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节点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
浅析供应链委托代理关系

I ■
coee ̄c。 h n Th Idc,。n n c s l R -
浅析供应链委托 代理关 系
郭 晶
(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设备租赁站
【 摘
出来 。
பைடு நூலகம்
七台河
14 0 ) 5 6 0
要】 当前全 球化 的背景和 企业 竞争不 断加剧 的竞争 环境 下, 包 日趋 重要 , 在 外 企业 间的联 系 日趋 紧密 , 供应 链中委 托代理 关系 、 应商 的重要 性也就 逐渐 显现 供
中图分 类号 : 2 F7
在现今 瞬息万 变 的社会经 济环 境 中, 济 的全球化 、 经 市场 的国 际化和 信息技 术的发 展使企 业所 处的竞争 环境 发生 了根本 性的 改变 ,复杂 多变 的个性 化市场
设计和 生产 中的缺陷 和 问题提 出及 时的改进 意 见, 从而 使生产 成本大 大降 低。 随 着 供应 商供应质 量 的提 高 , 降低 了制造 商生产 中 的不确 定性 , 保证 了生产 过程 的 边 疆性和 生产 成本 的持续下 降。另外 , 应商 数 目的减 少 , 供 也意味 着制造 商交 易 费用 的大 大 降低。 () 户满意度 的增 加 。 户满意度 的增 加主要 由 以下三 个方面保 证 : 3用 用 首先 , 产 品设计 的保证 。 合作 伙伴关 系不仅 仅存在 于供 应商与制 造商之 间, 存在于 制 也 造 商与销 售商之 间 。 据统 计 7% 8% 0-0 的创新 来 自于 客户 的意见 。 经销商 更贴近 用 户 , 知道 用户 的喜好 , 更 从而 能在 新产 品 的需求 定义 方面 提 出更为 恰 当的建 议 , 使 得产 品的设 计能作 到 以用户 需求 来拉动 , 而不 是按 惯例将产 品推 向用 户 。 对供应 商而言 ,当合 作伙 伴关 系建立 以后 ,制造 商可 能以 向供 应商 进行 投 资 。以帮助其 更新生 产和配 送设备 。加 大技术 改造 的投 入 。 提高配 送质量 。虽 然 制 造商往 往会 向供应商 提 出持 续 降低其供 应价 格 的要 求 。但 同时 也会承 诺持 续 增 大其对 供应 商的要求 。 这种 要求虽 然对供应 商带 来相 当大的压力 , 是增大 的 便 市 场份额 , 定的市 场需求 以及制造 商 的投资 可使 其改进 技术 , 一步增 强其 核 稳 进 心 能力 。 扩大 规模效 应。另外 , 同期 限的延 长 也使得 供应 商在相 当一段 时 间内 合 必 要的利润 得到 了保证 ,从而有 利于 供应商 将更 多的注 意力放 在企 业 的长远发
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

协调 ,使得 各成 员在 保证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同时,实现 了供 应链 整体 利益最优 。
【 关键 词 】委 托 代 理 ;供 应 链 协 调 ;激 励 机 制 ;模 型 【 图 分 类 号 】 F 7 . 中 237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编号 】 17-93(01 706—3 文 6 4 4 9 2 1 )0 — 0 0 0
2 1 年 0 1 第 7期 第3 3卷 总 第 2 5 0 期
工 理 lT 物 I 程 N管 MANAGEMENT SI l L G T S E NEER G AND 0 s NG l I C
供应链管理 …… ~ 一
d : 0 3 6 / . SI1 7 — 9 3 0 1 7 0 7 oi 1 . 9 9 j i F 6 4 4 9 2 1 0 . 2 S .
p i i a — g ntt o y, t t r r rnc p la e he r o satfom heprncpa a m i ng pe s na iiist a uf cur rd sgn on r c , o hi t i i lm xi zi r o lutlte he m n a t e e i s c ta t nt s ba i a i e i a t ri ee t d t m a e e ie s ppl han yse c i v tm a i ai n. s d n t s p i n ss, rc ntvef c o ss lc e o k ntr u y c i s t m a h e e op i lst to Ba e o heasum to u
基于委托代理机制 的供 应链协 调模 型研究
口 陈 利 华 ,王 业 军
( 东 协和 学 院 , 山东 济 南 20 0 山 5 1 理 理 论 ,构 建 了 包括 一 个 制 造 商 、一 个 分 销 商 的模 型 结 构 ,从 委 托 人 得 到 的 效 用最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间采购、销售、生产等方面的日常合作和交往已经构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在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是其中重要的合作方式之一。
委托代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这篇文章将会从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出发,探讨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供应链委托代理是指一个企业在供应链中将某些业务、或者某些环节委托给另外一个企业来处理。
通常情况下,代理方会获得一定的利润,而委托方则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在相对易于控制的范围内,实现目标达成的同时,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
需求方面一般来讲,供应链委托代理是由委托方主动发起,即由需求方来发起委托。
需求方发起委托的主要考虑是为了在资源和时间的有限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提高竞争力。
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委托方可能缺乏某些资源和技能,因此需要借助代理方的优势来帮助完成任务目标,例如某一环节的技术和设备,甚至需要代理方对整个关键环节进行处理。
例如,某一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需要精密的装配环节,而这项技术不在委托方业务范围内,因此需委托代理方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委托方还有可能没达到批量采购的标准等问题,此时需要在采购环节采用代理商,以此来减少采购成本,并提高交易品质和效率。
例如,某制药企业因为业务规模较小,而且生产所需用量并不大,无法达到供应商要求的最小订购量。
采购代理商则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所需药品,并且因为规模更大,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进行采购,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有时委托方也需要为了分散市场风险而选择代理方式。
例如,某商品企业因为市场集中度较高,需要借助代理商分散地域市场,以此来减少轮换。
因为代理商具有更加专业地市场知识和客户关系,从而可以帮助委托方找到更多的客户,因此,代理方可以帮助委托方拓展其销售渠道。
供给方面除了需求方通过委托代理来满足其需求之需求角度,委托代理若干也为供给方提供了机会。
浅论新经济时代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浅论新经济时代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论文关键词:新经济;供应链企业;委托代理;道德风险论文摘要: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非对称信息下的交易关系中,供应链企业问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从采购商和供应商的视角出发,分析供应链企业问的委托代理问题,并结合新经济条件下该问题的发展状况。
提出相应的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设计方案。
一、引言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概念的最早提出是为了研究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自1932年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提出着名的“管理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以来,委托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重点。
在现代公司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经理阶层代表股东行使经营管理职权。
由于股东和经理层在利益上往往会不一致,而且经理比股东拥有更多的关于公司的信息,因此经理可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代理问题就是研究委托人如何进行机制设计,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而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由当事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或比对方更具信息优势,拥有信息或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A.gent),缺乏信息或不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Prinei.pa1)。
信息不对称可以从时间和内容上划分。
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从非对称的内容上看,非对称可以是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信息或知识。
委托代理问题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只要当事人双方在拥有的信息上具有不对称性即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如服务型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公司和员工之间、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等都存在着这样的代理关系。
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在当今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它指的是供应商一制造(supplier—manufacturer)关系或制造商一经销商(manufacturer—seller)等之间的关系,即他们之间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契约协议关系。
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对策

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对策(网络营销教学 .wm23. 2005-05-19)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在核心企业与各合作伙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有可能发生合作伙伴的逆选择、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
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核心企业有必要运用信号传递机制优选合作伙伴,通过完善供应链协议实现对合作伙伴的有效激励及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委托代理问题;信号传递机制;供应链协议一、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通过构建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再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到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参与者,即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最终消费者、物流服务提供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销售商的销售商等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从系统观点、合作观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耗和浪费,通过整体最优来实现全体节点企业的共赢。
供应链管理由于不涉及产权交易,能够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具有柔性高、风险低、优势互补等优点,降低了整体交易费用,而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
虽然供应链管理使得各节点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但由于各节点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个体,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委托代理问题。
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博弈机制的实现,只是减少了委托代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委托代理问题。
况且,供应链任关系的建立与巩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供应链构建的过程中及供应链运作的磨合期间,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并不少见。
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组织、协调、控制者,与其他节点企业在信息上是非对称的,其他节点企业的履约能力如何、是否努力配合以及努力程度如何,核心企业很难做到完全掌握。
在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制造企业处于委托人的地位,供应商、经销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处于代理人的地位,由于后者拥有制造企业所难以掌握的私人信息,在制造企业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合作伙伴的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在供应链构建之后,可能会遭遇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供应链委托代理问题的一阶有效性研究

p ah e r c;Mile- oe o odt n r esR gr n cn io s r s i
供 应链 的 最 优 契 约 设 计 经 常 可 以归 结 为 ~ 个 委 托 代 理 问题 。 现 代 供 应 链 管 理将 供 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各 个 企 业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从 系 统 、
大 化 ,再 加 上 企 业 信 息 的 不 对 称 ,就 导 致 了 供 应 链 企 业 间委 托 代 理 问 题 的 出 现 [ 1 1 托 代 理 问 题 是 研 究 信 息 不 对 称 下 的 激 励 机 。委 制 设计 问题 。该 问题 所 涉 及 的模 型 是 一 个 特 殊 形 式 的 二 层 优 化 问题 。 目前 对 该 问题 的研 究 非 常 困难 。 在 经 济 学 领 域 ,解 决 委 托 代 理模 型 常 用 的方 法 是 一 阶 条 件方 法 ,但 该方 法 通 常 是 无 效 的 。
合 作 的 角 度 出 发 ,将 资 源 合 理 分 配 ,以 提 高 最 终 用 户 的满 意 度 为 目标 ,通 过 整 条链 的 增值 以 实 现 全 体 企 业 的 共 赢 。虽 然 供 应 链
企 业 之 间 是 一 种 合 作 、协 同 生 产 的 利 益 共 同 体 的 关 系 ,但 是 每 个 企 业 都 是 独 立 的 利 益个 体 。都 采 用 不 同 的策 略 使 自 己 的利 润 最
摘
要 :供 应 链 的 最优 契 约 设 计 经 常 可 以 归 结 为 一 个 委
Ab t a t . e u p y h i o t l o t c d sg p o l m sr c : T s p l c an p i c n r t e in r b e h ma a s i e t b t d o p n ia - g n p o l m. i t e e — al a t u e t a r c p l a e t r b e b i r i n h e o n mi f l , t e i s - r e a p a h s tc n c s o tu o c i d h f t od r p r c i e r o a e h ia h r t l c w d l s d t o v hs p o l m.T e b s n w e f s f i ey u e o s l e t i r b e h etk o n sto u- i e t c n i o s o i f in o d t n fr t v i i s c i s a dt i Mi l e  ̄Ro e s n o d - l y res r g ro c n i t n T i a e r vd s t c a l s f e a l s d s i s h s p p r p o i e wo r h f mi e o x mp e i o i i ・ p a i g o h r p ris ly n b t p o e e CD C n MLR . Ou e e rh n t F a d P r r s a c e I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治理

失 、 新 寻 找 合 作伙 伴 并 达 成 合 作 协议 花费 的 费用 、 重 机会
供应 链 中 , 造 企业 处 于委 托 人 的 地位 , 制 供应 商 、 销 商 、 损失等。 由于供应商选择不当 , 经 ② 原材料、 零部件等供应不 物流服 务提 供 商等处 于代理 人 的 地位 . 由于后 者拥 有 制造 及时 或质 量 问题 。 终 导致供 应 链竞 争力 的下降 。 最 企业所 难 以掌握 的 私人 信 息 . 制造 企 业 构 建供 应链 的过 在 程 中 , 可能 会 出现 合作 伙 伴 的逆 向选 择 : 就 在供 应 链 构 建 后. 可能会 遭 遇合作 伙 伴 的道德 风 险 。 1 .委托 代理 问题 I: 作伙 伴 的逆 向选 择 。 合
关键词 : 应链 企 业 ; 托代 理 问题 ; 理 供 委 治
一
、
引 言
供 应链 之外 . 而将 质 量 水平 较 低 的侯 选人 纳入 到供 应链 之
中。
供 应链 管理 由于 不 涉及 产 权交 易 . 能够 快 速 响应 复杂
多变 的市 场需 求 , 有柔 性 高 、 险低 、 势 互 补 等优 点 , 具 风 优 降低 了整体交 易费 用 , 日益 受 到企 业界 的重 视 。 而 关系。 无论 是委 托方 还是 代 理 方 。 是 独立 的利益 个体 , 都 都 会从 自身利 益 出发选 择 行动 .必然 会 出 现信 息不 对称 , 进 而 会产 生大 量委 托一 代理 问题 :企 业 间合 作 博弈 的 实现 ,
( ) 向选择 的原 因 。虽然 供 应链 上 的企业 都 以最终 2逆 用 户 的 满意 为 目标 , 同 组 织生 产 。 与 传统 的纵 向一体 协 但 的法 人 实体 。 是 理 性 的 经 济人 , 以 自身效 用 最 大化 为 都 都 目标 。这样 , 能否 做 好供 应 链 管理 也 是存 在着 很 大的 风险 的 .也 正基 于 供应 链 上 的企 业 是追 求 自身 效用 最大 化 的 ,
供应链委托代理双赢机制研究

中性 )
根 据 A rw r t 论 , r —pa 结 o t 代理 人 的 风 险 成本 c ) ( p
c) ( ={P v ( n) p2 p ・a s )= p r r ( 1 3
‘ 二
调 。 点 企 业 发 生 契 约 关 系时 , 自从 自身 的 利 益 出 发 , 结 合 合 节 各 并 作 对 策研 究 , 成 了独 特 的 委 托代 理 机 制 。 形 在供 应 链 环 境 中 的 委 托 代 理 机 制 中 , 向选 择 和 道 德 风 险 问题 是 并 存 的 。 逆 供 应链 环 境 下 产 生 的” 向选 择 ” 逆 问题 , 常 由 I言 传 递 ” ” 通 f 号 f 和 信 息甄 别 ” 解 决 。 号 传 递 是代 理 人 主 动 传 递 信号 以揭 示 私 有 信 来 信
供应链委托代理双赢机制研究
刘 延 秋 张 勤 生
( 中国海 洋大 学 管理 学 院 2 6 7 ) 6 0 1
【l 要】本文从供 应链协 作 中由于信 息不 对称 所产 生的委 托 代理 问 } 奄 题 出发 , 用博 弈论和信 息经 济学的理论 与 方法 。 出 了以委托 代理机 应 提
而确 定 性 等 价 收入 为 w
w=d e + 一÷b . 1p2 , e 8 2 p r
供应链管理中的代理机制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代理机制研究供应链管理是当今企业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企业与市场的纽带,是物资进出口、信息交流的渠道。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代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代理机制,就是将一些任务和责任交给第三方来完成,从而达到优化供应链的效果。
代理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商业代理,二是委托代理。
商业代理是指,由第三方对某种产品、服务在一定地区内进行销售代理。
商业代理形式多样,可以是以货物为基础的、以服务为基础的,也可以是以商标和专利为基础的。
委托代理是指,企业将一些业务委托给第三方完成,如代购、代销、代理出口等。
通过委托代理,企业可以节省很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代理机制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但是,代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代理机制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代理商的能力和信誉,更取决于企业和代理商之间的紧密配合。
因此,建立健全的代理合同和代理人员评价机制,是保证代理机制成功的关键。
其次,在代理机制中,代理商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不一定完全一致,甚至可能存在冲突。
因此,企业在选择代理商时,应该注意代理商的声誉和信誉,加强对代理商的监管,避免代理商行为不良和损害企业的利益。
最后,在代理机制中,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企业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透明。
总之,代理机制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代理机制,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
但是,代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企业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供应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供应链的发展中,由于供应链的众多参与者,如供应商、生产商、物流企业等职能单元相互依存,避免信息不对称以及协调成本的增大成了供应链管理中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委托代理制度的运用成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委托代理制度是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协议,它可以通过算法和数据的优化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提高。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供应链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委托代理制度委托代理制度是指在合同协议下一个方委托另一个方代表其来完成相应业务或事务。
这种制度通常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得较为广泛,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率和效益,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在这种制度下,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得以建立,从而共同参与供应链管理。
这些企业之间协同合作,完成了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任务,使得整个供应链得以管理和监控。
同时,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实现了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和资产隐私等问题。
对于委托代理制度的应用,则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需建立合法有效的合同协议,制定各方任务与责任;2、有关参与方应享有同等的合作机会;3、应尊重各方的商业隐私与机密信息,确保供应链秩序及合法合规。
二、委托代理问题与解决方法在供应链中,无论是供应商、制造商还是配送企业,都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信任关系:在委托代理制度下,信任关系尤为重要。
建立合法有效的合同协议,并确保各方权益与利益得到保障,确保合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也需经过审查和筛选,确保信誉良好,从而避免供应链中的人为干扰和欺诈行为。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供应链中,信息共享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
通过构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从而提高协调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因而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供应链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特征,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就这两类问题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机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供应链委托代理代理机制供应链合作关系(SCP)通常表现为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制造商——客户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在供应链上有相互关系的企业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一种协议。
这种战略合作可以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
委托代理问题是由当事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拥有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方(Agent),缺乏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方(Principal)。
在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制造企业处于委托人的地位,供应商、经销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处于代理人的地位,由于后者拥有制造企业所难以掌握的私人信息,在制造企业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的形成与特征(一)委托代理问题的形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表现为一种关联关系,这种分工合作、相互关联会带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应链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供应链企业间的供应商和客户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引起委托代理问题。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两个问题:由于供应商不具备提供某种质量水平的能力,而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质量承诺,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由于事后隐藏行动或信息,供应商可能采取欺骗行为,存在着道德行为问题,逆向选择问题通常采用信号理论的方法解决,利用信号来揭示参与者的私有信息。
(二)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的特征“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供应链的思想与传统企业模式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改变了对供应链上其它企业的看法,供应链企业不再把它们看作是竞争对手而是当作合作伙伴,为实现最终顾客满意的目标而进行协同生产,生产活动按整个供应链实行优化而不是仅仅考虑本企业利益。
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对策

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对策本文首先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即合作伙伴的逆选择和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并对这两个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标签:委托代理问题逆选择道德风险一、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供应链管理从系统观点、合作观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和浪费,通过整体最优来实现全体节点企业的共赢。
虽然它使得各节点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但由于各节点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个体,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委托代理问题。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博弈机制的实现,只是减少了委托代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委托代理问题。
况且,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巩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供应链构建的过程中及供应链运作的磨合期间,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并不少见。
在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制造企业处于委托人的地位,供应商、经销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处于代理人的地位,由于后者拥有制造企业所难以掌握的私人信息,在制造企业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合作伙伴的逆选择,在供应链构建之后,可能会遭遇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
1.合作伙伴的逆选择在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制造企业一般都能清楚地掌握各合作伙伴候选人的报价,包括供应商中间产品的供应价格、经销商的服务价格、物流服务商的服务价格等,但对各合作伙伴候选人的质量,包括供应商中间产品的质量及供货及时性、送货等相应服务的质量、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及售后服务质量、物流服务提供商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经常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的情况,将质量水平较高的候选人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而将质量水平较低的候选人纳入到供应链之中。
2.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在完成供应链的构建之后,以制造企业为委托人与以供应商、经销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合作伙伴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告确立,信息的非对称可能诱发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一、引言在供应链中,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合作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不一致等原因,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对供应链的效率、稳定性和整体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一)专业化分工供应链中的企业各自专注于特定的业务环节,如供应商专注于原材料生产与供应,制造商负责产品制造等。
这种专业化分工导致企业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例如,制造商委托供应商提供特定质量和数量的原材料,此时制造商是委托人,供应商是代理人。
(二)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中,不同企业掌握的信息不同。
供应商可能比制造商更了解原材料的成本、质量等信息;分销商可能比制造商更清楚市场需求、客户偏好等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委托代理问题容易出现。
例如,供应商可能利用其对原材料成本信息的优势,虚报价格。
三、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一)逆向选择在供应链合作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高质量的供应商可能被低质量的供应商挤出市场,或者制造商选择了不合适的合作伙伴。
例如,在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时,制造商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实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可能导致选择了效率低下的物流商。
(二)道德风险在供应链合作过程中,代理人可能采取一些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1.隐藏行动代理人可能故意隐瞒自己的某些行为,使委托人无法有效监督。
比如,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但制造商很难直接观察到其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2.隐藏信息代理人不向委托人透露全部信息。
例如,分销商掌握了市场需求下降的信息,但为了维持订单量而不及时告知制造商,导致制造商生产过多产品造成库存积压。
四、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利益目标不一致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利益追求。
供应商希望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和利润,而制造商则希望降低采购成本。
这种利益目标的差异容易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例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供应商可能提供低质量的原材料。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attributes),其质量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发现。由于
顾客通常不能正确地辨别产品的质量,可能产生两
个问题:第一,供应商不具备提供某种质量产品或服
务的能力,而做出错误的质量承诺,而顾客又难以正
确辨认供应商的能力,由此产生了有害选择(adverse
seIectiOn)问题;第二,供应商可能在签约后采取欺骗
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具有以下的特征: (l)供应链的企业间是一种合作竞争的关系
供应链 的 本 质 强 调 处 于 供 应 链 上 的 企 业 间 合 作,强调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 力,而对非核心业务则通过外,它改变了 对产品链上其它企业的看法,供应链企业不再把它 们看作是竞争对手,而是当作合作伙伴,为实现最终 顾客满意的目标而进行协同生产,生产活动按整个 供应链实 行 优 化,而 不 是 仅 仅 考 虑 本 企 业 的 利 益。 供应链企业间虽然强调合作,但也存在利益冲突,企 业之间为分配合作带来的利益会展开竞争。因此,
20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l 年 l 月
通过采用激励机制,如给予价格补偿,约束供应商的 欺骗行为。
2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2. l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供应链是一条企业链,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采
购、制造、组装、分销和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 产品并送到最终用户手里,可见,它是一个包括供应 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的更大范围、更为 系统的概念。在供应链上流动的是由原材料、半成 品、在制品、存货、产成品构成的物流和企业间数据 信息组成的信息流。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 (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或产成品),下游企业再向 它的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由此构成以物流为中心的 一条供应链。在供应链中,提供产品的企业是供方, 购买产品的企业是需方。可以看出,供方和需方的 概念,与传统企业的概念有所不同,它以企业间的供 求关系本质为基础,涵盖的范围更广。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应用研究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应用研究
王侃;张荣耀
【期刊名称】《物流技术》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将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定义为委托代理关系.并分析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委托代理机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问题,并结合供应链的实际提出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案.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王侃;张荣耀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7;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7
【相关文献】
1.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初探 [J], 李宇飞
2.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及激励监督问题研究 [J], 白世贞;朱晓燕
3.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J], 许芳
4.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治理 [J], 刘和东;施建军
5.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J], 纪文伟;耿雪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节点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
摘要:供应链活动是将原料进行加工生产,转化出产品,最后到达客户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会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有可能发生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对供应链整体最优的影响,在合作的前提下,设计和优化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关系,对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出建议性对策。
abstract: supply chain activity is a process that manufacturing raw materials, converting into the products,and finally reaching the customer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rought a revolutionary change. but enterprises inside the supply chain may also ha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so,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problems would possibly occur among the supply chain note-enterprises. on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ng,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iers and purchas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v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an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s that the problems have on supply chain overall optimization.
关键词:供应链节点;委托代理;市场竞争;企业道德风险
key words: supply chain note;principal-agent;market
competition;moral hazard of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18-02
0 引言
供应链活动是将原料进行加工生产,转化成产品,最后到达客户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不同企业之间的采购、生产、组装、分销、零售、物流等活动。
涉及到有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直到最终客户这些供应商之间的企业。
这些企业间组成的数据信息以及一系列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存货、产成品构成的物流在供应链上流动。
供应链上彼此相邻的两个企业之间因为供需关系,通过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或产成品构成了一条以物的流动为中心的供应链。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协同运作方式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进而产生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
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上、下游企业之间传统的竞争关系,大家和平共处,向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方向发展。
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减少企业之间的内耗,使供应链中所有成员都得到实惠,最终提高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供应链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竞争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传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被企业群之间的竞争取代。
1 信息不对称引发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同样的,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会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掌握的私人信息不一样。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直观地说代理人就是掌握了私人信息、处于信息优势的参与者;相反,那些没有掌握私人信息,处于信息劣势的参与者属于委托人。
由于代理人掌握了私人信息,处于信息优势,从此产生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委托代理合同。
信息的非对称既可以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也可以是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即信息的非对称发生在签约以前或者信息的非对称发生在签约以后。
从发生的原因来看,不对称可以是因为参与人的行动而导致的不对称,或者是因为为参与人的信息或者知识导致的不对称。
由于存在非对称信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在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有可能发生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对供应链整体最优的影响,在合作的前提下,设计和优化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关系,对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出对策。
2 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探讨
说到底,即使强调合作,但是利益的诱惑所产生的竞争再所难免,研究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研究在竞争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调整和设计企业内部机制,其目的就是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2.1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动态的、多阶段的。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所追求的是持久的合作关系,所以短期欺骗即使带来一些好处,从长期让来看也是得不偿失。
一旦发现欺骗行为,合作关系自然也就立即停止;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短期收益。
所以说,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多阶段的。
此时,制度设计和激励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2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多目标的委托代理。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产品供应商不仅要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还要对售后服务、质量提升、降低价格等等方面做出承诺。
但是这些承诺之间会产生矛盾,比如改善质量、提高服务和降低成本和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由于资源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企业在有限的经济资源和有限的时间资源的约束下,供应商需要在多目标间做出权衡,采购商的报酬标准和评价构成了供应商权衡的依据,如果采购商只是利用某一方面作为最重要的决策因素,那么供应商就对其它方面缺乏积极性,因此采购商应该采用全面性或者说综合性对供应商的报酬标准和评价进行权衡。
3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未来竞争的主流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取代了传统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
因此,如果企业被淘汰出供应链,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而且事实上一旦实施供应链管理,供应商数目被减少了。
为了在供应链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保持和采购商比较持续的链条关系,供应商之间就必须展开竞争,获取数量有限的供应资格。
但是供应商的能力不是公开的,它是所谓的私有信息,而这种获取私有信息的能力不可能通过观察被采购商得到,也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它指的是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人非常清楚自己的信息,而委托人不了解代理人的信息。
在这里,供应商就是代理人,采购人是委托人。
供应商的能力水平究竟有多高,是需要供应商采用一系列方法向采购商发出信号,如前所述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多目标的委托代理,那么采购商对供应商的报酬标准和评价就应该具有全面性或者说综合性。
所以供应商发出的信号也应该是全面性或者说综合性的,要在售后服务、质量提升、降低价格等等方面做出承诺,比如说供应商做出一定期限内退货、保修承诺信号,或者是企业进行了iso9000系列的认证,从而表明供应商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未来的潜力空间以及品牌和信誉保证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供应商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向采购商发出的各种信号,否则要付出代价、承担成本。
如果发出的信号代价过高,对成本造成不利,因此供应商需要平衡这一关系。
逆向选择本质上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则刚好相反,是指事后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在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但是签约以后,由于委托人没有办法亲身检查代理人的代理行为,代理人就很可能做出有损委托人利益的事情。
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这种道德风险也可能存在,当供应商只顾考虑自己的局部利益时候,就有可能给采购商带来很大损失,比如供应商采用低劣的原
材料来降低成本,如果产品的质量在短期内不好确认时候,供应商就很有可能采取这种方式;如果供不应求,供应商就不愿意为改进质量做出努力,因为改进质量也需要供应商增加成本;供应商不愿意进行加班而导致延迟交货,因为加班所增加的人力物力就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道德风险可以采取下述方式:
①建立全面持久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信誉好、道德风险低的供应商进行一些优惠,比如更低的价格折扣。
②引导供应商增加额外投资,为自己提供的产品方面进行额外投资,这样一来就会增加供应商的转化成本。
③需要额外订货而需要供应商进行加班时,考虑给供应商应一定的经济补偿。
④力求和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利益预期,这样供应商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做出冒险。
参考文献:
[1]王金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演变[j].财贸研究,2010(3).
[2]陆颖馨,梁朝华,黄培伦.基于供应链的企业边界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7).
[3]毛会芳,邹辉霞.供应链中的供应商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