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讲运动的描述一. 质点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成一个有的点,称为质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和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的物理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实际不存在。

二. 参考系1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另外选来作为的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的,但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的。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一般选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及,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根据描述的物体运动的复杂程度,可将坐标系分为、、。

一.时间和时刻1.时刻: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

2.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量。

2.位移: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用从指向的有向线段表示,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

3.联系:当物体作运动时,路程=位移的大小。

一.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对同即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对应的或。

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与相同。

二.瞬时速度1.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或某一)速度。

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即为的方向。

三.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量。

2.平均速率:与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1.定义:速度的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比值,叫加速度。

2.公式:单位:3.物理意义:描述速度的物理量。

4.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基础知识复习 鲁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基础知识复习 鲁教版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一、基础知识回顾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机械运动(1)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 合4.32km/h 速度图象:Ⅱ 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3、长度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

小初高个性化辅导,助你提升学习力! 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1、把运动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物体运动研究精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②只关注整体的运动状况;③物体上各质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任意一个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体的运动。

2、通过突出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称为 物理模型 。

3、时刻对应时间点,表示状态;时间(即时间间隔)对应时间段,表示过程,用t ∆表示。

4、路程(S )是标量,表示通过路径的长度,无方向,位移(x ∆)是矢量,表示位置的变化,大小是从起点x 0到终点x t 的直线距离,x ∆=x t -x 0,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与坐标轴方向相同为正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负方向。

在同一段路程中,路程总是≥位移大小。

5、速度t x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单位是m/s ,常用单位有Km/h 。

1m/s= 3.6 Km/h 。

6、x-t 图: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7、平均速度:t x v ∆∆=,是粗略描述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某位置(或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无限逼近该位置(或该时刻)附近的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8、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像是一条曲线,图像中某两点的割线斜率表示平均速度,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

9、加速度1212-t t v v t v a -=∆∆=,单位是m/s 2,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是速度方向。

加速时,a >0,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减速时,a <0,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反向。

10、v-t 图:时间轴所在的直线表示静止;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其越大,表示加速度大小越大。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结果力可以导致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和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即F=ma。

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速率,它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就会产生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二、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相等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恒定,但方向可以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描述。

3.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不断改变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当物体绕着圆心做匀速旋转运动时,称为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

2. 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方向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线速度大小和圆周半径。

3. 曲线运动除了圆周运动外,物体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曲线运动,如抛物线运动、螺旋线运动等。

这些曲线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规律,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方面的研究。

四、相对运动1. 相对速度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存在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 惯性参考系相对运动需要有相对于物体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称为惯性参考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2、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5、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6、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1.选定参照物。

2.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3.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7、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步骤:1.先选定参照物。

2.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

3.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4.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200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

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运动轨迹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

(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1. 引言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各种物理量。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运动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法、行进图、位置-时间图等。

-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3. 运动的计算
- 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运动速度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 运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 运动加速度的图像表示:加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4. 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重力加速度、下落时间、下落高度等。

5. 斜抛运动
- 斜抛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斜抛运动的计算:水平速度、垂直速度、飞行时间、最高点
高度等。

6. 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主要涉及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描述方法、运动计算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运动计算的方法,并能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上是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的超详细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位置》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3、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运动。

4、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4.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5、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答:(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轮胎秋千(前后摆动);摆钟摆锤(左右摆动);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 ) ;指尖陀螺(转动);拨动直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后移动);小汽车车轮(滚动);弹簧摇马的马身(前后摆动)弹簧(振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2、生活中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答:摆动、转动、滚动、平动、振动等。

3、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想一想人的运动形式有(上下运动)和(围轴转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

2、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3、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再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是怎么样的?答:小球从桌子到桌子边缘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

从桌面冲出后,小球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4、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答: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答: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第8课《测试“过山车”》
(1)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快慢,需要利用秒表和软尺,分别测量时间和距离。(2)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需要在“过山车”的最高处释放或者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
(3)实验测量时,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一种小球应测量3次。
若实验数据相差较大,则重新实验;若实验数据相差还大,则可以选择中位数。
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相同时间内,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式: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长短。
(2)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长,则运动快;小球运动的距离短,则运动慢。
(3)在同一斜面上,物体的放置方式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一定关系。
(4)同一形状的物体,放置方式相同,斜面坡度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
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距离,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用秒表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2)运动相同距离,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短,则运动快: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长,则运动慢。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第1课《运动和位置》
(1)相对另一物体来说,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一物体在另一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
学会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2)许多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运动形式的叠加。
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生活中大多物体的运动路线是两种运动的结合。
第4课《物动方式:滑动、滚动、静止不动。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总结(A4)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总结(A4)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知识总结一、知识梳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物体叫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为叫做参照物。

3、同一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速度等于物体。

1)、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式:;变形公式:和。

3)、国际单位:_____常用单位:___换算关系:1m/s= km/h (4)m/s与km/h相比,是较的大单位(5)5m/s的物理意义:。

注意:(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常用的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是理想的运动形式)3、变速运动:常见的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4、平均速度:(1)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s/t(3)测量:刻度尺、表【注:平均速度并非速度的平均值,求其时一定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5、有关速度的计算:公式;s=vt ;t =s/v(注意:1、有必要的文字叙述;2、要统一单位;3、把物理量代入公式要由单位。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是用来进行比较的。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3、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国际单位: .4、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注意单位换算及过程】1、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1)观察:、、(2)使用:尺沿所测长度;读数时视线与尺面;精确测量时估测到。

(3)记录:测量结果由、组成2、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不可避免,可以而且应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1);(2);(3)。

二、选择题1.甲乙两个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2:1倍,甲运动的时间是乙的3倍,则甲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 6:1 C、1:6 D、1:22、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A.12cm=12×(1/100)=0.12m B.12cm=12cm×(1/100)=0.12mC.12cm=12cm×(1/100)m=0.12m D.12cm=12×(1/100)m=0.12m3、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关系是()A、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4、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米的路程,那么它前了2S内的速度为()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一、运动和位置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9.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0.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6.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7.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

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8.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9.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0.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

3. 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也是做曲线运动。

4.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物理学的第一章——运动。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和位移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通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来描述其运动状态。

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地点,位移则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发生的变化。

位移可以用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2.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可以用矢量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

3.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即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而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取极限来计算。

4.加速度当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我们就需要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同样地,加速度可以用矢量表示,并具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二、运动的规律1.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时,我们称其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而加速度为零。

2.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时,我们称其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但改变的速率是恒定的。

3.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并且大小为重力加速度。

三、运动的图像1.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图像上位移的大小对应于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曲线的斜率则对应于物体的速度大小。

2.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图像上速度的大小对应于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曲线的斜率则对应于物体的加速度。

四、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与表示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下科学《物体的运动》复习归纳

三下科学《物体的运动》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反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4、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物体沿着一个方向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叫做平动。

6、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叫做转动。

7、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平动叫做滚动。

圆球、车轮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有弹性的物体沿着直线或者曲线往返颤动,并最后停在“原点”叫振动。

如尺子、弹簧等。

11、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汽车有平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3.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14、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苹果落地)和曲线运动(过山车)。

15、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会有滑动、滚动和静止不动三种状态。

16、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抬高,静止的物体可能会运动起来,运动的物体速度会加快。

17、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18、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实验至少重复两到三次。

19、如果测量3次得到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需再次进行实验;相差不大时取平均数。

20、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21、龟免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22、“过山车”的设计要求:23、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步骤:设计、制作、评价。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概念整理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在地面观察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可以与地面相对比,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在物体静止的时候,我们可以描述它的位置。

3.描述物体位置时,我们要描述方向和距离。

4.指南针、方位盘、尺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描述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它运动起来。

2.在物体上找一个点(贴圆点),可以方便我们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如转动、左右摆动、上下振动、水平运动等。

4.同一个运动物体,观察不同的部位,它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课《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不一样,有的静止,有的滑动,有的滚动;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形状、放置方法、斜面坡度等因素有关。

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到终点次序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先到终点,运动快;后到终点,运动慢。

3.我们可以用选择中位数的方法选择实验数据:4、7、3,选择4。

第六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2.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自行车较慢,火车、飞机较快。

第七课《我们的“过山车”》1.在建造“过山车”时,我们要经历“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

2.设计要根据建造要求,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

3.搭建过山车,需要按照设计图,从起点或终点开始搭建。

小学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小学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小学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

2. 运动的方式按运动方式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汽车在直道上行驶;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运动,如足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通常用公式v=Δs/Δt来表示,其中v为速度,Δs为物体在Δt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a=Δv/Δt来表示,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物体在Δ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平抛运动1. 平抛运动的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高度上以一定初速度沿着水平方向做抛体运动,其轨迹为抛物线。

2. 平抛运动的特点平抛运动的特点是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3. 平抛运动的公式平抛运动的公式包括了物体的竖直高度、水平位移、飞行时间等内容,其中h=v0t-1/2gt^2,s=v0t。

三、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定义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固定的圆周轨道上做运动,其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变化。

2. 圆周运动的要素圆周运动的要素包括了半径、角速度和圆周运动的周期,其中半径是指圆周运动轨道的半径,角速度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圆周运动的周期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完成一次运动的时间。

3. 圆周运动的公式圆周运动的公式包括了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内容,其中v=rω,T=2π/ω。

四、力和运动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分类力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牛顿第三定律得出的结论,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高一第一章物理知识点集合

高一第一章物理知识点集合

高一第一章物理知识点集合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学、能量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科学。

在高一阶段学习物理,我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第一章物理知识点进行集合和梳理,帮助同学们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概念。

1. 物体的运动1.1 运动的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用图像、表格和方程等形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常见的描述运动的物理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1.2 运动的分类根据轨迹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刻的瞬时速率。

1.4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与时间的比值,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增加或减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3.1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内禀的属性,是物体对运动的惯性表现。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2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每秒钟速度改变的量。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4. 摩擦力与弹力4.1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或使物体减速。

4.2 弹力弹力是指由于物体变形而产生的恢复力,方向与压缩或伸长方向相反。

弹力可以使物体复原到原来的形状或位置。

5. 功和能量5.1 功功是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效果,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单位是焦耳(J)。

5.2 功与能量的转化功可以使物体的能量发生转化,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第一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复习
一、知识网络
二、基本知识点和规律
(一)、科学探究过程:
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米(m)
1m=10-3km 1m=10dm 1m=102cm 1m=103mm 1m=106μm 1m=109nm
②“心中有数”
1m—约正常走两步的距离(或成年人的腿长)
1dm约手掌的宽
1——约小拇指的宽
1cm约指甲的厚
80μm——约一张纸的厚或头发的直径
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A、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B、(如果尺较厚)使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
C、尺的位置要放正
D、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测量结果要写数字和单位
④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A、“测多算少法”
B、“变曲为直法”
⑤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所以实验一般要做三次,取其平均值;要注意此类实验表格的设计)
误差不可避免,而错误可以避免。

2、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s)
1h=60min 1min=60s
②测量工具:钟表
(三)、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3、单位:m/s
1m/s = 3.6km/h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0m/s,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00km/h。

4、速度的测量:
①原理: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③怎样设计表格?
(四)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有:商场里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在平直公路或铁路正常行驶的汽车或火车,在空中沿直线正常平飞的飞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无关,是不变的。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一定要抓住“匀速”这个重要的已知条件,这样有时就可以列V1=V2 这个式子,从而进一步过渡到这个式子,代入条件就好解了。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速度公式算出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用该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而且该段的平均速度只能代表该段的平均快慢程度,并不能反应该段路程中某点的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且总时间包含中途停留的时间。

(五)、速度公式的应用
1、“火车过桥”问题。

(若火车全部通过大桥,路程中应该用桥长加上火车的长;若火车全部在桥上,则路程应该用桥长减火车的长)
2、公式变形
3、利用公式计算时就注意的问题:
①单位要“分组归类”:即m、s、m/s在一组,km 、h 、km/h在一组。

不能路程单位用米,而时间单位用小时,此时要么把米化成千米,要么把小时化成秒。

②若题目是出现了两个路程、两个速度、两个时间,则必须用s1、s2,v1、v2,t1、t2来区分。

(六)、世界是运动的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条件:
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运动方向也相同。

处于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个作参照物,另一个总是静止的。

相对静止的例子:两个并肩行走的人,顺水而下的船和流水,正在进行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同步通信卫星和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