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米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米的初步认识
(米) (厘米)
小明身高120 (厘米)
总结:
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 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知道1米=( 换算与计算。 )厘米。会进行简单的
√
√
√
4.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cm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厘米)作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 )作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米尺Fra bibliotek卷尺1厘米
米
mi
1米
1 米 = 100 厘米,亦可写作 1 m = 100 cm。
黑 板
1米
宽 约 厘 米
80
长约2米
1米
课桌高约70厘米
做
一
做
厘米)作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 )作单位。
1米=100厘米
一根绳子长91厘米,剪去18厘米 还剩多少厘米?
91 – 18 =73 ( 厘米)
一根绳子长93厘米,剪去一些后 还剩71厘米,剪去了多少厘米?
93 – 71 =22 ( 厘米)
√
√
√
3.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cm
4.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是米还是厘米?
教室长 ) 教室长 6((米)
黑板长3 课桌长50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八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二米的认 识
济宁高新区绿色家园小学
任素娟
学习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借助实物初步建 立1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 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教学提示:让学生课前测量身上不同部位的长度,加深谜语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尺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二)探究新知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单位:厘米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一庹长(两臂伸开)一拃长身高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米的初步认识》课件ppt
X 1.一棵大树高5厘米。 2.房子高4米。 √ 3.桌子高60厘米 √ 4.铅笔盒长20米。X 5.小明高135米。X
米和厘米的换算
• • • • • • • 1米=( 100)厘米 2米=( 200)厘米 3米=( 300 )厘米 4米=( 400 )厘米 600厘米=( 6 )米 500厘米=( 5 )米 700厘米=( 7 )米
米与厘米的计算
• 1米-20厘米=( 80
• 1米-40厘米=( 60 • 1米-60厘米=( 40 • 1米-50厘米=( 50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
√√Βιβλιοθήκη 4.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cm
解决问题
• 1.小明身高74厘米,小强比它高18厘 米,小强身高多少厘米?
74+18=92(厘米)
2.一根木料长92厘米,用去了45厘 米,还剩下多少?
92-45=47(厘米)
3.一根绳子长1米,用去了60厘米,还剩多 少?
1米-60厘米= 40厘米 100厘米
阿福的新衣2
米,用字母表示为m
1米=100厘米
思考:
• 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 况下用米作单位?
一些比较短的东西在测量时用厘米作单位, 比如我们的铅笔盒、小刀、课本、本子等。 而一些比较长的东西在测量时用米作单位, 比如我们的教室、操场、大树等。
填上合适的单位:
• • • • • • • • 1.一本笔记本宽16( 厘米 ) 2.一棵大树高约5( 米 ) 3.一块橡皮长约4( 厘米 ) 4.一根跳绳长约2( 米 ) 5.我们的教室宽约5( 米 ) 6.一支铅笔长约20( 厘米 ) 7.你的课桌宽40(厘米 ) 8.一幢大楼高约20( 米 )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信息窗1 认识厘米和线段
阿福去裁新衣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身长3拃。
身长3拃 袖长
1拃、2 身长3拃 拃、3拃。
袖长 肩长
告诉你身长3拃, 太小了。 怎么做成了2拃?
这是怎么回事?
聪明的你,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用同一个人 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的拃量。
可以借助尺 子量。
用不同的标准量同一长度, 量得的结果就不同,所以测 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 的长度单位。
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
认识厘米和线段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
1.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 必要性。
2.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 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重点】 1. 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
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01 课后练习第1、2、3、8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方法一 直接用尺子测量
把大拇指指尖对 准“0”刻度线。
12厘米
中指指尖对准 12就是12厘米。
方法二 先用绳子比出一拃的长度,再测量
把绳子的一端对 准“0”刻度。厘米。
注意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从 “0”刻度开始测量,不要 从尺子的最左端开始测量。
下面画的都是线段。你能量出它们的长度吗?
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测量出长度
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另一端对准3。
3厘米
把0刻度线对准 线段的一端。
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思考探究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米的认识》
(2)文具盒长( )。 2米 20厘米 2厘米
7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蜡笔长10(厘米)。
(2)一条裤子长大约1( 米 )。 (3)一幢大厦高65( 米 )。 (4)小朋友的胸围56( 厘米) (5)一张课桌高80(厘米) (6)小红身高1( 米 )35( 厘米)。
8
3.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1)床长2( 米 );黑板大约长4( 米 );教室门大约高2( 米 )。 (2)铅笔大约长18(厘米);手掌大约宽7(厘米)。 (3)小明的身高128( 厘米),小红的身高1( 米 )25厘米。 (4)旗杆高15( 米 ),跳绳长2( 米 ),钥匙长5(厘米)。
门的宽度大约1米
小朋友张开双臂大约1米
5
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1大格代表 10厘米 1小格代表1 厘米
c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米尺以厘米为单位,其长度正好是100厘米, 由此可以得出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
6
三、自主练习
1.你能找到合适的答案吗?把合适的答案圈起来。 (1)讲台高大约( )。 1米 1厘米 10厘米
9
4.在○里填上“<”“>”或“=”。
>20厘米 2米○
= 200厘米 2 米○ 40米○ >99厘米
4厘米< ○1米
10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11
谢谢观看!
米的认识
一、新课导入
2
二、你说我讲
到底是1米,还 是100厘米呢?
长1米。
观察情境图,然后 思考“到底是1米,还 长 100厘米。 是100 厘米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米的认识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因为老裁缝和小裁缝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给阿福做出来的新衣服不合身。
老裁缝决定为阿福重新做一件新衣服。
这一次,老裁缝吸取了教训,不再用拃来量了。
他找来一根尺子,用尺子为阿福重新测量。
但是,在测量时,老裁缝和小裁缝出现了分歧。
他们为什么出现分歧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出示主题图,认识1米。
(1)出示米尺。
故事中的老裁缝就是用这样的尺子为阿福量衣服的。
(让学生也拿出准备的米尺)大家观察这根尺子,每一个大格是多长?学生:1厘米。
教师:老裁缝从0刻度开始量,量到衣服的另一端对齐了“100”这个刻度,小裁缝说是100厘米,可老裁缝说是1米。
他俩谁说的是对的呢?(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议论。
学生:1米就是100厘米。
教师:对,1米=100厘米。
“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板书课题)(2)1米有多长。
利用手中的米尺,用手臂拉一拉,看看拉到什么程度是1米。
找一找,量一量,看看周围那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
学生寻找和测量。
(3)利用米尺,量一量教室有多长,有多宽,教室的门有多高,黑板有多长。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第一题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二题:可以怎样量?3.第三题:怎样测量乒乓球台的长?4.第四题: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第五题:你想量什么?回家试一试。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第97—98页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1米长度的观念。
教具:米尺学生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因为老裁缝和小裁缝一扎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给阿福做的新衣服闹出了笑话。
老裁缝决定重新给阿福做一件新衣服。
这一次,老裁缝吸取教训,不再用扎来量。
他找来了一根尺子,用尺子重新为阿福测量。
老裁缝测量长是1米,小裁缝说长是100厘米。
阿福疑惑的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质疑: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学习米的认识。
(板书米的认识)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米”,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来试着比划一下。
(生自由比划)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师画线段)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
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按以下要求感知1米的长度:(同位合作)。
(1)双臂展开,看看1米是从哪儿到哪儿?(2)测量身高,看看1米是从哪儿到哪儿?预设:伸开的双臂长约1米。
(也叫一庹)从脚低到胸部的长约是 1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看一看和老师画的长度一样吗?质疑:看一看你周围那些物体的高度大约是1米。
预设;课桌的高度大约1米、教室的门宽大约1米、窗台到地面的高度大约1米。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单元 第2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及米、厘米的关系习题
• 7、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1月4日星期四8时55分45秒08:5 5:454 November 2021
• 8、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上午8时55分45秒上午8时55分08:55:4521.11.4
2米 > 10厘米
1米80厘米 < 2米 90厘米-75厘米 = 15厘米
(2)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 m 70 cm 1 m 200 cm
70cm 1m 200cm 8m
8.猜猜它们的身高。 (1)
45 (2)
60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08:55:4508:55:4508:5511/4/2021 8:55:45 AM •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1月上午8时55分21.11.408:55N
9.
40 60 80
10.一条彩带长1米,用去40厘米后,还剩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100-40=60(厘米) 答:还剩60厘米。
作业拓展练
11.一口枯井深10米,一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 向上爬2米,晚上往下滑1米。这只蜗牛第几天能 爬出井口?
答:这只蜗牛第九天能爬出井口。
QD 一年级下册
8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认识长度单位米及米、厘米的 关系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米的认识》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估测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视频动画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阿福又要去做衣服,他这次想做一件长袍,缝衣店的师徒俩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不能再用来量,他们也买来了一把尺子,这次阿福做衣服肯定不会再出错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师接着讲故事)师傅拿着再给阿福量身长,师傅说:是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
师:看到这儿,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交流)生: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谈话:学了今天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1、认识米尺师:阿福的长袍到底做成1米,还是100厘米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师傅用的那把尺子吧。
(出示米尺)师:这就是师傅给阿福量衣服的米尺。
这段长度就是阿福衣服的长度,也就是师傅说的1米和徒弟说的100厘米,既然是这同一段长度,为什么师徒二人的说法不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2、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师:我把师傅的米尺画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师傅说了是1米(板书出“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板书出“100厘米”)。
请一位同学拿着你的直尺在这条线段上量出1厘米(学生上台测量),相继再分别找学生接着量到10厘米、20厘米……100厘米。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生:1米=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师:同学们真聪明,所以其实师徒二人说的是同样的长度,只是用的长度单位不同。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8阿福的新衣 第2课时 米的认识
第2课时 米的认识
铅笔长 14(米 厘米 )。 明明身高 1(米 厘米)。 数学书长约 26(米 厘米 )。 小树高 4(米 厘米)。 课桌宽 50(米 厘米 )。 教室长 10(米 厘米)。
3 米=( 300 )厘米 5 米=( 500 )厘米
100 厘米=( 1 )米 200 厘米=( 2 )米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2/32021/2/32021/2/32021/2/3
谢谢观看
。2021年2月3日星期三2021/2/32021/2/32021/2/3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2月2021/2/32021/2/32021/2/32/3/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2/32021/2/3February 3, 2021
小智和辰辰谁更高?高多少? 1 米 30 厘米=130 厘米,130-110=20(厘米) 110<130 辰辰高,高 20 厘米。
四、
1.小明从家到公园,再到学校,一共要走多少米?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比从家到公园再到学校近多少米?
五、三根 30 厘米的绳子头尾相连,每两根绳子打结的部分重叠 5 厘米,打 结完绳子长多少厘米? 25+20+25=70(厘米)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米的认识青岛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米的认识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长度单位——米。
我们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并理解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来描述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难点: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直尺、教学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我们一起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2. 讲解米的概念:我们用量尺来量一下这根绳子的长度,发现它有2米长。
那么,什么是米呢?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我们用它来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
3. 实践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练习本,用直尺量一量它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小明的一步长是30厘米,他走了5步,请问他走了多少米?解答:小明走的总长度=30厘米/步× 5步 = 150厘米 = 1.5米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米来描述一下自己课桌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米:长度单位,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
米与厘米的关系: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床的长度,然后用米来表示。
答案:略2. 爸爸的身高是1.7米,妈妈的身高是1.6米,请问爸爸比妈妈高多少厘米?答案:爸爸比妈妈高1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但在课堂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米尺去量一量家里的家具长度,或者在户外测量一下树木的高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练习本和直尺来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的含义,知道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
2. 使学生能够用米尺进行测量,并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概念和用途2. 米尺的使用方法3. 测量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米的含义和用途,学会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并能估测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等,然后引出米的概念。
2. 讲解米的含义和用途解释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
通过举例说明米的用途,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宽度等。
3. 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展示米尺,讲解米尺的刻度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了解每个刻度代表一厘米。
4.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把米尺和一些测量物品。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 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米的概念和用途,以及米尺的使用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米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米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米的含义和用途,学会了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2 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2 米的认识-青岛版前置知识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能够根据物体的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特征进行排序和比较;2.懂得米的定义及其符号“m”;3.能够比较两个长度的大小,并用不等号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能够:1.认识米的概念及其符号“m”;2.掌握用米表示长度的方法;3.学会比较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
学习内容米的认识米是长度的单位,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代表着长度的标准。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用米作为度量长度的标准,比如道路长度、房屋面积等等。
那么,我们如何用米来表示长度呢?用米表示长度用米来表示长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规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单位:1米等于10个分米,1分米等于10个厘米,1厘米等于10个毫米。
因此,我们可以用基本单位将长度分解成不同级别的单位,例如:1.1米 = 10分米 = 100厘米 = 1000毫米2.0.5米 = 5分米 = 50厘米 = 500毫米当然,我们也可以相互转换不同长度的单位。
例如,我们可以把60厘米转换成米和分米的结合表示方式,即0.6米或6分米。
比较长度大小在我们学会了用米表示长度之后,就需要学会如何比较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了。
比较长度的方法通常采用大小关系,使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等不等式符号来表示。
在比较长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比较:比较两个长度的大小,采用直观对比法。
2.折线法比较:将两个长度的组成折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对比长边的长度。
3.利用标尺比较:将两个长度分别量出来,然后进行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长度大小时,我们必须采用同一单位或将不同的单位统一转换成同一单位,才能进行比较。
练习题1.请分别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将以下长度表示出来:7m、85cm、3.6m、230mm。
2.比较以下长度的大小:98cm和0.87m、33cm与15分米、7.2m与720厘米。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米的认识》教案1.docx
⼩学数学青岛版⼀年级下册《⽶的认识》教案1.docx ⼩学数学青岛版⼀年级下册《⽶的认识》教案1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 1 ⽶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法1.学会⽤⽶估测⽇常⽣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操作知道 1 ⽶ =100 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步培养学⽣合作学习的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法和建⽴“ 1 ⽶”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估测物体长度的⽅法。
教学⽅法⾃主探究⼩组合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视频动画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新课师:阿福⼜要去做⾐服,他这次想做⼀件长袍,缝⾐店的师徒俩吸取上⼀次的教训,不能再⽤来量,他们也买来了⼀把尺⼦,这次阿福做⾐服肯定不会再出错吧。
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出⽰课件,师接着讲故事)师傅拿着再给阿福量⾝长,师傅说:是 1 ⽶,徒弟说:是100 厘⽶。
师:看到这⼉,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交流)⽣:同样是⼀件⾐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样呢?谈话:学了今天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让学⽣⾃主地提出问题,激发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新课学习1、认识⽶尺师:阿福的长袍到底做成 1 ⽶,还是 100 厘⽶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师傅⽤的那把尺⼦吧。
(出⽰⽶尺)师:这就是师傅给阿福量⾐服的⽶尺。
这段长度就是阿福⾐服的长度,也就是师傅说的1 ⽶和徒弟说的100 厘⽶,既然是这同⼀段长度,为什么师徒⼆⼈的说法不同呢?接下来我们⼀起来探索⼀下。
2、认识⽶,建⽴ 1 ⽶的实际概念师:我把师傅的⽶尺画在⿊板上(画出 1 ⽶长的线段)。
师傅说了是 1 ⽶(板书出“1⽶”),徒弟说是100 厘⽶(板书出“100厘⽶”)。
请⼀位同学拿着你的直尺在这条线段上量出 1 厘⽶(学⽣上台测量),相继再分别找学⽣接着量到10 厘⽶、 20 厘⽶ ,,100 厘⽶。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7厘米、米的认识教案7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
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将情景图编成故事讲述,使学生领会故事含义。
二、合作探究:
互动1、认识厘米
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互动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注意:从0开始量尺子放正。
量自己一柞的长,测量课本的长、宽等。
三、自主练习
第1—3题。
四、总结本节收获。
板书设计: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厘米
教后记: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 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米”这一长度单位,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内容包括:1. 认识“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学习如何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3.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并学会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米”这一长度单位的理解。
2. 学生使用米尺进行测量的准确性。
3.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米尺2. 卷尺3. 日常生活用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米”的认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活动二:让学生使用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身高差异。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确认“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使用米尺测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下次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1. “米”的概念:1米等于100厘米。
2. 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3.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使用米尺测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除了米尺,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长度?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对“米”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测量时准确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