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响?教案课程标准:〔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微粒构成物质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材分析:中和反响是第十单元课题二中的第一课时,即建立了酸与碱之间的联络,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响奠定了根底。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作准备,而且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化学与消费生活的联络。
学情分析:通过以往知识浸透,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中和反响的概念,因此在情感上学生很希望能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响的本质;另一方面从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才能,所以在技能上能较好设计并分析中和实验的探究过程。
对于中和反响发生的本质,学生从?分子与原子?中已经初步建立微粒观认识化学反响本质,之后在?离子?中又认识阴阳离子,初步理解了氯化钠的形成,在?溶液的形成?中知道了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存在,最后又通过?酸和碱?的学习理解到酸和碱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离子,这些都使学生具备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响的才能。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3.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途径理解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勇于创新和理论的科学精神2.在理解中和反响应用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消费的亲密关系教学重点:1、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2、难点: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中和反响的本质,通过实验判断中和反响的发生教学方法和手段、重难点打破: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中和现象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等手段进展理论分析,引领学生进展知识迁移。
2、能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响是否发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展自主探究。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_0
1.导课。
2.关于中和反应的知识讲解,并指 导学生实行探究活动。
3.关于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的知识讲解,并指导学生实行探究活动 。
4.探究性小实验。
1.新课题的学习。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以 及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用pH 试纸检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了解溶液的酸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总结。
一、导课五、课堂练习[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够使用______________,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能够用______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pH能够使用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________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向此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并持续振荡,直至试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pH______________;继续滴入稀HCl,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pH_________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H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______________;(2)用___________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_上;(3)将其与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性。
[3]某市人口稠密地区,因为燃煤含硫造成酸雨增加,为什么?酸雨会使大理石建筑逐渐被腐蚀,为什么?●课外小实验雨落叶出红花开现有白纸、10%的NaOH溶液(A)、5%的硫酸溶液(B)、5%的紫色石蕊试液(C)。
设计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画上花,再蘸______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________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九年级化学教材、草纸、酸称、碱称、PH试纸、酸和碱的示例物质(可选用柠檬汁、洗衣粉溶液等);2.学生准备:课本、草纸、笔、实验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酸和碱的性质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介绍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他们的中和反应。
教师可以选取柠檬汁和洗衣粉溶液作为示例物质,并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
教师首先将柠檬汁称入一个容器中,然后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观察试纸的变化。
接下来,教师将洗衣粉溶液称入另一个容器中,同样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并观察试纸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酸和碱的性质,并了解它们的中和反应。
3. 学生实验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酸和一种碱的溶液,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性质。
然后,组内学生将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在观察过程中记录试纸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混合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以及中和反应的特点。
4. 拓展实验(1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索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否会产生气体。
可以将白醋和小苏打溶液放入两个独立的容器中,然后将两个容器连在一起。
观察容器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并通过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质。
通过拓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发现酸碱中和反应的一些常见应用。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酸和碱的性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随堂测试,测试卷面整洁。
(2)随堂测试的成绩: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预期目标,表明对中和反应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
4. 作业完成情况:
(1)作业的提交情况: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作业提交率达到100%。
(2)作业的质量: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内容准确、完整。
(2)观和生成物的性质,判断是否为酸碱反应,进而判断是否为中和反应。
3. 中和反应的特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反应过程中,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反应过程中,酸的阴离子与碱的阳离子结合生成盐。
4. 中和反应的实质:
(1)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句: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判断方法是观察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生成物是否为盐和水。
板书设计:
1.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 判断方法:
- 反应物:酸、碱
- 生成物:盐、水
3. 实质:
-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 酸的阴离子与碱的阳离子结合生成盐
2. 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际意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将在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时,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和碱的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次,我将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将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_2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通过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实验的操作方法。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新闻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t烧碱消除浓硫酸造成的危情。
阅读完后,简单介绍浓硫酸的危害: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旦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和处理。
烧碱能消除浓硫酸造成的危害吗?如果能,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实验探究】在烧杯中加入约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持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稀盐酸酚酞溶液【强调】(1)为什么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学生回答】防止盐酸过量,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为什么用玻璃棒持续搅拌溶液?【学生回答】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思考】(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有什么现象?学生:溶液变红;再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时,有什么现象?学生:溶液变成无色。
(2)用什么现象能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学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参加了反应。
【设疑】既然盐酸能和氢氧化钠能反应,它们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2.中和反应的实质【投影】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图示,讨论反应过程中离子的变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精品课教案_23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和技能(1) 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懂得如何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
(2) 知道盐的水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3)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污水、治疗胃酸过多等),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其中的一些反应原理。
(1)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和反应”让学生懂得如何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
(2) 通过认真观察教科书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种类的变化,运用类比的方法练习书写其他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列举相关的生活现象和应用,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 通过“慧学云”软件中的诊断馆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诊断和提升,通过“慧学云”软件中的课堂交互、练功房等功能,完成小组自主PK 和最后全班PK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慧学云”软件中的预习和巩固任务及学习视频发布,使老师了解学生学习存在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和学生有的放矢的自主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Aiscool 软件进行课堂教学ipad 管理和利用课堂问题推出给学生完成,能很清晰知道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马上进行解决。
由于上课所用软件都有及时反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功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差异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 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中和反应定义和反应规律,能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难点:1.中和反应发生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2.盐的概念形成3.中和反应配平4.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三、教学策略1.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十步完成。
程序如下:2.教学内容设计十五六岁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无法长时间接受枯燥的理论学习。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自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初步理解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分别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中重新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存有怎样的颜色发生改变?2.一根带有红色铁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首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又有____________产生,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氢氧化钠为什么必须密封留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药品敞口放置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浓硫酸b.固体烧碱c.大理石d.淡盐酸5.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能够解离出_____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能够解离出_____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未知:na++cl―→nacl,悖论:h++oh―→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_,最终呈____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_性,此时溶液显_____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持续重新加入,溶液碱性弱化,最终不再显出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图10-13辨认出,随着稀盐酸的持续重新加入,溶液中并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白的____(填上离子符号)与稀盐酸中的____(同上)融合构成了____,_____(同上)持续增加直到消失,最终溶液变成无色。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_14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版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之课题 1, 课题从实验入手, 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 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和碱的性 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的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为了说明产物的特点与共性, 简单的引出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的角度说明了它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增强 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使用。
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的探究, 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 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掌握上,因为前面已经学习过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知道酸是阳 离子含有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阴离子含有氢氧根的一类化合物。酸有相似 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被蚊虫叮咬 过,为了减轻痒痛,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能够涂抹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肥 皂水呈碱性,能够中和蚊子叮咬后分泌在人体内的酸性物质。那么其他的酸 和碱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反应呢? 学生就会由生 活中的例子出发,增强了学习本课题的兴趣。 ⑵进入到初三的学生,完全能够实行自主的、独立的思维、学习,他们 也渴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并不希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都“灌”给他们,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实行实验而自主学习; ⑶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们要在教师的 引导下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_1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实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判断和应用。
难点: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处理工厂的废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3.知识拓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中和反应的实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实验操作:小组内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和实验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解决: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分享小组的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
2.实验操作技巧: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开始时,我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如使用食用醋清洁水垢、治疗胃酸过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我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中和反应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实质。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中和反应的规律。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针对这一课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 课题2 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课堂小结
找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表述,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自主表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板书设计
课题二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1、实验探究
2、盐
3、中反应
4、中和反应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太高,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习,且经常强调格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确定最佳方案,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回顾生活中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可能是酸碱混合以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探究
合作探究一,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思考: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提示:水很稳定。宏观:水在2000℃以上才开始分解。微观:室温下,1亿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会发生解离。)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含义,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碱和酸实验探究,掌握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2004年1月6日下午1时20分,在312国道镇江和南京交界处发生一起严重的车祸,一辆大卡车和一辆装满浓盐酸的槽车相撞,大量的浓盐酸顿时泄露,腐蚀着地面,过往群众十分恐慌。
当地环保局检察队紧急调来30吨熟石灰洒在盐酸上,当时热浪逼人,酸雾滚滚,非常呛人。
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二、新课学习(一)中和反应1.活动与探究:学生上讲台演示: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启发: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在点滴板上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NaOH+HCl = NaCl+H2O只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这种反应吗?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_9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通过度析得出结论,在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能援用比较和归纳灯方法对知识实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酸碱之间能否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概念,了解中和反应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能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反应的应用原理。
【教学方法】: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试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稀硫酸,酚酞溶液,锌粒或镁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常见的酸有哪些?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有什么特点?2.常见的碱有哪些?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有什么特点?3.【教师活动】(1)播放“浓硫酸车翻侧”新闻视频(2)演示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引发思考:消防官兵为什么用熟石灰处理浓硫酸的污染。
熟石灰和稀硫酸是否发生了什么反应?增强上课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探究酸和碱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1你认为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若发生了反应,应该有现象发生。
【小组探究1】分别往NaOH溶液,C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稀硫酸与稀盐酸,合物中有酸也有碱。
你能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混合物中有酸也有碱?【小组设计方案】【方法】验证酸:加,有现象。
把酸和碱的混合溶液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加入镁条或锌粒,另一份加入酚酞,观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酸和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在实行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增强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 课题2 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并懂得如何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
2.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其中的一些反应原理。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能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过程及本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与碱的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
2、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本节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本节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展开的学习的内容,学生已有了酸、碱的概念并认识了常见的酸和碱,但是为什么要研究酸与碱的反应?如何进行研究?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酸与碱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这些问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因此,本节内容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微观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
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取实验探究法,先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入手,“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处理”。
提出问题:酸和碱是否能发生反应?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再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酸和碱能进行反应。
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先让学生思考盐酸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然后推测两种溶液混合后,微粒之间发生了什么反应,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结果。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6
《酸和碱的中和反响》教课方案(第1课时)教课方案思路: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情形下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念。
接着由易到难,由演示实验到学生疏小组亲身着手实验,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课重难点:中和反响的观点及本质。
最后由学生经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或联合生活经验列举中和反响的应用实例,并学致使用,当堂稳固练习,让学生体验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教课理念。
教材剖析本课题从实验下手来介绍中和反响。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在本质生活中有宽泛的应用,因此,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意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观点。
对于中和反响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了然它在本质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学情剖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色,从学生的实验研究开始,让学生自己着手去试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响,进一步重申这种反响是中和反响。
教材放眼于本质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平时生活密切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研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加强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响,初步领悟中和反响的本质。
2、认识中和反响在本质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过考证酸碱之间的反响,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推行初步的研究活动。
2、经过展现中和反响本质的微观图片,成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
、经过议论沟通,培育学生采集办理信息的水平易优秀的学习习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生活中中和反响的本质应用实例,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研究欲。
2、在拟订方案,研究实验和沟通议论中,发展勤于思虑,擅长合作,谨慎务实的精神。
、领会化学与社会的亲密关系,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课要点中和反响及其应用三、教课难点1、设计实验并考证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理解中和反应的常见特征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中和反应的常见特征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1.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学难点1.理解中和反应的常见特征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示意图导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板书讲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包括: - 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标志性实验现象; - 中和反应的定义和条件; -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演示。
示范实验可以选择常见的酸碱组合,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主讨论并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5. 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布置拓展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外资料,了解更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如生活中的中和剂、消化道中的酸碱调节等。
学生可以整理笔记或制作小册子,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6. 拓展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中和反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解题巩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以及常见特征和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或书面总结的方式进行。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导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方程式,深入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_6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被蚊虫叮咬过后会觉得痛痒,想一想,你是用什么办法消除痛痒的呢?【学生】花露水、肥皂水等。
【教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用花露水或者肥皂水能够消除痛痒吗?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学习目标。
【学生】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61页相关内容完成自学预检。
【学生】学生完成导学案自学预检。
【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好了,哪个小组来把你的答案分享给大家?【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2个小组)同时教师实行小组评价。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学生】学生猜想会不会发生反应?【学生】1.会2.不会【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实验吧!指导学生完成教材60页,实验10-8【学生】学生分组,动手完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学生】完成实验后,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稀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教师】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溶液中怎么发生反应的呢?【教师】讲解中和反应原理【板书】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1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相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难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重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盐酸、酚酞溶液等教学过程:一、回顾已学,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那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回顾:1、常见酸和碱有哪些?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3、如何检验酸碱溶液?4、酸和可溶性碱在溶液中以什么形式存有?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下,酸和碱混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会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如果能,发生的是什么反应?(学生肯定回答“中和反应”)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什么是中和反应?这个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
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一:【实验10--8】1、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加入盐酸后红色褪伟无色,观察现象并归纳出结论。
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回答成果。
HCl + NaOH == NaCl + H2O这里如果换成其他的酸或许碱时其反应如:(教师讲解)2NaOH+H2SO4=Na2SO4+2H2OH2SO4+ Ca(OH)2== CaSO4 + 2 H2O2HCl+Ca(OH)2== CaC12 + 2H2O三、探究、交流、学习1.仔细观察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化学方程式在生成物上有什么返现?学生交流并回答:特点一,有水生成;特点二,生成既不是酸有不是碱的另一种化合物。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五、教学过程(一)知识点一、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情景引入]1、在一条高速公路上,一辆满载硫酸的货车发生侧翻,导致硫酸泄露,工作人员和消防官兵正在撒熟石灰清理现场2、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
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I=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
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提问]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1C13+3H2O[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发言][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习题5。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寓出金属高于和酸根离于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课时[引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檀物。
[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
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
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投影][板书]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o~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 ) A.呈酸性B.呈碱性C.呈中性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在苹果汁中清人紫色石蕊试液。
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B.红色C.蓝色D.紫色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 A,pH=14 B.pH=7 C.pH=1 D.pH=0[答案)1.A 2.B 3.D[过渡]认识了pH与酸碱度的关系,那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讲解]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展示]pH试纸[介绍]每一本pH试纸上都有一个标准比色卡,标准比色卡上列出了14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1~14之间的pH。
[板书]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活动与探究](投影)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1)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pH pH PH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pH 酸碱性pH 酸碱性橘汁汽水糖水自来水牛奶醋番茄汁酱油肥皂水洗洁精[教师强调]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甩玻璃棒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互相交流)[设问]你了解身边一些物质的pH吗?[投影][过渡]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不仅能从理论上知道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意义,还能对今后的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
[板书)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投影]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设问]为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还需知道正常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你了解这些资料吗?[投影][教师]医生了解了上述资料,即可以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
老师建议大家去医院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加深对溶液酸碱度的印象。
[引导提问]现在商场上的洗发水各种各样。
你在选择洗发水时,有什么尺度和标准吗?[学生发言][教师]进行了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与探究](投影)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1)收集一些刚剪下未经任何处理的头发样品(可以去理发店收集)。
分成5份,分别用线系成一小束,(2)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约30 min。
(3)[交流][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教师补充]1.一般人洗发时应选择质量好的弱碱性洗发液;2.正常人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pH范围在4.5~5.5之间),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水时,头皮和毛发酸碱平衡会遭到破坏,有利于某些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会导致头皮细胞的过度角化,引起头皮干燥,脱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容易开叉等现象。
3.烫发或直发时,一般用到的试剂是碱性,如:氨水、氢氧化钠等,故做过此类美发的人最好用偏酸性的洗发剂洗头。
以便头发能恢复正常的酸性状态。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表见解][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了解了酸碱度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度在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有一瓶溶液pH是9.5,取少量注入试管中,再清人几清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如果要使试管中溶液pH降为5,可以采取的方法。
答案:红滴加酸溶液[作业]习题1、2、3、4板书设计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