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咕咚来了第二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理解并体会小动物们听到“咕咚”声后的不同反应。
2.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
三、教学准备课文《咕咚》的音频材料。
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
小动物头饰,用于分角色表演。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词,通过朗读、听写等方式进行巩固。
教师:(拿起生字卡片)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
谁能大声、准确地读出这些字?(学生积极举手,教师点名朗读,同时纠正发音)教师:很好,大家记得很牢。
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一课时学了什么内容。
谁能告诉我小白兔为什么跑?学生:小白兔以为“咕咚”是妖怪,所以它就跑了。
教师:非常棒!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来学习《咕咚》这个故事,看看后面发生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音和语调。
教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发音和语调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教师: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来分节读课文,谁愿意来?(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分节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哦。
(全班齐读课文,气氛热烈)(三)理解课文1.对照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学生小白兔为什么跑,以及“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师:兔子这一叫吓着了哪些小动物?(预设: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学写“象”字,注意笔顺和弯钩的写法。
一年级下19咕咚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19咕咚第二课时《一年级下 19 咕咚第二课时》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咕咚》这个有趣的故事,今天咱们继续来探索!还记得故事里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吗?小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还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可怕极了!”这一喊,可不得了啦,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都跑了起来。
那大家想一想,小兔子为什么会被吓得跑起来呢?原来是它根本没有弄清楚“咕咚”到底是什么,就盲目地跟着跑。
那其他小动物呢?它们也是没有去思考,只是听到小兔子这么喊,就跟着跑起来了。
那我们来看看野牛是怎么做的。
野牛拦住了大家,问:“‘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大家都说没看见。
野牛又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咕咚’来了的?”这时候,小兔子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野牛听了,笑了笑说:“你们都跟着兔子一起跑,自己也没亲眼看见,就跟着瞎跑,这可不对呀!”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呀?对啦,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像小兔子和其他小动物那样,不弄清楚原因就盲目地跟着跑,而是要像野牛一样,冷静思考,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那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小动物们不同的心情和表现。
比如说小兔子,它听到“咕咚”声的时候,心里肯定特别害怕,所以才会跑得那么快。
我们读小兔子的话时,要读出那种害怕、紧张的感觉。
再看看野牛,它很冷静,很勇敢,我们读野牛的话时,就要读出那种坚定、沉稳的语气。
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谁能把小动物们的语气读得最像。
(小朋友们分角色朗读)小朋友们读得都很棒!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想一想,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咕咚”这样不知道是什么的声音或者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先停下来,仔细听一听、看一看,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自己弄不清楚,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或者老师。
这个故事真的太有趣了,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都能做一个聪明、勇敢、会思考的孩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9.教师小结。
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四、板书设计20.咕咚木瓜害怕、逃跑笑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动物们相互关 心、相互帮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来自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动物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 课时的学习。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 音和语调。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本课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学生跟读并练习书写。
讨论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 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和总结。
表演课文内容: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节,教师指导 并点评。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表演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 况。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轻信 传言,凡事应该开动脑筋想想,
不能盲目跟从,做到有主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画,分角 色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 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 化。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和掌握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 热爱。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 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形式,进 行课堂表现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 习语文。
04
拓展延伸
阅读拓展
推荐阅读
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故事,如《 小马过河》、《猴子捞月》等。
阅读延伸
阅读与课文类似的文章,如《狐 狸和乌鸦》等,让学生比较不同 故事中动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写作拓展
仿写句子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动物 的声音和动作,如“咕咚,咕咚,是 谁在喝水?”等。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拓展延伸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咕、咚、突、鼓、勇”等 12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 书写“家、象、到”等10个生
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会根据 课文情境想像野兔和三个小动物
编写故事
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动物,编写一 个简单的故事,并尽量使用所学词汇 和语法结构。
口语表达拓展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兔子、猴子、狐狸等,进 行对话和表演。
口头复述
让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 力。
05
教学反思
优点反思
01
02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一)学习第2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填空:,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二)学习3—5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7 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三、总结深化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思考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
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3.小朋友,你知道“咕咚”是什么吗?三、复述课文,发展语言1.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应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
指名复述。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四个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看图学字句、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19《咕咚》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3. 故事复述:学生能够简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他们的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
4.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中的咕咚与其他动物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和友谊的价值。
5. 书写练习:根据故事内容,教师设计相关的书写练习,如抄写生字词,练习书写简单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咕咚》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咕咚》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咕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咕咚》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咕咚》第二课时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咕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4) 情感教育作业:教师阅读学生的思考内容,了解学生对友谊、理解、相互帮助的理解和体会,对有深度和启发的观点给予表扬。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3.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故事中的咕咚与其他动物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新统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声音、看字形、看图片等方法猜读“咕、咚、熟、鹿”等生字,用看图理解、动作演示等方法识记“吓、怕、拦”等生字。
2.通过观察、比较、范写等,正确书写“象、家”两个生字。
养成仔细观察,写后评改的习惯。
3.通过分角色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故事情节,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大意,初步尝试看图讲演故事。
4.通过观看动画,编创儿歌、采访等形式使学生感悟故事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学动物叫,渗透识字方法1.出示小动物图片,学动物叫声。
2.认识拟声词“叽叽、喵喵、呱呱、汪汪”,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拟声词大多是口字旁的形声字。
3.读题,明白“咕咚”也是这样的拟声词。
二、串读对话,随文识记生字1.说说生活中你听到的“咕咚”声是什么发出来的?出示例句“我听见‘咕咚’一声响,仔细一看,原来是……”要求把话说完整。
2.串读过渡:森林里的小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兔子听了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指名朗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吓”,认读。
3.串读过渡:小猴看见了怎么问?出示句式,想象说话:“小猴看见了,问兔子”。
4.串读过渡:兔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练习朗读,教学生字“怕”。
换偏旁“拍、伯、柏”,发现特点,出示图文“停泊”、“手帕”,让学生猜一猜,认一认。
5.串读过渡:这下森林里可热闹啦!动物们听见喊声都跑出来了,它们都有谁呀?出示填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还有____,大家一个跟着一个跑。
”,学生填入式读。
6.串读过渡:小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跑,到底是谁跟着谁跑?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学生交流后逐一出示“兔子←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7.教写生字“象、家”,跟着书空笔顺,学写“象”字,学生独立书写后,利用西沃助手投影到大屏幕,集体互评互改。
8.串读过渡:这时候,来了一只野牛,它看见了有没有跟着跑起来?它是怎么做的呢?①出示句子,动作演示“拦住”。
《咕咚》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_你__看__见__了__?_”又问__大__伙___,最后问__兔__子____。
野牛问的 大伙中都有谁, 问的什么?请 同学们分角色 扮演,说一说。
小动物们都没看 见“咕咚”,却一个 跟着一个跑起来。自 由读第6、7自然段, 结合第四幅插图,说 说你知道了什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19 咕 咚
第二课时
木瓜掉了
第二课时
咕拦逃小领大熟野 咚住命鹿着象了牛
借助插图,回忆课文内容。
互动课堂
读第5自然段,想一 想:正当小动物们都跟着 跑的时候,野牛是怎么做 的呢?结合第三幅插图, 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后第2题)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 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 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又问大伙,大伙也都说没看见。最后问 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 在那边的湖里。” 一拦三问,语气冷静
小组合作:看课本插图讲故事。
学写字
xià
组词:吓人 吓跑
书写: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1)口字旁靠近横中线,接近竖中线。 (2)第四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 (3)第五笔竖较长。
pà
组词:可怕 怕生
书写:左窄右宽。
(1) “白”字略短于竖心旁。 (2)第五笔竖位于竖中线上。
ɡēn
组词:跟着 跟从
书写:左右结构。
(1)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平,折 后略往左倾斜。 (2)竖提较长。 (3)最后一笔捺的收笔略高于竖提。
dōu
组词:都是 全都
书写: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
(1)“日”的横折分别位于横中线和竖中线。 (2)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横。 (3)最后一笔收笔低于左边。
一年级下19《咕咚》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19《咕咚》第二课时《一年级下 19《咕咚》第二课时》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咕咚》这篇课文充满了趣味和教育意义。
在第一课时我们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那么在第二课时,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去探索其中更多的奥秘。
上课伊始,我会先带着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比如:“小朋友们,还记得‘咕咚’是什么声音吗?”“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引导同学们回忆起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声,以及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等动物们的反应。
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结合插图来理解故事的情节。
让同学们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猜它们心里在想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然后,我们会深入学习课文,重点分析小动物们的语言和行为。
比如兔子听到“咕咚”声后的表现,“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这里要让同学们体会到兔子的惊慌失措,还可以让同学们模仿兔子害怕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再比如小猴子的反应,“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让同学们思考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思考就跟着跑了。
在学习狐狸、山羊、小鹿等动物的表现时,同样让同学们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它们盲目跟从的行为。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通过朗读,体会动物们一个接一个跑的紧张气氛。
在学习完这些动物的表现后,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听到兔子的叫声就都跟着跑起来了?”让同学们明白,它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盲目跟从,这是不对的。
接下来,学习野牛的表现。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通过这两段话,让同学们感受野牛的冷静和理智,它没有盲目跟跑,而是先问清楚情况,再去寻找真相。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更好地表现出每个动物的特点。
比如兔子的惊慌、野牛的冷静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咕咚》第二课时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5.指导ຫໍສະໝຸດ 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在哪里,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并落实体会和感悟。
教学建议1教学时要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带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
2.教学时可以采用下面流程: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阋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比较长,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让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词语和语句读正确,段落或全篇课文要逐步读通顺。
还可以同桌同学互相听读和评价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是让学生学习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语速,基本能表现出恰当的语感,使学生初步体会怎样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4.教学时注重学生的体会和感悟。
体会和感悟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或落实的。
在读第二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吓”“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等词句,体会出兔子那种十分惊慌的神情,“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喊出来的,要读得较快较重。
其他动物的反应也很慌张,第四自然段中有“快逃命”一词可以说明,也要引导学生体会。
只有野牛的表现不一样,它并不惊慌,只是“冷静”地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应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观察插图中各种动物的不同表情,从而体会出各自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点,再通过朗读来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部编版)doc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0.《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上节课猜读字音的方法,归类复现巩固“咕、咚”等12个生字,利用图片和关键词,回顾课文内容。
2.利用形声字、图画、联系上下文、熟字比较等方式继续猜字认字,复现认识“逃、命、野、拦、领”等生字,对比书写“象、家”两个生字。
3.引导一年级孩子借助提示语、动词、图画等有感情地读好动物们的对话,读出小动物的慌张和野牛的冷静,能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有条理地根据图画讲述故事内容,根据对比等方式推理信息,初步懂得遇事不能盲从,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复习上节课猜读字音的方法,归类复现巩固“咕、咚”等12个生字,利用图片和关键词,回顾课文内容。
2.利用形声字、图画、联系上下文、熟字比较等方式继续猜字认字,复现认识“逃、命、野、拦、领”等生字,对比书写“象、家”两个生字。
(难点)引导一年级孩子借助提示语、动词、图画等有感情地读好动物们的对话,读出小动物的慌张和野牛的冷静,能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有条理地根据图画讲述故事内容,根据对比等方式推理信息,初步懂得遇事不能盲从,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ppt出示,回顾生字词。
(1)出示象形字图(羊虎象)(都是象形字)(2)咕咚吓了一跳拦住领着(都是——形声字)(3)天热成熟逃命掉下野牛(熟字比较等方式)2.看图根据提示词回忆图画的内容,请生答。
(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课文三幅插图,比较发现第三幅图和前两幅图的区别。
预设:只有野牛没有跑。
2.教师追问:其他小动物都跟着跑,为什么野牛却不那么做?(三)对话教学,感受情绪,导出寓意1.出示连环画第二幅图:用横线画出小动物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他们做的动作。
2.出示3、4段,理解“逃命”,并利用熟字换偏旁法学习掌握“逃”字。
3.对话教学,进入情境,理解动物心情。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咕咚》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20 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做到工整美观,结构合理,能够运用所学汉字组词,造句。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直接从树上落下来。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咕咚》,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兔子没有经过自己的验证就被所谓的“咕咚”吓到了的故事,领悟盲目跟从的后果。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来@源:zzstep.*%&~com]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实的原则。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字卡、词语卡片。
[w~@ww.%zzste&p.c#om]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随文识字。
2.深入学习《咕咚》,了解兔子不弄清事实就随便散播消息的坏处。
3.懂得凡事要弄清事实的道理。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会认字,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认读,教师给予鼓励。
2.通过字卡,进行分组读,赛读。
教师进行鼓励总结。
3.检查会写字,要求学生组词、造句和默写,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二、段落教学。
1.兔子被什么东西吓得拔腿就跑?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咕咚”。
)2.“咕咚”是什么?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3.为什么小猴子不问清楚“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一起跑起来呢?其他小动物呢?[来~源^*:&中教%网]猴子看到兔子被吓到的样子,以为“咕咚”是一个怪物,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认为的。
4.野牛为什么拦住了逃跑的小动物们?野牛。
6.真相是什么?你想对兔子说什么?真相就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
我想对小兔子说:“在没弄清事实的时候不要随便下定论。
”[来@源:zzstep.%*&~com]7.大伙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是会意的笑,大家明白了真相,同时也为自己不弄清事实就鲁莽行动的行为感到好笑。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件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咕咚》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借助游戏巩固生字生词,会写“羊、吓、怕、跟、都”5个字。
2.借助插图,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说说野牛是怎么做的。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生词,书写“羊”1.玩“摘木瓜”游戏。
课件出示树上挂木瓜的图片,每个木瓜上带有一个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读对了,教师点击鼠标,使带有相应词语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咕咚”的声音。
成熟吓一跳咕咚小鹿逃命拦住大象野牛领着2.象形字连线。
(1)课件出示连线题,学生练习。
羊鹿象燕(2)反馈交流,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的祖先根据事物的形象创造出了文字,多么了不起啊!(3)指导书写“羊”。
教师提示书写要点:倒八字头分列竖中线两边;三横间距均匀,第三横最长,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练写。
二、情景回顾,学习第5自然段1.情景表演第1~4自然段。
教师扮演“咕咚”,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2.学习第5自然段。
(1)导语:小动物们都跟着跑起来,野牛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野牛的做法。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野牛又问大伙,大伙也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野牛是怎么做的”,感悟野牛的冷静、善于思考。
(3)引导关注野牛的动作:一个“拦住”,三个“问”。
(4)引读:野牛先拦住________问________,又问________,最后问________。
(5)情境表演。
请学生扮演野牛,抓住“拦住(谁)问”的句式,分别追问小鹿、山羊、狐狸、小猴子、兔子。
三、学习第6、7自然段,明白“咕咚”为何物1.引导学生自读感知:小动物们都没看见“咕咚”,却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请自由读第6、7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随机梳理,指导学习词句。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词语“突然、传来、耳朵、追赶”,并能为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让学生明白听到或遇到事,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了解事情的真相再去做。
教学重点:1、写对、写好生字词。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教具准备:木瓜图教学设计: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1.师生配合,回顾课文:上节语文课我们学习了第12课《咕咚》,走进了一片大森林,森林里有个湖,一只兔子在湖边玩儿,然后发生了什么呢?(出示图片)2.听写生词,精心书写。
书写之前,提示写字的姿势。
听写词语:突然、传来、耳朵、追赶。
读词,指导生字应注意的特点。
“突”:注意点不要忘,同义词回顾。
“传”右半部分。
“朵”:轻声,没有勾。
“追赶”:部首、结构。
评价书写:1、正确;2、整洁。
同桌互检互评助改。
老师巡视,反馈互助学习情况。
3.巩固词语,朗读句子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玩耍、好奇、结结巴巴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好奇:出示图,狮子正在午睡,被兔子和伙伴们吵醒了,它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什么了?(学生自由发挥)(出示句子)这个句子怎么读呢?给“好奇”换词,再读。
结结巴巴:课文中谁结结巴巴的了?它为什么结结巴巴的?(出示句子)那我们该怎么读呢?二、以读促讲,感悟课文1.自读课文5—11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困难的词句,多读一遍。
2.师生合读:生分四组角,师读旁白(明晰旁白)。
3.小组分角读文,组长读旁白。
小组反馈:指导第6、9自然段的朗读,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就找到感觉了。
4.去掉旁白,只读对话。
(戴头饰)小组反馈:师加入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动作的表演。
5.齐读最后一句:后来他们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了吗?三、拓展延伸,想象说话看图说话训练(出示最后一幅图):知道这个结果,看看图,小动物们怎么样了?想象:小动物们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四、朗读全文,回归整体1.分角读文:出示四幅图,看图演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