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反归取之“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至之市.()(3)已.得履()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度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之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5.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秦国的丞相。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剑丢下联:________________,度忘履失二、课内精读阅读两篇寓言,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而忘操.之()(3)遽契.其舟() (4)舟止.()9.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
(1)是吾剑之.所从坠()(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宁信度,无自信也。
11.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读了这两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拓展阅读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代寓言二则》课课练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5、《古代寓言二则》课课练【预习·导读】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郑人买履.()②自度.其足()③吾忘持度.()④宁.信度()⑤遂.不得履()⑥遽契..其舟()()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郑人买履》①自度.其足( ) ②置之其坐.()③至之.市()④忘操.之()⑤吾忘持度.()⑥反.归取之.()( )⑦及.反()⑧遂.不得履()⑨何不以.足试之.()()⑩宁.信度() 11无.自信也()3、文学常识填空。
①《郑人买履》选自《》。
韩非,时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派代表。
②《刻舟求剑》选自《》,该书是国末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内容以、思想为主。
4、理解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此句是问句,又是句。
意思是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此句意思是?这句话以委婉的语气批评了求剑者。
二、课内阅读(一)《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同)②反归取之。
(同)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1、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2、翻译句子。
①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②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5、写出含有“履”字的成语3个。
6、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二)阅读《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而产生的。
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二、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划分节奏。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齐读课文,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方法提示: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小组讨论明确,力求解决问题→各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将注释中没有且难以翻译的字、词、句的解释和本组不能解决的难点板演到小黑板上→小组之间互相订正、互相释疑。
4 、翻译下列句子,说出是什么文言句式。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6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三、盘点收获四、达标检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苏教版
4. 古代寓言二那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郑人买履?,理解大意。
2.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3.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重点难点】1. 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2. 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主导学】1.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人,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3. 解释加点的字。
买履.至之.市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自度.其足反.归取之及.反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及反,市罢,。
③人曰:“〞曰:“〞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6. 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7. ?郑人买履?中那个“买履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那么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8.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反应检测】9.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20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以下句子。
(9分)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解释以下“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6分〕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何不试之以足A做代词,代物的: B做动词用的:(3)最能表达郑人愚蠢的一句话是〔2分〕(4)〔4〕这那么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①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②,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③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④,自能出之。
〞即采⑤其语,以刀斩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 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 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第二课时:学习《刻舟求剑》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说说通过上节课学习《郑人买履》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寓意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来谈。) 二、自读自悟,读懂、读通全文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整体了解寓 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2.同桌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教师重点检查难句。引导学生理解:遽契其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亦惑乎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 评议:讲得是否语句通顺连贯,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有没有讲清楚。 [有了学习《郑人买履》的基础,可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自读为主,重在感 悟、积累。 5.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短小,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 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明理需要深入地理解、需要全面地体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可操之过 急,要注意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领悟。 四、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五、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 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综合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末期哲学家,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答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法2.《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战国末期秦国____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答案: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二.阅读理解1.阅读《郑人买履》文段,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解释字词。
履()操()宁()罢()(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2.阅读《刻舟求剑》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3)分别指出加线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4)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案:1.(1)《韩非子》韩非战国(2)鞋子;拿;宁可;集市已经解散(3)①等他赶。
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苏教版-精选word版
4.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郑人买履》,理解大意。
2.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3.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重点难点】1. 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2. 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主导学】1.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人,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3. 解释加点的字。
买履.至之.市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自度.其足反.归取之及.反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4.填空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及反,市罢,。
③人曰:“” 曰:“”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6. 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7. 《郑人买履》中那个“买履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则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8.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反馈检测】9.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20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下列句子。
(9分)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6分)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何不试之以足。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堂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两则(说明:标注符号“▲”为选做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 (3)宁.()信度(4)遽.()契.()其舟 (5)先自度.()其足(6)宁信度.(),无自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 遂.不得履 (3) 不亦惑.乎(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阅读理解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你认为郑人最可笑的句子?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文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体现文章寓意的句子:(2)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 苏教版
四古代寓言二则【课内阅读】【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置之其坐. (坐下来) B.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C.是.吾剑之所从坠 (表示判断词) D.求剑若.此 (如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刻舟求剑》中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你能想像出这个愚蠢的人当时的神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就在你面前,你能对他们各说一句精辟的话吗?(1)对郑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刻舟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提升】囫囵吞枣(元)白王廷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损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语文)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②宁()3.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韩非子》韩非战国 2.①履(lǚ)②宁(nìng) 3.(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4.①等他赶。
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练习 苏教版
《刻舟求剑》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涉江()遽()契()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涉江者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一、检测反馈:
(一)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之至之市反归取之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而剑不行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请任意写出5个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课文中的两个除外)。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shè suì qì yǐ
二、渡掉立即指示代词,这儿像糊涂
课后能力提升:
一、(一)略。
(二)1、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2、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3、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
4、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二、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三、略。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堂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两则(说明:标注符号“▲”为选做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 (3)宁.()信度(4)遽.()契.()其舟 (5)先自度.()其足(6)宁信度.(),无自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 遂.不得履 (3) 不亦惑.乎(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阅读理解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你认为郑人最可笑的句子?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文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体现文章寓意的句子:(2)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学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5、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形成积累。
【文学常识积累】1、关于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
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
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了解作者及作品韩非(约前280~前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善用比喻。
【学习课时】拟2----3课时【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填空:《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家;《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的门客们合编的。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买履.者()自度.其足()宁信度.()遂.不得履.()()涉.江者()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三、交流学习成果。
四、学习《郑人买履》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何不试之以.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解释下列虚词:其: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之: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练习 苏教版
《郑人买履》同步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遽契其舟()()三、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填空。
1、《郑人买履》作者是_______,______末期____家的代表人物。
短文选自_______,出自其中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拓展练习。
1、你能找到更多的寓言故事吗?请找出一个并能把它们精彩地讲出来。
2、你能尝试模仿写一则寓言故事吗?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duózhì zhī zuó shìér cāo dé nǎichí dù fǎn jí bà suì zhīyǐ nìngshè zìsuì qì qí qì qiúhuò二、dù duó suì qì三、1、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堂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两则(说明:标注符号“▲”为选做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 (3)宁.()信度(4)遽.()契.()其舟 (5)先自度.()其足(6)宁信度.(),无自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 遂.不得履 (3) 不亦惑.乎(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阅读理解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你认为郑人最可笑的句子?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文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体现文章寓意的句子:(2)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古代寓言二则
【课内阅读】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郑人买履》)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置之其坐. (坐下来) B.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
C.是.吾剑之所从坠 (表示判断词) D.求剑若.此 (如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刻舟求剑》中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你能想像出这个愚蠢的人当时的神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就在你面前,你能对他们各说一句精辟的话吗?
(1)对郑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刻舟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
囫囵吞枣
(元)白王廷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损齿。
”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狎者②曰:“你真是囫囵③吞却一个枣也。
”
(选自《湛渊静语》)
【注释】:①损脾:损伤脾脏。
②狎(xiá)者:喜欢开玩笑的人。
狎,亲近而不庄重。
③囫囵(hú lún):整个儿,完整的。
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
(1)枣益.脾而损齿( ) (2)我食.枣则吞而不嚼(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囫囵吞枣”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我)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船已前行了,而剑却没前行,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通过这一细节来刻画这个人愚蠢不知变通的心理状态。
神态变化符合情境即可。
4.(1)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2)你不知变通,静止看问题,今天丢失的是一把剑,将来你会丢失自己的思想。
5.从揭示的寓意看;都反映了人们办事和解决问题时,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采取灵活正确的对策。
【课外提升】
6.(1)好处 (2)吃
7.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8.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
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
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9.在学习上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