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6.4 统计图的选择1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3.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统计图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三、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知统计图的存在和意义。
•确定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
•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2. 概念讲解1.引入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
2.介绍常见的统计图种类,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3. 统计图的选择1.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分别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雷达图等各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能够根据数据性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 统计图的解读1.向学生提供一组实际数据,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和数据,进一步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与总结1.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统计图的选择方法。
2.总结教学内容,回顾重点难点和笔记要点,强化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2.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际数据为例,通过生动的讲解、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有所不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措施。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以及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局限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局限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局限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统计图的案例,如商品销售数据、学生成绩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商品销售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出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图的选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适用于展示分类数据。
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适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统计》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和使用场景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和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体验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制作PPT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展示这组数据。
学生可以提出使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图的选择》。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是学生在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达到灵活选择统计图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绘制这些统计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认识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理解不同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理解不同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统计图的案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准备PPT,展示各种统计图的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如统计图的选择题、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统计图表示这组数据。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图的选择》。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统计图的案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统计图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的特点。
6.4统计图的选择(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统计图的选择这一章节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统计图应用,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统计图的选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今后,我将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在课后,我需要关中遇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统计图是一种将数据以图形方式展示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关系。统计图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数据简化,使我们能够快速抓住数据的关键信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条形图来比较不同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如何使用折线图来观察销售趋势的变化。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饼图最合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制的统计图。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统计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统计图选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1 统计图的选择 教案
【课题】§6.4 统计图的选择导入语:大家还记得这张表格吗(出示多媒体课件)?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准备开设一些社团,可是开设哪些社团比较合适?学校让每位同学填写了这张表格,希望了解大家的兴趣爱好。
同学们,你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帮助老师做出合适的决策吗?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
2、经历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处理的过程,掌握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重点: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难点:尽可能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考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易错点:1、不能用清晰、有效的语言描述数据;2、不能对所得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问题预设】1、部分学生有可能不会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2、部分学生有可能不能对所得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学具准备】准备的各种统计图,练习本,双色笔4 / 4过渡语:想要帮助老师,同学们要先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请预习课本175-176页。
【教材解读】下图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小亮根据图上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第三中学教案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条形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特点:特点: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统计图的作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一周内天气变化、班级学生身高分布等。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思考如何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从而引出统计图的概念。
3.学生参与:
-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加深对统计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激发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统计图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分别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展示以下数据,并简要说明每种统计图的适用场景和特点:
2.教学语言引导: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数据,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和解读这些数据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统计图。"
3.学生参与: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和统计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介绍条形图制作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数据分析比赛、实际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统计图的选择方法和技巧。
2.在技能方面:学生在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等方面还较为生疏,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熟练掌握统计图的选择和制作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计图的选择》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统计》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的一般方法之后,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图形识别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知识和条形统计图,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总结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对于统计图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决策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总结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总结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统计图案例,以及用于展示的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条形统计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能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各种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同时,教师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从而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会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各种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然后,教师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从而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和分析统计图的优缺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的形状、颜色、标注等要素,并思考如何改进统计图的设计,使其更加直观和易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统计图知识。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或者“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教师会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知识,分析自己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支出、学习成绩等,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通过这项作业,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在下节课前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让学生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知识,分析自己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支出、学习成绩等,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地获取信息.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的意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本章中,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重点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而且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同时,有意识地复习应用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三种统计图存在各自的特点,在表达数据方面各有优势,为顺利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强化了扇形统计图概念后的理解练习,除了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了整合调整设计外,还补充了一些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的综合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通过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为灵活选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活动经验.教学目标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发现”法,首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作出决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本环节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各种统计图反映的数据特点的思考,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导语:地球上有人类生存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并不多.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状况:教师提问:你能从上述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回答要点: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约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我们还看到,1950~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教师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类型的统计图,从这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它们反映的数据的特点一样吗?学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思考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教学说明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而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主要思考所获取信息的特征,初步感受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就要快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二、讲授新课,体验交流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从报刊中获取了一个隐藏了很多信息的复合型统计图,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利用相关信息制作了新的单一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在单一类型的统计图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最后设计了两道选取并制作合适的统计图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能灵活运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积累经验.教师引导:我们来阅读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吗?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回答要点如下: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1987~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预测1999年~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即到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2.68亿,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小明根据上面的相关数据制成了右面的统计图:教师提问:这是哪种类型的统计图?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回答要点:这位同学是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到2050年亚洲人口达到52.68亿;非洲人口达到17.68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8.09亿,欧洲达到8.28亿,北美洲达到3.92亿,得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50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师生活动:我们再来看小明制作的另外两个统计图,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教学说明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可让学生讨论它们是如何制作的,然后讨论如下问题.根据这位同学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哪些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回答要点:(1)条形统计图表示了2050年世界各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具体预测数目;扇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预测的2050年世界各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折线统计图表示该报反映的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变化情况.(2)折线统计图中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18亿,可以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可以主要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出此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便可发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教学说明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必要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看同学们如何认识这些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准确吗?看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评价.教师提问:对于下面的两个实际问题,你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绘制出来吗?1.某一家电卖场对其销售的空调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下面的信息:年份 A B C其他品牌总量2008 1.710.8 4.582009 1.6 1.2 1.2592010 1.55 1.452510(1)2008年至2010年,C品牌空调在该卖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2)2010年,A,B,C及其他品牌的空调在该卖场的市场占有率情况.2.小彬随机调查了他们学校50名同学这个月家庭用水量,数据(单位:m3)如下:8 5.5 5 6.4 10 12.5 7.8 5 6.5 95 9.5 7.5 10.2 8.3 9.4 6.5 11 13.5 1414.5 15 5.4 6.5 8.5 10.5 5 6.5 7.5 8.56 4.5 5 8.4 7.27 6.28 10 95.5 7.5 8 5.56.5 6 8.6 5 9.5 4.5请你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反映这50名同学这个月家庭用水量的大致分布情况.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参考答案如下:1.某家电卖场2008年至2010年C品牌空调销售量变化统计图(1)2010年A,B,C及其他品牌空调在某家电卖场的市场占有率统计图(2)2.说明:这里的4~6表示大于等于4且小于6,其他类似.教学说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达成共识,可分小组分别制作完成各统计图.三、随堂练习,加强认识教材随堂练习题目: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全国各地纷纷捐款捐物支(1)截至5月18日、5月22日、5月26日,四川省财政收到的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的总数情况;(2)截至5月18日、5月22日、5月26日,四川省财政共向灾区调拨救灾应急资金的变化情况;(3)截至5月22日,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和各类捐款在四川省财政收到的专项资金中的比例情况.解:(1)条形统计图截至5月18日、22日、26日四川财政收到的抗震救灾专项资金总数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截至5月18日、22日、26日四川财政向灾区调拨救灾应急资金变化情况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截至5月22日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和各类捐款在四川财政收到的专项资金中的比例统计图教学说明本题的教学重点其一在于加强对不同统计图表示数据特征的理解,能正确选取合适的统计图,其二在于能准确制作各种统计图.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引导:这节课通过比较、观察、制作,了解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直观地表示数据,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特别是明确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依据.总结要点:三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一定表示同一对象的发展趋势,不同对象是不能利用折线统计图的;涉及具体数目的一般利用条形统计图;有具体数目但主要关注比例时利用扇形统计图.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不仅关注了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关注了本章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数据,我们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数据和各种统计图清晰地展示数据,通过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正确的决策.本节课的设计,既通过丰富的实例掌握了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又有意识地加强了对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倾斜,让学生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案6.4 统计图的选择1
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各自的特点.2.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有关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一、情境导入为庆祝“十一”,小明和小兵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清除白色垃圾,向祖国母亲献礼”的活动,有人根据图①中小明和小兵的对话绘制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那么该图会不会引起误导,为什么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统计图的选择要反映某市一周大气中PM2.5的含量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D.扇形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解析:因为PM2.5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只能测出不同变化情况,应选折线统计图,故选B.方法总结:要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缺点进行选择,条形统计图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除了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外,还不能反映每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扇形统计图也不能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量.探究点二:统计图的转换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开设了排球、篮球和足球三项体育兴趣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其中一项球类运动.图①是小明同学把该班学生报名统计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1)请你帮小明同学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请你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②);(3)从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解析:(1)先求出参加排球兴趣课的人数,进而可补充条形统计图;(2)从条形统计图得出各种兴趣课人数,用它们分别除以40,即可求出相应的百分比,进而可求出相应扇形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3)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解:(1)参加排球活动的有40-20-12=8(人),补充图形如图③所示;(2)从条形统计图可知,参加足球活动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40×100%=5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50%=180°;参加排球活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40×100%=2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72°;参加篮球活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40×100%=3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30%=108°,扇形统计图如图④所示;(3)答案不唯一,如:该班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与参加篮球活动人数之和;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的2.5倍等.方法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画法:(1)条形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2)折线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描点;④连线(线段);(3)扇形统计图:①计算出总体;②算出各部分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④画扇形,在各部分标明名称、百分比.探究点三:统计图的误导如图所示是2010年~2014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A.甲公司B.乙公司C.一样快D.无法确定解析: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本题两个公司的增速一样快,故选C.方法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产生的错觉.探究点四:综合利用不同的统计图中的信息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13年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视力跟踪调查,将所得数据处理,制成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2)现规定视力5.1及以上为合格,若被抽查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且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A区所占的百分比已知,由此即可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根据扇形统计图中C、D区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解:(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2)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视力合格的学生人数为600×(10%+20%)=180(人).方法总结: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从两个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互相补充互相利用.例如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时,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80人,与其相对应的是扇形统计图中的A 区,而A区所占的百分比是40%,由此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三、板书设计统计图的选择错误!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1 统计图的选择(二) 教案
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统计图的选择(二)一、(一)教学重点: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并参与调整、统计、研讨等活动;2.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二)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的原因,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三)教学方法:活动——交流(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各种图表.二、教学过程与分析【铺垫复习,启导引入】内容:提问:(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4)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熟悉统计图的三种特点,清晰有效地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表述出来.效果预测:(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用来描述离散型数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用来处理连续型数据.条形统计图体现具体数目;折现统计图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用拓展,强化目标】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各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各行各业和我们身边的对于同一个问题研究对比的统计图及对应的统计表. 意图:通过活动,希望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发现直接观察到的信息的差异,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效果预测:学生收集的统计图和数据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各行各业,但有些统计图是正确的,有些统计图符合本节课讲得有“误导”问题,因而教师要提前检查作业,选择性地使用.统计图表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你是否想过,如何从中获取准确的、有用的信息,以更好地作出客观评判和决策?前面学习了统计的相关内容,已经基本能用有关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分析一个问题:甲乙两种酒近几年的销售量和价格如下:(多媒体演示)甲品牌酒的产量和价格2000年 2004年 2008年 年度销售量(万瓶) 150 180 210 该年度的单价(元)405060乙品牌酒的产量和价格2004年 2006年 2008年 年度销售量(万瓶) 160 180 200 该年度的单价(元)405060请你作出甲乙两种酒的价格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意图:通过学生作统计图,首先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其次明确在表示对比的统计图时要注意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相同.效果预测: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性,导致所作的折线统计图也不相同,然后把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先让优秀生交流,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内容: 老师作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多媒体演示),甲种酒的单价506070价格乙种酒的单价90110价格(1)与你作得相同吗?若有不同,区别在哪里?(2)你认为哪一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为什么?这与上面画出的折线统计图,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为什么图象会给人这样的感觉?(3)甲种酒的销售人员将甲种酒的销售信息制作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请你在下图中作出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的条形统计图:(4)两幅条形统计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在甲种酒销售人员画的条形统计图中,2008年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看上去是2000年的多少倍?实际上呢?意图:刚才学生已在组内交流,这样能把组中发现的问题说出来,同时对学困生能提高自信,因为他觉得老师也错了.效果预测:这与图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致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甲种酒价格涨得加快,而乙图表示的乙种酒价格增长反而缓慢.左图与右图两个统计图相比,左图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而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因而直观上看,甲种酒的价格增长的快,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虚假广告就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错觉骗人.如题中的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左图中价格增长10元看起来比右图中的20元还多,而年份增长4年看起来仅相当于右图的2年左右,因此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为了120140160180200220200020042008销售量(万瓶)年份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2000年2004年2008年销售量(万瓶)年份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较为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3)(4)根据数据信息,可以计算出在2008年的销售量是2000年的210÷150=1.4倍,但是在甲种酒的销售人员自己画的统计图中,感觉上2008年的销售量是2000年的3倍左右,增加得很多.因为人们习惯从“柱”的高度判断多少,而图示的统计图的纵轴不是“0”,下面一段被“砍掉”了,所以会产生3倍的错觉.【 归纳特点 合作实践】 内容:[师]我这儿收集了一幅条形统计图,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用多媒体演示) 下图反映了我省2011年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印张数.2011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统计图(1)直观地看这个条形统计图,2011年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多?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少?最多是最少的几倍?(2)实际上,最多是最少的几倍?图中所表现出来的直观情况与此相符吗?501001502002502000年2004年2008年销售量(万瓶)年份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0100200300400500600700图书杂志报纸单位:亿印张(3)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情况,上图应做怎样的改动?(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他们充分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评断) 意图:直观地看,2011年报纸的总印张数最多,杂志的总印张数最少,习惯于从条形“柱”的高度来看相应的印张、数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2011年报纸的总印张数的“柱”的高度是杂志的总印张数的“柱”的高度的10多倍,因此,直观地看,最多是最少的10倍.实际上,观察纵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最多是最少的6.5倍.效果预测: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给人的感觉不可靠,我们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不难发现,纵轴上的印张数的起始值是从50开始的,如果让纵轴上的印张数从100开始, 2011年报纸的总印张数从直观上看就不是杂志总印张数的10多倍,而成了更多倍,甚至到无数倍.这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柱”高看相应的印张数会给人一种错觉.也就是说在上图中,“柱”的高度与相应的印张数并不成正比,因而易给人造成错觉.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中,纵轴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归纳总结布置作业】1.小结:(1)为了较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2)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应注意些什么?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怎样选择统计图、统计对于合理决策的作用、调查时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效果预测: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2.课后作业(1)习题6.7 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2、3数学理解4(2)上网或到有关部门,有关媒体查询相关资料,对相关的统计图作出分析.(3)活动与探究:小明将他的8次数学测验成绩按顺序绘成了2张统计图:①图(1)和图(2)给人造成的感觉各是什么?②若小明想向他的父母说明他数学成绩的提高情况,他将向父母展示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三、教学反思《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中最后一节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用扇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不同问题下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清晰、更有效地描述信息是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 6.4.1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6.4.1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6.4.1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6.4.1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6.4。
1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目标: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合理选择三种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决策. 课前准备:多媒体媒体课件.收集的报纸、书刊等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活动内容:(出示投影片)右面是某年某家报纸公布的反应人口情况的数据.看一看这份报纸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然后回答。
处理方式: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情况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50年后,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4.45亿.我们还可以看到2050年世界人口公布预测,其中亚洲人口约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1987—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由此预测1999年—2025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设计意图】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大量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分析统计图(出示投影片)小亮根据图上的数据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大家认真观察,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下面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处理方式:小组间展开交流与讨论,认真分析三种统计图,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情况预设:学生对上面的问题可能会回答:(1)折线统计图表示了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纸预测的2050年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条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纸预测的2050年世界几个洲的具体的数量.(2)可以从折线统计图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从1957年到2050年人口增加.(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达到约12亿,这个数据是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我们是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因为亚洲在扇形统计图中占了一半还要多.活动内容2:总结统计图的特点:名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图形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处理方式:通过上面的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总结统计图的特点,最后教师通过PPT 再次展示其特点,为了使学生牢记它们的特点,特编制了顺口溜:统计图的本领大,学会选择使用它;条形表明数多少,折线显示量变化;扇形易看百分比,获取信息更容易.【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问题串的解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了解了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六章:6.5统计图的选择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第六章:6.5统计图的选择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统计图是数学和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关系。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式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图的选择方法和技能。
2. 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图形式的选择介绍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特别是要注意数据类型和研究问题的不同,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
(2)统计图的绘制对于选择好的统计图形式,本课程设计将详细讲解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绘制方法。
(3)数据的分析和判断针对所绘制的统计图,本课程设计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3.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展示讲解法、互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
(1)展示讲解法采用PPT等多媒体工具,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选择原则和绘制方法。
(2)互动讨论法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统计图应用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思维能力。
(3)自主学习法在课堂结束后,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展示几张不同的统计图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形。
(2)学习内容(a)用实例介绍不同情况下的统计图形式选择原则。
(b)用实例讲解各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c)让学生分析所绘制的统计图,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
(3)互动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讨论如何选取合适的统计图形式,并绘制相关的统计图。
(4)作业布置布置课后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写一篇综述性的作业,探讨统计图应用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统计图的选择
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各自的特点.
2.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有关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
一、情境导入
为庆祝“十一”,小明和小兵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清除白色垃圾,向祖国母亲献礼”的活动,有人根据图①中小明和小兵的对话绘制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那么该图会不会引起误导,为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统计图的选择
要反映某市一周大气中PM2.5的含量变化情况,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D.扇形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
解析:因为PM2.5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只能测出不同变化情况,应选折线
统计图,故选B.
方法总结:要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缺点进行选择,条形统计图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除了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外,还不能反映每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扇形统计图也不能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探究点二:统计图的转换
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开设了排球、篮球和足球三
项体育兴趣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其中一项球类运动.图①是小明同学把该班学生报名统计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
(1)请你帮小明同学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②);
(3)从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
解析:(1)先求出参加排球兴趣课的人数,进而可补充条形统计图;(2)从条形统计图得出各种兴趣课人数,用它们分别除以40,即可求出相应的百分比,进而可求出相应扇形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3)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解:(1)参加排球活动的有40-20-12=8(人),补充图形如图③所示;
(2)从条形统计图可知,参加足球活动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40×100%=5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50%=180°;参加排球活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40×100%=2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72°;参加篮球活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40×100%=3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30%=108°,扇形统计图如图④所示;
(3)答案不唯一,如:该班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与参加篮球活动人数之和;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的2.5倍等.
方法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画法:(1)条形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2)折线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
③描点;④连线(线段);(3)扇形统计图:①计算出总体;②算出各部分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④画扇形,在各部分标明名称、百分比.
探究点三:统计图的误导
如图所示是2010年~2014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
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解析: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本题两个公司的增速一样快,故选C.
方法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产生的错觉.
探究点四:综合利用不同的统计图中的信息
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13年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
部分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视力跟踪调查,将所得数据处理,制成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2)现规定视力5.1及以上为合格,若被抽查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
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且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A区所占的百分比已知,由此即可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根据扇形统计图中C、D区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
解:(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
(2)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视力合格的学生人数为600×(10%+20%)=180(人).
方法总结: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从两个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互相补充互相利用.例如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时,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80人,与其相对应的是扇形统计图中的A区,而A区所占的百分
比是40%,由此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
三、板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