。
• 酒剂(药酒) • 酒可以行气活血,易于吸收和发散,制成酒剂,药借酒势, 疗效更佳。
• 栓剂 由药材提取物和基质混合制成 • 特点:局部使用可以达到抗菌、消炎、杀虫、止痛等作用 。 • 全身作用(肛门栓):不受肠道酸碱度的破坏,使胃免受 刺激,或者不愿口服者 • 保存药品需要避免高温与光照。
• • • • • • •
一、丸剂 分为水丸、蜜丸、蜡丸、浓缩丸、等等 丸剂的特点: 1、释放药物慢 2、治法简单 3、节约药材 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等
• 片剂 • 特点:利用度较丸剂较高;剂量准确,含量差异小;质量 稳定;服用方便等等。 • 如银杏叶片、元胡止痛片等等
• • • •
4、使药:引经药,即能引 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调和诸药的作用。
案例分析
• 许叔微治里间张太医家一女子,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 弱。许曰:当服桂枝(当为桂枝汤),彼云:家有自合者,许令三啜 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肉桂耳。许自制以桂枝汤,一啜而解。 • 论曰:仲景论用桂枝者'盖取桂枝轻薄者耳,非肉桂之肉厚也。盖肉桂 厚实,治五脏用之,取其镇重。桂枝清轻,治伤寒用之,取其发散。 令人一例,是以无功。(录自《伤寒论类方汇参,桂枝汤案例》)
一 中成药的命名与剂型
• (一)中成药的命名 • 中成药的命名是根据该方的处方来源、主要药物、处方组 成、主要功效、主治病证、服用方法等方面而定的。成药 命名的方法很多,但只能起到对成药某一方面的提示作用, 只能作为参考,正确使用中成药必须全面了解其组成、功 效和主治,特别是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中成药,才能 取得满意疗效。
二 中成药的剂型
• 剂型:就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 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是药物各种应 用形式的统称。 • 我国中成药剂型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几 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药剂型的 创制和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些年来,中药 剂型的研究更取得了新的发展,除了对传统的剂型进行整 理和改进外,还研制了许多新剂型。目前,我国中成药剂型 达40多种,通常应用的有10多种。如: 散剂、颗粒剂、丸剂(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片剂、 胶囊剂、煎膏剂、栓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酒剂、 注射剂等等。
胶囊剂 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在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 隔绝空气,药效稳定
• 冲剂 • 如小柴胡冲剂、感冒清热颗粒、999感冒颗粒等等 • 吸收快,易携带
• 散剂 • 临时根据病情混合而成 • • • • 合剂与口服液 1、浓度高,用量少,便于服用,携带 2、吸收好,奏效快便于急性病的用药 3、工艺复杂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 案例分析 • 案例中患者感受寒邪(六淫),寒邪侵犯人体太阳经,出 现恶寒、发热、汗出等症状,当用桂枝汤发散表层寒邪, 调和营卫。 • 桂枝辛温发散风寒为君药,白芍味酸收敛阴液为臣药,生 姜辛温助桂枝发散解表,大枣补脾益气与生姜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 桂枝汤类方的多种应用。
中成药基础知识
开立处方的思维流程?
• 辩证----------立方
• 辩证方法: • 经络辩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
中药为什么需要配伍使用?
• 1、人体的整体观
• 2、药物药性各自的偏性
• 3、纠正相应的毒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副反应第三节 中成药基础知识
•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按经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 生产,有特有的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 规格,可经医生诊治后处方配给,也可由患者直接自 行购用的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